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内容
? 系统设计 ( 逻辑设计 和 物理设计, 系
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急替代过
程和灾难恢复, 系统设计报告 )
? 系统实施 ( 硬件获取, 软件获取, 系
统实施前的其它准备 )
? 界面设计 ( 界面需求分析, 输入设计,
输出设计, 屏幕界面设计, 图形用户
界面( GUI) )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施
(
第
一
讲
)
系统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设计 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解决
信息系统该如何做才能满足系统需求的问
题。
系统设计通常分为逻辑系统设计和物
理系统设计。 逻辑系统设计 是将系统分析
阶段所提出的需求概念化、明确化,描述
一个准确的系统 逻辑模型 。而 物理系统设
计 是指怎样完成逻辑系统设计所设定的任
务,得出具体的 技术方案 。
逻辑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逻辑设计 应该根据需求模型或需求分
析的结果明确以下问题,并写出 系统逻辑设
计说明书。
① 输出设计。
② 输入设计。
③ 处理设计。
④ 文件和数据库设计。
⑤ 远程通信设计。
⑥ 过程设计。
⑦ 控制和安全设计。
⑧ 人员和职位设计。
物理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物理设计 是说明逻辑设计如何实现,是根据逻辑设计
中提出的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具体要求。从系统硬件、软件、
数据库、通信、人员过程和控制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性能
指标和技术要求。
系统设计中完成的具体工作概括起来有,信息系统平
台设计,这是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环境; 信息系统
的拓扑结构、计算模式和软件结构设计; 对软件结构中确
定的各个 子系统内部的详细设计;界面设计 和 数据库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结果是一个 技术设计方案。 它详细描
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用户接口,它是硬件、软件、数
据库、通信设施、工作人员和开发步骤的具体化,它还展
示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设计中必须满足用户和
风险承担者的要求以及前期各开发阶段定义的目标。
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 1) 启动过程的重要性 启动又称登录,能确认
用户身份、检验和授权访问。
( 2)良好的交互对话 良好的对话能使数据的录
入更快、更容易。而拙劣的对话,势必会迷惑用
户,导致错误信息输入。 创建良好的交互对话应
遵循一些原则 。
( 3)防止、监测和修正错误 在系统设计的各个
阶段,特别是设计初期,要注意处理潜在的错误。
因为错误处理越早,代价越小,花费时间越少。
一个好的开发步骤和过程应能预防错误的产生,
并能修正错误。
启动过程的重要性 (第 12章第 1讲)
启动过程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防线。 启动又称登录,
能确认用户身份、检验和授权访问。
确认 是指计算机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有效,也称身份
验证。在登录一台大型机或网络中的一台工作站时,如果
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就表明已进入了身份验证过程。
这个过程也称 系统启动 。
对于敏感性或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系统和应用而言,需使
用 检验 过程,在访问敏感性数据前要输入一个额外的代码。
最后,由 授权 机制授予用户访问系统或应用某个受限部
分的权限。这一过程也称 应用启动 。 应用启动允许用户开
始并使用特定的应用。
良好的交互对话 (第 12章第 1讲)
对话 是指系统和用户之间交流的一系列信息和提示。
下面列出了一些 创建良好交互对话的要素。
① 清晰。 计算机系统应该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询问信息。
