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爱情
讨论:
校园爱情真的是“恋爱、学业两不误”、“恋爱、婚姻两回事”?异性友谊与爱情(男女间有无纯洁的友情)你如何定位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大学生恋爱仅仅是“练爱”吗?兼评大学生恋爱状况。你认为大学生恋爱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只有激情式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恋爱中的性关系、未婚同居与道德无关?网恋、同性恋问题
一、把握爱的真谛
1.爱情的定义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情感形式,是男女双方在交往中形成的彼此倾慕、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持久专一的真挚感情。(单相思)
2.爱情的本质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
3.爱情的特征
(1)互异性(2)互爱对等性(3)纯洁专一和排他性(4)强烈持久性
《诗经》“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汉乐府《上邪(ye)》“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讨论:是否认为专一性和持久性仍是现代爱情的主要特征?
4.构成爱情的基础
(1)思想基础——志同道合。 “择偶须偕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
(2)感情基础——情投意合。
(3)道德基础——平等自愿、忠诚专一、履行义务等。
讨论:你向往的爱情类型以及欣赏的爱情诗歌、电影、小说等。
二、大学生的恋爱与爱情
大学生爱情箴言(学生观点)
爱情是“静水流深而非风浪怒起”
爱情是源于内心的关爱,重要的是彼此的扶持和支撑,而不是华丽的形式;爱情应该以一种淡泊和平静的和谐长存于彼此心中,以支持长久的一生
爱情是一串葡萄,过早尝它,酸,过晚尝它,苦,只有适当时候尝它才是甘甜的
爱情是该让人有安全感的情感寄托
爱情可以不要激情,但责任却绝对是必须的
学生作文:因为寂寞因为好奇因为追求“流行”,一对对小情侣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你侬我侬,难舍难分,但是,又有多少的人不是为了尝尝爱情的芬芳滋味而盲目投身于爱情,又有多少人不是为了排遣寂寞无聊而游戏爱情?爱情的享乐化、物质化、现实化变成了大学生爱情观的一个重要特征,感染了时代流行病的我们在爱情选择该面前何去何从?
大学生恋爱与性(现状)
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恋爱期间发生性行为无需指责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男大学生体验过性活动的比例随年级递增:大一7%,大二30%,大三80%,大四约99%。另一较保守的数据是,一万多名在校大学生中,有性行为的男生约为15%,女生约为5%。
安全套自动售货机进大学校园,有些性健康教育活动让男女生吹安全套玩来破除性的神秘感,你作何感想?
2004年8月1日零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专业大二学生赵玉萍,由于看到太多女大学生因同居、堕胎而身心俱损,就经过多方联系,与另外两名女孩一起,创办了“中华青春无暇”网站,启动了一项拒绝婚前性行为宣言签名活动。结果很不理想,与她们一天访问量200人的预期相差太远,每天访问量只有20人。有人直呼她们为“封建操守联盟”,更有人怀疑她们在搞色情交友活动。你对此有何认识?
大学生眼中的婚前性行为
正方:六种观点说“赞同”
感情基础论、人之本性论、人身自由论、基本人权论、身心健康论、法律界限论
反方:四个角度看“影响”
影响幸福论、承担责任论、影响学业论、违反道德论
一位美国母亲的肺腑之言:
“婚前同居,是一个错误”,因为同居与享受浪漫爱情毫不相干;婚前同居时间越长,越感到不幸福,常常导致情绪的反复无常甚至家庭暴力的产生;一项研究发现,婚前同居者的婚后生活质量较低,比婚前不同居的人婚姻破裂的比率高出33%。
个人观点
非常希望开展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让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渠道了解性,获得正确的性知识,以破除性的神秘感尤其是罪恶感。但宣传性知识,破除神秘感、罪恶感,并不是鼓励尝试性活动,更不意味着一定要彻底消除对性的羞涩感,变得毫无顾忌,把性当作一种游戏。对性的科学理解、平常心态不等同于为对性的轻薄乃至亵渎。男女性生活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是一种灵魂深处的体验,是高级的精神活动,轻薄不得,否则人类可能又要从野蛮时代重新进化。不赞同固守封建贞操观,但奉劝大学生发生性行为时确实要慎之又慎。因为人的一生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而大学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站,一步走错,可能会满盘皆输。大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对你爱的他(她)负责。因此,所有的意见都只是参考,不是教材,选择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一)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1.浪漫性2.易变性3.多元性4.突击性5.轻率冲动性
