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技术哲学及其历史发展
一,历史上的技术哲学思想
1,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体现了哲学研究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逻辑过程。
( 1) 历史过程,古代 ——自然哲学,
近代 ——科学哲学;
现代 ——技术哲学 。
( 2) 逻辑过程,自然哲学 ——自然本体论;
科学哲学 ——自然认识论;
技术哲学 ——自然改造论。
2,古代技术哲学思想蕴涵于自然哲学
(主导哲学)之中。
(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 四因说, 。
1) 他认为,自然万物都由质料因, 动力因, 形式因, 目的因
构成 。 实际上 在技术中同样也有四因的存在, 如建筑技术
就是如此 。
2)他又从技术的四因说,演绎出自然的四因说:, 如果在技
艺中有目的存在,那么在自然中也有目的存在。,
, 一般地说来,技艺一部分是完成自然不能完成的东
西,有一部分是模仿自然, 。
( 2) 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
1), 五行说, ——中国特色的古代技术哲学
A,自然本体论的基础,认为金, 木, 水, 火, 土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元素 。
B、朴素的自然改造论,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水、气、火是万物的本原;
古印度哲学家认为地、水、火、风是万物的本原;
古中国的, 五行说, 中的, 金, 木, 表明在古代农业社会, 农业
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C,朴素的自然辩证法,五行, 相生相克, ——
五行相生:,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
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包含了古代能源、耕作、水利、采矿、冶炼、土木等技术机理以及它们之间
相互作用的系统辨证思想。
2), 考工记, ——中国古代手工技术的百科全书
A,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 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
为良 。, 由此可见,, 知者造物,,,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代技术哲学的重要贡献 。
3) 道家的技术悲观思想 ——
A,老子的, 无为而治,,, 人多伎巧, 奇物滋起, ;, 民多利器, 国家滋昏, 。 ( 有为不可取 )
B、庄子的, 人为物役,,,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心则
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 ;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3.近代的技术哲学思想
( 1) 英国实验科学的始祖 ——弗 ·培根 ( 1561-1624)
近代哲学是自然认识论的兴起,但自然改造论的思想也
在哲学中有所体现,如,
1) 培根的自然改造论:, 自然的奥秘也是在技术的干扰
之下比在其自然活动时容易表露出来 。, 这说明科学
地认识自然规律也需要借助技术的帮助,
2) 培根的技术乐观主义,培根是技术统治论的先驱之
一, 他对技术的社会应用持乐观态度,在, 新大西
岛, 中描绘了一个技术活动兴旺发达, 技术专家主
管政府的理想国 。
( 2)荷兰哲学家 ——斯宾诺莎( 1632—1677)
1)斯宾诺莎的自然改造论,
他将万物分为两种 ——
A) 自然事物,基于自然的必然性运动的事物,
B) 人 为事物,依照人的意愿或目的运动的事物 。
( 与亚里士多德的, 四因说, 不同, 并非万物皆有因 )
2)斯宾诺莎的历史唯物主义倾向,
------他论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从利用天然工具到制作
复杂工具, 从繁重劳动到减轻劳动的工具演化过程 。
3)斯宾诺莎的技术乐观主义,
------“既然凭借技术可以使得许多难事变容易,并且可以节省
生活中不少的时间和劳力,因此机械学也不能忽视。,
这一点与老子的, 无为而治, 截然不同。
( 3)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狄德罗( 1713—1784)
1)狄德罗, 百科全书, 中的技术定义,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
体系。, 这一定义具有经典性。
2)狄德罗的技术与哲学思想,
——“研究哲学的真正方式,过去和将来都是应用理智于理智;
应用于理智和实验于感觉;应用感觉于自然;应用自然于工具
的探求;应用工具于技术的研究及完善化,这些技术将被掷给
人民,好教人民尊重哲学。,
这说明哲学既需要形而上的理性思考,也需要形而下的经验
实证,不能仅是坐而论道。
二、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产生
1.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恩格斯:, 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
哈这一长时期内,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 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
样, 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恰恰相反, 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
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
( 1) 人类改造自然活动的产业化和社会化 。
18世纪蒸汽革命, 19世纪电力革命标志改造自然的新篇章 。
( 2)哲学理论视野的转向。
从自然本体论 ---------→ 自然认识论 -----------→ 自然改造论
↓ ↓ ↓
(世界的本原)(存在就是被感知、我思故我在) (我造物故我在)
2.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生成的标志
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00多年以前的欧洲大陆
( 主要是德国和法国 ) 。
( 1) [德 ] E· 卡普 ( Ernst Kapp) 的, 技术哲学纲要, ( 1877)
( 2) [法 ]A· 埃斯比纳斯 ( Alfred Espinas), 技术起源, ( 1897)
3.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徘徊
尽管现代西方技术哲学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但直到 1976年美国
芝加哥科学哲学年会上, 哲学家仍在争论, 在技术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
的哲学问题?, 。
为什么技术这支古老的人类文明之花在哲学的领地
竟然难寻一片沃土呢?
