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CAL MICROBIOLOGY
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
概述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
概述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是 一大群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类:
? 厌氧芽胞菌属
? 无芽胞厌氧菌属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4
重要的厌氧菌种类及其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皮肤 上呼吸道 口腔 肠道 尿道 阴道
一, 芽胞菌
厌氧芽胞梭菌属 ⊙ ⊙ ± ++ ± ±
二, 无芽胞菌
( 一 ) G+杆菌
丙酸杆菌属 ++ + ± ± ± ±
双歧杆菌属 ⊙ ⊙ + ++ ⊙ ±
乳杆菌属 ⊙ ⊙ + + ± ++
真杆菌属? ± + ++? ±
放线菌属 ⊙ + + ± ⊙ ⊙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5
重要的厌氧菌种类及其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皮肤 上呼吸道 口腔 肠道 尿道 阴道
( 二 ) G-杆菌
类杆菌属 ⊙ + ++ ++ + +
梭杆菌属 ⊙ + ++ + + ±
( 三 ) G+球菌
消化球菌属 + + ++ ++ ± ++
消化链球菌属
( 四 ) G-球菌
韦荣菌属 ⊙ + ++ + ± +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6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7
共同特点:
1,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
2,在自然界(水、土等)、动物及人体肠道
中广泛存在;
3,产生外毒素致病。
4,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无荚膜。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8
一般情况
破伤风梭菌是 破伤风 的病原菌, 大量存在于
人 和 动 物 肠 道 中, 由 粪 便 污 染 土 壤 ;
创口污染, 分娩时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 本
菌可从伤口侵入, 引起破伤风, 患者表现为肌肉
痉挛, 抽搐, 最终呼吸衰竭或窒息而死, 发病
后, 死亡率很高 。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9
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G+杆菌有芽胞,
?呈鼓槌状,
?有周身鞭毛,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0
3.抵抗力:
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
能耐煮沸 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2.培养:
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菌落呈, 羽毛, 状 ( 不
规则, 中心紧密, 四周疏松 ), 微溶血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1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⑴ 破伤风痉挛毒素
? 化学本质,蛋白质
? 化学结构:
菌体外:重链和轻链,以二硫键相连;
? 致病性:
只有重链(与受体结合)和轻链(毒性部分)
同时存在,才能致病,对人的致死量是 1ug。
? 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2
⑵ 破伤风溶血毒素:
? 在功能和抗原性上与链球菌溶血素 O相似,
对氧敏感;可溶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 对破伤风病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3
2,致病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
? 窄而深的伤口;
?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
? 局部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4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淋巴液
血液
封闭抑制性突
触的介质释放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致病机制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5
免疫性:
? 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的作用;
? 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毒素轻链的毒性作用;
? 由于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却不足以引起
免疫,故患过破伤风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
力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6
防治:
1,防:
? 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正确清创、扩创
? 人工自动免疫:
? 白百破三联菌苗,DPO
? 类毒素 -- →儿童、军人、野外工作者
? 人工被动免疫:
? 紧急预防: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2,治,早期足量 TAT;
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7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一般情况:
是引起 气性坏疽 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及人和动物肠道中。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8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 G+粗大杆菌,有荚膜,
? 有芽胞(芽胞位于次极端,不比菌体粗,
须在无糖培养基方能形成);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9
2,培养:
?厌氧:
?血平板: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
? 外 -α毒素 ----不完全溶血
? 内 -θ毒素 ----完全溶血
?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 α毒素分解卵磷脂 →菌落周围有乳白色浑浊圈
?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0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 外毒素:
种类多,最重要的是 α毒素,为卵磷脂酶
2.所致疾病:
⑴气性坏疽
⑵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1
气性坏疽
外毒素:种类多,最重要的是 α毒素,为卵磷脂酶
α毒素 分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溶解 RBC,WBC,BPC
溶血
溶解组织细胞
血管内皮损伤 组织坏死
促进血小板凝集 血管通透性 ↑
血栓形成 局部水肿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作用于心肌
血压、心率 ↓
休克、死亡
(气性坏疽主要死亡原因)
Ca
加剧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2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
取材,创口深部取材,涂片;
镜检,革兰染色,见 G+大杆菌,有荚膜,且
常伴有其他杂菌污染。
2,分离培养与动物实验: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3
坏死组
织悬液 血平板,疱肉培养基 厌氧培养
生化反
应鉴定
注入小鼠或家兔静脉
10min后处死,置 37℃ 5-8h
动物躯体膨胀
解剖,取内脏 /心血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4
防治原则:
1,预防:
? 及时扩创 → 破坏厌氧环境
? 严密隔离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彻底底灭菌
2,治疗:
? 尽早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必要时截肢)
? 多价抗血清:早期用
? 抗生素:大剂量治疗
