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系统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数据、信息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之间关系,了解系统的定义及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类型,进而认识会计数据、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与作用。 【课时分配】 4学时 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 (一)、会计数据(Accounting Date) 即记录下来的会计事实,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 (二)、会计信息(Accounting Information) 即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有用数据。主要包括: 会计核算: 会计管理:利用会计核算所得的会计信息加上数学模型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管理(会计信息的使用)。 会计检查:审查会计信息。 4、经济活动分析 (三)、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区别与联系 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不同的概念, 数据 加工处理 有意义=信息, 视具体情况而定才有意义。 会计信息处理 (一)、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1、正确: 2、及时: 3、畅通 4、经济: (二)、会计信息的流动 (三)、会计信息处理方式 收集、输入、加工、处理、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 (四)、会计信息的处理特点 信息系统 1、企业是个产供销系统 系统特征 四、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IS) 1、会计信息系统内容 2、会计信息的分类 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第二章 会计电算化概论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会计电算化发展概况;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会计电算化工作内容及会计软件取得方式。重点掌握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异同点;会计软件取得方式。 【课时分配】 6学时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将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与报帐。 (二)、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 第一阶段:手工操作阶段 第二阶段:机械化操作阶段 第三阶段:电算化操作阶段 (三)、会计电算化产生与发展 产生 发展 1)、国外: 主要体现在会计软件的发展上,20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发了许多会计应用软件; 软件开发具有一般特点: 2)、我国: 尝试阶段(1983年以前): 自发发展阶段(1983—1989)年: ③、有组织、计划发展阶段(1989—1994)年: ④、普及阶段(1994年至今): 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计算工具:电子计算机; 2、介质:磁性介质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 3、数据处理高度集中化、自动化; 4、信息资源高度共向共享; 5、数据处理由人机共同控制。 (二)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异同 1、相同点: 2、不同点 (三)、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 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体制 簿记规则发生了变化 帐务处理程序发生了变化 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会计信息质量发生了变化 会计档案保管发生了变化 人员机构发生了变化 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 硬件设备 软件 软件是运行管理应用与维护计算机所编制的各种程序的总和。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 (三)、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从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目的认识 ①、减轻工作负担,②、快速、正确获取信息,③、提高工作效率。 