( 1) 哲学释因,
1) 西方哲学偏重理论的传统
邦格:历史上只有三个伟大的哲学家关注科技发展 ( 亚里斯多德, 马克思, 罗素 )
特别关注技术的是培根, 狄德罗, 海德格尔 。
2) 技术哲学缺乏扎实的哲学基础
它不象科学哲学那样有维特根斯坦, 卡尔纳普, 库恩等公认的哲学大师 。
( 2) 历史释因,
—— 技术哲学发展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 。
1) 1835年 —— [英 ]化学工程师, 经济学家 A· 尤尔 ( Eure),, 工厂哲学,,, 机械哲学,,
, 制造业哲学, 等 。 ( 论述了手工与机械生产的区别, 机器的分类及发明规则, 自动工厂
与工厂手工业的对立等 。 )
2) 1877年 —— [德 ] 地质学家, 工程师 E· 卡普:, 技术哲学 纲要, (, 器官投影说, ) 。
( 使用技术哲学第一人 )
3) 1890— 1912年 —— [俄 ] 机械工程师 P·K· 恩格迈尔 ( Peter.K.Engelmeier):, 技术哲学 通
论, (四卷)(“专家治国论” —— 用技术原理改造和管理社会)。(使用技术哲学第二人)
4) 1913年 —— [德 ]工程师 E· 席梅尔,( E.Zschmmer), 技术哲学, (技术目的是摆脱自然
限制,而获得自由)。 (使用技术哲学第三人)
5) 1908— 1956年 —— [德 ]工程师和企业家 F· 德韶尔,( F.Dessauer), 技术的文化, ( 1908),
, 技术哲学, ( 1927),,技术的核心问题, ( 1945),,围绕技术的争论, ( 1956)。
他的技术哲学思想影响了 20世纪上半叶。他继康德的三大批判(, 纯粹理性批判, — 科学认
识的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 伦理行为的批判;, 判断力批判, — 审美感觉的批判)之后,提
出了对技术制造的批判:发明与自在之物的关系 —— 即科学认识只有经过中介才能与“自在之物”
发生联系,也就是说,发明原本在现象世界并没有,发明如果在现象世界出现,那它来自思想的
实在物,超经验的实在。)(使用技术哲学第四人)
三、现代技术哲学的发展
1.德国的技术哲学
( 1)二战结束后,人们对科技在战争中的作用普遍持悲观态度,并认为工程师
应从道义上对战争的灾难负有责任。因此,德国工程师学会( VDI,成立
于 1856年)于 1947年重新成立,工程师通过它来探讨他们的地位和责
任。并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
1) 1950( Kassel) ——关于工程师的责任;
2) 1951( Marburg) ——人类和技术时代;
3) 1953( Tubingen) ——技术对人类的挑战;
4) 1955( Munster) ——技术领域的人类学。
( 2) 工程师学会制定了, 工程师守则,,
并向每一位新会员宣读,
1) 宗教价值观,工程师在从事职业时必须遵守社会价值, 虔诚地信仰上帝;
2) 以人为本理念,工程师应当服务于人类生活, 向所有人提供服务, 无论他的
出身, 社会地位, 世界观如何;
3)自律原则,工程师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信守诚实、公正等原则,工程师
不应屈服于危害人类的邪恶势力,玷污科技,他应是人类
道德、文化的忠诚卫士;
4) 共同体规范,工程师应当与他的职业同事真诚合作, 尊重合作者的劳动,
就象正确评价自己的创造力活动一样;
5)职业精神,工程师应当使他的职业超越于经济意义,为造福社会和得到
各个领域的尊重和承认而工作。
( 3)二战后 ——
随着经济恢复和技术发展,德国工程师学会( VDI)在 1956年的百年纪
念会上,建立了, 人类与技术委员会,, 1973年更名为, 工程师与社会,
委员会,下设许多分会,
教育与科技,宗教与科技,语言与科技,哲学与科技等分会。
其中哲学与科技分会主要研究技术哲学和技术道德问题。
( 4)产生了一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
1) 伦克 ( H.Lenk),批判技术单因素论 ( 技术是一种社会哲学, 传统哲学
难以胜任, 应从技术史和社会学的视阈中研究 ) ;
2) 罗波尔 ( G, Pophol),技术系统论 ( 跨学科的技术哲学, 探求
, 社会 —技术, 系统的相互关系 ) ;
3) 拉普 ( Friedrich Rapp),分析的技术哲学 ( 技术哲学的流派, 概念,
方法论分析, 现实问题研究等 ) ;
4) 海德格尔 ( M.Heidegger),存在主义技术哲学 ( 具有苏格拉底传统,
善于提出问题, 但不提供答案, 去追问技术 ) ;
5) 马尔库塞与哈贝马斯 ( Mercuse & Habermas):社会批判理论的
技术哲学(提出单面人、单面社会理论,提倡批判性思维;
认为技术理性具有意识形态的特征)。
2.美国的技术哲学
( 1)美国技术哲学的孕育期( 1960—1970)
1) 1963——美国天主教大学 ( CUA), 技术文化中的哲学, 讨论会, 是第一

以技术为主题的哲学会议 ( 技术与科学, 技术与人性 ) ;
2) 1964—— [法 ]埃吕尔 ( Jacques Ellul) 的, 技术的社会,
( Technological Society,1954) 由 John Wilkinson
翻译, 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出版, 译者认为
埃吕尔是一位技术社会的哲学家 。
3) 1966—— [加 ]阿根廷裔哲学家邦格( M.Bunge)在, 作为应用科学的
技术, 一文中(美国技术史协会), 技术与文化, 杂志( 1966,
329—347),还没有提出技术哲学的概念。
4) 1966——美国技术哲学兴起的标志,
当年由, 技术与文化, 杂志主办, 技术与文化, 研讨会,邦格发

, 建立一种技术哲学,,从此 第一次出现英文的, 技术哲学, 词汇
(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而且会议论文集, 面向技术
哲学, 同年在该杂志出版)中还有芒福德( L.Mumford),
费布曼( J.Feibleman)、阿伽西( J.Agassi)等人的文章;
5) 1968——斯柯列莫夫斯基( Skilimowski)在, 当代哲学概览, 上发表
了一篇, 技术哲学评论,,美国学术界第一次承认, 技术与哲学,
