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词 汇
第一节 语素和词
学习目的,
学习这一节,要求掌握语素、词、
词汇等基本概念,并划清语素、词和
字的界限,了解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并要求能够分辨单纯词和合成词,掌
握多音节单纯词的表义特点,能正确
分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一、什么是词汇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
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特定范围可以是一种语言,一种方言,某一
时期的一种语言,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一本书的等等,如:汉语语
汇,北京话语汇,近代汉语语汇,鲁迅语汇,,骆驼祥子, 语汇等
等。词汇是词的体体。词汇和词的关系是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好比
花卉和花,树木和树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词汇反映着语
言的发展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
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富发达,语言本身也就越丰富发达,表
现力也就越强。汉语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逐步积累了大量词汇,
为反映纷繁的事物和现象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因此汉语是世界
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就因为它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就我们个人
来讲,他掌握的词越多,他的词汇就越丰富,也就越能确切地表达
思想,因此,每个人都要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词汇,有意识地自觉地积累词汇。
积累词汇的方法:一
是深入生活,在丰富的语
言生活中有意识地搜集,
记录各种类型的词汇,二
是认真阅读古代的、现代
的、文艺的,政论的,科
技的各种作品,从中汲取
语言营养,三是加强写作
实践,熟悉掌握各种类型
词汇,一般地说,通过上
述方法会使个人的词汇丰
富起来。
二、语素
词汇涉及到语言的三种结构单位、语素、词
和短语(又称词组),我们首先讲语素。
(一)什么是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构成词的语言单位。例
如“书”是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shū,意义是“成本
的著作。”“马虎”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
,mǎhu”,意义是“不认真”,所以它们都是音义结合体,
而且是最小的。语素是构词的要素,它是最小的语音和语
义相结合的单位。一个语句从大到小切分,分到不能再分
的时候,获得的就是语素。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
句话分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后,就
不能再分了,在而分出来的这八个单位就是最小的了,即
语素。所谓“不能再分”,所谓“最小”依据的是语义标
准,看分了以后,语素包含的意义能否保持。
单音节语素如果从语音上再加切分,
“书”分成音素 sh和 u,言分成音素 y和 an,包
含的意义就不能保持;双音节语素马虎分成音
节“马”和“虎”,就不能保持原有的意义,
实际上这也只是语音的分解,只能把分解出来
的单位称作“音素”和“音节”。
同样,从意义的角度划分,单音节,双音
节语素也只能分析出义素,如“书”可分析出:
装订成册,大多是纸张构成,人用眼看等等义
素,但这仅仅是意义上看出的语素的区别性特
征。因此,音素、义素都不是音义结合体,只
有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二)语素的确定
确定语素,辨别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语素,不
是看音节的多少,而是要看它是不是一个不可再侵害的分
解,是不是具有明确意义的现成的构词材料。
语素的确定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代确
定的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如人发中的人和民都可以为别
的已知语素所取代。如:人、人民、人才、人工、人类、
人格、人情、人权、人道;民、人民、农民、牧民、渔民、
贫民、回民、公民、居民;再如蜡烛可替代成:蜡人、蜡
纸、蜡染、花烛、香烛、火烛。
因此,人、民、蜡、烛各是一个语素,必须注意的是两种
替代确一不可。
例如:“蝴蝶”中的蝴,虽然可以为其他语素所替代,如
“粉蝶、彩蝶”等,但“蝶”却不能为别的已知语语素所
代替,即“蝴”不能换成其他语素,因此,“蝴蝶”只可
能是一个语素。
另外,在替代中要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例如“马虎”,
如果按下面的方式替代,
马虎、老虎、猛虎、东北虎
马虎、马鞍、马蹄、马车
这种替代就是错误的,因为马虎中的马与虎同马鞍、老
虎中的马与虎在音义上毫无关系,实际上,“马虎”中的马
与虎都不能为别的已知语素所替代,所以都不是语素,“马
虎”只能是一个语素。
(三)语素的分类,
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分类的根据不同,分出的
类别也不同。根据所含意义的虚实,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
素;根据音节的多少分类,可以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
素;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的标准分类,可分为自由语素、半
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另外,还可分为定位语素,不定位
语素,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剩余语素等等。
1、根据音节多少分类,
( 1)单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表示
的语素。如:闭、吃、路、封、落、
鞭、道、人、善、椅、骨、初。个
别单音节,不是单语素。这种单音
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儿化词,
如画儿( hua r),玩儿( wan r),
花儿( hua r)等,一类是几个带方
言色彩的词,如甭( beng,不用),
俩人( lia,两个),仨( sa,三个)
等。
( 2)多音节语素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表示的语素。
有两个音节的,如:马虎、蜘蛛、肮脏、罗汉、吉
他、嘀咕、葡萄、玻璃等。
有三个或三个音节以上的,巧克力、尼古丁、凡士林、
托拉斯、奥林匹克、歇斯底里,布尔什维克等等。
在汉语语素中,单音节语素在数量上占了绝大多数,
汉语从古代到现代一直都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单音
节语素是构词的基础,两个单音节语素连在一起,意义
上结合起来,能构成一个双音词。双音节和多音节数量
较少,而且许多是外来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一般都
是单义的,并且多音节语素主要是名词,尤其是地名、
人名,用汉字译音,音节数就多了。
单音节语素在汉语语素的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现代
汉语共有 1300多个音节,语素的数目大大超 过音节数,所以一
个音节只与一个语素相对的情况(如 zen怎,seng僧,wa娃)是
很少的,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音节模式代表几个甚至几十个语
素,在书面上汉字就承担起区分同音语素的作用,如 yi这个音节
的语素有“意、义、异、译、易、益”等几十个。而且单音节语
素又有极强的构词能力,可以繁衍出成千成万的词语。, 新华字
典, 收单字一万一千左右,据粗略统计,期中的 97.8%都是单音
节语素,都可以跟别的语素构成许多新的词语。多音节语素数量
少,有的根本没有构词能力,如:马虎、凡士林、嘀咕等,有的
构词能力有限,一般只能跟一些表示类属意义的语素组合,例如?
柠檬汁,沙发床,巧克力豆,奥林匹克林等
按音节对语素分类,可以看出汉语语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
是单音节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多音节语素在汉语中没有
发展的趋势,相反,还有萎缩的趋势。
2、根据构词能力
以语素的构词能力为标准的分类,最有实
用价值。根据这个标准,可以把语素分为三种,
( 1)自由语素,
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许多语
素也能够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如:白、
地、牛、火、车、水、跑、收、分、管、你、
我、全等。
这是能独立运用的,因而能自成为词,当
然也能和别的语素自由地组合成词,如:白:
白菜,白卷、白痴、白眼、空白、灰白、明白、
清白。落:落后、落伍、落成、落难、下落、
破落、失落、流落。
( 2)半自由语素
不能单独成词,只能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
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叫半自由语素。如:习、民、乡、语、言、伟、
奋、明、固、羽等等。
这些语素本身不能独立成词,但是能和别的语素自由组合成词。习:
习题、习作、习饭、习惯、见习、自习、练习、学习。( 3)不自由
语素 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
素叫做不自由语素。如:阿、第、子、们、性、者、家、员、儿。
这类语素跟别的语言单位组合时,位置是固定的,没有自由移动的能
力。从语法上说,这是一种虚语素,这种语素的数量很少,前缀更少。
第:第一、第二、第三。
阿:阿爸、阿妹、阿斗、阿飞。
老:老大、老虎、老师、老总。
者:作者、学者、记者、读者、弱者。
在词汇结构趋向双音化的过程中,自由的音节语素(即音词)在应用
上的省略逐渐削弱,数量逐渐减少,半自由的单单节语素则逐渐增多,
从而促成汉语词汇以双音词占数量优势的格局。
3、根据意义的虚实,
( 1)实语素
实语素是音义比较实在的语素,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
承担者。如白、菜、人、民等等,多音节语素基本上都是实
语素,单音节语素中绝大多数是实语素,极少数是虚语素。
实语素还可分成两类:独用语素和非独用语素,即自由语素
和半自由语素。独用语素既能单独成词,又能跟别的语素结
合构词。非独用语素不能单独成词,只能跟别的语素结合起
来构词。如白和菜是两个独用语素、合起来构成“人民”一
词。
现代汉语的大部分非独用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可作为词独立使
用的,现在一般不单独成词,只在一些文言成语中还保留独
用语素的资格。例如:现代汉语中“目”“睛”不能单独成
词,只能作“目击、目光、目标、眼睛”等的构词语素,但
在“目不转睛、目空一切、历历在目,画龙点睛、火烧火燎
眼金睛等文言成语中,则是独立作词使用的。
( 2)虚语素
虚语素是意义不太实在的语素,它是
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语素。虚语素也可以
分为独用语素和非独用语素两类,虚语素
中的独用语素就是语法学中讲的虚词,如
“的、地、着、了、吗?等等;虚语素中
的非独用语素,即不自由语素,按其在构
词时所处位置的前后,可以分为前加虚语
素和后加虚语素。如老(老乡、老虎),
可(可怜、可恨),性(党性、硬性),
家(作家、艺术家、画家)等等。
虚语素有的从来就是虚语素,大多数是由实语素演变
过来的。如“子”、“家”在古汉语中意义较实在,能独立运用,
如子曰,大方之家,都是实语素。但到了现在,它们推动原有的词
汇意义,渐渐虚化成虚语素。但虚语素演变的程度不一,有的虚化
程度深,只剩下语法意义,如子、儿、头、老、阿,有的还残存某
些词汇意义,如:者、员、家、性、化、度、可等。有的语素在表
示某一意义时是虚语素,而在表示另一个有联系,较实在的意义时
却是实语素。如:虚语素:帽子、好、房子、桌子、胆子、点子;
老百姓、老师、老乡、老虎、老板;纸头、看头、派头、念头。实
语素:儿子、莲子、虾子、才子、子夜;老人、徐老、老伴、老汉、
元老;烟头、头脑竺、山头、头骨等。
按意义的实虚对虚语分类,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构词上的一个基
本特点就是:汉语语素中,实语素大量存在的,在语言中异常活跃,
构词能力强,位置灵活,比较自由;虚语素为数不多,可以列举,
非独用虚语素构词时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前,或者在后,是不自
由的。
三、词和词的构成
(一)什么是词
比语素高一级的词言单位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
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是表示一定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
单位。大家都可以一口气说出许多词,但如果问什么是
词,能够正确回答的人恐怕不多,而且答案可能是各式
各样的,仅仅凭上面那个概念,不可能对词了解得很清
楚,下面我们对词的特征作些说明解释。
1、有意义
每个词都必须有意义,但各种词的意义的含义不同。
实词的“意义”指某种概念内容(有人叫理性内容),
也就是字典,词典所解释的词义内容。
如:飞翔 盘旋地飞, 现代汉语词典,
硬:物体内部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易改
变形状。
而虚词的意义比较复杂,绝大多数虚词不能表示概念性
内容,只表示词、短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如吃的东西“的”
表示吃修饰,限制东西。“我和两位同学今天出发。”“和”
表示我,两位同学是并列关系。“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们
能够完成任务。虽然,但是表示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
另外,有的虚词表示一定的语气,你去吗?吗表示疑问,你
来吧,吧表示祈使。
虚词的这两种情况,表示词、短语,句子之间的关系或
表示一定的语气也叫有意义,只是这种意义不是某种概念内
容而已。所以词表示一定的意义,不仅仅是概念意义,还有
语法意义,同时,还有色彩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
象色彩等)。
2、能单说,能够独立运用
词有些能够单说,如人、火、水、天、来等。
有些能够独立运用。所谓能够独立运用,就是说
它是造句的现成材料,不需要靠别的语言单位的
帮助,而能够在句子中充当不同的成分,也就是
说可以独立地、自由地用来造句。例如“人民”
是个词,就能够独立而自由地用来造句,充当句
子成分。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人民子弟兵爱人民。
词不论充当什么成分,都没有改变意义。
(二)短语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短语是由词构
成的,未成句子的结构单位,它也表示一定的
意义,也是造句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它
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短语和词是不同层次的结构单位,应当加
以区分。但是,有些双音节的词和短语之间,
界限并不分明。例如“是非”“开关”“长短”
是词还是短语?又如“黑板”和“黑布”,
“门户”和“门窗”,“头痛”和“手痛”,
如何确定一个是词而另一个是短语?这就需要
进一步认识短语和词两种结构单位的差异。
(三)词和短语的区别
短语与词比较起来,有三方面的不同,
第一,从表义上看,词的意义是单一的,两个单音节的语
素意义是融合在一起的,有的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但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短语表示的意义则比较复杂,
是两个词的意义的总和,却也不是转义。例如“黑板”指
的是某种教学用具,不是泛指黑的板,意义已融成一体,
是词。“黑布”指的是“黑的布”,是字面意义相加的结
果,是短语。“门户”可用来指“派别、门第、出入口
岸”,这就不是字义简单相加,是词;“门窗”则是指
“门”和“窗”两物,是短语。“头痛”用来指“感到为
难,伤脑筋”,是词;“手痛”并无转义是短语。一般说
来,如果两字相连,既有字面意义,又有转义,那么用转
义时是词,用字面意义时是短语。例如:“头痛难忍”,
这“头痛”是两个词的组合。“是非、开关、长短”等等,
也是如此,有时用作词,有时用作短语。
第二,从结构关系上看,词的结构关系是紧密的,一
般不允许拆开来用,也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例如:
“门户”不能拆成“门和户”,“黑板”不能说成“黑的板”。
短语则不然,结构关系比较松散,因而可以拆开来解释,也可以
插入别的词。有些双音节短语由于意义融合或产生了转义,不能
再插入别的成分,就成为词,例如上文举过的“头痛”,用转义
时不能拆开,是词;用本义时能拆开来讲,是短语。“是非”用
转义时不能拆开,是词,用本义时,是指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意
义,能拆开,是短语。
第三,从语音上看。词的内部不允许有停顿的,短语因结构较松,
允许有短暂的停顿。例如“门户”中间不能停顿,“门和窗”能
说成“门窗”,又如“东西”作为词用时,中间不能停顿,作为
短语能停顿。另外,轻声一节讲过的,词一般后一个音节读轻声,
短语则读原调,如:是非,打手,东西。
还可以用“扩展法”来区分词和短语。
在词的定义中,用“独立运用”来区分语素和词,用“最小的”
来区分词和短语。
(四)词的构成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
根,也就是说,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边
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如桌子的桌是词根,子是词缀。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
的词,叫做合成词。
1、单纯词。
( 1)单音节的:由一个单音节的语素构成。
如:人、火、水、土、天、红、写、看、我、三。
( 2)多音节的
两个音节的最多,有以下几类,
① 联绵词,
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联绵词基本上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一种双音节词,两字相连生义,
分用无义,联绵不绝,不能拆开。联绵词的两个字都是只表示语音
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表达一个意义。
这种词按声韵关系分为三种,
双声的,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踟蹰 秋千 蜘蛛 澎湃 仿佛 崎岖 参差
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如,
堂皇 逍遥 丁宁 葫芦 蜻蜓 窈窕 朦胧 玫瑰
非双声叠韵:如
蝙蝠 珊瑚 嘀咕 囫囵 妯娌 芙蓉 蝴蝶
②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的。
茫茫 孜孜 巍巍 潺潺 匆匆 姥姥 猩猩 饽饽
③音译词:按照外族词的发音,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转写的词。
按外族语词的声音翻译过来的词。
摩托 坦克 哈达 罗汉 咖啡 扑克 石榴 卢布
玛瑙 菩萨 安培 婆罗门 乌托帮 模特儿 马拉松
迪斯科 可口可乐 布尔什维克 西双版纳
④象声词:由两个或多个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构成的摹拟声音的词,
指模拟声音的词。如
丁当 哗啦 扑通 轰隆 喀嚓 嗡嗡 呼呼
多音节的单纯词,不论音节多少,其中的每一个音节(字),单独都
不表示任何意义,只有合在一起时才表示一个意义。即只有当这些音
节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语素,才有表达意义的功能。
2、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合成词。
( 1)复合式
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实语
素加实语素构成的,从词根与词根之间的关系看,
又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联合型,联合式合成词内的各语素平列在一起,
联合构成。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
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
朋友 土地 道路 迅速 善良 健美 根本 首脑
骨肉 眉目 手腕 矛盾 来往 开关 口舌 方圆
国家 窗户 干净 忘记 女儿 动静 始终 好歹
第一组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词根的意义并列,
可以互相补充,说明,使整个词的意义更加明
朗、显豁。这类同义语素共同向着一个中心,
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说明这类词多用字面义,转义
的如根本、首脑、很少。第二组合成词,两个词根据意
义融合,产生新的意义,如骨肉是至亲的意思,眉目是
条理,头绪的意思。第三组合成词,两个词根组合成词
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消
失了。如“国家”只有国的意思,干净只有净的意思,
整个词的意义偏向一方,这种合成词又称偏义词。偏义
词是联合后产生的,这些偏义词其语素原状有的是类义
的,如“国家”“人物”或是反义的,如“忘记,死
活”,由于它们是多中心或离心的,在成词过程中,优
胜劣汰,终于使得一个语素失去意义,成为陪伴,另一
个语素义则占据全词。淘汰的一个语素另外组成新词。
如“家”便产生了“家庭”,“人物”失去“物”便出
现了器物,物体等等。
② 偏正型
前一词根修辞,限制后一词根。以后一个语
素为主体,前一语素对后语素加以修饰和限制。如,
收音机 冰箱 气功 笔直 雪亮 国旗
游击 京剧 重视 朗读 笔谈 冰凉
③补充型
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以前一个语素为主体,后
面的语素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动补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
的结果或趋向。如:大多数是动词,很少是名词。
说明 改正 提高 减少 记住 延长 立正 说服
名量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事物,后一个语素是这一事
物的计量单位。如:作为计量单位进入合成词成为补充
说明的成分,意义虚化,不再用作计量单位了,它和中
心语素一起通常表示这一事物的总称,它们都是名词。
船员 车辆 书本 房间 花朵 马匹
名方关系:前一个语素是表示时间或处所的,后一个
语素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如,
