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疾病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授课科目:病理学
授课内容:心血管系统疾病
授课学时:4学时
授课对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教师:张延新
病理学教研室
?
?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主要脏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熟悉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2、 掌握冠心病的概念、类型,熟悉心绞痛的概念、原因和机理,掌握心肌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结局,了解心肌纤维化及冠状动脉性猝死的概念。
3、 掌握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特点及心、肾、脑、视网膜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4、 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风湿性全心炎的病变特点,熟悉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变、风湿性动脉炎、脑部等病变特点。熟悉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熟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
6、 掌握心瓣膜病的概念,掌握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临床表现。
7 、 熟悉心肌病的概念、分类。熟悉原发性心肌病的概念、类型及其病变特点与诊断标准。
8、了解心肌炎的分类及其主要病变特点。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50分钟)
1、动脉粥样硬化 60min
2、冠心病 40min
3、高血压病 70min
4、心肌病 30min
5、风湿病 50min
6、心瓣膜病 25min
7、感染性心内膜炎 18min
8、心肌炎 7min
三、讲授重点
1、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病变
2、冠心病
3、良性高血压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心病
四、讲授难点
1、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2、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五、教学法
1、密切联系总论:心血管系统是各论中的第一章,讲授中,紧密联系总论部分,启发同学们将总论的知识用于各论。
2、密切联系临床,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病变来解释病人出现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3、适当使用专业英语,使用英语提纲。
4、采用提问式、启发式教学。
5、列举实例,既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洁净白大衣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教材
2、杨光华,主编。《病理学》五年制教材
3、新版《内科学》教材
4、《病理学研究进展》
5、《中华心血管杂志》
心血管系统疾病(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1.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apoB 持续增高;HDL,apoA-1减低
2. 高血压
3. 吸烟
4. 性别
5. 糖尿病
6. 遗传因素
(二)发病机理
1. 损伤应答、炎症学说:被多数学者接受
(1) 脂质的作用 LDL氧化后具有细胞毒性
(2) 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3) 单核细胞的作用
(4) 平滑肌的作用:SMC增生,功能转变(合成、分泌、吞噬),生长因子的作用,炎症介质的作用
2. 致突变学说
3. 脂源性学说
4.受体缺失学说
三、病变
好发部位: 大中型动脉分叉和分支开口
1. 脂纹(fatty streak) 早期病变
大体: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1~2cm黄色条纹稍隆起内膜表面
镜下: 内膜下单核细胞、泡膜细胞浸润,脂质沉着
2.纤维斑块期 (fibrous plaque)
大体:隆起灰白色斑块
镜下:1)内膜(斑块表面)纤维增生、玻变形成纤维帽
2)纤维帽下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脂质
3.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或粥瘤(atheroma)
泡膜细胞坏死崩解 释放溶酶体酶,致其他成分坏死 ,斑块缺血坏死
大体:灰黄色隆起斑块,大小不一,新老病变交替。
切面观:上为厚的白色纤维帽,下为黄色粥糜物.
镜下:纤维帽:玻变胶原纤维及散在平滑肌细胞.深层:无定形坏死物,内含脂质, 胆固醇结晶, 钙化,残存的泡沫细胞. 边缘及其底部:肉芽组织增生;中膜平滑肌变薄,萎缩. 外膜: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继发病变
(1)斑块出血
(2)斑块破裂 形成粥瘤性溃疡,胆固醇栓塞
(3)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胶原暴露,血小板凝集
(4)钙化
(5)动脉瘤(aneurysm)形成
动脉瘤的概念,病变,分类(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并发症。
四、主要动脉的病变
1. 主动脉AS
部位:主动脉后壁、分支开口处(腹主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
病变:斑块破裂,粥瘤溃疡附壁血栓.中膜萎缩,腹主动脉瘤形成.
2. 脑动脉AS
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脑底动脉环
病变:粥样斑块,动脉狭窄,脑缺血,脑萎缩脑软化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3. 肾动脉AS
部位:肾动脉开口处
病变:肾动脉狭窄,肾梗死,机化瘢痕(固缩肾)高血压.
