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ap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
刘建
一 概述ICP是妊娠晚期出现的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的妊娠所特有的疾病。以往认为该病是一个良性过程,至70年代中期以来才纠正了这一观点,认识到该病对母婴有不良影响。对母亲—瘙痒、肝功异常、产后出血;更重要的是对胎儿,可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导致围产儿死亡率增加 在历史上,ICP曾有过许多名称,从对ICP的命名也反映出了对该病的认识过程。
二 ICP的特点 特发性 地区性 复发性 家族性
三 病因及发生机理
目前普遍认为有关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激素
1、 ICP多发生于妊娠晚期,此时正值雌激素分泌的高峰时期
2、 双胎中ICP发生率较单胎增高约5-6倍,与双胎雌激素水平增高有关
3、 给那些妊娠时有瘙痒、黄疸病史的妇女口服含有雌激素的药物,可表现出ICP相似的症状及生化方面的异常
4、 应用含有雌、孕激素的避孕药,部分妇女出现胆汁淤积,与ICP症状十分相似。
雌、孕激素可使胆道分泌功能减退,并阻碍肝脏对胆红素及胆盐的排泄,导致胆汁淤积,使孕妇发生全身瘙痒及黄疸。
(二)遗传
ICP发生有较高的复发性和明显的家族性倾向。研究发现ICP确有遗传的特点。
(三)微量元素硒与ICP
一些文献报道,ICP患者母血、脐血、胎盘中硒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研究显示,低硒可致人和动物肝脏损伤,导致胆酸代谢障碍
(四)其他 ICP的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病理变化 (一) 肝脏:肝脏轻度增大、变软;肝结构完整,肝细胞无明显炎症及变性表现;但在肝小叶中心区毛细胆管内有胆汁淤积及胆栓形成 。(二) 胎盘:胎盘母面子面均有程度不等的黄色或灰白色斑块,镜下显示:胎盘滋养细胞肿胀,数目增多。绒毛基质水肿,绒毛间隙胆盐沉积,致使间隙缩小,从而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及母儿氧和营养物质交换,胎儿发生慢性缺氧及宫内生长迟缓。
五 临床表现 (一)瘙痒:皮肤瘙痒是本病的首发症状。 多发生在28—30周左右,但亦有早至妊娠12周者。瘙痒多位于腹部及四肢,尤以手、脚掌为重,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夜间明显而影响睡眠。瘙痒往往随着孕周增加而加重,大多数在分娩后1—2天内迅速消失。
(二)黄疸:瘙痒发生后1—2周,部分病人出现黄疸,程度一般较轻,仅巩膜皮肤轻度黄染,大多数病人述尿色加深呈茶色。95%病人于产后1—2周黄疸自然消退。
再次妊娠时,黄疸、瘙痒可重复出现,且有一次比一次持续时间延长的倾向。
(三)其他症状:少数孕妇可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部分孕妇有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腹泻、腹胀等症状,
六 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的测定
(一)胆汁酸测定: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周或肝功指标异常前,血中的胆汁酸就开始升高超过正常,并与病情相关。是早期诊断ICP,估计胎儿预后最敏感且特异的指标。 ICP孕妇血中胆酸(CA)及鹅胱胆酸(CDCA)均升高,尤其前者增高达20倍,CA/CDCA=2—4。胆酸与甘氨酸的结合物—血清甘胆酸(CG)及总胆汁酸(TBA)亦显著增高。
(二)血清转氨酶:谷丙转氨酶(SGPT)及谷草转氨酶(SGOT)均有轻—中度增高,以SGPT升高为主。多数学者认为SGPT较SGOT敏感,是ICP的敏感指标,其灵敏度仅次于血清胆汁酸
(三)碱性磷酸酶(ALP):ICP孕妇血清ALP较同孕周正常妊娠显著增高。但由于受同功酶增加的影响以及个体差异较大,其诊断的特异性不高。
(四)胆红素:正常孕妇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妊娠生理性血液稀释有关。部分ICP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直接/总胆红素比值超过0.35,这是胆汁淤积症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
同临床症状一样,这些肝功指标在分娩后迅速恢复,约产后1周基本恢复正常,4—6周完全恢复正常
七、对母儿的影响:ICP对母儿均有危害,但相对来说,对胎儿的危害更大。对胎儿的影响——
(一)早产:ICP孕妇早产发生率较高。 原因:(1)ICP孕妇的胎儿对类固醇代谢障碍,无力将胎盘产生的16-2-羟基-去氢表雄酮转变成惰性较大的雌三醇,大量的16-2-羟基-去氢表雄酮通过胎盘的其他途径变成具有活性的雌二醇而致早产;(2)胆酸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诱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二)胎儿宫内窘迫:在ICP病例中,胎儿宫内窘迫主要表现为胎心异常和羊水胎粪污染,胎儿在产前、产时可突然死亡,引起死胎死产发生率高。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至今未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胎盘血流灌注不足:(2)胆汁酸、胆红素具有细胞毒性,可破坏胎儿细胞引起细胞凋亡、坏死,其毒性随胆汁酸浓度作用时间延长而加重。临床上将血清转氨酶、胆汁酸及胆红素的动态测定作为评估病情,预测围产儿预后的敏感指标。
