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蒸馏
第一节 概述
蒸馏分离依据---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而进行分离的操作;
----即利用在相同温度下各组分的蒸汽压不同。
易挥发组分(轻组分)A
难挥发组分(重组分)B
例如:酒精(A)与水(B)溶液,沸腾部分汽化,yA(xA
同理,蒸汽部分冷凝,xB(yB
(蒸馏----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利用其挥发度差异实现初步分离的一种传质操作
精馏---利用多次部分汽化,多次部分冷凝,使汽相得到较纯的轻组分,液相得到较纯的重组分的操作
蒸馏操作分类
简单蒸馏(微分蒸馏)与平衡蒸馏(闪蒸)
常压蒸馏、加压蒸馏与减压蒸馏
连续蒸馏与间歇蒸馏
普通蒸馏与特殊蒸馏
蒸馏分离推动力与分离极限
蒸馏是汽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蒸馏分离推动力——两相浓度偏离平衡的程度
蒸馏分离极限——汽液两相达到相平衡(动态平衡)
第二节 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
相组成表示法
1.质量分率
可见:a(1, aA+aB…+ aN=1
2.摩尔分率 xA,xB, yA,yB
3.两者关系
对两元溶液:
溶液的蒸汽压与Raoult定律
蒸汽压:汽液相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纯溶液----在达到汽液动态平衡时,逸出的A分子数=回到液相的A分子数,
此时汽相中A的压强=该温度下A的饱和蒸汽压
混合液(A、B互溶)----在达到平衡时,由于A、B分子间相互作用,使
<, pA<
溶液存在三种分子间的作用力:,,
理想溶液:
显示无容积效应,无热效应
如:苯-甲苯,甲醇-乙醇,烃类同系物溶液
(2)非理想溶液(实际溶液);
Roult定律:
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理想溶液的汽相中,任一组分的分压等于:
,
非理想溶液不符合Roult定律,汽液平衡关系主要靠实验数据。
道尔顿定律:在总压不高的条件下,
相律----研究相平衡的基本规律
自由度
由于蒸馏系统可变参数有四个:P,T,xA和yA,只要确定任意两个,此平衡体系就可确定
Antoine方程:求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二元汽液相平衡图
温度-组成图(t-x-y图)
是分析蒸馏原理的理论基础。
定义:泡点温度----溶液开始沸腾,产生第一个汽泡所对应的温度。
露点温度----过热蒸汽冷却,开始冷凝产生第一滴液滴所对应的温度。
t-x-y图通常由实验测得;对理想溶液,可按Roult定律和道尔顿定律计算。
汽液相平衡图(x-y图)
参考线——对角线y=x
平衡线在对角线的上方,因为yA>xA
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表示分离推动力越大
总压对x-y图影响不大,
总压变化20~30%,x-y图变化不超过2%。
双组分非理想溶液
当<和,使汽相中各组分的蒸汽压较理想溶液大,为正偏差溶液。
在t-x-y图中出现最低共沸物。
例如:乙醇-水,正丙醇-水溶
当>和,使汽相中各组分的蒸汽压较理想溶液小,为负偏差溶液。
在t-x-y图中出现最高共沸物。
例如:硝酸-水,氯仿-丙酮溶液
四、挥发度和相对挥发度
1.挥发度 ν:
纯溶液 ----指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 νA
混合溶液----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使各组分的蒸汽压比纯态为低
νApA / xA
νBpB / xB
由于挥发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使用上不方便,故引出相对挥发度概念。
2. 相对挥发度αAB
(1
