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关于消息的写作
第一节 消息的体裁与结构
一、消息体裁的特点及报道优势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使用最多、也最
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消息一直
被认为是新闻报道的主角,在可以预见的
将来,这一地位应当也不会改变。这是由
消息的体裁特点及所具有报道优势决定的。
(一) 消息的体裁特点
1,简括性报道
简要、概括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消息
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最本质特点。在写
作上,消息重在概括性的陈述,所以篇幅
相对较短;而通讯则重在对事实的描写、
展现、解释、分析等,所以篇幅也较长。
即便是描写性或分析性消息,也重在言简
意赅,而不要求娓娓道来,这都是此前已
经谈到过的。
2,更注重报道事实
新闻的各种体裁都必须用事实说话,
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消息的本质特点
是简要、概括地报道事实,且篇幅相对短
小,所以比起其他体裁,议论或抒情的成
分更少,亦即提供给读者的是“水分”更
少的事实“干货”,所以一般来说“客观
性”显得更强。
3,相对特殊的结构形态
传统的消息一般采用倒叙的方式,也
就是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它通过标题、
导语和新闻主体,将新闻事件的结果及新
闻事实的要点经过数次的重复,力争尽早
让读者知晓,西方称之为消息写作的“三
度重复”(参教材 145页)。现代消息写作
虽然有些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并没
有完全改变倒金字塔的结构。关于这种结
构下面还会较详细的分析。
4,外在标志
消息通常都有外在标志,总称为“消
息头”,包括电头和“本报讯”。而其他
新闻体裁则基本没有。
电头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
时间,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新
闻稿的开头。由于现代新闻社总以电报、
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所以,××社×
地×月×日×时×分×秒电, 就是常见的
形式。有时出于需要,还标明稿件的作者。
,本报讯, 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
员采写稿件的标志。如系外地采访,也需
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和作者。
(二) 消息体裁的报道优势
?发稿速度快,更能体现“新”的特点
?适应范围广
?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更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具有较强的新闻冲击力
二、消息的结构方式
(一 ) 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核心要点是:重要的
元素放在开头,不那么重要的放在文末。
在写作时就表现为:最重要的材料通常要
放在报道开头,较不重要的素材放在最后。
关于这种报道结构的来历,通常
认为是起源于 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
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刚发明不久的
电报机经常出现故障,且费用也太贵,
于是记者不得不将最新和最重要的情
况放在电文的开头尽快发出。
不过,消息的这种特殊结构问世
以来,一百多年间行用不衰,还另有
其自身的合理性。
?首先,在新闻报道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下,这
种结构有利于编辑对新闻稿件进行迅速而有效的
处理:“如果可用的版面突然由 10英寸缩为 8英寸,
播出时间由 40秒减为 20秒,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报道结构允许删去最后两段,而不丧失关键
信息。”(梅尔文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161
页)
?其次,这种结构也更好地满足了媒体受众的需求。
人们通常想在报道一开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如
果重要并且有趣,就会吸引他们注意,否则,读
者就会转到其他版面。尤其是当今时代,人们都
太忙,不愿为毫无收获而耽误工夫。
(二) 单一元素结构
在消息的倒金字塔式总体结构之下,缘于一
篇报道的内容重点不一,又可细分为单一元素报
道结构和多元素报道结构。单一元素报道结构是
以一个重要行动为中心,或以一个重要事实或思
想为基础的报道。它也称为单一事件报道。刚走
上新闻工作岗位的记者首先应当掌握好这种较简
单的消息结构。这种结构的组成大致是:
?导语。
?解释性和详述性材料。
?背景(如有必要)。
?次要材料(如果有的话)。
单一元素报道结构
导语(主题)
对导语的解释 背景材料
(最佳引语或事件)
对导语的进一步解释
(支撑性事实、引语、事件、
具体说明和趣闻轶事)
次要主题
(支撑性事实)
单一元素现场报道可能包括许多个主题或理
念,但是在这种类型的报道中,记者确定只有一
个是重要的。这类报道可能具有以下结构:
?导语:理念 A。
?解释性材料。理念 A的详尽细节。
?次要材料。次要主题 B,C,D,E。
?背景。
?理念 A的进一步细节。
?用这种方法写成的短报道在导语或两个段
落之后可以删节,长报道则可以在几个段落
之后删节。
(三) 多元素结构
1,二元素结构
下面是一篇竞选报道中的 11个段落,
刊登在美国《每日新闻》上。这篇报道看
上去有些复杂,其实结构也很简单:
休斯州长输掉了债券和州立法机关
约瑟夫 ·麦克纳马拉
( 1) 新泽西州州长理查德 ·J,休斯昨天在全
州范围的选举中一败涂地。选民拒绝了他押上很
大政治声誉的发行 7,5亿美元债券的提案,而且
共和党人获得了参众两院的控制权。
( 2) 休斯在竞选期间曾经警告说,如果债
券发行受挫,他将在 1月份要求州立法机关征收
一项州所得税和销售税,以满足州财政需求。休
斯在今天早些时候宣布,他, 或许不得不重新考
虑, 这种需求的规模。他清楚地表明,,重新考
虑, 将增加他对需求数量的估计。
( 3), 我接受人民做出的决定。, 他在一
份书面声明中说。
开票背后
( 4) 债券发行提案从晚 8点投票结束起就处于落
后地位。该提案包括两个问题:一个关于公共机
构,一个关于公路。根据该州 4533个选区中的
4238个的点算结果,今早的得票情况为:
( 5) 公共机构:反对,868586票;赞成,
736967票。
( 6) 公路:反对,866204票;赞成,681059票。
( 7) 休斯失败的一个明证是,在民主党堡垒哈
得孙县,这位州长期望得到 15万张选票的大多数。
但是只有 100501票对 64752票赞成公共机构债券,
93654票对 66099票赞成公路债券。
( 8) 其他 4项付诸表决的提案没有遭到多少反对,轻而
易举地通过了。它们是:对选民居民身份的要求、对农
场土地实行租税优待措施以及在免税方面对退伍军人和
老年人从按比例征税改为定税。
( 9)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共和党控制着州参议院,昨
天又在至关重要的埃塞克斯、伯灵顿和卡姆登 3个县取得
了压倒性的胜利。将他们的多数地位 ―― 曾经缩减为区
区 11,10―― 扩大到 2/ 3。
( 10) 民主党兵败如山倒,包括休斯州长的连襟、来自
伯灵顿县的参议员爱德华 ·J,赫尔斯在内。赫尔斯的议席
被获得令人信服的 6000张多数票的共和党人埃德温 ·B,福
塞斯所取代。
( 11) 在人口稠密的埃塞克斯县,共和党人 C,罗伯特 ·萨
科恩击败了民主党人埃尔默 ·M,马修斯,后者未及最终计
票结果出来就在晚 11点刚过时承认失败。在卡姆登县,
共和党人弗雷德里克 ·J,斯科尔兹夺走了约瑟夫 ·W,考吉
尔的席位 …… --《每日新闻》
分 析
?这篇消息以两个主要事实为基础:( 1)债券发行计划遭
否决;( 2)共和党控制立法机关。结构就以这两个事实
要点构建。
?导语( 1)第一句有一个记者相信会吸引读者的口语短语
(指俚语 shellasking,意为“一败涂地”)。第二句概述
了 A和 B两个主题。
?从( 2)到( 7)这七段讲的是主题 A。 在第二段里,记者
给出了不能发行债券的可能后果。
?在任何选举中,投票结果都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在第五段
和第六段提供了这些数字,这为第七段讲述州长的惨败提
供了一个好例证。在第八段,记者为主题 A提供了一些背
景。
?( 9)到( 11)展开了主题 B,提供了各项投票的具体例
证。
2,三元素结构
下面是一篇以三元素导语开始的报道。如果
记者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可以把那个元素单
独挑出来,写成单一元素的消息。但本文记者认
定三个元素同等重要:
研究将三个因素与心脏病相联系
简 ·E,布罗迪
( 1) 大纽约健康保险计划的一项研究再次表明,
抽烟、超重和缺乏锻炼与大大增加的心脏病所导
致的死亡和残障有关联。这项研究是在该计划的
11万名成人成员中展开的。
( 2) 这项研究发表在昨天出版的《美国公众健
康杂志,6月号上。它说,男女烟民面临的首次
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是非烟民的 2倍。
( 3) 该研究还发现,在抽烟斗和雪茄的烟民中,
一年里首次心脏病发病率高于非烟民,但是不如
吸卷烟的烟民高。
( 4), 活动最少, 的人,无论有无工作,首次
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是, 适度活动, 的人的 2倍,
而且患致命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是后者的 4倍。
( 5) 在心脏病发病率方面,被归入, 最爱活动,
一类的男性并不比那些被认为, 适度活动, 的男
性具有优势。作者们报告说,活动和不活动界男
性之间的其他差异,例如他们的吸烟量,不能解
释他们不同的心脏病发病率。
( 6) 在该项研究中,与较小体重的男性相
比,较大体重男性首次心脏病发作的机率
高出 50%。该研究还发现,自 25岁起体重
增加的女性面临的危险加大了。
( 7) 作者称,根据吸烟和运动习惯上的差
异解释不了与体重相关的风险的差异。
( 8) 这项研究还发现,在心脏病发病率方
面,男性白人要高于非白人,男性犹太人
要高于白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但是女性
犹太人与女姓非犹太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纽约时报》
分 析
?上文的导语( 1)包括了 3个主题: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吸
烟( A),超重( B) 和缺乏锻炼( C) 增大了患心脏病的
风险。
?( 2)中向读者交代了这份材料的来源,它出自何处,然
后提供了更多关于主题 A的信息。
?( 3)交代了关于主题 A的更多细节。
?( 4)跳到了主题 C―― 缺乏锻炼。如果按照 A,B,C的
顺序,效果可能会更好。
?( 5)交代了关于缺乏锻炼的更多事实。
?( 6)转向了主题 B―― 超重。
?( 7)关于主题 B的更多信息,B与 A和 C的关系。
?( 8) 被布罗迪认为是次要的信息。
一些记者可能会在本篇消息的最后一段信息
中发现一个新闻点,并且考虑将它放入导语,即
,这项研究还发现,在心脏病发病率方面,男性
白人要高于非白人,男性犹太人要高于白人新教
徒和天主教徒,但是女性犹太人与女姓非犹太人
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 这虽然也很有些新意,但
却很难从科学的角度得出合理解释,而且还有可
能带来种族或宗教方面的麻烦。所以记者布罗迪
的安排是很合适的:既没有付之阙如,但也并不
作为重要信息。这就给我们面对众多的新闻素材
如何选择重点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这篇报道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或
借鉴是:当一篇报道中有不止一个主
题时,在写作时要切记:将关于同一
主题的所有内容放在一处(即“同类
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是西方新闻
界所强调的“经验法则”,这样有利
于报道写作清晰而简洁。
第二节 导语的类型与写作