② 响应时间。 理想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应答时间应大约等同于
与人之间进行对话时所需的反应时间。
③ 一致性。 系统在所有的应用中应使用相同的命令、短语、文字
和功能键。用户学会使用一个应用后,所有其它应用也就很容
易使用了。
④ 格式。 系统应使所有的屏幕具有引人入胜的输出形式,屏幕上
的颜色、高亮度和信息的位置应仔细推敲,并保持一致。
⑤ 行话。 所有对话应使用简单易懂的术语,避免出现只有信息系
统专业人员才懂的行话。
⑥ 尊重。 所有对话应符合专业要求,并应尊重用户。对话中绝不
能使用贬低或侮辱用户的词语。
应急替代过程和灾难恢复 (第 12章第 1讲)
在一个系统中,有一部分是支持关键业务操作的关键信息系统,
组织通常为这些系统开发一组 应急过程和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计划 是指预测灾难并为灾难可能发生做准备的处理。灾
难分为 自然灾难 和 人为灾难 两种。灾难计划要做到认别潜在的威
胁或问题以及应对灾难的 预先防范措施 和 灾难恢复方案 。
灾难计划和恢复中最主要的工具是,
(1)硬件后缓 是指在硬件出现故障时,要求提供一个兼容计算机
系统可供使用。
( 2)软件和数据库备份 是指软件和数据库可通过复制所有的程序、
文件和数据而制作备份。
( 3)人员后援 是指信息系统人员也必须备份,而且交叉培训以便
在需要时,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任何一个任务。
( 4)个人隐私的安全、欺诈和入侵 是指信息系统人员有意或无意
中泄露个人隐私、有意的欺诈行为、黑客入侵等都会导致灾难问
题,因此在系统设计时要预防和检测这类问题。
系统设计报告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设计报告 是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设计
报告反映了系统设计所做的决策,以及为系统实
施所做的准备工作。系统说明书是系统设计报告
的主要组成部分。
系统说明书 是系统设计的最终结果。这些说
明书从技术角度详细说明系统的输出、输入和用
户接口,以及所有的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
通信、人员和过程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
涉及的方法。
系统实施的典型步骤 (第 12章第 1讲)
硬件获取 (第 12章第 1讲)
计算机硬件包括 主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作站、服务器、
各种外部设备和脱机设备,通常还包括网络规划和实施以及
使这些硬件能工作的各种系统软件和驱动程序。
获取的主要途径是 购买,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 租借
或 租用 。这就需要辨别和选择一家或多家 信息系统供应商 。
信息系统供应商 是一些提供硬件、软件、远程通信系统、
数据库、信息系统人员或其它与计算机有关资源的公司。
信息系统供应商的类型 有通用计算机制造公司、小型计
算机制造公司、外部设备制造公司、计算机专卖和批发公司
及租赁公司等。 选择 一个实力雄厚、信用良好、服务到位的
公司非常重要。
软件获取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软件、通信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获取的途径主要是 外购 。 需要开发的应用软件 获
取的途径有,
( 1) 外购软件
购买或租用外部开发软件,外购软件成本低、
软件包的功能部件和执行方面的风险较小,容易
安装,与自行开发相比,开发工作量也较少。
( 2) 开发软件
自行开发软件的好处是能满足用户和组织的
需要,更具特色,改变灵活。还具有提高组织竞
争优势的潜力,且在短期内不易被竞争者复制。
有许多常用的 软件开发方法。
外购软件 (第 12章第 1讲)
分析和判
断外购软件能
否满足用户和
组织需求的步
骤,
开发软件 (第 12章第 1讲)
内部软件开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建立最
好的可用软件。包括 数据库的物理实现,以及
程序设计 。首先,应建立一直高效的程序设计
队伍。接下来,需要制定开发步骤和规划。
程序设计阶段主要有以下工作。
① 语言的选择。
② 建立数据库。
③ 程序编码。
④ 测试和排错。
⑤ 编写文档资料。
⑥ 实施和转换。
软件开发方法 (第 12章第 1讲)
① 递增式原型法 是指在建立好数据库后,利用 4GL
快速地建立一个用户界面和程序模块,并用一些
测试数据进行调试直至该界面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以此为原型,创建新的模块,再不断完善这些模
