四 川 地 方 史
主讲 陆文熙教授
第二节 战国时秦治巴蜀
一、古代的巴蜀
四川简称, 川, 或, 蜀, 。四千多年的
尧舜禹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四川地属梁州
之域。
商周到春秋战国,四川境内曾有诸多民族
居住,其中巴、蜀两族势力最大。
大致在春秋时期, 巴人和蜀人建立过
巴国、蜀国。
巴国、蜀国的分界限大致北起广元、
旺蒼之间,再经剑阁、蒼溪、梓橦、阆中
之间,沿嘉陵江、涪江的中线经潼南、隆
昌、永川这一带直下今宜宾地区。
二、秦灭巴、蜀与统一全国
公元前 4世纪的 70年代,是巴、蜀两国
的极盛时代。
巴蜀两国常发生战争,巴国每当战蜀
失利或内乱时常求助于秦、楚。
公元前 316年,苴侯和巴国联合反蜀。
蜀王派出大兵进攻 苴、巴联军屡战屡败,
于是派人向秦国求援。
司马错论伐蜀,
认为趁蜀内乱进兵取蜀。可以得到蜀中
财源、兵源和长江上游的有利形势,乘船东
下攻打楚国。
先得蜀,后必得楚,楚亡之后,秦便可兼并
天下。
秦惠文王赏识司马错的策略。
公元前 316年, 秦惠文王派张仪、司
马错率兵从石牛道攻入蜀国。
石牛道的故事,蜀王迎牛
五丁开山
蜀王迎来石牛和美女,也迎来秦国的大
军。
秦兵从石牛道进川灭蜀,公元前 316年
蜀亡。同年,秦乘胜灭巴国。
这条大道经历代发展成为沟通陕西到四
川的古蜀道。
三、秦国对巴蜀的行政管理
(一)秦治理巴蜀的行政措施,
1、推广, 废分封,立郡县, 制度。
设臵三个郡:巴郡,治江州;
汉中郡,治南郑;
蜀郡,治成都。
2、在巴蜀地区大力推行, 秦田律,,设
立盐、铁、市官。
3、移民万户充实巴蜀。
(二)秦治理巴蜀的意义,
1、实现了巴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
转变。
2、稳定了封建统治,建立起正常的
封建秩序。
3、促进了四川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归而言之,
? 除秦本土外,四川是当时最早, 废分封,立
郡县, 的地区。为后来秦处理六国旧地政区
提供了宝贵经验。因为商变法强调重农抑商,
被迁移民多数是工商之家。他们把采矿、经
商等技能带到巴蜀,促进巴蜀地区手エ业和
商业的发展,促进修筑城池。成都城、郫城、
阆中城都是秦时修建的。四川成为秦统一战
争的巩固后方,为秦兼并天下提供了人力物
力支持。
四、李冰治蜀
(一)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民间传说四川曾是古老的西海,被孽
龙搅得民不聊生。观世音菩萨知道后,
抓一把座前炉内的香灰来到川西上空,
将香灰撒下,浩瀚的西海成为平地。
故川西坝子灰黑色的千倾沃土称为
“香灰泥” 。
观世音菩萨取下项链,命二郎神锁住
孽龙,镇在灌口水底。今都江堰南门的
殿宇叫伏龙观,即取其镇伏孽龙之意。
先秦时川西坝子水旱频烦。
原因 ﹕
盆地内的主河岷江,源于 4000米以上的
青藏高原,每公里的比降达 8米。春天冰雪融
化,洪水带着大量巨石泥沙滚滚而下,流入
平原则水势变缓,山石泥沙淤积,河道不
清,河水泛乱成灾,成都平原常为泽国 ;
而岷江下山后又沿着盆地边缘东流,天
旱之季,川西坝子又禾枯地裂。
地史学家们认为,远古的中国,
几乎全被海水弥漫。后来海水渐退,
西北、西南的高山才慢慢地露出海
面,成为陆地。
西海实际是四面高山的内陆湖,
水力作用最终切穿了巫山。湖水东
流归海,盆地形成 。
只有经过治理,才能变水害为水
利,才能旱涝保收促进农业生产的
发展。
四川先民治水历史悠久
大禹治水
开明王朝的鳖灵治理岷江。凿开玉垒山,
让岷江分流,水患得到初步治理。
秦国李冰治水,
公元前 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
郡守。
李冰父子通过调查研究,在开明治水的
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枢纽エ程。
