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内容
? 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 ( 基本思路,
实施步骤流程, 实施步骤, UC矩阵法 ),关键
成功因素法,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
? 可行性研究 (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
告 )
? 系统分析 (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需求定义、系
统分析报告)
? 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 ( 数据建模, 活动建模, 应用流程图,
网格图, CASE工具库, 数据字典 )
? 需求定义 ( 常用方法, 丢弃式原型法 )
? 系统分析报告












企业系统规划法 (第 11章第 2讲)
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 是 IBM公司在 20世纪 70年代
开始采用的一种信息系统规划法。 BSP的基
本思想是,信息系统是为企业目标服务的,
信息系统应该满足企业各个管理层次的信息
需求,并向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BSP方法
的基本思路如图所示。
根据 BSP方法的基本思路,实施步骤如
图所示。
企业系统规划法基本思路 (第 11章第 2讲)
企业系统规划法步骤如图,
企业系统规划法实施步骤流程
(第 11章第 2讲)
基本步骤 如图,
企业系统规划法实施步骤 (第 11章第 2讲)
① 规划准备 的工作包括成立信息系统规划小组,制定信息系统规划计划,启动
规划工作等。
② 目标战略分析 就是分析企业总体发展规划,搞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
略。
③ 业务分析 是对现有机构、管理、职能、业务等进行宏观分析,识别企业现有
业务流程,并找出影响企业目标的不合理因素,提出改进意见。
④ 数据类分析 是对业务分析过程中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进行识别和分类。
⑤ 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就是根据前两步骤的结果,对企业业务与数据类之间关
系的分析,得出信息系统结构。 分析方法采用 UC矩阵法 。
⑥ 现行信息系统分析,就是对企业现行信息系统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分
析。在规划新系统时,要弥补现存系统的不足,让它在新系统中发挥应有的
作用。
⑦ 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计划,就是根据企业对信息系统需要的急迫程度,企业的
基础条件和企业实力,统筹安排好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进度以及优先顺序。
⑧ 可行行分析,对所制定的信息系统规划进行可行行分析,可行行分析的结果
需要专家进行审定,以确定该规划是否可行,以及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UC矩阵法 (第 11章第 2讲)
图中行表示数据类、列
表示业务,并以字母 C
( Create)和 U(Use)来表示
业务对数据类的产生和使用。
信息结构 能帮助企业明
确产生数据的过程和机构,
还能帮助数据管理部门进行
有效的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和对分布式数据处理提供帮
助。
定义信息系统结构,就是
分析 企业业务与数据类之间
的关系,得出信息系统结构 。
UC矩阵法 (第 11章第 2讲)
一般通过将业务和数据类分
组、归并,得到 信息系统的子系
统。
其做法是 从 UC矩阵入手, 必要
时可移动或调整某些行和列, 使
字母, C” 排列在对角线上 。 从
而将业务及其产生的数据类划分
成若干组, 用方框框起来 。 每个
框代表一个子系统 。 在方框外
的, U” 表示数据流向另一个系
统, 用虚线和一个箭头来表示由
一个子系统产生而被另一个子系
统使用的所有数据流 。 用方框和
箭头表示数据的产生和使用后,
可以去掉 U和 C,并对每个分系统
命名, 得到 完整的信息结构 。
关键成功因素法 (第 11章第 2讲)
关键成功因素法 不是一个完整的制定信息
系统规划的方法,而是从企业目标中找出关键
成功因素,并且在信息系统战略中予以重点考
虑,是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辅助方法 。
该方法分为 四个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
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指标和标准,识别
测量性能的数据。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可以用
树枝因果图 来表示 。
关键成功因素识别的树枝因果图
(第 11章第 2讲)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第 11章第 2讲)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是把组织的整个战略目标看成一
个由组织的使命、目标、战略和其它影响战略的相关因
素组成的集合。其基本思想是识别组织的战略目标,并
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换法是通过下面 步骤 形成信息系统战
略规划的,
第一步 说明企业战略集合和企业中人员的结构