αAB大小可判断分离难易程度,αAB越大,A|、B越容易分离
αAB=1,即xA=yA,不能分离
对理想溶液:
尽管,随温度而变,但其比值相差不大;在温度变化不大时,αAB
可视为常数,计算时可取其平均值。
(2)在总压不大时,汽相遵从道尔顿定律:
第三节 蒸馏和精馏原理
简单蒸馏(微分蒸馏)---非定常态过程,汽液组成随时间而变。
平衡蒸馏(闪蒸)----定常态过程
在一定的P,T下进行闪蒸,其汽液浓度y、x是一定的,与料液的组成xF无关,但与汽液的产量有关(符合杠杆定律)。
若规定xF与汽液量,则汽化温度te 随之而定。
精馏原理
多次部分汽化,多次部分冷凝示意图和相图
存在问题——
设备多,能耗大,中间馏分多,
且产品产率太低。
修改以上流程:
(1)由部分冷凝放出热量用作部分汽化所需之热量;
(2)汽、液量互补;
(3)用一个塔来替代全流程。
塔板的作用——热、质的交换
上升蒸汽(yn+1,tn+1)与下降液体(xn-1,tn-1)在第n板上接触,
因为 tn+1( tn-1,xn-1(
(蒸汽相(yn+1)部分冷凝,较多的重组分B转入液相;
液相(xn-1)部分汽化,较多的轻组分A转入汽相;
总的结果:xn( xn-1,yn( yn+1
当汽液两相在板上接触时间足够长,离开该板的汽液两相呈平衡,称为理论板。
只要有够多的塔板数,可使混合物达到分离的要求。
连续精馏塔的分离过程
料液-----在适当的位置加入;
塔顶冷凝器----取部分冷凝液从塔顶回流,其余为产品;
塔底再沸釜----将塔底液体部分汽化,产生蒸汽回流到塔内;
塔中汽液在塔板上接触
精馏段----加料板上方各板;
提馏段----加料板下方各板,包括加料板;
精馏、蒸馏的区别----有无回流(包括液相回流和汽相回流)。
第四节 精馏过程的数学描述——双组分连续精馏塔计算
由于精馏是连续定态操作,故适于大规模生产,工业上以精馏为主。
精馏塔的计算分为1。设计型计算:按工艺分离要求,计算所需的塔板数;
2.操作型计算:已知设备条件,由指定操作条件予测分离结果。
全塔物料衡算----指塔顶产物,塔底产物和料液之间的关系,受全塔物料衡算的约束,而与设备内的汽液两相接触方式无关。
连续定态操作,输入量=输出量
F=D+W
塔顶回收率=
塔底回收率=
塔顶产率(采出率)
塔底产率(采出率)
精馏过程基本假定
1。理论板概念——塔板上传质过程的简化
——指离开的蒸汽和液体成平衡的塔板。
理论板是衡量实际塔板分离效果的最高标准。
2.恒摩尔流假定----塔板上热量衡算方程的简化
设:(1)各组分摩尔汽化潜热相同;
(2)忽略相邻板间的温度差异;
(3)忽略塔的热损失。
结论:精馏塔内,除加料板或出料板外,各段内上升蒸汽和下降液量各自相等;
即精馏段内:
提馏段内:
精馏塔的数学描述
精馏段操作——-探索板间空间x,y的关系
物料衡算 V=L+D
解得
令回流比 R=L/D
则
精馏段操作线在x-y相图上,是一条过(,)点,斜率为,截距为的直线。前提是分离系统符合恒摩尔流假定。
回流比讨论:
增加或减少R,并不意味产品流量的变化;
增加R,将会增加冷凝器和再沸釜的热负荷,增加蒸汽流量,增大塔径。
增加R,将使传质推动力增大,分离效率提高,减少塔板数,降低塔的高度。
提馏段操作线
物料衡算
解得
提馏段操作线在x-y相图上,
是一条过(,)点,斜率为
的直线。
进料热状态对精馏过程的影响—求取精馏线与提馏线的交点。
进料热状态不同,使进料板上方与下方的汽、液量关系发生变化,是提馏段操作线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
定性分析
冷进料:=L+F+蒸汽冷凝量,V=-蒸汽冷凝量
泡点进料:=L+F, =V
汽液混合进料:=L+原料中液量,=V+原料中汽量
露点进料:=L, V=+F
过热蒸汽进料:=L-汽化量,V=+F+汽化量
定量分析—对进料板作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由于原料加到加料板上,使加料板上下的蒸汽量和液流量发生突变。
物料衡算:F+L+=V+
热量衡算:FhF+Lhn-1+Hn+1=V Hn+hn
设:忽略相邻板间的温度差,且汽、液都是饱和状态;
则:hn≈hn-1≈h, Hn+1≈Hn≈H
FhF+(L-)h=(V-)H
=(F+L-)H
F(H- hF)=(- L)(H- h)
