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演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漫长的自然界演化史中,自然界都是按其自在的规律,自发的演化着,既有进化,又有退化;进化中包含退化,退化中包含进化。人类的产生,在自然界引入了新的因素,自然界的演化进入新阶段:
一马恩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界产生了异己的力量 。 人类来自自然界,又区别于自然界;人类可以通过意识认识自然界,又通过实践改变自然界 。
2,由于人类的出现,使统一的自然界分化为 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 。 它们有各自的演化规律,同时又互相影响,同时人类本身也不例外,也在演化,只是有了新的特征 。
3 人和自然是对象性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以自然为对象,人依赖于自然,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
自然以人为对象。 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其面貌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以实践为纽带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 — 。 一方面,
能动性以受动性作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作为依据;
另 — 方面,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 。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就是在这个统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4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产中“人和自然是同时起作用的”,进而提出两种生产力的概念,
自然生产力是不需要代价的,未经人类加工就已存在。社会生产力是在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人通过劳动制造出来的,包括社会改造自然的的能力和人类劳动的产品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 的基础,制约着社会生产力
4自然的异化一方面人的本质在实践中对象化,使自然成为满足人的需要的属人的自然,另一方面,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活动结果摆脱人的控制,
反过来成为控制人的异己的力量,人的自然也就变成了异己的自然异化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和认识能力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由于社会关系的制约马克思分析到,分工与私有制产生后,自然的异化更复杂,有二种形式的异化,一主要由社会关系造成,物化于自然界的社会力量对人的异化,一种主要由人对自然的改造引起,是自然力量对人滥用自然的报复二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其核心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问题
1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问题资源枯竭资源是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用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0世纪以来,人口膨胀,资源开发过度,
各类资源严重短缺,甚至面临枯竭:
环境污染
1、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地表大量聚集,
截获太阳辐射,同时阻挡地面辐射,导致地表生温。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距地表 10— 50千米的同温层中,
由臭氧分子组成的一个气体层,能将来自太阳的 99%的紫外线吸收,保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杀伤。
从 1979年到 1986年,臭氧层厚度全球平均减少 5﹪ 。
酸雨:泛指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气体,与大气中的水汽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后,以雨、雪、雾的形式降落到地面上形成的公害。 pH值一般低于 5.50。
我国已明显形成三个酸雨区:西南酸雨区、华东酸雨区、
和中南酸雨区
生活空气污染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碳。
我国大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 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的程度。
联合国环境计划署监测,我国北京、上海、沈阳、广州、西安等大城市的总污染指数已超过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2、水污染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的污染。
3、固体污染包括工业废渣、生活废物
有机成分明显增加,无机成分显著减少。
目前中国城市年产垃圾 5000多万吨,粪便 3400万吨。
城市垃圾正以 10﹪ 的速度增长。
人的行为已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导致人和自然关系的紧张,人类正受到大自然的猛烈报复。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
注意两件事情美国海洋生物学者 K.卡逊所写的,寂静的春天,(1962)
罗马俱乐部给世界的第一个报告《增长的极限》
2 引起生态危机的原因生态危机是人和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世界是一架机器,人可认识其规律并对它加以控制。方法就是科学技术。然而科学排除了意义和价值问题。
大卫 ·格里芬认为意义是价值的基础,他说:“没有了这个基础还有什么能够鼓舞人们向着具有更高价值的共同目标而共同奋斗?只停留在解决科学和技术难题的层次上,或即使把它们推向一个新的领域,都是一个肤浅和狭隘的目标,很难真正吸引住大多数人。它不能释放出人类最高和最广泛的创造能量,而没有这种能量的释放,人类就陷入渺小和昙花一现的境地。从短时期看,它导致了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毫无意义的活动,
从长远看,它正在把人类推向自我毁灭的边缘。”
这种自然观建立在主体和客体分离的基础上,
同时使人的主体性过度张扬。人类中心论人看成中心、主宰,把天地万物看成可利用的客体、对象,这样一种主客体关系成为了各种生产活动的条件。
海德格尔说,,人把作为整体的对象物的世界置于自身之前,并把自身置于世界之前。人使世界朝向自身,并为自身而生产自然。对于这个生产,我们必须在它的广泛的和多种的方式上去考虑。当自然不合人的想法时,人就整理自然。当人缺乏事物时,人就生产出新事物。当事物干扰人时,人就改造事物。当事物把人从他的意图那里引开时,人就调节事物。当人为了出售和获利而吹嘘事物时,人就展示事物。在多种的生产中,世界成为站立的,并被带入这种状态。开放的东西成为对象,并被转向人。与作为对象的世界相对立,人突出自身,并以蓄意贯彻这一切生产的身份而出现。,