块。 递增式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如图。
② 基于信息系统建模的开发方法 。如果采用基于信
息系统建模的开发方法,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就
是通过一系列迭代过程,把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型
转变成为信息系统的 实现模型,主要特点是基于
构件 和 迭代 。
③ 软件开发中的一般工具和技术 。主要有结构化程
序设计,CASE工具、跨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开发环
境。
软件开发方法 (第 12章第 1讲)
递增式原型法是一种 交互式的原型法开发技术 。开发过程如
下,
面向对象的第四代语言 ( fourth-generation Language,
4GL)更易使用、也更快捷,改变了传统系统实施的过程,适用于
交互式的原型法开发技术。
系统实施前的其它准备 (第 12章第 1讲)
( 1)用户准备 用户准备是指对人员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正确、
高效、有效地使用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新系统的管理人员、决策
人员、使用人员、其它用户和风险承担者。
( 2)场所准备 场所准备是指准备新系统的工作场所。
( 3)数据准备 在新系统运行前,所有相关的手工文件必须转换成
计算机文件,称这种转换为数据准备或数据转换。
( 4)安装 将计算机设备真正地放置到工作场所,并使它运行,这
个过程就是安装。
( 5)测试 可有多种测试形式,依测试活动出现的顺序有,单元测
试、系统测试、容量测试、综合测试和验收测试。
( 6)试运行 试运行是与信息系统的最后测试同时开始的系统实施
阶段。有效的似运行方法有,直接转换法、逐步替换法、引导试
运行和并行试运行 等。
( 7)用户验收 用户验收可采用一种规范的有法律效力的用户验收
文档,可用来排除或减少信息系统供应商的职责,也可用来保护
风险承担者的收益会确确实实兑现。
系统测试 (第 12章第 1讲)
单元测试 是对每个程序的测试,使用一些专门挑选出来的测
试数据进行测试,可使计算机执行程序中的每条语句,另外,还
应使用非常规数据测试每个程序,以确定遇到有问题数据时,它
是如何处理的。
系统测试 是对整个应用程序系统进行测试。通常测试是各个
应用程序同时进行的,即确保系统中的一个程序的输出会被用作
另一个程序的输入。
容量测试 是为了保护常规操作条件下,整个系统能够处理大
量数据而使用大量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综合测试 是同时对所有相关的系统进行测试。是为了确保新
的程序能与其它的主要应用或现存应用之间交互使用,并确保数
据流平滑过渡,不会出现其它应用问题。
验收测试 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测试。是确保新的或修改的
系统能按设计要求运行。运行时间、所需存储容量、磁盘存取方
法以及其它问题,都应在这个阶段进行测试。验收测试是系统启
动前执行的最后检查。
系统试运行 (第 12章第 1讲)
直接转换法 是在给定日期停止老系统,开始
新系统,这种方法不值得推荐。
逐步替换法 是缓慢地逐步采用新系统的各组
成部分,同时也缓慢地逐步淘汰老系统的相应部分,
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
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试点,再逐渐推广,
这种方法就是 引导试运行 。
并行试运行 是指老系统和新系统同时运行一
段时间,当用户认为新系统工作正确无误时,便可
删除老系统。
用户界面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用户界面 ( User
Interface)是对用户与系
统之间进行交互所采用的方
式、途径、内容、布局及结
构的总称。对用户来讲,用
户界面代表了信息系统的全
部。用户界面设计必须 以用
户为中心 。
用户界面经历了三个发
展阶段,分别为:① 命令
用户界面,② 图形用户界
面 GUI( Graphics User
Interface),③ 多通道用
户界面 。
用户界面设计工作流程
如图,设计过程的各个活动
可按图中进行反馈和重复。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第 12章第 1讲)
界面需求分析 是从人机交互处理的角度,
对人机交互处理过程所反映的系统功能和信息
的交互处理需求、界面的分布、人机交互方式、
