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肿瘤
Xxx,女,21岁 主诉:近半年左下肢膝
关节附近疼痛,活动后加重,一个月前
发现左股骨下端局部隆起,逐渐长大,
疼痛难忍,来诊。
查体:左股骨下端局部肿物,压痛
(+)
处置,1.左股骨下端 X线正侧位像、
CT 2,胸部 X线正侧位像 3,左
股骨下端肿物穿刺活检
检查结果,1,左股骨下端 X线正侧位
像:左股骨下端占位性病变,骨皮质破
坏并有骨膜反应。 2,胸部 X线正侧位
像: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恶性骨肿瘤?
活检病理诊断:骨肉瘤
治疗原则,
1,手术切除
2,化疗
3,放疗
4,支持疗法
思考题,
1,什么是肿瘤?具有哪些特性?
2,肿瘤有哪些种类、各自特点?
3,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何?对机体有何影响?
4,肿瘤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如何防治?
5,肿瘤的结局如何?此患者结局如何?
上述问题在本章内将给同学们具体介绍
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恶性肿瘤的
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增加 。
?癌症 40-50年代鲜为人知; 80年代则尽人皆知;
?70年代末,全球每年 600多万人患癌;
?80年代末,全球每年 700多万人患癌;
?1992年统计,全球每年 900万人患癌;
?1996年统计,全球每年 1030万人患癌;
?WHO的专家们估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 1470万人
患癌。
?目前,我国每年有 160万人新患癌症;
?大约有 130万人要死于癌。
在欧美一些国家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仅次于心 血管系统
疾病而居第二位。
在我国,农村人口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居死因的第三位
(105.57/10万 ),男性为 109.99/10万,女性为 77.76/10万;
而城市人口中居死因第一位 (139.28/10万 ),男性为
166.92/10万,女性为 109.99/10万。
我国常见的 10大恶性肿瘤按死亡率高低排列为胃癌、
肝癌、肺癌、食管癌、大肠癌、白血病、及淋巴瘤、
子宫颈癌、鼻咽 癌、乳腺癌等。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单位(万人)
70年代末 80年代末 1992年 1996年 2020年
病人
肿瘤发病率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七十 八十 九二 九六 2020年
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死亡率
发病率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肿瘤( 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瘤
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
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
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
增生 单克隆性 多克隆性
分化程度 失去分化成熟能力
分化成熟
与机体协调性 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
病因去除 持续生长 停止生长
形态结构、功
能 异常 正常
对机体影响 有害 有利
0.1
0 2 4 6 8 10
Time/day
Cancer Cell
Normal Cell
1
10
100
1000
单层培养 Cell Number
0 2 4 6 8 10
Time/day 0.1
1
10
100
1000
Cell Number 悬浮培养
Normal Cell
Cancer Cell
第二节,肿瘤的特性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一)肿瘤的肉眼形态
1、数目和大小,与肿瘤的性质、生长时间、生长速
度、发生部位等有关。
2、形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
恶性质,
3、颜色,切面多呈灰白或灰红色,但可因其含血量的
多寡、有无变性、坏死、出血,以及是否含有色素等
而呈现各种不同的色调。
4、硬度,肿瘤一般较其来源组织的硬度增大,其硬度
与肿瘤的种类、瘤实质与间质的比例以及有无变性坏
死等有关。
肿瘤外形和生长方式图
肿瘤颜色、质地图片
恶性黑色素瘤 脂肪瘤 鳞状细胞癌
多囊性肾细胞癌 血管瘤 骨软骨瘤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1、肿瘤实质,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
分。
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都
是由肿瘤的实质决定的。
2、肿瘤间质,为肿瘤的支架,起着支持和营
养肿瘤实质的作用。
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细胞
高分化管状腺癌
二,肿瘤的异型性
概念:肿瘤组织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与其