都江堰枢纽工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鱼嘴是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将岷江分成内江、
外江。
外江是岷江正流,经都江堰市、乐山、宜宾
流入长江。
内江是凿开玉垒山引水入成都平原的人工渠
道。
玉垒山被凿开后靠近市区的山包叫 离堆 。
宝瓶口 是被凿开离堆和玉垒山之间的内江
通道。整个通道 80米长,20米宽,40米高。
鱼嘴两边的堤称金堤,靠外江处称外
金堤,靠内江处称内金堤。
内金堤一直修到宝瓶口。接近宝瓶口一
段叫飞沙堰。
飞沙堰全用竹笼装卵石堆垒而成,堰顶距河
床仅 2米高。
飞沙堰的作用是泄洪排砂石。内
江水量过大时,宝瓶口的水位就会
上升,溢过飞沙堰流向外江。飞沙
堰的设计为弧形,水流至此处沿弧
形前进则是在做园周运动,沙石与
水比重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则
被抛出堤外,的确有飞沙之功。
自此川西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
府之国, 。经过历代维修和续建,今
天仍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开创了世界上科学
治水的先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久之 形
成独具四川特色的治水原则。
,深淘滩,低作堰,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都江堰许多创造发明和实践经验
世代相传 ﹕
1、因地制宜 。 根据四川西北高、
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都江堰水利枢
纽工程选点修建在岷江从高山峡谷
奔泻而出刚刚进入平原的交点上,
是控扼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
2,就地取材,一劳多益 。独特 的竹笼卵
石法。砍伐羊博岭粗竹编为竹笼,取卵
石装竹笼中用以垒堰,同时收到疏淘河
道又筑堤垒堰之功 。
3、因时制宜。 冬天水枯则浚河,安全
且不误农时。
4、利用科技原理 。 飞沙堰的弧
形设计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原
理。在凿山岩时则运用热涨冷
缩原理。先将岩石爆烧后迅速
浇上冷水或醋,使岩石自行炸裂,
加速工程进展。
(二)发展四川经济。李冰父子治理沱
江,修建索桥,开凿盐井、发展蚕桑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
举,是四川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是造福四川人民的伟大エ程。
都江堰灌区由古代的 800万亩今已
发展到 2000多万亩。四川 所以成为天
府之国,与都江堰一有着不可分割的
关系 。
四川人感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
庙”。扁额上“泽被天府”四个大字正是
对他们真诚敬仰的评价。
而庙中墙壁上汉白玉石雕上,深淘滩低
做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正是李
冰父子领导四川人民继承古代先民治水经
验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宝贵经
验。
在四川找不到高筑堤堰河床高悬的“天
河”,而主要采用疏浚河道之法治理水患,
正是尊循这些治水原则的原因。
五,后人对李冰父子业绩的继
承和纪念
( 一)维修、续建都江堰代有传人。
汉代的文翁
三国时的诸葛亮
元代吉当普
清代丁宝桢
(二) 修建, 二王庙, 千秋祭祀,万代缅怀。
(三)建设四川旅游大省 开发都江堰景区。
1、世界文化遗产
2、古老的节日旧瓶装新酒
课堂讨论题:
听了这堂课以后,同学们有何感想?