一、什么是导语
关于导语的定义,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和通
用的解释。可能只有两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1,它是消息所特有结构特点。
2.,引导阅读”是它的基本作用。
除此之外,它是不是一定要提示新闻事实的
核心内容、是不是一定只是消息的第一段,甚
至是不是一定在报道的开头部分,都是有所争议
的。
二、导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梅尔文 ·门彻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
“导语让读者知道下文的内容。”“有效的导语
满足两个要素:它抓住了事件的实质;它吸引读
者或听众为该报道停留。”( 126页)
据此而言,对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导语有两
个主要作用:
1,抓住新闻事实的本质,开门见山地加以
揭示,以便让读者尽快知道下文的内容,即所谓
“一眼便知”;
2,恰当使用各种有效的报道手法,吸引读
者或听众“一见钟情”,为该报道停留。这在当
今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昨晚我们睡在了敌人的营地里。
――,孟斐斯每日呼声报》一位驻外记者写
于南北战争夏洛战役(战于 1862年 4月 6日和 7日)
第一天后。
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出现了。地狱全面结冰。
星期日全在一张日历上。在今天的世界职业棒球
联赛上,唐 · 拉森在一场比赛中投出了一个无安
打、无跑垒得分和无人赢得第一局的球。
――,华盛顿先驱邮报》雪莉 · 波维奇。该
导语描写的是 1956年这位扬基队投手痛击布鲁克
林道奇队的完美比赛。
,我感觉自己仿佛被肮脏的手抓了一下。,
玛莎 · 格雷厄姆( 1894- 1991,美国现代舞运动
的中心人物)说。
――,纽约先驱论坛报》舞蹈批评家沃尔
特 · 特里撰写。此前,两名国会议员公然将格雷
厄姆的舞蹈贬为“色情的”。
光荣的代价是什么?两只眼睛,两条腿、一
只胳膊 ―― 每月 12美元。
――,华盛顿先驱报》圣克莱尔 · 麦凯你维
所写的关于一名一战残废老兵一贫如洗的报道。
下雪了,小男孩们坐上雪橇。
――,纽约世界电讯报,H,艾伦 ·史密斯所
写的天气预报。( 126- 127页)
?这些导语几乎否定了被那些规定新闻写作
标准的人奉为圭臬的每一条规则。然而,
这些导语却令人难忘。它们之所以有这样
的效果,是因为适应了导语写作的要求:
用白描手法将事件核心形象化了,吸引读
者继续阅读。
?除此而外,西方的新闻编辑室里还流传着
一句悠久的格言:“报道由导语延展而
出。”这就提示我们,对于新闻报道的写
作而言,导语还有组织报道内容,为全篇
奠定基调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托马斯 ·博斯韦尔
说:“写报道最重要的是寻找中心思想。
一件事物被给予一个主题,但是你必须在
那个主题内找到思想或概念。一旦你发现
了那个思想或思路,剩下的所有奇闻轶事、
阐述说明与引语便是串在这条思路上的珍
珠。串珍珠的线可能微不起眼,珍珠可能
光耀夺目,但仍然是线造就了项链。”
(《新闻报道与写作,129- 130页)
三,导语的基本类型
导语分类是总结导语写作经验和规律的需要,
对消息导语的写作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我们的
教材上将导语分为四大类(参 161- 169页),即:
?概述型导语:概括式的、直接陈述;
?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
?评述性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
?橱窗式导语:写典型性的故事,有如橱窗
展示。
这种分类是基于反映事实的方式,而其前提,
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导语是报道的开头部分。
这种分类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参考
选择。如果换个角度,导语的类型还可以有其他
认识。
美国梅尔文 ·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
“虽然年轻的新闻记者被给予了一长串导语类型,
但实际上,导语只有两种: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
导语。谁与什么式、趣闻轶事式、对比式、笼统
式、问题式、引语式与闲谈式导语全部归入上述
两类。”( 135页)所谓直接式导语,即“导语
能够立刻告知读者或听众报道中最重要的内容。”
而所谓延迟式导语,即“导语通过暗示报道的内
容,引导读者或听众走进报道。”( 126页)
这种分类的前提,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导语是“抓住了事件的实质”,亦即“事
件的主题”部分。因此,如果这部分开门
见山,出现在消息的开头,就是直接式导
语;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延后出现于消息
某一部分,那就是延迟式导语。下面分别
做些说明:
(一)直接式导语
例如:
?气温昨天中午达到 40摄氏度,创下本市气
温历史新高。
?在对纽约和美国而言无法形容的恐怖之日,
恐怖分子昨天动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与五
角大楼。这是美国历史上受到最致命的攻
击。
?华盛顿电 众议院今天投票弹劾克林顿总
统。
直接式导语通常用于突发性新闻事件,它满
足了受众急欲知晓发生了什么事实的需要,因此
是大多数消息报道常用的导语形式,被称为新闻
工作的“载重马”。在不少新闻媒体,主编们检
验记者能力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看记者为现场
新闻事件写的导语能否直入主题。
直接式导语的内容通常包括:
何事发生或有什么具体信息。
事件何时发生。
事件发生的地点。
消息来源。
也就是说,最重要、最本质的的事件内容构
成了直接式导语的基本成分。为了找到这些基本
内容,记者预测读者可能会问的问题,然后加以
回答。这些问题一般被概括成谁( who),什么
( what),何时( when),何地( where),为
何( why) 与如何( how)。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新闻报道六要素 ―― 五个 W与一个 H。 近年来我
国的记者又为之增加了一个要素: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直接式导语只是要求尽快进
入报道主题,决不应当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事实上,只要能够恰当使用多种表现手法,直接
式导语同样可以、而且也应当写得活泼生动。如:
?【路透社联合国( 1971年) 10月 25日电】 联
合国的代表们今晚击败了美国为保住台湾在联
合国的席位所做的努力,从而为北京进入联合
国铺平了道路。代表们在走廊里大声发笑,他
们唱歌、喊叫、拍桌子,有人甚至跳起舞来。
?《经济日报,1992年 5月 28日文章《老外开始
怕老乡》:刚从美国考察归来的农民企业家沈
其顿,举止潇洒地走进会客室,递给记者的名
片不是一张,而是三张。
(二)延迟式导语
延迟式导语 通常是以一个事例或一则
趣事来设置某种情境或唤起某种情绪。
下面是美联社新闻特稿撰稿人锡德 ·穆
迪撰写的一则的导语:
杰克 ·洛伊佐克斯是一位医治城市衰败
的牙医,一位使用炸药的莫扎特,一位地
球引力专家。像约书亚(继承摩西的以色
列民族领袖)一样,他吹一口气,墙就会
倒塌。
洛伊佐克斯的职业究竟是什么?读者
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延迟式导语在一
开始并不向读者揭示最关键的信息,悬而
未决是延迟式导语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
延迟式导语又称“意外结局型”导语。例
如上篇报道的后面几段告诉读者,洛伊佐
克斯是一家爆破公司的经营者。延迟式导
语通常用于新闻特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通讯体裁的深度报道。
在当今时代,随着全天候的新闻电台、电视
台和互联网的发展,触及读者速度较慢的纸质
印刷新闻媒体,无疑在新闻时效的竞争上处于不
甚有利的地位。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同时也是
为了强化自己的优势,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通常
要预设一个前提,即受众已从其他媒体上大致知
晓新近发生了什么事,但却缺少、同时也需要进
一步地了解事件的详细原委、经过、结果和影响
等,于是,纸质媒体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
激烈的竞争保持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是近
年来纸质新闻媒体深度报道不断发展的深层原因。
同时,这类报道也就比以往更需要求助于多种写
作技巧,以吸引那些早已对新闻事件有大致印象
的读者。这就是近年来延迟导语日趋兴盛原因。
同时,延迟式导语虽然时常用于深度
报道,但出于新闻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今
天的社会,就算是对突发新闻或硬新闻的
报道,就算原本可用直接式导语的场合,
有的记者也有意识地把导语放在文章后面
的部分,从而将突发的新闻事件报道“特
稿化”。这是近年来导语写作的新趋势。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延迟式导语并非只用
于深度报道的通讯和新闻特稿。美国当代
知名记者埃德娜 ·布坎南(普利策奖得主,
独创布坎南式导语)为《迈阿密先驱报》
撰写的报道这样开头:
寡妇埃尔金的丈夫们遇上了倒霉事。
有人谋杀了她的第四任丈夫塞西尔 ·埃尔金,
显然,当时他正在看电视《家族世仇》,
有人用一个长柄平锅敲碎了他的头。
第三任丈夫塞缪尔 ·斯米利奇掉进了南
戴德一个杂草丛生的沟渠。
第二任丈夫劳伦斯 ·迈耶斯不知所
终 ……
任何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开头
这令人意外的情节所吸引。注意布坎南提
供的细节:不是其他平锅,而是长柄平锅;
他的第四任丈夫不仅仅是在看电视,而且
是在看《家族世仇》。而发现第三个丈夫
的沟渠内“杂草丛生”。
布坎南继续写寡妇埃尔金,然后对全
文做了一个总结:
正是杀死她第四任丈夫的凶手让玛格
丽特 ·埃尔金陷入了麻烦。她被指控为试图
雇用一个养蜂人来杀死他。审判定于 9月 9
日举行。
如果以最普通的直接导语开始这篇报道,那么记者
应该在导语中交代审判日期,但是布坎南的报道以一系
列不平常的事件开头,她提供给记者的是一个高潮迭起
的现代道德故事。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在不足 3英里的路程中,约瑟夫 ·L,乔迪第三超过了 6
个停车标志,4次不正确地改变路线,还闯了一次红灯,
在限速每小时 30英里的区域里以 60英里的时速驾驶而且
他还没有驾驶执照。两天之后,他又一次无照驾驶,这
次他超过了一个停车标志,在限速 45英里的区域内,以
每小时 80英里的速度驾驶。因为 16次违章驾驶,乔迪被
罚款 1795美元。他从来没有付过罚金。警察说乔迪已经
搬到休斯敦去了。在警方档案里估摸 30000至 40000笔未
付交通罚款中,乔迪的单人罚金数额最大。
但是,总数超过 500000美元的全市未
付交通罚款中,乔迪的罚金数额只占极小
一部分。
2月份,为了收回大概 838000美元的未
付罚金,市长乔纳森 ·罗杰斯开始惩罚经常
违章者。到 3月中旬,警方已收到 386465美
元罚款。
―― 美国《埃尔帕索先驱邮报,约
翰 ·雷布楚克
这篇报道开头从一位逃避罚金的特殊
司机写起,延迟的导语却是由这一事例出
发,提示出本市不缴纳交通罚款的普遍性
及警方开始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效果。由
于前面的描述和延迟的导语在新闻点上具
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显得轻松而自然。
这就引出了在选择用延迟式导语写作时的
须注意的两个重要原则:
1,并非任何事件和有趣的故事都能写成延
迟式导语,选择的标准主要是:在无需将核心
事实立即告知读者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延迟式导
语,所以这通常用于非突发性事件的场合。
2,导语必须和新闻要点,即报道的主题相
一致。也就是说,它必须紧紧围绕报道的新闻