( 2)美国技术哲学的发展期( 1971——1980)
1) 1972——米切姆和麦基 ( C,Mitcham & R,MacKey) 主编
美国第一部技术哲学综合文献, 哲学与技术 ——技术的
哲学问题读本, (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Reading in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 of
Technology), 其中有,
A,[德 ]德韶尔 ( Dessuaer) 的, 在适合领域中的技术, ;
B,[法 ]埃吕尔 ( J.Ellul) 的, 技术的规则, ;
C,[西 ]奥特伽 ( J.Ortega) 的, 对技术的思考, ;
D,[美 ]乔纳斯 ( H.Jonas) 的, 理论的实际用途, ;
E,[美 ]费布曼 ( J.Feibleman) 的, 纯科学, 应用科学和技术, ;
F,[美 ] 斯柯列莫夫斯基 ( Skilimowski) 的, 技术中的思维结构, ;
G,[美 ]芒福德 ( L.Mumford) 的, 技术与人的本性, 等 26篇论文 。
( 1983年再版,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Publishing Co.,Inc) 。
2) 1973年 —— 在芝加哥召开, 技术的历史与哲学, 国际会议
( 1979年,由 G.Bugliarello等主编出版了该会议论文集,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IlloNois Press)
3) 1974—— 拉普主编, 技术哲学文集,
( Contributions to a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Studi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inking in th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Holland)在荷兰出版,
其中有 5位美国学者的 7篇文章,
A) J.阿伽西:, 一般科学哲学对科学和技术的混淆, ;
B) J.O.威兹德姆:, 需要确证 —— 对阿伽西的评论, ;
C) J.阿伽西:, 为成功而谋划 —— 对 J.O.威兹德姆的答复, ;
D) J.O.威兹德姆:, 发现的规则 —— 对阿伽西的答复, ;
E) H.斯柯列莫夫斯基:, 技术中的思维结构, ;
F) M.I.曼泰尔:, 科学方法 —— 三位一体的模式, ;
G) R.J.麦克罗里:, 设计方法 —— 有效设计的科学方法, 。
4) 1976—1978:美国技术哲学活跃的标志
A) 德拉华州立大学杜尔宾教授 ( Paul T.Durbin),
创办一组技术哲学内部通讯 ( newsletters);
B) 成立美国技术哲学学会 ( SPT),技术哲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过程;
C) 1976年 10月美国哲学协会中的科学哲学协会等,
三个分会在芝加哥专门为技术哲学举行了专题年度研讨会,
主题是:, 在技术中是否存在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杜尔宾等人参与了讨论。
杜尔宾 —— 技术哲学研究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是借助库恩的范式到
技术哲学分析中, 研究技术革命;
布莱克 (康奈尔大学) ——技术哲学的四个任务
(基本概念、技术批判、技术伦理、技术行动);
吉 里 (印第安纳大学) ——技术哲学应是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不能仅研究
技术知识(反对科学哲学家故弄玄虚,坐而论道)。
D) 1976年 12月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
与波士顿大学联合继续举办技术哲学专题研讨会,
乔纳斯(波士顿大学) ——现代技术的特征与技术进步
的模式(推与拉);
瓦托夫斯基(波士顿大学) ——技术概念的四个问题
(评论乔纳斯:技术概念的历史性;
技术进步的定性与量化;
技术进步的无限性;
技术目的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社会制度无关)。
E) 1978年杜尔宾等主编了, 哲学与技术研究,
(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年刊,正式有了技术哲学
的学术刊物。
F)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技术哲学家。
( 3)美国技术哲学的成熟期 ——( 1981—2000)
1) 出版了大量的技术哲学文集和专著,
A) 1981年拉普 的, 分析的技术哲学, ( Analytical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1978) 由 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Holland
出版英译本 。
B) 1983— 1993年杜尔宾主编, 哲学与技术, 丛书(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共 11卷(论文集,D.Reidel & Kluwer
Publishing Company,Boston Series);
C) 1985年阿伽西 的, 哲学和社会视野中的技术, ( Technology,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Aspects,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D) 1985年邦格 的, 科学和技术的哲学, (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E) 1985年派特利克 ( E.C.Pytlik) 等的, 技术, 变革与社会, ( Technology,
Change,and Society,Davis Publications,Inc) ;
