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授课人,段鸣玉一研究对象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绪论二 研究内容
1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主要阐述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2科学观与方法论: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3技术观与方法论: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4科学技术社会观:讨论的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
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三 学科性质四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五 意义自 然 观一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古希腊自然观的基本点与特征基本点:( 1)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东西演变而来的第一讲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
( 2)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变化的原因在事物内部,万物从本原中产生,又复归于本原,运 动变化遵循规律 。
( 3 ) 在 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最高理想和目的不是去行动,
不是去控制自然,而是静观,即深入到自然中去,领悟自然的奥秘和创造生机。
总的说来,把自然看作一个自身有生命的 \不断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特征:
( 1)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当然也有唯心的部分)
( 2)朴素的、辩证的。因为它从事物的联系、
变化、演化、运动的方面来看待事物,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大量的科学技术发现的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这是人类早期智慧显示的标记。
( 3)整体性、系统性。
( 4)直观性、猜测性、思辨。
由于这些特征,这些自然观只能存在于古代,
这也是其局限性,到了近代就不适用了,不得不被另一种自然观所代替。
古希腊朴素自然观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 1)为后世提供了本质正确世界观的雏形
( 2)原子论思想的影响
( 3)重视数学的传统
( 4)重视思维规律的研究
( 1)现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唯心主义的渊源
( 2)主观猜测的错误理论的影响
1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背景与经典力学的兴起
( 1 ) 历史的曲折 — 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上帝创世说,神思说,灵魂不朽说,人类中心论。
( 2 ) 从 15世纪到 18世纪中叶,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期,这是一个科技转折的时候,是一个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在欧洲迅猛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A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制度更迭以后,生产力的飞跃使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纺织业,
中国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发展的生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 航海事业的发展及新大陆的发现对科学技术起了推动作用。
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最初的原始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
C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这破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发起了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宗教的说教愚弄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德国的马丁 ·路德,
后来妥协由托马斯 ·闵采尔继承但夭折。
(3 )文艺复兴的成就天文学哥白尼( 1543) 〈 天体运行论 〉 揭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经典力学伽利略: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射物体定律牛顿(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数学耐普尔( 1614)对数;笛卡尔( 1637)解析几何;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化学波意尔:元素概念( 1661);拉瓦锡( 1777):
氧化说生命科学维萨留斯( 1543):人体结构;哈维( 1628):
心血运动论;林奈( 1753):自然系统
2经典力学的完成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牛顿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之大成,完成了物理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力的概念。
由于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经典力学大大超出了它本身的机械运动的范围,把全部科学归结于力,从种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力,再用力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从而将人们引上了机械唯物论的道路,导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
最终牛顿提出了,第一推动力,的解释,严重束缚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⑴ 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要改变状态,
只有依靠外力,机械论者据此提出外因论
⑵牛顿 未给出力学的运用范围,对高级运动形式也虚构出某种力来解释 ;
(3)物体运动只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改变其质量,机械自然观认为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
(4) 绝对时空观。认为宇宙空间象一个空架子,
而且是绝对静止的,在除了可感知的事物外,
宇宙空间还到处弥漫着不可感知的、静止的
,以太,;时间永远以等速度在流逝,与物质的运动没有任何关系。
(5) 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果实,人们根据它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6)认为物质 颗粒可无限的分割,机械论者也就将自然界分解还原 ;
哲学概括为机械自然观的发展推波助澜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
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
3 自然观的世界图景及特征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根本)思想: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自然界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自然事物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自然界的一切原来如此并且从来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如果物体有所变化,这只是物体机械的运动,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于事物的外部。
特征,A 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
B 决定性 必然性 可预测性
C 还原性
D 可逆性
E 简单性方法论:拆零的方法(还原性方法)
评价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
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对,经院哲学,的一种背叛,
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否定方面
1、不科学:用机械运动的方法观察自然界; 2、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但它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它基本上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事物发展毕竟是辩证的。它在某些根本问题上还不如古代的自然观,它不能从自然界解释自然界,束缚了以后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彻底,最终也必然要转移到神学上,
在这一方面又不如古希腊朴素的自然观,最终将被辩证的自然观所取代。
1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发展 成就
