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形态研究
第一节 形态分类
世界充满了形态,其种类和特征无限丰富。为便于研究,往
往从不同角度将其加以分类,以便获得对形态的深入认识,为
今后的应用提供一些基本方法。
一、对实例的观察
在自然界.各种形态有着极为丰富和生动的面貌,这些形态是
“天生地造”的,不是人为的,我们将它们统称为自然形态。图 3—
1~3是在大自然中随意拍摄的树的几个形态,仅就这 3个例子看,有婆
娑多姿的,有强壮遒劲的,有娉婷妩媚的,十分动人。这些形态全部
由曲线构成,从线型角度看,它们均属于“曲线形态”。这些曲线令
人感到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因而“生命感”十分显著。这是一切有
机体所共有的特征,因而这种曲线形态又被称为“有机形态”。也就
是说,从属性上看,它们是自然形态;从线型特征上看,它们是“曲
线类”形态;从其表现上看,又被称作“有机形态”。
1 2
3
图 3-1~图 3-3 自然形态之一 树的形态 吴士元摄
山的形态也十分丰富,近看、远看均可领略性格各异的特点。古人说:远看其
山取其势,近看其山取其质。意思是说看远山易发现整体形态特征,即易发现其
动态性;近看则会发现局部的质地以及局部形态的特征。图 3— 4的远山表现了山
的绵亘浑厚,虽然山是无生命的,但其线型及浑圆的形态特征使其形成了有机体
的基本特点,因而也属于有机形态。就是说无论这个物象是否有生命,只要它具
备生命体的形态特点 (圆润、厚实、温暖或流畅等 ),就可被感知为有机形态。
图 3-4 自然形态之二 远山 学生作业
图 3— 5~6的这些石头因被风化而变得浑圆,这种舒缓浑圆的曲线
使这些形态显得厚重、平和而温暖。那么,请考虑一下,石头这种自
然形态从线型及表现上看,它们又属于哪一类呢?
图 3-5
图 3-6
图 3-5及图 3-6 自然形态之三 山石 吴士元摄
鹦鹉螺不仅具有这种曲线的形态美,而且因其浑圆、饱满的特点,使
人感觉到孕育着生机勃 勃的生命体特有的意象。
大自然极其神奇,它赋予各种造物以极为丰富的面貌及各自具有的独
特价值,这些价值对形态研究来说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图
3— 7的两个鹦鹉螺优美的螺旋曲线令人惊叹。这种螺线除鹦鹉螺之外,我
们还可在向日葵籽的排列、宇宙中的某些星云、鹦鹉的咀、鹰的爪尖等物
象上见到。我们如果采用对数组合及在长短边比为 1,1,618(黄金比例 )
矩形分割中也可以得到这种曲线。由干这种曲线含有黄金比.所以十分协
调、匀称,有着十分优雅的风韵。
图 3-7 自然形态之四 鹦鹉螺 吴士元摄
图 3-8 在黄金矩形中的螺线
图 3— 9是从高空看大地的面貌,可从宏观角度领略近于抽象的自然形态。
这幅照片中的大河显现了曲线形态的性格,它像一条舒缓飘逸的带子,伴着
慢慢浮动的云的影子,飘动着,像一首悠长、遥远的歌,在这茫茫无际的天
地间慢慢远行、消失。
图 3-9 自然形态之五 鸟瞰大地 吴士元摄
图 3— 10在一个被严格限定的空间内,将自然形态 (虎 ),加以变形,
创造出这个充满强烈的动感、令人感到一种不可遏制的强劲力度的形
态。这个曲线形态的巧妙之处还在于表现虎的神韵的同时,能够使这
个有限空间又产生饱满而不拥挤、和谐优美的效果。
图 3-10 自然形态之六 虎(汉代瓦当)
图 3— 11,云作为气体,变幻莫测,极富动态性。这种不断变幻
的灵活曲线形态具有轻柔、升腾以及缓缓飘动的感觉。下部楼房是人
工形态,其棱角分明,边线笔直,像是用机器加工出来的,具有机械
形态的特点。在这幅照片中,云的轻柔飘逸和建筑的凝重与挺括形成
了鲜明对比。这种曲线与直线、有机形态和机械形态的对比,使各自
的性格都得到了强化。
图 3-11 自然形态之七 云
人工形态之一 楼 吴士元摄
前面,我们曾看过现代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特维尔德的
“红蓝椅”设计,图 3— 12的大学体育馆设计是与李特维尔德同属一
个设计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杜依斯堡以抽象表现的风格设计的。
与“红蓝椅”一样,完全采用直线,形成了机械形态的典型特征,表
现出一种坚定的力量和清晰、严谨的条理性。
图 3-12 人工形态之二 大学体育馆 (荷)杜依斯堡
图 3— 13的金属壶是现代主义时代的设计。为便于成批量生产,
因而采用极规则的正圆 (壶身、壶柄、壶盖 )、圆柱 (壶盖上的钮 )及正方
(底座 )的形态,这种机械形态的特点给人以简洁明快、一丝不苟的印
象。从线型上看,则是直、曲结合类形态。
图 3-12 人工形态之三 金属壶 (德)玛 · 勃兰特
图 3— 14的这套组合
餐具从形态上看与
玛 ·勃兰特的金属壶
一样,都是机械形态,
但这个设计由于是非
金属的陶器,并赋予
了沉着的黑及红色,
因而使这套餐具在
精巧中透出一种质朴、
醇厚、理性中又有温
情的感觉。由此看来,
不同类别的形态特征
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
应,但如果与其他形
式要素 (色彩、材质
感或肌理等 )相结合,
就会使原有的心理效
应有新的变化。
图 3-14 人工形态之四 餐具 日本
图 3— 15,这个双耳锅的主体是一个机械形态,但在锅底和手柄上略
加改动,使其有流畅的曲线特点,因而又具备一些有机形态的亲切感。
图 3-15 人工形态之五 双耳锅 意大利
图 3— 16,全部是有机形态,加上材质感,强烈地洋溢出温柔、
舒适的感觉,由于米用檄鲜明的红、橘黄、蓝等色彩对比,使这组沙