F) 1988年费雷 ( F.Ferre) 的, 技术哲学, (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
G) 1990年希克曼 ( L.Hickman)主编的, 作为人类事务的技术, ( Technology
as a Human Affair,McGraw— Hill);
H) 1991年伊德 ( D.Ihde) 的, 工具实在论: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之间的界面,
( Instrumental Realism,The Interface betwee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I) 1991年费恩伯格 ( A.Feenberg)的, 技术批判理论, ( Critical Theory of
Techn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w York);
J) 1993年伊德 ( Don Ihde) 的, 技术哲学, (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 Introduction,Paragon Press) ;
K) 1993年莫莱斯基 ( A.Moulakis)主编的, 技术和责任, ( Technology and
Responsibility,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Ener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 1994年米切姆 ( C.Mitcham)
,通过技术 的思考 —— 工程和哲学之间的道路, ( Thinking Through
Technology, The Path Between Engineering and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本书内容充实, 可作为技术哲学入门的基本教材,
第一,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技术哲学的历史, 对卡普, 恩格迈尔, 德韶尔,
奥特伽等人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
第二,本书划分了技术哲学的两种流派:工程的技术哲学和人文的技术哲
学,并评述了从工程的技术哲学向人文的技术哲学的过渡。
第三,本书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传统与
马克思主义的智力传统)。
第四,本书建立了一种技术哲学体系,即通过四种技术(客体、知识、过
程与意志的技术)的划分,探讨了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和价值论问题。
2) 出版了电子版技术哲学期刊, 技术, ( 1995)
( Techne,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http,//scholar.lib.vt.edu/ejournals/SPT/spt.html), 实现了学术研
究的数字化 。
注:英国苏格兰的阿伯丁大学的哲学、技术与社会中心( Center for
Philosophy,Technology and Society,Aberdeen University)也曾有
( CPTS)电子版技术哲学期刊, 结果与方法, ( Ends and Means,
http,//www.abdn.ac.uk/philosophy/cpts/techno.hti)。
3)技术哲学向 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渗透与转向
A) 许多大学 STS中心的建制化;
B) 美国 STS协会的建制化;
C)出版了大量的 STS专著,如美国 STS协会前主席卡特克利夫教授
( Stephen H,Cutcliffe)的, 概念、机器和价值 —— 对科学、技术与
社会研究的介绍, ( IDEAS,MACHINES,AND V ALUES—— An
Introduction to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
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0)。
3,苏东的技术哲学 ( 略 )
( 1) 技术哲学是一种技术意识形态,
存在决定意识,西方技术哲学是西方社会现实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因此必须清算, 包括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理论等;
( 2) 技术哲学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技术的本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方法论等 。
( 3) 西方技术哲学的功能,
1) 自我说明的功能 —— 技术内部的规律性;
2) 社会辩护的功能 ——
科学主义向度:采取技术乐观主义态度, 为资本主义优越性辩护;
反科学主义向度:采取技术悲观主义态度, 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问题
皆源于技术
4,日本的技术哲学 ——技术论 ( 略 )
( 1) 唯物论研究会 ( 1932) ;
布哈林的, 历史唯物主义, ( 论述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 ) ;
( 2) 劳动手段体系说
户坂润,提出主观技术与客观技术的概念;
↓ ↓
( 智力, 技能 ) ( 工具, 机器 )
相川春喜,认为技术是生产手段;
冈邦雄,更强调劳动力 ( 认为古代主要是技能 )
( 3) 武谷三男的规律说,
技术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规律有意识的应用 。
( 4)三枝博音的过程说,
技术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根据客观规律形成判断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