从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程度上认识 从整个管理角度来认识 从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发应用的阶段来认识 第三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环境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98的基本概念、常规操作和系统设置,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章重点】 Interne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章难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部件及功能 【课时分配】 4学时 一、Windows98操作系统 Windows98 桌面 鼠标的使用 “开始”按钮与“开始”菜单 窗口的基本操作 文件管理与磁盘管理 控制面板的使用 二、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即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即网络通讯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联网的目的 网络分类 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部件及功能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体系结构 三、Internet简介 Internet地址 Internet的信息获取与交换 Internet服务提供商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 第四章 软件开发概述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件、软件工程、软件生存周期法、原型法等基本概念;熟悉采用生存周期法和原型法开发软件的步骤、方法与异同。 【本章重点】 1、 软件生存周期法、原型法等基本概念 2、 生存周期法和原型法开发软件的步骤、方法与异同。 【本章难点】 用生存周期法开发财务软件的步骤 【课时分配】 8学时 一、软件与软件工程 软件:主体是程序 软件工程 二、软件开发的生存周期法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子系统) 即以软件工程中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严格地分为四个阶段的方法,①、系统调查与分析,②、系统设计,③、系统实施,④、系统运行与维护。 三、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基本任务和文本 (一)、系统调查与分析 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3、系统分析 (二)、系统设计 1、总体设计(概要设计) 2、详细设计 即对概要设计细化,详细定义每一模块的功能、算法、输入、输出,所用数据项来源和程序构成,编制详细设计说明书。 (三)、系统实施 程序设计: 系统调试: (四)、系统运行与维护 四、软件开发的快速原型法 (一)、快速原型法 基本思路:首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即软件开发人员能迅速向用户提供一个“样机”,让用户能尽早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以便判断哪些功能是符合需求的,哪些方面还需要补充或改进。然后,软件开发人员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对原型进行大量的修改,使其迅速完善,最终建立起能完全符合用户要求的新系统。 (二)、原型法开发过程简介 可行性研究阶段 确定用户基本需求阶段 原型开发 原型评价阶段 最终系统设计阶段 最终系统实现-----结束阶段 (三)、原型法与生存周期法的比较 原型法具备以下特点: 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低; 原型法必须有较好的软件工具支持开发; 原型法提供初始系统给用户,从而使用户的参与更为实际,更有建设性。 第五章 系统分析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理解可行性研究内容,掌握结构化分析技术与方法、步骤,详细调查内容,学会使用数据流程图工具。 【本章重点】 ①、可行性研究内容, ②、结构化分析技术与方法, ③、使用数据流程图。 【本章难点】 数据流程图的绘制 【课时分配】 4学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调查 (一)、系统调查的意义与任务 系统调查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诞生的基础,是系统设计者认识系统,同用户交流的过程。 意义: 任务: (二)、系统调查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重点性与全面性原则 重点放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数据接口的调查上。 规范化原则 (三)、系统调查的步骤与内容 初步调查 可行性研究(分析) 1)、技术可行性分析 2)、经济可行性分析 3)、运行可行性分析(见上页表) 详细调查(见三) 二、系统分析 (一)、系统分析的意义和任务 意义 形成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包括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输入输出等内容的逻辑模型。 任务 (二)、系统的分析方法 1、结构化分析法(Structured Analgsis)即SA方法 要点:A、用图解方法简明地表述一个系统的逻辑模型; B、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由粗而细到把一个复杂的系 统向下分解成尽可能独立的子系统、模块和子模块; C、产生规范化文件: 2、数据流程图的表达方式 数据流程图构成:①、数据流 ②、文件 ③、加工、处理 ④、数据流的源点与终点 (三)、系统分析内容和步骤 1、进一步分析用户的需求,改进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 题; 2、建立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四)、系统需求说明书的编制 会计信息系统名称、使用单位名称和设计单位名称; 系统目标及任务概述; 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性能的需求 系统运行环境 系统开发进度描述 三、详细调查 (一)、内容 1、会计工作组织情况调查 2、数据流程的调查 调查:信息来龙去脉、内容、处理方法 第六章 系统设计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掌握结构化设计方法,由数据流图到模块图的导出技术及绘制方法,初步掌握模块设计、文件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详细设计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 ①、结构化设计方法, ②、绘制模块图。 