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授 课 计 划 第 1 次课 【教学课题】: 绪论 §2.1 运动副及分类 §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运动副及分类,符号的表示方法。 处理方法:结合图详细讲解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运动副及分类,符号的表示方法。 处理方法:结合图详细讲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三角板 【时间分配】: 引入新课 5min 新课 80 min 小结、作业 5min 第一次课 【提示启发 引出新课】 机械设计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研究机械类产品的设计、开发、改造,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科学需求的科学。机械设计涉及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同时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本课程主要对机械的常用机构和常用零件分别进行介绍。 【新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机械设计基础的研究对象、作用、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包括: 1、研究对象: 1)第一篇 构件静力分析? 研究对象为刚体或刚体系统,即忽略构件的变形,将构件视为在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 2)第二篇 构件承载能力计算 研究对象为变形固体。具体地讲,是经过力学模型化处理的杆状构件。? 3)第三篇 常用机构? 研究对象为常见于各种机器中的机构。如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4)第四篇 常用机械传动 研究对象为常见于各种机器中的机械传动。如齿轮传动,带传动等。? 5)第五篇 通用机械零部件? 研究对象是在各种机器中普遍使用的零部件。如轴、轴承、联轴器及离合器等。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内容 第一篇 构件静力分析 (理论力学) ? 主要研究刚体在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即根据力系平衡条件分析平衡刚体的受力情况,确定各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构件承载能力计算的基础。? 第二篇 构件承载能力计算(材料力学) ? 主要研究变形固体的强度和刚度问题,为机械零件确定合理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尺寸,为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篇 常用机构? (机械原理) ? 主要研究机器中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动力特性以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四篇 常用机械传动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 ? 主要研究机器中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运动特性,以及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五篇 通用机械零部件(机械零件)?? ? 主要研究机械中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设计原理和方法。? 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任务?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方法特点? ? 本课程是从理论性、系统性很强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志。 ? (2)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本课程又是一门能够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设计性课程,除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实验、实训、设计训练外,还应注意设计公式的应用条件,公式中系数的选择范围,设计结果的处理,特别是结构设计和工艺性问题。 (3)学会总结归纳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多,内容繁杂,所以必须对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思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与其他研究对象进行比较,掌握其共性与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 (4)学会创新 学习机械设计不仅在于继承,更重要的是应用创新,机械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创新的历程。只有学会创新,才能把知识变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用: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从理论到实际的设计,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程的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3、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见教材。 二、 几个基本的概念 机器:是构件的组合体,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能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的转换。 机构:是构件的组合体,各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构件:由一个或几个零件刚性地连接在一起,做为一个整体而运动的单元。 零件:不采用装配工序制成的单一成品。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2.1 运动副及分类 机构是由两个以上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成的。而机构的最主要特征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运动副:两个构件直接接触而形成的可动连接。 运动副的种类及表示方法 1.低副 两构件构成面接触的运动副。分为转动副和移动副。 ⑴ 转动副 两构件间只能产生相对转动的运动副。 表示方法:  ⑵ 移动副 两构件间只能产生相对移动的运动副。 表示方法:  高副 两构件构成点、线接触的运动副。  表示方法:绘出起接触处的实际轮廓形状。 二、构件的表示方法: 参与形成两个运动副的构件 参与形成三个转动副的构件 §2.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概念 机构运动简图——根据机构的运动尺寸(确定各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按一定的比例尺定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并用简单的线条和规定的符号代表构件和运动副,绘制出能够表达机构运动特征的简单图形。 2 构件的分类及带有运动副元素的构件的图示? 1).构件的分类? 机构中的构件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三类:? (1) 机架 机架是机构中视作固定不动的构件,它用来支承其它可动构件。例如各种机床的床身是机架,它支承着轴、齿轮等活动构件。在机构简图中,将机架打上斜线表示。? (2) 原动件 已给定运动规律的活动构件,即直接接受能源或最先接受能源作用有驱动力或力矩的构件。例如柴油机中的活塞。它的运动是外界输入的,因此又称为输入构件。在机构简图中,将原动件标上箭头表示。? (3) 从动件 机构中随着原动件的运动而运动的其他活动构件。如柴油机中的连杆、曲轴、齿轮等都是从动件。当从动件输出运动或实现机构的功能时,便称其为执行件。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⒈ 明确机构的组成、研究分析机构的运动情况、认明机架、原动件及构件间的运动副,构件用数字编号,运动副用字母代表。 ⒉ 选择视图平面 一般选择与各构件运动平面相互平行的平面作为视图平面。 ⒊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选择适当的比例,从主动件开始依次绘图,就可以得到机构运动简图。 例:  【小结】: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基本的概念及运动副的分类、表示方法和机构运动箭图的绘制方法。 【作业】: 解释机器、机构、零件和构件的概念。 P13 1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