主旨,必须能引导读者进入事件的核心。而且根
据擅长使用延迟式导语的西方新闻记者的经验:
“除非作者有意想在最后一段制造高潮,否则在
延迟式导语之后,新闻点出现得越早越好。”
我们试分析下面这篇报道的导语成分、写作
方式和构思原因:
幼小的轰炸幸存者得不到任何安慰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1年 10月 25日电 哈米得 ·乌
拉哈躺在一条肮脏的床单下。他的全身,从脖子到面部,
布满了榴霰弹的烧伤。服了大剂量的镇静药后,这个 12
个月大的婴儿手抓了一下用来安抚他的一个玩具熊,然
后把玩具推开。
他的妈妈拉迪古尔躺在他的身旁,但是,拉迪古尔
不能给她这个唯一幸存下来的孩子任何安慰。拉迪古尔
的右胳膊肘下有一个裂开的血淋淋的伤口,护士们正在
这间布满灰尘、设备恶劣的病房里给她的伤口涂抹消炎
药。拉迪古尔尖叫起来:, 请不要弄痛我。,
拉迪古尔和她的儿子是昨天从坎大哈一个村子逃出
来的几个幸存者(中的两人)。昨天,两枚美国导弹把
这个村子抹去了。幸存者说,有 25人在这场袭击中丧生。
这个妈妈找不出任何理由,说明他们的小村庄为什
么遭到袭击。村子里没有士兵或军事设施。她也不清楚
附近的山区有任何本 ·拉登的训练营地。她唯一能确认的
是:她的另外四个孩子死了。
综上所述,一般而言,突发性的或大
规模事件报道通常要求使用直接式导语,
而对于通讯类的新闻特稿来说,延迟式导
语效果更佳。但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界线是模糊的。何时使用直接式导语,何
时使用延迟式导语,其实并没有绝对的规
则。阅读的愉悦有时正是来自于悬念,即
让人屏息以待,等报道发展到深处才揭示
出高潮。当记者感到这种结构适合于某一
事件的报道时,就可以使用延迟式导语,
而不必顾忌这是在写消息还是在写通讯,
这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三)结合式导语
所谓结合式导语,按西方记者的说法,
就是把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结合起求,
在同一个导语段或导语部分中,先有现场
的描述,后有结果的提示,达到出其不意
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美国普利策奖得
主、《迈阿密先驱报》警务记者埃德娜 ·布
坎南就擅长撰写这类导语,因而被称为
“布坎南式导语”:
?她爱的那个男人掴了她几耳光。她说,她当时
怒不可遏地告诉他,他决不能、再也不能那样
做了。“你想干什么,杀了我吗?”他边问边
递给她一把枪,“给你,杀了我吧。”他向她
挑衅。她确实就这样做了。
?新年前夕,为了让顾客能够及时在他们电视上
看到奥兰治王狂欢游行,查尔斯 ·柯齐奥在自己
的那个小电视修理铺里待得比预想的要晚。他
的一片好心使他失去了生命。
四,关于导语的写作
西方的新闻学教科书中对导语的写作列出如
下程序,可供我们参考:
?找到报道的最重要因素。
?确定用直接式导语还是延迟式导语更适合事件。
?如果一个要素很显著,使用单一元素导语。如果几
个要素都很重要,使用多元素导语。
?使用主-谓-宾结构。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保持导语简短,单词(指英语单词)在 30- 35个以
下。
?使导语具有可读性,但是不要为了可读性而牺牲报
道的真实和准确。
? (梅尔文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153页)
他们反复强调,优秀导语的基础是作者清楚
地理解报道主题,其他都是因此而来。所以他
们把“找到报道的最重要因素”列为第一条。又
由于大多数导语是直接式的,处于报道的开头,
所以他们对写好报道的开头部分极为重视。《纽
约人》杂志撰稿人约翰 ·麦克菲说:“第一部分
―― 导语、开头 ―― 是全部写作中最难的部分。
我经常听撰稿人说,如果你已经写好了导语,那
么你已经完成了 90%的报道内容。”舰队街报业
巨子哈特韦尔勋爵则说:“在你奔向主题之前你
不想见到太多的自我陶醉的无聊话。如果你读完
一篇报道的第一段仍不知道它在说些什么,情况
便不妙。”
其实,新闻报道中写好开头的导语和其他写
作写好开头的意义是一样的,早在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其在《理想国》中就写道:“开头是工作
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是,要写好报道的开头(这经常表现为写
好导语),有时并不那么简单,其前提是要选好
事实,用西方的行话说,就是“发现导语”。此
时记者经常要问自己:如何从收集到的丰富素材
中选出一或两个事实用于导语?报道的重点是什
么?
梅尔文 ·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为我们提供了
这样一个实例:
“一名盗贼破门而入一家汽车零件商店,偷走一批
电池。下面是《夏洛特观察家报》的一名记者撰写的报
道,下边是她的主编提供的分析。
盗贼偷走 36节电池
警方昨天被告知,闯入夏洛特一家汽车零件商店的
盗贼偷走了 36节 Del-co电池。
被盗的皮埃蒙汽车交易店位于阿坦多大街 410号,该
店经理,49岁的罗韦尔 ·厄斯金告诉警察,盗贼是在星期
二下午 5点至星期三 8点之间进入商店进入商店。盗贼在
这幢一层砖结构房屋的后墙凿开了一个洞。
厄斯金说,被盗电池价值 539,18美元。
――,夏洛特观察家报》
? 分析
? 导语集中于基本事实:一批电池被
盗。记者知道,读者每天翻开报纸
时带着一个问题:“今天发生了什
么事情?”
? 记者回答了他或她认为读者按逻辑
接下来可能会问的问题:“非法进
入事件发生在哪里?它发生于何时?
它是如何进行的?”对上述问题的
回答与解释丰富了导语。
? 提供背景。记者知道,读者想被告
知被盗商品的价值。 ( 130页)
?针对这一基本事实,门彻在其著作中还提
供了几种假设情况下的不同的思路:
?“我们假设盗贼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偷窃成
功的,那么,偷盗何时与如何发生将是导
语的主要内容,报道将按照这一思路写作。
?如果盗贼是攀过 15英尺高的墙进入商店,
那么盗贼如何做到这一点将安排在导语里。
?如果盗贼在商店里留下一张便条,为他的
行为道歉,并且说他需要钱为他生病的妻
子付医疗费,盗窃为什么发生 ―― 根据盗
贼的说法 ―― 将被写进导语。”( 130-
131页)
我们再来看一位学生撰写的一篇关于当地
“联合道路运动”组织的报道,
本地的, 联合道路运动, 目前正在为明年的
活动筹集 75万美元的经费,今天它发行了第二期
一周报告。
该组织主席托尼 ·戴维斯说,头两周的捐赠已
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筹资数量。
,我们已经筹集到了 35万美元,比去年多出
25000美元,” 戴维斯说,,由于我们市区志愿
者的工作,本地商人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彻底游
说,他们慷慨解囊。,
这次为期一个月的行动是为了给 28个机构筹
集资金,这些机构包括老大哥、养老院以及一项
新的救助残疾儿童计划。
这篇报道内容虽然很清楚,但是却有
一个比较刺眼的错误:本应成为基本理念
或者主题的内容却放在了第二段。在有些
情况下,记者会有意地把导语后置,通常
是为了追求戏剧性效果,但这里显然不是
这样的情况。学生记者从他收集到的最重
要的事实是,筹款行动收到的捐款比去年
多。因为这是一篇直截了当的报道或曰现
场新闻报道,因此进展报告应该放在导语
中,得到导师的忠告后,这个学生重写了
报道:
计划筹资 75万美元的, 联合道路
运动, 在进行到一半时,取得的成果
已经超过了去年。
该组织主席托尼 ·戴维斯今天说,
在一个月的筹资行动的头两个星期里,
已经筹集到了 3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
的募捐多了 25000美元。
,感谢我们市区志愿者的工作,
当地商人已经 ……,
综上所述,门彻认为记者在为他们的
报道寻找合适的导语时应当问自己 5个问题:
?在发生的事实中,什么是独一无二的、
最重要的或者是最不同寻常的?
?该事件与谁有关 ―― 谁做的或谁说的?
?最好用直接式导语,还是延迟式导语?
?是否有一个吸引人的词语或生动的短
语可以放在导语中?
?主语是什么?什么动词最能吸引读者
阅读报道?( 133- 134页)
第三节 主体、背景与结尾
一、消息主体的写作
消息的主体就是消息的正文,或称主干。
在有直接式导语的消息里,它位于导语之后,如
果导语是“头”,那么它就是身躯。而在没有导
语(如通讯)或延迟式导语的新闻报道里,主体
则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来。
即便大多数的消息会使用直接式导语,即便
这种导语连同新闻的标题会对新闻事实的核心内
容加以提示,但到此为止,新闻事实的具体内容
并没有完全展现,而读者却可能需要了解更多的
有关这个新闻事实的信息,因此,消息的主体也
就必不可少。而在呕心沥血地锤炼导语之后,还
应当精益求精地写好主体,也就是消息写作中必
须做到的。写好消息的主体,须注意以下两个方
面:
(一 ) 主体的基本任务
既然名为“主体”,顾名思义,就承担着尽
可能全面地展现新闻事实的基本任务。这项基本
任务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例如:
《湖北日报,2002年 4月 26日报道:
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
沙市区城郊奶农见识了市场的残酷,由于少
人收购,他们不得不将 5万多公斤鲜奶倒进农田。
25日,记者接到沙市窑湾农场奶农打来的求
助电话,反映他们养的奶牛每天产奶 1000多公斤,
由于少人收购,一半牛奶只能倒进农田作肥料。
2,补充导语,令报道更丰满
例如:
《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 8月 17日报道
(获当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昨晚,约有 500只藏羚羊带着刚满月的儿女
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
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
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
梁一带,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
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
往车辆在夜间停驶 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
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
的队伍送行。
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
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
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每年 6至 8月,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
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崽,
去完成一年一度的延续种群的历史使命。小羔羊
满月后,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
今年 6月 20日前后,两万多只雌性藏羚羊北
上产崽,铁路夜间停止施工 10天,为它们开辟通
道。一个多月里,两万只小羔羊诞生在那块神秘
的, 天然产床, 上。估计,从 8月 4日到 8月 15日,
将有 4万只大小藏羚羊跨过铁路安然回迁。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羊绒之王,
之称,因此,也带来杀身之祸。近 10多年,偷猎
者大量涌入,每年有上万只藏羚羊遭到捕杀。
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
羊,在太阳湖与 18名偷猎者博斗壮烈牺牲。
青藏铁路开工后,环保理念渗透到建设者的
血脉之中 ……
3,增加内容,持续调动读者兴味
为了持续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使读者因感觉
枯燥无味而中途放弃,消息的主体部分还可以适当地增
加相关内容,尽可能不断地提供兴趣点,以激起读者寻
幽览胜的兴趣。这时常用的方法有增添一些富有人情味
和故事性的细节,以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或者打开报