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
异型性 。
肿瘤组织异型性的大小反映了肿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即分化程度,指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
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区别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
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恶性肿瘤常具有明显的异型
性。
恶性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的现象称
为 间变 。
一、肿瘤的异型性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指肿瘤细胞丧失正常的排列规则或极性以及与间
质关系紊乱等。良性肿瘤瘤细胞的异型性不明显,
一般都与其发源组织相似。因此,这种肿瘤的诊断
有赖于其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
异型性明显,瘤细胞排列更为紊乱,失去正常的排
列结构层次。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小,一般与其发源的正
常细胞相似。恶性肿瘤细胞常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表现为以下特点,
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即瘤细胞形态及
大小不一致,
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大各个瘤细
胞的大小和形态又很不一致,有时出现瘤
巨细胞.但很少数分化很差的肿瘤,其瘤
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圆形、大小比较一致。
1.瘤细胞的多形性 即瘤细胞形态及
大小不一致。
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大,
各个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又很不一致,
有时出现瘤巨细胞。但少数分化很差的
肿瘤,其瘤细胞较正常细胞小、圆形,
大小也比较一致。
2,核的多形性 即瘤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
染色不一致 。
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肥大),胞核与细
胞浆的比例比正常增大(正常为 1,4~ 6,
恶性肿瘤细胞则接近 1,1);
核大小及形状不一,并可出现巨核、双核、
多核或奇异形的核;
核染色深,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
匀,常堆积在核膜下,使核膜显得增厚;
核仁肥大,数目也常增多(可达 3~ 5个);
核分裂像增多,且有病理性核分裂像。
3,胞浆的改变
由于胞浆内核蛋白体增多,胞浆呈嗜
碱性。并可因为瘤细胞产生的异常分泌物或
代谢产物而具有不同特点,如激素、粘液、
糖原、脂质、角质和色素等。
上述瘤细胞的形态,特别是胞核的多
形性常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在区别良恶
性肿瘤上有重要意义。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的生长
(一)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这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
长方式。由于这种瘤细胞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正
常组织,随着肿瘤体积的逐渐增大,有如逐渐膨胀
的气球,向四周组织推挤。因此肿瘤往往呈结节状,
周围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位于
皮下者临床触诊时可以推动,容易手术摘除,摘除
后也不易复发。虽这种生长方式的肿瘤对局部器官、
组织的影响主要为挤压或阻塞,一般均不明显破坏
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
道器官(如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表面
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
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的肿物。这种
生长方式称为外生性生长。良性肿瘤和恶
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
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也呈浸
润性生长,又由于其生长迅速,血液供应
不足,这种外生性肿物容易发生坏死脱落
而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癌性溃
疡。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
方式。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
隙、淋巴管或血管内,如树根之长入泥土,
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因而此类肿瘤没有