∴
令
q称为进料热状态;
物理意义—料液中液体所占的分率(对冷进料和过热蒸汽进料,可从广义上看)。
冷进料
泡点进料
汽液混和进料
露点
进料
过热蒸汽
进料
q(1
q=1
0(q(1
q=0
q(0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q的值计算: q
—指料液在泡点温度tb下的平均潜热;
=rA?xA+rB?xB
—指料液在(进料温度tF与泡点温度tb)平均温度下的平均热容;
=A?xA+B?xB
A、B为平均温度下纯组分A、B的热容
注意:A、B的单位[J/kg?K]和[J/kmol?K]
进料方程(q线方程)
目的:求精馏线与提馏线的交点。
由两操作线方程开始:
略去下标,整理
联解
进料方程
进料线方程是一条过点(),斜率为的直线,其在y轴上的截距为,在x轴上的截距为。
进料方程是两条操作线交点的轨迹方程,也表示了三线共点,可以求进料线与精
馏线的交点代替两操作线的交点。
进料热状态对q线的影响
进料热状态
q值
q线斜率q/(q-1)
q线斜率方向
冷进料
q(1
+
泡点进料
q=1
∞
汽液混和进料
0(q(1
-
露点进料
q=0
0
过热蒸汽进料
q(0
+
进料热状态对精馏过程的影响
不同的进料热状态将导致提馏线的位置不同,从而影响:
推动力: 冷料(泡点进料(汽液混和进料(露点进料(过热蒸汽进料
理论板数:冷料(泡点进料(汽液混和进料(露点进料(过热蒸汽进料
适宜进料板位置:冷料最高,过热蒸汽最低
工业上,常使用冷进料和泡点进料。
精馏过程的数学解——理论塔板数的确定(设计型命题)
前提:1)由全塔物料衡算确定,,;
2)已知操作压力——确定相平衡关系;
3)已知回流比和进料热状态——确定操作线。
方法:交替使用相平衡关系和操作线方程,确定理论塔板数N。
1.逐板计算法
精馏段计算
若在塔顶设一全冷凝器,由塔顶开始往下计算:
平衡关系 操作线方程
平衡关系 操作线方程
((
表示第n板为加料板,精馏段需n-1块板。在此处改换操作线。
提馏段计算
从加料板开始, 操作线方程
平衡关系 操作线方程
((
提馏段需m-1块塔板(再沸釜部分汽化,算一块塔板)。
注意:每使用一次平衡关系,表示需一块理论板。
(若泡点进料,则以两操作线交点处xd=xF)
逐板计算法用于α小,分离要求较高的物系,比较准确。但要求平衡线(或分段)能用方程表示。
2.直角梯级图解法(McCabe-Thiele Method)
前提—恒摩尔流假定
方法—同逐板计算法,交替使用相平衡关系和操作线方程。在相图上进行,更为简捷明嘹。两者无本质区别,只是表示形式不同。
步骤:
在相图上作平衡线,并划出对角线;
作精馏段操作线;
作提馏段操作线;或者作q-线与精馏线相交,求取提馏线;
从点a()开始在精馏线与平衡线间划直角梯级,并在点d处改换在提馏线与平衡线间划直角梯级,直到跨过()点。
每一个直角梯级代表一块塔板。
适宜进料板位置——在更换操作线处,对于一定的分离条件,这样所需理论塔板数最少。
回流比的影响与选择
回流比与传质推动力(L/D)
当R增大,精馏线斜率亦增大,表示精馏线向对角线靠近,而远离平衡线,推动力增大。
有利点—理论板数减少,降低设备成本;
不利点—增加能耗。
回流比有二个极限:1)全回流
2)最小回流比
2.全回流()与最少理论板数()
在全回流时,D=0,同时F=0,W=0,
精馏线斜率等于1,与对角线重合,无精馏线
与提馏线之分。其特点:
1)两板空间汽液组成相同,
2)要达到预定的分离目的,需理论板数最少。
全回流应用:不是生产上的正常情况,但可应用于
开工或调试等非定态情况,使塔内快速达到平衡;
在操作过程中,若产品质量发生波动,临时改为全回流以提高质量;
2)测定板效率
3.最小回流比
减少回流比,推动力减少,两操作线交点沿进料线向平衡线靠近,若与平衡线相交时的回流比称为最小回流比,此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无穷多。D为夹紧点,其临近各板区域,汽液两相的组成基本不变,无增浓作用,称为恒浓区。
求最小回流比:
由夹紧点d的坐标(),求精馏线斜率
(2)解析法:
对理想溶液
泡点进料时,,故
露点进料时,,故
(3)若平衡线形状有上凸或下凹时,则由切点的坐标()求
(4)适宜回流比