( 1)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宇宙发展史概论,( 1755)
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 2)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 1830),
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 3)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4)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
( 1839)、施莱登( 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 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 5)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 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69)。
2,黑格尔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总结黑格尔哲学中心概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在自我反观、自我实现中经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含存在、本质、概念自然阶段:含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精神阶段:含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3 恩格斯批判黑格尔,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创立标志: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此外,还有,反杜林论,,,反费尔巴哈论,
等。
* 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
* 基本内容:
( 1)它指出了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和系统。在该系统中,从星球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形成了一个无穷系列和层次; 【 世界是物质的 】
( 2)相互联系的物体由于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 物质是运动的 】
(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形式(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提出)为:
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 运动的多样性 】
( 4)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运动的规律性 】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自然观
( 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
( 2)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 3) 天然自然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然性
( 1)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关系。此时的科学由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各个学科同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由既成的事物向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转变。
( 2)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由分析向综合转变。
(一) 物理学革命古典物理学的危机:两朵乌云、三大发现。
* 两朵乌云:⑴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证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⑵黑体辐射引出的
,紫色灾难,。
四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产生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二)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对自然观 — 时空观的发展
1.相对论的建立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运动物体中的电动力学,,从而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完成了物理史上的第四次综合,即把高速运动物体与低速运动物体相综合,产生了全新的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极其哲学意义新的时空观的提出:
狭义相对论的两大假设(基本出发点):
⑴ 狭义相对性原理 在一切惯性坐标系内不能通过物理试验来判断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或者说,物理规律的数学表示在一切惯性系表示不变;
⑵ 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相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不变的。
狭义相对论的五大推论:
⑴同时性是相对的;
⑵运动物体的长度在运动方向要收缩;
⑶运动时钟要变慢;
⑷物体质量将随速度增加而增加;
⑸在光速运动条件下,物体的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相对效应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惯性系,且速度与光速比拟,不同惯性系看到的同一事件的时间延缓量和运动的尺缩量是不同的广义相对论:
基本原理,1广义相对性原理 — 所有参考系,
无论惯性系还是非惯性系,都同样适合表达自然定律
2等效原理 — 一个存在引力场的惯性系和另一个有加速度的非惯性系比较,
并无本质的区别相对论对时空观的发展(贡献)
* 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得出的一些结论,都说明相对论是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⑴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
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在相对论中,时间、
空间都是一个相对量,都是随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⑵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发现了时空之间的关系;
⑶ 揭示了高速运动与低速运动的内在联系,
说明了二者的统一性;
⑷ 【 广义相对论 】 摆脱了空间、时间的均匀性观念,考虑了非线性的空间关系,进一步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三)量子力学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对
,紫外灾难,作了解释,认为能量是不连续的;爱因斯坦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光量子,
学说,揭示了光的波粒二相性,并奠定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经德布罗意,最后由海森堡与薛定谔发展完成。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统一了波粒二相性。
量子力学在自然观上的贡献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将波动性与粒子性相统一。 量子性 量子关联 统计规律性意义:
(1)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波粒二相性,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
否认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非此即彼,,承认了物质世界是,亦此亦彼,的。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建立在连续与非连续,粒子性与波动性之上,不能摆脱一者去认识另一者,不能将它们隔离开来,是粒子与波动,连续与阶段的统一。
(2)雄辩地证明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而且存在测不准关系。
(3)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几率,引入了人们的认识过程,使人们摆脱了传统的,决定论,的束缚,认识到了,非决定论,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五 20世纪中叶以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系统自然观
(1)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 4)线形和非线形的统一
2生态自然观
3分子生物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a、丰富和发展了辩证生命观,回答了生命信息的物质承担者是 DNA,从而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由宏观进入微观。揭示了核酸是生命的体现者;揭示了分子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揭示了生命起源于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