包膜,与邻近的正常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
而无明显界限。临床触诊时,肿瘤固定不
活动。手术切除这种肿瘤时,切除范围比
肉眼所见肿瘤范围为大,因为这些部位也
可能有肿瘤细胞的浸润。
(二)肿瘤生长动力学
肿瘤的生长速度主要决定于肿瘤细胞的分化成
熟程度。
肿瘤的生长速度取决于下列因素,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恶性转化细胞的生长
周期与正常细胞一样,分为 G0,G1,S,G2和 M
期。
2,生长分数 ( growth fraction);生长分数
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 S+ G2期)
的细胞的比例。在细胞恶性转化的初期,绝大
多数的细胞处于复制期,所以生长分数很高。
但是随着肿瘤的持续生长,不断有瘤细胞发生
分化,离开复制阶段的细胞越来越多,使得大
多数肿瘤细胞处于 G0期。即使是生长迅速的肿
瘤其生长分数也只在 20%左右。
Doubling Time
In vivo,
DT=0.1 × t / log Dt – log Do
Do,首次测得的肿瘤直径( cm)
Dt,t 时间后测得的直径( cm)
Growth Fraction,GF
肿瘤中增殖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GF=P / P+Q
P, proliferation
Q,quiescent
3,瘤细胞的生成与 死亡,肿瘤的进行性生长及其生
长速度决定于其细胞的生成大于 死亡 的程度。由
于营养供应不足,坏死脱落以及机体抗肿瘤反应
等因素的影响,在肿瘤生长过程中,有相当一部
分瘤细胞失去生命力。肿瘤细胞的生成与 死亡 的
程度共同影响着肿瘤的生长。
S期,DNA合成期; G2期:分裂前期; G1期,DNA合成前期; M
期:分裂期。
细胞周期
S
G1
G2
M
细胞周期与肿瘤细胞生长分数
静止期肿瘤细胞
G0
死亡细胞
G0
静止期肿瘤细胞 处于增殖阶段的肿瘤细胞
缺血缺氧
机体抗肿瘤免疫
放疗,化疗
肿瘤细胞的死亡






作用特点 药物名称
非细胞周期特异性 氮芥、其他氮芥类 (氮化芥 )、芥
丁酸等
细胞周期特异性
( G1期药物)
环磷酰胺、噻替派、溶肉瘤素、
双氯乙亚硝基脲、放线菌素 D、
红比霉素、光辉霉素、链氮霉素。
氟尿嘧啶
时相特异性
( S期药物)
3H-胸腺嘧啶核苷、阿糖胞苷、
脱氧核苷、氨甲蝶呤、羟基脲、
重氮丝氨酸、喜树碱
时相特异性
( M期药物)
秋水仙素、长春花碱、长春新碱
( 三 )肿瘤血管形成
临床与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的血管供应营
养,肿瘤在达到 1~ 2mm的直径或厚度后,即 107个细胞左右
将不再增大。因此诱导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能生长、
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
现已发现,由肿瘤细胞本身和浸润到肿瘤组织内及其
周围的炎细胞 (主要是巨噬细胞 )能产生一类血管生成因子,
如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α,肿瘤坏死因子 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
子等。 肿瘤细胞产生的 FGF,它能通过
其受体与相应的靶细胞结合。有增加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向
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毛细血管出芽生长、诱导蛋
白溶解酶生成和有利于内皮细胞芽穿透基质等功能。此外,
巨噬细胞产生的 TNF- α 也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和刺激其游
走的作用。新生的毛细血管既为肿瘤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又为肿瘤的转移准备了条件。因此对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
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 四 )肿瘤的演进与异质化
肿瘤的演进 ( progression), 恶性肿瘤在生
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称为肿瘤
的演进,包括生长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
移等。
这些生物学现象的出现与肿瘤细胞的不同亚克隆
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的反应、对抗癌
药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 —肿瘤的异质性有关。
机体的抗肿瘤反应可杀死那些具有较高的抗原性
的亚克隆,而抗原性低的亚克隆则可以躲过机体
的免疫监视。由于这些选择,肿瘤在生长过程中
能保留那些适应存活、生长、浸润与转移的亚克
隆。这就是 肿瘤的异质化 ( heterogeneity) 。
二、肿瘤的扩散
(一) 直接蔓延
肿瘤细胞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
神经束衣侵袭,破坏邻近正常组织或器官并继
续生长。
直接蔓延
由细胞粘附因子介导的肿瘤细胞
彼此之间的粘附力减少
癌细胞与基底膜紧密附着 (attachment)
肿瘤细胞降解 (degradation)细胞外基质
癌细胞移出 (migration)
肿瘤细胞表达
上皮性钙粘素下调
肿瘤细胞高表达整合素
肿瘤细胞分泌金属
蛋白酶类等基质溶解酶