晚上 夜里 天上 国外 乡下 桌上 生前 身后
目前 眼下 心里 海内
另外,枣树,柳树,杨树,李树,也是补充型,后一语素补充注
释前面的物类,去掉树仍能加以区别。
④动宾型
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
的事物,又叫支配式。
司机 扶手 示威 报名 失色 出席 害羞 讨厌
有限 伤心 带头 建议 管家 挂钩
⑤主谓型
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
陈述式。
地震 月终 头痛 怀念 眼红 心虚 胆怯 眼花
空调 海啸 月亮
这类合成词,有的看起来结合不很紧,但它表示单一的概念,如
霜降和是节气的名称,因此,应该算合成词。
另外,补充讲一点,构词方式的判定。
A、加词判定
a.若某合成词的两语素之间能插进
“和”“或”连词,就可判定这个词是联合式合成词。
道路(和) 口舌(或) 骨肉(和) 国家(和)
b,若两语素之间能插进动态助词“着、了、过”就可
判定这个词是动宾式合成词。
革(了)命 裹(着)腿 示(了)威 动(着)员
枕(着)头 摇(着)手 围(着)脖 垫(着)肩
顶(着)针
d 分两种情况,
1、若某合成词两语素之间能插进动态助词“得”,
否定词“不”即可判定为后补式合成词。
打(得)倒 立(不)正 说(不)服 阐(不)明
2、若两语素能颠倒,并能在前面添加数词,
即可判定为补充型合成词。
车辆(一辆车) 房间(一间房) 花朵(一朵花)
e 若某合成词词尾可添加“了”或者两语素之间能插进表
时间的副词,“正在”“在”即可判定是主谓式。
地震(了) 喉(很)疼 头(在)疼 胆怯(了)
B、弄清语素本身的意义和几个语素之间的关系。
如:夏至 冬至 夏:夏天 冬:冬天
至:①到 来 宾至如归 ②极 尽
如果是主谓关系,即冬天到了,夏天到了,用至的第一意
偏正关系 夏天尽也 冬天尽也 用至的第二意
夏至,冬至表伏天,九天到了,即应是主谓关系。
又如:放牧 可能是联合 动宾
放,放羊 牧()手拿鞭子放牛。牧也即放羊的意思。苏
武牧羊。因此放牧应是联合式。
C、了解词源
有些词不探求本义,就很难判定。
如:模范 联合式
模:古汉语中与“范”都是指制造器物所用的一种模
型。
“古者铸器,必先以蜡为模”, 洞天清录,
“欲印,以一铁范置铁极板上。”, 活板,
又如杜撰
“杜撰”其来源有两种说法:①古时有人叫杜默,写
诗不合格律,因此把凡写诗不合格律称杜撰,即“杜
默撰写”。这样理解,应是主谓式。②“杜”为“假”
的意思,杜酒,即假酒。杜田,即贫脊的田地。如杜
是假之义,则应是胡编乱造的意思,那么杜撰应是偏
正型。
( 2)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
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附加式也叫派生词,西方语
言的构词以派生为主,中国汉语以复合为主。
①词缀 +词根
老:老虎 老乡 老师 老鹰
阿:阿姨 阿毛 阿爸 阿哥 阿姐 阿飞 阿斗
小:小李 小王 第:第一 第五 第十
②词根 +词缀
子:刀子 瓶子 板子 胖子 桌子 椅子
头:石头 木头 念头 甜头 来头
者:作者 读者 学者 记者 强者
度:强度 密度 难度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如,
红通通 汗淋淋 臭烘烘 活生生 笑嘻嘻 笑盈盈
词缀在合成词中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添加某些
概括的词汇意义,可以表示某些语法意义,可以使词带
上某种感情色彩。有的只有一种作用,有的兼有几种作
用。如“者”表示“某方面的人”,“家”表示某方面
有专长的人,子、头等是名词的标志。又如老、阿也是
名词的标志,“老”对动物来说,附加可憎或厉害的意
思,对人来说,一般附有亲昵、尊重的意味,“阿”经
常带有喜爱亲热的感情色彩。再如叠音虚语素都表示程
度加深的意义,带有这种语素的词都是形容词。
( 3)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
姐姐 哥哥 爹爹 星星 仅仅 刚刚 偏偏
这些词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不同,哥哥、星星、刚刚、
偏偏,可以单用一个单节,如二哥、一颗星,刚去,
偏不等,但姥姥、猩猩、茫茫不能。
以上讲的是合成词的一般构成方式,另外,还有一些
特殊的构成方式,这里也作些简单说明。
连动式,
两个动词性的语素依动作先后组合而成。如,
撤换、扮演、报销、病故、查封、抽调、割让、退休
这种构词方式与联合式不同,联合式合成词的两个语
素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兼语隐含式,
两个语素之间隐含一个共同的语素,这个语素同
前一个语素构成动宾关系,又跟后一个语素构成
主谓关系。例如,
请教 ——请(某人)教 召见 ——召(某人)

逗笑 ——逗(某人)笑 遗返 ——遗(某人)

以上讲的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有的合成
词,由三个或四个语素构成,在这样的合成词里,
语素和语素的组合是有层次的。如,
太空服 向日葵 无产阶级化
四、离合词,
离合词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
拆离词语要遵循需要的原则。如,
鞠躬 ——鞠了三个躬 游泳 ——游蛙泳
洗澡 ——洗了一个澡
革命 ——革反动派的命,革过一回命
吃惊 ——吃了一惊
有的是把某些联合关系的合成词当作动宾关系的合成词拆开使用。
如鞠躬、洗澡、游泳,有些是动宾式,动补式合成词拆开用。这都
是出于表达上的需要,如果不拆开用,要表达同样的意思,有的就
不顺口,有的要使用更多的词语,有的则显得不贴切,比方:“我
喜欢游蛙泳”,并不一定就是“我喜欢蛙式游泳”,前一句指自己
游,后一句不一定指自己游。这种离合词,合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
词,拆开来用时是短语。
必须注意的是,这类词虽然能扩展,但是这种扩展是有限的,不自
由的,不能任意类推,在学习和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分离合词和一
般的词,如果把一般的词任意扩展而用,就会犯语法错误。
五、语素、词和字
字、语素、词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词、语素是语言里的结构单位,词是造句的单位,语
素是构词的单位,字是书写单位,是从记录语言的符号来说的。
汉字是与音节对应的,与语素和词不完全对应。
1、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并且常常还代表一个词。
汉字是表音节的,在单音节语素和单音节词的情况下,就用一
个汉字来表示。
火 业 人 马 铁 笔 跑
此时,词、语素、字三者是一致的。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代表双音节或多音节 的语素或词。
如,
葡萄 沙发 蝴蝶 莫斯科
语言 火车 钢笔 葡萄干
电视机 太空服 物理学家
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第一组是由一个语素组成词,第二组由
两个语素组成词,第三组由三个或四个语素组成词。
3、有的汉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代
表一个语素,更不能代表一个词。如
葫 玻 葡
总之,当某一个字记录的是一个音义结合
的单位时,这个字同时也是词或语素。这
个字如果能独立造句,就是词,如果不能
独立造句,就是语素。当某个字记录的是
一个有音无义的单位时,这个字就仅仅是
一个记录音节的形体单位而已。
第二节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教学目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之一,学习这一节,要求了解词义的
性质和构成。一般地说,一个词的意义包括两部分,概念义和
色彩义,色彩义是依附在概念义之上的。另外,释义也是本节
学习的内容之一。
一、词义的性质
词义,主要是指词的词汇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信息
内容,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反映。词是一定
的语音和一定的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词音是词的形式,意义
是词的内容。如“国法”的语音是,guófǎ”,它的词义是“国
家的法纪”,语义和语音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个词都要有一
个特定的语音形式来表达它的含义,而不包含任何意义内容的
语音形式也就不能构成语言的结构单位。
词是一种符号,它代表的是各种各样
的事物或现象,这些事物或现象,不管纸
是客观存在还是人们头脑中想象的,只要
社会交际需要,都可以用词来表示,词的
声音是词的语音形式,是可感知的物质外
壳,词的意义是词的内容,是人的大脑对
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概括反映。如“鬼”在
现实世界是没有,但是在人们的生活、交
际中却要用到这个词,这个词也就一直存
在着,人们可以根据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来假想出一种事物和现象。鬼:词义是:
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
(一)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所反映的任何一种客观事物或现象
都是进行了概括的,概括,就是把同一类事物
或现象的共同点组合在一起,而舍弃许多个别
具体的东西。例如“书”这个词,它的语音是
,shū,,意义是“装订成册的著作”,书有许
许多多的特点,每种情况又各有许多区别,它
舍掉了线装、平装、精装的区别,厚本、薄本
的区别,中文、外文的区别,只剩下“装订成
册的著作”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
再如“笔”有毛笔、钢笔、铅笔、特种铅
笔、圆珠笔、排笔、眉笔等,它们的形状、材
料、制作方式、书画效果等各不相同,它们共
同的本质特征是“书写、描绘的工具”。
有些词所表示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而不
是一类,如地球、太阳、长江、北京。它们的词义
也是概括的,“地球”的词义就概括了地球的过去
和现在,概括了地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或属性。
即使人名也是如此,司马迁,它概括了司马迁的不
同时期,各阶段生活状况,成为一个“完整的”史
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
,书”概括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书,但在
具体的交际过程中,“书”的所指又是具体的,如
“我要那本书”。可见词在使用时,其意义的内涵
和外延都可能与词典中的概括义有所不同,词义的
概括性和具体性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这一点值
得注意。
(二)词义的社会性
词义不是由个别人任意规定的,是由使用同一种语言
的社会成员共同确定下来的,只有这样,词义才能为社会成员所
共同理解。
本来,词的声音和词的意义之间,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必
然的联系。比如“书”的意义,现代汉语用,shū”的声音表示,
“山”的意义,现代汉语用,shān”的声音表示,但英语、俄语却
用了另外的语音形式表示。可见语音和意义、名称和事物,它们
之间的联系带有一种偶然性。然而,既然使用汉语的社会成员共
同确认了用,shū”的声音表示“江”的意义,用,shān”的声音表
示“山”的意义,那么声音和意义、名称和事物就结合在一起,
成为说汉语的人共同使用的词,这个词表达了共同了解的词义,
这就是所谓的约定俗成。历史上的赵高曾经指鹿为马,但直到今
天,鹿还是鹿,马还是马,之所以鹿没有变成马,是因为赵高一
个人故意混淆词义,不可能得到全社会的承认。上古时候,汉族
人把鸭子叫做“鹜”,当时假使有人说成“鸭子”,大家都不懂,
然而,后来“鹜”终于变成了“鸭子”,这也是因为得到了全社
会的承认。
词义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人用词要受到社会
的制约。个人要准确地使用一个词,必须认真理解它被
社会成员所公认的意义,不能生造除自己以外谁也不懂
的词。
(三)词义的模糊性
词是通过词义来组织和表达思想内容的,词义在多
数情况下表达的内容是确切的,数词表达的“一”,就
不是零点九九,名词“桌子”表达的,就不是椅子或凳
子,代词我表达的就不是其他人或你;动词“飞行”所
表达的就不是步行或航行 …… 但是,也不能否认,有一
些词的词义所表达的内容有模糊性的特点。
词义的模糊性是指有些词的意义所概括的范围没
有明确的界限。即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并不是说词义本
身模模糊糊。也就是说,概念的中心是明确的,只是它
界限的边缘是不明确的。
词义的模糊性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而客
观世界本身存在无数界限不清的现象是造成词义
模糊性的本质根源。大千世界存在着各种类型的
连续体或连续性系列,是不易界限清楚地划分开
来的。时间是个连续性系列,黎明、拂晓、清晨、
早晨、谁也说不准是几点到几点。人生有童年、
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晚年、
童年是几岁到几岁,晚年是多少岁到多少岁,谁
也说不清。大学教师三十出头了,仍称他为青年
教师,五十岁出头,有人说是中年、壮年,年富
力强,参加运动会时又属老年组。
,婴儿”,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不满一
岁的小孩儿”,,新华字典, 解释为“刚生下来的孩
儿,二者相比差了很多,但前者是作者的主观规定,
后者用的是模糊语言,但却更合乎语言实际情况。再
如“书”词典解释为“装订成册的著作”,然而,
“书”同“著作”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婴幼儿读物可
以叫“书”,未必能叫“著作”,写一部著作叫“写
书”,写出来后实际是手稿,但手稿不叫“书”,
“装订成册”仍不叫书,另一方面,装订成册的书总
要有一定的页数,三四页五六页的未必叫“书”,但
究竟多少页才算书也是模糊的,小儿书很薄或成人用
的页数少的叫“小册了”还可以,叫“书”就很勉强,
叫“著作”就不合适。这里面还包括质量问题,但其
间的界限就更不清楚了。
而词义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映,
因此,寻找词义模糊性的根源也不应完全否定
主观因素。一方面,客观世界存在着无数界限
不清的事物。另一方面,人在概括这些界限不
清的事物时又带上某些模糊性,因为实际的人
在认识过程中受到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只
能近似地复现客观事物,人们在给客观事物分
类时,往往在认识的结果上打上主观性的印记,
把本身无明显差异的对象归入少数确定的类别,
由于条件不同,角度不同,分类必定带有主观
成分,结论也必定因人而异。如
1、相对性,客观世界存在着“深 ——浅”,“高 ——
低”,“美 ——丑”之分,但其间的界限是很难一刀切的。不同的对
象,不同人概括的界限不同。如, 小马过河,,小马 -老牛 ——松鼠。
2、社会性,人的一生大概可以概括为若干阶段,童年 ——少年 ——
青年 ——壮年 ——中年 ——老年,这些阶段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的,
界限到底切在哪儿,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划分法。
3、边缘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大量模糊不清的边缘部分,人们很难
划出一条准确的界限。对非边缘的核心部分好办,例如我们不能说 2
米高的人是矮子,1。 4米高的人是“高个子”,200公斤重的是“瘦
子”,50公斤重的人是大胖子,80岁的人是青年,10岁的人是“老头
子”。然而在那些相接的边缘部分就很难下定论。如黎明上午、中午、
下午、黄昏。边缘性是一切模糊性的根本特征。
词义的模糊性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通现象。词义的模糊性适应了语
言表达的需要。我们既可以避开模糊性用语而将意思表达得十分准确,
也可以利用这种模糊性而有意将意思表达得含混,这都要根据交际情
况加以选择,词义的准确性和模糊性,对语言表达、社会交际来说,
并不是相克的,恰恰是互相补充的。
4、词义的民族性
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什么事物可以不同,
就是说,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因此而产生词
义的民族性,例如汉语有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的区别,而英语却用 brothor 表兄弟,sister 表姐妹。
词义不仅在理性意义上有民族性,在附加色彩上也
可以显示出民族性,如狗,虽然汉族和英吉利民族
对这种家畜是喜爱的,但用于指人时,褒贬就不大
相同,汉语中的“癞皮狗,走狗,疯狗,落水狗,
狗腿子”都具有贬义的,而英语中的这类短语除一
部分因受外来语影响而具有贬义外,大都没有贬义。
又如“乌龟”一词,汉语含有贬义,如说“缩头乌
龟,做了乌龟”等,送礼物送乌龟,则极不礼貌,
但日本人却喜欢乌龟。
5、词义的发展性
语言的词汇处在经常变动之中,词汇的变动表
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
失,另一方面表现为词义的发展演变。词义的发展
演变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1)词义的扩大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比以前扩大
了,或在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发展出新的意义。如,
江:原来只是长江的名称,后来泛指一切江水。
嘴:原来只指鸟嘴,后来泛指一分动物的嘴以及形
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
琴:原是我国一种古乐器名称,后来泛指一切
以弦为主的乐器以及弹奏、打击或吹奏乐器。
( 2)词义的缩小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比以前缩小的,或
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如,
汤:古代泛指热水,这个意义保存在“赴汤蹈火”、“汤泉”、“汤
池”等词语中。现在一般指煮食物后所得的汁水。
爱:古代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现在所说的“爱”,一个是“舍不得”,
现在只用第一个意义。
问:古代有询问、赠送、音信三个意义,现在只用第一个意义。
( 3)词义的转移
原来的词义表示某一事物,后来改变为另一事物。如,
走:古代指“跑”,现在指步行。
权:古代指秤锤,现在指权力,权利,权势。
闻:本来指耳朵听见,这个意义保存在见闻,闻名这些词里,现在用
鼻子辨别气味叫闻。
了解词义的发展演变情况,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现代汉语词语的含义。
如我们懂得了在古代,“权”是秤锤的意思,“衡”是秤杆的意思,
对权衡轻重、利弊、得失等词的意义就可以了解得具体些。
二、词义的构成
词义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般说来,实词都有一种与概念
相联系的核心意义 ——理性义,此外还可能有一些附着在理性义
上面的色彩义,虚词还有语法义。
1、理性义
词可以表示概念,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
或概念义,概念是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形式,但它必须通过语言
的词来表达,所以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而概念是词的逻辑内容,
是词义中主要的部分。如,
花:可供观赏的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有各种形状和颜色。
花茶:用茉莉花等鲜花熏制的绿茶。
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主要是理性义。
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凡是该词所
指的事物都包括在内,凡不是该词所指的事物都不包含在内。如
“花茶”的理性义就在于说明该词所指的是经过用花熏制过的绿
茶。因此,红茶,清茶甚至绿茶也不在花茶之列。
2、感情色彩
什么是感情?感情是人的主观意识活动的一
个重要方面。人在同客观事物发生关系时,对它有一个
态度。自己感受到这个态度,就是感情。感情是人们认
识客观事物或作用于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对客观事物态度
的体验。感情有两大类型,肯定的和否定的,它们又因
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色彩,例如:肯定的可以有狂喜很
高兴,喜欢,不讨厌之分;否定的有愤怒、怨恨、悲哀、
伤心等,这些都可以附着在词上同概念义同时存在,成
为词的感情色彩。
大部分词只表示客观的事物或现象,不带感情色彩,
例如“房屋,树木,山川,河流,工作,学习,制造”
等等,这一类词称为中性词,另一部分词体现出鲜明的
感情色彩。带有赞扬、喜欢、亲切、礼貌等感情色彩的
叫褒义词,带有憎恨、厌恶、轻蔑等感情色彩的,叫贬
义词。
表示人的性格品质的词,几乎都带有感情色
彩,而且往往是成双成对的 -有一个褒义词,就有一个
跟它相对的贬义词。例如“诚实”和“虚伪”,“忠诚”
和“奸诈”“简朴”和“奢华”,“节俭”和“奢侈”,
“开朗”和“孤僻”等等。
表示一般的事物现象,行为动作,性质状态及表示
计量单位的词,有一些带感情色彩。如,
事物现象 行为动作 性质状态 计量单位
褒义 业绩、功勋 团结、奋斗 伟大、英明 这位、
那位
成果、成就 鼓舞、捍卫 壮丽、美好 各位
贬义 勾当、阴谋 勾结、侵略 庞来、冗长 这号、
这帮 诡计、旗号 造谣、袒护 腐朽、凌乱 那伙
好些成语也带有感情色彩。如,
褒义:不同凡响,超群绝伦,深谋远虑,巧夺天工,忠
贞不渝
贬义:八面玲珑,吹毛求疵,拾人牙慧,趁火打劫,翻
云覆雨
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词的感情色彩会发生转化。
如“清高”过去是褒义词,指人的品质高尚,不同流合
污,现在变成了贬义词,指不愿合群,孤芳自赏。“泼
辣”过去是贬义词,表凶焊的意思,现在多用于褒义,
指胆大,有魄力。
有一些词本无褒贬色彩,但是使用的场合(语境)
可以使它们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有水平 够朋友 在这里 水平 朋友都是褒义
他年轻了点儿 这种饼干有点硬,年轻、硬”有了贬义。
3、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汉语中,很多词能在不同的交
际范围,不同的文体中通用,即许多词在口头,书面上都通用,
不带语体色彩,例如:头、身材、办法、打、看、笑、发抖等。
但有些词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通用,便带了某种语体所特有
的色彩。如:有些词通常只用在口头上,带口语色彩,是口语词。
例如脑袋瓜,法儿,压根儿,带书面语色彩,是书面的语词,如
头颅,身躯,料峭,苍穹,恐吓,殴打,措施等等。
书面语词包括文言词和现代书面语词。文言词,书面语色
彩最浓。现代书面语词大多是现代产生的双音节词,大都有口语
里常用的单音词与之对应。如,
阅读 ——读 挑选 ——选 歌唱 ——唱 病症 ——病
修理 ——修 修改 ——改 书写 ——写 偷窃 ——偷
居住 ——住 甜蜜 ——甜 飞翔 ——飞 请求 ——求
这些双音词,书面语色彩不如文言词那么浓,但比起口语里
常用的相应的单音词来,显得庄重严肃一些,即“文”一些。
在实际运用中,选择何种文体色彩的词,固
然同使用的场合有关,也同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如,
“我是张腊月”,那个勇敢的女人自豪地说:“闯将张
腊月,听说过是吧?”