人机交互流程、输入输出设备及工作性质和用
户特征等方面所做的分析工作。界面分析的依
据是 系统需求文档 。
用户界面输入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输入设计 的目的是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用户的特点,
确定出使用户满意的 输入设计方案 。包括输入方式、输
入内容、输入安全性等方面。输入设计与输出设计密切
相关,要综合考虑。
( 1)输入方式 信息系统输入方式 分批输入 (脱机输
入),联机输入,批输入和联机输入相结合的方式。
( 2)输入内容 对信息系统输入的内容应预先收集整
理,最好填写到有确定格式的输入表单中,然后再由操
作人员将输入表单的内容输入到系统中。
( 3)输入安全设计 输入安全设计是为了保证输入的
正确性,
用户界面输出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输出设计与输入设计密切相关。信息一般
采用 屏幕输出, 打印输出 等途径。屏幕输出可分
为文本输出、图表、图形图像和音频输出等形式。
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输出形式有报表输出和图表输
出。
( 1)报表输出 报表主要输出的是数字信息,
常用的报表有明细表、汇总表、分析表、历史表。
( 2)图表输出 用图表比较分析比报表更直
观,图表分为散点图、折线图、条形图和饼图等
类型。
屏幕界面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通过屏幕
界面来组织。有人提出屏幕界面设计的 八项基
本准则, ① 尽量保持一致性。 ② 为熟练用户
提供快捷键。 ③ 提供有效反馈。 ④ 设计完整
的对话过程。 ⑤ 提供简单的错误处理机制。
⑥ 允许撤消动作。 ⑦ 提供控制的内部轨迹。
⑧ 减少短期记忆负担。
图形用户界面( GUI)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
屏幕界面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 GUI) (第 12章第 1讲)
图形用户界面( GUI) 主要由窗口、菜单和控制三
要素组成。很多程序开发语言都具备方便快捷产生 GUI
的能力,因此,屏幕界面结构设计、对话设计是屏幕界
面设计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 1)屏幕界面结构设计 屏幕界面结构设计是用来
确定信息系统的屏幕界面结构。屏幕界面结构包括总体
屏幕界面结构和支细屏幕界面结构。
( 2)对话设计 用户要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一个完整
功能,就需要与系统发生一次对话过程。对话过程的交
互信息又要通过一组屏幕界面来表现,这一组屏幕界面,
便称为对话界面。对话界面设计要求设计出满足功能需
要,并具有友好界面风格的屏幕界面。
? 系统设计 ( 逻辑设计 和 物理设计, 系
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急替代过
程和灾难恢复, 系统设计报告 )
? 系统实施 ( 硬件获取, 软件获取, 系
统实施前的其它准备 )
? 界面设计 ( 界面需求分析, 输入设计,
输出设计, 屏幕界面设计, 图形用户
界面( GUI) )
系
统
设
计
与
实
施
(
第
一
讲
)
系统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设计 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解决
信息系统该如何做才能满足系统需求的问
题。
系统设计通常分为逻辑系统设计和物
理系统设计。 逻辑系统设计 是将系统分析
阶段所提出的需求概念化、明确化,描述
一个准确的系统 逻辑模型 。而 物理系统设
计 是指怎样完成逻辑系统设计所设定的任
务,得出具体的 技术方案 。
逻辑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逻辑设计 应该根据需求模型或需求分
析的结果明确以下问题,并写出 系统逻辑设
计说明书。
① 输出设计。
② 输入设计。
③ 处理设计。
④ 文件和数据库设计。
⑤ 远程通信设计。
⑥ 过程设计。
⑦ 控制和安全设计。
⑧ 人员和职位设计。
物理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物理设计 是说明逻辑设计如何实现,是根据逻辑设计
中提出的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具体要求。从系统硬件、软件、
数据库、通信、人员过程和控制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性能
