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修 辞
第一节 修 辞 概
一,什么是修辞
1、日常使用中的三种含义
⑴ 修辞行为
陈望道: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
努力。(, 修辞学发凡, )
⑵ 修辞方法
杨鸿儒:修辞是, 说话的艺术,,是在运用语文的各种材
料的基础上提高表达效果的手段和技巧。(, 中国当代修
辞学, )
⑶ 修辞学
高名凯:修辞就是使我们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
有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或规范的科学。(, 普通语言学, )
2、修辞是说写者对语言的自觉运用
⑴ 修辞 ≠ 修饰文辞(或:美化语言)
⑵ 修辞 ≠ 雕词琢句(或:咬文嚼字)
⑶ 修辞是言语表达活动
二,修辞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修辞要适应说写意图和内容表达的需
要。
2、得体性原则
修辞要适应特定的语境。
⑴ 语境对修辞的制约和限制
⑵ 语境为修辞提供交际条件
第二节 词 语 的 锤 炼
一般又称之为词语修辞,是从词
语选择和运用的角度入手的修辞方法。
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妥帖、灵
活协调。前者要求词语的意义、声音、
词性、色彩搭配适合具体内容和上下
文;后者则要求词语在上下文中相互
配合、协调一致、灵活变化。词语锤
炼具体又包括意义锤炼和声音锤炼两
个方面。
一、意义的锤炼
1、同义词的选用
2、同义语的选用
3、临时同义词语的选用
例:我知道以群的死是在他逝世后的一周,知道
老舍的玉碎却是他自杀后的一段长时期,知道傅
雷的绝笔则是在他辞世后的若干年了。(巴金:
,二十年前, )
二、声音的锤炼
1、着眼于音节数量或特征的词语选用:叠音词、
拟声词、叹词、虚词等
2、着眼于声、韵、调、轻重音等语音要素特征
的词语选用:双声、叠韵、押韵、平仄等
例:茫茫黑夜夜芬芳,/ 闪闪灯光光宁静(刘白
羽, 歌唱刘仁杰, )
第三节 句 式 的 选 择
通常又称之为句式修辞。这里的句式是从修辞学角度区分的
涉及短语、分句、单句、句群等在内的一种言语单位分类。
句式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同义句式的选择。
同义句式是指表达相同或相近意义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
存在差别的各种句法单位。
一、长句和短句的选择
1、长句
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
单句:联合成分较多、修饰语较多
复句:结构层次复杂
长句表意周密、严谨、精确、细致。
2、短句
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
短句表意简洁、明快、灵活。
例:这雪,下得很大,也很稳。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雨住
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
将下来。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峻青, 瑞雪图, )
例中四个短句的运用,话语不多,层次井然,把下雪的过程、情态描绘得
清清楚楚、灵动鲜活。
二,整句和散句的选择
1、整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成分或句子。
特点: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适合于
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使表达更
集中突出。
2、散句
结构不整齐的一组成分或句子。
特点:形式自由灵活,能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可以使表
达更生动自然。
例:往远处一望那利比亚沙漠,笼着月色,雾茫茫的,好静
啊,听不见一星半点动静,只有三五点夜火,隐隐约约闪着
亮光。(杨朔, 金字塔夜月, )
纯用散句,顺感受落笔,亲切自然。
散句是自然状态,整句是为了强调的人为状态,宜于细致说
理和强烈抒情。在使用时,如果是稍大的篇章,最常见也最
合理的是二者的交错或配合。
三、主动句和被动句的选择
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通常用主动句表
被动,如, 杯子打破了, 不说, 杯子被打破了, 。
不过,从修辞角度看,有几种情况,用被动句比用
主动句更合适。
1、为了强调受事,或者施事不必、不愿或无从说
出时。
例:大家接着就预测他将被极刑,家族将被连
累。(鲁迅, 范爱农, )
2、为了使前后句的主语保持一致,收到话题集中、
语意连贯的效果。
例: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拉回去,
还骂个不休。(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选择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都能表肯定,
但二者在语意强弱、语气轻重上有差别,一
般而言,双重否定比一般肯定语意重、语气
强,有时则语气更委婉。
例: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
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毛泽东, 纪念白求恩, )
人家都说你这人热情,你不会不帮忙的。
(语气较委婉)
五、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选择
口语句式经常出现在口语中而在书面
语中不出现或少出现,书面语则相反。使用时
首先是要避免不必要的句式和语体错位现象,
其次则需在必要时灵活、艺术地借用另一语体
的词语和句式(如:值此 …… 之际)。选择时
特别要注意两种句式的主要不同特点,
1、前者结构较为简单、松散,多为短句,后者
结构比较复杂、严谨,多为长句;
2、前者关联词语用得少或不用,后者关联词语