第二步 识别每类人员目标
第三步 形成组织战略目标
第四步 将组织战略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移法 (第 11章第 2讲)
形成组织战略目标包括组织使命、目标、战略、支
撑因素四个层次。
其中,使命 是组织最本质、最总体、最宏观的, 内
核, 。
目标 是根据使命,组织在确定时限内应达到的境地
和标准。
战略 是为了实现现实目标所确定的对策和举措。
支撑因素 包括发展趋势、机遇和挑战、管理复杂性、
环境对组织的制约等因素。
组织战略目标要用书面的形式描述出来,请组织决
策人认定。
可行性研究概述 (第 11章第 2讲)
可行性研究 是指信息系统项目正式开发之
前,先投入一定的精力,通过一套准则、从经
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能
性、合理性,以及项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
分析和评价,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 有三种:① 可行,按计
划进行;② 基本可行,但需修改方案;③ 不
可行,不立项或终止项目。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第 11章第 2讲)
可行性研究一般需要从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
综合分析。
① 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就是分析该信息系统项目是否值
得开发。要求 效益 大于 成本 。对一个项目应该提出几种方
案,选择其中投入最小、而受益最大的方案。
②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主要分析项目所涉及到的关键技
术是否已经成熟,是否还存在重大的技术风险,只有排除
了重大技术风险的项目才能够立项开发。
③ 社会可行性。 社会可行性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项目所要
求的社会环境是否具备,项目的开发对社会公益是否会带
来负面影响,项目是否存在着与社会道德、法律、制度等
相抵触的地方。
信息系统的效益与成本 (第 11章第 2讲)
信息系统总 成本 包括信息系统开发成本和运行成本两部
分。 信息系统开发成本 是指从立项到投入运行所花费的所有
费用。 运行成本 则是指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之后,所有运行、
管理和维护所花费的费用。
信息系统的 效益 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 直
接经济效益 是能直接获取的,能用资金度量的效益 间接 社会
效益 是指能够整体地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提高企业的管理
水平,但无法简单地用资金计算的那部分效益。间接社会效
益常常由系统分析员根据本企业的状况和不同企业之间的类
比进行概括估计。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11章第 2讲)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要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描述出来。 可
行性研究报告的简要提纲如下,
系统分析 (第 11章第 2讲)
系统分析 过程的重点是收集数据,确定新系统
的需求,在需求限制下考虑不同的方案,并调查这
些方案的可行性。
系统分析从了解组织的总体目开始标,确定现
有或计划中的信息系统怎样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 召集系统分析的参与者。
第二步 收集合适的数据和需求。
第三步 分析数据和需求。
第四步 写出系统分析报告。
数据收集 (第 11章第 2讲)
收集数据的目的 是进一步确定系统可行性报告中所定义
的问题和需求。首先要确认和定位各种各样的数据来源,包括
外部和内部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确定后,就可以开始收集数据。数据收集需要一
些 方法和技巧,具体如下,
( 1) 面谈 面谈是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 2) 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也被称为, 走访,,是指分析小组的
成员直接到现场中观察现有系统,和用户一起工作,观察某个
业务操作中数据如何流动。
( 3) 问卷调查 当许多数据来源分布在一个较广的地理区域内,
而且有许多共性的问题时,问卷调查是一种好方法,比逐一面
谈要效率高。在有些情况下,使用电话调查也是一种好方法。
( 4) 统计采样 当要收集的数据结构一致,数据量很大时,可
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这种收集数据的随机样本的数据收
集技术叫统计采样。
数据分析 (第 11章第 2讲)
收集到的数据停留在原始形式,
下一步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转化成为
分析人员有用的形式,这一过程叫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数据建
模、活动建模、应用流程图、网格
图,CASE工具库、数据字典 等。
数据建模 (第 11章第 2讲)
数据建模是 一种被广泛接受,运
用文本和图形来为组织中的对象和关
系建立模型的方法。具体数据建模如
何进行,与特定系统的开发方法有关。
实体关系( ER)图 是数据建模的
常用方法。实体是一种对象类型的一
般性代表,具有特定属性。对象与对
