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营养需
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学习并掌握动物营养需要
与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其在实
际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
目 的 要 求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内 容
第一节 饲养标准
第二节 营养需要
量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饲养标准
一、概念
三、应用
二、内容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
1、营养需要 (Nutrient Requirements,
也称营养需要量 )
指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
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
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它是一个群体平均
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
险系数。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
2、饲养标准( Feeding Standard)
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
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
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
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简言之,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
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
3、饲养标准含义
饲养标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含义。
早期的, 饲养标准, 基本上是直接反应动物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摄入营养物质的数量,,标准,
的适用范围较窄。
现行饲养标准更为准确和系统地表述了实验
研究确定的特定动物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定额数值。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内容
1、说明
介绍标准的研究方法,研究条件,标准特点,
使用方法及建议等。
2、需要量
饲养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的主要内容。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内容
3、饲料营养价值表
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分畜种列出常用
饲料的各种概略养分含量、能值、一些纯养分的
含量及某些养分的消化率或利用率等。
4、典型配方
供实践使用参考。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应用
饲养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二重性:
科学性与灵活性。
1、饲养标准的科学性
2、饲养标准的灵活性
( 1)动物因素 (图 1)
( 2)饲料因素
( 3)其他因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 2) ARC(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 3)中国饲养标准
三、应用
3.主要饲养标准简介
( 1) 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第二节 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
二、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
1.增重及产品产量
2.养分沉积量或产出量
3.理化指标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不同指标的结果不同,如仔猪 Try需要量,
应综合多指标确定。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
表 1 按不同指标确定的仔猪色氨酸需要量
指标 增重速度 乳蛋白 氮沉积 血液含量
色氨酸(占
饲粮的 %) 0.069 0.074 0.082 0.063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研究方法
食盐(占饲粮 % 0 0.1 0.2 0.3 0.4 0.5 1.0
ADG(kg),40,63,66,67,67,67,61
F/G 3.45 3.20 3.21 3.26 3.32 3.36 3.37
是根据“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统一的原理,采
用饲养实验、代谢实验及生物学方法笼统确定某种畜
禽在特定生理阶段、生产水平下对某一养分的总需要
量。
1、综合法
如用饲养试验确定猪饲粮中适宜食盐水平:
表 2 确定猪食盐需要量的饲养试验结果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缺点
不能剖分构成需要的各种成分,
无普遍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优点
直接、客观,便于应用。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研究方法
2、析因法
R=aW 0.75+cX+dY+eZ+ ……
X,Y,Z……, 产品中养分含量
c,d,e……, 饲粮养分的利用效率
根据“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分开的原理,
分别测定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各项需要之和即
为畜禽的营养总需要量。
养分总需要量 =维持需要 +生产需要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如体重 600kg奶牛,日产奶 30kg
NE需要量,
维持需要 = 85 × 600 0.75 =10305 大卡
产奶需要 =740× 30=22200大卡
总 NE需要 =32505大卡
二、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优点
能剖分出构成需要的成分及养分利用效率,
是建立营养需要动态模型的典型方法 ;具有普
遍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缺点
必须清楚养分利用途径和效率时,难度
大,不适合大多数微量养分需要量的确定。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综合法确定的需要量 > 析因法;
析因法具有更大应用前景;
综合法可用于验证析因法结果。
二、研究方法
?综合法与析因法比较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The End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图 1 大群动物营养需要量分布图
三、应用
要与饲养标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学习并掌握动物营养需要
与饲养标准的概念及其在实
际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
目 的 要 求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内 容
第一节 饲养标准
第二节 营养需要
量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饲养标准
一、概念
三、应用
二、内容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
1、营养需要 (Nutrient Requirements,
也称营养需要量 )
指动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健
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各种营养物质
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它是一个群体平均
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
险系数。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
2、饲养标准( Feeding Standard)
是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
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
种营养物质的定额作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
营养定额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简言之,即特定动物系统成套的营养定
额就是饲养标准,简称“标准”。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概念
3、饲养标准含义
饲养标准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含义。
早期的, 饲养标准, 基本上是直接反应动物
在实际生产条件下摄入营养物质的数量,,标准,
的适用范围较窄。
现行饲养标准更为准确和系统地表述了实验
研究确定的特定动物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定额数值。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内容
1、说明
介绍标准的研究方法,研究条件,标准特点,
使用方法及建议等。
2、需要量
饲养标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标准的主要内容。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内容
3、饲料营养价值表
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一般分畜种列出常用
饲料的各种概略养分含量、能值、一些纯养分的
含量及某些养分的消化率或利用率等。
4、典型配方
供实践使用参考。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三、应用
饲养标准在实践应用中具有二重性:
科学性与灵活性。
1、饲养标准的科学性
2、饲养标准的灵活性
( 1)动物因素 (图 1)
( 2)饲料因素
( 3)其他因素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 2) ARC(Agricultural Research Council)
( 3)中国饲养标准
三、应用
3.主要饲养标准简介
( 1) NR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第二节 营养需要的研究方法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
二、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
1.增重及产品产量
2.养分沉积量或产出量
3.理化指标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不同指标的结果不同,如仔猪 Try需要量,
应综合多指标确定。
一、衡量需要量的指标
表 1 按不同指标确定的仔猪色氨酸需要量
指标 增重速度 乳蛋白 氮沉积 血液含量
色氨酸(占
饲粮的 %) 0.069 0.074 0.082 0.063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研究方法
食盐(占饲粮 % 0 0.1 0.2 0.3 0.4 0.5 1.0
ADG(kg),40,63,66,67,67,67,61
F/G 3.45 3.20 3.21 3.26 3.32 3.36 3.37
是根据“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统一的原理,采
用饲养实验、代谢实验及生物学方法笼统确定某种畜
禽在特定生理阶段、生产水平下对某一养分的总需要
量。
1、综合法
如用饲养试验确定猪饲粮中适宜食盐水平:
表 2 确定猪食盐需要量的饲养试验结果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缺点
不能剖分构成需要的各种成分,
无普遍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优点
直接、客观,便于应用。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研究方法
2、析因法
R=aW 0.75+cX+dY+eZ+ ……
X,Y,Z……, 产品中养分含量
c,d,e……, 饲粮养分的利用效率
根据“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分开的原理,
分别测定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各项需要之和即
为畜禽的营养总需要量。
养分总需要量 =维持需要 +生产需要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如体重 600kg奶牛,日产奶 30kg
NE需要量,
维持需要 = 85 × 600 0.75 =10305 大卡
产奶需要 =740× 30=22200大卡
总 NE需要 =32505大卡
二、研究方法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优点
能剖分出构成需要的成分及养分利用效率,
是建立营养需要动态模型的典型方法 ;具有普
遍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缺点
必须清楚养分利用途径和效率时,难度
大,不适合大多数微量养分需要量的确定。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综合法确定的需要量 > 析因法;
析因法具有更大应用前景;
综合法可用于验证析因法结果。
二、研究方法
?综合法与析因法比较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The End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图 1 大群动物营养需要量分布图
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