道中的包袱,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这两方面,上面那篇,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都做得很好。例如,,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
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
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和, 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
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太阳湖与 18名偷猎者博斗壮
烈牺牲,,都为报道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而报道的 4、
5,6三节,则一层一层地打开引起读者兴趣的包袱。
(二) 主体的构思
?主体必须紧扣新闻主旨,必须与导语的提
示保持一致,中途不能转向,这是主体的构
思和写作的大原则。
?主体对导语的展开和补充,或增加内容,
不是也不可能对新闻事实的所有元素和全部
内容由头至尾地一一细说,必须有所选择,
有所取舍。选择和取舍就反映着主体写作的
整体构思。在这个时候,必须时刻坚持读者
观念,从读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去解答他们
最关心也最想知道的问题,以此展开主体部
分的写作。
3.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新闻事
实的具体情况,从取得最佳报道效果的目
的出发,选用合适的主体写作结构。如:
倒金字塔结构
时空结构(纵向、横向)
点面结构(逻辑或情理)
艺术结构(铺垫、衬托、对比、抑扬、
镜头组合、夹叙夹议等)
二、关于背景
我们在前面第二章, 用事实说话, 中
已经提到,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
称为, 新闻背后的新闻,,亦即, 用来说
明新事实的旧事实, 。我们也曾经说到,
新闻报道中使用背景材料具有多种作用,
运用背景材料来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
(说话),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了
解、掌握和使用背景材料,对新闻报道还
具有广泛甚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国梅尔文 ·门彻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
中说:, 美国哲学家约翰 ·杜威(胡适的恩师)说:
‘ 如果不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观点与知识,我们
就抓不住新闻,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什么是新闻,
更不用说理解它了。 ’ 社会与政治问题撰稿人欧
文 ·克里斯托尔说,‘ 当某人在报道复杂和延续的
事件时,如果他先前不了解其背景意义和重要性,
也就不可能报道发生了什么事。 ’”
杜威和克里斯托尔将背景的重要性提到这样
的高度,决不是危言耸听。的确,新闻背景有时
就决定了新闻有无价值,而没有背景的事实有时
也很难显出其新闻性。例如:
梁锦松与伏明霞低调完婚
新华社 2002年 7月 30日电 伏明霞已经同香
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结婚。梁锦松在今晚给香港
媒体的声明中首次证实,他们两人于 7月 15日在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了婚礼。梁锦松说,他们
的婚事完全是个人私事,希望低调处理。
梁锦松今年 50岁,是香港政府中第三号官员。
有人称他是香港的, 财神爷,,也有人称他是香
港的, 钻石王老五, 。
伏明霞与梁锦松去年 3月在香港首次相遇。
当时梁锦松以香港财政司司长的身份出席, 香港
杰出领袖, 颁奖典礼。伏明霞受邀请,担任颁奖
嘉宾。两个人恰好被安排坐在一起 ……
如果只是两个普通人,婚礼不会
成为新闻。梁锦松与伏明霞的婚事之
所以成为新闻,正是因为其多种背景
的特殊性,如职业、年龄、成就、生
活地域、相识经过等等。正是这些,
使之成为新闻。而如果不写这些,新
闻的价值和意义有时就无法表现出来。
又如:
《新华每日电讯,1995年 4月 21日,
据利比亚电视台报道,一架载有朝觐
者的利比亚客机 19日晚在沙特阿拉伯的吉
达机场降落,这是自 1992年联合国对利比
亚实行空中制裁以来,第一架利比亚飞机
飞出国境。
…………
利比亚因洛克比空难事件与美国和英
国的关系发生危机后,安理会于 1992年通
过决议,对利比亚采取包括空中封锁在内
的制裁措施。几年来,利比亚朝觐者一直
从陆上和海上前往麦加。
…………
从事物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世界上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也不会突然出现,必
然有其存在的历史条件、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与其
他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联系。新闻事实同样也
是如此。它也有自身的历史条件、自然社会环境
和各种联系,这就构成了新闻事实的复杂背景。
因此,西方的新闻学著作说:“掌握背景可以让
记者看到事实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组
织起来的报道比仅仅复述新闻事件更具揭露性。”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324页)“放在报
道中的材料,用于解释事件,使该事件易于理解。
没有背景,报道可能是单薄的。”(同上,327
页)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并不见得每一条
新闻都要有背景材料,但在有背景材料的场合,
新闻背景的使用时常会成为新闻主体写作的重要
内容。能否用得恰当精妙,时常也就会成为新闻
主体写作成功的关键。
当然,新闻背景的作用决不像门彻所说的那
样,只是“用于解释事件,使该事件易于理解”,
背景还可以帮助提示事物的意义、突出事物的特
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开阔读者的视野、满
足读者的好奇心,当然,也可以隐讳地表明作者
的观点,等等。这完全要靠记者的在广泛了解和
掌握的基础之上去灵活运用。
在具体的消息写作中,背景的使
用、亦即写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除了主要出现在主体部分之外,也
可以灵活地插入在导语之中;除了可
以集中在主体的某一部分外,也可以
灵活地分散在主体之中的若干部分;
除了一般都熟悉也都会用的专门的背
景段之外,也可以以句子成分的形式
出现。如:
?被诗人李白称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猱欲渡愁攀援” 的秦岭,今天打开山门,任
春风横渡。这个 逞强万千年的“天下大阻”
终于屈服了,仿佛成为铁路建设者脚下的
“袖珍盆景”。
?早在中国万里长城修筑前两个半世纪,一
座小小的庙宇就矗立在古代中国的鲁郡了。
这座庙宇是纪念一位 以他的教诲帮助中国人
形成今天性格 的圣人。(合众国际社)
?台湾《联合报》今天报道,40年代初期就
有中国华伦 ·天奴(美国名演员)之称 的电影
男星白云,上周在日月潭自杀。日月潭在中
国台湾中部,是个游览胜地。
三、消息的结尾
我国古人为文,历来有“凤头、猪肚、豹尾”
之说,即指开头要华美,主体要丰富充实,而结
尾应警策有力。新闻写作也应当如此要求,包括
消息。对此,美国的同行们似乎也有同样的认识,
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研究告诉我
们,结构可以帮助提高观众和读者对报道的理解,
增强他们的参与程度。对那些从头至尾读完报道
的人来说,开头和结尾似乎是文章中让人记得最
牢的部分。”( 162页)因此他把报道的开头和
结尾称为“让人难忘的部分”(同上)。
当然,在消息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中,在报
纸每日的版面或电台、电视的播出时间不能较精
确地规划的条件下,出于对报道的结尾不见得能
够原模原样见报或落地的考虑,有时候写作者对
结尾不是那么讲究,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今
天的时代已经对新闻报道有了新的要求,而且各
种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使得保障记者稿件的完整性
越来越成为可能,“既然能够更精确地设计版面,
那么记者就可以在报道结尾安排一个出人意料的
结局或概要,而不用担心它胀出来以后被挤掉。”
(同上,162页)
新闻报道中好的结尾和一般写作中好
的结尾一样,可以是意味隽永的,可以是
首尾巧妙呼应的,可以是由事到理、画龙
点晴、使之升华的,也可以是水到渠成,
自然抒情的。然而所有各种结尾方式,都
必须紧紧扣住新闻报道的最根本特点:服
从新闻事实的报道需要,以事实报道为基
础,止于当止之处,切不可玩弄词藻、画
蛇添足。为节省时间,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 七 章
关于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通讯的体裁特点
一、通讯体裁及其新闻特征
通讯是除消息之外的新闻报道常用文体,原
本叫“通信”。早期的新闻报道,本没有什么文
体的区别,较短的新闻报道因为用电报传递,所
以叫“电讯”;而通过邮递传送的,便叫做“通
信”。这种类似书信的新闻稿件,因为传送方式
比较有保障,可以写得从容些,因此也更加详细
和具体。后来由于电报技术的进步,“通信”也
可以电传了,为了与“电讯”区别,于是改称
“通讯”。
今天所谓的“通讯”,国外又称“特
稿”,是除消息之外的所有详报型(即深
度报道)新闻报道体裁的总称,包括各类
通讯、特写、专访等。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进步,加之信息时代媒体竞争的日
趋激烈,为了满足受众需要,通讯体裁的
深度报道日益受到青睐,各种新的发展和
变化也不断出现。
既然属于新闻报道体裁,通讯也就必
须满足新闻报道的内在规定性,这构成了
通讯体裁应有的新闻特征,也是通讯区别
于其他文学类体裁的最本质特点。这主要
体现为以下三点:
?要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要满足新闻时效性的条件;
?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 ) 文体与结构特点上的区别
1,消息篇幅短小、语言简明;通讯篇幅较
长,内容详瞻。
2,在内在结构上,通讯与消息没有什么差
别。不仅消息可用的各种报道结构,如时空结构
(纵向、横向)、点面结构(逻辑或情理)和各
种艺术性结构通讯都可以采用,而且还可以更加
自由地发挥和创造。但在外在结构上,消息常用
的倒金字塔结构,通讯中不会出现。
(二) 报道目的与功能上的区别
消息的报道目的主要是告知,即告诉
受众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其主要功能是
快速传播信息。正是由于它符合现代社会
快速传播信息的需求,所以是当今信息社
会运用最为广泛的新闻文体。
通讯除基本事实之外,更多的还有展
现、解释、分析和评判,其目的不仅是告
知,更重要的,还有“感知”,即触动受
众的感官,使之动念、动情。因此其主要
功能不仅是传播信息,实质上更多的是帮
助受众处理信息。
(三 ) 报道时效性上的区别
消息在时效性上的特点,主要是
“快”,即力争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发生
的新闻事实。
通讯的报道时间一般都要晚于消息,
在“快”的方面稍差。但它在时间上也并
不是漫无限制的,最好是在受众已了解新
闻的基本事实、还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详情
的时候推出,因此其在时效性上的特点,
主要应当是“准”。
通讯的写作和发稿之所以通常比消息晚,是
因为:
?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因此须等待新闻事
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事物发展有
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通讯强调报道的详瞻,因此需要时间采集
更多和更详细的新闻素材。
?通讯强调报道的深入,因此需要更长的认
识、分析等思考过程。
?通讯强调报道的具体生动,让受众有更多
