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第一节 概 述
化工生产中常遇到的混合物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均相物系—如混合气体、溶液,
特征:物系内各处性质相同,无分界面。须用吸收、蒸馏等方法分离。
第二类是非均相体系—
液态非均相物系
固体颗粒与液体构成的悬浮液;
不互溶液体构成的乳浊液;
气态非均相物系
固体颗粒(或液体雾滴)与气体构成的含尘气体(或含雾气体);
气泡与液体所组成的泡沫液等。
特征:物系内有相间的界面,界面两侧的物性截然不同。
(1)分散相:往往是液滴、雾滴、气泡,固体颗粒,μm。
(2)连续相:连续相若为气体,则为气相非均相物系。
连续相若为液体,则为液相非均相物系。
非均相物系分离的目的:
净制参与工艺过程的原料气或原料液。
回收母液中的固体成品或半成品。
分离生产中的废气和废液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回收烟道气中的固体燃料及回收反应气中的固体触媒等。
总之:以满足工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及提高经济效益。
常用分离方法:
重力沉降:微粒借本身的重力在介质中沉降而获得分离。
离心分离:利用微粒所受离心力的作用将其从介质中分离。亦称离心沉降。此法适用于较细的微粒悬浮体系。
过滤:使悬浮体系通过过滤介质,将微粒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而获得分离。
湿法净制:使气相中含有的微粒与水充分接触而将微粒除去。
电除尘:使悬浮在气相中的微粒在高压电场内沉降。
本章主要讨论:利用机械方法分离非均相物系,按其涉及的流动方式不同,可大致分为沉降和过滤两种操作方式。
颗粒和流体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
流体以一定的速度绕过静止颗粒时
或者固体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移动时 流体对颗粒的作用力——ye力Fd
[N]
式中,A—颗粒在运动方向上的投影,(dp2
u—相对运动速度
(—阻力系数, (=((Re)=((dpu(/()
层流区:Re(2, (=24/Re ──Stokes区
过渡区:Re=2—500, ──Allen区
湍流区:Re=500--2(105, (≌0.44 ──Newton区
第二节 重力沉降
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
自由沉降──对于单一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或者颗粒群充分地分散、颗粒间互不影响,不致引起相互碰撞的沉降过程。
1.加速阶段——
沉降开始时,颗粒初速度为零,
颗粒受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
产生加速度。
2.匀速阶段——
随着速度加快,阻力增加,当合力为零时,
颗粒将发生匀速运动─是沉降速度ut.
重力:
浮力:
阻力:
由牛顿第二定理F=ma
Fg-Fb-Fd=mdu/dt
整理后得:
在du/dt=0,u=ut
(=((Re),将不同的(带入ut,可得各种流动状态下的ut的计算式:
层流区:Re(2, ──Stokes公式
过渡区:Re=2—500, ?
湍流区:Re=500--2(105,
ut=f(dp,(p,(), dp,(p↑,ut↑
(↑,ut↓(层流区,过渡区)
适合范围:光滑的球形颗粒。
举例:
影响沉降速度ut的因素:
1〉颗粒形状,当量球径,(如当量直径),偏离球形约大,阻力越大;
2〉颗粒浓度不太高<0.2%,假设自由沉降<1%.
3〉壁面效应
4〉分子运动,d<2~3μm
5〉液滴和气泡的变形
6〉其它,如颗粒(p不均匀。
二、沉降器设计计算——气体降尘设备
用于分离大颗粒尘
在降尘室中,颗粒停留时间=L/u
沉降时间=H/ut
分离条件——L/u≥H/ut
由于尘粒中,颗粒粒径不相同,故定义一种粒子。其停留时间=沉降时间,即可以100%除去的最小粒径——临界粒径dpc
∵
∴
与临界粒径dpc相对应的临界沉降速度 (又称表面负荷qo)
当尘粒沉降速度处于层流区时,
表明:1。大于dpc的尘粒能100%除去。
2.降尘室的处理能力只取决于降尘室的底面积,与高度H无关。
第三节 离心沉降
依靠离心力的作用,使流体中颗粒产生沉降运动——称离心沉降。
重力使小颗粒的沉降速度小,但离心力比重力大千、万倍。
一、离心分离因数:
一圆筒旋转,角速度( [rad/s] =2(N/60
N——转数/min
被分离液体,密度(、(;颗粒密度(p、dp
颗粒的旋转半径为r
忽略重力时,离心力Fc = m a= mr( 2≌ mrN2/100
可见,N↑,Fc↑
设离心分离因数Kc= r(2/g ≌ rN2/900
离心分离因数Kc是表示离心力大小的指标,离心设备分离性能的基本参数。
离心沉降速度
当颗粒在离心场中沉降时,径向上所受的力:
离心力
浮力(指向中心)
阻力(指向中心)
在三力达到平衡时,离心力-浮力-阻力=0
离心沉降速度
与重力沉降速度公式相比,只是将g换成r(2。
不同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力沉降速度ut是定值,
而离心沉降速度ur随径向位置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而言,离心沉降用于小颗粒。小颗粒所受的阻力处于层流区,即(=24/Re,