人设立和使用尺度,用技术生产的唯一标准衡量万物,把万物都纳入技术生产中,使天地万物在技术世界中只呈现为技术生产的原材料,事物被耗尽被替代,世界在倒塌,地球在荒芜,人失去生存的环境,最终影响人的生存。
这种自然观是还原性的,对世界缺乏整体的观点。
无法认识到人和自然的多重关系。
和物质利益紧密联系,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加深人与自然的对立,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工业社会高投入、高产出、高消费的生产消费方式把对立推向高峰
传统发展观所致举例说明 1
海德格尔认为自然的对象性只是自然借以显示的一种方式,把事物当作一个对象去追逐,
将严重干涉自然事物的自然状态,人们也无法去了解事物更本源的展现和更始源的真理如开花的树,有二面貌 一代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他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其次可看作林木加工业 的原材料人和自然建立怎样的关系西方学者以环境伦理学的形式展开的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提倡自然权利论和内在价值论思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价值取向例 2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 ;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 ;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他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 ;
人和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体现生态价值取向批判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认识到人与自然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即生态价值关系,生态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那种把自然视为,聚宝盆,和,垃圾场,的观念相反,生态价值观把地球看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它以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张以适度消费观取代过度消费观;以尊重和爱护自然代替对自然的占有欲和征服行为;在肯定人类对自然的权力和利益同时.要求人类对自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生态价值观最核心的观念是,把人类的发展和这种发展的条件(环境、资源等)放在平等地位上,把人类的发展和其他生物和非生物的发展也放在平等地位上考虑。 不过其出发点是整体的平衡,因此并不妨害去消灭
(除)那些危害人类生存发展的有害事物。
也就是说,人与环境的自觉协调,而不是自发的,依靠自然界自在的演化。实际上,那也是不可能的。
三 生态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自然观提供科学基础四 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自然观是可持续发展的指导观念,可持续发展是生态自然观的必然要求和实践形式之前曾出现过三种发展观传统发展观:核心是物质财富的增长。按照这种观念,人们追求幸福的生活就是去追求大量的物质财富,物质财富的无限增长似乎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志。
传统发展观的致命缺陷在于它误认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是不会枯竭的,
即使由于短时期内资源的供给小于资源的需求,但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这种短缺也会得到补充。同时,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也未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
零增长发展观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严重而普遍的环境问题,
使有些人产生了悲观的情绪。他们认为:人类正处在转折点上,如果继续遵循老路,等待人类的将是全球性的大灾难。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性团体有罗马俱乐部等。自 70年代初开始,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
,人类处在转折点,等一系列研究报告。
西蒙( Julian L Simon)增长无极限的发展观,生产的不断增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因而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改善而不是在逐渐变坏。
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及被认同。
1983年 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ECD),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 G·H·Brundland)任主席。
1987年,该委员会把长达 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Our
Common Future)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通过的
,21世纪议程,,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为标志,
世界各国开始接受可持续发展观。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点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思想是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社会公正和环境、生态可持续的前提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可持续发展包含以下内容:
①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 然而,在人类需求方面存在很多不公平因素 。 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三层意思,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当今世界的现实是,一部分人富足,而另一部分人 ——特别是占世界人口 1/5 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这种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世界,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
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优先的问题来考虑 。