的“感受”,而且篇幅通常更长,所以也需
要更长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时间。
(四) 报道风格上的区别
我们在前面说过,新闻没有绝对的客观和公
正,所有的新闻报道,本质上都是“用事实说
话”,因此从理论上说,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
会表现着作者的主体意识。但相对而言,由于消
息的主要目的是告知,是传播信息,所以显得
“客观性”稍强。而通讯的主题集中明确、题材
广阔且内容丰厚,从选题、选材到展现事实和表
现主题,都会更多地受记者的主体意识支配,所
以在报道风格上,表现为“主观性”更为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鲜明的主题思想;
?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鲜明的个人风格。
(五)表现方式上的区别
消息与通讯在表现方式上的最重要区别,就
是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陈述事实,而通讯则可用
叙述、描写、评论等多种手法展现和评析事实。
这具体体现为: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更为详细、完整,
富于情节性;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更为形象、生动,
富于可读性;
?通讯报道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自由,因此
更像散文。
第二节 关于通讯的写作
在遵循此前所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的基础之上,通讯的写作更要注意:
?主题鲜明、深刻;
?结构合理、完整;
?材料典型、丰厚;
?语言形象、生动。
关于消息的写作
第一节 消息的体裁与结构
一、消息体裁的特点及报道优势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使用最多、也最
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
重要的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消息一直
被认为是新闻报道的主角,在可以预见的
将来,这一地位应当也不会改变。这是由
消息的体裁特点及所具有报道优势决定的。
(一) 消息的体裁特点
1,简括性报道
简要、概括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消息
有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最本质特点。在写
作上,消息重在概括性的陈述,所以篇幅
相对较短;而通讯则重在对事实的描写、
展现、解释、分析等,所以篇幅也较长。
即便是描写性或分析性消息,也重在言简
意赅,而不要求娓娓道来,这都是此前已
经谈到过的。
2,更注重报道事实
新闻的各种体裁都必须用事实说话,
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由于消息的本质特点
是简要、概括地报道事实,且篇幅相对短
小,所以比起其他体裁,议论或抒情的成
分更少,亦即提供给读者的是“水分”更
少的事实“干货”,所以一般来说“客观
性”显得更强。
3,相对特殊的结构形态
传统的消息一般采用倒叙的方式,也
就是所谓的倒金字塔结构。它通过标题、
导语和新闻主体,将新闻事件的结果及新
闻事实的要点经过数次的重复,力争尽早
让读者知晓,西方称之为消息写作的“三
度重复”(参教材 145页)。现代消息写作
虽然有些新的变化,但从总体上看,并没
有完全改变倒金字塔的结构。关于这种结
构下面还会较详细的分析。
4,外在标志
消息通常都有外在标志,总称为“消
息头”,包括电头和“本报讯”。而其他
新闻体裁则基本没有。
电头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
时间,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新
闻稿的开头。由于现代新闻社总以电报、
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所以,××社×
地×月×日×时×分×秒电, 就是常见的
形式。有时出于需要,还标明稿件的作者。
,本报讯, 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
员采写稿件的标志。如系外地采访,也需
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和作者。
(二) 消息体裁的报道优势
?发稿速度快,更能体现“新”的特点
?适应范围广
?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更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具有较强的新闻冲击力
二、消息的结构方式
(一 ) 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核心要点是:重要的
元素放在开头,不那么重要的放在文末。
在写作时就表现为:最重要的材料通常要
放在报道开头,较不重要的素材放在最后。
关于这种报道结构的来历,通常
认为是起源于 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南北
战争时期。当时,由于刚发明不久的
电报机经常出现故障,且费用也太贵,
于是记者不得不将最新和最重要的情
况放在电文的开头尽快发出。
不过,消息的这种特殊结构问世
以来,一百多年间行用不衰,还另有
其自身的合理性。
?首先,在新闻报道版面和播出时间的限制下,这
种结构有利于编辑对新闻稿件进行迅速而有效的
处理:“如果可用的版面突然由 10英寸缩为 8英寸,
播出时间由 40秒减为 20秒,那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报道结构允许删去最后两段,而不丧失关键
信息。”(梅尔文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161
页)
?其次,这种结构也更好地满足了媒体受众的需求。
人们通常想在报道一开始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如
果重要并且有趣,就会吸引他们注意,否则,读
者就会转到其他版面。尤其是当今时代,人们都
太忙,不愿为毫无收获而耽误工夫。
(二) 单一元素结构
在消息的倒金字塔式总体结构之下,缘于一
篇报道的内容重点不一,又可细分为单一元素报
道结构和多元素报道结构。单一元素报道结构是
以一个重要行动为中心,或以一个重要事实或思
想为基础的报道。它也称为单一事件报道。刚走
上新闻工作岗位的记者首先应当掌握好这种较简
单的消息结构。这种结构的组成大致是:
?导语。
?解释性和详述性材料。
?背景(如有必要)。
?次要材料(如果有的话)。
单一元素报道结构
导语(主题)
对导语的解释 背景材料
(最佳引语或事件)
对导语的进一步解释
(支撑性事实、引语、事件、
具体说明和趣闻轶事)
次要主题
(支撑性事实)
单一元素现场报道可能包括许多个主题或理
念,但是在这种类型的报道中,记者确定只有一
个是重要的。这类报道可能具有以下结构:
?导语:理念 A。
?解释性材料。理念 A的详尽细节。
?次要材料。次要主题 B,C,D,E。
?背景。
?理念 A的进一步细节。
?用这种方法写成的短报道在导语或两个段
落之后可以删节,长报道则可以在几个段落
之后删节。
(三) 多元素结构
1,二元素结构
下面是一篇竞选报道中的 11个段落,
刊登在美国《每日新闻》上。这篇报道看
上去有些复杂,其实结构也很简单:
休斯州长输掉了债券和州立法机关
约瑟夫 ·麦克纳马拉
( 1) 新泽西州州长理查德 ·J,休斯昨天在全
州范围的选举中一败涂地。选民拒绝了他押上很
大政治声誉的发行 7,5亿美元债券的提案,而且
共和党人获得了参众两院的控制权。
( 2) 休斯在竞选期间曾经警告说,如果债
券发行受挫,他将在 1月份要求州立法机关征收
一项州所得税和销售税,以满足州财政需求。休
斯在今天早些时候宣布,他, 或许不得不重新考
虑, 这种需求的规模。他清楚地表明,,重新考
虑, 将增加他对需求数量的估计。
( 3), 我接受人民做出的决定。, 他在一
份书面声明中说。
开票背后
( 4) 债券发行提案从晚 8点投票结束起就处于落
后地位。该提案包括两个问题:一个关于公共机
构,一个关于公路。根据该州 4533个选区中的
4238个的点算结果,今早的得票情况为:
( 5) 公共机构:反对,868586票;赞成,
736967票。
( 6) 公路:反对,866204票;赞成,681059票。
( 7) 休斯失败的一个明证是,在民主党堡垒哈
得孙县,这位州长期望得到 15万张选票的大多数。
但是只有 100501票对 64752票赞成公共机构债券,
93654票对 66099票赞成公路债券。
( 8) 其他 4项付诸表决的提案没有遭到多少反对,轻而
易举地通过了。它们是:对选民居民身份的要求、对农
场土地实行租税优待措施以及在免税方面对退伍军人和
老年人从按比例征税改为定税。
( 9)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共和党控制着州参议院,昨
天又在至关重要的埃塞克斯、伯灵顿和卡姆登 3个县取得
了压倒性的胜利。将他们的多数地位 ―― 曾经缩减为区
区 11,10―― 扩大到 2/ 3。
( 10) 民主党兵败如山倒,包括休斯州长的连襟、来自
伯灵顿县的参议员爱德华 ·J,赫尔斯在内。赫尔斯的议席
被获得令人信服的 6000张多数票的共和党人埃德温 ·B,福
塞斯所取代。
( 11) 在人口稠密的埃塞克斯县,共和党人 C,罗伯特 ·萨
科恩击败了民主党人埃尔默 ·M,马修斯,后者未及最终计
票结果出来就在晚 11点刚过时承认失败。在卡姆登县,
共和党人弗雷德里克 ·J,斯科尔兹夺走了约瑟夫 ·W,考吉
尔的席位 …… --《每日新闻》
分 析
?这篇消息以两个主要事实为基础:( 1)债券发行计划遭
否决;( 2)共和党控制立法机关。结构就以这两个事实
要点构建。
?导语( 1)第一句有一个记者相信会吸引读者的口语短语
(指俚语 shellasking,意为“一败涂地”)。第二句概述
了 A和 B两个主题。
?从( 2)到( 7)这七段讲的是主题 A。 在第二段里,记者
给出了不能发行债券的可能后果。
?在任何选举中,投票结果都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在第五段
和第六段提供了这些数字,这为第七段讲述州长的惨败提
供了一个好例证。在第八段,记者为主题 A提供了一些背
景。
?( 9)到( 11)展开了主题 B,提供了各项投票的具体例
证。
2,三元素结构
下面是一篇以三元素导语开始的报道。如果
记者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可以把那个元素单
独挑出来,写成单一元素的消息。但本文记者认
定三个元素同等重要:
研究将三个因素与心脏病相联系
简 ·E,布罗迪
( 1) 大纽约健康保险计划的一项研究再次表明,
抽烟、超重和缺乏锻炼与大大增加的心脏病所导
致的死亡和残障有关联。这项研究是在该计划的
11万名成人成员中展开的。
( 2) 这项研究发表在昨天出版的《美国公众健
康杂志,6月号上。它说,男女烟民面临的首次
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是非烟民的 2倍。
( 3) 该研究还发现,在抽烟斗和雪茄的烟民中,
一年里首次心脏病发病率高于非烟民,但是不如
吸卷烟的烟民高。
( 4), 活动最少, 的人,无论有无工作,首次
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是, 适度活动, 的人的 2倍,
而且患致命性心脏病的可能性是后者的 4倍。
( 5) 在心脏病发病率方面,被归入, 最爱活动,
一类的男性并不比那些被认为, 适度活动, 的男
性具有优势。作者们报告说,活动和不活动界男
性之间的其他差异,例如他们的吸烟量,不能解
释他们不同的心脏病发病率。
( 6) 在该项研究中,与较小体重的男性相
比,较大体重男性首次心脏病发作的机率
高出 50%。该研究还发现,自 25岁起体重
增加的女性面临的危险加大了。
( 7) 作者称,根据吸烟和运动习惯上的差
异解释不了与体重相关的风险的差异。
( 8) 这项研究还发现,在心脏病发病率方
面,男性白人要高于非白人,男性犹太人
要高于白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但是女性
犹太人与女姓非犹太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纽约时报》
分 析
?上文的导语( 1)包括了 3个主题: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吸
烟( A),超重( B) 和缺乏锻炼( C) 增大了患心脏病的
风险。
?( 2)中向读者交代了这份材料的来源,它出自何处,然