,知道,知道!”举止文静的吴淑兰,被张腊月这
个她曾听过多少次的名字,被眼前看到的这个真实的女
人以及她那赤裸裸的对人的态度所感染,也情不禁地活
泼起来。 ……
,我是个火炮性子,一点就响,不爱磨蹭。”张腊月
高喉咙大嗓子说:“头回生,二回熟,今天见了面,说
是亲姐妹啦 ……
另外,在写作中,叙述语言较多用书面语词汇,对
话则多用口语词汇,色彩意义的选择虽然不会影响实际
所指的内容,却对交际的成败,交际的好坏大有影响。
4、形象色彩
许多词,除了有概念性的抽象意义之外,还
同时具有形象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诉诸人们的视觉、
听觉、嗅觉、味觉等,这就是词的形象色彩。
词的形象色彩,以视觉形象的居多。例如:“金钱豹
“这个词,使人仿佛看到猛兽有着钱状的黄色花纹。又如
“须眉,佛手,吊钟,黄,映山红,四脚蛇,鸡冠花”等
等都具有视觉形象色彩。
此外,带有听觉形象的,如“笑哈哈,轰隆隆,哗啦
啦,啧啧,喔喔”等等,带有味觉形象的,如“甜丝丝,
辣乎乎,淡巴巴”等等;带有动感的,如“抽搭,哽咽,
鸣咽,摇,晃荡“等等,这些词都具有很强的形象感。
有的词具有不只一种形象色彩,例如“扑啦啦”既有鸟
类忽然振翅起飞的听觉形象,又可呈现拍翼而起的视觉形
象。
词的形象色彩不如词的抽象意义那样稳定。有可能由于
词的频繁使用而减弱或消失,例如“鼓吹,煎熬,琢磨,矛
盾”等就是在使用中逐渐消失了起初所具的鲜明的形象色彩。
形象色彩在词典中是不能注释的,它在人的精神生活,
文学创作以及交际中起巨大作用,词的形象色彩的功能,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可以使词指明具体对象,从而增强意义的明确性。
如,说“顶峰”,就比说“发展的最高点”显豁,鲜明,
使人容易懂得它“最高,最完善的阶段”和“较难达到”的
意义。又如:红、黄、蓝等颜色,各有色调不同的种类。以
红色来说“大红、深红、浅红、淡红”比较抽象,要说得具
体形象一点,就需要用借物状色的“桃红、桔红、胭脂红、
玫瑰红、石榴红”等等,不少动植物也是用形象的表达手段
来命名的,如“狮头,丹顶鹤,长颈鹿,眼镜蛇、剑麻、蛇
瓜”等等。
( 2)可以与其他指同样对象的词构成同义
关系,从而成为一组同义词。
例如:醒悟和省悟,羞郝和臊,每组前一个词
带形象色彩,后一个不带形象色彩,它们形成
同中有异的同义关系。
( 3)可以使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形象,真切。
几只野鸭扑楞楞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
走了。
孙犁, 荷花淀,
,扑楞楞”不仅形象地表现了野鸭突然飞起
的音响和动态,而且把白洋淀几个妇女摆脱敌
人追赶的紧张气氛烘托了出来。
( 5)语法义
理性义大多是实词的义,语法义是指虚词
的义。语法义可分为三种,
( 1)连介义:即连词,介词的作用。如虽,但,而,
于。
( 2)感叹义,即感叹词的象声作用。如唉,嘻,呸
等,一般独立在句前或句后。
( 3)名末语气义,即语气助词,如了,呀,吗,呢
等。
有些虚词在特点场合可变为实义。如“当而不而,
不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这是一位老师在
学生作文卷上的批语,责他作文中把“而”字用错了,
于是示范地写这四句,前两句中除第二句第三个“而”
字仍是连词外,其余的“而”都变为动词了。
三、释义
(一)释义的原则
1,观点要正确
解释词义,应注意思想性,要站在无产阶级和
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
阐明词义的本质。词义本身没有阶级性,但释义
是人们对词义的解释与描绘,是带有一定的阶级
性的。过去的辞书编纂者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
限,往往不能正确解释词义,如下面一组解释,
鬼:人所归为鬼。, 说文解字,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说文解字,
当铺:押物借钱之铺。 原, 国语词典,
,鬼”的释义是谜信思想的再现。“妇”的解释是
男尊女卑观念的反映,对当铺的解释是纯客观的说明,完全
掩盖了剥削的本质,下面这组释义则较上一组,
鬼:迷信的人所说的死后的灵魂。, 现代汉语词典,
妇:妇人,已经结婚的女人。, 新华字典,
当铺: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借款多少,
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到期不赎,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
,现代汉语词典,
释义应有鲜明的无产阶级观点,但也不能对词义硬作阶
级分析。例如在“***”形而上学猖獗时,曾经有人对某
词典“抗旱”一词的释文“天旱时,组织力量采取各种措施,
使农作物少受或不受损失”大加批判,说是没有宣传党的领
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并把释义改成“解放后,人民群众在
党的领导下,破除天命观,依靠集体力量,采取各种措施,
战胜旱灾,夺取农业丰收。”按照这种解释,“抗旱”这种
事物只有解放后的中国才有,这不符合事实。
2、概括要准确
解释词义,应注意科学性,要准确地概括出词的特定的含义,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赖以区别于其他词的本质特征。释
义时,就要准确地抽出各个词的区别特征,而舍掉一些非本质的或
不属于它特有的内容。如果概括得不恰当,释义就不会准确、贴切。
如,
牛:大牲也。, 说文解字,
以大牲释“牛”,就不能区分同是大牲的“马、骡”等各种牲
畜。
县:地方区域之名。 原, 国语词典,
以“地方区域这名”释县,就不能区别同是地方区域之名的
“省、市、乡”等。
别致,A、跟寻常不同,新奇可喜。, 现代汉语词典, 试用本
B、新奇,跟寻常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
A的释义欠准确,“别致”并无“可喜”之义,后一句删去正好
3、表达要简明
解释词义,应注意通俗性,要做到言简意明。这就是说,
话要讲得简短扼要,意思却要表达得明白完备。
罗唆累赘就不是“言简”。试比较下面的解释,
变幼,A、事物的形式或内容不固定,经常不规则的改变。
,现代汉语词典, 试用本
B、不规则的改变。
辩解,A、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出代汉
语词典,
B、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用以消除这
种指责,或
减少其严重性。, 现代汉语词典, 试用本。
第一种解释简练,第二种解释不够简练。
晦涩难懂就不是“意明”,如果用文言词语或专业术语来释
词,广大读者说不懂,不能达到解惑释疑的目的。
例如“内骨骼”,新编, 辞海, 初
稿的解释是,
脊椎动物的体内,由一定的区域的
间叶组织,经过膜质期、软骨期和骨化
期而形成的骨骼,生骨的区域为水平生
骨隔,背生骨隔,腹生骨隔,围绕神经
管及中轴血管的区域脏弓区及附肢区域,
在这样区域中的中胚层间叶组织,经过
软骨骨化期后所形成的中轴骨、脏颅、
鳃弓及附肢骨等就是内骨骼。
这样的解释使一般读者如堕五里雾
中,定稿时改进很简明:“一般指人和
脊椎动物体内的骨骼”。
(二)释义的方法
解释词义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定义法,对释法、描绘法、
探源法。(释字法,说明法)
1,定义法
定义法是对词所反映的对象下定义。下定义是解释科学术语的方
法,给术语下定义要较为准确,完全地概括出术语的内容,用简练的
文字加在表达,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解释一般的名词,以取得准确、
确切的效果。可分为两类,
( 1)换说释义:把词中的语素换成通俗易懂的说法。
旭日:刚出来的太阳。戒心:戒备的心理。伫立:长时间站着。
“旭日”由“旭”和“日”两个语素构成,旭日通俗易懂的说法是
“刚出来的太阳”。用这种方法释义,要注意准确性。如,
戒尺:书塾里教师用来责罚学生(打手心)的尺子。
“戒尺”不是“尺子”而是“木条”。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视野”并不是泛指“范围”,而是指“空
间范围”。
原委:事情前后的经过。
对“原”的解说过于笼统,“前后”不如“从头到尾”具体。
( 2)直接说明。 用文字直接具体说明词的含义。如,
门: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
说明“门”是什么样的事物。
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说明“捏”是怎样的动作。
干枯:草木由于衰老或缺乏营养、水分等失去生机。
说明“干枯”是怎样的性状。
2、对释法
就是用同义词或用带有反义词的短语来解释词义。用同义词从肯定
的角度解释,可以称之为“正对释”,用带有反义词的短语从否定
的角度来解释,可以称之为“反对释”。
( 1)正对释,
用今词释古词。如:眩目:耀眼 稽首:磕头 擢升:提升
用共同语词解释方言词,如:写意:江浙方言,舒服,开心
猪猡:就是猪,上海一带的方言。
用通用语词释书面的语词。如鄙薄:轻视 晦瞑:昏暗
用通用语词释口语词。如光溜:光滑 估摸:估计 ]
( 2)反对释 如,
用反义词从否定的角度来解释
毛躁:不沉着,不细心。 凌乱:不整齐,无秩序
坚决:确定不移,不犹豫 肮脏:不干净
必须注意的是,用同义词释义,有时须将词的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使用范围等注出。如,
逛荡:闲逛,游荡 (含贬义)
表明用于贬义“逛荡”跟“闲逛”同义。
打鸣儿:(口语)(公鸡)叫
表明“打鸣儿”是口语,跟“叫”同义,但限于公鸣。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
表明“打量”在看人的衣着、外貌这一点上跟“观察”
同义。
3、描绘法
用比喻、形容的方式说明词的含义。不
直接描述、说明词义,而是离开原词,去形
容它是怎样的,去比喻它像是什么或是如何
状况。如,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桀鳌:形容性情暴烈,不肯服从。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
这种解释方法比较具体和形象,效果比
较好,但是主要用于解释一些形容词和一些
有比喻意义的词语。
4、探源法
通过探求词的本义或来源说明词的含义。许多名物
性的词语,解释时必须介绍有关的知识才能了解,因而就需结合所释
词语,用简练的语言讲解有关的知识。
炼狱:原是基督教的一种说法,认为一些不诚心信上帝的人死后要入
炼狱
(地狱的名称)受折磨,这里借用来指在监狱里受磨炼。
冷门: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现比喻很少有人注意,不时
兴的(工作、事业等)
破天荒:唐朝时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都考不中,当时称破天荒
(天荒,未开垦过的土地),后来,刘蜕考中,称为破天荒,比喻事
情第一次出现。
经过这样的解释,词义本身及有关的知识都比较清楚明白了。有
些词光解释词义是不够的,只有带出有关的知识才能使人较为透彻地
了解并掌握这个词。成语、慢用语的解释,往往需要采取这样的方法。
5、说明法
用描写、说明的方法来解释。有些词语
不是只用片言只语所能解释清楚的,而是需要描
述它的内容,说明它的含义,但描述和说明的用
语应力求简练,紧扣词义。
踮: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描述踮的形态。
口技: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一
种杂技。
放风:监狱里,定时让坐牢的人到院子里作短
时间的活动。
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
前两种方法是描述,后两种方法是说明。这种
解释方法表达起来比较自由,也易于解透词义。
6、解字法
用释字解词的方法去解释。大多数词语的含
义都离不开它的组成成分即语素的含义。因此,解释
词义也就必须讲清各个语素义(即字义),尤其是一
些不熟悉的语素,这样,对词义的解释才有基础,易
于理解。如跋涉,跋是在山路上行走,涉是淌着水走,
意思是指旅途的艰苦。这样解释到字,对词义的理解
有了着落,不但容易懂,而且懂得比较透彻,比不加
分析、囫囵吞枣地学和记,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凡
是含有生字、难字的词语,解释时要抓住疑难。事实
上有许多词语,只要一解决生字、难字,也就不讲自
通了。如,
缄默:闭口不说话。 缄:封口,封闭
翔实:详尽而确实。 翔:同详
含辛茹苦:忍受辛苦。 茹:吃
(三)释义教学的目的
语文教学和编纂辞书都得解释词语,释义所遵循的
原则,所使用的方法是一致的,共同的,但各有特点,
因为目的不尽相同。语义教学中,释义有两个目的,一
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二是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如果词
语释义不准确,不严密,就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些目的。
比如鲁迅, 药, 这篇课文中有“蹩进”一词(“他便退
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进檐下,靠门立住了
“)。课本原来解释为:“斜着身子轻轻走过。”现在
改为:“躲躲闪闪地走进。”现注比原注准确。,”有
躲躲闪闪地走动的意思(, 辞海, )。现注能够反映华
老栓当时恐惧不安的心情,惊慌失措的神态,有助于学
生理解课文。
又如:“后裔”解释为“后代”,就不够
准确,因为同义词之间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选用同义词来解释有时难于解释得完全准确,
有时可能出现差错。后裔指已经死去的人的子
孙,后代则不是专指已死者的后代。
小康:指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实际上指可
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
比较宽裕。
释义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
释义有助于学生掌握,运用词语,以丰富词汇。
第三节 词义的分解
教学目的,
这一节是本章的学习重点之一。在
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多义词、同音词,
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我们既要看到
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又要弄清它们之
间的严格区别,从中考察词的意义,功
能和用法。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单位,要求
学生能够了解义素分析的步骤和运用。
一、义项
为了便于认识,说明和掌握词义,必须对
它进行分解。
(一)什么义项
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般都是词典,
辞书中意义的分项。有的词只有一个义项,有的词则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如,
惭:惭愧。如大言不惭。肯定①正面承认②完全有把

浩:①浩大,如浩繁 ②浩博。如浩如烟海。
词的义项多少主要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观察出来的。
处境:所处的境地。
处方:①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不是医生,没有处方权。
② 开的药方,按处方抓药
我们可以根据词在不同语境中理性义
的异同来确定义项。如果一个词在所有语境中
只用一个意义便可以说清楚,这个词便只有一
个义项,如果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才能把意思
说清楚,那么这个词便有(两个或三个)义项。
如 升,太阳升 汽球升 红旗升
升虽处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虽然用在不同
的对象后面,然而,表示出来的运动特征却有
共同点,即:在视觉范围内都是从低到高的运
动,可以归并为一个义项。“由低往高运动。”
再如:①这里有铁。指铁金属,不定量的铁矿。
②狡辩抹杀不了铁的事实。表示事实确定不移。
③给我一根铁棍。指用铁金属做成棍子的铁,有定量。
④铁定的规律不容改变。表示规律确定不移。
⑤请尝尝人民的铁拳。表示拳头(喻力量)坚硬有力。
⑥王进喜是铁人。表示意志坚定。
①③指示对象一致,表示的对象特征相同,可立为一个
义项,指金属元素。②④指示的对象特征有共同点,可
立为一个义项,形容确定不移。⑤⑥表示的特征有共同
点,可并为一个义项,形容坚硬坚定。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词的义项是从词的具体运用中
归纳出来的,它是词某一内容在运用中表现出来的种种
细微差别中共同的东西。
(二)义项的分类,
1、基本义
有的词有几个义项,几个义项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平等
的,其中至少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常用的,这个叫做基
本义。
如:消息 ①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②音信
其中①是基本义
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那个意义是基本义,它与词的本义
不是同一个概念。本义是词源学上研究汉字常用的术语,
它指的是一个汉字(或一个词)的最初的意义,是文献记
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如消息的本义为“消长”,如, 易
经,,天地盈亏,与时消息。再如“益”,本义是水漫出
来,可以表示河水上涨,后来从这个本义发展出“多”的
意义。“增加”的意义。“好处”的意义,“更加”的意
义。
现代汉语中研究词的词义,就单音词来说,
主要是研究我们今天使用的那些意义,而不着重追溯汉
字所反映的最初的意义。比如“益”它的“水漫出来”
的意义,早已用“溢”来表示,“多”的意义“益”现
在不单独使用。“增加”的意义现在常用,同时还保存
在“延年益寿”这个成语里,“好处”的意义可以单独
用,如说“当年受益”。“更加”的意义有“精益求
精”。现代汉语使用的“益”不等同于古代汉的“益”,
在现代汉语里“增加”的意义看起来是比较早的意义,
而且是常用的,那么它就是基本义。
当然,本义和基本义有时是一致的,并且这样的情
况很多,如“心”的本心是心脏,心脏同时也是心的基
本义。“老”的本义是年纪大,年纪大同时也是基本义。
2、转义
由基本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义项叫转义。
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比喻和形容三种方法产生的。
(一)引申义
引申就是发展的意思,基本义或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
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如“学”有四个意义。
①学习:学技术。②模仿:学鸡叫。③学问:学到的知识:
学有专长。④学校:上了一天学。
第一个意义“学习”是基本义(本义),其他三个意
义都是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发展而来的,由本义推演出
“模仿”的意义,因为它们所反映的行为十分相似,只是
内容范围大小不同,程度深浅不同;又由本义推演出“学
问,学到的知识”的意义,因为这是“学习”的结果;又
由本义推演出“学校”的意义。因为这是学习的处所。由
此可见,本义和引申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这一咱是辐射
式,并联关系。
下面两个例子,第一个意义都是基本义,其余的意义
都是引申义。鸟瞰:①从高处往下看。②事物的概括描写:世界大势
鸟瞰。
修饰:①修整装饰使整齐美观。②梳妆打扮。③修改润饰,使语言文
字明确生动。
有些引申义不是从基本义发展出来的,而是从另一个引申义发展出
来的,比如“收获”,有这样几个义项。这一种叫连锁式,或串联关
系。
①收害成熟的庄稼。如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②农作物的收成。如:解放前贫农每天只得收获的一小部分。
③得到的成果益处。如:这次学习收获很大。
①“收割庄稼”是基本义,表示一种行为,是动词。 第②“农作物收
成”表示一种事物,是名词,是从第一个意义发展出来的。③“成果
益处”,表示一种事物,是名词,是从第二个意义发展来的。只是第
三个意义的意义范围扩大了。这两个引申义同基本义的关系可以图解
如下,
成果益处农作物收成收割庄稼 ①收获 ②收获 ③收获
为了表示基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远近关系,
,新华字典, 的注解分两类:一类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义项,
第一个义项是基本义,另外是从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另一类用引表示由原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不另立义项,标
明它们之间的紧密关系。如“急”这个词,,新华字典,
只分四个义项,有的引申义用引表示。
①焦躁:如“他看见木材要被水冲走,眼都急红了。”
引气恼,发怒,如“没想到他急了。”
②忽促:如急于完成任务。
引迅速,又快又猛,如水流得很急。
③迫切,要紧:如急事,急件。
引严重:如事情很急,前方告急。
④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如急公好义,急难。
( 2)比喻义
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
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它是由打比方固定下来的
意义。人们长期地经常地利用本义或派生义所指事物
现象来打比方,往往会形成词的比喻义。本义和比喻
义之间有着极其相似的关系。如“骨干”,本义是
“长管状骨的中央部分”。它能支持身体,使不倒塌。
这就跟某些能起支撑作用的东西有着共同特征。于是,
“骨干”被用于比喻在总体中起主导作用的人或事物。
这种意义使用久了,普遍了,就固定下来了,为社会
所承认。现在我们用来并不感到它是一种比喻。
下面两个例子,第一个意义是基本义,
其余的意义是比喻义。
破绽:①衣物上的裂口。②比喻说话,做事时显
露出来的漏洞。
渗透:①液体慢慢地透过物体。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去。
汉语里有不少词语本身就是比喻性的,这样第一
个比喻义便成了基本义,由它再派生出新义。如,
风尘:①比喻旅途劳累:风尘仆仆。②比喻纷乱
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
沦落风尘。③比喻战乱。风尘之警。
千锤百炼:①比喻对诗文等反复推敲,多次精细修改。
②比喻在多次斗争中,经受锤炼和考验。
比喻义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具有比喻义的词,经常使用
的是它的比喻义,而它的基本义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
词的比喻用法也会产生带有比喻性的意义,但它跟词的
比喻义不同。它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用来打比方,带
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产生的意义不是固定的。如“母亲”一
词,可以说,“党 ——我的母亲”,“祖国 ——我的母亲”