指标和技术要求。
系统设计中完成的具体工作概括起来有,信息系统平
台设计,这是设计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的环境; 信息系统
的拓扑结构、计算模式和软件结构设计; 对软件结构中确
定的各个 子系统内部的详细设计;界面设计 和 数据库设计。
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结果是一个 技术设计方案。 它详细描
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用户接口,它是硬件、软件、数
据库、通信设施、工作人员和开发步骤的具体化,它还展
示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设计中必须满足用户和
风险承担者的要求以及前期各开发阶段定义的目标。
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 1) 启动过程的重要性 启动又称登录,能确认
用户身份、检验和授权访问。
( 2)良好的交互对话 良好的对话能使数据的录
入更快、更容易。而拙劣的对话,势必会迷惑用
户,导致错误信息输入。 创建良好的交互对话应
遵循一些原则 。
( 3)防止、监测和修正错误 在系统设计的各个
阶段,特别是设计初期,要注意处理潜在的错误。
因为错误处理越早,代价越小,花费时间越少。
一个好的开发步骤和过程应能预防错误的产生,
并能修正错误。
启动过程的重要性 (第 12章第 1讲)
启动过程是系统安全的第一防线。 启动又称登录,
能确认用户身份、检验和授权访问。
确认 是指计算机识别用户的身份是否有效,也称身份
验证。在登录一台大型机或网络中的一台工作站时,如果
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口令,就表明已进入了身份验证过程。
这个过程也称 系统启动 。
对于敏感性或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系统和应用而言,需使
用 检验 过程,在访问敏感性数据前要输入一个额外的代码。
最后,由 授权 机制授予用户访问系统或应用某个受限部
分的权限。这一过程也称 应用启动 。 应用启动允许用户开
始并使用特定的应用。
良好的交互对话 (第 12章第 1讲)
对话 是指系统和用户之间交流的一系列信息和提示。
下面列出了一些 创建良好交互对话的要素。
① 清晰。 计算机系统应该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询问信息。
② 响应时间。 理想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应答时间应大约等同于
与人之间进行对话时所需的反应时间。
③ 一致性。 系统在所有的应用中应使用相同的命令、短语、文字
和功能键。用户学会使用一个应用后,所有其它应用也就很容
易使用了。
④ 格式。 系统应使所有的屏幕具有引人入胜的输出形式,屏幕上
的颜色、高亮度和信息的位置应仔细推敲,并保持一致。
⑤ 行话。 所有对话应使用简单易懂的术语,避免出现只有信息系
统专业人员才懂的行话。
⑥ 尊重。 所有对话应符合专业要求,并应尊重用户。对话中绝不
能使用贬低或侮辱用户的词语。
应急替代过程和灾难恢复 (第 12章第 1讲)
在一个系统中,有一部分是支持关键业务操作的关键信息系统,
组织通常为这些系统开发一组 应急过程和灾难恢复计划。
灾难计划 是指预测灾难并为灾难可能发生做准备的处理。灾
难分为 自然灾难 和 人为灾难 两种。灾难计划要做到认别潜在的威
胁或问题以及应对灾难的 预先防范措施 和 灾难恢复方案 。
灾难计划和恢复中最主要的工具是,
(1)硬件后缓 是指在硬件出现故障时,要求提供一个兼容计算机
系统可供使用。
( 2)软件和数据库备份 是指软件和数据库可通过复制所有的程序、
文件和数据而制作备份。
( 3)人员后援 是指信息系统人员也必须备份,而且交叉培训以便
在需要时,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任何一个任务。
( 4)个人隐私的安全、欺诈和入侵 是指信息系统人员有意或无意
中泄露个人隐私、有意的欺诈行为、黑客入侵等都会导致灾难问
题,因此在系统设计时要预防和检测这类问题。
系统设计报告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设计报告 是系统设计的主要成果。设计
报告反映了系统设计所做的决策,以及为系统实
施所做的准备工作。系统说明书是系统设计报告
的主要组成部分。
系统说明书 是系统设计的最终结果。这些说
明书从技术角度详细说明系统的输出、输入和用
户接口,以及所有的硬件、软件、数据库、远程
通信、人员和过程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组成部分
涉及的方法。