后提供了更多关于主题 A的信息。
?( 3)交代了关于主题 A的更多细节。
?( 4)跳到了主题 C―― 缺乏锻炼。如果按照 A,B,C的
顺序,效果可能会更好。
?( 5)交代了关于缺乏锻炼的更多事实。
?( 6)转向了主题 B―― 超重。
?( 7)关于主题 B的更多信息,B与 A和 C的关系。
?( 8) 被布罗迪认为是次要的信息。
一些记者可能会在本篇消息的最后一段信息
中发现一个新闻点,并且考虑将它放入导语,即
,这项研究还发现,在心脏病发病率方面,男性
白人要高于非白人,男性犹太人要高于白人新教
徒和天主教徒,但是女性犹太人与女姓非犹太人
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 这虽然也很有些新意,但
却很难从科学的角度得出合理解释,而且还有可
能带来种族或宗教方面的麻烦。所以记者布罗迪
的安排是很合适的:既没有付之阙如,但也并不
作为重要信息。这就给我们面对众多的新闻素材
如何选择重点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
这篇报道给我们另外一个启示或
借鉴是:当一篇报道中有不止一个主
题时,在写作时要切记:将关于同一
主题的所有内容放在一处(即“同类
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是西方新闻
界所强调的“经验法则”,这样有利
于报道写作清晰而简洁。
第二节 导语的类型与写作
一、什么是导语
关于导语的定义,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和通
用的解释。可能只有两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
1,它是消息所特有结构特点。
2.,引导阅读”是它的基本作用。
除此之外,它是不是一定要提示新闻事实的
核心内容、是不是一定只是消息的第一段,甚
至是不是一定在报道的开头部分,都是有所争议
的。
二、导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梅尔文 ·门彻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
“导语让读者知道下文的内容。”“有效的导语
满足两个要素:它抓住了事件的实质;它吸引读
者或听众为该报道停留。”( 126页)
据此而言,对于新闻事实的报道,导语有两
个主要作用:
1,抓住新闻事实的本质,开门见山地加以
揭示,以便让读者尽快知道下文的内容,即所谓
“一眼便知”;
2,恰当使用各种有效的报道手法,吸引读
者或听众“一见钟情”,为该报道停留。这在当
今各种媒体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昨晚我们睡在了敌人的营地里。
――,孟斐斯每日呼声报》一位驻外记者写
于南北战争夏洛战役(战于 1862年 4月 6日和 7日)
第一天后。
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出现了。地狱全面结冰。
星期日全在一张日历上。在今天的世界职业棒球
联赛上,唐 · 拉森在一场比赛中投出了一个无安
打、无跑垒得分和无人赢得第一局的球。
――,华盛顿先驱邮报》雪莉 · 波维奇。该
导语描写的是 1956年这位扬基队投手痛击布鲁克
林道奇队的完美比赛。
,我感觉自己仿佛被肮脏的手抓了一下。,
玛莎 · 格雷厄姆( 1894- 1991,美国现代舞运动
的中心人物)说。
――,纽约先驱论坛报》舞蹈批评家沃尔
特 · 特里撰写。此前,两名国会议员公然将格雷
厄姆的舞蹈贬为“色情的”。
光荣的代价是什么?两只眼睛,两条腿、一
只胳膊 ―― 每月 12美元。
――,华盛顿先驱报》圣克莱尔 · 麦凯你维
所写的关于一名一战残废老兵一贫如洗的报道。
下雪了,小男孩们坐上雪橇。
――,纽约世界电讯报,H,艾伦 ·史密斯所
写的天气预报。( 126- 127页)
?这些导语几乎否定了被那些规定新闻写作
标准的人奉为圭臬的每一条规则。然而,
这些导语却令人难忘。它们之所以有这样
的效果,是因为适应了导语写作的要求:
用白描手法将事件核心形象化了,吸引读
者继续阅读。
?除此而外,西方的新闻编辑室里还流传着
一句悠久的格言:“报道由导语延展而
出。”这就提示我们,对于新闻报道的写
作而言,导语还有组织报道内容,为全篇
奠定基调的作用。
?《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托马斯 ·博斯韦尔
说:“写报道最重要的是寻找中心思想。
一件事物被给予一个主题,但是你必须在
那个主题内找到思想或概念。一旦你发现
了那个思想或思路,剩下的所有奇闻轶事、
阐述说明与引语便是串在这条思路上的珍
珠。串珍珠的线可能微不起眼,珍珠可能
光耀夺目,但仍然是线造就了项链。”
(《新闻报道与写作,129- 130页)
三,导语的基本类型
导语分类是总结导语写作经验和规律的需要,
对消息导语的写作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我们的
教材上将导语分为四大类(参 161- 169页),即:
?概述型导语:概括式的、直接陈述;
?描述型导语:亦描亦述,描述兼有;
?评述性导语:夹叙夹议,有述有评;
?橱窗式导语:写典型性的故事,有如橱窗
展示。
这种分类是基于反映事实的方式,而其前提,
则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导语是报道的开头部分。
这种分类方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参考
选择。如果换个角度,导语的类型还可以有其他
认识。
美国梅尔文 ·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
“虽然年轻的新闻记者被给予了一长串导语类型,
但实际上,导语只有两种: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
导语。谁与什么式、趣闻轶事式、对比式、笼统
式、问题式、引语式与闲谈式导语全部归入上述
两类。”( 135页)所谓直接式导语,即“导语
能够立刻告知读者或听众报道中最重要的内容。”
而所谓延迟式导语,即“导语通过暗示报道的内
容,引导读者或听众走进报道。”( 126页)
这种分类的前提,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导语是“抓住了事件的实质”,亦即“事
件的主题”部分。因此,如果这部分开门
见山,出现在消息的开头,就是直接式导
语;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延后出现于消息
某一部分,那就是延迟式导语。下面分别
做些说明:
(一)直接式导语
例如:
?气温昨天中午达到 40摄氏度,创下本市气
温历史新高。
?在对纽约和美国而言无法形容的恐怖之日,
恐怖分子昨天动机撞向世界贸易中心与五
角大楼。这是美国历史上受到最致命的攻
击。
?华盛顿电 众议院今天投票弹劾克林顿总
统。
直接式导语通常用于突发性新闻事件,它满
足了受众急欲知晓发生了什么事实的需要,因此
是大多数消息报道常用的导语形式,被称为新闻
工作的“载重马”。在不少新闻媒体,主编们检
验记者能力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看记者为现场
新闻事件写的导语能否直入主题。
直接式导语的内容通常包括:
何事发生或有什么具体信息。
事件何时发生。
事件发生的地点。
消息来源。
也就是说,最重要、最本质的的事件内容构
成了直接式导语的基本成分。为了找到这些基本
内容,记者预测读者可能会问的问题,然后加以
回答。这些问题一般被概括成谁( who),什么
( what),何时( when),何地( where),为
何( why) 与如何( how)。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新闻报道六要素 ―― 五个 W与一个 H。 近年来我
国的记者又为之增加了一个要素: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直接式导语只是要求尽快进
入报道主题,决不应当成为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事实上,只要能够恰当使用多种表现手法,直接
式导语同样可以、而且也应当写得活泼生动。如:
?【路透社联合国( 1971年) 10月 25日电】 联
合国的代表们今晚击败了美国为保住台湾在联
合国的席位所做的努力,从而为北京进入联合
国铺平了道路。代表们在走廊里大声发笑,他
们唱歌、喊叫、拍桌子,有人甚至跳起舞来。
?《经济日报,1992年 5月 28日文章《老外开始
怕老乡》:刚从美国考察归来的农民企业家沈
其顿,举止潇洒地走进会客室,递给记者的名
片不是一张,而是三张。
(二)延迟式导语
延迟式导语 通常是以一个事例或一则
趣事来设置某种情境或唤起某种情绪。
下面是美联社新闻特稿撰稿人锡德 ·穆
迪撰写的一则的导语:
杰克 ·洛伊佐克斯是一位医治城市衰败
的牙医,一位使用炸药的莫扎特,一位地
球引力专家。像约书亚(继承摩西的以色
列民族领袖)一样,他吹一口气,墙就会
倒塌。
洛伊佐克斯的职业究竟是什么?读者
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延迟式导语在一
开始并不向读者揭示最关键的信息,悬而
未决是延迟式导语最吸引人的地方,所以
延迟式导语又称“意外结局型”导语。例
如上篇报道的后面几段告诉读者,洛伊佐
克斯是一家爆破公司的经营者。延迟式导
语通常用于新闻特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通讯体裁的深度报道。
在当今时代,随着全天候的新闻电台、电视
台和互联网的发展,触及读者速度较慢的纸质
印刷新闻媒体,无疑在新闻时效的竞争上处于不
甚有利的地位。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同时也是
为了强化自己的优势,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通常
要预设一个前提,即受众已从其他媒体上大致知
晓新近发生了什么事,但却缺少、同时也需要进
一步地了解事件的详细原委、经过、结果和影响
等,于是,纸质媒体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在
激烈的竞争保持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是近
年来纸质新闻媒体深度报道不断发展的深层原因。
同时,这类报道也就比以往更需要求助于多种写
作技巧,以吸引那些早已对新闻事件有大致印象
的读者。这就是近年来延迟导语日趋兴盛原因。
同时,延迟式导语虽然时常用于深度
报道,但出于新闻市场竞争的需要,在今
天的社会,就算是对突发新闻或硬新闻的
报道,就算原本可用直接式导语的场合,
有的记者也有意识地把导语放在文章后面
的部分,从而将突发的新闻事件报道“特
稿化”。这是近年来导语写作的新趋势。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延迟式导语并非只用
于深度报道的通讯和新闻特稿。美国当代
知名记者埃德娜 ·布坎南(普利策奖得主,
独创布坎南式导语)为《迈阿密先驱报》
撰写的报道这样开头:
寡妇埃尔金的丈夫们遇上了倒霉事。
有人谋杀了她的第四任丈夫塞西尔 ·埃尔金,
显然,当时他正在看电视《家族世仇》,
有人用一个长柄平锅敲碎了他的头。
第三任丈夫塞缪尔 ·斯米利奇掉进了南
戴德一个杂草丛生的沟渠。
第二任丈夫劳伦斯 ·迈耶斯不知所
终 ……
任何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会被开头
这令人意外的情节所吸引。注意布坎南提
供的细节:不是其他平锅,而是长柄平锅;
他的第四任丈夫不仅仅是在看电视,而且
是在看《家族世仇》。而发现第三个丈夫
的沟渠内“杂草丛生”。
布坎南继续写寡妇埃尔金,然后对全
文做了一个总结:
正是杀死她第四任丈夫的凶手让玛格
丽特 ·埃尔金陷入了麻烦。她被指控为试图
雇用一个养蜂人来杀死他。审判定于 9月 9
日举行。
如果以最普通的直接导语开始这篇报道,那么记者
应该在导语中交代审判日期,但是布坎南的报道以一系
列不平常的事件开头,她提供给记者的是一个高潮迭起
的现代道德故事。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在不足 3英里的路程中,约瑟夫 ·L,乔迪第三超过了 6
个停车标志,4次不正确地改变路线,还闯了一次红灯,
在限速每小时 30英里的区域里以 60英里的时速驾驶而且
他还没有驾驶执照。两天之后,他又一次无照驾驶,这
次他超过了一个停车标志,在限速 45英里的区域内,以
每小时 80英里的速度驾驶。因为 16次违章驾驶,乔迪被
罚款 1795美元。他从来没有付过罚金。警察说乔迪已经
搬到休斯敦去了。在警方档案里估摸 30000至 40000笔未
付交通罚款中,乔迪的单人罚金数额最大。
但是,总数超过 500000美元的全市未
付交通罚款中,乔迪的罚金数额只占极小
一部分。
2月份,为了收回大概 838000美元的未
付罚金,市长乔纳森 ·罗杰斯开始惩罚经常
违章者。到 3月中旬,警方已收到 386465美
元罚款。