等,“母亲”虽然被人们广泛地经常地用来做比喻,但由于
所喻对象宽泛,且无内在联系,所以不可能概括成一个固定
的比喻义。
另外,引申义和比喻义的界限有时不易划开。这两种意
义要严格区分有时是困难的,习惯上下列情况才算比喻义。
第一: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是具体的,往往是
有个体存在的,比喻义所指的对象是抽象的,往往是无个
体存在的。如,
皮毛:①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如貂皮,狐皮都是极贵重的
皮毛。
②比喻表面的知识,略知皮毛。
“皮毛”的基本义“带毛的兽皮”,是具体的,有个体存
在的事物,其比喻义所指的对象,表面的知识,是抽象的,
无法指出其个体存在的。
第一:原义项所指的对象和比喻义所指的对象性质悬殊,
很容易使人感到是一种比喻。
如:弹丸:①弹弓所用的铁丸,泥丸,枪弹弹头。
②, 书, 比喻(地方)狭小。弹丸之地。
( 3)形容义
形容义是由形容类似现象而产生的意义。人们经常
利用基本义或派生义所提事物的性状特点来形容类似的事物,往
往会形成词的形容义。如下面例子,第一个意义是基本义,其余
是形容义,
苦涩:①又苦又涩的味道。②形容内心痛苦:苦涩的表情。
香甜:①又香又甜。②形容睡得塌实,舒服。
失神:①疏忽,不注意。②形容人的精神萎靡或精神状态不正常。
有的词本身就是形容性的,这样,第一个形容义就成了本义,由
它再派生新义。如
&&&袅袅:①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炊烟袅袅。②形容细长柔软的
东西随风摆动。垂扬袅袅。③形容声音延长不绝。余音袅袅。
澎湃:①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澎湃的波涛。②比喻声势浩大,气
势雄伟。澎湃的歌声。
淋漓:①形容(液体)湿淋往下滴。大汗淋漓。②形容畅快:淋
漓尽致。
形容义跟比喻义一样,比引申义生动,
形象。
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形容
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就一个词
来说,这几个意义可以全有,也可以不完
全具备,可以某个方面有几个义项,也可
以只有一个义项,它们在历史发展中有消
有长,我们可以根据义项的多少分为单义
词和多义词。
二、单义词
只有一个义项的词,叫单义词。
科学术语:要求意义固定,单义词比较多,如:内因、
外因、圆周、直角、电子、中子、化合、卵生、内。科学
术语要求精确,固定,不容含混,所以必须是单义词。
草木,鸟兽,器物及其他一些常见事物的名称也多是单义
词。如:梧桐、葵花、小麦、百灵、水牛、骆驼、刀子、
大衣、房屋、太阳、飞机等等。
人名,地名之类的专用名词,也多是单义词。如,
李白、杜甫、武汉、北京、中国、亚洲等。
这类词要求意义单一,固定,不容混淆。
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达,新的
科学术语和新的产品名称将不断出现,因此,这类单义词
也将不断增加,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用的更多的是多义词。
三、多义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
义位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为了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产生的,
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由一个义位
派生出多个义位,形成多义词,派
生的方式主要是引申和比喻。
如学:①学习:如学知识,学技术。②模仿:
如学鸟叫。
③学问:学到的知识,如学有专长。④学校:如上学。
文化:①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字、艺术、
教育、科学等。②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
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如:仰
韶文化,龙山文化。③语文,科学等知识。学习文化,
提高文化水平。
汉语词汇里的词,除了一部分单义词外,常用的
大多数是多义词,多义词的大量存在是词汇丰富的一
种表现。词的多义,丰富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使
用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增加新词更为经济。
四、同音词
汉语词汇里,语音形式相同,而语义
内容不同的一组词,是同音异义关系词。
人们通常称为同音词。也就是说,同音词
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如:剑 —
箭 —贱,攻势 —公事 —公式 —宫事等,这
每一组里的词,都存在着同音联系,但意
义却不相同,要靠语义上的矛盾来确定,
划分彼此是异词,是不同的词,因而它们
彼此就互为同音词。
词音是词的物质外壳,词在语音形式上的彼此差异,
是词与词之间相互区别,互为界限的物质标志。如果不同
的词,具有完全相同的语音形式,它们的物质形态差别就
消失了,有可能引起词义的混淆。这就点来说,同音词的
存在,是词汇中的消极现象,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异词异音。
但实际上任何语言里都有同音词,不仅仅汉语是这样,由
于人类发展器官发音活动的局限,人类语音音节数目是有
限的。用有限的音节,音节的组合充当数以万计的词的语
音形式,出现同音现象,对任何一种语言来说,都是难免
的。只是音节数量多些,多音词比例大些的语言,同音词
可能少些。反之,同音词比例就要大些,在世界范围内,
汉语并不是同音词的比例最大的语言。
(一)同音词的类型
1、同形同音词。 形,指字形。如
白(魄,指颜色) ——白(白跑一趟。空)
信(一封信,信件) ——信(信不信。相信)
生气(他生气了。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生气(他
充满生气,生命力,活力)
口服(内服、医学用语) ——口服(嘴巴服、口服心不
服)
2、异形同音词
chang ——厂 ——场 nan——南 ——难
hanyou ——战友 ——占有 chuban——出版 ——初版
gongshi 攻势 ——公式 ——工事 ganxzi——竿子 ——柑
子 ——杆子
所谓声音相同是指声韵调和轻重音都完全相
同;所以哪怕仅有轻重音不同,也不是同音词。如地方
( difang)和地方( difāng)打手( shou)和打手( shǒu)
等都不是同音词。
同音字不全是同音词,因为有好些的同音字不能独
用,不能称这为词,如意、义、邑、役、谊、艺等等。
(二)同音词的形成
同音词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语音的演变
有些词在古代汉语里并不同音,由于语音的变化,后
来变成同音的了。如河和合,古代不同韵不同调,“河”
是歌韵平声,合是合韵入声;后来由于韵母的变化,入
声的消失,河、合就变成同音词了。
2、外来词的借用
音译外来词很容易造成同音现象。如两
斤米的“米”和“一米七”的米,后者是法语
metre的音译。“听话”的听和一听罐头的
“听”,后者是英语 tin的音译。站起来的“站”
和车到站了的站,后者是蒙古语 jan的音译。
3、词义的分化
多义词的分化也是产生同音词的重要原因。
一个词的意义经过辗转派生,几个意义之间的联
系愈来愈不明显,甚至完全失掉了联系,其性质,
特点也互不相同,这个词就不再是多义词而转化
为一组同音词了。
如:一刻钟的“刻”和割图章的“刻”,它们的意
义完全不同,前者是量词,后者是动词。但是,古代计算时间是
以“铜壶刻漏”(详见, 辞源, 漏壶注严寒作标准的,因而时刻
与刀刻是有联系的。可是,到了现在,一般人很难看出它们之间
的联系了,于是两个刻变成了同音词。
再如“管”它有管理、管教、过问、管辖等义,这几个意义
之间都有明显的联系,这明这个“管”是多义词。而表示“圆筒”
形状的东西的“管”(无缝钢管),表示吹奏乐器的“管”(管
弦乐)与管理等义的“管”似无联系,只是管的两个同音词。但
是从“管”的词义的历史发展上看,它们同“管理”等意义早先
也是有联系的。因为古代把圆筒形状的钥匙叫“管”(, 左传喜
公三十二年,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它是拨升关键的东西,
于是产生出“掌管“的意义,而管理等义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
现在“钥匙”早已不叫管了,“管理”意义的“管”同圆筒形的
东西的管之间,同吹奏的乐器的“管”之间,都很难看出有什么
联系,这就成了两组同音词。
4、声音的偶合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使用的语
音总是有限的,而所要表示的事物
概念却是无穷的,用有限的语言去
给无限的事物命名。就难免有偶然
同音的时候,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
不能避免的现象。
(三)同音词 的作用,
同音词可以用来构成同音双关的修辞方式,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
①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
(周恩来,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
讲话, )
②人家打下了一架飞机,他倒打了两架飞鸡,正在锅里
炖着呢。
魏巍, 东方,
导弹和捣蛋,飞机和飞鸡,构成了同音双关,增加了幽
默感和生动性。
好些歇后语也是利用同音条件来表达双关意义的。如,
孔夫子搬家 ——净是书(输),电线杆子绑鸡毛 ——好
大的撞子(胆子)
同音词也有消极作用,就是口头表达时可能造成意
义的混淆,妨碍人们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在谈到“骄气”
和“娇气”时,“期终考试”和“期中考试”时,往往得多
费口舌予以说明。但是,总的来说,它并不是现代汉语中的
普遍现象。因为词总是活在现实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或上下
文中,语言环境总是给同音词以不同的外部形式,使它们彼
此区别开来。如:杜鹃休向耳边啼。“杜鹃”为鸟名,满山
开遍红杜鹃,杜鹃为花名。所以具体的交际过程中,因同音
误解造成交际障碍的现象是极个别的。绝大部分同音词的意
义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不致引起误解。
对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同音词。可以采取双音化,替换
语素,轻重音和儿化等方法区分开来。例如把“骄气”说成
“傲气”,把“期终”说成“期末”,把作粗心讲的“大意”
的“意”合成轻音,把作“大致意思”讲的“大意”的意念
成重音。把“油票”儿化,念成“油票儿”,以区别于“邮
票”。
(四)同音词和多义词
同音词和多义词是有区别的。同音词是音
同义不同的词,而多义词则是具有几个相互联系
的意义的词,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多义词、同
音词,还要善于把多义词和同音词(特别是声音
和写法都相同的所谓同形同音词)区别开来。
多义词是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它
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同音词是同一语音形式
有几个意义,几个意义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如,
一叫:①人或动物的发音器官发出较大的声音,表示
某种情绪,感觉和欲望。鸡叫,拍手叫好。
②招呼,呼唤,电话叫通了,有人叫你。
二、叫:①使,命令:叫他早点回,要叫穷山变富山。
②容许:听任:你不叫去,我就不去了。
叫的前两个意义相互之间有联系,都是人或动物的器
官发音的,叫的后两个意义之间也有联系,都含有使
动用法,因此,各自互为多义词,但前两个意义和后
两个意义之间没有联系,因此,是同音词。又如:新
生:①刚产生的,刚出现的。新生力量,新生事物。
② 新生命,新生婴儿。
新生:①新入学的学生。
新生的前两个意义具有互相类似的关系,都含有
刚产生的意义,而此义和新入学的学生却没有这种类似的关
系,也即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前两个意义是多义词,而与
后一个新生则为同音词。
总之,写法相同,读音相同的词,只要意义之间有联系,就
是多义词,如果意义之间已经看不出什么联系,那就是同音
词。
在词典里,多义词往往是一个栏目里列出的几个义项,而同
音词,往往都需要单独列出,也就是需要另立一个栏目,如
在, 现代汉语词典, 里,有 4个别:别 1、别 2、别 3、别 4。这
四个别字表示是同音词,而在每一个别字后,都列出了①②
③等义项,如别 2,第 1义项①区分,区别,如辨别,分门别
类。②差别,天渊之别。③类别:如性别,派别,这些就是
多义关系。
五、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从五十年代开始在国外语义分析中有一种趋
势 ——微观的语义分析,最先由美国提出,称为
语义成分分析法,后苏联和西欧的语言学家称作
义素的分析法,他们都想用上述方法打开语义奥
秘。用这种方法对语义构成方法进行研究,对词
义研究是有益的,比如对语义区别性特征的研究。
(一)义位
概念义是词汇意义的基本部分。在分析词的语
义时,只要不特别说明的,都是指概念意义。
一个能够自由独立运用的意义所形成的语义单位,叫义
位。义位是词的语义的基本存在形式,是语义系统中基
本的,现存的单位。如“伟大祖国”这个结构体用到两
个词,就有两个义位。语言中大量存在多义词,多义词
在一个场合只能表示一个意义,也就是只用到一个义位;
多义词在不同场合表示的多个不同的意义就组成这个词
的多个不同的义位。如多义词“骄傲”有自视过高,看
不起别和“自豪“等义位,在“要虚心,不要骄傲”中
用的是前一个义位,在“为中国队的胜利骄傲”中用的
是后一个义位。③值得骄傲的人和事物,古代四大发明
是我们的骄傲,单义词则只有一个义位。
传统中所说的“词义”,不明确是指一个词的全部义位,
还是仅指一个义位,所以不宜用“词义”来作语义分析
的单位。
义位基本上对应于词典中的义项。如烈性在, 现
代汉语词典, 中有两个义项:①性格刚烈,烈性汉子。②
性质猛烈,烈性酒。反映了这个词的两个义位。但是汉语
词典中的义项也常与义位不完全一致,有的义项只是语素
意义而不是词的意义,有的义项只表示曾经存在而现代并
不存在的意义。如果是简明小型的词典可以只收部分义位
并且常把几个义位合并成一个义项,所以作为词典学术语
的“义项”,并不能代替语义学上的义位。在借助词典分
析义位时要注意到这一点。
同一个词的不同义位之间必须是有联系的,如“骄傲”
的两个义位有明显联系,在自我感觉好这点上是共同的。
“机动”在“机动车辆”中是一个义位,表示利用机器作
动力;在“留点”钱作机动中是另一个义位,表示准备根
据需要灵活运用。这两个义位之间没有联系,说明这两个
机动不是同一个词,而是两个不同的词,是同音词。
(二)义素
从语义的表达看,义位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我
们不能表达比义位更小的语义单位了。但从语义的
分析看,义位又可以分解为若干个语义要素,组成
义位的各个语义单位就是义素。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
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特征或语义成分。每个
词的意义都是由义素组合而成的。
义素是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受音位理论的启发
而得出的。它是语义中表现区别性特征的要素,是
在词的概念分析过程中假设的一种语义构成成分。
在义项分析中可以看到,揭示词义时往往把它
的特性排列出来,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
相区别,而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
别。如,
灌木 ——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乔木 ——树干高大,主干和分支有明显区别的
木本植物。
其中木本植物是灌木和乔木两者的共同特征,
可用它来跟“芦苇”等草木植物相区别。“矮小而
丛生”之类的特征则是灌木和乔木的区别特征,其
实“矮小”就是不高大,“丛生”就是主干和分支
无明显区别。如果用二分法表示,可以对这两个词
表示如下,
灌木 ——+[矮小 ]+[丛生 ]+[木本 ]+[植物 ]
乔木 ——-[矮小 ]-[丛生 ]+[木本 ]+[植物 ]
方括号内的特征就是区别特征,“十”表示有此
特征,,-”表示无此特此,[木本 ][植物 ]对灌木、乔木
来说是共同特征,但对其他草本或动物来说仍是区别
特征,所以可总名为区别特征。这些区别特征正是构
成词义的最小单位,也就是义素。为了便于说明,我
们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
别义素。采用此法作义素分析,虽然各人主观不同所
选用的义素有多少的区别,但义素的概念理解却是一
致的。
(三)义素分析,
义素是语义的微观层次,不管在语言体系中还是
在言语中,都直接观察不到,只有它们的组合才是现
实的语义。义素分析就是把语义分割成最小的对立成
分,从而描写语义的相互关系。
如:父亲包括 +[男性 ]+[直系亲属 ]+[长辈 ]三个义素,
还有一个不言而喻的义素 +[人 ]
+[男性 ]即 -[女性 ]+[直系亲属 ]即 -[旁系亲属 ]
+[长辈 ]即 -[晚辈 ]+-号表示是,非。
这就是语义对立。三个义素中只要改变一个,意
义就起变化。如 [+女性 +直系亲属 +长辈 ]就是母亲。 [+
男性 +直系亲属 +晚辈 ]就是儿子。对词进行义素分析,
就是对词义进行分解,从中找出对应的义素即区别特
征。
1、义素分析的步骤
义素分析是为了找出理性意义的内部要素,从而
发现不同的词的区别与联系,分析义素应该尽量在比
较中进行。
( 1)明确分析的对象
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中进行,只有
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例如:“椅子凳子”同“椅子、凳子、长凳”分析所
得的义素便有多少之分。“椅子”同“男人”作为一
组义素分析的对象便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是说单个
的词不可以作义素分析,而是说单个词的义素分析显
示不出同其他词的关系与联系,我们作义素分析,就
是要找词的语义的相互关系。所以首先要明确分析的
对象。
( 2)找出相应的义素
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
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如椅子、凳子可分解为,
椅子 [人工制作 ][家具 ][有靠背 ]
凳子 [人工制作 ][家具 ][无靠背 ]
这里,人工制作,家具是共同义素,有无靠背
是区别义素,但如果加上“长凳”则应加一条 [一人
使用 ]或 [多人使用 ]作为区别义素。又如:电灯、油
灯、食品可分解为,
电灯 [用具 ] [用电能 ] [发光 ][照明 ]
油灯 [用具 ] [用油作燃料 ][发光 ][照明 ]
食品 [食物 ] [由商店出售 ][经加工制作 ]
一般说来,区别义素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 3)进行描述
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
一般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
用,+-”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如椅子写成 +[有靠
背 ],凳子写成 -[有靠背 ]。
再如,对鞋,靴子,袜子,三个词作义素分析
鞋 +[衣着 ] +[脚穿 ] [无筒 ] [走路时着地 ]
靴子 +[衣着 ] +[脚穿 ] [有筒 ] [走路时着地 ]
袜子 +[衣着 ] +[脚穿 ] [有筒 ] [走路时不着地 ]
对哭、泣、哀、号四个词作义素分析
词 /义素 感伤 有声 有泪
哭 + + +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动而流泪,有时泣
还发出声音
泣 + - + 小声哭,眼泪
哀 + - - 悲伤
号 + - + 大声哭,哀号
(四)义素分析的运用
从义素的角度分析语义的方法叫义素分析法,
现在对语言研究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到方法上来,吸收
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使之更科学,有人认为汉语
缺乏形态变化,不能作义素分析,其实汉语也可作义
素分析,因为义素分析主要是对词的概念义进行分析,
与词的形态变化无关。
义素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实词,如名词,动词,形
容词这三类意义最实在,数量最大的词。这三类词的
义素构成模式各有特点,分析方法也就不完全相同,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分析结果要足以反映出不同的区
别,又要能反映义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点。
义素分析的运用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作用,
1、释义的精确性
义素分析揭示了语义的微观层次,提供了语义
结构,还说明了词与词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
在语言运用中义素分析法能使释放趋向精确。
如果区别义素过少,会导致释义的失败。如,
李树:落叶乔木,春天开花,花白色,果实叫李子,熟时
黄色或紫红色。可吃。, 新华字典,
词、义素:落叶乔木 春花 白色 果实(李子) 可食 黄
色 /紫红色
李树 + + + + + +
杏树 + + + + + +
由于李子、杏子的颜色都可以是黄的,结果这个解释
等于人们所说的,李树是结李子的树,杏树是结杏子的树。
后来,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杏树:落叶乔木,叶子宽形,
花单性,白色或粉红色,果实圆形,成熟时黄红色,味酸
甜。李树:落叶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
黄红或紫红色,是普通的水果。
2、对词义的理解有帮助(帮助理解词义)
把义位进一步分析到义素,可以加深我们对
语义的认识,有利于看清义位间的联系和区别,意义
的远近,同义、近义等种种语法现象。比较电灯、油
灯、食品三个义位,就可以看出,三个义位虽然各不
相同,但电灯、油灯有两个共同的义素。因此这两个
词的语义要近得多,而二者与食品没有共同的义素,
语义相差很远。现代汉语词汇拥有极大量的义位。如
果把全部义位都分析成义素,并把相同的义素归并起
来,得到的义素总数将会比义位总数少得多,大量的
义位正是由少量的义素以不同方式排列组合而形成的,
所以用义素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对语义的认识。
因而,从另一角度来说,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
地掌握,理解词义。
如,
( 1)对同义词的理解,
同义词可分两类:近义词、等义同。等义词的义素
含量、内容全等,如讲演,演讲,都包合两个义素:
[在公共场合说话 ][宣传自己的见解 ]
近义词则有些义素相同,又有些义素不同。如,
情况变化 向坏处发展 只指局势 由良好的情况开始
转变
逆转 + + + +
恶化 + + - -
通过对义素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准确理解这些同义
词了。
2、对类义词的理解
如对吃、吞、喝三个词的分析,
词 /义素 人或动物的行为 行为的部位在嘴 行为对象
行为方式
吃 + + 固体 咀嚼