b、提供了否定唯心论生命观和机械论生命观的科学基础;
批评和否定了唯心论的生命观与机械论的生命观。
c、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世界的统一性,弥合了无机与有机、无生命与有生命的鸿沟;
d、在生物界深深打上了人类智慧的印迹,是人类向生命的自由王国迈进了一大步,扩大了人工自然的范围。
绪论二 研究内容
1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主要阐述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
2科学观与方法论:关于科学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3技术观与方法论: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一般性认识和由此形成的总观念的系统阐述。
4科学技术社会观:讨论的是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
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三 学科性质四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发展五 意义自 然 观一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古希腊自然观的基本点与特征基本点:( 1)探讨了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及宇宙万物都是由某种基本东西演变而来的第一讲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和发展
( 2)关于运动的一般认识,认为世界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个整体,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变化的原因在事物内部,万物从本原中产生,又复归于本原,运 动变化遵循规律 。
( 3 ) 在 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最高理想和目的不是去行动,
不是去控制自然,而是静观,即深入到自然中去,领悟自然的奥秘和创造生机。
总的说来,把自然看作一个自身有生命的 \不断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
特征:
( 1)朴素的唯物论(占主导地位,当然也有唯心的部分)
( 2)朴素的、辩证的。因为它从事物的联系、
变化、演化、运动的方面来看待事物,但由于当时科技的落后,没有建立在大量的科学技术发现的基础之上,这种自然观只能是朴素的,这是人类早期智慧显示的标记。
( 3)整体性、系统性。
( 4)直观性、猜测性、思辨。
由于这些特征,这些自然观只能存在于古代,
这也是其局限性,到了近代就不适用了,不得不被另一种自然观所代替。
古希腊朴素自然观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
( 1)为后世提供了本质正确世界观的雏形
( 2)原子论思想的影响
( 3)重视数学的传统
( 4)重视思维规律的研究
( 1)现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唯心主义的渊源
( 2)主观猜测的错误理论的影响
1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背景与经典力学的兴起
( 1 ) 历史的曲折 — 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上帝创世说,神思说,灵魂不朽说,人类中心论。
( 2 ) 从 15世纪到 18世纪中叶,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期,这是一个科技转折的时候,是一个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在欧洲迅猛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二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形而上学自然观
A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制度更迭以后,生产力的飞跃使生产关系和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纺织业,
中国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发展的生产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B 航海事业的发展及新大陆的发现对科学技术起了推动作用。
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最初的原始积累提供了物质基础。
C 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这破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发起了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宗教的说教愚弄中解放出来。宗教改革:德国的马丁 ·路德,
后来妥协由托马斯 ·闵采尔继承但夭折。
(3 )文艺复兴的成就天文学哥白尼( 1543) 〈 天体运行论 〉 揭开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经典力学伽利略: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射物体定律牛顿( 168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数学耐普尔( 1614)对数;笛卡尔( 1637)解析几何;牛顿、莱布尼兹:微积分化学波意尔:元素概念( 1661);拉瓦锡( 1777):
氧化说生命科学维萨留斯( 1543):人体结构;哈维( 1628):
心血运动论;林奈( 1753):自然系统
2经典力学的完成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牛顿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之大成,完成了物理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并且第一次提出了力的概念。
由于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使经典力学大大超出了它本身的机械运动的范围,把全部科学归结于力,从种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力,再用力去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从而将人们引上了机械唯物论的道路,导致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
最终牛顿提出了,第一推动力,的解释,严重束缚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⑴ 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要改变状态,
只有依靠外力,机械论者据此提出外因论
⑵牛顿 未给出力学的运用范围,对高级运动形式也虚构出某种力来解释 ;
(3)物体运动只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改变其质量,机械自然观认为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
(4) 绝对时空观。认为宇宙空间象一个空架子,
而且是绝对静止的,在除了可感知的事物外,
宇宙空间还到处弥漫着不可感知的、静止的
,以太,;时间永远以等速度在流逝,与物质的运动没有任何关系。
(5) 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果实,人们根据它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6)认为物质 颗粒可无限的分割,机械论者也就将自然界分解还原 ;
哲学概括为机械自然观的发展推波助澜自然界是一架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
按照一定的规则朝着一定方向运转的机器
3 自然观的世界图景及特征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中心(根本)思想: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自然界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下去,不会发生任何变化;自然事物一旦存在,就永远存在;自然界的一切原来如此并且从来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的并列;如果物体有所变化,这只是物体机械的运动,事物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于事物的外部。
特征,A 机械性(和谐和秩序性)
B 决定性 必然性 可预测性
C 还原性
D 可逆性
E 简单性方法论:拆零的方法(还原性方法)
评价肯定方面 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首先是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
是一种进步,它对当时的自然科学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对,经院哲学,的一种背叛,
并在细节上超过了古代的朴素的自然观;
否定方面
1、不科学:用机械运动的方法观察自然界; 2、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但它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它基本上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因为事物发展毕竟是辩证的。它在某些根本问题上还不如古代的自然观,它不能从自然界解释自然界,束缚了以后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彻底,最终也必然要转移到神学上,
在这一方面又不如古希腊朴素的自然观,最终将被辩证的自然观所取代。
1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发展 成就
