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的发展战略
主讲, 王 奎 清
一,,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提

和形成
1979年 12月邓
小平在会见日本
首相 大平正芳时,
提出了中国到本
世纪末实现现代
化的蓝图问题。
(一),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形成
发展战略思想进 一步完善阶段
第三步战略目
标提出阶段
第一、二步战
略目标的提出
第二阶段
(1982—1987年 )
第三阶段
(1987 —至今 )
第一阶段
(1979—1982年)
(一), 三步走, 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形成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治目标:
发展经济,到本世纪末翻
两番,国民生产总值按人
口平均达到八百美元 ……
这个基础上,再发展三十
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
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步骤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图

2000年 2050年90年80年
温饱
小康
富强
(人均 800美元)
(人均 4000美元)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到 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 建党一百年, 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
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 建国一百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建
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发展速度的适当性
我国经济
发展战略
的特点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实现途径的开放性
战略重点的科学性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
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
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十六大报告 )
(一) 小康社会的现状和特点
1.小康社会的渊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是指 比较安定或宽裕的生活状况 。
先秦, 诗经,老民,,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
南宋, 夷坚甲志,,然久困于穷,冀于小康
二是与“大同”社会对应的一种社会状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帝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出于身者,不必为己;故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是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
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智勇,以功为己。故谋用
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
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
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礼记 ?礼运,
小康社会
2.小康社会的现状及特点
★ 低水平
★ 不全面
★ 很不平衡
2001年中国各地人均 GDP排名
1 上海 4505 12 新疆 956 23 西藏 641
2 北京 3062 13 湖北 944 24 四川 634
3 天津 2414 14 吉林 923 25 江西 631
4 浙江 1771 15 海南 862 26 安徽 631
5 广东 1659 16 内蒙古 781 27 陕西 607
6 江苏 1561 17 湖南 731 28 云南 588
7 福建 1494 18 河南 716 29 广西 564
8 辽宁 1455 19 青海 693 30 甘肃 503
9 山东 1264 20 重庆 683 31 贵州 350
10 黑龙江 1130 21 山西 660 32
11 河北 1010 22 宁夏 645 33
香港、澳门、台湾的人均GDP分别为24386、14281、11820。
以当年价美元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经济发
展水平
物质生
活水平
人口
素质
精神
生活
生活
环境
130%
110%
32.1%
47%
18.4%
“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 惠
及 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
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
化更加繁荣 。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
实 。, ( 十六大报告 )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经济发展水平 1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4
物质生活水平 48
? 收入 16
? 居住 12
? 营养 6
? 交通 8
? (消费)结构 6
人口素质 14
? 文化, 6
? 健康, 8
精神生活 10
生活环境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国城镇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2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
物质生活水平指标 37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人均日蛋白质摄入量
?恩格尔系数
人口素质指标 12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中学入学率
精神生活水平 12
?电视机普及率
?文教娱乐支出比重
生活环境与社会保障 18
?人均绿地面积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国农村小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
收入分配,35
?人均纯收入
?基尼系数
物质生活,25
?恩格尔系数
?蛋白质摄入量
?衣着消费支出
?钢木结构住房比重
精神生活,12
?电视机普及率
?文化服务支出比重
人口素质,9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
生活环境,11
?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安全卫生水普及率
?用电户比重
?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
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8
?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
?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紧
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
关键所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50 年 的 中 等
发 达 国 家 水 平
中国
中等发
达国家
8-9%
3-4%




到 战




发展要争得较快的速度
从国际环境看,机遇大于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我国加速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经济全球化为我国 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国
际资源,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3.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实现生产力
迅速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从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看,也提供了
重大发展机遇
2.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3.经济结构调整的新阶段
1.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4.体制创新的新阶段
第二节 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缺陷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高投入
?低产出
?高消耗
?低效率
?环境污染严重
?以农业为代价
一、传统工业化道路特点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
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
的优势的工业化 。
1.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 1)什么是信息化
( 2)我国信息化现状与差距
★ 我国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
之间的差距
★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距
★城乡之间的差距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
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
3.与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
的优势的工业化
? 人力资源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 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前景
– 总量巨大 质量偏低
– 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偏低 影响经济发展
– 就业结构总体水平与现代化的就业结构相差甚远
– 城乡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差异巨大
我国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
时期。坚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
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
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
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
径。
(一)科学发展观的涵义
就是, 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
两种错误观点
(二)告别 GDP崇
拜,走向科学发展观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一国或一个地区所有常驻单位
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
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
终成果,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
除了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
也就是新创造财富(包括有形
和无形)的价值总量。
但 GDP不是万能的,
它既不能衡量社会成
本,也不能衡量效益、
效率和质量,更不会
自发地解决一切社会
问题。
1、单纯 GDP的增
长并不是发展。
2,GDP崇拜的原
因分析
第三节, 三农, 的出路
?一、三农问题的由来
?二、三农问题的现状
?三、三农问题的出路
一、三农问题的由来
? 1.“三农, 的含义
农民
农村


农业
▼ 历史的原因 ——源于我国历史上贱农的
旧伦理、旧文化 。
▼ 资源的原因 ——地少人多的现实状况是
三农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2.三农问题的由来
▼ 政策的原因 ——二元结构政策是三农问
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 自身原因 ——“三农, 自身的先天不足
二、三农问题的现状
?1.农民问题
?中国有几亿农民?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而导致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 农民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 农民的平等权利得不到保障
? 2.农业问题
– 缺乏专业化分工导致
的生产低效率
– 缺乏有效的生产要素
投入,导致发展后劲
不足
– 农产品结构与市场结
构不相适应,导致农
产品卖难问题经常性
突出
?3.农村问题:
– 经济落后
– 文化落后
– 社会落后
– 乡村面貌落后
三、三农问题的出路
?农村工业化、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农民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