象之间可以多种方式发生关系。 ER图
的优点是描述了对象之间的关系。缺
点是缺乏对相关活动的详细描述。
活动建模 (第 11章第 2讲)
活动 是指完成业务关系所必须事件或事
项。为了详细说明一个业务问题或解决方法,
就要描述相关对象的关系和活动。
活动建模通常用数据流图来实现。 数据
流图 ( Data – Flow Diagram,DFD)通过描
绘数据如何在多个对象之间和对象周围流动
来构建对象、关系和活动的模型。
DFD描绘的是关系和活动的逻辑顺序,
而不是物理处理。 因此,用 DFD表示的系统
模型可以基于手工,也可以基于计算机,如
果基于计算机,系统可用多种技术进行处理。
数据流图 DFD(第 11章第 2讲)
数据流图使用几种 基本符号,
画 DFD的基本思想 是 自 顶向下,首先画
出顶层的 DFD图,明确系统的总体功能,编
辑信息的输入输出,一级一级地剖析,直到
具体的处理步骤时为止。下面以 高等学校学
籍管理为例,说明 DFD的画法。
数据流向 处理符号 实体符号 数据存储
数据流图 DFD实例 (第 11章第 2讲)
首先,把整个系统看成一个功能,
画出顶层,学籍管理系统顶层 如 图所
示。
进一步分解,学籍管理包
括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奖罚管
理、学生异动管理三部分。学
籍管理系统的第一层 DFD如图所
示。
下面以, 成绩管理, 子系
统为例,说明进一步分解的思
路。 P2,成绩管理, 的展开如
图所示。
数据流图 DFD实例 (第 11章第 2讲)
学籍管理系统顶层
数据流图 DFD实例 (第 11章第 2讲)
学籍管理系统的第一层 DFD
数据流图 DFD实例 (第 11章第 2讲)
P2,成绩管理, 的展开
应用流程图 (第 11章第 2讲)
应用流程图 显示了各应用或系统之间的关系,
一个应用流程图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订单处理应用向库存控制应用
和市场分析应用提供了数据,这些应用中的任何一
个要素有变动都应考虑与之有数据联系的其它应用。
网格图 (第 11章第 2讲)
网格图 是用来表示系统开发工作多个方面之间
关系的表格,例如,一个网格图可用于表现各应用
使用数据库的情况,如图所示。
CASE工具库 (第 11章第 2讲)
CASE( 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 能自动完成系统开发过程中
的许多任务。大多数 CASE工具都具有通用图
形程序,可用来开发许多图表。与系统开发
早期活动相关的 CASE软件包,被认为是前期
CASE工具。许多系统开发项目使用前期 CASE
工具来完成分析任务。
数据字典 (第 11章第 2讲)
数据字典 把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看成是
数据元素 (基本数据项),若干个数据元素
可以组成一个 数据结构 (组合数据项)。
数据字典通过数据元素和数据结构来描
写数据流,数据存储的属性。
数据字典不仅在系统分析阶段,而且在
整个研制过程中及系统运行中都发挥作用。
数据字典实质上是对数据进行详细描述
的数据库,系统分析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可
方便地使用和维护它。
需求定义 (第 11章第 2讲)
需求定义 是指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人员从系统设计的角度有针对性地
进一步分析和确定用户和组织的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 是在系统分析报告定稿前最终确定
用户需求的过程。
需求定义采用的方法与前面类似,但重
点应放在与用户交流上。为了引出或发现用
户对系统的真正需求有一些 常用的方法和技
巧,还可以采用 丢弃式原型法 。
需求定义常用方法 (第 11章第 2讲)
① 直接询问。 就是直接询问用户、利益相关者和其它管
理人员的一种方法。询问他们期望从新系统或改进的
系统中得到什么,当被询问对象对系统很了解时,这
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② 关键成功因素。 要求管理者和决策者列出各自领域中
导致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这些关键成功因素中,分析
人员就可以确立系统的输入、输出、性能和其它特殊
要求 。
③ 信息系统计划。 组织在制定信息系统计划时,通常会
产生一些战略性计划文件,这些文件着眼于组织长期
实施信息系统建设的动机,可用来定义系统需求。出
于信息系统计划的系统需求具有前瞻性,能最大可能
与未来的系统开发相兼容。
丢弃式原型法 (第 11章第 2讲)
丢弃式原型法 是仅把原型系统作为用户和开发
人员之间进行 通信的媒介,而不是把它作为实际系
统运行。
丢弃式原型法是 利用快速开发工具,较早设定
与系统输出有关的屏幕和报表,通过与用户交流,
确保设想中的解决方案已被用户理解。很多面向对
象的第四代语言( fourth-generation
Language,4GL)支持这种方法。
丢弃式原型法是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的结合,
如图所示。 丢弃式原型法是原型法在需求定义阶段
的应用。
丢弃式原型法 (第 11章第 2讲)
丢弃式原型法与生命周期法的结合 如图
系统分析报告 (第 11章第 2讲)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总结出一份正式的系
统分析报告,作为系统分析的一个主要成果。它应
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从风险承担者的展望出发,现有系统的优势
和劣势。
② 用户和风险承担者对系统业务的功能要求。
③ 对新系统的组织需求。
④ 描述新的信息系统怎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