肿瘤细胞分泌自分泌移动因子
(二)转移( Metastasis),
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它部位
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称为转移。






淋巴道
血道
种植
1、淋巴道转移
2、血道转移
多数通过静脉入血,
因为壁较薄且压力较低。
少数经淋巴管入血。
血 肿瘤的血行播散
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
栓栓塞过程相似。
体循环 — 右心 — 肺
门静脉 — 肝 — 肺
肺 — 心 — 全身器官
胸、腰骨盆静脉 —
脊椎静脉丛 — 脑。
特点,① 最常见于肺、肝器官;
② 转移瘤呈多个散在、边界
清楚结节、靠近器官的 表面;
③癌脐。
3、种植性转移
发生于胸腹腔等体腔器官的恶性肿瘤,
侵及器官表面时,瘤细胞脱落,像播种一样
种植在体腔其他器官的表面,形成多个转移
性肿瘤结节。胸腹腔可有血性积液。
恶性肿瘤的分级 是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
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数多少来确定恶
性程度的级别,一般分高、中、低三级。
四,肿瘤的分期与分级
恶性肿瘤分期 (外科 TNM分期法 ),
根据原发瘤大小 (tumour);
浸润深度和范围以及是否累及邻近器官 ;
有无淋巴结 (node)和血源性器官转移
(metastasis)。
Grading of Malignant Neoplasms
Grade Definition
I Well differentiated
II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III Poorly differentiated
IV Nearly anaplastic
Staging of Malignant Neoplasms
Stage Definition
Tis In situ,non-invasive (confined to epithelium)
T1 Small,minimally invasive within primary organ site
T2 Larger,more invasive within the primary organ site
T3 Larger and/or invasive beyond margins of primary organ site
T4 Very large and/or very invasive,spread to adjacent organs
N0 No lymph node involvement
N1 Region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N2 Extensive regional lymph node involvement
N3 More distant lymph node involvement
M0 No distant metastases
M1 Distant metastases present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压迫阻塞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除良性瘤影响外)
⒈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⒉出血和感染
⒊疼痛
⒋发热
⒌恶病质,机体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和衰竭状态。
6.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7.副肿瘤综合征
非内分泌腺肿瘤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
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
副肿瘤综合征,由于肿瘤的产物(包括异位激素
产生),机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包括交叉免疫、自
身免疫和免疫复合物)引起内分泌、神经、消化、
造血、骨关节、肾脏及皮肤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
相应的临床表现。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
肿瘤所在部位直接引起。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分化程度
核分裂像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分化成熟,异型性
小,与原有组织的
形态相似
无或稀少,不见病
理性核分裂
缓慢
膨胀性或外生性,
前者常有包膜形成,
与周围组织一般分
界清楚,故通常可
推动。
分化不成熟,异型性
大,与原有组织的形
态差别大。
多见,可见病理性分
裂像
较快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
前者无包膜,一般与
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不能推动。后者常伴
有浸润。
继发改变
转 移
复 发
对机体影

很少发生坏
死、出血
不转移
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
是局部压迫
或阻塞。
常发生出血坏
死,溃疡形成
常有转移
常有复发
较大,压迫、
阻塞、破坏组
织、出血感染、
恶病质,副肿
瘤综合征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2, 一般讲,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机体
