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片时代的经典
概 述
电影是在现代人的眼皮底下诞生的现代艺术。诞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
1895年12月28号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咖啡馆的地下室首次向社会公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十二部电影短片,这一天后来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电影是什么?电影是活动影像的艺术,是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学技术的结晶。
1910年,意大利的卡努杜发表《第七艺术宣言》,宣称电影是继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之后人类的“第七艺术”,是一种时空综合艺术,是运动的造型艺术。
过去的一百年是电影艺术的时代。
电影大师的经典之作是我们走进和领悟电影艺术的最佳范本。
电影诞生后,经由法国的卢米埃尔、梅里爱及美国导演格里菲斯的努力,再到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的出现,电影完成了两大飞跃,第一是从杂耍到艺术的飞跃;第二是从无声到有声的飞跃。
无声电影时期是电影的幼年期。代表无声电影最高成就的是:美国好莱坞的卓别林的喜剧电影;苏联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学派;以法、德为中心的先锋主义的诗电影运动。
一、查尔斯·卓别林的生平与创作
查尔斯·卓别林(Charlie Chaplin 1889-1977):出生于英国,成长于美国好莱坞的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剧作家、作曲家。
1914年卓别林到美国,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谋生》。同年,自编自导了《阵雨之间》,在这部影片中,他以英国式的含蓄和幽默来处理人物,在外形上他选择了麦克斯·林戴的礼帽、手杖和小胡子?,并以瘦小的上装、肥长的裤子和一双过大的鞋子,构成了一个富有喜剧效果的“绅士流浪汉”的形象。
1917年《安乐街》的问世,是卓别林创作上的突破和转折?。以后的重要作品有:二十年代的《移民》、《寻子遇仙记》、《马戏团》、《淘金记》;三十年代的《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四十年代的《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
1967年《香港女伯爵》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影片。他一生拍摄了80部影片,构成了闻名于世的“流浪汉形象系列”。
三、《淘金记》赏析
《淘金记》是卓别林1925年创作的默片喜剧经典。影片以十九世纪阿拉斯加的淘金潮为背景,讲述了流浪汉查理淘金的故事。
卓别林的电影喜剧观念和特色:? (一)、卓别林的喜剧大都带有鲜明的悲剧色彩,即“笑中含泪”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以喜剧为载体而表现悲剧,悲喜剧结合,往往既能引起人们的笑声又能引起人们的泪水。如《淘金记》中的“煮食皮靴”,在喜剧中揉进了悲剧因素,充满特有的苦涩味。恰如卓别林本人所说“我从伟大的人类悲剧出发,创造了自己的喜剧体系。” 他的喜剧在娱乐中对社会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笑。赋予了其喜剧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它超出了美国喜剧学派之外,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极其光辉的一页。
(二)、卓别林的喜剧还大都拥有丰富的文化蕴含,他为我们创造的流浪汉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卓别林在表现这个失业的流浪汉注定的悲剧性命运中,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洞察力,对人道的作用,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再现,这使他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而且是优秀的讽刺作家和社会批评家。
(三)、高超的哑剧表演艺术。卓别林的喜剧成功于默片时期,他可以说是一位哑剧大师,他掌握了高超的默片表演技巧,用丰富微妙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其喜剧性源于人物面对世界所采取的不寻常的方式,既是夸张新颖又真实生动。
第二节: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一、谢尔盖·爱森斯坦的生平与创作
谢尔盖·爱森斯坦(1898-1948):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艺术学博士、教授。
1922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杂耍蒙太奇》,是他关于蒙太奇概念的第一篇纲领性美学论文。
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1924年的《罢工》,在法国博览会上获奖,这是苏联影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1925年导演了举世闻名的《战舰波将金号》,成为世界无声影片中最伟大的史诗之一,片中著名的“敖德萨阶梯”场面已成为世界电影艺术的经典范例。
1927年导演了影片《十月》, 1929年《总路线》,1929至1932年间出访欧美,在法国拍了一部短片《感伤曲》(1930年),试验了声画对位法。1932年在墨西哥拍摄了纵贯墨西哥2000年历史的史诗片《墨西哥万岁!》。