用得较多,所用关联词语也有部分不同;
3、书面语句式注意规范和加工,有时是对文言
句式的沿用。
第四节 辞格(一)
一,比喻
1、特点: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
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
2、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
为生动
3,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4、灵活用法:略喻、强喻、反喻
二、比拟
1、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
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2、作用:赋予被写对象不同寻常的动作、情态或
思想感情,增强形象性、情感性。
3、分类:拟人、拟物
三、借代
1、特点:换名,借用与本物密切相
关的他物的名称来代称本物。重在
相关性(以此区别于借喻)。
2、作用:突显特征、增添情趣、激
发联想等
3,基本类型
⑴特征代本体:大团结、袁大头
⑵专名代类名:诸葛亮、雷锋
⑶具体代抽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

⑷部分代整体:一草一木、面包会
有的
⑸结果代原因:衣带渐宽终不悔,
汉皇重色思倾国
四、拈连
1、特点: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条件,把原
本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
2、作用:可用来增强形象性和生动性
3、分类:全式拈连、略式拈连
五、夸张
1,特点:古代称夸饰,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进行
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使感情态度表
现得更鲜明
3,分类,
⑴扩大夸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异也。
⑵缩小夸张
⑶超前夸张:酒不沾唇,人已醉
第五节 辞格(二)
六、双关
1、特点: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
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双
关也有意义兼顾彼此的。
2、作用:使表达含蓄或幽默,耐人回味。
3、分类:谐音双关、语义双关
七、仿词
1、特点:根据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成分,临时仿造出
新的词语。
2、作用:仿词与被仿词形成有趣的对比,使表达鲜活有
力、别具情味。
3、分类
⑴音仿:实事求似、乐在棋中
⑵义仿:小众化、白毛男、圆官(仿芳官-方官)
八、反语
1、特点:使用词语或句子时有意让
其表达相反的意义或色彩。
2、作用:用于增强讽刺性或带来幽默感。
3、分类:以正当反(八国联军屠戮妇婴的伟
绩)、以反当正(冤家、恨死你了)
九、婉曲
1、特点:有意借用相关或比喻的说法来代替直
露的表达。
2、作用:使话语含蓄委婉,避免说话人难堪或
刺激对方。
3、分类:婉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曲语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第六节 辞格(三)
十、对偶
1、特点: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
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和句子对称地排列。
2、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内容上,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3、分类
⑴内容角度分:正对、反对、串对
⑵形式角度分:当句对、单句对、隔句对
十一、排比
1、特点: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
意思关联的句子成分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2、作用:增强表达的气势,使说理更透彻,表
情更有力。
3、分类:句子排比、句子成分排比
十二、层递
1、特点:形式同于排比,但内容有递升或递降。
2、作用:突显事理的层层深入,给人留下鲜明印象。
3、分类:递升、递降
十三、顶真
1、特点:用上句结尾的语词做下句的开头,构成上递下接的形式。
2、作用:有效地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使表达紧凑有趣。
3、分类,
⑴段间顶真
⑵句间顶真: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⑶句中顶真:含泪问花花不语,殷勤留君君不留。
十四、回环
1、特点:前后语句词语相同或相近,词序相反,构成循环往复的形
式,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不同于回文(字序完全可逆):客
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2、作用:有利于表现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带给人音乐和视觉的双重
美感。
第七节 辞格(四)
十五、对比
1,特点:有意识地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作用:更好地突出对比双方的差异和各自的特点
3,类型: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
4,辨析:对比是内容上的对立,对偶是形式上的对称。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
于思毁于随
十六、映衬
1,特点:用类似的相反或相异的事物陪衬被描述的主
体事物。
2,作用:突出表现具体事物,强化思想感情
3,分类:正衬(旁衬)、反衬