的影响三者是一致的。即形态上表现为良性(细胞
分化成熟,),则生物行为也为良性特征,对机体
的影响小;反之亦然。
3,良、恶性肿瘤并无绝对界限,有些肿瘤介于二
者之间,称交界性肿瘤。
4、有些良性肿瘤如治疗不及时,有时可转变为恶
性肿瘤。称恶性变。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⒈ 良性肿瘤的命名,
生长部位 +起源组织名称 +“瘤,

如:子宫平滑肌瘤
甲状腺腺瘤
㈠ 肿瘤的命名原则
一、命名原则
⒉ 恶性肿瘤的命名
⑴癌 (carcinoma),
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生长部位 +起源组织 +“癌, 字。
⑵肉瘤 (sarcoma),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脉管、骨、
软骨组织等。
生长部位 +起源组织 +“肉瘤, 字。
(二)、特殊命名,
⑴ 冠以“恶性”命名,
恶性神经纤维瘤、恶性畸胎瘤
⑵以母细胞瘤命名,
良性:骨母细胞瘤、肌母细胞瘤
恶性: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⑶以人名命名,
尤文氏瘤 (Ewing);霍奇金病 (Hodgkin)
⑷ 以病名命名的恶性肿瘤,白血病
⑸按肿瘤形态命名,
骨巨细胞瘤、燕麦细胞癌;
(6)以多种肿瘤实质命名:畸胎瘤。
(7)以解剖学名称命名:颅咽管瘤、胸腺瘤
?常以肿瘤的组织发
生为依据,每一类又
以分化成熟程度及对
机体影响分为良性和
恶性两大类。
二、肿瘤的分类,
上皮组织肿瘤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鳞状上皮
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 子宫颈,皮肤,食管,
鼻咽,肺,喉,阴茎等处。
基底细胞 基底细胞癌 头面部皮肤
移行上皮 乳头状瘤 移行细胞癌 膀胱、肾盂



腺 瘤
腺 癌
乳 腺,甲状腺,胃,肠 粘液癌
实性癌
多形性腺瘤 涎腺
囊腺瘤 囊腺癌 卵巢
皮肤,鼻,鼻窦,喉等处。
间叶组织肿瘤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纤维组织 纤维 瘤
恶纤 组瘤 四肢
平滑肌组织 平滑肌肉瘤 子宫及胃肠
横纹肌组织 横纹肌瘤 横纹肌 肉瘤 四肢
骨组织
血管 瘤
淋巴管瘤
血管肉瘤
淋巴管肉瘤 皮肤,舌,唇等处
骨瘤 骨肉 瘤
骨巨细胞 瘤 股骨上下端,肱骨上端
软骨瘤 软骨肉瘤 手足短骨,盆骨,肋骨,股骨,肱骨
四肢皮下,筋膜,肌腱 纤维 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 纤维组织细胞瘤
脂肪组织 脂肪 瘤 脂肪 肉瘤 皮下,腹膜后
平滑肌瘤
血管淋巴
管组织
长骨,颅骨
恶性骨巨细胞瘤
软骨组织
滑膜组织 滑膜瘤 滑膜肉瘤 膝,踝,腕,肩,肘关节
间皮 间皮瘤 恶性间皮瘤 胸膜,腹膜
其它肿瘤
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黑色素细胞 黑 痣
恶性葡萄胎,
绒毛膜上皮癌 子宫
性 索
恶性支持细胞瘤 卵巢,睾丸
生殖细胞
间质细胞瘤 恶性间质细胞瘤 膀胱、肾盂
三胚层
组织
精原细胞 瘤,
无性细胞瘤,
胚胎性癌
畸胎 瘤 卵巢,睾丸,纵隔和骶尾部
皮肤 黑色素 瘤
胎盘绒毛 葡萄胎
支持细胞瘤
睾丸,
卵巢,
卵巢,睾丸
恶性畸胎瘤
第六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 precancerous lesions) —是指某些
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如长期存在
即可能转变为癌 。
遗传性 — 多发性结直肠的息肉状腺瘤
获得性 — 粘膜白斑、慢性子宫颈炎伴子
宫颈糜烂, 慢性萎缩 性胃炎和胃溃疡、乳腺增
生性纤维囊性变,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变,
皮肤慢性溃疡。
癌前病变图片
粘膜白斑
多发性息肉





二、非典型增生 ( atypical hyperplasia) —指
增生上皮的 形态呈现一定程度的异型性。
特 点
细胞大小不一,形状多样,染色深浓,
核浆比例大,核分裂多,无病理性分
裂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层次增多。
三、原位癌 ( Carcinoma in situ) —指限于 上皮层内的癌,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
非典型增生
根据累积的范围
和异型性的程度
轻度( I 级) — 累及上皮层下部的 1/3
中度( II 级) — 累及上皮层的 2/3
重度( III级) — 累及上皮层 2/3以上。
非典型增生 -原位癌 -浸润癌
第七节、常见肿瘤举例
一、上皮组织肿瘤
二、间叶组织肿瘤
三、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
(一)良性上皮组织肿瘤
1,乳头状瘤
① 组织来源,被覆上皮(磷状上皮、移行上
皮等)
② 好发部位,皮肤,喉,外耳道,阴茎,膀胱
③ 形态结构,向表面生长成乳头状。乳头表面
被覆分化成熟的上皮,根据部位不同,上
皮可是鳞状,柱状或移行上皮,基底膜完
整,乳头中心为血管及结缔组织间质。
2,腺瘤
① 组织来源,腺上皮
② 好发部位,甲状腺,卵巢,乳腺,涎腺,肠
③ 形态结构,向表面生长成息肉状,长
在组织内部的常发结节状,有包膜,
常见类型有:单纯性腺瘤、纤维腺瘤、
息肉状腺瘤、囊腺瘤及多形性腺瘤。
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
(二)恶性上皮组织肿瘤
1,鳞状细胞癌
①组织来源:鳞状上皮
②好发部位:皮肤、宫颈、食道、口