吞 + + 固体 不经过咀嚼
喝 + + 固体 不经过咀嚼
找出共同义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找出不同
的义素,即行为对象不同,另外行为方式也有不同,找
出这些相同、不同的义素后,在理解词义或解释词义时
就要注意,
吃:把食物放在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
吞:不经咀嚼把食物整个咽下去。
喝:咽下液体。
另外,义素分析对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对同素全盛词
的理解都有帮助。义素分析法还有助于计算机编制代码语言。
由此可见,义素分析法的作用是揭示词义之间确切的区
别所在和可能存在的联系,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允许一定的
主观性,包括义素的多寡,分合和定名等。比如在分析汽车
时,可以分析出其中的一个义素是“用同燃机作动力”,也
可以分解为:“机动,用内燃机”,还可以分解为“机动,
用内燃机,燃汽油”等,这些分析不影响确定“汽车”在整
个语义系统中的地位。
总之,一种语言里常用的义素的数量比词义的数量要少
得多,用少量的义素来描写形式化的词义数量是可行的。但
是义素分析法的提出和运用在语言中还处在初始阶段,还有
许多问题有等研究解决,前景如何尚难予料。
第四节 词义的聚合 —— 语义场
教学目的:这一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凡属
词义之间有共同特点或关系的都可以构成语义场。
学生应掌握语义场的种类,尤其是同义义场和反义
义场。要求了解同义词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基本
掌握辩析同义词的方法。辩析同义词,要做到“求
同辩异”。一组同义词,不但要辨别词的概念意义
的异同,还要辨别附加意义的差别。
一、语义场
(一)什么是语义场,场( field)原是物理学术语,如电
场、磁场、引力场等
语义场的理论起源于索绪尔的联想关系,我们把不
相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
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人们根据词义
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
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即凡属词义之
间有共同特点或关系的都可以构成语义场。属于同一语
义场的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
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
类。
如对于名词来说有一个反映共同特点(类属)的义
素,如客车、吉普车、轿车、面包车、卡车,它们都含
有“汽车”这一类属义素,这些词(义位)合成一个语
义场。对于动词来说,有一个表示共同动作的义素,如
请求、恳求、哀求都有“要求”这一动作,合成一个语
义场。对于形容词来说,有一个表示共同属性方面的义
素,如热、温、凉、冷都有“对温度的感觉”这一方面,
因而属于同一义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
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实际上语义场是具有共同核心义素的语义组成的一个场。
再比如亲属场中的词,所包括的语义都有 [+亲属 ]这个义
素。
同一个语义场各个词的词义同中有异,互相
制约。处于同一语义场的各个词,不但含有共同的核
心义素,而且在意义上互相制约。如鞋、靴子、袜子,
含有共同的义素“衣着、脚穿”,组成一个语义场。
“鞋”这个词的意义就是共同义素加上“鞋”区别于
“袜子、靴子”的部分。而袜子、靴子的意义也由此
类推。因此在一个语义场内所有的词义都相互联系,
每个词义同邻近词义相互补充,也即属于同一语义场
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表明它们同属一个语义场,又
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
处于不同语义场中的词的意义会有所不同,这是
受同一语义场中其他词制约的结果。
如,
( 1)金、木、水、火、土 ( 2)金、银、铜、铁、锡
( 1)中金指金属,包括( 2)中各类。( 2)中的“金”
只指黄金。
由此可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
词义上的差异,实际是多义词的不同意义可以分属不同
的语义场。如汉语:“汉”这个词,可以有 [朝代 ]作共
同义素,与魏、晋、明、清等作同一义场,又可有 [+民
族 ]作共同义素,与回、满、苗、壮作同一语义场。
(二)语义场的层次
语义场不是词义的罗列,因为义素是有层次的,由
包括相应义素的词义组成的语义场也有层次,是带层次
结构的词义的有序集。也即语义场具有层阶性,以“交
通工具”作为共同义素的词“车、船、飞机”构成一个
语义场。“汽车”就不能进入这个语义场,它的意义被
包含在“车”中了。汽车所处的语义场要低一层次,是
由“人力车、自行车、火车、电车、汽车”等构成,它
们以“车”为共同核心义素,“卡车、轿车、吉普车、
面包车、大客车”等又以汽车为共同核心义素构成更低
层次的语义场。
由此可见,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
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层次
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
再如具有 [+亲属 ]义素的义位组成整个亲属场,
汉语亲属词的语义场非常复杂,词汇量特别大,很能
体现汉族的文化前景。这个亲属场不包括“同学、朋
友、同事”等等。亲属场下面,具有 [+男性 ]义素的
义位,组成男性亲属场,包括一切男性亲属意义,但
不包括“母亲、姐妹”等女性亲属意义,具有 [-男
性 ][+女性 ]义素的词义组成女性亲属场。包括一切女
性亲属意义,但不包括“父亲、兄弟”等男性亲属意
义。
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场”,场中各词有的能成上位词,
下一层次称作子场,场中各词是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
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下位词,对它的下位词来
说它又成了上位词。如
植物
考虑狮子豹牛家畜 野兽生物




动物
水牛
黄牛
植物:动物是生物的下位词,同时动物也是鸟兽虫
鱼的上位词。
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如
父亲 儿子 爷爷
母亲 女儿 奶奶
父母、儿女、祖父母都是合称,不是上位词。因此,
语义场与类属词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
类属词一般是由上下位词构成,语义场主要是由同一层
次的各词构成,所以可以存在没有上位词的语义场。
(三)语义场的种类
语义场由于各成员相互之间的关系不同可以分出不
同的种类。
1、类属义场(分类义场)
这是最常见的语义场。语义场内各词(义位)含有
共同的类属或“属性方面的”义素,有反映各自特征的
相互区别的义素,如“车、船、飞机”都属交通工具。
“热温凉冷”都有“对温度的感觉”这一义素。
凡是表示各种或者各个动物、植物、矿物、星体、
颜色、民族、国家、机构建筑、服装、用具食物、职业
等词的义位,都属这一类。
最简单的类属义场是二元的,只包括两个
义位,如客轮、货轮、硬席卧辅、软席、卧辅、中
医、西医、城市、乡村、水田、旱田等。类属义场
也有多元的,如:陆军、海军、空军、气体、液体、
固体、炒、溜、爆、烩、煨、炖、炸、煎、烤、拌、
焖、涮、蒸、熏、酱、拨丝。
类属义场的成员同属一个较大的类,父亲、母
亲、姐姐、祖父同属亲属类,锅、碗、瓢、盆同属
厨具类。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语中类属义场所概括的事
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例如:桌、椅、
板凳实际可以代表一切家俱,煎、炒、烹炸实际代
表一切烹调手法,这类义场所举事物往往并不穷尽。
2、顺序义场表现数目、季度、月份、军衔、度量衡单
位、考核等顺序
语义场内各成员之间有数量、等级等方面的顺序。如
春、夏、秋、冬分别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学士、硕士、博士是学
位的三个等级。也就是说顺序义场的各成员都是按照某种固定的顺
序排列的,如大学、中学、小学,如果义场中包含的成员很多,往
往在前面加上数词表示。如一中、二中、三中 ……,一楼、二楼、
三楼 ……
这种语义场的成员(义位)必须根据它在顺序中处的相对位置
来理解,顺序成了这些成员的一个义素,一个成员的增减会影响到
其他成员。比如,“上尉”处于尉官中第二级(大尉、上尉、中尉、
少尉),但有些军队不设不尉,上尉就成了尉官中的第一级了,下
面再看一些顺序分析的例子:(义素)
秋:季节 第三 良好:(五级记分)学习成绩 第二等(从高到低)
元帅:军衔 第一等 中将、军衔第二等、第二级
少尉:军衔 第四等 第四级
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做“循环义场”,如春夏秋冬,
冬去春来,继续循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 …… 星期日,星期
日之后又是星期一,不断循环。
3、关系义场
它由表示人或事物之间关系的词(义位)
构成,这种词不是表示特定的类别,而是表示某种关系,
这种关系只对特定对象才存在。如“丈夫”表示与特定
对象婚姻关系,但这不是一种人的类别,对某人是丈夫,
对其他人就不是丈夫。构成关系义场的,有的是处在同
一关系中不同地位的对立双方,如“上级,下级”分别
处在领导关系的主动者与被动者地位,有的是处在同一
关系的同等地位上,具有相互性,但有其他方面的不同,
如丈夫、妻子,都表示婚姻关系,但性别不同。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
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
例如:“老师 ——学生”便是因教育关系形

的语义场,教育是这个义场的关系义素。老
师 教育 学生。
因此,老师有 → 教育 ]表示进行教育这样的义素,学
生有 ← [教育 ]表示接受教育这样的义素。
上级 人 领导关系 → (表示进行领导)
下级 人 领导关系 → (表示接受领导)
父母、子女、夫妻、兄弟都能形成关系义场。
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
如上下、左右、高低等,都是由方位关系组成的义场,
行为动作过程也可以看作一种关系,从而形成关系义场,
例如买卖、收发、娶嫁等。
必须注意的是关系义场的成员只有两项,你是我老
师,则我是你的学生,你是我上级,我是你下级,这里
没有中间项作为老师、学生、上级、下级的标准。
部分义场,
这种义场一般用在反映外部世界的各种对象
上,我们不但可以用分类义场反映同一类别的各种对
象,还可以同时用部分义场反映每一对象的各个组成
部分。例如牙齿的种类由分类义场“门齿、犬齿、前
臼齿、臼齿”反映,而牙齿的组成部分由部门义场
“齿龈、齿冠、齿颈”反映。部分义场可以不止一个
层次,例如人体各部分,是个义场。“头、颈、肩、
胸、腹、臂、腕、手、腿、腠、踝、脚、背、腰、
臀”,而表示头的各部分的义位又组成次一级的义场,
“发额、眉、眼、颧、耳、鼻、颊、口”而口、眼等
还可再分。
科学术语使用大量的部分义场,各行各业的行业
语中也不少,如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慧星的慧
核,慧发,慧尾,语言的“语音、语法、语义”轮胎
的“外胎、内胎、垫带”。
日常生活中的部分义场也很多,如大腿、
小腿、脚,刀把、刀刃、刀背、刀尖、笔尖、
笔杆、笔帽。部分义场划分了某一结象的各个
部分,这一特点可以有意识地用于言谈写作,
使用时不一定罗列所有的部分,常常只是选取
有关的,有代表性的,最有表现力的义位就行
了。
二、同义场和同义词
(一)什么是同义义场和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
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也就是语言
里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做同义词。同义词由于
有共同的义素,往往处于同一语义场中。但处于
同一语义场的多半不是同义词。因为语义场根据
某一共同义素就可组成,如 [花 ]为共同义素,就
可把玫瑰、月季、芙蓉、蔷薇、牡丹等组成语义
场,但这些词都不是同义词。因此说同义词首先
要说明同义义场。
(二)同义词的类型
根据义同的性质,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1、等义词(绝对同义词)
等义词是称谓同一事物,语义完全重合的一些词。
也就是说意义毫无区别的一些词,它们在任何情况
下都可以替换。
等义词的形成,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
( 1)方言词进入普通话,成了普通话的词,但是普通
话本有一个意义相同的词,两者并用。如,
方言词:普通话本有的词
馍 馒头 ; 凫水 游泳 ; 蕃茄 西红柿
( 2)音译词和意译词并用
音译词 米 休克 马达 青霉素
意译词 公尺 虚脱 发动机 盘尼西林
( 3)过去造的词和新造的词并用
过去造的 大夫 文法 母音 子音
新造的 医生 语法 元音 辅音
( 4)社会上从不同角度指称某种事物而造出形式上不同的(语
素构造上)词,结果两个词意义相同,在社会上通用。
教室 ——课堂 汤圆 ——元宵
大豆 ——黄豆 演讲 ——讲演
等义词由于意义没有差异,用甲词和用乙词是一样的,因而在
表达上没有什么积极作用,对于这样的词,是语言规范的内容。
2、近义词
词义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一组词,是
近义词。实指基本意义相同,但有比较细微差别的一组词。
如天气和气候,都是说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
情况。可是它们在意义上是具有细微差别的。“天气”是
大气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现象,“气候”是一定地区里长时
间概括出来的气象情况。实际上一般所说的同义词主要是
指这类同义词,它们在词汇中大量存在,数量上非常多,
是同义词的主要部分。而且由于意义并不等同,表现为大
同小异,区别精细,对语言表达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
此需要认真辩析这类同义词。
是不是同义词主要从义项上看,只要有一个义项相同
即可。如“骄傲”,在“引以为荣”这个义项上可以同
“自豪”处于同义义场,“骄傲”另有“自高自大”这一
义项,则与“自豪”无关,而与“自满”构成同义义场。
(三)同义词的差别
同义义场中的各词在意义上是大同小异,
即义项中的主要义素是共同的,而在一些次
要义不比上有区别。如父亲和爸爸之理性义
完全相同,只有 ± [书面语 ]上有区别;“愉快
和高兴”主要义素都是 +[喜欢 ]但在 ± [程度重 ]
有上区别。同义词的小异虽然小,但很值得
重视。恰当地使用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
的细微差别,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情、
态度、适应各种语体风格的需要。
同义义场中各词的差别,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
1、意义方面的差别
( 1)意义的轻重
即 ± [程度重 ]。有些同义词彼此语意分量或程度有轻重
之分。这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的种意
义上的差别。如优异和优良都是肯定事物质量好的。但
“优异”比“优良”肯定的分量重些,程度重。改革和
改良都有改变的意思,但改革指彻底的变革,改良指一
定程度的或局部的改革,改革比改良分量重,程度深。
另外,象悲伤 —悲痛,损坏 —毁坏,妨碍 —妨害,轻
视 —鄙视这几组词,都在程度上有区别。
( 2)范围的大小
即 ± [范围大 ]。同义词所指称的事物,现象是同
一性的,但彼此词义概括范围的大小有所区别。这一般是同
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差别。
如年代和年月,都是指时间,年代指比较长的时期,年月指
比较短的时期,咱们和我们,意思相近,但咱们包括听话的
对方在内,我们可以不包括听者在内,前者范围大,后者范
围小。
再如“战争”和“战役”,都指武装斗争的现象,但“战争”
指一定性质,一定意义的武装斗争的全过程。如中国人民三
年解放战争。“战役”指战争过程中,为实现一定战略目的,
按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如三年解放战争中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等,所以,
战争的范围大,战役的范围小。
另外,“时代 ——时期”“伤亡 ——死亡”“局面 ——场
面”“灾难 ——灾荒”“粮食 ——食粮”,都是所指范围大
小不同。
( 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
即 ± [集合 ],也可以说是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这一般是同义的名词表现出来的一种细微差别。有些
同义词指的是一类事物,但有的词既指一类事物中的
个体事物,也可以指集体事物,这种词义逻辑学上叫
它“普遍概念”。如“树”即可以指“一棵树”,也
可以指“许多树”,这个“树”就是表示普遍概念的。
和树意义相近的“树木”一词,是把多数词作为一个
整体来反映的,即只表示一类事物,指“许多树”这
种意义,逻辑学上叫它集体概念,树可以论棵一棵树,
两棵树,树木就不能论棵,可以说许多树木,但不能
说一棵树木,两棵树木。所以树是表具体的事物的,
个体的树,树木是表集体的。类似的例子还有:纸 —
纸张,布 —布匹,车 —车辆,花 —花卉,星 —星斗,
船 —船只。
( 4)词义重点不同
有些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义的着重方面不
同。例如,“队伍,队列”,队伍着重在有组织,
组成“队伍”的是有一定组织形式的集体,“队列”着重在有
形状,排成“队列”的是有一定队形的集体。因此,一个有组
织的集体,即使是有的人坐着,有的人站着,杂乱无章,也叫
“队伍”,一个有一定队形的集体,即使是临时聚拢的,也叫
队列。又如“精细,精致,精巧,精美”一组,精细着重指细
密、细致;精致着重指别致、新奇、精巧着重指巧妙、玲珑;
精美着重指美好、漂亮。类似的例子还有。
热爱:着重在爱的感情强烈。
酷爱:着重在爱的程度极深。
宠爱:着重指偏爱,在众多的对象中,只是特别喜爱其中的某
一个或某一部分。
溺爱:着重指一味地,无原则的喜爱,甚至对其错误也姑息、
袒护。
2、色彩方面的差别,
( 1)感情色彩不同
即 ± [褒义 ],这类同义词的语义差异,在于褒义
和贬义的对立,或者是中性意义和褒义、贬义的对立。如名
誉和荣誉,都有声誉的意思,但名誉可以指好的声誉,也可
以指坏的声誉,是无特定褒贬意义的中性词,而荣誉只指好
的声誉,是个褒义词。
又如果断和武断,都指处理问题的果决态度,但果断指
正确的果决态度,武断指坚持已见的错误判断。前者是褒义
词,后者是贬义词。
下列各组近义词,都属这类:顽强 —顽固,结果 —后果,
积极 —积压,团结 —勾结,含蓄 —含混,理想 —幻想 —空想。
同义词除了有褒和感情色彩的区别外,还有其他感情色彩
的区别。例如:“寿辰、生日”一组,前者带庄重尊敬的感
情,“宰”杀(用于人)一组,前者带诙谐、讥讽的感情。
( 2)语体色彩的不同
即 ± [书面语 ]。有些同义词由于经常使用的场合不
同,因而在语体色彩或风格气氛上产生了差别。如夫人、妻子、
老婆、夫人有庄重的气氛。经常见于正式场合,妻子有书面语
色彩,普通用语,老婆是带有口语特点的用语。
再如:小气 —吝啬,吓唬 —恫吓,害怕 —畏惧,马上 —立即,
哆嗦 —颤抖,怎样 —如何,口语和书面语不同。
有的是一般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这里讲的一般用语指
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如会见,相见都有见面的意思,
会见指国家重要人物和外宾见面,属外交用语,经常用于正式
场合,书面语见的较多。相见指人们一般交往性的见面,口语
书面语皆用,是普通用语。有的书把会见称作大词。把相见称
作小词,又如可以 —准允,私自 —擅自,任用 —录用,现在 —
—兹,这 —此,以上各组,后者多用于公文。
有些同义词可以在其他色彩方面显示出差异来,如玉米 —
包谷,是方言(地域)色彩的区别。伙计 —店员 —营业员有时
代色彩的不同。
3、用法方面的差异
( 1)搭配关系不同
词语的搭配。一是要合乎事理,二是要合乎习
惯。同义词中搭配关系的区别同词义和约定俗成的
习惯都有关系。
例如“发挥、发扬”。发挥是指把意思尽量地
说出来,把力量尽量地使出。”发扬是指发展和提
倡。发挥经常同作用、威力、智慧、力量、创造性、
积极性、题意、论点等搭配。发扬经常同“作风精
神、传统、民主、成绩、优点”等搭配。
又如履行、执行、履行指实践自己答应做的,
或应该做好事,常跟诺言、合同、手续、条约、义
务等搭配。执行指按法律、计划或命令中规定的事
项去办,常跟命令、任务、方针、路线、政策等搭
配。
再如,
侵占 —土地、公款、财产、领土、利益
侵犯 —主权、人权、边境、权力
伤害 —人、生物、自尊心、感情
损害 —事业、利益、名誉、健康
维持 —秩序、生活、状态、治安
保持 —水土、记录、清洁、联系
( 2)适用对象不同
有的同义词的判别表现在它们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同。
有的用于人,有的用于物,用于人的还有老幼尊卑之分,用
于物的还有抽象具体之别。例如“爱护、爱戴”一组,爱护
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可以用下对上,也可对用上对
下。而爱载只用于人,并且不能用于上对下。
又如希望、期望,希望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别人。期
望只用于对别人或别人对自己,不能用于自己对自己。再如
“采纳、采用”,采纳适用的对象较窄,常见的只是某些抽
象事物,“采用”适用的对象很广,可以是一些抽象事物,
也可以是某些具体事物。再如吹嘘 —吹捧,改进 —改正等。
( 3)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
一般地说,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的词,不能形成同义词,
但是,当一个词具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并且分别属于不同词
类的时候,则可以在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词性相同的条件下,
分别同别的词形成同义词。例如,深刻和深入两个词,都有
深的意思,深刻是形容词,有接触到问题的本质的意思,如
“他分析得很深刻”,又有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意思,如
“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入是动词,有透过外表达
到事物的内部的意思,如党的政府深入人心,这时,它们不
是同义词,但是,“深入”还表示深刻、透彻的意思,又属
形容词性质,因此深入的这一意义和深刻就能形成同义词,
深入和深刻作为一组同义词,在搭配对象上有所不同。深入
多与表动作行为的词搭配,如深入地调查研究,深刻则多与
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搭配,如深刻的印象,深刻的内容等等。
又如突然,猛然都有动作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
都可以作状语,如“他突然转过身来”,“他猛然