一点忠告
大学生不可只为爱情尤其是性爱而去接触异性,也不必因为不谈恋爱而回避异性,因为广泛的异性交往和友谊是大学生活的自然而重要的内容。即使是处于恋爱中的学生,也希望你们不要局限于二人世界,而是要继续保持、发展广泛的人际交往,把友谊作为爱情的重要补充
(三)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问题
1.爱情至上的观点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爱情凝聚着生活的全部意义,爱情就是一切,是全部生命价值的所在,除此之外,一切都是乏味的。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
2.爱情理想化的观点
爱情理想化的人,往往把人的各种优秀品质集中在一个梦中情人身上,因此,当他们用这一理想模式去衡量现实生活中的异性时,发现对方总不能尽如人意。
3.爱情的情感化、经验化倾向
“校园爱情,不谈婚姻”
“爱恋只是为了获得经验”,这种观点或许在校园中还并非主导,但已开始被越来越多学生提及。大学生对“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一观点,同意和基本同意的占58.8%,不同意和不太同意的占25.6%。其中,男女同学对爱情的结果认识上存在较大差异,男同学同意这一观点的占23.8%,可以理解的占31.8%,不同意的占36.3%;女同学同意的占14.7%,可以理解的占29%,而不同意的达50.6%,女同学更注意爱情的结果。的确,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验,情感也是在经历中一步步走向成熟。但人们理想中的爱情又是纯洁的、排他的。“为获得经验而爱,代价是不是太大?会不会使纯洁的爱情变味儿?”这是任何一个慎重对待爱情的大学生必须考虑的非常现实的问题。不过,这里有一种情况需要了解:持有多元动机的这些学生,尤其是认为爱情与婚姻没有必然关系的人,是否最终如前辈人一样还是建立了家庭?因为,没有恋爱之前,人们对爱情和婚姻的认识总是理想的成分多,尤其是年轻人经常愿意以与传统观念对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
4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恋爱年龄趋向低龄化
建立恋爱关系的时间缩短,现在大学生中就流行着“速食爱情”、“速配主义”的说法
不文明的恋爱行为增多。一些过分亲昵的动作,从隐蔽到公开。因为单相思而死缠烂打,因为失恋而伤害对方的行为也时有发生。至于多角恋爱、发生两性关系甚至未婚同居的也不乏其人。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恋爱中发生两性关系的比例高达20%以上
大学生对于贞操观和婚前性行为、同居的态度最能反映大学生传统恋爱观念和道德的淡化
据一份调查显示,884名大学生中有48.4%的男生和52.6%的女生表示“看中恋爱对象的贞操”;有25.85的男生和26.6%的女生不确定;有25.3%的男生和20.9%的女生不同意把“贞操”看得那么重。
对于“真正的爱情就应该尊重对方的贞操和童贞”的说法,有64.9%的男生和75.2%的女生表示赞同;有18.4%的男生和14.2%的女生态度不确定;另有17.7%的男生和10.6%的女生持否定态度。同意“贞操是姑娘最珍贵的财富”的男生占45.4%,女生占51.1%。可见,虽然大学生中摒弃和维护贞操观的比例相当,但是毕竟传统的贞操观已受到冲击和挑战。
大学生对于同居现象见怪不怪
据浙江工业大学对全省10余所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变,有近1/3的大学生对西方的“性解放”、“性自由”是持认同态度的。有31.1%的学生不仅认为“性解放”、“性自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完全可以接受”,而且认为“这是人类爱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对于婚前性行为,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的占14.2%;认为不道德,自己不做,但可以理解的占21.9%;而认为只要真心相爱无需指责的占55.9%,居第一位。还有5%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人愿意,没有爱情也行”。
5 爱情功利化倾向
爱情功利化倾向是指把作为爱情辅助因素的各种物质条件当作爱情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持这种观点的人,过分强调物质条件,把爱情建立在金钱、财富以及学历、社会地位之上。这种爱的立足点不是人而是人之外的东西。
诚然,财富、学位、地位等可以标志一个人的才能,在爱情选择中适当考虑这些条件也是合理的。但是,如果走上极端,纯粹为了满足自己的功利要求,而把这些条件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则是不正当的。
《北青报》的文章“是艳遇还是出位,恋爱六等式”中有一种恋爱等式为
“校内女生+校外男生=神气”
这反映了一部分女生恋爱中的确存在功利倾向。文章上讲,对女孩来说,男友若是“社会上的”,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面子,这意味着男友阅历丰富,钱包鼓鼓,男友的名片上印着听气派的公司名目,更会使舍友们啧啧感叹。