? 高压氧舱: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含量达 15倍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5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概述: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海洋
沉淀物中,偶尔存在于动物粪便中,
通过产生剧毒的 肉毒毒素 引起 肉毒性
食物中毒 。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6
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 G+粗杆菌,
? 有芽胞,
? 呈 汤匙状 或 网球
拍状
2,培养: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溶血。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7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 是目前已知最剧烈的毒素。
食物种类:
国外:罐头、香肠、腊肉
国内:发酵 豆制品占 80%
发酵面制品占 10%
2.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胃肠症状少见,以运动神经末梢麻痹为主要表现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8
细菌
毒素前体 细菌产生
的蛋白酶
肠道中的
胰蛋白酶 肉毒毒素
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
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重链
S
S
轻链
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睑下垂,
咀嚼困难,呼吸困难与衰竭 。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9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一般情况:
1,种类多,主要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占正常菌
群的绝对优势( 90%);
2,致病力弱,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无特定
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3,感染特征:
? 组织深部感染;
? 脓及分泌物恶臭,有气泡;
? 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
长;长期用氨基甙类抗生素无效;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0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致病性:
1,致病条件:
? 机械或病理损伤
? 局部厌氧环境
? 正常菌群失调
? 机体的免疫力减退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1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2,所致疾病:
?感染无特定病型
?多是化脓性感染
?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
?可造成败血症
?口腔感染
?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
?腹腔感染
?肺和胸膜感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2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
?注意避开正常菌群,取自正常无菌部位;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
?常用培养基:
?牛心脑浸液血平板
?巯基乙酸钠培养基 厌氧环境培养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3
防治原则:
1.预 防:
避免正常菌群改变寄居部位;
破坏局部厌氧微环境;
及时正确的外科清创引流;
2.治 疗:
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及灭滴灵敏感;
提高免疫力的支持疗法;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4
本章要点
厌氧芽胞梭菌的生物学特点;
厌氧芽胞梭菌的致病物质、致病特点
厌氧芽胞梭菌的防治原则;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5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本章专业英语
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
概述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
概述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是 一大群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类:
? 厌氧芽胞菌属
? 无芽胞厌氧菌属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4
重要的厌氧菌种类及其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皮肤 上呼吸道 口腔 肠道 尿道 阴道
一, 芽胞菌
厌氧芽胞梭菌属 ⊙ ⊙ ± ++ ± ±
二, 无芽胞菌
( 一 ) G+杆菌
丙酸杆菌属 ++ + ± ± ± ±
双歧杆菌属 ⊙ ⊙ + ++ ⊙ ±
乳杆菌属 ⊙ ⊙ + + ± ++
真杆菌属? ± + ++? ±
放线菌属 ⊙ + + ± ⊙ ⊙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5
重要的厌氧菌种类及其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皮肤 上呼吸道 口腔 肠道 尿道 阴道
( 二 ) G-杆菌
类杆菌属 ⊙ + ++ ++ + +
梭杆菌属 ⊙ + ++ + + ±
( 三 ) G+球菌
消化球菌属 + + ++ ++ ± ++
消化链球菌属
( 四 ) G-球菌
韦荣菌属 ⊙ + ++ + ± +
第 12章 厌氧性细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6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7
共同特点:
1,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
2,在自然界(水、土等)、动物及人体肠道
中广泛存在;
3,产生外毒素致病。
4,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无荚膜。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8
一般情况
破伤风梭菌是 破伤风 的病原菌, 大量存在于
人 和 动 物 肠 道 中, 由 粪 便 污 染 土 壤 ;
创口污染, 分娩时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 本
菌可从伤口侵入, 引起破伤风, 患者表现为肌肉
痉挛, 抽搐, 最终呼吸衰竭或窒息而死, 发病
后, 死亡率很高 。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9
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G+杆菌有芽胞,
?呈鼓槌状,
?有周身鞭毛,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0
3.抵抗力:
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
能耐煮沸 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2.培养:
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菌落呈, 羽毛, 状 ( 不
规则, 中心紧密, 四周疏松 ), 微溶血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1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⑴ 破伤风痉挛毒素
? 化学本质,蛋白质
? 化学结构:
菌体外:重链和轻链,以二硫键相连;
? 致病性:
只有重链(与受体结合)和轻链(毒性部分)
同时存在,才能致病,对人的致死量是 1ug。
? 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2
⑵ 破伤风溶血毒素:
? 在功能和抗原性上与链球菌溶血素 O相似,
对氧敏感;可溶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
板、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 对破伤风病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3
2,致病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
? 窄而深的伤口;
?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
? 局部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4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淋巴液