―― 美国《埃尔帕索先驱邮报,约
翰 ·雷布楚克
这篇报道开头从一位逃避罚金的特殊
司机写起,延迟的导语却是由这一事例出
发,提示出本市不缴纳交通罚款的普遍性
及警方开始采取的行动和取得的效果。由
于前面的描述和延迟的导语在新闻点上具
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显得轻松而自然。
这就引出了在选择用延迟式导语写作时的
须注意的两个重要原则:
1,并非任何事件和有趣的故事都能写成延
迟式导语,选择的标准主要是:在无需将核心
事实立即告知读者的情况下,可以选用延迟式导
语,所以这通常用于非突发性事件的场合。
2,导语必须和新闻要点,即报道的主题相
一致。也就是说,它必须紧紧围绕报道的新闻
主旨,必须能引导读者进入事件的核心。而且根
据擅长使用延迟式导语的西方新闻记者的经验:
“除非作者有意想在最后一段制造高潮,否则在
延迟式导语之后,新闻点出现得越早越好。”
我们试分析下面这篇报道的导语成分、写作
方式和构思原因:
幼小的轰炸幸存者得不到任何安慰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1年 10月 25日电 哈米得 ·乌
拉哈躺在一条肮脏的床单下。他的全身,从脖子到面部,
布满了榴霰弹的烧伤。服了大剂量的镇静药后,这个 12
个月大的婴儿手抓了一下用来安抚他的一个玩具熊,然
后把玩具推开。
他的妈妈拉迪古尔躺在他的身旁,但是,拉迪古尔
不能给她这个唯一幸存下来的孩子任何安慰。拉迪古尔
的右胳膊肘下有一个裂开的血淋淋的伤口,护士们正在
这间布满灰尘、设备恶劣的病房里给她的伤口涂抹消炎
药。拉迪古尔尖叫起来:, 请不要弄痛我。,
拉迪古尔和她的儿子是昨天从坎大哈一个村子逃出
来的几个幸存者(中的两人)。昨天,两枚美国导弹把
这个村子抹去了。幸存者说,有 25人在这场袭击中丧生。
这个妈妈找不出任何理由,说明他们的小村庄为什
么遭到袭击。村子里没有士兵或军事设施。她也不清楚
附近的山区有任何本 ·拉登的训练营地。她唯一能确认的
是:她的另外四个孩子死了。
综上所述,一般而言,突发性的或大
规模事件报道通常要求使用直接式导语,
而对于通讯类的新闻特稿来说,延迟式导
语效果更佳。但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界线是模糊的。何时使用直接式导语,何
时使用延迟式导语,其实并没有绝对的规
则。阅读的愉悦有时正是来自于悬念,即
让人屏息以待,等报道发展到深处才揭示
出高潮。当记者感到这种结构适合于某一
事件的报道时,就可以使用延迟式导语,
而不必顾忌这是在写消息还是在写通讯,
这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三)结合式导语
所谓结合式导语,按西方记者的说法,
就是把直接式导语和延迟式导语结合起求,
在同一个导语段或导语部分中,先有现场
的描述,后有结果的提示,达到出其不意
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美国普利策奖得
主、《迈阿密先驱报》警务记者埃德娜 ·布
坎南就擅长撰写这类导语,因而被称为
“布坎南式导语”:
?她爱的那个男人掴了她几耳光。她说,她当时
怒不可遏地告诉他,他决不能、再也不能那样
做了。“你想干什么,杀了我吗?”他边问边
递给她一把枪,“给你,杀了我吧。”他向她
挑衅。她确实就这样做了。
?新年前夕,为了让顾客能够及时在他们电视上
看到奥兰治王狂欢游行,查尔斯 ·柯齐奥在自己
的那个小电视修理铺里待得比预想的要晚。他
的一片好心使他失去了生命。
四,关于导语的写作
西方的新闻学教科书中对导语的写作列出如
下程序,可供我们参考:
?找到报道的最重要因素。
?确定用直接式导语还是延迟式导语更适合事件。
?如果一个要素很显著,使用单一元素导语。如果几
个要素都很重要,使用多元素导语。
?使用主-谓-宾结构。
?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
?保持导语简短,单词(指英语单词)在 30- 35个以
下。
?使导语具有可读性,但是不要为了可读性而牺牲报
道的真实和准确。
? (梅尔文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153页)
他们反复强调,优秀导语的基础是作者清楚
地理解报道主题,其他都是因此而来。所以他
们把“找到报道的最重要因素”列为第一条。又
由于大多数导语是直接式的,处于报道的开头,
所以他们对写好报道的开头部分极为重视。《纽
约人》杂志撰稿人约翰 ·麦克菲说:“第一部分
―― 导语、开头 ―― 是全部写作中最难的部分。
我经常听撰稿人说,如果你已经写好了导语,那
么你已经完成了 90%的报道内容。”舰队街报业
巨子哈特韦尔勋爵则说:“在你奔向主题之前你
不想见到太多的自我陶醉的无聊话。如果你读完
一篇报道的第一段仍不知道它在说些什么,情况
便不妙。”
其实,新闻报道中写好开头的导语和其他写
作写好开头的意义是一样的,早在古希腊时期,
柏拉图其在《理想国》中就写道:“开头是工作
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是,要写好报道的开头(这经常表现为写
好导语),有时并不那么简单,其前提是要选好
事实,用西方的行话说,就是“发现导语”。此
时记者经常要问自己:如何从收集到的丰富素材
中选出一或两个事实用于导语?报道的重点是什
么?
梅尔文 ·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为我们提供了
这样一个实例:
“一名盗贼破门而入一家汽车零件商店,偷走一批
电池。下面是《夏洛特观察家报》的一名记者撰写的报
道,下边是她的主编提供的分析。
盗贼偷走 36节电池
警方昨天被告知,闯入夏洛特一家汽车零件商店的
盗贼偷走了 36节 Del-co电池。
被盗的皮埃蒙汽车交易店位于阿坦多大街 410号,该
店经理,49岁的罗韦尔 ·厄斯金告诉警察,盗贼是在星期
二下午 5点至星期三 8点之间进入商店进入商店。盗贼在
这幢一层砖结构房屋的后墙凿开了一个洞。
厄斯金说,被盗电池价值 539,18美元。
――,夏洛特观察家报》
? 分析
? 导语集中于基本事实:一批电池被
盗。记者知道,读者每天翻开报纸
时带着一个问题:“今天发生了什
么事情?”
? 记者回答了他或她认为读者按逻辑
接下来可能会问的问题:“非法进
入事件发生在哪里?它发生于何时?
它是如何进行的?”对上述问题的
回答与解释丰富了导语。
? 提供背景。记者知道,读者想被告
知被盗商品的价值。 ( 130页)
?针对这一基本事实,门彻在其著作中还提
供了几种假设情况下的不同的思路:
?“我们假设盗贼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偷窃成
功的,那么,偷盗何时与如何发生将是导
语的主要内容,报道将按照这一思路写作。
?如果盗贼是攀过 15英尺高的墙进入商店,
那么盗贼如何做到这一点将安排在导语里。
?如果盗贼在商店里留下一张便条,为他的
行为道歉,并且说他需要钱为他生病的妻
子付医疗费,盗窃为什么发生 ―― 根据盗
贼的说法 ―― 将被写进导语。”( 130-
131页)
我们再来看一位学生撰写的一篇关于当地
“联合道路运动”组织的报道,
本地的, 联合道路运动, 目前正在为明年的
活动筹集 75万美元的经费,今天它发行了第二期
一周报告。
该组织主席托尼 ·戴维斯说,头两周的捐赠已
经超过了去年同期的筹资数量。
,我们已经筹集到了 35万美元,比去年多出
25000美元,” 戴维斯说,,由于我们市区志愿
者的工作,本地商人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彻底游
说,他们慷慨解囊。,
这次为期一个月的行动是为了给 28个机构筹
集资金,这些机构包括老大哥、养老院以及一项
新的救助残疾儿童计划。
这篇报道内容虽然很清楚,但是却有
一个比较刺眼的错误:本应成为基本理念
或者主题的内容却放在了第二段。在有些
情况下,记者会有意地把导语后置,通常
是为了追求戏剧性效果,但这里显然不是
这样的情况。学生记者从他收集到的最重
要的事实是,筹款行动收到的捐款比去年
多。因为这是一篇直截了当的报道或曰现
场新闻报道,因此进展报告应该放在导语
中,得到导师的忠告后,这个学生重写了
报道:
计划筹资 75万美元的, 联合道路
运动, 在进行到一半时,取得的成果
已经超过了去年。
该组织主席托尼 ·戴维斯今天说,
在一个月的筹资行动的头两个星期里,
已经筹集到了 3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
的募捐多了 25000美元。
,感谢我们市区志愿者的工作,
当地商人已经 ……,
综上所述,门彻认为记者在为他们的
报道寻找合适的导语时应当问自己 5个问题:
?在发生的事实中,什么是独一无二的、
最重要的或者是最不同寻常的?
?该事件与谁有关 ―― 谁做的或谁说的?
?最好用直接式导语,还是延迟式导语?
?是否有一个吸引人的词语或生动的短
语可以放在导语中?
?主语是什么?什么动词最能吸引读者
阅读报道?( 133- 134页)
第三节 主体、背景与结尾
一、消息主体的写作
消息的主体就是消息的正文,或称主干。
在有直接式导语的消息里,它位于导语之后,如
果导语是“头”,那么它就是身躯。而在没有导
语(如通讯)或延迟式导语的新闻报道里,主体
则从一开始就展现出来。
即便大多数的消息会使用直接式导语,即便
这种导语连同新闻的标题会对新闻事实的核心内
容加以提示,但到此为止,新闻事实的具体内容
并没有完全展现,而读者却可能需要了解更多的
有关这个新闻事实的信息,因此,消息的主体也
就必不可少。而在呕心沥血地锤炼导语之后,还
应当精益求精地写好主体,也就是消息写作中必
须做到的。写好消息的主体,须注意以下两个方
面:
(一 ) 主体的基本任务
既然名为“主体”,顾名思义,就承担着尽
可能全面地展现新闻事实的基本任务。这项基本
任务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例如:
《湖北日报,2002年 4月 26日报道:
5万公斤鲜牛奶倒进农田
沙市区城郊奶农见识了市场的残酷,由于少
人收购,他们不得不将 5万多公斤鲜奶倒进农田。
25日,记者接到沙市窑湾农场奶农打来的求
助电话,反映他们养的奶牛每天产奶 1000多公斤,
由于少人收购,一半牛奶只能倒进农田作肥料。
2,补充导语,令报道更丰满
例如:
《中国铁道建筑报,2002年 8月 17日报道
(获当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昨晚,约有 500只藏羚羊带着刚满月的儿女
们,通过可可西里青藏铁路建设工地,向黄河源
头的扎陵湖、鄂陵湖迁徙。
为不惊扰这些可爱的精灵,可可西里至五道
梁一带,铁路夜间停止施工,拔走彩旗,灯光休
眠,机器熄火;作为高原生命线的青藏公路,过
往车辆在夜间停驶 3个小时。这里又呈现一种远
古洪荒的宁静,只有高原的夜风为这群母子结成
的队伍送行。
潜伏下来的观察哨称:跨越铁路线,母藏羚
羊若无其事,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
紧依着母羊,流露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每年 6至 8月,藏羚羊集结成群,长途跋涉,
前往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产崽,
去完成一年一度的延续种群的历史使命。小羔羊
满月后,再由母羊呵护着返回原栖息地。
今年 6月 20日前后,两万多只雌性藏羚羊北
上产崽,铁路夜间停止施工 10天,为它们开辟通
道。一个多月里,两万只小羔羊诞生在那块神秘
的, 天然产床, 上。估计,从 8月 4日到 8月 15日,
将有 4万只大小藏羚羊跨过铁路安然回迁。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 羊绒之王,
之称,因此,也带来杀身之祸。近 10多年,偷猎
者大量涌入,每年有上万只藏羚羊遭到捕杀。
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
羊,在太阳湖与 18名偷猎者博斗壮烈牺牲。
青藏铁路开工后,环保理念渗透到建设者的
血脉之中 ……
3,增加内容,持续调动读者兴味
为了持续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使读者因感觉
枯燥无味而中途放弃,消息的主体部分还可以适当地增
加相关内容,尽可能不断地提供兴趣点,以激起读者寻
幽览胜的兴趣。这时常用的方法有增添一些富有人情味
和故事性的细节,以增加报道的情感色彩;或者打开报
道中的包袱,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这两方面,上面那篇,请过路吧 亲爱的藏羚羊》
都做得很好。例如,,跨越铁路线,母藏羚羊若无其事,
像跨过自己家的门坎一样;小羊羔紧依着母羊,流露出
一种莫名其妙的惊喜, 和, 1994年,保护区工委书记索
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在太阳湖与 18名偷猎者博斗壮
烈牺牲,,都为报道增加了浓厚的情感色彩。而报道的 4、
5,6三节,则一层一层地打开引起读者兴趣的包袱。
(二) 主体的构思
?主体必须紧扣新闻主旨,必须与导语的提
示保持一致,中途不能转向,这是主体的构
思和写作的大原则。
?主体对导语的展开和补充,或增加内容,