1932年回国后,爱森斯坦一直在苏联国立电影学院任教,同时把主要精力用于电影理论研究。这之后有1938年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45年的《伊凡雷帝》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影蒙太奇理论的探讨,他是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出版有六卷的《爱森斯坦文集》,世界各国的电影界对他的艺术理论都给予相当的重视。
爱森斯坦有一句名言:“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他的意思是镜头的并列,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其效果大于这两者的总和,强调了蒙太奇技巧的巨大表现功能。
三、《战舰波将金号》赏析
《战舰波将金号》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一直被电影创作者和电影理论家们所公认。
影片描写了1905年俄国革命期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战舰波将金号水兵起义的故事。无论在主题上还是艺术处理上,影片对世界电影的影响都是全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影片第一次把革命的人民作为主人公搬上银幕,以崭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革命的思想,极大地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格。二、影片独到的艺术处理和蒙太奇语言的运用。
影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结构的诗化处理:在剧作结构上,影片按照希腊五幕悲剧的经典格式来构造的。即:人和蛆虫;船上的戏剧;死者激发人们;奥得萨阶梯;同舰队相遇。每场戏都贯穿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有明确的动作与反动作,造成了强烈的银幕对比效果。影片在剧作上贯穿了纪实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
影片在情节的内部结构和节奏上处理上,按照古希腊悲剧的“黄金分割律”的格式,亦即2:3的比例设计的。使整部影片的情节结构错落有致,就像一首交响乐曲的各个乐章,具有强烈的诗的效果和音乐的趋向。
二、蒙太奇语言的运用:在电影语言上 ,影片的蒙太奇组接充分显示了电影镜头组接巨大的艺术功能。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创造;节奏的创造;新的时空的创造;思想的创造。影片在短短的70多分钟时间里,镜头达1346个,镜头剪辑充满张力、冲突。
“敖得萨阶梯”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十二分钟镜头, 成为蒙太奇运用的经典范例。
蒙太奇技巧创造了新的电影时空。这个片断运用蒙太奇剪辑从不同角度反复拍摄这一屠杀的场面,大大扩展了时间过程,实际3分钟的拍摄,在影幕上剪辑为7分钟的蒙太奇段落,加重了观众的心理感受,时间的延长、画面转换速度的加快,把情绪推向高潮。
蒙太奇创造了运动节奏和尖锐的冲突。在这个著名的屠杀场面中,手持钢枪的匪军与手无寸铁的群众;迈着机械步伐的匪军与四处奔逃、惊慌失措的群众; 沿级而下的匪军与逆向迎上的悲痛的母亲;沉重的皮靴与单薄的婴儿车……构成了鲜明的运动感,以及尖锐的对比冲突。
蒙太奇创造了抽象的思想。在这个段落中以切入的石狮俯卧、抬头、跃起三个镜头,以此来隐喻人民从沉睡到觉醒到反抗的思想主题。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名词,意为安装、组合。后来被借用过来指称电影镜头的剪辑和组接,成为电影的专用术语。
作家用文字写文章,而电影导演用镜头在银幕上写文章。在一部影视作品中,其完整的叙事往往由镜头、场面和段落所构成。镜头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词语。场面是指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一个统一的动作,它可以由一个但通常是由一组镜头组成,相当于文学作品的句子。
蒙太奇就是将镜头组合成场面、段落的一种结构技巧,是电影构成的基本法则,也是电影语言独有的表现手段。
杂耍蒙太奇:
《杂耍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关于蒙太奇理论的第一篇纲领性宣言,文章一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对后来的电影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杂耍”法语原义:具有吸引力的。杂耍蒙太奇,是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意思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瞬间”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所以,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其实就是“吸引力蒙太奇”或“感染力强烈的蒙太奇”,强调镜头对列所产生的“冲击”作用。
诗电影(film poetry):
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出现的一种创作主张和艺术样式。先锋派的理论家们提出:“电影的最完善的体现,是电影诗”,热衷于探索电影隐喻,反对电影情节,因此,先锋派电影创作者被称为:“银幕上的诗人”。与此同时,苏联电影人也对电影中诗的语言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创作出《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富于隐喻性的电影语言,运用比拟、象征等艺术手段,将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对社会历史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50年代中期以来,诗电影在苏联得到了继续发展,创作出《海之歌》《雁南飞》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