系统实施的典型步骤 (第 12章第 1讲)
硬件获取 (第 12章第 1讲)
计算机硬件包括 主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作站、服务器、
各种外部设备和脱机设备,通常还包括网络规划和实施以及
使这些硬件能工作的各种系统软件和驱动程序。
获取的主要途径是 购买,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 租借
或 租用 。这就需要辨别和选择一家或多家 信息系统供应商 。
信息系统供应商 是一些提供硬件、软件、远程通信系统、
数据库、信息系统人员或其它与计算机有关资源的公司。
信息系统供应商的类型 有通用计算机制造公司、小型计
算机制造公司、外部设备制造公司、计算机专卖和批发公司
及租赁公司等。 选择 一个实力雄厚、信用良好、服务到位的
公司非常重要。
软件获取 (第 12章第 1讲)
系统软件、通信应用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获取的途径主要是 外购 。 需要开发的应用软件 获
取的途径有,
( 1) 外购软件
购买或租用外部开发软件,外购软件成本低、
软件包的功能部件和执行方面的风险较小,容易
安装,与自行开发相比,开发工作量也较少。
( 2) 开发软件
自行开发软件的好处是能满足用户和组织的
需要,更具特色,改变灵活。还具有提高组织竞
争优势的潜力,且在短期内不易被竞争者复制。
有许多常用的 软件开发方法。
外购软件 (第 12章第 1讲)
分析和判
断外购软件能
否满足用户和
组织需求的步
骤,
开发软件 (第 12章第 1讲)
内部软件开发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建立最
好的可用软件。包括 数据库的物理实现,以及
程序设计 。首先,应建立一直高效的程序设计
队伍。接下来,需要制定开发步骤和规划。
程序设计阶段主要有以下工作。
① 语言的选择。
② 建立数据库。
③ 程序编码。
④ 测试和排错。
⑤ 编写文档资料。
⑥ 实施和转换。
软件开发方法 (第 12章第 1讲)
① 递增式原型法 是指在建立好数据库后,利用 4GL
快速地建立一个用户界面和程序模块,并用一些
测试数据进行调试直至该界面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以此为原型,创建新的模块,再不断完善这些模
块。 递增式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如图。
② 基于信息系统建模的开发方法 。如果采用基于信
息系统建模的开发方法,软件开发的主要任务就
是通过一系列迭代过程,把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型
转变成为信息系统的 实现模型,主要特点是基于
构件 和 迭代 。
③ 软件开发中的一般工具和技术 。主要有结构化程
序设计,CASE工具、跨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开发环
境。
软件开发方法 (第 12章第 1讲)
递增式原型法是一种 交互式的原型法开发技术 。开发过程如
下,
面向对象的第四代语言 ( fourth-generation Language,
4GL)更易使用、也更快捷,改变了传统系统实施的过程,适用于
交互式的原型法开发技术。
系统实施前的其它准备 (第 12章第 1讲)
( 1)用户准备 用户准备是指对人员的培训,以确保他们能正确、
高效、有效地使用信息系统,人员包括新系统的管理人员、决策
人员、使用人员、其它用户和风险承担者。
( 2)场所准备 场所准备是指准备新系统的工作场所。
( 3)数据准备 在新系统运行前,所有相关的手工文件必须转换成
计算机文件,称这种转换为数据准备或数据转换。
( 4)安装 将计算机设备真正地放置到工作场所,并使它运行,这
个过程就是安装。
( 5)测试 可有多种测试形式,依测试活动出现的顺序有,单元测
试、系统测试、容量测试、综合测试和验收测试。
( 6)试运行 试运行是与信息系统的最后测试同时开始的系统实施
阶段。有效的似运行方法有,直接转换法、逐步替换法、引导试
运行和并行试运行 等。
( 7)用户验收 用户验收可采用一种规范的有法律效力的用户验收
文档,可用来排除或减少信息系统供应商的职责,也可用来保护
风险承担者的收益会确确实实兑现。
系统测试 (第 12章第 1讲)
单元测试 是对每个程序的测试,使用一些专门挑选出来的测
试数据进行测试,可使计算机执行程序中的每条语句,另外,还
应使用非常规数据测试每个程序,以确定遇到有问题数据时,它
是如何处理的。
系统测试 是对整个应用程序系统进行测试。通常测试是各个
应用程序同时进行的,即确保系统中的一个程序的输出会被用作
另一个程序的输入。
容量测试 是为了保护常规操作条件下,整个系统能够处理大
量数据而使用大量数据对应用程序进行测试。
综合测试 是同时对所有相关的系统进行测试。是为了确保新