4,辨析:对比无主次之分,映衬有主次之别
例: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十七、反复
1、特点:有意识重复词语、句子或某些语言成分
2、作用:有助于强化某种意思或感情的表达
3、类型:连续反复、间隔反复
4、辨析:重复是一种语病,反复则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手段
例: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十八、设问
1、特点:有意识地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2、作用:引起听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之加深印象;使文章起波澜,
有变化
十九、反问
1、特点:有意识地把肯定的意思包含在问句中,也叫, 激问, 。与
设问相同,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反问只问不答。
2、作用::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鲜明地表现作者的思想。
* 通感和警策现在一般不认为是辞格。
第八节 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一句话或一段话里,同时使用几种辞格,这就是所谓辞格
的综合运用。多个辞格的综合运用,往往也能收到多重修辞效果。
一,辞格的连用
连续使用多个同类辞格。
例:摇动的轮子,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
奏玄乐,像轻轻地歌唱。
二,辞格的兼用
一种表达形式兼有几种辞格。
例: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舍弟,舍弟
请我改文章。
三,辞格的套用
一种辞格里又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辞格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例:所以我考虑了又考虑,计算了又计算,校对了又校对,改了
又改,改个没完。(徐迟, 歌德巴赫猜想, )(层递中套了 4个
反复,1个顶真)
第九节 修辞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两个原则
二,几个方面
1、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理性意义
2、前后衔接:韵律配合(音节、平
仄、押韵);词义配合;句式配合
(语义连贯、语气变化、形式活泼)
3、辞格要求
第十节 语体
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
它 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语体是着眼于语言使用特点的不同而分的类,不同于文体(文章体裁)。
根据交际目的不同,通常把语体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
语体等四类。
一,公文语体
事务交往目的 → 内容明确性、简要性 → 格式规范性
1、词语使用的特点
⑴多用专用词语、文言词语:遵照、函达、专此、为荷、草签、敬悉
⑵多用, 的, 字短语、介词短语和联合短语
2、句式使用的特点
主要使用陈述句和祈使句,较多使用书面语句式。
例:望照此办理;当否,请批示;不得有误
3、修辞格使用的特点
较少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婉曲,有时用对偶、排比、反复等。
例:国家决定,在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
一条的规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并按照,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方针,
不在香港实行社会主义的制度和政策。国家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由中
国政府在中英联合声明中予以阐明。
二、科技语体
科技交往目的 → 普及性或专业性、精确性、严密性
1、词语使用的特点
⑴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和专业符号:氨基酸、多肽、球蛋白、
x光
⑵不断吸收外来词和国际通行词:加仑、欧姆、克隆
2、句式使用的特点
比较单一。
⑴主要使用陈述句,有时也用疑问句,基本不用祈使、感

⑵多用主谓句,一般不用省略句和倒装句;大量使用复句
3、修辞格使用的特点
专门科技语体:辞格选用局限很大,一般不用比喻、比拟、
映衬、夸张、排比等。
通俗科技语体:语言材料、修辞格、风格特点均不同于上
者。
三,政论语体
包括社论、时评、宣言、声明、新闻
报道、文艺批评、思想杂谈等具有宣传鼓动性
和严密的逻辑性,一般要求庄重、谨严。
1、词语使用上的特点
⑴具有广泛性:较多使用政治性词语;谚语、
歇后语、俚俗语、成语也常用
⑵不断吸收新词语:以反映社会变化,适应新
事物、新现象、新概念,如软着陆、信息高速
公路、二级学院、平台
2、句式运用上的特点:多用陈述句、祈使句;
多用主谓句、多重复句
3、修辞格使用的特点:较多使用比喻、比拟、
借代、设问、排比、对偶等辞格。
四、文艺语体
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努力追求语言
的色彩、声音、意义的艺术化。
1、语言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新异性
2、类别
⑴散文体(小说、散文、特写等):多样化;繁丰、藻丽
⑵韵文体(诗歌、词曲、快板等):灵活性;新美、含蓄
⑶戏剧体(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个性化、口语化、
动作性;通俗、明快
五,语体的交叉渗透
一种语体中兼有其他语体的某些特点。
杂文:政论+文艺
科幻小说:科技+文艺
散文诗:散文+韵文
纪实小说:政论+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