4. 冠状动脉 AS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5 四肢动脉
第二节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概念: 冠状动脉狭窄,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所致心脏病
一、 病因
1. 冠状动脉 AS致冠状动脉狭窄
部位:前降支,右、左主干、左旋支、后降支
性别:男>女
病变特点: 粥样硬化斑块(1)在冠状血管近侧端分支开口处重(2) 靠近心室壁侧,斑块新月形,或血栓形成, 腔狭窄。
狭窄程度分级:1级 25%,2级 26~50%, 3级 51~75%, 4级 76%
2. 冠状动脉痉挛
3 .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
二、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心肌耗氧量,供氧量暂时失平衡所致
机制:心肌缺氧 代谢产物堆积刺激交感神经末梢
1 稳定性心绞痛
2 不稳定性心绞痛
3 变异性心绞痛
三、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cyion)
冠状动脉狭窄,闭塞,供血区心肌持续缺血,缺氧,引起大面积心肌坏死
(一) 内膜下心肌梗死suba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ction
病变部位:心室壁内侧1/3内膜下心肌
形态特点:内膜下心肌多发,小灶状坏死,0.5~1.5cm或融合
(二)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ction
梗死累及心肌全层
1. 病因 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持续性持续性痉挛.
2. 病变
好发部位:50%发生在左前降支供血区: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
左回旋支供血区: 左室侧壁; 右冠状动脉供血区: 左室后壁,右心室,室间隔后1/3。
大体形态: 不规则,地图状,灰黄土黄色,干燥无光泽,出血充血带. 2~3W后梗死区肉芽组织增生,呈暗红色,5 W 后梗死区机化,疤痕取代, 呈灰白色。
镜下: 凝固性坏死梗死周边:充血出血心肌肿胀变性,炎细胞浸润。
生化:血肌酸磷酸激酶,尿肌红蛋白增高。
3. 合并症
(1) 心脏破裂
(2) 室壁瘤
(3) 附壁血栓形成
(4) 梗死灶机化
(5) 心源性休克
(6) 非细菌性纤维素性心外膜炎
四、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概念,病变
五、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概念,诊断标准
第三节 高 血 压 hypertension
体循环长期持续不正常的血压升高
一、病因,发病机理
(一)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激素样物质,RAS基因突变,钠通道蛋白基因突变
2、饮食:
3、肾因素
4、社会因素
(二)发病机制
1、钠水潴留
2、功能性的血管收缩
3、结构性的血管肥厚
二、病变
(一).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缓进性(chronic hypertension)
1 机能紊乱期:无器质性病变
2 动脉病变期
1) 细动脉(>1mm) 肾入球动脉,脾中央动脉,视网膜细动脉长期反复痉挛 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浆蛋白渗入内皮下间质凝固,细动脉硬化,增厚狭窄
病变:细动脉壁红染,均质,玻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
2)小动脉:纤维、平滑肌增生,玻变。
3).中型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弓形动脉及小叶间A中膜增厚呈洋葱皮状,腔狭窄。
4)大动脉:无明显病变,或AS
3 内脏病变期
(1) 心脏
A、代偿期 外周阻力 左室肥大 心肌收缩力
大体:左室肥厚1.5~2 cm,心腔不扩张,重量增加,400克以上.
镜下:心肌纤维增粗, 分支 ,核大深染
B、失代偿期 长期外周阻力 +心肌供血不足 收缩力 心腔扩张 离心性扩张 心衰
(2) 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primary granulo-contracted kidney)
细动脉性肾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 )双侧 对称
大体:双肾体积缩小,硬,重量(100gm以下), 表面细颗粒状,皮质变薄,皮髓质境界不清。
镜下:A、入球动脉,出球动脉,小叶间及弓形动脉硬化; B、肾小球萎缩, 纤维化玻变; 代偿性肥大;C、肾小管萎缩,纤维化,代偿性扩张
D、肾间质纤维化,少量炎症细胞浸润。
(3)脑病变
1)脑水肿
2)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crisis)
3)脑软化
4)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的特点,机制,好发部位,临床表现。
(4) 视网膜病变
(二)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
概念,病变特点.