的程序能与其它的主要应用或现存应用之间交互使用,并确保数
据流平滑过渡,不会出现其它应用问题。
验收测试 是由用户根据需要进行测试。是确保新的或修改的
系统能按设计要求运行。运行时间、所需存储容量、磁盘存取方
法以及其它问题,都应在这个阶段进行测试。验收测试是系统启
动前执行的最后检查。
系统试运行 (第 12章第 1讲)
直接转换法 是在给定日期停止老系统,开始
新系统,这种方法不值得推荐。
逐步替换法 是缓慢地逐步采用新系统的各组
成部分,同时也缓慢地逐步淘汰老系统的相应部分,
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方法。
在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试点,再逐渐推广,
这种方法就是 引导试运行 。
并行试运行 是指老系统和新系统同时运行一
段时间,当用户认为新系统工作正确无误时,便可
删除老系统。
用户界面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用户界面 ( User
Interface)是对用户与系
统之间进行交互所采用的方
式、途径、内容、布局及结
构的总称。对用户来讲,用
户界面代表了信息系统的全
部。用户界面设计必须 以用
户为中心 。
用户界面经历了三个发
展阶段,分别为:① 命令
用户界面,② 图形用户界
面 GUI( Graphics User
Interface),③ 多通道用
户界面 。
用户界面设计工作流程
如图,设计过程的各个活动
可按图中进行反馈和重复。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第 12章第 1讲)
界面需求分析 是从人机交互处理的角度,
对人机交互处理过程所反映的系统功能和信息
的交互处理需求、界面的分布、人机交互方式、
人机交互流程、输入输出设备及工作性质和用
户特征等方面所做的分析工作。界面分析的依
据是 系统需求文档 。
用户界面输入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输入设计 的目的是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用户的特点,
确定出使用户满意的 输入设计方案 。包括输入方式、输
入内容、输入安全性等方面。输入设计与输出设计密切
相关,要综合考虑。
( 1)输入方式 信息系统输入方式 分批输入 (脱机输
入),联机输入,批输入和联机输入相结合的方式。
( 2)输入内容 对信息系统输入的内容应预先收集整
理,最好填写到有确定格式的输入表单中,然后再由操
作人员将输入表单的内容输入到系统中。
( 3)输入安全设计 输入安全设计是为了保证输入的
正确性,
用户界面输出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输出设计与输入设计密切相关。信息一般
采用 屏幕输出, 打印输出 等途径。屏幕输出可分
为文本输出、图表、图形图像和音频输出等形式。
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输出形式有报表输出和图表输
出。
( 1)报表输出 报表主要输出的是数字信息,
常用的报表有明细表、汇总表、分析表、历史表。
( 2)图表输出 用图表比较分析比报表更直
观,图表分为散点图、折线图、条形图和饼图等
类型。
屏幕界面设计 (第 12章第 1讲)
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需要通过屏幕
界面来组织。有人提出屏幕界面设计的 八项基
本准则, ① 尽量保持一致性。 ② 为熟练用户
提供快捷键。 ③ 提供有效反馈。 ④ 设计完整
的对话过程。 ⑤ 提供简单的错误处理机制。
⑥ 允许撤消动作。 ⑦ 提供控制的内部轨迹。
⑧ 减少短期记忆负担。
图形用户界面( GUI)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
屏幕界面形式。
图形用户界面( GUI) (第 12章第 1讲)
图形用户界面( GUI) 主要由窗口、菜单和控制三
要素组成。很多程序开发语言都具备方便快捷产生 GUI
的能力,因此,屏幕界面结构设计、对话设计是屏幕界
面设计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 1)屏幕界面结构设计 屏幕界面结构设计是用来
确定信息系统的屏幕界面结构。屏幕界面结构包括总体
屏幕界面结构和支细屏幕界面结构。
( 2)对话设计 用户要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一个完整
功能,就需要与系统发生一次对话过程。对话过程的交
互信息又要通过一组屏幕界面来表现,这一组屏幕界面,
便称为对话界面。对话界面设计要求设计出满足功能需
要,并具有友好界面风格的屏幕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