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名家名片选析》复习课 第一章 名词解释: 杂耍蒙太奇:杂耍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杂耍”法语原义:具有吸引力的,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瞬间”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所以,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其实就是“吸引力蒙太奇”或“感染力强烈的蒙太奇”,强调镜头对列所产生的“冲击”作用。 诗电影: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一种创作主张和艺术样式。先锋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电影的最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热衷于探索电影画面隐喻,反对电影情节,因此,先锋派电影创作者被称为:“银幕上的诗人”。与此同时,苏联电影人也对电影中诗的语言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作出《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富于隐喻性的电影语言,运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段,将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对社会历史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50年代中期以来,诗电影在苏联得到了继续发展,创作出《海之歌》《雁南飞》等作品。 分析“奥德萨阶梯”蒙太奇技巧的运用 “敖得萨阶梯”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十二分钟镜头, 成为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1、蒙太奇技巧创造了新的电影时空和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这个片断运用蒙太奇剪辑从不同角度反复拍摄屠杀场面,大大扩展了时间过程,实际3分钟的拍摄,在影幕上剪辑为7分钟的蒙太奇段落,在空间上也大大拓展,加重了观众的心理感受,把情绪推向高潮。 2、蒙太奇创造了运动节奏和尖锐的冲突。在这个著名的屠杀场面中,手持钢枪的匪军与手无寸铁的群众;迈着机械步伐的匪军与四处奔逃、惊慌失措的群众; 沿级而下的匪军与逆向迎上的悲痛的母亲;沉重的皮靴与单薄的婴儿车……构成了鲜明的运动感,以及尖锐的对比冲突。 3、蒙太奇创造了抽象的思想。在这个段落中以切入的石狮俯卧、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隐喻人民从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结合具体影片分析卓别林电影的艺术魅力 1、“笑中含泪”的艺术风格。卓别林的喜剧大都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往往既能引起人们的笑声又能引起人们的泪水。 2、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卓别林的喜剧在娱乐中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赋予喜剧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内容。 3、高超的哑剧表演技巧。 第二章: 分析凯恩形象的复杂性及其象征意义: 影片中凯恩形象的塑造是在五个人物不同的回述中展开的,每个叙述者在追述凯恩人生历程时分别带有叙述者独特的感情烙印以及各自不同的主观评价,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凯恩。如导演威尔斯所说:“关于凯恩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就像关于任何人的真相一样,只能根据有关他的说法的全部总和予以推测。”这使得影片具有了存在主义哲学阐释的意味。 凯恩形象的多重性具有象征意义:一方面,隐含了对资本社会人性异化、对现代性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这一形象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国性格,隐喻了整个美国文化精神和文化形象。 “玫瑰花蕾”的作用? 一、是影片展开叙事的构架。影片的中心线索是记者汤姆逊为索解“玫瑰花蕾”之迷而进行采访; 二、是揭示影片主题的点睛之笔。结尾告知观众“玫瑰花蕾”是凯恩童年时雪橇上的商标。玫瑰花蕾之迷揭示凯恩对纯真童年的致死怀恋和他内心深处的凄苦,深刻地呈现出凯恩性格的巨大矛盾,从而将影片主旨提升到了人性异化的哲学高度。 《罗生门》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黑泽明要表述的是什么? 影片借助一个离奇的案件分析,表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先是关于人性的虚伪、矫饰和自私的哲理思考。 其次是关于客观性、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的怀疑论哲学。同一案件竟有四种不同的叙述,每一个人的叙述都从有利于自身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说法中都可以找到不可靠叙述的因素。这说明,任何历史都是一种渗透着主观意图的叙事,真正纯粹客观之物,纯粹的历史或自在自为的真理都是不存在的。 第三章: 名词解释: 左岸派: “左岸派”是二十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另一分支,由于他们都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因此,被称为“左岸派”。他们的代表人物是阿仑·雷乃、罗伯-格里叶、玛格丽特·杜拉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电影的文学性,是文学家拍摄的电影。代表影片是阿仑·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电影手册》: 《电影手册》1951年由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主编创刊。1958年巴赞逝世后,聚集在《电影手册》杂志的一群青年影评家开始相继走上电影创作之路,他们将巴赞视为他们的精神之父。1962年《电影手册》开辟了“新浪潮”特刊,为新浪潮的电影实践推波助澜。 《第七封印》的哲理内涵和象征意义: 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一向被称为“银幕上的哲学家”。影片《第七封印》正是其哲理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的哲理内涵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影片通过一个假定性的故事讲述,不同程度触及到伯格曼电影的三个基本主题:1、人的孤独与痛苦;2、生与死,善与恶的相互关系;3、上帝是否存在。影片质疑一种生存状态,却找不到可以归去的精神家园,进而思索生命的痛苦与死亡、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并反思上帝是否存在这样的本体论问题。 (二)影片片名借自《圣经》中的典故:耶稣拆开第七封印,这是世界末日和最后审判的信号,使影片构成了一个隐喻。影片虽然以欧洲中世纪为时代背景,但影片的主旨和隐喻意义却超越历史而与当代现实甚至人类未来有关。伯格曼借用中世纪人们对瘟疫和世界末日的恐慌比喻现代人对原子灾难和世界毁灭的恐慌。在他看来,原子灾难就是现代瘟疫,它会带来世界的末日和人类的灭绝。 如何理解《第七封印》中的死神形象: 影片中有一个戴着斗篷,穿一身黑衣,面色苍白的死神形象,他是片中所有的人物和线索的连接点,他在每一个重要场面出现,掌握着片中所有人物的命运,也就是说片中人物都不过是死神的掌中之物,他们的命运最终都归结于死亡。最后只有约夫一家在布洛克骑士的暗中相助之下才逃出了死神的魔掌。 “死神”形象是片中瘟疫的具像化,也是人的孤独与痛苦的生存状态的具像化符号;影片通过骑士和死神对弈的历程,探索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并借助死神的如影随形而上帝始终空缺,追思上帝是否存在的本体论命题。 《广岛之恋》如何表现意识的流动? 《广岛之恋》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表现意识的流动,其技巧主要是: (一)、以时空交错的“心理时间”结构取代线性的一维时间结构。影片以女主人公意识流动将两个相距甚远的时空串在一起。使影片像一首乐章,不断从现在(广岛)返回从前(内韦尔),又从从前返回到现在,两个层面合而为一,对人物深层心理世界和潜意识领域进行了表现。 (二)、采用了独白的叙事视角。影片借鉴文学的叙事方式,以第一人称咏叹式叙述代替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大量使用对话和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意识和内心世界。 第四章: 名词解释:越战片: 1978年以来,美国影坛出接连出现描写越南战争的影片,而且,这类影片在世界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如1978年的《猎鹿人》;1979年的《现代启示录》; 1986年的《野战排》和 1987年的《全金属外壳》等等,这些影片构成了七八十年代美国电影的一个突出的“越战片”系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色彩的作用? 影片采用了多视角的叙事结构,既有影片作者的客观展现,又有主人公的主观回忆,并用两种不同的色彩来构成对两种时空、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影片用严峻的黑白画面来表现女主人公的现实战斗生活,用彩色画面来表现她们对和平幸福的家庭生活或甜蜜的爱情的回忆与憧憬。两组画面交替出现,从而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战争是和人类文明、个人幸福绝不相容的。 《现代启示录》片名意喻? 影片借用《圣经》启示录章中,上帝向约翰揭示人类将面临末日之灾。片名用“现代启示录”隐喻战争使人性毁灭而使人类面临现代的末日。 分析《现代启示录》中柯兹形象和威拉德形象。 柯兹是影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但在影片的前四分之三的篇幅里他一直未出场,而是通过他人的对白或旁白来勾勒他的形象。影片对柯兹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了心理剖析的手法,从影片的开头到威拉德追溯的旅程中,巧妙地对这一中心人物进行了铺垫,并为他设置了许多悬念,这个出身于军人世家,只为理想而战的模范军人为何会成为上司欲除而后快的疯子?经历了残酷的旅程后,终于出现在威拉德和观众面前的柯兹并不是一个大喊大叫的疯子,相反,他非常冷静,思路清晰,言语富有哲理性,但行为怪诞,有时又十分残忍。威拉德最终悟出他内心的痛苦与矛盾:理想与现实为何如此对立?生命的价值何在?他的理想幻灭了,他的思想陷入绝境,最后导致以野蛮、屠杀来求得宣泄。    威拉德作为主人公实际上是柯兹的“他我”,在某种程度上他又是柯兹的代言人。一方面,他的作用在于诠释柯兹的思想和行动,在于引导观众去认识越战的巨大破坏性,在整个航程中他常常处于旁观者的地位来观察,影片总是用特写镜头来拍摄的他的眼睛和面部表情,用他的内心独白来剖析柯兹,剖析越战;另一方面,他又是作为柯兹的对照物,他寻找柯兹的旅程,仿佛他走过了柯兹的历程,是他走向本我的历程。 第五章: 《蓝、白、红》三色系列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蓝、白、红是法国国旗的组成颜色,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以三色命名,分别代表了三部作品关于自由、平等和爱的三个主题。 《蓝》色,通过女主人公挣脱外在与心灵的束缚的艰难,来表达关于自由的思索,渲染了一种为爱而忧伤的情绪基调;《白色》以一对夫妻的聚散来阐释关于“平等”的思考,表述的是爱的迷失;《红色》则却关照出一种纯净无暇的爱,印证了 “人与人之间有爱,上帝才会存在”的宗教命题。三部影片深刻而细腻地剖析了人类情感中最深层的部分。三部影片的色彩又都与角色的内在心理有机结合在一起,其蓝、白、红三种颜色不仅别具一种形式感和优美感,同时还是一种心理状态的信号,是一种象征。 《樱桃的滋味》的片名意蕴 在影片中“樱桃的滋味”出自巴迪求告的一个位历经生活沧桑,睿智而善良的老人所讲述的故事:当年他也曾想在上吊自杀,却在爬树系绳的时候品尝了几颗美味的樱桃。樱桃的滋味令他怀念起人生的种种美好的况味,并因此打消了赴死的念头。 樱桃的滋味在片中是作为一种诗意的意象,人生有多般艰难,人生甚至没有选择的自由,但人生中也有樱桃般甘美的滋味。阿巴斯正是以樱桃的滋味将我们从这永恒绝望中解救出来。 结合具体影片,分析阿巴斯电影“简单,然而醇厚与深刻”的特点。 阿巴斯作为伊朗新电影的杰出代表,他的电影代表了居于电影史话语中心的好莱坞电影与欧洲艺术电影之外的一种独异的存在,其独异之处首先就在于他的影片具有“简单,然而醇厚与深刻”的特点。 如影片《樱桃的滋味》,这部影片的简单体现在: 一,故事简单,影片通篇讲一个人开着车寻找自杀的帮手,没有戏剧冲突、也没有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 二、表现手法简单。