第四节 风 湿 病(rheumatism)
一、 病因,发病机理
1.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2. 交叉免疫损伤:主要抗原,M蛋白,C多糖等。
二、病变
(一) 基本病变
1 变质渗出期 1月,结缔组织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少许炎症细胞浸润。
2 增生期 2~3月,风湿性肉芽肿形成,Ashoff body。
(1)部位
(2)形态
(3)组成:风湿细胞的形态特点
3 疤痕期(愈合期) 2~3月
上述病变后果 反复发作,新老病变并存,变形。
(二) 各器官病变
1.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pancarditis)
(1) 风湿性心内膜炎
受累瓣膜:二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
病变:早期 浆液性心内膜炎,发展为疣状心内膜炎: (verrucous endocarditis)
瓣膜闭锁缘单行排列疣状赘生物(1~2mm),赘生物早期为白色血栓,机化为纤维瘢痕。
后果:慢性心瓣膜病 瓣膜增厚,变形,卷曲,缩短, 瓣膜间粘连,腱索变粗短。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
病变 风湿性肉芽肿(风湿小体) 在心肌间质, 小动脉旁。成人:灶性间质性心肌炎。儿童: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
(3) 风湿性心包炎(rheumatic pericarditis)
心包脏层 浆液纤维素性炎症 绒毛心 (cor villosum) 缩窄性心包炎
2 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
部位:大关节
病变:浆液性炎症,少量纤维素,可复性。
3.皮肤
(1)环形红斑(erythema annullare)
(2)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
4. 风湿性动脉炎(rheumatic arteritis)
5. 风湿性脑病:小舞蹈症(chorea minor)
第五节 心 瓣 膜 病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一、概述
概念,类型
二、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病变 及临床病理联系
1 二尖瓣口呈鱼口状(达0.5cm)`
2 血液动力学改变
① 左心房 代偿性扩张
② 肺淤血,水肿,出血
③ 右心室代偿性肥大、扩张,三尖瓣关闭不全,大循环淤血体征
④ 左心室轻度缩小
三、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
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第六节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一、概念: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亚急性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草绿色链球菌,直接损伤,免疫损伤
三、病变
1 原有瓣膜病变
2 病变瓣膜上赘生物特点:
3 镜下: 赘生物:血小板,纤维素,细菌菌落, 炎细胞,坏死物,赘生物根部肉芽组织增生,原有瓣膜病变可见
四、结局、合并症
1 败血症
2 动脉栓塞
3 免疫性综合征
第七节 心肌病( cardiomyopathy)
一、概述
概念
类型:原发性心肌病,继发性性心肌病
二、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 cardiomyopathy)
(一) 扩张性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病变特点:重量增加,各心腔显著扩大,心衰,相对关闭不全
(二)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病变特点:心肌肥大,室间隔不对称肥厚,左室流出道狭窄
(三) 限制性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病变特点:心内膜及内膜下心肌进行性纤维化。
(四) 克山病(Keshan disease)
1发病因素 1)感染 2)硒元素不足
2病变
第八节 心肌炎(myocarditis)
一、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1. 病因
2 病变
3. 临床联系
二、细菌性心肌炎(bacterial myocarditis)
1. 病因
2 病变
三、孤立性心肌炎(isolated myocarditis)
病变: 弥漫性间质性心肌炎,特发性巨细胞性心肌炎
第九节 复习思考题及病例分析
1. 名词解释:
粥瘤(atheroma);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aease);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向心性肥大(concentric hypertrophy);细动脉性肾硬化(arteriolar nephrosclerosis);动脉瘤(aneurysm);风湿小体(Aschoff body);Osler小结;心肌病(cardiomyopathy)
2. 问答题
1)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及其发生机制?
2) 试述高血压病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 试述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4) 试述风湿病的病变及其后果?
5) 试述心肌梗死的病变及临床联系?
3. 病例分析
病例一
陈某,58岁,因心前区绞痛突然倒地死亡。死者有高血压病史。曾多次心前区疼痛,放射到左肩。此次因连续开会疲倦,饭后洗碗时,突然说心前区不适,继而倒地。医生赶到时,血压量不到,心跳、呼吸已停止。
病例二
顾某,男,60岁,血压高20余年,波动在26.7~33.3/13.3~14.5kPa之间. (正常12.0~18.6/8~12.0kPa),近两年劳累后出现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夜间睡眠中常因气闷而突然惊醒.近半年双下肢浮肿,上述症状加重.今日因与他人口角突然倒地,昏迷而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