发又增加了明快、开朗的情调,使人感到十分愉悦。
图 3-16 人工形态之六 沙发 意大利
图 3— 17的啤酒杯虽然是坚硬
薄脆的玻璃制品,但因全部由曲线
构成,所以是有机形态,有一种近
于幽默的流动感。同时使用也方便,
即使喝到最后一滴,也不致于太费
力。
图 3— 18是 19世纪末西班牙新
艺术运动重要代表、建筑大师高迪
设计的椅子,与他的建筑设计 (如
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 )一样,
到处充满了动荡不安的曲线。这种
有机形态使人想到盘绕、攀援类植
物,也使人联想到扭曲、灵巧的贝
壳,这种无尽卷曲的曲线用在家具
上,当然可以与他的建筑及室内设
计相协调,但却由于缺乏安定感而
显得有些矫揉造作。
图 3-18 人工形态之八 椅子 (西班牙)高迪
图 3-17 人工形态之七 啤酒杯 意大利
图 3— 19,恩德尔是 19世纪末德
国新艺术运动 (青春风格 )的重要
人物之一。他的设计也采用曲线
形态,但因曲率及结构与高迪不
同,因而有一种挺拔、优雅的大
家风度。由此可见,曲线的表情
十分丰富,如再加上材质感、色
彩、肌理等要素,那么就会有多
种多样的表现面貌。
人工形态本来是人类为满
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汲取自然形
态的营养创造出来的。很多人工
形态取材于大自然,因而这些人
造物 (人工形态 )即使在形态特征
上与自然形态不同,但由于采用
自然材料,也会产生近似自然形
态的温馨感。 图 3-19 人工形态之九 椅子 (德)恩德尔
图 3— 20,这个将被废弃的草房,虽属人工形态,但因为是采用
自然材料构筑的,加之完全是有机形态的特点,也与自然形态十分协
调,因而洋溢出大自然的纯朴、亲切和温馨的味道。
图 3-20 图 3-21
图 3一 22,人离不开大自然,特别
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日益被现代文明
改造的当代社会,人们怀恋自然之
情常 溢于言表。这组灯具与现代主
义时代的设计不同,是采用自然形
态 (花 )为母题设计的。当灯亮时,
我们似乎看到花瓣正沐浴阳光,令
人感到在清新的空气中嗅到了大自
然芬芳的气息。
图 3-22 人工形态之十一 灯具 意大利
图 3— 23,这 3个灯具设
计分别以自然界“生”的意
象为来源。虽然形态看似简
单,但那种生生不息的生命
勃发的意象,使这个设计获
得了特有的魅力。
抽象形态是从自然形态或
人工形态中抽取出来或经变
化所获得的。由于抽象形态
具有普遍性,没有认知功能,
因而具有纯粹的形态性,它
们不仅便于制作和复制,又
不受认知功能干扰,便于体
会形态心理效应,是形态研
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图 3-23 人工形态之十二 灯具 意大利
图 3— 24,以自然形
态 (人、花等 )为基础,强
化流动的曲线及富于刚性
的抛物线,使自然形态具
有很强的抽象性,形成有
机形态系统化组合,因而
突出了形态的动 感。这
幅作品黑白交替变化十分
巧妙,形成正负形 (形态
与空间 ),表现在黑与白
的形态上的互相穿插、互
相依托和相互转换的关系,
使画面形成非常生动的效
果。
图 3-24 自然形态 → 抽象形态之一
女牧师 塞内加尔
图 3— 25,将牛
头骨归纳成简洁的
形态,强化其结构
线,于是每一个局
部都获得了形态的
独立价值。而被分
离出的每一个形态,
因为它们是从整体
(系统 )中派生出的一
部分,都是抽象形
态,因此相互之间
具有大同小异的形
态近似性。
图 3-25 自然形态 → 抽象形态之二
牛头 学生作业
图 3— 26— 27的两幅招贴都是以归纳、整合自然形态的方法进入
抽象化表现的,它们既是抽象形态,同时又给人以具象联想表现,深
刻地提示了主题:左图永井一正的设计表现了日本民族性中深邃的一
面;右图松永真的设计则使人联想到日本的识别形象 —— 圆太阳,表
现了既严谨又明快的一面。
图 3-26
图 3-26 图 3-27
图 3-26及图 3-27 自然形态 → 抽象形态之三 招贴 日本
图 3— 28~30是一组采用高科技手段拍摄的照片。它们都是现实形态
(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的统称 ),只不过是大数人不易看到的宏观的或微
观的景象。由于与人们通常的视觉经验不一致,因而对一般人来说也失
去了认知性,所以“变成”了抽象形态。图 3— 28是从空中看农田,图
3— 29及图 3— 30是不同物质的结晶状态。
图 3-28 图 3-29 图 3-30
图 3-28~30 现实形态 → 抽象形态之四 科技摄影 德国
图 3— 31,单从这些图案的形态来看,完全是抽象的。令人感到饱满并富
于流动感,如果连色彩一起看,其洋溢出的乐观精神十分感人。
这些抽象形态并不是这些聪明的制作者凭空想象出的,而是从身边各种现
实形态中提取局部 (如正或侧面脸部形象、眉、关节、眼睛、嘴、手、容器、小
鲑鱼头、翅膀、羽毛、雨点等 )作为要素,按装饰部位的需要重新组合而成的。
我们的祖先也用这个方法创造了灿烂的传统装饰艺术,如彩陶、青铜器的装饰
形象就是从大自然中取云、水、鸟、兽、山、日、月等形象加以提炼或分解,
将其重构而创造出的极其丰富的形态。我们也正是遵循这种方法从对现实形态
研究入手,逐渐去探寻创造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个性化形态的方法。
图 3-31 现实形态 → 抽象形态之五
印第安人的盒子装饰
图 3— 32,这件纺织品的设计完全采用抽象形态,规则的机械形