转过身来”。但突然还可作谓语、定语、宾语,如情况很突然,
突然事件,感到突然。猛然却不行,只能作状语。
又如:拘泥(形、动) —拘谨(形) 申明(动) —声明(动名)
壮大(形、动) —强大(形) 愿望(名) —希望(名、动)
这几组同义词的词性也不完全相同。
以上同义词的分类,并不是同义词的全部语义差别,如有
些词还有语义情态,性状差别的,如瑰丽和绚丽,耸立和屹立。
同时,一组同义词的语义细微差别也可以是多方面的,有时是错
综交织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归类,也并不单一。如商量和商榷,
从语体色彩上来说,商榷书面语色彩较浓,商量可用于口语,也
可用于书面语;从适用范围来说,商榷只用于意见观点,商量用
得宽,除用于意见观点外,还广泛用于商计各种事情。另外,从
搭配对象上来说,商量可与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搭配,如商量了
一会儿,商榷不能。例如,你们先把事情说清楚,回头我再和他
商量吧。我有不同看法,谨提出来与某同志商榷。
(四)辩析同义词的方法
辩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
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
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
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替
换实际上就是进行对比,因此辩析同义词首先是
搜集例句,然后进行替换和对比,找出它们的差
别,进行概括说明。
(五)同义词的作用
语言词汇里的同义词数量越多,使用这种语言的人
们便越有可能把思想表达得精确、细致。因为同义词能
给表示一种事物对象提供多种多样词的手段,使人们可
以表达出意思的细微差别,表达出各种不同的意味,如
不同的感情,语态,语言风格和话语色调。
现代汉语的同义词是非常丰富的,这是汉语高度发
达的一种标志。如果熟悉很多同义词,并且很好的选择
运用,那么就会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使语言准确、生动。
1、增强语言的精克性、严密性
同义词最重要的是一种作用,就是给精确的表
达创造了条件,精确性、严密性主要指意义,
只要对同义词选用得恰当,那么要表现的意思和感情态度会
贴切而充满地表达出来。
如:记得先已说过,这不过是我的生活中的一点陈迹。
初稿作“遗迹” 鲁迅, 坟 ·写在坟后面,
,遗迹”更多用于指古代或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
如历史遗迹,古代村落的遗迹。“陈迹”指过去的事情,用
在这里最恰当。
又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新砖来,
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初
稿作背脊)便会剥的一声,从后窍(初稿作后身)喷出一阵
(初稿作股)烟雾。 鲁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背脊”指整个背部,“脊梁”指背的中间。“后身”
所指部位较广,“后窍”指烟雾喷出之处。改笔更加准确,
“一阵”表示烟雾出现后很快消失,比“一股”更精细。
2、可以使语体风格鲜明
由于相当多的同义词含有不同的表达色彩,因此同
义词另有一种重要作用,可以表现语言的特殊色调,显
示出不同的语体风格和色彩。如
上海人叫小三的那批角色,也很象我们的党八股,干得
很,样子二分难看。
这个例子,角色是人物的同义词,这里选用角色而
不用人物,是表现整句话的特定色调所需要的,人物有
比较郑重的色彩,这同小三和党八股的风趣比拟不相调
和;角色带有笑谑的色彩,而且还我戏剧人物相烘托的
意味。因此,在提到小三,以它来喻党八股时,用“角
色”一词来指这种难看的人,就带来了讥诮的意味,使
小三和党八股仿佛是有戏台上丑色的形象,这样便加浓
了讥剌党八股的尖锐而风趣的色调。
3、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在一句话里或话语中相隔不远的地方,常要重复
提出某种事物对象,这时,若不变地一再使用指称这
个对象的同一个词,一般(除了有意强调这个词的情
形外),会让人感到呆板、单调,如果换用同义词的
词,话语就显得活泼有变化,变呆板为生动,避免了
用词重复、单调。
如:①参谋长 …… 入林海他与土匪多次打交道,擒栾
平,逮胡标,活捉野狼嗥。
②他也并非全树通红,最多的是浅绛,有几片则在绯
红地上,还带着几团浓绿。
4、可以使语气委婉
为了适应交际的需要,表达一种委婉的语气,可以
选用不同色彩的同义词。如对于“死”不直说,而说他
永远离开了我们,“死”有许多委婉说法,如:逝世、
谢世、过世、辞世、牺牲、殉职、长眠、夭折、作古、
安息、归西、老了、去了、停止呼吸、离开人间等等。
又如为了避免刺激对方,常常把男子发胖说成发福,把
女子发胖说成丰满,把犯罪青年说成失足青年。
5、同义词并列连用,可使语势加强
由于同义词表示同一事物对象而又微有差别,有时连用
两个同义词或多个同义词,可以把事物对象表现得完满些,
使语意变得丰厚,明朗而显豁,语意更加实足,增加气势。
如: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觳
多住片时半刻呢?, 沫若文集, 12页
时与刻同义,只说片时,语意还比较平淡,片时半刻,
就突出得多,不能再住下去的意思就表现得十分迫切有力。
另外一位老人和幽灵一样浮现了出来,那便是反动派的商山
四皓之一的吴稚晖。那个庞大、臃肿、肮脏、龌龊的“虚伪”
的形象化。郭沫若, 洪波曲,
作者连用“庞大、臃肿”和“肮脏、龌龊”两组同义词,
加强了对国民党极右分子吴稚晖的憎恶之情。
6、同义词选得精当,可使音韵协调
同义词在用词造句上的作用,还表现在适应汉语
音韵特点方面。同义词可以用来调整平仄。抗美援朝
胜利时,何香凝老人画过一幅牡丹和喜鹊的国画,赠
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周恩来同志在画上题了两句对语,
鹊报援朝胜利,花贻抗美英雄。
,贻”是赠送的意思。跟它同义的还有“赠、送、
献、给、遗( wei)与呈”等词。对语是要求平仄相对
的,特别讲究“二、四、六”分明。这里上句第二字
是仄声,相对应的下句第二字就应是平声。赠、送、
献、给、遗、与都是仄声,不合要求“呈”虽是平声,
但带有计策严肃的感情色彩,不宜用在这里。只有
“贻”最好,不仅声调谐和,而且正好表现出中国人
民对志愿军亲切、友好而又崇敬的感情。
总之,要想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精
细地表现自己的感情,细致地描写不同的色
彩、意味,一定要掌握大量的同义词,由此
根据语言环境的不同,文章体裁的不同而选
取不同的词,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得更为生动、
准确。
三、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一)什么是反义义场和反义词
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
两个词叫反义词。如好和坏互为反义义场,好坏则互
为反义词。另外,粗和细,高和低,先进与落后,贫
弱和富强等,也是互为反义词。从词性的角度看,反
义词以形容词居多,其次是动词,名词以及一部分意
义比较实在的副词。当然,即使是形容词,动词和副
词、名词,也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它的反义词。例如,
“彻底、酸、咳嗽、书”等词就很难找到它们的反义
词。
1、反义词的逻辑特点
反义词的逻辑特点,是它们的意义都是下属于同
一个上位概念的两个有矛盾关系或对立关系的下位概
念。如“爱和憎”,是感情这个上位概念下属的两个
有矛盾关系的下位概念;上和下,是下属高低方位这
个上位概念的两个有对应关系的下位概念。意义可以
属于同一个上位概念的词,在词的词法、语法分类上,
都是属于同一词类的。象聪明和傻子这类词,彼此虽
然有一定的反义性,但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词义
的性质不同,不能归属于同一个上位概念,不能构成
矛盾或对立的关系,不是反义词。
实际上,组成反义义场的一对词总是属于同
一意义范畴,例如深和浅,指的都是深度,长和
短,指的都是长度,古和今,指的都是时间,南
和北,指的都是方位,就这一方面说,它们也是
互相联系的,但它们的意义正好相反,因此,它
们又是彼此对立的,不同范畴的词:浅(指深度)
和大(体积)、长(长度)和小(体积)就不能
构成反义场。
2、反义词的语感特点
反义词的语感特点是,它在人们的语言意识里,一般都
有鲜明的对立联想作用。例如,提到大,人们很容易联想互
它的对立一方是小;提到长,人们很容易意识到它的对立一
方是短,这鲜明对立联想的语感,反映了反义词在人们语言
意识中,成双成对,相反相存。反义词双方,在人们语感上
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是远远超过同义词的。
有些词,如冬和夏,手和脚,红与白,这些词义所反映的
事物本身,严格说来,并不相互矛盾、排斥,但是,由于这
些词在日常交际中经常是对比并举来说的,被人们赋予相互
对立的关系,因而习惯上也算作反义词。
然而,不是一切矛盾对立的概念都通过反义词表现出来,
如谦虚的反义词是骄傲,但是也可以说不谦虚,凡是象这样
带有否定词的短语,本身已超出一个词的范围,只是就某个
词的意义加上否定的意思,都不能算作反义词。
(二)反义词的类型
反义词的分类,可以有种种角度。
1、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着眼,可以分成无条
件的反义词和有条件的反义词两类。
无条件的反义词指的是单一意义的反义词,或者指
跟词的本义相对待的反义词。这类反义词,不依靠
语言环境(指下下文等)就可以指出来。例如:东
和西、好和坏、生和死、赞成和反对、正确和错误
等等。
有条件的反义词,是指一群反义词中,虽有一个
词的意义跟它的引申义相对待,但要依靠语言环境
的配合才能确定。如骄傲的反义词是谦虚。但是,
在“我们都为新中国感到骄傲”,这个句子中,因
为骄傲的义素是“引以为荣”,与自豪构成同义词,
因而它的反义词是自卑。
2、根据结构关系来分类,可以分为结构单纯
的反义词,如生与死,曲与直,大与小,长
与短,冷与热,黑与白等。另外,可以分为
结构复杂的反义词,强者与弱者,粗心与细
心,民主与专制,收入与支出,浪费与节约,
光明与黑暗。
3、根据反义词的逻辑关系
反义词的反义关系即逻辑关系,有的是矛盾关系,
有的是对立关系,可以分为两类,绝对反义词,相对反义词。
( 1)绝对反义词(互补反义义场)
A=-B B=-A -B=A -A=B
处于互补反义义场的两个词,是意义绝对相反的词,肯定
甲就必否定已,肯定乙就必否定甲,同时,否定乙就必肯定甲,
否定甲就必肯定乙,中间不会有第三种意义存在。如
生 —死 男 —女 动 —静 是 —非 战争 —和平
主观 —客观 出席 —缺席 精神与物质
绝对反义词在逻辑上相互排斥,相互否定,非此即彼,二
者必居其一,中间没有第三个意义存在。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
上位概念下的两个仅有的平行概念。如动和静是互相排斥的,
不是动就是静,不是静就是动,排斥了既不是动也不是静的中
间状态,这种相反是互补性质的。
( 2)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义场)
A=-B B=-A -A≠B -B≠A
相对反义词在逻辑上是对立关系,肯定甲就否定
乙,肯定乙也否定甲,但否定甲不一定肯定乙,否定
乙不一定肯定甲,因为还有丙、丁等意义。
白 —黑 左 —右 东 —西 软 —硬 冷 —热 大 —小
伟大 —渺小 前进 —后退 开头 —结尾
白与黑意义相反,说白就否定了黑,说黑也否定
了白,但不是白的,却不能肯定是黑的,不是黑的,
也不能肯定是白的,因为还可能是红、黄、绿等其它
几种意义。一般情况下,黑白分明,混淆黑白,黑和
白是反义词,但是在红白喜事中,红与白却构成了反
义词。
4、言语反义词
有些词孤立地看彼此意义没有明显的相反或相对的关
系,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一定的上下文中,表现了现实生活
中非此即彼的对立或两极性的对照,就成了反义词,有人称之为言
语反义词或临时反义词。如
不作风前的杨柳,要作岩上的青松。程光锐, 雷声万里,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毛泽东, 论诗久战,
杨柳与青松,妥协与抗战,腐败与进步不是反义词,但在这一特定
的语境中,却成了反义词。
有些词离开上下文配成反义词不尽恰当,但用于表示现实生活
中种种对立着的矛盾时,它们就构成了非常恰当的反义表述。如,
她在深夜中尽走,一直走到无边的荒野! …… 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
中央,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 …… 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
眷念与决绝,爱抚与报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诅咒。鲁迅, 野
草 ·颓败线的颤动,
眷念,爱抚,养育都不易找到确定的反义词,在这里,它们分
别同决绝、报仇、歼除配成了反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反义表述
(不限于词)是很丰富的。
(三)反义词的相配关系
反义词不是简单地一一相对,它们的相配关系是复杂的。
1、一个多义词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
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一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例如
老快开花开 —花谢 车开得快 —慢 老 —少、幼
开门 —关门 刀快 —钝 老朋友 —新
开口 —闭口 菜老了 —嫩
2、一组同义词可以有共同的反义词
一组同 义词因其有“大同”,所以往往有一个共同的反义词。
例如“俭朴、俭省、节俭、节约”是一组同义词,都有“使
用财物很有节制”的意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反义词 ——浪
费。又如
主动 笨
自动 被动 傻 聪明
自觉 愚蠢
3、一组同义词可以有不同的反义词。
一组同义词因其有“小异”,所以往往有不同的反
义词。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反义词领会一组同义词之间
的细微差别。例如虚假和虚伪是一组同义词,它们都指
与实际不符。但是“虚假”多指与事实,现象不相符合,
它的反义词是“真实”;“虚伪”多指待人处事缺乏诚
意,口是心非,它的反义词是“成实”。
又如“暂时”和“临时”是同义词,它们都能表示
时间不长。但是“暂时”只着眼于时间,指短暂时间之
内,它的反义词是长远、永久,“临时”不仅着眼于时
间,还着眼于变动前后的情况,它的反义词是“经常,
固定”。再如,
尊敬 —侮慢 果断 —迟疑 特别 —普通
尊重 —轻蔑 武断 —审慎 特殊 —一般
(四)反义词的作用
反义词反映客观事物的矛盾对立关系,因此,
要揭露事物的矛盾,说明事物的对立关系,总离不开反义词。
反义词在造句上、构词上都有一些作用,在语言表达上,反
义词运用得好,会产生特殊的效果。
1、突出矛盾,增强力量
利用反义词把两件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照,矛
盾对立的现象可以表现得更鲜明,使得黑白分明,是非清楚。
如: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
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的多,丰富得多了。
深刻,丰富跟肤浅,贫乏对比,显示了我党的成熟与进
步。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用两对反义词,两两对照,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利害关
系,反对什么,鼓励什么,观点十分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2、正反连用,含义隽永
利用反义词的照应,配合,将看似矛盾,实则一
致的两个概念巧妙地联在一起,构成含义隽永,耐人寻味的
语句,使人产生“出乎意料之外,入乎情理之中”的感觉。
如,
为了忘劫的纪念 (鲁迅文标题)
平凡的伟大 (曹靖华一文标题)
运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富于哲理,含蓄蕴藉的句子。
如“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
没有作声。” (鲁迅, 故乡, )
欢喜和凄凉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形容词,让它们同时修饰
神情,说明了闰土见了少年时代亲密无间的朋友 ——“我”,
当然是高兴的,但由于“我”和闰土的悲惨遭遇,使他灵魂
深处发生了变化,他的神情只能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写照。
好些熟语也是用这种方式构成的,如“失败是成功之
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
者千虑,必有一得”。
有的反义词连用,表示正反对举,含有“举此两端
以概其余”的意思,使叙述简练,明显。如,
可是做工的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
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
鲁迅, 联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清早和晚,上午和夜,晴和雨,冬和夏对举,表示
一年四季无时不在忙碌的意思,有强调、渲染的作用。
口语中常有这样的用法,如“不怪天,不怪地,只
怪自己不争气”,是不怪任何人的意思,“这也对那也
对”,即都对。许多成语也是这样构成的,有同样的作
用。例如:左右为难,坐卧不安,东张西望等。
4、构成反语,富有幽默感
由于语言中有反义词存在,有时就可以利用词义
的对立关系,构成所谓反语。这时,虽然所用的词表面上是某
种意义,但实际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恰好跟它相反,尽管
这意思相反的词没出现,所以反语字面上的意义衬出跟它相反
的真意,意思表达得有力而突出,具有很强的讽刺性和幽默感。
如:参加八国联军,迫出庚子赔款,又用之于“教育中国学
生”,从事侵略,也算一项“友谊”的表示。
句子中的友谊,实际义是它的反义侵略,予以讽刺。
由于反义词具有鲜明的对比作用,人们有时为了使语言新
颖而简练,按原有的词临时造一个反义词。 阴谋 —阳谋
清明节,失明节,天地黯然泪不绝,献君泪和雪。
失明节是仿照清明节新造的,为什么“失明”?一是四人
帮横行,天地黯然,一是周总理逝世,人人泪不绝,内容丰富,
语意深长。
第五节 语境和词义
教学目的,语境分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二者
对词义都有深刻的影响,教学中,应更重视上下
文语境,通过学习,掌握语境对词义的作用。
一、什么是语境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一般分为两类:上下文语境
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1、上下文语境
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
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词语有一定的意义,储存在记忆和词典中的词义
是概括的,是备用的。但是,用词组成句子后,词就
处于一定的语境中了。在特定语境中使用的词义总是
具体的。也就是会发生语境义变,并且能够被使用者
理解。对于词语来说,前后词语,前后句子,前后的
句群,段落,篇章,书本都是语境,一个词语的意义
在前后词语的环境中明确不了,就可以向更大级别的
前后句子等语境中寻找,语文课文讲解中为了理解词
语组合出来的意义,一般要介绍时代背景,就是为了
提供更大语境的知识。
然而人们说话往往是一句一句说的,任何一个词
都得在句子中出现,句子是词的最重要的上下文,对
词义的确定有最直接的关系。
2、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
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
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手势等非语言
因素)。实际上情景语境指的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活
动场所和舞台背景。不同的语境规定了交际的不同
类型和方式,也限定了交际者的角色(说话人、听
话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话语形式的组合,
选择和语义的隐显,变化也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
语境是交际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中国民间流传这样一个笑语:有一个傻女婿要到岳父
家给岳父拜寿。临行前,其母再三叮嘱他,说话要吉利,
多讲带“寿”字的话。到了岳父家,傻女婿果然非常注意,
把“腊烛”、“蜜桃”、“面条”称为“寿烛”、“寿
桃”、“寿面”,岳父听了十分高兴。谁知在大家吃寿面
时,一只苍蝇落在老寿星头上,傻女婿立刻用手去拍,并
且安慰岳父道:“不用怕,我不会打痛你的寿头,拍伤你
的寿脑的。”岳父想躲开,面汤洒在衣服上了,傻女婿说
道:“好好的一件寿衣,浇了一片寿汤,怪可惜的。”吃
完面,傻女婿摆弄起桌子上一个红木匣子说:“这寿木寿
材可真漂亮!”气得老岳父当场昏死过去。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说话千万要注意语言环境,什么
语境说什么话,要得体。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也总是结合着情景语境选
择词语,理解词语的。如“这小伙子不错”。如果说话的人年
龄不大,便不会用“这小伙子”这样的词语称号同龄人,老年
人选用这样的词语往往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而且也只有依靠
当时的情景,才能明确所指的是哪个小伙子。
说话人对听话人情况也须有大致的了解,说话不看对象,
不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程度,便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效果。
例如鲁迅, 药, 中康大叔转述夏瑜劝阿义的话,不仅阿义接受
不了,康大叔、花白胡子之类都是理解不了的。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
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妈,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
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
给了他两个嘴巴。
然而,另一方面,听话者在一定的语境中可
以进行主动的、创造性的曲解。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曲
解具有双重性,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语境的这种创
造性理解在文学作品中更为常见,多用于刻划人物,描
述事件,渲染气氛,造成情趣等。如老舍的, 茶馆,
小刘麻子:我要组织一个“拖拉斯”。这是美国字,也
许你不懂,翻成北京话就是“包圆儿”。
小唐铁嘴:我懂!就是说所有的姑娘全由你包办。
小刘麻子:对!你的脑力不坏! ……
小唐铁嘴:嗯 —“拖拉斯”,“拖拉斯” …… 不雅!拖
进来,拉过来,不听话的就撕成两半儿,倒好象是绑票
儿撕票儿,不雅!