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贡献最大,并且至今仍然居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有利地位,继续大量占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继续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承担主要责任,理应从技术和资金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保护能力。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
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后代人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必要资本,包括环境资本。虽然不能确切判定后代人需要什么,但后代人肯定还将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因此,保护和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
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目前的现实是,占全球人口 26% 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和纸张等都占全球的 80% 。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理事会在一份关于《美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概要》中也承认," 富国在利用地球资源上有优势,这一由来已久的优势取代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地球资源的合理一部分来达到他们自己经济增长的机会 "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里约热内卢宣言,( 简称《里约宣 言,),已把这一公平原则上升为国家间的主权原则," 各国拥有按着其本国的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在其控制下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的责任。 "
②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布氏在论述可持续发展 " 需求 " 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 " 限制 " 因素 。 因为,没有限制也就不能持续 。 "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 "," 可持续发展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 …… " 。 " 发展
" 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发展 " 本身也就衰退了 。 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指的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
③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唯一的。 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共同的。并且,
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布伦特兰夫人在《报告》的前言中写道,,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
总之,布氏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求人们改变 "高投入、
高消耗、高污染 "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些观念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挑战,是为谋求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而建立的新发展观 。
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认识有了提高,更重要是有行动。这方面可以说困难重重,这可以从里约热内卢会议上的矛盾斗争看到,也可以从以后在环保问题上的种种争论与妥协可以看到。以,减排温室气体,为例。
大家知道自工业化以来,大气中的 CO2极大的提高,引发了温室效应,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气候环境问题(甚至国家的生存问题),引起国际社会极大的关心。在上世纪 90年代前后,
各国政府间召开一系列会议,要求各国政府行动起来延缓气候的变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 IPCC)作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在 1992年的里约会议上,有 154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个公约体现了两大原则:
责任有别于和补偿正义。即大气中的 CO2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 200年间,发达国家释放的,至今大部分温室气体仍在其存留期,并对气候产生影响,计算表明,占总人口 20%的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75%,对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贡献达 88%,因此要求发达国家在削减排放量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要求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补偿
(向发展中国家优惠提供资金和技术)。
但是,公约的履行困难很大,例如要求发达国家在 20世纪末,
温室气体排放量稳定在 1990年水平,然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没有实现这一承诺 。 至于资金方面情况更糟,里约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每年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 0。 7%( 1250亿美元 )
帮助发展中国家治理环境,结果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
( 2000年只有丹麦等五国达到指标 )
1997年德国等四国倡议,到 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15%,
同年公约缔约国在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开会,进一步磋商如何减少排放 CO2温室气体。可以看到,削减 CO2就是抑制化石燃料的消费,即抑制能源的需求,这种抑制实质上抑制经济的发展。于是在京都会议上,南北方各国为维护本国的利益展开激烈的争论。