态 (三角形 )全部按直线排列,但由于色彩的巧妙变化,打破了机械形
态按严格直线格局排列带来的僵硬和冷淡的效果,而给人以十分丰富
和亲切的印象。
图 3-32 现实形态 → 抽象形态之六
印染设计 (瑞典)马克留斯
图 3— 33仅仅用抽象的基本面形态 —— 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圆,
按日本歌舞伎的形象组成这 种简洁明快的自然形态。在我国,历来有
七巧板游戏,也是用基本形态 —— 三角形、方形 (两个三角形组合 )组
成各种现实形态。以抽象的基本形组合出的现实形态具备强烈的形态
感。
图 3-33 现实形态 → 抽象形态之七
舞蹈招贴 (日)田中一光
图 3— 34,中国传统
绘画在视觉表现上十分注
重笔、墨、纸三者的巧妙
结合所形成的“气韵”,
“神采”。南宋梁楷的这
幅泼墨, 仙人图, 就是这
种结合的典型表现,其墨
的浓淡虚实,用笔的力度
以及墨的滋润与干枯,均
极巧妙地表现了画中人物
的神韵。这种表现的精妙
之处就在于画家当 时的心
态、纸、墨 (包括墨与水的
关系 )、笔、作画的力度、
速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效
果,因而其特定的效果是
不可重复的,具有偶然形
态的特点。
图 3-34 偶然形态
泼墨仙人图 (宋)梁楷
所谓偶然形态,是非有意识所为 (如玻璃、陶瓷、石膏等易碎品被
打破的碎片、屋漏痕、泼洒的液体痕迹、揉搓的纸上出现的凸凹不平
的形态等 ),不可复制,不可重复的形态效果。巧妙地利用偶然形态会
为设计增加不可多得的奇妙韵味。偶然形态都是抽象形态,但有些偶
然形态也因符合了人头脑中储存的经验图形,而被认知为各种介于似
于不似之间现实形态,而使人感到有妙趣 横生的兴味。
图 3— 35~39都属于偶然形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
各种形态的动人之处,捕捉并积累下来,积累的越多,对形态的评价
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越强,发现新形态的眼睛也就越敏锐。
图 3-35~图 3-39 偶然形态
35
36 37
38 39
二、形态的类别
通过对上面一些例子的观察与分析,现将形态类别归纳如下,
(一 )从几种不同角度分类
世界上可见的形态从其属性上分类只有 3种:即自然形态、人工形
态、抽象形态,或将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归为一种 (现实形态 ),这样
就仅有现实形态和抽象形态两种。但这三类形态中的每一种又表现出
若干不同的特征,如从线型上看有曲线的,有直线的,还有一些则是
二者兼而有之的,这一类形态因直、曲线比例不同,则其表现也就不
同;另外同是曲线形态,但有的像用机械加工出来的,而有的则像有
生命的 (如人、其它动物、植物等 )形态那样有一种柔和、温馨、似有
用手表现出来的印象,前者为机械形态,后者为有机形态。同时人们
又可以利用或创造出更加多样、更加奇妙的偶然形态,偶然形态在形
态属性上为抽象形态。
这几种分类的角度用图式 (表三 — 1)表述如下,












自然形态
人工形态
机械形态
有机形态
偶然形态
有机形态
偶然形态
机械形态
有机形态
偶然形态 曲线形态
直线形态
曲线形态
直线形态
曲线形态
曲线形态
曲线形态
直线形态
直线形态
直线形态
直线形态
曲线形态
曲线形态
直曲结合的形态
直曲结合的形态
直曲结合的形态
直曲结合的形态
直曲结合的形态
(相对而言)
(大量的)
(大量的)
(极少见也
是相对直线)
(大量的表
现为两种线
型并列,一
旦两者互相
转换即形成
有机形态的
印象)
表三 — 1
(二 )自然形态、人工形态和抽象形态的关系
1.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及人工形态中提取出或提取之后重新加
以组合的,不具有认知性的“纯粹形态” (具体方法在第二章中“形态
提取及变化”中讲到 )。
2.人工形态是对自然形态的学习,除一部分人工形态对自然形态
的模仿及有限改造,仍能看出与自然形态的联系之外,大量的都有抽
象形态的特点。
3.自然形态的局部或进入相当微观状态的表现,或从宏观上观察
所得的印象,均具有抽象 形态的特点。
4.抽象形态 (如基本要素 —— 点、线、基本平面的正三角形、正圆
形及正方形 )按特定方式组合也可以形成自然形态或人工形态的基本特
征,效果是简洁、新颖的。
(三 )从不同角度分类的目的
从属性方面研究形态有利于对三者关系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而为提
取、创造新的 (抽象的或称纯粹的 )形态提供基础;从线型特征方面研
究形态有助于了解形态的系统性及形态组合中更好地处理形态的协调
和对比关系;从表现 —— 机械形态、有机形态、偶然形态 —— 方面研
究形态,为探索丰富多样的表现方法提供某种启发。
图 3-41 有机形态 图 3-42 有机形态加肌理效果
图 3-45 有机形态(曲线) 图 3-43 有机形态(直线) 图 3-44 有机形态(相对直线)
图 3-46 机械形态(直线) 图 3-47 有机形态(相对直线) 图 3-48 有机形态(曲线)
作业
一、将第一章第 4张作业改变形态特性,
1.机械形态
2.有机形态
3.加肌理效果
要求,(1)讲解有机形态表现方法。 (2)讲解肌理概念及制作方法 (与
偶然形态联系 )。 (3)将这些作业对比,体会各类形态的不同特点。
二、根据一组静物,归纳成基本形后各用 3种方法作出机械形态和
有机形态。
要求,1、表现方法可多种多样,用不同工具如画、拼贴、拓印均