血液
封闭抑制性突
触的介质释放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致病机制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5
免疫性:
? 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的作用;
? 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毒素轻链的毒性作用;
? 由于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却不足以引起
免疫,故患过破伤风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
力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6
防治:
1,防:
? 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正确清创、扩创
? 人工自动免疫:
? 白百破三联菌苗,DPO
? 类毒素 -- →儿童、军人、野外工作者
? 人工被动免疫:
? 紧急预防: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2,治,早期足量 TAT;
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破伤风梭菌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7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一般情况:
是引起 气性坏疽 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
然界及人和动物肠道中。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8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 G+粗大杆菌,有荚膜,
? 有芽胞(芽胞位于次极端,不比菌体粗,
须在无糖培养基方能形成);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19
2,培养:
?厌氧:
?血平板: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
? 外 -α毒素 ----不完全溶血
? 内 -θ毒素 ----完全溶血
?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 α毒素分解卵磷脂 →菌落周围有乳白色浑浊圈
?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0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 外毒素:
种类多,最重要的是 α毒素,为卵磷脂酶
2.所致疾病:
⑴气性坏疽
⑵食物中毒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1
气性坏疽
外毒素:种类多,最重要的是 α毒素,为卵磷脂酶
α毒素 分解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的复合物
溶解 RBC,WBC,BPC
溶血
溶解组织细胞
血管内皮损伤 组织坏死
促进血小板凝集 血管通透性 ↑
血栓形成 局部水肿
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作用于心肌
血压、心率 ↓
休克、死亡
(气性坏疽主要死亡原因)
Ca
加剧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2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
取材,创口深部取材,涂片;
镜检,革兰染色,见 G+大杆菌,有荚膜,且
常伴有其他杂菌污染。
2,分离培养与动物实验: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3
坏死组
织悬液 血平板,疱肉培养基 厌氧培养
生化反
应鉴定
注入小鼠或家兔静脉
10min后处死,置 37℃ 5-8h
动物躯体膨胀
解剖,取内脏 /心血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4
防治原则:
1,预防:
? 及时扩创 → 破坏厌氧环境
? 严密隔离病人;所用器械、敷料彻底底灭菌
2,治疗:
? 尽早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必要时截肢)
? 多价抗血清:早期用
? 抗生素:大剂量治疗
? 高压氧舱: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含量达 15倍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5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概述: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海洋
沉淀物中,偶尔存在于动物粪便中,
通过产生剧毒的 肉毒毒素 引起 肉毒性
食物中毒 。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6
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 G+粗杆菌,
? 有芽胞,
? 呈 汤匙状 或 网球
拍状
2,培养: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溶血。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7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 是目前已知最剧烈的毒素。
食物种类:
国外:罐头、香肠、腊肉
国内:发酵 豆制品占 80%
发酵面制品占 10%
2.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胃肠症状少见,以运动神经末梢麻痹为主要表现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8
细菌
毒素前体 细菌产生
的蛋白酶
肠道中的
胰蛋白酶 肉毒毒素
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
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重链
S
S
轻链
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睑下垂,
咀嚼困难,呼吸困难与衰竭 。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29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一般情况:
1,种类多,主要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占正常菌
群的绝对优势( 90%);
2,致病力弱,属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无特定
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3,感染特征:
? 组织深部感染;
? 脓及分泌物恶臭,有气泡;
? 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无细菌生
长;长期用氨基甙类抗生素无效;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0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致病性:
1,致病条件:
? 机械或病理损伤
? 局部厌氧环境
? 正常菌群失调
? 机体的免疫力减退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1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2,所致疾病:
?感染无特定病型
?多是化脓性感染
?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
?可造成败血症
?口腔感染
?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
?腹腔感染
?肺和胸膜感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2
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
?注意避开正常菌群,取自正常无菌部位;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
?常用培养基:
?牛心脑浸液血平板
?巯基乙酸钠培养基 厌氧环境培养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3
防治原则:
1.预 防:
避免正常菌群改变寄居部位;
破坏局部厌氧微环境;
及时正确的外科清创引流;
2.治 疗:
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及灭滴灵敏感;
提高免疫力的支持疗法;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4
本章要点
厌氧芽胞梭菌的生物学特点;
厌氧芽胞梭菌的致病物质、致病特点
厌氧芽胞梭菌的防治原则;
2010-5-21 蚌医微生物 35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本章专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