生产中把调节回流比作为保持产品质量的一种经济控制手段。
理论板数的简捷算法----由逐板计算法发展起来的一种经验算法,适用于初步设计估算。
方法:1)理想溶液,全回流下,由逐板计算法求—Fenske公式
2)实际回流比R,,求N —Gilliland图
1.Fenske公式推导
对理想溶液,平衡关系:
全回流下,操作线方程:
由塔顶往下逐板计算:
第N+1块板是再沸釜,故,
令 或
,
若塔顶采用分凝器,则应减去2;
若将xW换成xF,则用上式可计算全回流下精馏段理论板数,加料板位置在第Nmin+1板。
2.Gilliland图:双对数座标,表示变量R、Rmin、Nmin、N之间的关系。
两极限——
图右端为全回流,,,
图左端为最小回流比,,,
几种特殊型式的精馏
直接水蒸汽加热
条件——(1)分离液体为水溶液,且水是难挥发组分;
(2)馏出物为非水组分,釜液近乎纯水。
使用直接水蒸汽加热,可省去再沸釜。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精馏段—与常规塔操作线,
因为物料衡算式相同;
q—线—同常规塔,与料液热状态有关;
提馏线—
由于y0=0
在恒摩尔假定下,
,
提馏线通过点(xW,0),
回收塔——只有提馏段而无精馏段的塔
条件—(1)回收稀溶液中的轻组分,而对馏出液浓度要求不高;
(2)物料在低浓度下,相对挥发度大,不用精馏段也可达到xD。
如:在稀氨水中回收氨。
例:泡点进料,塔釜间接加热,
塔顶蒸汽全部冷凝,无回流,
回流由进料液代替。
此时,
已知:xF,xW及回收率,
或采出率D/F
由全塔物料衡算:
F=D+W
FxF=DxD+WxW
提馏线方程同常规塔:
提馏线通过二点:a(xF,xD),b(xW,xW)
斜率F/D
由提馏线与q—线的交点a,开始向下划塔板。
要提高馏出液组成,必增大操作线的斜率(F/D),减少D,推动力减少,所需
理论板将增加。当操作线上端移至点e,则汽相浓度yD=xD,max
当冷进料时,必先作q线,q线与y=xD线的交点为提馏线上端。
多侧线塔
第五节 气液传质设备—板式塔
塔板结构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板式塔在正常工作时,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横向流过各塔板;
汽相在压差作用下,由下而上穿液而过;
为有效地实现两相传质,板式塔应具有以下两方面功能:
(1)塔板上汽液两相必须保持密切而充分的接触,要求塔板能提供足够大、且不断更新的相间接触界面;减少传质阻力;
(2)塔内应尽量使汽液两相呈逆流流动,提供最大的传质推动力。
目前塔板设计中多数采用错流流动方式。
筛板塔板的构造
(1)筛孔—塔板上的汽体通道,筛孔直径(3-8mm;
(2)溢流堰—保持塔板上有一定量的液体,使汽液两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触;
弓形平直堰hw( lw
堰高决定了塔板上清液层的高度和持液量。
(3)降液管—液体自上而下的通道,一般为弓形;
降液管下端必须保持液封,以防汽体短路;h0(hw
单流型塔板——塔径和流量不大时,一个降液管的塔板;
多流型塔板——塔径和流量很大时,具有多个降液管的塔板。
二、塔板上流体力学状况
1.筛板上汽液接触状态
随汽流通过筛孔的速度不同,接触状态大致分三种:
u 接触状态 接触界面 传质性能 连续相 分散相
很小 鼓泡接触 汽泡表面 湍动程度低,传质阻力大 液 汽
增大 泡沫接触 汽泡间液膜 高度湍动,传质面积大 液 汽
很大 喷射接触 液滴外表面 传质良好 汽 液
转相点—泡沫状态转为喷射状态之临界点,与汽速、孔径、开孔率、持液量有关
工业上,一般两相接触选为泡沫状态或喷射状态,很少采用鼓泡状态。
2.汽相通过塔板的阻力损失
hd 干板压降,相当于汽体通过孔板突然缩小和扩大所造成的阻力;
hl 汽体穿过板上液层的阻力损失;
=静液层压降+克服汽、液界面张力的能耗+通过液层的摩擦阻力;
HT 板间空间阻力,相对较小;
在低汽速时,以液层阻力hl为主
在高汽速时,以干板压降hd为主
筛板塔内汽液两相的非理想流动—实际塔板上流动与理想流动的偏差
总体上两相逆流,实际板上错流,以获得最大的推动力。但
(1)空间上的反向流动——指与主体流动方向相反的汽、液流动。(属返混现象)