可见,在层流区离心沉降速度ur与r成正比,在离心沉降过程中,ur随r增大
而增大。
旋风分离器(cyclone separator)
——利用离心力作用净制气体的设备
构造与操作
临界粒径——指能100%分离除去的最小颗粒粒径。
在三个假设条件下
(1)进气严格作螺旋形等速运动,有效旋转圈数n=5,切向速度等于进口速度ui;
(2)颗粒向壁沉降,必须穿约厚为b的气流层,方能到达壁面;(b为入口之宽度)
(3)颗粒的沉降运动服从stokes定律。
可推得:
3.压力损失
(1)旋风分离器的尺寸都是D的倍数,所以(为常数,与D无关。
只要进口气速ui相同,不管多大的旋风分离器,其(p都相同。
(2)小型分离器的b小,dpc小,所以工业上,用若干个小型分离器组来代
替一个大的分离器,可提高分离效率。
(3)旋风分离器的压力损失一般为1~2 kPa。
旋液分离器
五、沉降式离心机
第四节 过滤
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的操作。
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的孔道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一、悬浮液的过滤:
1.过滤方式
(1)深层过滤——又称澄清过滤
条件:悬浮液含颗粒小,而含量少(液体中颗粒的体积(0.1%)时,
可用床层较厚的过滤介质进行过滤。
由于dp(介质孔隙直径,当悬浮颗粒进入床层年细长而弯曲的孔道时,
靠静电及分子力的作用而附在孔道壁上,过滤介质床层上面没有滤饼形成。
例如:自来水净化及污水处理。
(2)滤饼过滤
条件:dp(介质孔隙直径,床层上形成滤饼;
dp(介质孔隙直径,但床层内有“架桥现象”;
在滤饼层没有完全形成之前,部分颗粒会随滤液一起流走。
在滤饼层形成成为有效的过滤介质后,得到澄清液。
适用于颗粒含量较多(液体中颗粒的体积(0.1%)时
2.分类:
常压过滤──靠位差
加压过滤──利用泵或压缩空气
真空过滤──介质一方抽真空
离心过滤──利用离心力作推动力
步骤:过滤→洗涤→去湿→卸料
3.过滤介质
作用——使液体通过而截留固体颗粒。
选择——根据液体的性质(酸、碱性),颗粒含量及粒度,操作p,T,介质机械强度等
(1)织布介质——棉、麻、丝、毛制的滤布,金属丝网滤布;可截留5~65(m的颗粒。
(2)堆积的粒状介质——砂、木炭等,用于深层过滤,
(3)多孔性介质——陶瓷、塑料、金属等粉末烧结成型的多孔性板状、管状介质,可截留1~3(m的微细颗粒。
4.助滤剂
使用前提——颗粒细,容易堵死过滤介质的孔隙;
所形成的滤饼在压差的作用下,孔隙变小,阻力增大,使过滤困难。
作用——将某种质地坚硬的另一种固体混入悬浮液或予涂于过滤介质上,
以形成疏松饼层,使滤液畅流。这种固体称助滤剂。
常用助滤剂——硅藻土,珍珠岩,石棉,炭粉等;
添加量为颗粒量的0.5%以下。
5.固体量、滤液量与滤渣量的关系
设:固体量为1(质量),密度(p
湿滤渣为C(质量),密度(c
湿滤渣中含液量为C-1(质量),密度(
湿滤渣体积=固体体积+液体体积
设:X——单位质量悬浮液中所含固体质量;
CX——单位质量悬浮液可得滤渣量;
1-CX——单位质量悬浮液可得滤液量;
单位体积滤液相对应的固体质量: [kg干渣/m3滤液]
二、过滤基本方程:描述滤液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定义——
过滤速率(dV/d(): 单位时间内滤过的滤液体积,[m3/s]
过滤速度(dV/Ad():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m/s]。
过滤操作的特点——随过滤操作的进行,滤饼厚度↑,阻力↑。
恒压过滤:若维持过滤在一定的压差下操作,则过滤速率必定不断下降;
恒速过滤:若要保持一定的滤速,则必须增加压差,以克服过滤阻力;
一般情况下,间歇操作的过滤机,先恒压、恒速或先恒速后恒压下操作;
连续操作的过滤机,都在恒压下操作。
1.滤饼层阻力
滤液流过滤饼孔道流速较小,属层流,所以应用哈根-泊谡叶方程,
由于滤饼层中孔道的平均长度l∝滤饼厚度L,∝单位面积上滤饼质量(V/A;
设毛细孔平均直径d,对一定性质的滤饼应是定值,归入常数项。
对不可压缩滤饼:
滤饼阻力:Rc=r((V/A
指获得V体积滤液所形成单位面积上干滤饼质量为(V/A时的滤饼阻力。
r——滤饼的比阻,[m/kg]
表示单位过滤面积的干滤饼质量为1kg/m2时的阻力。
2.介质阻力:Rm=r((Ve/A
过滤介质阻力看成获得当量体积Ve的滤液所形成的滤饼层阻力。
3.过程总阻力:R=Rc+Rm=r(((V+Ve)/A
过滤速率
或
必须积分才能找出V~(关系。
三、恒压过滤
1.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的关系(V~()
令:K=2(p/r((
qe=Ve/A
q=V/A
则: q2+2qqe=K(
过滤常数K、qe由实验测定
2.过滤常数K、qe的测定
由于各种悬浮液的性质、浓度不同,其过滤常数亦不同。须由实验测定。
改写上述方程,
表明,在恒压条件下,(/q与q之间有线性关系,斜率为1/K,截距为2qe/K。
注意:因为K=2(p/r((,与悬浮液性质、温度及压差有关,因此只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与生产条件下,才能使用实验测定的K、qe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