可,
2、机械形态和有机形态各用 3种方法作,不可重复,可带肌理,表
现面貌要丰富。
第二节 对形态要素的认识
一,形 态 要 素
(一 )形态要素的含义
形态要素是指构成形态的最基本、最单纯的因素,是决定形态性状
及其心理效应的根本条件。具体说,即点、线和基本平面。
(二 )形态要素的作用
在这三种要素中,点是最小、最单纯的;线是表情最为丰富、具有
很强心理效应的要素,它是决定基本平面和更为复杂的面形态特征的
决定因素;基本平面是决定更为丰富的面形态的要素。形态要素是研
究丰富多彩的形态世界的基础。
形态要素又称为“形态元素”,意思是形态最基本的单元。同时,
这些要素又是形态,具有完整的形态意义。
将复杂的形态 (无论是现实形态还是抽象形态 )归纳成简洁的形态,
显现形态要素的特征,即是“基本形态”。对基本形态的提取,是突
出“形态性”,强化形态心理效应的基本方法,是形态研究的内容之
一 (图 3— 49~53)。
图 3-49
图 3-50
图 3-51
图 3-52
图 3-53
图 3-49~图 3-53 从现实形态中归纳、提取基本形态 学生作业
二、基本形态的特点
(一 )对点的认识
1.概念
几何学对点的表述为“没有厚薄、宽窄和长短,只占有位置”的要
素,这是理论上的表述。实际上,这种点是“观念的”,不可见的。
在形态研究中所说的点必须具有可视性,因而将点可以表述为“点是
造型元素中最小、最单纯、最基本的形态”。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所谓最小、最单纯,最基本是与空间及其他形态对比而言的。换言之,
在一个限定空间中的形态,只要感觉有这种特点,即形成点的印象。
图 3— 54中的 A与 A',B与 B'都是同形等大的形态,但在不同的环
境中却发生了变化,A是点的感觉;由于空间小了,因而 A'就感觉是
面了; B在其他点的对比下感觉是一个小面,B'所在的空间面积与 B的
空间面积相同,但在其他形态对比下,B'感觉是点。
图 3-54 点因条件不同,产生不同变化
2.特点
通过上述图解我们不仅了解了点在视觉上的相对性,同时又可以看
出点的基本特点。
(1)点只不过是面或体的缩小。这种点的运动轨迹即是线,而线的运
动,则形成面,面的运动又形成体,而点的扩大 (也是一种运动 )也会
形成面或体。
(2)由于点是最小的形态,因而感到坚实,具有集中的作用,在一个
限定空间中,单独的点具有醒目的优势作用。
图 3— 55,一条断断续续的直线,将线段之间距离拉大一些,加一
个点,使点与短线端点的距离等于左图两条短线之间的距离,有点的
感到连贯和充实。
图 3— 56,感觉是“北”字的变化图形,右图加了点,便形成中间两
个方括号里各有一个点,两端两个 1/ 2方括号的印象。
图 3-55 点的作用
图 3-56 点的作用
图 3— 57,演奏乐器的飞天在天上飞舞,由于飘带和云的形态,令
人感到飞行的强烈动态。云被处理成点,而这种点与一些线和优美的
飘带共同形成具有强烈的动感的形态。
图 3-57 敦煌莫高窟壁画 西魏
图 3— 58,国际羊毛局的纯羊毛标志广告的主体是一个极小的标
志,但它却特别醒目,这是单独的点在空间中的作用。
图 3-58 国际羊毛局广告
图 3— 59,
在杰尔特奈的
这件设计中,
每一组文案每
个字母都是形
态特征不同的
点,这些点组
合又形成有虚
面的点,右上
角花形图案,
在这个画面上
形成点的独特
形态,使只有 4
个字母的画面
十分生动。
图 3-59 平面设计点的运用
图 3— 60,在脸
上交叉的双手,
极鲜明的突出
了涂了紫色指
甲油的 8个指甲,
这种强烈的效
果来源于色彩
对比.而紫色
指甲从形态上
看是点的重复
排列,形成生
动的节奏感。
图 3-60 化妆品广告 (日)中村诚
3.点的心理效应
参考前面所有与点相关的图例和下列图解,讨论点的心理效应。
4.消极的点
前面我们谈到的都是“面和体的缩小”,或可称作“明显的点”、
“积极的点”。还有一种点,它们附属于体、面、线上,如体或面的
转角顶点、尖角的顶点、线的端点、线的交叉点等,这类点不能独立
存在,但却有点的特性,因而称为“消极的点”。
一条线最醒目之处实际在两端。
图 3-61 在空间中单独的点 图 3-62 在空间中稀疏的点 图 3-63 在空间中密集的点
图 3— 64~66,线的两端具有点的作用,因而把这些线排列起来,
自会感到点的存在。线的交叉处比其他部分醒目,三条水平线端点的
醒目性次之,因而产生层次感。
线与面同样有积极与消极的不同类别,与消极的点依附于体、面、
线一样,消极的线紧紧依附于体与面,消极的面依附于体,请认真在
各种物象上体会消极的点、线和面。
图 3-64 图 3-65 图 3-66
(二 )对线的认识
线在造型活动中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线的类别及心理效应极其丰富,
线可表现出各种形象的特征 (如结构、形态、体积感、量感以及更加丰富
的感觉 )。
中国传统及民间美术十分重视对线的研究及表现,总结出线的各种
画法及丰富的表情 (如“十八描” ),中国传统及民间绘画还注重“以线
造型”,在线的表现中注入丰富的情感,使线获得了极其感人的生命力。
1.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讲,线是“只有长度而没有厚度和宽度”的要素。在现
实形态中,它是在知觉上 因长度冲淡或抵消了宽度和厚度的面和体,以
及点 (如笔尖、飞鸟、车灯等 )的运行轨迹,另外线又是体的转折“边
线”、面的“边界线”、面的相交线或“分割线”,“用线造型”多数
情况是将这些线抽取来加以表现。
2.特点
由于线是在知觉上以其长度冲淡或抵消了宽度和厚度的面、体以及点