(三)胎儿宫内生长迟缓(IUGR):ICP中,由于胎盘功能低下,胎儿在宫内有慢性缺氧,致使宫内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对母亲的影响 ——产后出血:ICP孕妇由于胆盐淤积于胆管,使胆汁中的胆盐不足,从而影响了肠道对维生素K的吸收,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造成产后出血较多。剖宫产切口血肿和阴道分娩者软产道血肿发生率增高,相应增加产妇的病率及死亡率。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主要依据病史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作诊断
1 妊娠期出现以皮肤瘙痒为主,不伴或伴有轻度黄疸
2 患者一般情况好,无或有轻微的消化道症状
3 肝功能轻度异常 SGPT〈200umol/L,胆红素〈5mg/100ml
4 胆酸明显增高(正常小于或等于5umol/L)
5一旦分娩,瘙痒迅速消失,肝功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主要与导致妊娠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常见病毒性肝炎,少见的有重度妊高征、妊娠后期的急性脂肪肝以及肝外胆淤—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妊娠剧吐等。
ICP与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九、处理
ICP使孕妇出现瘙痒、黄疸,但最大的危害在胎儿,而早期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防治ICP的关键。
(一)早期诊断:瘙痒是出现最早且是十分重要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重要依靠对ICP的重视。在每次产前检查时要常规询问有无瘙痒,如有,及时跟踪做肝功检查 胆酸是早期诊断ICP最敏感的指标,在临床症状出现前1—2周在血中就以升高。
(二)孕期监护:了解胎儿宫内安危情况、发育状况,选择恰当的时机终止妊娠。 1、定期产前检查,教会孕妇自数胎动。一旦胎动异常立即来医院
2、加强胎儿监护—主要是胎心监护
有条件者行远程胎儿电子监护,35周以前每周1—2次NST,35—37周每日或隔日一次。
结合B超检测羊水量、胎盘成熟度及胎儿发育情况。
3、动态观察肝功变化及转氨酶、胆酸等指标,如有早产征兆、IUGR或肝功损坏明显应及早住院
(三)药物治疗: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中胆酸浓度,改善肝功能,降低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预防产后出血。要选择对母、儿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的药物。
1、地塞米松:首选药 它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肾上腺分泌的产生雌激素的前身物质—硫酸去氢表雄酮,降低雌激素水平,减轻胆汁淤积;解除小血管痉挛性收缩,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母体循环及灌注的功能;同时可促进胎肺成熟,避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可减轻瘙痒、黄疸,使肝功好转,延长孕周,降低早产。
用法 9~12mg/天 口服 7天为一疗程,后3天逐渐减量至停药 消痒:消胆胺 可阻碍胆酸的重吸收,降低血胆酸的浓度,减轻瘙痒。剂量 4mg tid
副作用 大量长期服用,可影响脂肪、维生素K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影响凝血功能,故用药期间需补充维生素A、D、K及钙盐
苯巴比妥 酶诱导剂,可使肝细胞微粒体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消除体内胆红素,使血中胆红素下降;同时影响胆汁酸的生成,利胆、镇静作用。在接近分娩前使用有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
剂量0.03—0.06g tid S—腺苷蛋氨酸(SAMe)商品名思美泰, 是一种生理性解毒剂,可增加肝细胞解毒功能,防止胆汁淤积,减轻瘙痒,改善肝功能,降低早产,是治疗ICP的首选药物。 剂量 800mg/d iv 14—20天熊去氧胆酸(UDCA) 是利胆药物。可降低肠道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胆酸,改善肝功,延长胎龄。停药后作用消失,再口服依然有效。
剂量 100mg tid 20天
此药 安全、有效,对母、儿均无副作用,与S—腺苷蛋氨酸合用效果更好。
2、预防产后出血:维生素K作用发生快,维持时间长,在终止妊娠前三天使用
用法 10mg im qd 三天
3、保肝:对黄疸深,病情长,肝功损害明显者应及时住院行保肝治疗。(四)适时终止妊娠:ICP孕妇的胎儿因在宫内慢性缺氧,在临产前、后可能因为胎儿宫内窘迫而发生突然死亡,故对ICP孕妇适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围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重要措施。为了确保围产儿的安全,应选择恰当的时机、恰当方式结束妊娠,尽量避免早产儿出世,但又不能过分延长孕周耽误病情。一旦确定胎儿已成熟,应及时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应选择剖宫产 (五)防治产后出血: 分娩前应进行凝血功能测定,作好输血准备。加强第三产程处理,及时注射宫缩剂,减少产后出血
(六)分娩时应作好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