小刘麻子:对,是不大雅!可那是美国字,吃香啊。
这里,小唐铁嘴对“拖拉斯”(托拉斯)做了
创造性的理解,是由于其学识修养不能理解这个
美国字,而按原有的背景知识理解的结果,“托
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由许多生产
同类商品或在生产上有密切关系的企业合并而成。
北京话“包圆儿”,全部担当的意思,也就是这
个创造,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把小刘麻子包圆
儿计划的本质揭露无遗。而老舍通过这种积极的
语言创造,揭示出深刻的含义,显示了他非凡的
语言功力。
在现实语境中,语境对词语形式的省略作
用也是明显的。如在火车站的检票处,检票员
对旅客说:“票”,就是受现场环境影响所作
的省略,在这样的语境中,交际主体即说话人
不用说:“请拿出你的火车票我要剪口”之类
的词语,只用“票”这个独词句就可以达到交
际目的了。
在文艺创作中也就是文学作品中,情景语境在人
物语言上下文里叙述出来,例如,……
他的手和笔相关,这回是初次。他正不知怎样拿,那
人却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押。
“我 …… 我 …… 不认得字。”阿 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
而且惭愧地说。
光“我 …… 我 …… 不认得字”。这句话是绝不会
联想到画押的。但这的确只是当时阿 Q说的唯一的话,
这前后的文字起的只是介绍情景的作用,有了它们,
读者才能准确理解阿 Q说的那句话。
同时,语境还包括文化背景,社会背景,时代背景
等等。中国的“东西”这个词是个怪东西。无法接受学
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对它的提问,学生问:桌子是东西,
钢笔是东西,老师你是不是东西?老师不能说我是东西。
学生急了“老师,你到底是不是东西?”,老师也急了:
“我是什么东西”。结果,学生还是不明白,学习外语
中的词语,会碰到很多这样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作用。
从语用学角度谈语境,可分为①外显性语境,如交
际时间、场合、上下文、话题、交际目的等。②内隐性
语境,背景知识的语用前提,社会时代环境等,内隐性
语境对交际的影响多为潜在的,隐含的,不太容易直接
把握。
二、语境和词义
词在具体使用中所表示的意思,不仅靠词义的组合来实
际,有时还需要靠语言环境的辅助或补充来实现。这种
由语言环境的补充所确定的词义,就是词义的语境形态。
语境形态的词义,仍以词汇形态为基础,有的是在这一
基础上明确了具体的用意,有的是在这一基础上,增减
了概括内容。
(一)根据语境解释理解词义
任何词都要在语境中出现,有些词甚至可以直接在情景
语境中得到解释。如解释苹果,可以拿一只苹果来说“这
就是苹果”。听者可以明白。指着黑板说“这是黑板”。
听者也可以明白,这就是释义中的“指示法”。
但是许多词语所表示的内容无法指示,不能确定,如说
“他是一个黑人”,听者是不会知道“黑人”指的是“黑
色人种”还是“没有登记户口的人”,就必须有上下文进
行解释,这就是所谓“因文定义”,如“杜鹃休向耳边
啼”,“满山开遍红杜鹃”。依照上下文,一为鸟名,一
为花名,不会错误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有些词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作不同的解释和理解。如“火”
这个词,作为独词句进入交际场合时,在不同的语境中
有不同的意思;当大家正在森林中行走,忽然谁喊一声
“火”,那意思是“前面着火了,赶快去扑灭”的意思;
电影, 秘密图纸, 里侦察员试探结巴的特务:“你火什
么?”特务说:“谁火,火,火 …… 了?”这“火是
“生气”的意思;
, 三国演义, 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和周瑜共
商对策,各人在手掌上写了一个“火”字,这是
“用火攻”的意思;爸爸要抽烟,指着桌上的火
机对孩子说“火”。那意思是“帮我把火机拿过
来”的意思 ……,火”只有进入一定的语境才能知
道确定的意义。那么,同样一个“火”的句子,
用的是同一个基本义项,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可
以有各种补充意义,这就需要依照当时的语境来
理解。
(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词往往是多义的。语义是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
音意义和言语意义的全部内容。语言意义是语言系统
中社会公认的,固有的意义(它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
意义,这里主要指前者)。它是抽象、概括、相对稳
定的,不受上下文和语境的影响,常常是多义的;言
语意义则是人们在一定语境中说话和所说的话的特定
意义和临时意义,一般是个别的、单义的,至于到底
是多义词的哪一个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
如“学”是一个有很多义项的词。但在一定的语

中只使用一个义项。在“我们要好好学知识”。
其义是“学习”,在“他学鸡叫,学鸟叫。”中其义是“模
仿”。在“上学去,放学了”中只适用“学校”这个义项。
这样在不同的语境中,学的词义就被单一化了。
如果语境不足以限定单一的义项,就可能产生歧义,如
“某人老了”。就不知道是年龄大了,或是死了,因为老是
一个多义词,其中一个义项是岁数大,另一个义项是“死”,
仅这句话提供的语境不足以限定是哪一个义项。但如果说
“祥林嫂老了”则凡读过, 祝福, 的人都知道这里的“老”
是死的意思,用的是“死”这个义项。
其实,很多歧义句只要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就很明确了。
例如“鸡不吃了”这句话,在喂鸡时说当然是“鸡不吃食了”
这个意思;在酒席上说,当然是指“我不吃鸡了”这个意思。
“咬死猎人的狗”、“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小王没
找到”等歧义句的具体意思都可在一定语境中得到明确。
(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词义有概括性,“人”的词义概括了一切能制造
工具并会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都是人。但是词义又可以
指整类事物中的某些个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
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例如,
忽然来了一个人,年龄不过二十左右 …… 我便问他,
“吃人的事,对么?”他仍然笑着说:“不是荒年,怎
么会吃人?”(鲁迅, 狂人日记, )
第一个指当时来的那一个人,是具体的个体,第二
个,第三个人则是泛指,可以指任何一个或一群,这是
依上下文确定的。
词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以词的词汇意义为基
础,可以增减其概括内容,使其具体化。如“上课”一词,
指课堂上讲授、学习的教学方式,包括“教”和“学”两
方面的内容,所以学生在课堂接受老师的讲授是“上课”,
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也是上课。因此脱离了具体语言
环境,孤立看“我去上课”,意思就不明确,就不知道是
去讲课还是去听课。结合具体环境,如果话是学生说的,
就是听课义,如果是老师说的,就是讲课义。“谁知道”
这句话,当用来向别人了解某件事谁知道时,用的是字面
的意思。当听者回答问者表示自己不了解情况时,也说谁
知道,就等于“我不知道”的意思。
语境还可以对词义进行任意的分割,即可指其中的某
一部分。例如“球”,削球指乒乓球,先拦网再扣球指排
球,头球即足球,拍球后传球即篮球。
(四)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中增添了一些新
的义素。例如钱塘观鱼,鲤鱼跳龙门的鱼一定是 +[活 ]的,
增添了 +[活 ]这样的义素,煎鱼的鱼一般是死的,增添了 -
[活 ]的义素,写书的“书”有 -[完成 ]的义素,看书的书则已
经完成,有 +[完成 ]的义素。
这些义素不是鱼、书所固有的,与父亲的义素 =[有子
女 ]不同,+[有子女 ]是父亲词义中必须具备的义素,-[有子
女 ]便不能是父亲,鱼不论死活都是鱼,-[完成 ]的书作为书
的资格是有欠缺的,但在语言中仍可能存在。可以问你的
书写完了没有?但是我看完了你没写完的书是不能成立的,
不注意这种临时性的义素,也是不行的。
因此,语境不但可以用来排除歧义,使语言中
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义性,可以用来选
择同义词和言语方式,而且可以使用固定的词语义
产生一种特殊的临时意义。例如某女学生宿舍正传
阅着一本世界名著, 飘,,一位同学着急地对阅读
者叫道:“喂,你还没‘飘’完吗?”这里的“飘”
在特定的语境中获得“读”的特殊意义,十分巧妙。
再如,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埋怨:“今天我又被小贩
宰了!”这里的“宰”有“诈骗”的特指意义,绝
非是“杀”了的原意。
(五)语境影响词语的色彩义
词语和概念的区别之一就是词语有感情色彩而概念
没有。例如“死”的概念可以由很多具有感情色彩的词来
表示:“逝世”“谢世”“永远离开我们” …… 这是褒意,
“完蛋了”,“见阎王了”,“断气了” …… 这是贬意。
然而词语的这种感情色彩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语境
中,有时会改变它原来的感情色彩。例如“坏蛋”是贬意
词,但在花前月下年轻男女谈情说爱的语境下,一方撒娇
地说:“你这坏蛋”。这时坏蛋蒙上一层亲昵的褒意色彩。
另外,语境的不同可以在词的理性义的基础上增
加其色彩义,如鲁迅, 阿 Q正传, 里有这样几个场面,
①阿 Q和小 D互相揪住辩子撕打,看客们在旁喊“好,
好!”,这里的“好”是一种揶揄和煽动的说法。
②当阿 Q大嚷“造反了!造反了!”末庄人都用惊惧
的眼光对他看,阿 Q更加高兴地走而且喊道:
“好 …… 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这
里的“好”是一种兴奋、满足的呐喊。
③当阿 Q被拉去枪决,游街示众,阿 Q无师自通的说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 看客们便发出了豺狼叫一
般的“好”声,这里的“好”又是一种愚昧、野蛮、
可悲的喝采。语境不同,给“好”补充了不同的表情
意味,感情色彩。
(六)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运用词语最应注意的是词语搭配,词语搭配实质是
词语可以在怎样的语境中出现,它除了语法方面的因素
外,主要是词义能否互相配合,能在什么语境出现,或
不能在什么语境中出现,表现了词义的选择性。
词出现的语境有宽有窄,有的词只能在特定的语境
中出现,如嘶只能在马嘶这样的语境中出现,鸣则可以
适用鸟鸣、虫鸣这样的语境,至于“叫”出现的语境就
更宽了。所谓搭配不当,就是说词出现在不能出现的某
种语境中,或者说与某种起决定性的义素互相抵触。
语境还可以选择同义词,限定说话人的方式。同义
词的运用完全由语境决定。如“妻子”,有不少其他称
呼,如“夫人”,“老婆”,“媳妇”,“孩子妈”,
“屋里的”,“拙荆”,“贱内”,“内子” …… 不同
人,不同时代,不同场合有不同称呼,不能乱用,例如
在报纸上我们经常见到,××× 偕同夫人到来”的消息,
就绝不能用,××× 偕同老婆到来”,更不能用“媳
妇”“孩子妈”。
语境对语义具有明确、选择、限制、变化、丰富等多
种作用,语义一定要适合一定的语境这是主要的。另一
方面,我们又可以从语义与语义变化中观察不同的语境,
探索社会生活的图景。试从以下几点去观察,
(一)语义可表达身份、性格
例如同是“教师的情书”,却有不同的写法,
地理老师:你是东半球,我是西半球,我们在一起就是整个地球。
历史老师:现实是今天,历史是昨天,我们相爱,昨天和今天便天
然地连接在一起了。
数学老师:亲爱的,你是正数,我是负数,我们都是有理数,该是
天生的一对啊。
化学老师:亲爱的,你是氢 H,我是氧 O,我们结合便是 H2O。
政治老师:你是存在,我是意识,根据唯物论的原理,存在决定意
识,我愿永远是你忠实的仆人。
物理老师:你是阴极,我是阳极,我们相靠,便能产生爱情的火花。
语文老师:你是夏夜的星,你是春天的云,你是潺潺的小溪,你是
溪边柳条上的白灵 ……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身份、性格、文化的不同,表现出同一阶层
甚至同一职业中说话人之间的细微差别。
(二)语境可表达处境、心情
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脍灸人口的词 ——,虞美
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错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去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
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首词反映了他在三种不同的处境下“听雨”
的不同心情。少年“听雨”在“歌楼”,灯红酒绿,
无忧无虑;壮年“听雨”在“客舟”,为功名事业,
奔走四访;老年听雨在“僧庐”,国破家亡,悲欢
离合。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飘泊,晚年的悲凉
尽展词中。
(三)语义可反映社会生活
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里,人们创造了充满那个时代气息的
词语,写下了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例如:“维新”、“新
学”、“变法” …… 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辛亥革命
前后,我国的社会生活“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
社”、“四清”、“反右” …… 反映了“文革”前建设时期
的社会生活,“红卫兵”、“造反有理”、“黑帮”、“红
五类”、“群众专政” …… 这些词语则是文革时期的产物,
“拨乱反正”、“五讲四美”、“四项基本原则”、“智力
投资”、“改革开放” …… 这些词语反映着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的社会生活。
总之,词义和语境的关系十分重要,目前,语言学界对
它们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第六节 词汇的构成
教学要求
现代汉语词汇中除了极其发达的基本词汇外,还有
各种非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和非基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学习时,要注意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重点了解词汇各种组
成成分的特点和使用原则。
词汇是一个集合体的名称,它指的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的总
和。现代汉语词汇是指现代汉语的词的总和。词汇也可以指某(种)
些特定语言的词的总和。如“方言词汇”,“文言词汇”,“行业
语词汇”,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使用的词的总和,如
“老舍的词汇”,“鲁迅全集的词汇”等等。词汇不能指单个的词,
这一点,正如不能用森林来表示任何单独一棵“树”一样。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词汇反映着语
言的发展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就一
种语言来讲,它的词汇越丰富发达,它本身也就越丰富发达,表现
力也就越强。就一个人来讲,他掌握的词越多,他的词汇就越丰富,
也就越能确切的表达思想。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首先就因为它的词汇是无比丰富的。
一、基本词汇
语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基本词汇。也就是词汇里,
有些是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的,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意
义最明确,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几乎用不着什么解释
的,这样的词是词汇中最主要的成分,叫基本词。基本
词使用率高,生命力强。如,
有关自然界事物的:水、地、山、天、树、草、天气
有关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刀、鞋、衣服、米、菜、油、
马、牛、汽车、电灯、房子、板凳
有关亲属称谓的:奶奶、父亲、哥哥、姐姐
有关人体各部分名称的:人、头、口、手、脚、心
有关一般的动作变化的:吃、喝、走、睡、打、飞
有关一般的性质和状态的:好、大、高、轻、和、气
有关数量的:一、十、百、千、万、亿、只、元、次
有关方位、处所和时间的:上、左、前年、月、春天、
上午、以前
有关指代的:我、你、也、谁、什么、怎样、哪儿
有关语气、关联的:吗、了、啊、因为、所以、但是、
然而、和、跟
所有基本词的总汇就叫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词汇
中的主要成分,它在整个词汇系统中所占比例不大,可
是生命力强。它长期生存,并为构成新词提供基础。
基本词汇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全民性(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表示的是生活中最基本、最必要的概念或关系,
所以,凡是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不论是哪个阶级或阶层,哪
种行业,也不管文化程度高低,都毫无例外地需要用基本词汇
进行交际。人们可以因为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而不用某些古语词,
也可以因为隔行如隔山而不用行业语,更可以受地域限制不用
方言色彩的词,但却不能不使用基本词。
2、稳固性
基本词汇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都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长
期存在的,所以,基本词汇可以千百年长期存在。例如:
“火”、“人”、“山”、“牛”、“羊”、“水”等词,都
是从远古的汉语传下来的。它的来源虽然古老,可是一般人并
不觉得古老,它跟那些在现代汉语中很少用,只在古典作品中
才见到的古语词是有区别的。
3、能产性
基本词汇有很强的构词能力。随着社会发展,新的事
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词汇库里也就需要不断地补充新词。新词
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它必须在已有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造出来,
而基本词汇就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例如:“水”即是独立的基本词,
又能作语素用,造出很多新的合成词:水平、水准、水银、水手、
水雷、水塔、水车、水枪、水泥、水源、水位、水晶、水泵、水表、
水仙、水战、开水、冷水、冰水、盐水、泪水、汽水、死水、污水。
其他基本词如:人、地、土等等,也都可以构成不少新词。
基本词汇这三个特征,不是每个基本词全都具备的,如一些代
词,就只具备前两个特征,不具备第三个特征,即没有构词能力。
基本词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缓慢地发展变化着。有些基本词
退居非基本词汇甚至消亡,有些非基本词则加入了基本词汇的行列。
“弓”原是基本词,随着社会发展,“弓”这种器具的地位变得不
重要了,“弓”这个词也就不能不退出基本词汇的行列。“党”这
个词,原是个非基本词,现在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词,具有
较强的构词能力,可构成“党员”、“党章”、“党校”、“党
费”,“党性”、“党委”、“党旗”等等新合成词。毫无疑问,
“党”这个词已经成了基本词了。
二、非基本词汇
非基本词汇也叫一般词汇,是所有非基本词
的总汇。基本词汇是丰富词汇的不断源泉,非基
本词汇是充实基本词汇的无穷基地。基本词汇和
非基本词汇是词汇构成的两大成员。
非基本词汇的构成成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来源,
分出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
隐语等。
(一)新造词
新造词是为了反映新事物,新现象而产生的新词。例如:
有关政治思想的:整党、碰硬、拼搏等
有关工农业的:翻番、个体户、专业户、责任制、责任田等。
有关科学技术的:电视、电脑、导弹、宇航、激光、录像、
机器人、液化气等。
有关日常生活的:待业、离休、一次性等。
新造词有的是利用现存的基本词或语素,按汉语的构词法直
接构成的,如“拼搏”、“机器人”、“一次性”等,有的
是由一些短语简缩而成的,如“整党”(整顿党组织),
“翻番”(翻一番)“离休“(离职休息、休养)等。
创造新词是丰富语言词汇的重要途径。创造新词要根据
实际需要,符合构词规律,意义明确,能为人们共同理解。
“新造”绝不等于“生造”,如果任意拼凑语素,就是生造
词语。
例如,
①最近姚大爷显得格外频忙。
②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敌舰艇被我毙获。
③他的发言很精绝。
这几个例句都用了生造词,是语言规范化决不允许
的。为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我们必须按鲁迅告诫的
去做:“不生造除自己以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
类。”(, 答北斗杂志社问, )
把下岗说成“克林顿”(家里蹲),把脑子反映慢
称作,386”,把“打麻将”说成“学习 144号文件”,
把十三点说成十一点八刻,生动、幽默、形象,这是
与这个时代人们思想的活跃、物质生活的多样化、文
化生活的标新立异相关的。
(二)古语词言
古语词包括文方词和历史词。文言词是古代汉语
中使用而现代汉语,特别是口语中很少用的一些词。
例如,
君子、晦瞑、擢升、俸禄、稽首、鄙夫、矣、亦、乎
历史词是指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经消
亡了的事物的词。例如:天子、诸侯、丞相、员外、
太守、宗臣、戟、笏、俑、圭。
古语词在表达上的作用主要有下面几点,
1、可以表示庄重严肃的色彩,同时能使行文言简意赅。
例如,
①双方全权代表在本条约上签字盖章,以昭信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和平友好条约, )
②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
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
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这两个例子所选用的古语词,都具有庄严色彩,它们同
文章的风格是和谐一致的。
2、能增加语言的变化,使文章生动活泼,有时还有
幽默讽刺的作用。例如,
①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
这很好。但是“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
有些人则连“少许”还没有实行,却在那里提倡
“化”呢!(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
②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
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
做去,一定碰壁。(毛泽东, 论持久战,
这里的古语词用得恰当,显得幽默诙谐,风趣横生。
3、在牵涉到某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使用古语
词可以反映时代特点和人物身份。例如,
①一直到元帝时由于匈奴呼韩邪单于款塞入朝,才从阴山以北
的城堡撤退驻军,但仍然保留着峰火的哨兵。(剪伯赞, 内蒙
访古,
② 疯子:叫我起,我就起,尊声娘子别生气! …… 列位大
嫂! ……
娘子差矣!(老舍, 龙须沟, )
前一例,作者用了一些古语词来叙述汉代的史实。后一例
的几个古语词,也是旧时评书常用语汇,出自艺人出身的程疯
子之口,很符合他的身份。
文言词虽然有这些特点,但文章里绝不能随便使用。用
得太多,或用得不贴切,文章就会成为半文半白,不伦不类的
东西,影响表达的效果。因此,使用古语词,易犯的毛病是滥
用和误用。
例如,
①上海离兰州路途迢递,而且家里人口众多,目前没有
迁移的可能,此例滥用了相当冷僻的古语词“迢递”。
②生活对我来言,亦是一个考验。
此例滥用古语词“言”和“亦”,显得生硬,不自然。
③报纸改版,文风一新,是一个大大的改进。于是,一
下子都效尤起来了。
作者不明白“效尤”是明知不对,还照着去做的意思,
因而误用。
(三)方言词
方言词是方言区使用的,带有地方色彩的词。有些方言
词,意义上或色彩上有特殊的表达作用,所以被普通话
吸收了进来。例如,
①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
样蹩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
“蹩脚”虽然是“本领不强”的意思,但带有讽刺的感
情色彩。
②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语言无味,象个瘪三。(毛
泽东, 反对党八股,
“瘪三”带有瘦而可恶的形象色彩。
运用方言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使用方言中有特殊意义的词,因为这些词在基础方言中没
有适当的同义词可以代替的。例如:“搞、名堂、扯皮、垃圾、尴
尬、塌台、把戏、别扭、煞有介事”等等。
2、舍弃基础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例如:东北的“非 …… 不解”
(不行,不能算完),山西陕西一带的“地板”(地),婆姨(老
婆),北京的“大拇哥”(大拇指),老爷(太阳),步替儿(步
行),等等,鸟漆麻黑。
3、同实异名的词,应多根据普遍性的原则,采用在较广的范围内
通用的。例如“玉米”、“老玉米”、“包谷”、“棒子”等,采
用“玉米”。“馒头”“馍”“馍馍”,“蒸馍”等,采用馒头。
乞丐 ——叫化子,红薯 —苕,倒霉 —背时,公鸡 —鸡公,抽屉 —屉
子,摇篮 —摇窝,手电筒 —电棒,图钉儿 —巴钉,吃早饭 —过早,
刷牙 —洗口,肮脏 ——瓜,墨水 —靛水,腻人 ——样人。
4、同名异实的词,应该以北京话的含义为
准。如“爹”,不要用来指“爷爷”。
5、各方言中词义范围大小不同的词,应以北方方言习
用的含义为准。例如:上海人不仅说“书厚了”,“书
簿了”,而且说:“粥厚了”,“粥薄了”,而在北京
话里,象“粥”之类的糊状物体,则说“粥稠了”,
“粥稀了”。虽然,在上海话里,“厚、薄”这两个词
的运用范围要比北京话宽些,又如河南人不仅说“糖
甜”,“菜淡了”也说成“菜甜了”,“甜”的用法也
比普通话的宽。再如广东人不管是人是猪,只要长的肉
多都叫“肥”,“肥”的用法也过宽。使用这一类词,
都应以北方方言习用的含义为准。
文艺作品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地方特色,可以适
当采用方言词,但必须防止滥用,以免因为读音不懂而
降低作品的价值。
( 四)外来词
外来词是指从外国或国内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来的词,
又叫借词,现代汉语的外来词有以下几种类型,
1、音译的外来词
按照外族语言的语音形式翻译过来叫音译。如,
坦克(英 tank) 马达(英 motor) 扑克(英 poke)
沙发(英 sofa) 模特(法 modele) 苏维埃(俄 cober)
2、音译兼表义的外来词 。这又分三种情况。
( 1)音义双关的。如:幽默(英 humour) 引擎(英 engine) 维
他命 (英 vitamin) 乌托帮(新拉丁语 Utopia)
( 2)在音译的前面或后面加上汉语语素的。如音译加意译
摩托车是用摩托“音译英语的 motor,再加汉语的车”。又如
啤酒 芭蕾舞 吉普车 沙丁鱼 卡片 卡宾枪
法兰绒 酒吧 (带点儿的是音译部分。)
( 3)半音译半意译的。即一个词由音译的和意译的两部分组成。
例如:“沙文主义”,沙文是音译 chanvin“主义”是音译 ism
又如:带点儿的是音译部分,马克思主义,新德里,浪漫主义,冰
淇淋
2、从日文中按汉字形式借来的外来词。这里借用日文中用汉字书
写出来的词。例如,(借形词)
积极 关系 观念 干部 概括 改订 紧张 进化
工匠 抽象 手续 领土
还有一种意译词,就是根据外来词的意义,用汉语语素造出的
新词,这种词不算外来词。
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要经过或多或少的改造,在语音、词
汇,语法各方面都要受汉语内部规律的支配,如英语的,音译为休
克( siuke)后,由一个没有声调的音节变成两个带有声调的音节。
使用外来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基础方言与其他方言因吸收外来词而产生的等义词,应
采用基础方言。例如:北京方言叫“汽水”的,上海方言叫“荷兰
水”;北方方言叫“冰淇淋”的,广州方言叫“雪糕”。应该采用
汽水、冰淇淋。
第二,音译,意译,音译意译的词并存时,尽可能采用
和意译,或音译兼意译的词。
例如:“德莫克拉西”是音译,“民主”是意译,“赛西斯”
是音译,“科学”是意译,“麦克风”是音译,“扩音器”
是意译,应该采用后者。
但是,当音译词已具有普遍性,而意译词又不确切时,就采
用音译词,如“逻辑”是音译,“伦理学”是意译,取前者
而不取后者。
第三,同一外来词音译不统一时,取现在通用的,不
取过去所译而现在不通用。
例如:普希金过去有人译作“普式庚”,“雨果”过去有人
译作“器俄”。应该取前者。
(五)专业词(行业词语 )
专业词指各处行业和科学技术上应用的词语。各种
行业所用的专业性词语,又可以叫行业语,各门学科所
用的专业性用语,又可以叫专门术语。如,
用于工业的:切削 冷焊 油压 热处理
用于农业的:轮作 中耕 复种 保墒
用于商业的:盘存 销路 回扣 贷栈
用于外交的:照会 国书 大使 领事
用于哲学的:物质 精神 唯物 量变
用于数学的:函数 微分 象限 线段
用于文艺的:典型 特写 素描 线段
用于语言的:音节 音位 主语 宾语
如此等等,各种行业、各个学科都有很多专门用语。
专业词具有单义性,并且一般只在专业范围内使
用,但是,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逐
步普及,有些专业词也可能产生引申用法,扩大使用
范围,成为通用词。例如:医学用语“麻痹”、“感
染”、“瘫痪”、“消化”、“流产”、“消毒”等
等,化学用语“腐蚀”、“饱和”、“分解”、“反
应”等等,军事用语“进军”、“突击”、“基地”、
“看齐”等等,这些词的意义范围扩大,由单义词发
展成为多义词,实际上起了丰富词汇的作用。
(六)隐语
隐语是社会上特殊层次的人群中使用的秘密用
语,一般不为外人所知的。如,
当哈红与丁芳刚向花丝里走去时,蓦然广播响了,声音又大又清
楚,“现在广播找人,北方经济开发总公司的荣同志,哈尔滨来
的郝老师找你,请速回,速回!”(, 纪实精华,贼王, )
文中“荣同志”是窃贼的统称,“郝师傅”是窃贼们对公安
人员的统称。这广播告诉众贼,哈尔滨公安局来抓你们,快逃吧!