的运行轨迹,因而视知觉上仅有上下或左右,上左、下右或上右、下左
等方向的延伸,因而在空间占有上具有一维性。
如前面形态分类中所述,线分直线和曲线,直线的一维性空间占有特
点最明确,因而使人感觉简洁且具有刚性;而曲线因其委婉曲折,在空
间占有上比直线复杂,视觉扫描过程也较复杂,所以表情相当丰富。
3.线形态
图 3-67
图 3-67 圆锥曲线示意图
水平线
垂直线
倾斜线
圆弧线
椭圆线
抛物线
双曲线
波状线
自由曲线
直线
曲线
又称圆锥曲线(见图 3-67)
4.线的心理效应
参阅前面与线有关的附图及下列附图,通过讨论体会线的心理效应。
图 3— 68,前面介绍李特维尔
德的“红蓝椅”时曾提到蒙德里
安及荷兰风格派,这是很注重理
性表现的 一个艺术与设计学派。
这幅蒙德里安的作品极典型地表
现了该学派的观念,即主张简化,
甚至简至不能再简的程度,所以
只用垂直线、水平线和黑、白、
灰、红、黄、蓝进行创作,称
“纯粹主义”。蒙德里安的这件
作品 对于体会水平线与垂直线相
结合的心理效应是很有典型意义
的。
图 3-68 (荷)蒙德里安
图 3— 69-70是中国传统绘画对山石的表现方 法,从中可以看到
古人用线的高超技巧。由于线是按结构表现的,因而山石的体积感
很强,同时又由于线 和点的不同而表现了山石不同的质感。
图 3-69 图 3-70
图 3-69及图 3-70, 芥子园画谱, 中的石的表现
图 3— 71,民间木版年画与其他民间美术一样,洋溢着乐观、向上、
追求幸福美满的精神,这幅金童图的线圆润、精到、饱满,极生动地
表现出金童形象的健康、美好和吉祥的意象。
图 3-71 金童 民间木版年画(山东)
图 3— 73,毕加索以极为严谨的笔法把这幅肖像表现得十分
精到,同样是曲线,这幅肖像与图 3— 72马蒂斯的作品不同。
我们可从线的表现角度体会它们不同的心理效应。
图 3-72 肖像 (法)马蒂斯 图 3-73 肖像 (西)毕加索
图 3— 74,中国传统艺术注
重以线造型,这个雕刻同样
鲜明地体现了这种造型观。
外形线、衣纹线等优美的曲
线极生动地表现出菩萨的神
韵的衣服轻柔的质地。
图 3-74 残石菩萨像 唐代
图 3— 75,陶土极为粗糙,即使上彩釉,也
因其厚度、材质感使人感到朴实厚重。然而这
件汉代陶舞俑则生动地表现了舞者那轻盈婆娑
的舞姿。请体会一下是什么因素起了关键性作
用,并试将其抽取出来与其他范例的同一要素
对比,体会其心理效应。
我们曾在本章第一节介绍过汉代的虎纹瓦
当 (图 3— 10),汉代艺术不仅“雄浑博大”,而
且通过虎纹瓦当和这件虎凤纹画像砖又可看出
汉代艺术在博大之中所流露出的巧妙与优美的
神韵。这两件作品中巧妙之处在于“适形”处
理中的变形处理。其适形处理,表现在两件作
品同是虎纹,但所处空间不同,一为圆型,一
为横长型,都十分巧妙地适合了不同型类的空
间限定。这幅画像砖为适合横长画面型,极强
烈地突出了线的律动感,表现了俊秀且雄健的
气势。
图 3-75 陶舞俑 汉代
图 3-76 虎凤纹画像砖 汉代
图 3— 77,相牛经大全, 总结了我国农民对牛进行鉴别的丰富
经验,其插图的主要目的是为内容的可解性和可操作性提供生动的
形象资料。插图或许出自民间画师之手,或许就是有绘画天赋的农
民所为,因此极其质朴,毫无一丝矫饰与造作,用线极其肯定、明
确,有人称其为“铁线描” (为“十八描”之一 ),其洗练、相互穿
插和造型的巧妙令人爱不释手,反复玩味,妙趣无穷。
图 3-77, 相牛经大全, 插图
民间木版画
图 3— 78,秦篆在书
法史上占有相当重
要的地位,这里我
们不去分析它在中
国书法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贡献及从书
法角度进行赏析,
而是从形态角度看
其线所表现的动人
魅力。秦篆的结构
为横平竖直,从形
态角度说是水平与
垂直线为主,再溶
进极具弹性的曲线,
这种直曲结合的线
的表现即使印在纸
上也具有极强的金
石般的力度。
图 3-78 篆(局部) 秦代
图 3— 79和
图 3— 80出自一
人之手,由于
要表现人物的
不同性格及不
同主题,其用
线有明显差异。
前者吴铨,是
一个“幼大志
尝慕古豪杰”
的豪爽、侠义
之人;而后者
则是云游四方,
来 去从容,可
“跳跃”凌空
而去的可与行
云、流水同化
之人。
图 3— 79
图 3— 80
图 3-79 吴铨像 (清)任渭长 图 3-80 头陀僧 (清)任渭长
图 3— 81,与唐代诗歌一样,唐代的草书也是中华民族乃 至全人
类文化史上辉煌的一页。怀素的这件作品 (,自叙贴, ) 是他的代表作
之一。从线的角度看草书可以领略那奔腾向前,如一泻千里的江河气
势,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贯通并形成耐 人寻味的刚柔相济、虚实相
生的气韵。
图 3-81 草书 (唐)怀素
图 3— 82,克里木特作为 19世纪维
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人 物,画风被称为
“装饰象征主义”。他对人生抱悲观态
度,在他 的作品中常流露出消沉、痛苦
的心境,而其形态及画面布局有很强的
形式感,如垂直水平及对称的格局、整
体形态向基本形靠近并追求平面化、强
化情感驱动效果的色彩及材料运用等。
这幅, 人生, 较为典型地反映出他的创
作倾向及对形式的经营特点。它以庄严
的十字形为画面结构的基本框架,3个
人生不同时期的女人似乎在升降沉浮,
新生嫩芽般的童年,充满繁花似锦、优
美妩媚的青年以及一闪即逝,谁也逃离
不了干瘪枯槁、行将就木的暮年 !色彩、
装饰纹样和肌理强化着这个悲凉的主题,
构成了一首令人不安的具有悲凉美感的
生命挽歌。那么,请仔细看看这幅作品
有几种曲线,它们不同的表现特点与主
题有何种关系?