( 1)天文学:康德的太阳起源演化学说:星云说。,宇宙发展史概论,( 1755)
第一次说明了世界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
( 2)地质学:赖尔的地球渐变论( 1830),
说明地壳是逐渐形成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 3)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物理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说明了运动形态是可以转化的,物质运动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统一性。
三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4)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施旺
( 1839)、施莱登( 1838)发现了细胞,细胞学说说明了多种多样生物的统一性(统一于细胞);达尔文( 1859)的进化论说明事物是连续发展的,不是从来如此的。
( 5)化学:道尔顿的原子论( 1808);米勒用无机物合成了有机物(尿素,1824-1828),打破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界限,说明了事物是有联系的;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69)。
2,黑格尔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总结黑格尔哲学中心概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在自我反观、自我实现中经历三个阶段逻辑阶段:含存在、本质、概念自然阶段:含机械性、物理性、有机性精神阶段:含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3 恩格斯批判黑格尔,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创立标志: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此外,还有,反杜林论,,,反费尔巴哈论,
等。
* 特征:联系的、发展的、系统的。
* 基本内容:
( 1)它指出了自然界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和系统。在该系统中,从星球到原子以至更小的粒子形成了一个无穷系列和层次; 【 世界是物质的 】
( 2)相互联系的物体由于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
【 物质是运动的 】
(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四种基本形式(恩格斯根据当时科学发展提出)为:
机械运动、生物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 运动的多样性 】
( 4)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运动的规律性 】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于以往自然观
( 1)这种自然观既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
( 2) 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 3) 天然自然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必然性
( 1)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关系。此时的科学由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各个学科同时迅速发展;研究对象由既成的事物向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转变。
( 2)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由分析向综合转变。
(一) 物理学革命古典物理学的危机:两朵乌云、三大发现。
* 两朵乌云:⑴迈克尔逊 — 莫雷实验,证明了,以太,是不存在的;⑵黑体辐射引出的
,紫色灾难,。
四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产生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二)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对自然观 — 时空观的发展
1.相对论的建立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运动物体中的电动力学,,从而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完成了物理史上的第四次综合,即把高速运动物体与低速运动物体相综合,产生了全新的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极其哲学意义新的时空观的提出:
狭义相对论的两大假设(基本出发点):
⑴ 狭义相对性原理 在一切惯性坐标系内不能通过物理试验来判断该惯性系是静止的还是。或者说,物理规律的数学表示在一切惯性系表示不变;
⑵ 光速不变原理 在所有的相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都是不变的。
狭义相对论的五大推论:
⑴同时性是相对的;
⑵运动物体的长度在运动方向要收缩;
⑶运动时钟要变慢;
⑷物体质量将随速度增加而增加;
⑸在光速运动条件下,物体的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相对效应产生于两个相对运动的惯性系,且速度与光速比拟,不同惯性系看到的同一事件的时间延缓量和运动的尺缩量是不同的广义相对论:
基本原理,1广义相对性原理 — 所有参考系,
无论惯性系还是非惯性系,都同样适合表达自然定律
2等效原理 — 一个存在引力场的惯性系和另一个有加速度的非惯性系比较,
并无本质的区别相对论对时空观的发展(贡献)
* 相对论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得出的一些结论,都说明相对论是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⑴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间、
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在相对论中,时间、
空间都是一个相对量,都是随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的;
⑵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发现了时空之间的关系;
⑶ 揭示了高速运动与低速运动的内在联系,
说明了二者的统一性;
⑷ 【 广义相对论 】 摆脱了空间、时间的均匀性观念,考虑了非线性的空间关系,进一步证明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三)量子力学创立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的概念,对
,紫外灾难,作了解释,认为能量是不连续的;爱因斯坦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光量子,
学说,揭示了光的波粒二相性,并奠定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经德布罗意,最后由海森堡与薛定谔发展完成。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统一了波粒二相性。
量子力学在自然观上的贡献量子力学的建立实现了物理史上的第五次大综合,将波动性与粒子性相统一。 量子性 量子关联 统计规律性意义:
(1)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波粒二相性,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
否认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非此即彼,,承认了物质世界是,亦此亦彼,的。揭示了物质世界是建立在连续与非连续,粒子性与波动性之上,不能摆脱一者去认识另一者,不能将它们隔离开来,是粒子与波动,连续与阶段的统一。
(2)雄辩地证明了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而且存在测不准关系。
(3)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几率,引入了人们的认识过程,使人们摆脱了传统的,决定论,的束缚,认识到了,非决定论,的重要性,从而认识到人的认识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
五 20世纪中叶以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1系统自然观
(1)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
( 3)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
( 4)线形和非线形的统一
2生态自然观
3分子生物学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a、丰富和发展了辩证生命观,回答了生命信息的物质承担者是 DNA,从而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由宏观进入微观。揭示了核酸是生命的体现者;揭示了分子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揭示了生命起源于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
b、提供了否定唯心论生命观和机械论生命观的科学基础;
批评和否定了唯心论的生命观与机械论的生命观。
c、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世界的统一性,弥合了无机与有机、无生命与有生命的鸿沟;
d、在生物界深深打上了人类智慧的印迹,是人类向生命的自由王国迈进了一大步,扩大了人工自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