在会议上,美国认为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量和增长率均较高,而发达国家的排放已经稳定,因而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发展中国家 ( 77国集团和中国 ) 与发达国家一样承担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 。 而发展中国家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排放量增加有不可避免性,而且总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人均排放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例如中国人均排放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1/7。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
这种排放是,生存排放,,而发达国家是,奢侈排放,。 发达国家应当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应当强迫发展中国家移去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 。 京都会议就在这种讨价还价中结束了 。 后来又召开几次会议,同样是分歧严重 。
美国曾于 1998年签署了,京都协议书,,但是在 2001年布什政府有拒绝执行。后来又有森林植被可以抵消温室气体的效果,要求减少排放配额等提议。
为什么批准 〈 京都议定书 〉 如此之难?根本的原因是实行它需要调整国家的经济结构,特别是能源和工业结构。在化石燃料仍然是世界主要能源的情况下,从化石能源转向非化石能源是非常困难的。调整经济结构或者削减经济发展规模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这就使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一波三折,任重而道远。
但是,人类毕竟已经行动起来了拉兹洛倡导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当然并不是为了回到,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是,为了减轻加在这个行星的资源和生命维持系统上的负担,。举例:
如果琼斯先生在一个热带海滩上晒太阳,抽一支烟,喝一杯马丁尼酒,吃一个汉堡包,并在他的手机上讲话,他同时增加他得皮肤癌、肺癌、肝硬化、高胆固醇和脑病的机会。琼斯先生和太太有过,好生活,的更好的方式,比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读书、听音乐、参观自然或人文胜地、会客、与邻居一起帮助邻居 ……
结论是:一种高物质消费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变得不健康,而当人们降低了自己的物质生活标准的时候,同时却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果全世界都效仿美国的生活方式,有十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用。
发达国家的人们正在发生的变化:
把美国人分为三类,A.传统派:严守西方传统的人群; B.现代派:二战后成长起来的一代,注重消费,注重竞争,获取享受、
浪费、污染的一代; C.文化创意派:更注重文化、教育、科学、
艺术、体育、环保等精神价值的追求,在居家住房、饮食、家电使用上,更自发地回归简朴生活。有意义的是,调查显示,1995
年文化创意派在美国为 500万成年人,占美国人口不足 3%,而今天则达到 5000万人,占到美国人口的 25%。据,纽约趋势调查协会,的调查显示,,自发的简朴生活形态,已扩展到欧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是 1997年十大趋势之一。
例如,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指以环境和环境保护为核心概念的设计方法。绿色设计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所谓产品生命周期从不同的角度,产品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划分力式。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把新产品投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生命周期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产生、成长、成熟到衰退。
绿色设计是对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 ( 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性等 ),
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 。 绿色设计针对产品从摇篮到再现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也就是说,要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关键在于设计与制造,
不能等产品产生了不良的环境后果再采取防治措施 (现行的末端处理方法即是如此 ),这就是绿色设计的基本思想 。。
目前,绿色设计即将或正在成为工业化产品的行为规范,
西门子的咖啡壶、卡特卡拉的拖拉机、施乐的复印机、柯达的照相机、美国的个人计算机、日本的激光打印机、德国的机车引擎和加拿大的电话机等许许多多的产品,在制造时已经开始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
汽车工业是绿色设计的先导,也是目前绿色设计应用比较深入的行业 。 过去,汽车设计人员总是设法将汽车设计得时髦豪华,但现在这一概念已经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把符合环境保护,小巧玲珑,节省燃料和适合家用作为新的设计指导思想 。 这就意味着世界汽车制造业将出现,绿化,行动,致力于绿色汽车的开发 。 绿色汽车必须具备两个标志,即废旧汽车能够回收利用及汽车的生产使用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最小 。
日本日产汽车公司的科研人员研究出 —种清除塑料零件表面油漆的新技术,可以让外表涂了油漆的塑料零件得到重新利用,大大地提高了总回收效率。德国奔驰汽车公司目前正致力于汽车回收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汽车的回收设计和汽车回收。这就要求在汽车设计时努力做到:
总之,人类发展到今天,人类离不开地球,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不能自毁家园,也找不到一个与地球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星球,人类目前尚无处可去,在这种情况下,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大约是可以办得到的。
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实际上,保持人类发展基础上,人和自然共同演化。
选择对环境无害并可回收的材料制作汽车零部件;减少噪声和各种塑料的使用。奔驰公司于 1991年开始回收废弃汽车,回收的废弃汽车按零部件及材料的状态进行重用、加工后重用、材料回收、处理等不同形式的利用。
北美的宝马分公司最近决定对在全球范围内回收宝马汽车的可行性进行试验。由于德国的环境保护法规越来越严格,
该公司已经开始在欧洲回收汽车。在美国的三个城市、宝马公司给车主 500美元以鼓励他们购买新车.井将报废的汽车送到拆卸回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