图 3-82 人生 (奥)克里木特
图 3— 83,
这幅画以垂直
线 (人的边线、
手臂 )为主要结
构线,核心形
态形成一个耸
立的拱形,水
平线压得很低,
更突出了这个
拱形的耸立感。
请体会这种居
中的垂直线为
主的画面的心
理效应 (实际已
形成强烈的审
美意象 )。
图 3-83 吻 (奥)克里木特
(三 )对基本平面的认识
1.概念
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厚度,只占上下、左右二维空间的形态称
为面”。实际上我们能见到的面只不过是二维的扩展知觉冲淡或抵消
了厚度知觉的形态,以及体的被限定的或是全部的表面。
2.基本平面
将现实世界极为复杂、多样的形态加以概括、归纳,抽象出直线型
的面 —— 方和角的形态,以及曲线型的面 —— 圆,以便为研究丰富多
彩的形态世界提供基础,这三种面即被称为“基本平面”。
(1)对方的认识
方的最基本表现是正方形,由于它是 4条相等直线按水平垂直方向
和相等的角度 (均为 90 ℃ )组合而成,因而既有了直线形态刚直、明快
的特征,又有水平和垂直相结合形成的稳定感,同时又具有明显的等
量性质带来的和谐和极强的条理性。
正方形又含有不相等因素,即对角线的长度大于任何一条边,因而
正方形的不相等因素与相等因素是隐、显的对比,形成一种虚实相生
的妙趣。将正方形对角线的长度作为一条长边,与正 方形原有边长进
行对比,可获得十分协调的量的关系,即 1,1,414的比例。将这个
矩形 (称 √2矩形 )对角线的长度作第二个矩形 ······依此法作下去,从 √2矩
形到 √5矩形都有协调的比例,而其动感则越来越强。
(2)对角形态的认识
如果说正方形是直线类面形态的最基本样式,那么角形态即是方形
的“减缺形”。角形态与方形同是直线形,所以有相近似的心理效应,
然而各边(直线)的组合方式变了,因而又导致角形态与方形有不同
的心理效应。
角形态的基本形态为正三角形,即一个水平线在下部的等边三角
形。正三角形由一条水平线与两条向内倾斜的斜线构成。由于水平线
在下,两条斜线又在水平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形成节点,产生了极其稳
定、牢固的感觉。
图 3-84 正方形和根号矩形系列 图 3-85 平行四边形只是四
个角度变化,即产生了与矩
形不同的动态
图 3-86 边长、角度都变化,
则会产生更加不同的方形面

三角形的 3个节点是 3条直线运动的终结点。
但水平线大于上部分顶点,于是产生稳定中的
上升感。另外,由于三角形的 3个内角都小于
90o,不像正方形那样端庄、郑重,因此三角
形与正方形对比,显得轻快、薄、锐利。从这
个角度看,如果说正方形与红色的感觉相接近,
那么三角形则与黄色相接近,有单纯、明快、
敏锐的感觉。
随着三角形边长的变化,角度必然随之变化,心理效应也有新的变化。
图 3-87 三角形
图 3-88 左边三角形垂直线因素加强,产生强烈的向上感,
中间三角形主要动态向左下,右边主要动态向右
(3)对圆的认识
人们常说的,╳ ╳ 事情圆满解决了,”“团圆”,“圆滑”,是人们根
据圆的印象,创造出的形象化词汇。
由于正圆的所有半径全相等,是外力与内力的抵消,到处都是流畅和饱
满的、天衣无缝的,所以产生了充盈、完善、简洁和挺拔等感觉。另外,
在正圆的下部,没有水平线的因素,只是一个点 (假设下面有一条基线,
圆弧与这条基线只有一个切点 ),所以与正方形和三角形相比,圆不那么
稳定,给人以滚动的感觉。这与人们的生活经验也有关系,因为生活中一
切圆的东西都可以滚动。
将正圆直径加以变化,边线仍然是圆弧线,即形成椭圆。由于长轴长,
所以内力不平衡,似乎 按长轴方向流动。另外,由于人们日常在三维空间
中形成“透视压缩”的视觉经验,椭圆有时又使人感觉似乎是对正圆不同
程度的侧视,而形成微弱的三维空间的印象。
图 3— 89,正圆的内力与外力
的不平衡,使其变形产生为椭圆。
在这个图中,水平方向的内力大
于垂直方向的内力,于是形成左
右流动的感觉。
图 3-89 椭圆
图 3— 90,正圆与各种椭圆相比,产生了正圆方向渐变的错觉。
作业
1.根据第一章及本章附图归纳出提取基本形态的方法,选一幅附图
提出线的因素,重新组合。
2.取一组日常用品的局部,重新组合成抽象的画面。
图 3-90 圆的变化
作业 1例图
第三节 形态衍生及变化
一、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
通过前面内容的探讨,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即丰富多彩的形
态完全可以通过归纳、概括和抽象等方法取得基本形态,这有利于我
们在现实世界中捕捉各种形态,不断积累它们,以丰富我们的形态表
达语汇。我们现在再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将基本形态按一定方法讲行
变化,组合构成无限丰富并有个性的形态,这是探索形态创造方法的
重要基础。
通过前面所有作品例证可以看到,凡是优秀的艺术或设计作品,其
形式必定是特定的,与众不同的,而形态也是特定的。这种特定性在
揭示主题或推动主题的审美意象方面有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而某些领
域 (如建筑、产品设计等 )的设计在形式与功能处理上主要面对形态的
课题,因 而形态创造能力就相当重要了。
当然,我们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不能完全套用我们现在的方法去创
造形态,那不是创造而是一种机械的推理,是不可能创造出卓越的形
态的,然而,如果没有现在对基本途径的探索,也不可能有未来在形
态创造上自发而巧妙的创意和处理能力,这就如同舞蹈家的基础学习
和平日的基本功练习一样,有了“刻板”的严格训练才有舞台上最大
自由和高超的表现技巧。因而训练的目的在于积累形态创造的经验,
形成越来越高的形态评价能力。
下面介绍的几个途径是一些最基本的思考和练习的线索,了解这些
方法有助于学习者自行去开拓新颖、独特的途径。
二、形态衍生及变化的基本途径
(一 )渐变和突变
渐变是形态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展现。生物体从萌发到成熟直至
衰老枯竭各阶段的形态特征的演变,是研究渐变的最好范例。在形态
研究中,我们既可以通过归纳、概括、提炼等方法,将复杂的形态循
序渐进地变成简洁的基本形态,也可以将基本形态渐次演变成新的复
杂形态 (这往往是人工形态创造的途径之一 )。