不是也不可能对新闻事实的所有元素和全部
内容由头至尾地一一细说,必须有所选择,
有所取舍。选择和取舍就反映着主体写作的
整体构思。在这个时候,必须时刻坚持读者
观念,从读者的角度提出问题,去解答他们
最关心也最想知道的问题,以此展开主体部
分的写作。
3.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新闻事
实的具体情况,从取得最佳报道效果的目
的出发,选用合适的主体写作结构。如:
倒金字塔结构
时空结构(纵向、横向)
点面结构(逻辑或情理)
艺术结构(铺垫、衬托、对比、抑扬、
镜头组合、夹叙夹议等)
二、关于背景
我们在前面第二章, 用事实说话, 中
已经提到,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
称为, 新闻背后的新闻,,亦即, 用来说
明新事实的旧事实, 。我们也曾经说到,
新闻报道中使用背景材料具有多种作用,
运用背景材料来巧妙地表达记者的观点
(说话),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了
解、掌握和使用背景材料,对新闻报道还
具有广泛甚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美国梅尔文 ·门彻在其《新闻报道与写作》
中说:, 美国哲学家约翰 ·杜威(胡适的恩师)说:
‘ 如果不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观点与知识,我们
就抓不住新闻,我们甚至无法知道什么是新闻,
更不用说理解它了。 ’ 社会与政治问题撰稿人欧
文 ·克里斯托尔说,‘ 当某人在报道复杂和延续的
事件时,如果他先前不了解其背景意义和重要性,
也就不可能报道发生了什么事。 ’”
杜威和克里斯托尔将背景的重要性提到这样
的高度,决不是危言耸听。的确,新闻背景有时
就决定了新闻有无价值,而没有背景的事实有时
也很难显出其新闻性。例如:
梁锦松与伏明霞低调完婚
新华社 2002年 7月 30日电 伏明霞已经同香
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结婚。梁锦松在今晚给香港
媒体的声明中首次证实,他们两人于 7月 15日在
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举行了婚礼。梁锦松说,他们
的婚事完全是个人私事,希望低调处理。
梁锦松今年 50岁,是香港政府中第三号官员。
有人称他是香港的, 财神爷,,也有人称他是香
港的, 钻石王老五, 。
伏明霞与梁锦松去年 3月在香港首次相遇。
当时梁锦松以香港财政司司长的身份出席, 香港
杰出领袖, 颁奖典礼。伏明霞受邀请,担任颁奖
嘉宾。两个人恰好被安排坐在一起 ……
如果只是两个普通人,婚礼不会
成为新闻。梁锦松与伏明霞的婚事之
所以成为新闻,正是因为其多种背景
的特殊性,如职业、年龄、成就、生
活地域、相识经过等等。正是这些,
使之成为新闻。而如果不写这些,新
闻的价值和意义有时就无法表现出来。
又如:
《新华每日电讯,1995年 4月 21日,
据利比亚电视台报道,一架载有朝觐
者的利比亚客机 19日晚在沙特阿拉伯的吉
达机场降落,这是自 1992年联合国对利比
亚实行空中制裁以来,第一架利比亚飞机
飞出国境。
…………
利比亚因洛克比空难事件与美国和英
国的关系发生危机后,安理会于 1992年通
过决议,对利比亚采取包括空中封锁在内
的制裁措施。几年来,利比亚朝觐者一直
从陆上和海上前往麦加。
…………
从事物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世界上的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也不会突然出现,必
然有其存在的历史条件、自然社会环境以及与其
他事物之间的各种各样的联系。新闻事实同样也
是如此。它也有自身的历史条件、自然社会环境
和各种联系,这就构成了新闻事实的复杂背景。
因此,西方的新闻学著作说:“掌握背景可以让
记者看到事实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组
织起来的报道比仅仅复述新闻事件更具揭露性。”
(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324页)“放在报
道中的材料,用于解释事件,使该事件易于理解。
没有背景,报道可能是单薄的。”(同上,327
页)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并不见得每一条
新闻都要有背景材料,但在有背景材料的场合,
新闻背景的使用时常会成为新闻主体写作的重要
内容。能否用得恰当精妙,时常也就会成为新闻
主体写作成功的关键。
当然,新闻背景的作用决不像门彻所说的那
样,只是“用于解释事件,使该事件易于理解”,
背景还可以帮助提示事物的意义、突出事物的特
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开阔读者的视野、满
足读者的好奇心,当然,也可以隐讳地表明作者
的观点,等等。这完全要靠记者的在广泛了解和
掌握的基础之上去灵活运用。
在具体的消息写作中,背景的使
用、亦即写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除了主要出现在主体部分之外,也
可以灵活地插入在导语之中;除了可
以集中在主体的某一部分外,也可以
灵活地分散在主体之中的若干部分;
除了一般都熟悉也都会用的专门的背
景段之外,也可以以句子成分的形式
出现。如:
?被诗人李白称为“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
猱欲渡愁攀援” 的秦岭,今天打开山门,任
春风横渡。这个 逞强万千年的“天下大阻”
终于屈服了,仿佛成为铁路建设者脚下的
“袖珍盆景”。
?早在中国万里长城修筑前两个半世纪,一
座小小的庙宇就矗立在古代中国的鲁郡了。
这座庙宇是纪念一位 以他的教诲帮助中国人
形成今天性格 的圣人。(合众国际社)
?台湾《联合报》今天报道,40年代初期就
有中国华伦 ·天奴(美国名演员)之称 的电影
男星白云,上周在日月潭自杀。日月潭在中
国台湾中部,是个游览胜地。
三、消息的结尾
我国古人为文,历来有“凤头、猪肚、豹尾”
之说,即指开头要华美,主体要丰富充实,而结
尾应警策有力。新闻写作也应当如此要求,包括
消息。对此,美国的同行们似乎也有同样的认识,
门彻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研究告诉我
们,结构可以帮助提高观众和读者对报道的理解,
增强他们的参与程度。对那些从头至尾读完报道
的人来说,开头和结尾似乎是文章中让人记得最
牢的部分。”( 162页)因此他把报道的开头和
结尾称为“让人难忘的部分”(同上)。
当然,在消息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中,在报
纸每日的版面或电台、电视的播出时间不能较精
确地规划的条件下,出于对报道的结尾不见得能
够原模原样见报或落地的考虑,有时候写作者对
结尾不是那么讲究,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今
天的时代已经对新闻报道有了新的要求,而且各
种技术手段的进步也使得保障记者稿件的完整性
越来越成为可能,“既然能够更精确地设计版面,
那么记者就可以在报道结尾安排一个出人意料的
结局或概要,而不用担心它胀出来以后被挤掉。”
(同上,162页)
新闻报道中好的结尾和一般写作中好
的结尾一样,可以是意味隽永的,可以是
首尾巧妙呼应的,可以是由事到理、画龙
点晴、使之升华的,也可以是水到渠成,
自然抒情的。然而所有各种结尾方式,都
必须紧紧扣住新闻报道的最根本特点:服
从新闻事实的报道需要,以事实报道为基
础,止于当止之处,切不可玩弄词藻、画
蛇添足。为节省时间,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 七 章
关于通讯的写作
第一节 通讯的体裁特点
一、通讯体裁及其新闻特征
通讯是除消息之外的新闻报道常用文体,原
本叫“通信”。早期的新闻报道,本没有什么文
体的区别,较短的新闻报道因为用电报传递,所
以叫“电讯”;而通过邮递传送的,便叫做“通
信”。这种类似书信的新闻稿件,因为传送方式
比较有保障,可以写得从容些,因此也更加详细
和具体。后来由于电报技术的进步,“通信”也
可以电传了,为了与“电讯”区别,于是改称
“通讯”。
今天所谓的“通讯”,国外又称“特
稿”,是除消息之外的所有详报型(即深
度报道)新闻报道体裁的总称,包括各类
通讯、特写、专访等。随着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的进步,加之信息时代媒体竞争的日
趋激烈,为了满足受众需要,通讯体裁的
深度报道日益受到青睐,各种新的发展和
变化也不断出现。
既然属于新闻报道体裁,通讯也就必
须满足新闻报道的内在规定性,这构成了
通讯体裁应有的新闻特征,也是通讯区别
于其他文学类体裁的最本质特点。这主要
体现为以下三点:
?要符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要满足新闻时效性的条件;
?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必须具有新闻价值。
二、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 ) 文体与结构特点上的区别
1,消息篇幅短小、语言简明;通讯篇幅较
长,内容详瞻。
2,在内在结构上,通讯与消息没有什么差
别。不仅消息可用的各种报道结构,如时空结构
(纵向、横向)、点面结构(逻辑或情理)和各
种艺术性结构通讯都可以采用,而且还可以更加
自由地发挥和创造。但在外在结构上,消息常用
的倒金字塔结构,通讯中不会出现。
(二) 报道目的与功能上的区别
消息的报道目的主要是告知,即告诉
受众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其主要功能是
快速传播信息。正是由于它符合现代社会
快速传播信息的需求,所以是当今信息社
会运用最为广泛的新闻文体。
通讯除基本事实之外,更多的还有展
现、解释、分析和评判,其目的不仅是告
知,更重要的,还有“感知”,即触动受
众的感官,使之动念、动情。因此其主要
功能不仅是传播信息,实质上更多的是帮
助受众处理信息。
(三 ) 报道时效性上的区别
消息在时效性上的特点,主要是
“快”,即力争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发生
的新闻事实。
通讯的报道时间一般都要晚于消息,
在“快”的方面稍差。但它在时间上也并
不是漫无限制的,最好是在受众已了解新
闻的基本事实、还想进一步深入了解详情
的时候推出,因此其在时效性上的特点,
主要应当是“准”。
通讯的写作和发稿之所以通常比消息晚,是
因为:
?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因此须等待新闻事
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事物发展有
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通讯强调报道的详瞻,因此需要时间采集
更多和更详细的新闻素材。
?通讯强调报道的深入,因此需要更长的认
识、分析等思考过程。
?通讯强调报道的具体生动,让受众有更多
的“感受”,而且篇幅通常更长,所以也需
要更长的谋篇布局和写作时间。
(四) 报道风格上的区别
我们在前面说过,新闻没有绝对的客观和公
正,所有的新闻报道,本质上都是“用事实说
话”,因此从理论上说,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
会表现着作者的主体意识。但相对而言,由于消
息的主要目的是告知,是传播信息,所以显得
“客观性”稍强。而通讯的主题集中明确、题材
广阔且内容丰厚,从选题、选材到展现事实和表
现主题,都会更多地受记者的主体意识支配,所
以在报道风格上,表现为“主观性”更为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鲜明的主题思想;
?真挚而强烈的情感;
?鲜明的个人风格。
(五)表现方式上的区别
消息与通讯在表现方式上的最重要区别,就
是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陈述事实,而通讯则可用
叙述、描写、评论等多种手法展现和评析事实。
这具体体现为: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更为详细、完整,
富于情节性;
?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更为形象、生动,
富于可读性;
?通讯报道的表现手法更为灵活自由,因此
更像散文。
第二节 关于通讯的写作
在遵循此前所言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和要求的基础之上,通讯的写作更要注意:
?主题鲜明、深刻;
?结构合理、完整;
?材料典型、丰厚;
?语言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