请同学们结合所讲内容,谈谈这段历史对
自己的启发。
主讲 陆文熙教授
第二节 战国时秦治巴蜀
一、古代的巴蜀
四川简称, 川, 或, 蜀, 。四千多年的
尧舜禹时期,中国分为九州,四川地属梁州
之域。
商周到春秋战国,四川境内曾有诸多民族
居住,其中巴、蜀两族势力最大。
大致在春秋时期, 巴人和蜀人建立过
巴国、蜀国。
巴国、蜀国的分界限大致北起广元、
旺蒼之间,再经剑阁、蒼溪、梓橦、阆中
之间,沿嘉陵江、涪江的中线经潼南、隆
昌、永川这一带直下今宜宾地区。
二、秦灭巴、蜀与统一全国
公元前 4世纪的 70年代,是巴、蜀两国
的极盛时代。
巴蜀两国常发生战争,巴国每当战蜀
失利或内乱时常求助于秦、楚。
公元前 316年,苴侯和巴国联合反蜀。
蜀王派出大兵进攻 苴、巴联军屡战屡败,
于是派人向秦国求援。
司马错论伐蜀,
认为趁蜀内乱进兵取蜀。可以得到蜀中
财源、兵源和长江上游的有利形势,乘船东
下攻打楚国。
先得蜀,后必得楚,楚亡之后,秦便可兼并
天下。
秦惠文王赏识司马错的策略。
公元前 316年, 秦惠文王派张仪、司
马错率兵从石牛道攻入蜀国。
石牛道的故事,蜀王迎牛
五丁开山
蜀王迎来石牛和美女,也迎来秦国的大
军。
秦兵从石牛道进川灭蜀,公元前 316年
蜀亡。同年,秦乘胜灭巴国。
这条大道经历代发展成为沟通陕西到四
川的古蜀道。
三、秦国对巴蜀的行政管理
(一)秦治理巴蜀的行政措施,
1、推广, 废分封,立郡县, 制度。
设臵三个郡:巴郡,治江州;
汉中郡,治南郑;
蜀郡,治成都。
2、在巴蜀地区大力推行, 秦田律,,设
立盐、铁、市官。
3、移民万户充实巴蜀。
(二)秦治理巴蜀的意义,
1、实现了巴蜀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
转变。
2、稳定了封建统治,建立起正常的
封建秩序。
3、促进了四川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归而言之,
? 除秦本土外,四川是当时最早, 废分封,立
郡县, 的地区。为后来秦处理六国旧地政区
提供了宝贵经验。因为商变法强调重农抑商,
被迁移民多数是工商之家。他们把采矿、经
商等技能带到巴蜀,促进巴蜀地区手エ业和
商业的发展,促进修筑城池。成都城、郫城、
阆中城都是秦时修建的。四川成为秦统一战
争的巩固后方,为秦兼并天下提供了人力物
力支持。
四、李冰治蜀
(一)修建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
民间传说四川曾是古老的西海,被孽
龙搅得民不聊生。观世音菩萨知道后,
抓一把座前炉内的香灰来到川西上空,
将香灰撒下,浩瀚的西海成为平地。
故川西坝子灰黑色的千倾沃土称为
“香灰泥” 。
观世音菩萨取下项链,命二郎神锁住
孽龙,镇在灌口水底。今都江堰南门的
殿宇叫伏龙观,即取其镇伏孽龙之意。
先秦时川西坝子水旱频烦。
原因 ﹕
盆地内的主河岷江,源于 4000米以上的
青藏高原,每公里的比降达 8米。春天冰雪融
化,洪水带着大量巨石泥沙滚滚而下,流入
平原则水势变缓,山石泥沙淤积,河道不
清,河水泛乱成灾,成都平原常为泽国 ;
而岷江下山后又沿着盆地边缘东流,天
旱之季,川西坝子又禾枯地裂。
地史学家们认为,远古的中国,
几乎全被海水弥漫。后来海水渐退,
西北、西南的高山才慢慢地露出海
面,成为陆地。
西海实际是四面高山的内陆湖,
水力作用最终切穿了巫山。湖水东
流归海,盆地形成 。
只有经过治理,才能变水害为水
利,才能旱涝保收促进农业生产的
发展。
四川先民治水历史悠久
大禹治水
开明王朝的鳖灵治理岷江。凿开玉垒山,
让岷江分流,水患得到初步治理。
秦国李冰治水,
公元前 256年,秦昭王任命李冰为蜀郡
郡守。
李冰父子通过调查研究,在开明治水的
基础上,修建了都江堰水利枢纽エ程。
都江堰枢纽工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鱼嘴是筑在江心的分水堤,将岷江分成内江、