图 3— 91是从最早的汽车直到 60年代初汽车形态的演变。每一个
新的变化都是它前一阶段形态的更新,这样,从比较宏观的发展上展
现这种变化,就十分明显地展示了汽车形态的渐变过程。我们通过对
这个变化过程的观察就会了解形态渐变的方法之一 —— 逐渐改变某些
局部的线型、比例、方位等,最后可以变化出崭新的形态。
图 3-91 不同时代的汽车形态的变化
图 3— 92,毕加
索在他这组公牛的
变化中又为我们提
供了渐变的第二个
基本途径,即为强
化形态的“本质特
征”,对细节不断
删除,最后创造出
极为简洁,但却有
典型特征和鲜明个
性的形态。
图 3-92 牛的变化 (西)毕加索
图 3— 93,蒙德里安与毕加索不同,他不保留形态的主体特征,而是
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某个局部,不断整合,最后创造出与原型截然不同
的抽象形态。虽然这种抽象表现与原型大相径庭,但它却是由原型演变
而来的,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线形态,但所不同的是,原型是纷纭繁杂
的自然形态,而后者则是明晰、冷静的水平线与垂直线组合的抽象作品。
图 3-93 树的连作 (荷)蒙德里安
渐变给人的印象是逐渐过渡的,因而感觉很自然,但这只是为了
训练对形态进行变化的能力 (图 3— 94~96)。当有一定基础后,能够敏
感地发现原型存在的某些特点,可以直接发展出与之跨度很大的新形
态,这即是突变 (图 3— 97及图 3— 98)。
图 3-94 马的渐变 学生作业
图 3-95 学生作业 图 3-96 学生作业
图 3-97 从荷花变成豹 学生作业
图 3-98 从蜡烛变到松鼠 学生作业
(二 )减缺移动
减缺移动或称“分割移动”,是在某个形态上“切割”下一部分,
然后将“切下”的部分转移到另外位置上。这一加一减,既形成新的
形态关系,同时又能形成正形 (被切下的形 )与负形 (原形中被移去的空
白部分 )有趣的呼应关系 (图 3— 99及图 3— 100)。
图 3-99 图 3-100
图 3-99及图 3-100 减缺移动 学生作业
(三 )分割重构
分割重构是把一个基本形用重叠法或利用分割线进行分割,产生许
多新形,再把这些新形按不同方式重新加以组合。这样一来,我们就
会得到不仅与原型协调,而且在新形之间都协调,并且又有新变化的
生动形态。这是研究形态由简至繁、由统一到多样化的好办法 (图 3—
101~106)。
通过这些作业可以看出利用现实形态或抽象形态进行多种方式的分
割重新构成丰富形态的例子,由此看出,即使同一个原型,因分割方
法不同,也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形态变化。
图 3-101 图 3-102 图 3-103
图 3-104 图 3-105 图 3-106
(四 )组合再生
在形态创造的研究中,我们采用分解法获得基本形态,目的是要
利用这些形态组合出新颖的形态。“组合再生”则是研究将单元
(可以是基本形态,也可以是从基本形态变化出的较为复杂的形态 )
进行组合产生新形态的方法。在组合中,由于单元的方位、大小、
距离、比例、整缺以及重叠方式等变化,即使只用两种形态相互组
合也可以获得极其多样的形态变化 (图 3— 107~110)。
图 3-107 用两种形态组合新形 图 3-108 只用一种形态组合新形
上面仅介绍形态变化的最基本途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去寻求更多的方
法。总之,只要在乎时多观察、多积累、多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去探索,就
会不断强化形态意识,积累更多的形态词汇,创造更多样的个性化形态,
形态的评价能力和创造力也必然随之提高。
作业
1.根据一组静物,采用结构分割和画面辅导线 (如用水平、垂直、倾斜分
割线 )分割实物及空间,取出新形,再组合成抽象的表现。
2.选一物象,采用渐变法 (不少于 4个过程 ),使其变成另一物象。物象种
类跨度要大。
3.用一个圆和一个任意三角形重叠,取出新形,然后与原形重新组合。
图 3-109 图 3-110
图 3-109及图 3-110 用一个形态组合、产生新形态 学生作业
作业 1 例图
作业 2 例图
第四节 关于形态意识
一、何谓形态意识
所谓“形态意识”是能敏锐地感受身边事物或艺术、设计作品形态
性及形态价值的习惯和能力,是形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说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一片森林面前,哲学家看出了事物发展、
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植物学家却注意这些树木的品类、习性、内
部结构以及生长、发育条件;从事木材经营的人能计算出这片森林的
经济价值;一个画家则着眼于树木的形态、色彩及这片森林中树与树
的空间关系,阴、晴、雨、雪给它带来的不同面貌以及牵动的情感并
使他心醉神迷的各种因素。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事物具有从形式到内涵、从外在面貌
到内在结构,以及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宗教的,实用
的,审美的,理性的和感性的等等,各种因素。因此不同的人、不同
的观察和分析的角度,可以从同一事物中作出不同的判断,汲取不同
的营养。艺术家和设计师对一事物除着眼于有关内涵外,对事物形式
的研究和领会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强化“形态意识”即是强化这种
发现、吸纳形式营养的重要基础。
二、形态意识的作用
人们在现实中,对形态的印象主要来源于现实形态。而现实形态往
往具有实体、功能和形式三个要素。所谓实体要素指构成这个形态的
材料、构造、结构和表面加工等,这种要素赋予形态以可视、可触、
可听的具有重量、体积、形状等素质。如一只玻璃杯,其实体要素是
玻璃的,即透明、坚硬又易碎的;它是有一定体积的,但中空;它有
一定重量,可用手触到,也可移动,自身形态有相对恒定性 ······。功
能要素,与实体要素及形式要素有关,这里仅仅指实用的功效性,茶
杯中空状态直接决定盛装功能;分量适中,可以很方便地拿起和放下,
以满足“喝”的功能;形式要素即形态、材质感、肌理、色彩、表面