【本章难点】 绘制模块图 【课时分配】 8学时 一、系统设计概述 (一)、系统设计意义 根据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物理设计。 具体地讲:根据经批准的系统需求报告,考虑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将用户的需求转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将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 (二)、系统设计的步骤与任务 步骤:①、总体设计(概要设计)②、详细设计 任务: ①、总体设计(概要设计)的任务 ②、详细设计的任务 确定模块的算法,即详细描述各模块程序的处理过程。 (三)、系统设计的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 1、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 即SD)方法 含义:与结构化分析相衔接的方法,用于从系统分析的数据流程图导出系统模块图。 思路:由大到小,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基本思想。 2、模块图的表达方式 一个模块的所有子模块必须画在同一水平线上; 父模块下属的所有子模块均允许有其自己的子模块,但父模块不能越过子模块直接与子模块的下属模块联系;如图: 模块图的评价标准 二、模块设计 (一)、模块设计的意义 (二)、模块设计的原则 (三)、模块设计的一般程序 1、分析数据流程图的IPO特性 2、确定数据流程图的“中心加工”、“输入加工”和“输出加 工” 3、推导模块图 三、文件设计 (一)、数据库文件 1、概念:存放在存贮设备中的信息的集合。 2、一个文件:包含一组逻辑上相关联记录。 3、记录:一组逻辑上相关联的数据,由若干个字段组成。 4、类型: (二)、文件设计意义 1、文件设计: 指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涉及到文件进行物理定义,把所有文件设计成为可用计算机进行存取的物理形式。 2、意义: 将所有文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进行存取的物理形式。 (三)、文件设计原则 电算性:可根据计算机计算、分类、排序、存贮、更新方便、运算迅速的 特点,可在手工文件体系的基础上重复设置帐簿。如单独设置帐簿,也可以联合帐簿。 完整性 3、简洁性:体现在数据存取速度与占用空间的统一 4、可靠性 (四)、文件设计的一般程序 1、确定系统需要建立的文件 2、文件的组成形式 3、文件的存贮区域设计 确定文件应放在硬盘的什么区域、什么目录上。做到:存取方便,共享性和安全性。 4、文件结构设计 B、记录设计 以现金日记帐为例说明记录设计 5、规定文件的属性 四、代码设计 (一)、代码设计的意义 增强会计帐户体系的系统性 增强会计帐户体系的逻辑性 满足系统的操作要求 方便系统编程要求 提高系统功能 (二)、代码设计的原则 有效性 唯一性 通用性 规律性 易用性 稳定性 扩展性 可靠性 (三)、代码设计的一般程序 1、确定系统需要的代码 1)、会计科目代码 2)、业务辅助代码:职工代码、产品代码等 3)、摘要代码 2、代码设计的基本方法 1)、数字型代码 2)、字母型代码 3)、混合型代码 3、代码信息说明书的设计 (三)、代码的控制设计 1、代码差错分析 2、代码控制环节设计 五、输入输出设计 (一)、输入输出设计的意义 增加系统的生命力:尽可能操作方便易行 保证系统安全可靠:保密口令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输入输出设计原则 1、完整性:输入数据一定要完整 2、可靠性:要设计输入输出的控制措施 3、简洁性: 4、仿真性:输入格式设计尽量与手工一致 5、合规性:尤其是打印输出格式(如:凭证、帐簿、报表)要符合国家统一规定、符合会计人员使用要求; 6、高速性: 7、安全性:保密 (三)、输入设计 1、概念:根据系统调查中输入信息来源,格式和输入频率,确定输入方式、输入内容、输入格式及输入设备。 2、输入数据分析 3、输入格式设计 4、输入控制设计 (四)、输出设计 输出设计: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会计人员的要求,确定 输出信息的内容、输出方式、输出格式及输出设备。 输出信息分析: 2、输出格式设计 简化输出格式: 模拟手工输出方式: 图表输出格式: 3、以上三种格式各有利弊: 4、输出控制设计 五、详细设计 ㈠、总体设计 总体结构、功能结构与相关数据物理结构,对系统模块进行详细定义和说明。 ㈡ 详细设计的一般程序 步骤 1、将需要设计的功能模块分成几个大的部分,每一个部分由一个程序实现。 2、设计每一程序步骤和各种算法,直至能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直接表示为止。 ㈢、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 第七章 帐务处理子系统设计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帐务处理子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系统文件设计、模块设计等内容,要求学员能够熟练地掌握本系统的数据流程图、模块图的绘制方法及系统文件内容。 【课时分配】 6学时 一、帐务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流程 手工会计 二、帐务处理子系统文件设计 (一)、文件按作用分: 1、主文件:是存贮帐簿所需的数据、是系统处理的结果、需要长期保存在存贮器中作为查询、打印和审计的依据。 2、工作文件: (二)、科目代码文件 1、定义:所有代码(含科目代码)用数据库文件的形式组织。 2、科目代码文件的结构: (三)、明细帐主文件 1、含义:该文件数据由凭证暂存文件数据生成和更新。 