外江。
外江是岷江正流,经都江堰市、乐山、宜宾
流入长江。
内江是凿开玉垒山引水入成都平原的人工渠
道。
玉垒山被凿开后靠近市区的山包叫 离堆 。
宝瓶口 是被凿开离堆和玉垒山之间的内江
通道。整个通道 80米长,20米宽,40米高。
鱼嘴两边的堤称金堤,靠外江处称外
金堤,靠内江处称内金堤。
内金堤一直修到宝瓶口。接近宝瓶口一
段叫飞沙堰。
飞沙堰全用竹笼装卵石堆垒而成,堰顶距河
床仅 2米高。
飞沙堰的作用是泄洪排砂石。内
江水量过大时,宝瓶口的水位就会
上升,溢过飞沙堰流向外江。飞沙
堰的设计为弧形,水流至此处沿弧
形前进则是在做园周运动,沙石与
水比重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则
被抛出堤外,的确有飞沙之功。
自此川西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 天
府之国, 。经过历代维修和续建,今
天仍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开创了世界上科学
治水的先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久之 形
成独具四川特色的治水原则。
,深淘滩,低作堰,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都江堰许多创造发明和实践经验
世代相传 ﹕
1、因地制宜 。 根据四川西北高、
东南低的地理条件,都江堰水利枢
纽工程选点修建在岷江从高山峡谷
奔泻而出刚刚进入平原的交点上,
是控扼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
2,就地取材,一劳多益 。独特 的竹笼卵
石法。砍伐羊博岭粗竹编为竹笼,取卵
石装竹笼中用以垒堰,同时收到疏淘河
道又筑堤垒堰之功 。
3、因时制宜。 冬天水枯则浚河,安全
且不误农时。
4、利用科技原理 。 飞沙堰的弧
形设计充分利用了流体力学原
理。在凿山岩时则运用热涨冷
缩原理。先将岩石爆烧后迅速
浇上冷水或醋,使岩石自行炸裂,
加速工程进展。
(二)发展四川经济。李冰父子治理沱
江,修建索桥,开凿盐井、发展蚕桑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
举,是四川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是造福四川人民的伟大エ程。
都江堰灌区由古代的 800万亩今已
发展到 2000多万亩。四川 所以成为天
府之国,与都江堰一有着不可分割的
关系 。
四川人感念李冰父子,修建了“二王
庙”。扁额上“泽被天府”四个大字正是
对他们真诚敬仰的评价。
而庙中墙壁上汉白玉石雕上,深淘滩低
做堰”“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正是李
冰父子领导四川人民继承古代先民治水经
验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总结出来的宝贵经
验。
在四川找不到高筑堤堰河床高悬的“天
河”,而主要采用疏浚河道之法治理水患,
正是尊循这些治水原则的原因。
五,后人对李冰父子业绩的继
承和纪念
( 一)维修、续建都江堰代有传人。
汉代的文翁
三国时的诸葛亮
元代吉当普
清代丁宝桢
(二) 修建, 二王庙, 千秋祭祀,万代缅怀。
(三)建设四川旅游大省 开发都江堰景区。
1、世界文化遗产
2、古老的节日旧瓶装新酒
课堂讨论题:
听了这堂课以后,同学们有何感想?
请同学们结合所讲内容,谈谈这段历史对
自己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