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之三:学会学习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什么叫学习? 什么叫大学生的学习? 大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一、“学习”的概念与学习的本质 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 三、大学生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方法 一、“学习”的概念与学习的本质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人的学习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人的学习是人之所为人的的主要特征和根本保证。 人类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 人类的学习内容又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既是历史的沉淀,又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 1、“学习”概念的历史演变 “学习”概念,在我国先秦时期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学”,一个是“习”。 在《易经》中,“学”是用以聚集知识的意思(“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 ? 乾》),而“习”则是反复做的意思(“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列子 ? 汤问》)。在这里,“学”讲的是读书、获取知识;“习”讲的是活动、实践。 孔子把“学”与“习”最早初步联系起来。《论语 ? 学而》开篇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而在《吕氏春秋? 季夏》中开始把“学”和“习”组合成一个概念,即“[季夏之月] 鹰乃学习。”这里,学习是效仿和反复练习的意思。 到了西汉时期,司马迁赋予人的学习以明确的含义,即从阅读、听讲、研究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他在《史记 ? 秦始皇本纪》中说:“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从此,“学习”作为一个组合概念不断见于我国古代典章。 随着社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们逐渐给“学习”这个概念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 从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学习”这个概念不仅被人们广泛接受和使用,而且将实践也融入其内涵之中。 1928年11月11日,周恩来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告全党同志书》中说:“党部应当帮助同志去谋业,无职业技能的还要学习,特别注意到工厂中去做工,同志间也应互相介绍职业。”这里的“学习”,不仅有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意思,还有到实践中去锻炼的意思。 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实践也是学习的命题。他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学习”这个概念,在词典里所指的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取知识或技能的意思。比如:学习文化;学习先进经验。 ——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09页 《汉语大词典》第4卷在解释“学习”这个词时讲了三个意思:(1)小鸟学飞;(2)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3)明清时称在某一部门实习的官员或侍从等为学习。 2、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学习者认识和探索自然、社会奥秘,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塑造自己的灵魂、增长才干的实践活动。 学习有如下5个特点: (1)学习的主体性。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积极的,是“我要学”,而不应该是“要我学”。 (2)学习的目的性。学习是人生的一种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学习是为了使人自由地、自觉地和全面地发展。 (3)学习的过程性。任何人的学习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天之内成为天才。学习有一个由浅到深、由少到多、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4)学习的历史性。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总是跟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联系起来,它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5)学习的交叉性。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这个道理。事实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 学习的本质: 所谓学习,就是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关系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以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示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 本能的人 —— 野蛮的人 —— 客体的人 自觉的人 —— 聪明的人 —— 主体的人 学习能够使人实现从本能的人向自觉的人、从野蛮的人向聪明的人、从客体的人向主体的人的飞跃。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 大学生的学习是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胎教——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终身学习 学习特点: 第一,大学生的学习是在对学习有了一定了解、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的学习。 第二,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客体到主体转变的学习。 从父母及别人的意志到自己的意志;从别人逼着我学习到我自觉自愿地学习。 第三,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又是进入高等教育学习的初始阶段。 本科——硕士——博士 大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养成的习惯、具有的优势以及不自觉的毛病往往会影响一生。 学习要求: 大学生的学习有继续在知识方面量的扩张的任务,但主要是提高对知识理解的质量。 小学生的任务是从不知到知,从不认识到认识; 中学生的任务是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不了解到初步了解; 大学生的任务应该是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明确到明确。 了解-理解-掌握-明确2、大学生的学习有继续增加应知、应试方面的要求,但更主要是在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 对大学生应该加强全面素质的教育和培养,着重在能力方面的锻炼,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为了适应即将走向社会承担社会工作的需要。3.大学生的学习有继续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但主要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大学生要给自己提出解决“为什么”的任务,并且要带着这些“为什么”自己去学习和思考,要形成自己的主见。大学生一定要在“是什么”的基础上往“为什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估计,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改进。 三、大学生的学习环节和学习方法: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有 4 个: 读书-听课-研究-运用 读书是大学生学习的基础性环节 书,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读书,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 读书,一要勤奋刻苦;二要讲究方法。 读书,要多读书,会读书;要读好书,好读书。 大学生读书要兼顾两类: 一是课程学习所必须读的书,这是基本要求。教材、参考书。要学会同时读 3本书,在相同中强化自己的认识,在相异中启发自己的思考。二是个人修养和兴趣方面的书,这是扩大知识面所要求的。不求一律,保持个性。 是快读还是慢读? 是精读还是粗读? 大学生的读书要求:一快、二慢、三通过。 听课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环节 课程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听课是学生与老师联系的主要途径; 听课是在校学生比起社会青年的主要优势。教师课堂讲授的主要任务是: 1、明确课程学习的重点; 2、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提示; 3、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 4、交代一些不便于写进教材的内容; 5、回答学生提出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按时听课不仅是学生应该遵守的学习纪律,而且是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参加工作的位前训练。 不听课不仅违反了在校学生学习的规律,而且将失去在校大学生比起社会上的人具有的学习优势。 听课不能一心二用;要养成课堂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要与老师的讲课形成很好的配合。关于听课与自学关系问题的讨论 关于不听课也能通过考试的讨论 关于北大听课“自由” 传统的理解 研究是大学生学习的动力性环节 研究,是大学生比起中学生来应该提高的要求,是中学生变成大学生的重要的和主要的标志。 大学生不仅要有探求真理的欲望,而且应该具有探求真理的能力。要对原有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要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 不断地给自己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带着这些为什么的问题去听课,去读书,去同他人交流和讨论。要把自己以外的东西都作为参考,要力求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研究问题,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创新。 在一定意义上,怀疑和想象是创新的思想基础。不过,怀疑不能瞎怀疑,想象不能乱想象。要有事实根据,要有理论功底。 本科学生就要培养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加有关课题的研究。本科学生就要通过科研成果(论文)的发表以展示自己的才华。本科学生的科研训练将为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科生——不要求找到标准答案的学习 硕士生——找不到标准答案的学习 博士生——不可能找到标准答案的学习 独立思考 —— 独立自主 —— 独立见解 4、运用是大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环节 学习本身并非终极目的,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去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 古今中外的实际都可以联系,但主要应该联系目前社会上的重大实际,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要联系实际必须了解实际,调查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大学生的学习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在校大学生的运用,主要方式在写心得体会和在讨论、交谈中发表自己独到的看法。 真正的运用还需要毕业之后到社会中去,到实际生活中去。 真是“高分低能”吗?如何看待有的“高分”者“低能”现象?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今天在学习上的努力,定将在各个领域、各个单位的工作中显示其成效。 为了祖国而学习,为了明天而学习,为了成才而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