2、明细帐主文件是正式的会计档案,需永久性存贮。 3、目的:便于对各个时期记帐凭证查询和审计。也是生成明细帐、日记帐的来源。 4、数据结构同凭证暂存文件相同。 5、可按凭证编号建立索引文件。 (四)、凭证暂存文件 1、各类会计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首先是通过记帐凭证暂存文件加以存贮的; 2、作用:用于存放已输入但未记帐的所有凭证; 3、数据结构: (五)、汇总科目数据主文件 1、该文件存贮分类帐和报表所需的数据 2、文件内容: 3、数据结构: 4、可由科目代码为关键字建立索引文件 5、借贷方发生额为本月某科目的累计额: 6、某科目本月余额也按以下更新: (六)、往来客户文件和往来业务文件 1、往来客户文件 2、往来业务文件 (七)、银行业务文件和银行对帐单文件 三、帐务处理子系统的功能模块 1、原则 2、凭证输入的设计 3、帐务处理过程的设计 4、帐证输出设计 第八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路、三种控制结构内容以及调试等内容,要求学员能够熟练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控制结构类型以及调试的分类等内容。 【本章重点】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2、控制结构的类型 3、系统调试的分类 【本章难点】三种控制结构的应用 【课时分配】 7学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程序说明书的设计 1、目的: 2、内容 3、表现形式 二、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思路 将每个程序划分为顺序执行程序块,一个程序块可以用一组命令(语句)或一个控制流程,重复执行程序块定义为程序,强调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三、三种控制结构 1、顺序结构:即一条命令执行完毕,依次类推: 2、选择结构(分支结构,条件结构) 3、循环结构 分调: 五、联调 第九章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试运行、甩帐、正式运行以及正式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的内容,要求学员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熟练地掌握系统试运行的内容,甩帐的条件、正式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系统维护内容等。 【本章重点】 1、系统试运行的内容 2、甩帐的条件 3、系统的维护内容 【本章难点】 1、系统试运行的准备工作内容 2、甩帐的条件 3、系统正式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系统维护 【课时分配】 6学时 一、系统试运行的准备 1、手工会计下会计业务的规范化 ⑴凭证的规范化 ⑵帐帐相符 ⑶帐实相符 ⑷会计核算程序规范化 ⑸往来帐户的清算 ⑹成本核算方法的规范化 ⑺银行帐的清理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培训 二、试运行的工作内容 1、系统的初始化 2、手工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 3、根据上阶段所作准备,使用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完成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并在实践中对上阶段的的工作进行检验和调整,调整的内容有: 三、试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帐务处理注意的问题: 2、固定资产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3、材料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4、成本核算应注意的问题 5、外汇核算应注意的问题(记帐汇率、帐面汇率调整) 6、银行对帐部分应注意的问题 7、数量的正确的问题 8、加强财务制度和管理措施 9、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核算质量与手工会计核算质量的分析 10、试运行阶段工作重点的饿转移 四、甩帐 1、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的条件 2、批准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的主观单位 3、甩帐的程序 五、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的正式运行 1、正式运行的主要工作 这阶段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 ⑴按软件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各项会计核算的初始化工作 ⑵日常记帐凭证的输入工作 ⑶记帐凭证的复核和修改 ⑷完成各种核算、扩大各种会计核算的广度、加深各种各种核算深度,并建立相应的帐务数据 ⑸查询、打印输出各种会计数据资料 ⑹记帐并输出各种帐页 ⑺编制输出各种总报表 ⑻完成电算化会计核算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其他功能 2、系统正式运行阶段的人员分工 ⑴首先确定财务主管恩怨应成为会计电算化的领导者 ⑵取消手工核算方式下的各会计核算岗位 ⑶对会计人员进行新的分工 3、正式运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工作程序问题 ⑵人机对话的正确性 ⑶会计数据备份与恢复 七、环境维护 1、计算机内存不够:购新机、删除内存部分文件 2、系统不能安装到计算机上 3、打开文件太多 4、打印维护 八、意外事故维护 1、会计科目丢失 2、记帐凭证丢失或假丢失 3、记帐凭证、总帐、明细帐数据混乱 4、隐含字的清除 九、计算机病毒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