结构方式等,如这个杯的杯口是圆的,杯身是直立的,玻璃的材质感
是坚硬、薄脆、透彻的,各部比例得当,因而视觉感受协调,又产生
饱满、洁净、挺拔、响亮等心理效应。
由于一个现实形态直接与人们的活动相联系,对一般人来说,往往
注重它的实体要素和功能要素。形式要素虽对人们的观察乃至心理可
以发生影响,但人们接受这种影响时,一般是不自觉地,即人们所说
的“视而不见,却可感”。
设计师要通过视觉形式作用人们的心理,因而突破一般人的只注重
“认知”的心理定势,加强形态意识是提高视觉形式的领悟和评价能
力,加强形式要素的感人力量的重要途径。
三、发现营养,及时积累
下面一组范例均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方法去发现新形态并将其捕
捉下来作为“形态语汇库”的积累途径,如能坚持做下去,形态感受力及
创造力就会大大加强。
图 3— 111~112是根据结构素描,将被结构线分割的局部突出出来,体感
消失了,可获得非常丰富的形态,如果按不同的方法涂黑白灰,其形态变
化也是极为丰富的。
图 3-111 图 3-112
图 3-111及图 3-112 形态分析 学生作业
图 3— 113~114,不仅借助结构线,还借助画面分割线,这种选择法
已开始向抽象形态过渡。
图 3-113 图 3-114
图 3-113及图 3-114 根据结构素描分解形态 学生作业
图 3— 115~118,做一个纸型,借助于投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形
态,纸型不变,只要变换拍摄光源角度及投影的长度,形态会产生
很多奇妙变化。
图 3-115 图 3-116
图 3-117 图 3-118
图 3-115~图 3-118 纸形的投影形态变化 吴士元摄
从形态角度看一切物象,就会发现丰富多彩、极为生动的形态 (图 3—
119~128)。
图 3-119 高压线塔的直线 吴士
元摄
图 3-120 地板块的曲线 吴士元摄
图 3-121
图 3-122
图 3-121及图 3-122 树
的曲线 吴士元摄
图 3-123 楼的照片 吴士元摄 图 3-124 归纳为基本形 吴士元
图 3-125 强化基本形态并以垂直线为
主的结构 吴士元
图 3-126 以倾斜的摄影为基础强调一种
动势 吴士元
图 3-127 强化这种动势形成向上运
动的意象 吴士元
图 3-128 根据图 3-123曲线部分
的重新组合 吴士元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观察方法即使面对同一现实形态,也可以表现出
极为不同的形态和组合方式。
大自然和现实世界蕴含着取之不尽的形态营养,上述变化及探索要
以在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不断去采撷各种形态为基础,只要有很强的
形态意识,就会在各种物象中发现奇妙的形态,并随时随地地去搜集
它们。以下速写只是在平时为研究形态所画的几个方面的物象 (图 3—
129— 136),它们蕴涵着丰富的造型营养,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可以整
理出特点各异的形态。
图 3-129 海浪的曲线 吴士元
A 退潮时的海水曲线
B 浪花的曲线
C 涨潮时海水漫向沙滩的曲线
D 浪峰的曲线
图 3-130 被海水塑造出的形态 吴士元
A 贝壳 B 石头(硬质)
C 石头(软质) C 陶瓷片
E 砖的碎块 F 像铁矿石的东西
图 3-131 各种贝壳 吴士元
A 日月贝 B 鹦鹉螺 C 棘螺 D 太阳衣笠螺 E 蜘蛛螺
图 133
图 134 图 135
图 3-132 蟹、鲀、团扇藻 吴士元 图 3-133 海岸的礁石 吴士元
图 3-134 朝鲜民族的生活用具 吴士元 图 3-135 满族的“悠车”(摇篮) 吴
士元
形态意识的养成和强化来源于对形态特点、演变规律的认识,也靠
观察和积累。而有了形态意识,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随时随地
去吸收形态语汇。对大量的、不为一般人注意的形态,如挂在墙上或堆
在床上的衣物形态特有形态,水泥地面一块剥落的痕迹、一片叶子、一
个被揉搓的纸团以及聚散、不停活动的人群和建筑等都可能蕴藏或显现
着十分生动而有个性的形态特征。只要我们从形态的角度去观察、去积
累,我们的造型能力及评价、选择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加强。
图 3-136 赫哲族生活用具和鄂伦春族的吊锅 吴士元
作业
根据自然物象 (鱼类、鸟类、兽类或昆虫类 )的速写,整理、变化,
1.将速写变成线描 (主要细节要清晰 )。
2.分解其主要结构或归纳成基本形。
3.将物象作重叠组合,将重叠部分用黑、白、灰加以区别 (用另一
物象与所整理的物象组合或同一物象重复使用均可 )。
4.取其局部,重新组合。
本章要点
一、对形态类别及心理效应的研究,是形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
中现实形态及抽象形态的关系、抽象形态提取法和抽象形态研究意义、
不同线型形态具备的不同特点及心理效应以及由 此的引申对形态系统
性的研究等问题是重点。
二、要培养对现实世界中各种现象及事物的敏锐观察能力,并经常
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形态 的积累与研究。
三、要有很强的形态意识,这是形式经营能力的重要基础。形态意识
的不断强化有以下途 径,
1.看任何物象都要从形态角度去看,久而久之就自然具有发现生
动形态的敏锐观察力;
2.多看大师作品,无论是艺术作品 (造型艺术及其他门类的艺术 )还
是设计作品,都是重要的,这种积累对提高观察及思维质量有相当重
要的关系;
3.要象毕加索一样,一经发现造型营养,即捕捉住并用多种方法
加以新的表现。
思考题
1.什么是形态?形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形态对造型活动 (艺术创作及设计 )有何意义?
3.现实形态与抽象形态有何关系?为什么要研究抽象形态?人工形
态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4.怎样抽取抽象形态?
5、形态意识的强化有何意义?
例 1
例 2
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