这就是窃贼团伙用的隐语。
隐语,一般是赋予现有词语以特殊的含义的办法而构成的。
隐语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只要两个以上的人为了保守秘密就可
以了,约定一些隐语(实质上就是黑话),不过,这种临时性的
小范围的隐语,比起集团性固定性的隐语来,涉及面窄,不成系
统。
再如,从前的商人把港币叫“咸龙”,把货币叫“湿柴”,
把三叫横川,把八叫分头等。隐语是语词的扭典形式,是不政党
的语言现象。
有少数隐语词失去了秘密性,进入了全民的共同语,
如洗手,挂花,挂采,清一色等等。
黑话是旧社会的帮会,无业游民,盗匪所使用的秘
密语。
如当钳工有什么意思,一起慰问去吧!这是扒手,
抢劫犯的黑话。“钳工”指小偷,因为他们多用两
个手指头插进别人的衣袋里打东西钳出来偷走,慰
问指抢劫。
炒鱿鱼,鱿鱼肉片卷起,人被解雇时,也必须把铺
盖卷起来走开,二都都有个卷子。
任何语言都有隐语,然而什么叫隐语,语言学家们
的意见并不相同。, 现代汉语词典, 说:“不把要
说的意思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语来表示,古代称作
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然而把隐语说成是谜语,
是不大确切的,因为事实上有许多隐语并不是谜语。
我们所说的隐语是指借用别的词语来表达或暗示真
实意思的话,它包括忌讳语、谜语、暗语、黑话以
及一切能暗示真实意义的言语(包括书面语),在
语义上隐语同表达同样意思的直言也是一种同义关
系。
如对死 ——光荣了 百年之后 上西天 厕所 ——一号
不说耳朵聋,说耳背,重听,腿铍 ——走路不大方便,
不说矮子 ——身体偏低
谜语:谜语是暗射事物或文字让人猜测的隐语,由谜面,谜底两部
分组成。
如左一片右一片,说话能听见,隔个山头看不见 ——耳朵
叠罗汉 ——(打一字)众
袭人之了。(打一植物,假价格)花生,袭人姓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打一双音节常用词)丢脸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三组点灯不干活,四姐十活不
点灯(打四动物),蜜峰,蜘蛛,莹火虫,蝙蝠
暗语和黑话都是交际双方彼此约定的秘密话。一般人倾向于把一般
人所说的秘密话叫暗话,把盗匪,反动帮会,黑社会组织以及一切
违法分子所使用的秘密话叫黑话。暗语是个中性词,黑话则一定会
有贬义。
罗广斌等, 烈火中永生,,十二十日黄错,陈然忽然收到
一封没有署名的短信:近日江水暴涨(情势突变,有危
险),闻君欲买舟东下(暗示陈然必须马上转移),谨
祝一路风顺,沿路平安。(比喻已安排妥当)。
“上哪儿去了”
“打狗去了”(送礼去了,因为送礼犹如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什么馅”(送什么礼)
“第一夫人配狗不理”。(茅台酒,人民币)
第七节 熟语
教学要求,
熟语是词汇构成系统中的特殊成分。熟语中的成语是学习
的重点。要求掌握成语的特点和作用,能分辨并改正成语
运用中的错误,成语的语素义和读音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
古汉语的痕迹,学习时应加以注意。
熟语是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
汇现象。熟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构成成分。它是大于词的
语言单位,但又具有词的特性,造句功能与词相同。它形
式上象短语或句子,但又不同于一般的临时自由组合而成
的短语或句子,它是久经沿用基本定型了的,只能整体用
来表义,一般不能随变动组成部分。
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炼的形式。它概括了人们的认识
成果,充实了词汇的宝库。熟语源远流长,运用普遍,极
富于表现力。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
一、成语
(一)成语的特点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定型的语素组合体,形式上象短语
或小句。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 1)结构的定型性(凝固性)
汉语成语由于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因而在结构上凝固成
型了。它的结构成分 —语素,如果没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能随
意颠倒,不能用意义相同,相近的来替换,也不能任意增加或
减少。例如:胡作非为,与虎谋皮,不能说成“非为胡作”,
“谋皮与虎”。“麻木不仁”,“情不自禁”,不能说成“麻
痹不仁”,“神不自禁”,“一孔之见”“不屈不挠”不能说
成“一孔之所见”、“不屈挠”。
四个语素构成的成语是汉语成语的基本形式。四个
语素有四个意义,组合在一起能够容纳下一掌故。语素
过少,容量太小,不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语素过多,
又难以记忆,不易流传 。所以,很多神话寓言,历史故
事都用四个语素概括成为成语。如果超过四个语素,就
以四个语素节缩而为成语,如果少于四个语素,则扩充
为四个语素。例如:“守株待兔”,概括了某人守候在
树旁,希望得到撞死的兔子,以期坐享其成的故事。
“有名无实”由, 国语, 上的句子“吾有卿之名”,而
无其实“节缩而成”,“穷则思变”,由, 周易,,穷
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扩充而成。
2、意义的整体性。
成语中的四个语素组合起来,一般都是表示一个概括
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
在不同的成语中,整个成语的意义与各个语素的意义的关系是
不完全相同的,有的成语的意义与语素的意义已经丧失联系,整个
成语的意义不能从语素的意义推断出来。例如“瓜田李下”、“青
出于蓝”、“守株待兔”等等,尽管每个语素义我们都能理解,但
并不一定就懂得由这些语素组成的成语的意义。因此,要了解这些
成语的意义就不能直接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而必须了解字的来源。
有的成语的意义与构成成语的语素义有一定的联系。整个成语
的意义虽然不是四个语素义的简单相加,但却是由它们的意义引申
出来的。人们根据这些语素的意义,可以大致推测出整个成语的意
义。例如:“对牛弹琴,班门弄斧,万成奔腾”。
当然,也有一种成语,它们的意义直接由各个语素义含成,人
们一看就能理解。例如:“悲喜交集,奇形怪状,粗心大意,欢天
喜地”等等。
总之,成语有固定的形式,也有固定的意义。它具有使用上的
传统性和语义上的完整性。这是成语的本质特征,但第三点是形成
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不可忽视。
(二)成语的来源
1、来源于神话寓言
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寓有教
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例如,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 愚公移山 刻舟求剑
拨苗助长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2、来源于历史故事
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
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如,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 望梅止渴
毛遂自荐 三顾茅庐 图穷匕现 完璧归赵 草木皆兵
3、来源于古书成句
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
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例
如,
一鼓作气 ——,左传 ·庄公十年,,“大战,勇气也,一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摧枯拉朽 ——,晋书 ·甘卓传,,“将军之举武昌,若摧
枯拉朽。”
土崩瓦解 ——,史记 ·主父偃列传,,“臣闻天下之患在
于土崩,不在于瓦解。”。
赴汤蹈火 ——,韩诗外传, 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
火。”
4、来源于群众口语
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习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
语。有的是古时产生的。例如,
狼子野心 ——,左传 ·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千夫所指 ——,汉书 ·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
无病而死。”
例中的谚曰,里谚曰等说明这些成语是古已流传于
民间的。
有的是后世产生的。例如,
一干二净 一五一十 三长两短 四平八稳 五湖四海
七手八脚 十拿九稳 鼓足干劲 成年累月 人山人海
古为今用
(三)成语运用的作用
1、成语言简意赅,有助于说明道理
例如“纲举目张”纲,就是鱼网上的总绳;目,就
是鱼网上的眼子。渔人提起网上的总绳,鱼网上所有的
眼子就都张开了。人们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说明抓住
了主要环节,就能带动一切。
又如拨苗助长,一个人嫌禾苗长得慢,就一棵一棵
地拨高一点,后来禾苗都枯槁了。这件事说明,如果违
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把事情弄糟。
这些成语都是前人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言词简洁,含
义深刻、完备。
2、成语形象生动,可以增强感染力
例如:“中流砥柱”这个成语,本身就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砥柱”是个山名,在黄河三门峡。它受急流冲击,依然
直立不动。人们就用这样的形象来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
作用的人或集体,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再比较下列意义相近的成语和一般短语,
同床异梦 ——各有各的打算 一孔之见 ——片面的见解
一毛不拨 ——极端吝啬 千言万语 ——很多话
万无一失 ——绝不出差错
比较而言,成语显得具体、形象,一般短语则显得较为抽
象、平实。
3、成语可以协调句式,增强节奏感。
如:要做一番英雄事业,就得有一把硬骨头,不怕千
辛万苦,不怕千难万险,不怕摔跟头,勇往直前,百
折不挠。 …… 真正英雄,越是困难中越显出是真金炼
就的好汉。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
发图强,壮志凌去,气吞山河。
姚雪垠, 虎吼雷鸣马萧萧,
连用了几个成语,读来使人觉得音调铿锵,节奏明快,
产生声音上的美感。
(四)运用成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弄懂成语的意义
有些成语古今意义差别很大。例如:“落花流水”原来是
形容春景衰败,现在用来比喻惨败。“出尔反尔”原意是你
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后来指人的言行前后矛盾,
反复无常。对某些成语,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语素义,就可
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成语的含义。例如:“不速之客”,
“速”是“邀请”的意思,“不名一文”,“名”是占有的
意思,“汗流浃背”,“浃”是湿透的意思。
如果不弄懂成语的意义,不求甚解,望文生义,就往往用
错。如:过去年代里,洪水把千万亩良田变成了一毛不拨的
沙滩。“一毛不拨”是形容非常吝啬自私,这里应该改为
“不毛之地”。又如:这些稿件都是不刊之论,无法采用。
“不刊之论”指至理名言,无可删改,“刊”是“刊正、修
改”的意思,作者可能把“刊”误解了“刊载”的意思。
2、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有褒义的,有贬义的,感情色彩非常鲜明。
例如:“呕心沥血”是用尽心血,“挖空心思”指费
尽心汁。两者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相反,一个褒,
一个贬。又如“自食其力”是褒义的,“自食其果”
是贬义的,“红光满面”是褒义的,“面红耳赤”是
贬义的。
如果不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就有可能用错。如:
刘大姐对我们的关怀真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至”是
贬义的,指什么坏事都做到了。这里应该用褒义的
“无微不至”,指没有哪点儿细微的地方没照顾到。
3、注意成语的字形和读音。
成语每个字的写法要合乎规范,不能任意用同音字替换,也不
要粗心大意,写成了形近字。如,
至理名言 ——名不能写作“明”,病入膏肓 ——“肓不能写作肓”。
如火如荼 ——“荼”不能写“茶”,相形见绌 ——绌不能写作
“拙”。
成语里有的字音化较特别,注意不要误读。例如,
自怨自艾 ——艾念 yi 不念 ai 气喘吁吁 ——吁念 xu 不念 yn
博闻强识 ——识念 zhi 不念 shi 暴虎冯河 ——冯念 bing 不念 fong
另外,为了适应表达的需要,成语可以活用。
二、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结构比较定型,意义有所引申的习用
性短语。如耍花招,开后门、走过场、碰钉子、打游击、
打棍子、闭门羹、下马威、铁饭碗、墙头草、下坡路、唱
对台戏、光杆司令、八九不离十、不管三七二十一、耳边
风、空头支票、小道消息
惯用语的结构成分大多数能单独用来造句,但既经构
成惯用语后,便通过比喻和引申的方式产生了一个新的整
体意义。例如:“放空气”,比喻故意制造某种气氛或散
布某种消息。“敲边鼓”,比喻从旁帮人说话或帮人助威。
“开绿灯”,引申指“可以通过,没有障碍”。
惯用语结构上的凝固性比成语要弱些。而灵
活性比成语要大些。好些惯用语的结构成分可以用同
义词替换,可以扩展,可以前后颠倒。如,
泼冷水 ——泼凉水、浇冷水、泼了一瓢水、一瓢冷水
泼了过来
翘尾巴 ——翘什么尾巴、尾巴又翘起来了、尾巴翘得
老高老高
惯用语以三个音节为主,四个音节的也有一些,五个
音节以上的是个别的。惯用语源于群众口头、通俗、
平易,具有鲜明的活生生的口语化风格。同时,惯用
语多数是表示贬斥的感情色彩的。如“吹牛皮”、
“唱高调”、“点鬼火”、“扯后腿”、“拍马屁”
等等,少量是中性的,如“开夜车”、“打游击”、
“八九不离十”等。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的两个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
头用语,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喻义的和谐音的。
1、喻义的
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如
盲人骑瞎马 ——乱闯 泥菩萨过江 ——自身难保
杀鸡用牛刀 ——小题大做 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义重
2、谐音的
后一部分借助读音相同或相近的现象产生“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
达效果。例如,
飞机上放鞭炮 ——响(想)得高 四两棉花 ——弹(谈)不上
骑自行车下坡 ——踩(睬)都不踩(睬) 外甥打灯笼 ——照舅(旧)
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而且富有感情色彩,因此深受
人民群众喜爱。但有些歇后语带有封建意味,或者低级庸俗,应当
摈弃不用。
四、谚语
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口头用语。
谚语一般都是完整的句子。它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
泛。
1、有的是反映政治生活的。如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富家一席酒,穷户半年粮。
天下乌鸦一般黑。
血债要用血来还。
2、有的是总结生产经验的,这主要是农谚。如
庄稼一枝花,全凭肥当家。
春送一担肥,秋收万斤粮。
谷子生得乖,无水不怀胎。
锄壮举扒得勤,棉花白如银。
3、有的是总结生活经验的。如
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享不了。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吃一堑,长一智。
团结起来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口头流传,往往同一个谚语有多种说法。例如,
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凑成一个诸葛亮,凑个诸
葛亮,顶个诸葛亮,赛过诸葛亮
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谚语,中华民族是世
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所以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谚语,这
些谚语都是中国人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总结,其中的精华
是非常有价值的。
谚语可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一、交友这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酒肉之交朝朝有,患难之交一世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酒朋饭友,没钱分手
二、识人之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能言不是真君子,善处方为大丈夫
十丈深水易测,一人心思难量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好马不在鞍,好人不在衣
三、做人之道
敬人人警,薄人人薄
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已所不欲,忽施于人
睡长沾露水,嘴长若是非
话不能乱说,路不能走绝
前留三步好走,后留三步好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谚语常常是日常生活中浅显的事情来阐明一个深刻的
道理,多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但有些谚语反映剥削
阶段的思想意识,应当剔除,切不可正面使用。
语汇的创生和规范化
(一)语汇创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满足交际的需要就产
生了新的语汇,新语汇的创生主要是表现在新造、派生和
引进。
(二)语汇的规范化
语汇的规范原则:一是必要性;新造外来,方言词汇,有
无必要吸收,是有必存在的价值,二是普遍性;三是明确
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