对于爱情,大学生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爱情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更不是唯一的内容。“伟大的人物很少为爱情发狂,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情感”。(培根语)(即使不成就伟大的事业,亲情、友情和生活本身也丝毫不低于或逊色于爱情,因此,所谓 “神圣的爱情”主要是要显示爱情的纯洁性,而并不是要将爱情夸大为生活的最高目的。说到底,爱情还是限于一己私利之范畴,主要是满足个人的情感和心理享受,与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的天下为公的事业相比,是低一层次的)爱情包含激情,但并不完全是激情,把爱情等同于激情是对爱情的理想化、片面化认识。爱情与牵挂、责任、关心、亲情、平淡等的关联更为本质。
理论上对爱情持续时间的所谓“科学结论”本身就不可能科学,爱情是非常个体化、多样化的问题。
三、培养爱的能力
1. 迎接爱的能力
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包括客观的认知能力,宽容、忍耐的气度,承受挫折的勇气和力量等。其中,客观的认知能力尤其重要。
认知能力不仅仅指对世界、社会的知识性认识,更主要的是指对他人及自己的了解和评价。而这里所谓客观的认知能力,就是指在认识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时切忌自我中心
其次,在迎接爱的降临以前或恋爱过程中,要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减少恋爱的盲目性和世俗的、他人的标准和看法的影响,因为这些标准和看法尽管合理却不一定适合你。爱情是个体现象,主观的感受和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恋爱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心中的爱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
当然,加强品德修养,广泛汲取知识,增长见识,富于幽默感,全面增强自身魅力,都是为迎接爱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只是因为这些能力已为大家熟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2.拒绝爱的能力
首先要敢于理智地拒绝。因为,爱情不是同情或怜悯,也不是单方面的一相情愿,而是男女双方互相倾慕的强烈感情,所以,对不合适的爱一定要果断拒绝,态度明确,不能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以免对方误解,横生枝节。
其次,拒绝爱要选择恰当的方式,不论是面对面地拒绝,还是通过书信等方式,都要注意口气婉转,以尊重对方为主。切不可冷嘲热讽、恶语伤人后扬长而去,也最好不要让双方以外的任何人,尤其是双方都熟悉的朋友知道此事,以免使失恋者的自尊心受到更多的伤害,毕竟爱者无罪。你可以拒绝他人的爱,这是你的自由和选择,但是你没有权利伤害他人。
3.承受失恋的能力
失恋是人生的一种不幸,给人带来的痛苦是剧烈而深重的。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影响学习,或对对方耿耿于怀,施于报复,更不能从此厌恶异性,立志独身,甚至走上绝路,以身殉情。要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志,失恋不失命,强制自己转移注意力,用新的生活内容去冲淡对挫折的记忆,培养积极情感,战胜消极情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并在沉痛过后,冷静地思考、分析失恋的具体原因,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更深刻地把握爱的本质,提炼爱的艺术,勇敢地走出失恋的泥潭,重新寻找和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爱情。
失恋仅仅意味着一次恋爱的失败,并非永远失去爱情,正相反,它会为你再一次选择爱提供经验。
四、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和恋爱技巧
对学生择偶条件的抽查发现,对于外在美和内美的要求,一般说来,男生,尤其是文科的男生较注重前者,而女生则大都注重后者。
近几年来,这种情况有所变化,男女生的择偶标准越来越趋于一致:首先是要求对方与自己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其次要求对方品德高尚,知识渊博,具有见识和多方面的才能,最后才考虑外表,而且外表一般即可,主要是要气质好。 志、德、才、貌。
当然,由于男女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上的差异,择偶的标准还是有区别的,即女生更强调男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忠实,大多数女生都强调对方要积极上进,真心爱我;而男生则对女生善解人意、温柔善良的一面要求很高,但对对方是否爱我并没有着重指出,对女生事业方面的要求也极少,这很明显地显示出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最后的忠告
人的生活里的确有很多无聊、乏味、空虚的时刻,爱情生活也不例外。每天都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沉浸在爱的激情中,也未必就不空虚无聊,可能心灵会更无所归依,因为这不是常态的生活,不符合人性。俗话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把常态的生活、平平淡淡的爱情过出滋味来,过出乐趣来,才是真正的会生活,才算懂得爱的艺术。
恋爱简单,真爱难求! 愿同学们付出真心,收获真爱,爱情路上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