影片通篇是长长的镜头段落和永远在耳边唠叨的画外音。影像风格质朴简约,多使用单个远景长镜头和近景镜头,以记录电影的风格还原生活的真实感。 但它同时又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思考和醇厚人生体悟的影片,借着这个简单的自杀故事阿巴斯表达了对复杂的生死问题的哲理思考,表述了对人生“限制和自由的矛盾”深入体悟。 第六章: 解析《黄土地》中“黄土地”意象。 在影片《黄土地》中,除了四个主要人物外,“黄土地”也是影片塑造的重要形象,创作者在黄土地这一艺术意象上寄寓了非常深厚的文化象征意蕴:既表现了黄土地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如母亲般的宽广博大仁厚,又对黄土地之冥顽、封闭、自足、僵化等劣根性进行了表现和反思,黄土地成为了我们民族血脉与文化精神的象征性体现。   结合影片具体分析《黄土地》视觉造型和镜头运用上的特征。 《黄土地》通过强化构图、光影、色彩等视觉元素,以刻意追求的具有象征意味和表现意味的影像语言。如“犁地”的构图,地平线置于画面的上端, 起伏的黄土几乎占满了画面,人物被挤到了画面的边缘,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道路上艰难奋进的形象写意。在光色的运用上,影片中大部分黄土地的外景都是在早晨或黄昏拍摄的,这使土地的色调显得更为浓重,从而确定了影片土黄色的色彩基调,使得黄土地既洋溢着浑厚宽容如母爱般的暖色调,又给人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沉重感。 镜头角度固定,景别少变而单一,画面多次出现同式反复,多使用静止摄影和冗长镜头等,在影片中这些已不是孤立的表现手法,它本身也成为一种形象,成为这个典型存在的一个构成部分。 《红高粱》色彩的象征意蕴。 《红高粱》对色彩进行了风格化处理,以鲜艳的红色作为影片的主题基调:红头巾、红嫁衣、红轿子、红高粱、红酒……应合了影片对热烈、奔放的生命礼赞的主题。本片的创作主旨就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影片以写意式的色彩语言,为表现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并间离了观众对单纯的戏剧情节的关注,将观众引进一种情绪化的体验之中,以实现创作的意图。 第七章: 《阿飞正传》“无足鸟”传说的象征意蕴。 “无足鸟”喻指漂移失根、无归宿感,是香港这个独特的现代城市的寓言化形象,对应于香港文化无法定位的流离感和无根感。   “无足鸟”也喻指片中人物的“无根性”,表现现代都市人心灵和情感世界的追寻和迷失。主人公旭仔对生活多年的养母的家并无归属感,执意要去寻找生母,他对遥远的母亲与故土充满了新奇的向往与莫名的怅惘;苏丽珍与露露极度渴望一个可以令她们不再漂泊的稳定居所,一个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地方。人物在不断偏执的追寻中,结果却是一律的失落。 你如何理解《阿飞正传》片尾梁朝伟形象。 《阿飞正传》最后梁朝伟作为赌徒形象的最后亮相具有象征意义,那只没有脚的鸟在梁朝伟这里找到停息的地方。 六十年代阿飞的雍容颓唐的贵族向往在梁朝伟这里蜕变为彻彻底底的平民式颓废。 阿飞终于不再对遥远的母亲、故土抱有莫名的怅然,不再在阳台上自我陶醉的孤独起舞,不再佯装冷漠地固守自己的底线。 阿飞兴致勃勃地整装待发,为即将来临的霓虹流彩的夜晚雀跃不已,从此再无浪漫主义的怀旧情绪和返乡惆怅,虚无主义已然征服这颗不死飞翔的心,他欣然拥抱这个属于虚无的夜晚。    《悲情城市》的诗化风格 候孝贤电影素以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诗意内敛的写实风格、淡雅深远的意境和独具一格的长镜头美学著称。《悲情城市》的叙事采用了一种诗化的陈述方式: (一)、影片避开政治角度的正面切入,聚集于家庭、个体的人文关怀,从历史的大处着眼,从人生的细部落笔,在故事的缓慢讲述中,使我们感受到一种自然生活的质感或一种真切的体验。 (二)、创造性地使用了“气韵剪辑法”,单场进行相当慢,而转场连接则相当快,造成省略与跳跃式的自由体叙事,并在叙事的空间纬度上留出许多“空白”,完成虚实相间的抒情化效果。 (三)、画外音的使用和别具匠心的景物空镜头的设计。片中宽美日记的画外音,阿雪的书信画外音,以女性特有的触及生命本质的细致和诗一样的语言,构成耐人寻味的“诗画交融”的韵味。影片的景物空镜头拍得极为精致,以景寄情。 (四)、镜语自成系列,多用中、远景长镜头,以固定机位突现画面纵深运动,构图似中国古典泼墨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