腔、喉部。
③形态结构:菜花状或溃疡型癌组织
穿破基底膜呈索状或团块状癌巢,
中央为癌珠,癌巢周围为结缔组织
间质,癌分为高、中、低分化。
2,基底细胞癌
①组织来源:基底细胞
②好发部位:面部、眼睑、鼻翼、颊
部。
③形态结构:大体上常在局部形成边
缘不规则的溃疡,癌巢主要由基底细
胞样的癌细胞构成。
3,移行细胞癌
①组织来源:移行上皮
②好发部位:膀胱、肾盂和输尿管
③形态结构:呈乳头状,有蒂,单发
或多发,癌细胞似移行上皮细胞。
4,腺癌
①组织来源:腺上皮
②好发部位:胃、肠、肝、乳腺、甲状
腺、子宫。
③形态结构,呈息肉状,菜花状,溃疡形或
结节状,癌巢呈腺腔样结构,癌细胞多层排列,
腺腔大小,形状排列不一致,分化差者不形成
腺腔而为实体性癌巢,有硬癌,髓样癌,粘液
癌之分。
(一)良性间叶组织肿瘤
1,脂肪瘤
①组织来源:脂肪组织
②好发部位:颈部、背部、肩部、
腹膜后;
③形态结构:分叶状,质软,色黄,
有包膜,与正常脂肪组织结构相
似。
2,血管瘤
①组织来源:血管
②好发部位:面部、唇、舌、口腔;
③形态结构:紫红色,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
明显分界,突出于皮肤表面,分为,
① 毛细血管瘤 (由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多见于皮
肤 )
② 海绵状血管瘤 (由腔大壁薄的血窦构成,状如海
绵,多见于肝 );
3、淋巴管瘤
①组织来源:淋巴管
②好发部位:唇、舌、颈部及腋下等
处。
③形态结构:灰白色、半透明、无包
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可见
多个囊腔,内含淋巴液。
颈部 —— 囊状水瘤。
4,平滑肌瘤
①组织来源:平滑肌组织
②好发部位:子宫、胃、肠
③形态结构:球形、结节状、质
硬韧,边界清楚、切面灰红色。
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相似、
排列成束、纵横交错 。
5,纤维瘤
①组织来源:纤维组织
②好发部位:皮下、肌腱、筋膜
③形态结构:圆形或分叶状有包
膜,瘤组织由成熟的纤维组织组成,
瘤细胞似正常纤维母细胞,间质为
血管及少量疏松的结缔组织。
(二)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纤维肉瘤
①组织来源:纤维组织
②好发部位:与纤维瘤相似
③形态结构:结节形或不规则形,
切面淡红色湿润,鱼肉状,肉瘤细
胞呈梭形,椭圆形,具有不同程度
的异型性。
2,骨肉瘤
①组织来源:骨组织
②好发部位:四肢长管骨,尤其是
股骨下端,胫骨或肱骨上端。
③形态结构,瘤组织向干骺端及骨髓腔
发展成梭形肿块,向软组织浸润时有反
应新生骨向四周放射状生长,瘤细胞呈
多形性,可见骨样组织及骨小梁形成,
但分化差者少见。
3,平滑肌肉瘤
①组织来源:平滑肌组织
②好发部位:子宫、胃、肠;
③形态结构:不规则结节状,呈
灰白色编织状或灰红色鱼肉状;
镜下: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
裂相多见。
癌和肉瘤的区别
区别点 癌 肉 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多见,为肉瘤 9倍,多见于 40岁以上成人 较少见,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灰白色,干燥,质地较硬 灰红色,鱼肉状,质地较软
组织学特

癌细胞多形成癌巢,
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肉瘤细胞弥散分布,
实 质与间质分界不清,
间质内血管丰富
转移方式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三、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
1、恶性淋巴瘤
①组织来源:淋巴组织
②好发部位,颈,腋窝,腹股沟,脾等淋巴组织
③形态结构,
Ⅰ 霍奇金淋巴瘤, 颈最常见,受累淋巴结肿大粘
连成巨大肿块,切面灰白色,鱼肉状,淋巴结正
常结构破坏,瘤细胞多型性,R-S细胞为特征性
瘤细胞,背境有嗜酸性粒细胞等。
Ⅱ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分 B淋巴瘤及 T淋巴瘤和
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2,白血病
①组织来源:造血组织
②好发部位:造血的骨髓组织
③形态结构:在血液,骨髓,淋巴结及各内脏器官
的间质内,有大量分化不成熟的白细胞浸润,使肝,
脾等器官呈不同程度肿大。
Ⅰ 根据增生细胞分为,非淋巴细胞性 (髓细胞性 )及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
Ⅱ 根据发病急缓和病程长短又分为,急性和慢性
3,黑色素瘤
①组织来源: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
②好发部位:足底、外阴、肛门周围
③形态结构:肿瘤呈灰黑色,结节状,
质较软,细胞多形性,内含黑色素
颗粒。常由交界痣恶变而来。
4,畸胎瘤
①组织来源:生殖细胞,含有三个胚层
组织成分。
②好发部位:卵巢、睾丸、骶尾部、前
纵隔、腹膜后;
③形态结构,
Ⅰ 良性畸胎瘤 (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 ):囊性,
单房性,囊内充满皮脂及毛发,有时可见牙,
骨组织,脑组织等;
Ⅱ 恶性畸胎瘤,实性,由分化不成熟的胚胎样
组织构成,常见分化不成熟的神经外胚层成分。
色素痣与黑色素瘤
皮肤色素痣( pigmented nevus) — 来源于表皮
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为良性错构瘤性畸形的增生性
病变。