液沫夹带(雾沫夹带,Entrainment)
现象—
危害—将下层浓度低的液体带到上层板,使塔板的提浓作用变差。
产生原因—汽速过大,板间距过小。
2)汽泡夹带
现象—
危害—将降低降液管中泡沫层的平均密度,降低降液管的通过能力,严重时,会破坏塔的正常操作。
(2)空间上的不均匀流动——指汽、液流速的不均匀性,造成传质推动力减少。
汽体通过塔板的不均匀性
原因—塔板上液层高度有落差
液体沿塔板流动的不均匀性
现象—液流在塔板上流动路径分配的不均匀性,在塔板中央,行程短而平直,流速大;塔边缘,行程长而弯曲,又受塔壁的影响,流速低,阻力大。使液体在塔板上停留时间分布不均匀。
原因—液流量过低,使流速过低;
溢流堰安装水平度有误差。(可用齿形堰)
(3)汽体的搅动,使液流在塔板上产生大小不同尺寸的环流(返混现象)。
板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
上述非理想流动,虽然对传质不利,但基本上能保持塔正常操作;
但若设计不良或操作不当,会造成塔无法正常操作的不正常现象。
(1)液泛现象——
当汽速过大,液沫夹带严重,造成板间液相严重返混;同时,使板压降增大,降液管中液位升高,流体流过的阻力增大,上层塔板下流的液体不能畅通地流过降液管,导致液体阻塞。
液泛时,造成淹塔,使塔无法正常地工作。
液泛汽速也与液体流量有关,液流量越大,液泛汽速越低。
液泛汽速是操作的上限。
(2)漏液——
当汽速较小时,部分液体会从塔板孔落下,降低传质效果;严重时会使板上不能积液,使塔板无法操作。
三、塔板效率
由于塔板上非理想流动的存在,使实际板与理论板存在着差距,以塔板效率来衡量。
点效率——指局部效率
y—指离开某点之汽相组成;
y*—与某点液相组成x成平衡之汽相组成;
x—指离开某点之液相组成;
x*—与某点汽相组成y成平衡之液相组成。
在点效率中,假设塔板局部点的垂直方向上混合均匀,有一个均匀组成x;由于塔板上的液层较薄且有汽体强烈搅动,上述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塔板上每个点的点效率是不相同的,有时可大于100%;理论上应取整塔的统计平均值作为平均板效率。
单板效率(Murphree efficiency)
式中,y*n是与成平衡的,x*n是与成平衡的。
EmV≠EmL
全塔效率—常用的度量板式塔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
对双组分溶液:
关联图
BB
(—塔顶与塔底平均温度下的相对挥发度;
(L——塔顶与塔底平均温度下料液的粘度,cP
必须指出,全塔效率以所需的理论板数为基准定义的;
单板效率以单板理论增浓度为基准定义的。
两者基准不同,即使塔内各板的单板效率相同,全塔效率在数值上也不等于单板效率
四、塔高的计算
Z=NP(HT
HT—板间距,m;按经验值选取。
五、塔径的计算
Vs——塔内汽相流量,m3/s;
u—汽相的空塔速度,m/s
塔径计算后需圆整。
1.Vs 计算
设汽相为理想气体
[m3/s]
或 [m3/s]
式中:V—汽相质量流量,kmol/h
精馏段与提馏段分别计算,取较大值者。
2.Smith关联图求空速
(1)先选定一板间距HT,计算HT - hL;
(2)由Smith图查得汽相负荷因子C20,m/s;
(3)C20校正:
( —液相表面张力,mN/m;
(4)最大允许空塔速度umax
umax=
(5)u=(0.6(0.8)umax
六、塔板负荷性能图
线1——过量液沫夹带线,即汽体流量上限线;
线2——漏液线,即汽体流量下限线;
线3——液泛线;
线4——液量上限线;
线5——液量下限线。
塔板操作弹性
OA——低液汽比线,塔的生产能力由过量液沫夹带控制;
OB——高液汽比线,塔的生产能力由液泛控制;
OC——液汽比很大,塔的生产能力由液量上限线控制。
七、塔板型式
要求:1.生产能力大,即汽液负荷高;
2.板效率高;
3.塔板压降低;
4.操作弹性大;
5.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泡罩塔板
浮伐塔板
筛孔塔板
导向塔板
垂直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