交界痣 — 即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的交界处生长
形成多个细胞巢团,此型痣较易恶变为黑色素瘤。
皮内痣 — 是最常见的一种,痣细胞在真皮内呈
巢状或条索状排列。
混合痣 — 同时有皮内痣和交界痣的改变。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
发病机制
肿瘤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突变体基因
癌基因
某些逆转录病毒含有的
能够转化细胞的 RNA片段。
病毒癌基因
正常细胞的中存在的与
病毒癌基因几乎完全相同的片段;
这些片段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
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
细胞癌基因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细胞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转导蛋白
核调节蛋白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
如 PDGF( sis),FGF(hst-1,int-
2)
如 EGF受体家族 (erb__B),集落刺
激因子 --1受体 (fms,ret)。
如 GTP结合蛋白 (ras),非受体型
酪氨酸激酶 (abl)。
如转录激活蛋白
(myc,N—myc,L—myc)
周期素 (cyclin D),周期素依赖酶
(CDK4)
原癌基因的激活
基因结构改变 突变
染色体易位
基因扩增
基因表达调节改变
肿瘤抑制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可能促进细
胞的肿瘤性转化。
Rb基因
p53基因
其他如 WT--1基因,NF--1基因,
BRCA--1基因和 BRCA--2基因
突变体基因( mutator gene)
突变体基因 参与损伤的细胞反应,
从而发挥对遗传信息完整性
的监控,这类基因功能丧失,
可致 DNA的突变积累而渐次
增多。
凋亡调节基因
调节细胞凋亡的基因在某些
肿瘤发生上也起重要作用。在
85%的滤泡型恶性淋巴瘤,t( 14,
18)使抑制凋亡的 bcl--2基因过
度表达,B淋巴细胞可长期存活。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
控制细胞复制次数。大多数体细胞
不含端粒酶,细胞复制一次,端粒
就缩短一点,细胞复制一定次数后,
即行死亡。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含有
多少不一的端粒酶活性,端粒不因
细胞复制而缩短,故瘤细胞可以永
生。
癌发生的多步理论
环境致癌因素
多环芳烃,芳香氨与氨
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真菌毒素,烷化
剂与酰化剂,其它。
离子辐射,包括 X射线,
r射线,亚原子微粒,紫外线等。
RNA致瘤病毒,包括急
性与慢性转化病毒,DNA致瘤病毒,如
HPV,EBV与 HBV等。
化学致癌因素
物理致癌因素
病毒和细菌
遗传因素 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
用是对致瘤因子的易感性或倾向性。某些
呈常染色体颗粒遗传的疾病存在肿瘤抑制
基因突变或缺失,经二次突变可发生肿瘤。
某些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累
及 DNA修复基因或肿瘤抑制基因 p53而易
发生肿瘤。此外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肿
瘤发生中起协调作用。
Question 1
A 44-year-old woman notes a lump in her left breast while taking a
shower,Her physician notes a 3 cm firm,irregular,non-movable
mass located in the upper outer quadrant of her left breast on
physical examination,A fine needle aspiration of this mass is
performed,Cells obtained from the mass are examined cytologically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The mass is
removed with lumpectomy along with an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Which of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ll best predict a better
prognosis for this patient?
A The tumor cells are strongly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B No metastases are found in the sampled lymph nodes
C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demonstrates aneuploidy and a high S-
phase
D She has one relative who had a similar type of breast cancer
E The tumor has a high g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