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各类茶叶加工
(一)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各类茶的加工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
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
过程大体是:
采食鲜叶 → 生煮羹饮 → 晒干磨碎 → 蒸青
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 (绿茶 )→
炒青绿茶 → 白茶、黄茶、花茶 → 黑茶、红茶、
乌龙茶 → 现代再加工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 如从神农时代算
起, 距今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 。, 本草衍
义, 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尝
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 。 可见,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
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 现
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
俗。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晋代郭璞 (276— 324年 ),尔雅,,, 槚,
苦荼, 之注:, 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
煮羹饮。,
,晋书, 记:,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茶被利用作药治病, 就像采集其他
草药一样, 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三、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唐代以前已有蒸青作茶饼的制法, 到
了唐代, 制法逐渐完善, 陆羽, 茶经, 三
之造, 记述:, 晴, 采之, 蒸之, 捣之,
拍之, 焙之, 穿之, 封之, 茶干矣 。,
宋代进而出现研膏茶, 腊面茶, 以后
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 谓之
,龙团风饼,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四,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唐代已有散茶, 陆羽, 茶经,,, 饮有
粗茶, 散茶, 末茶, 饼茶者, 。
宋代, 饼茶与散茶均有生产,, 宋
史 ·食货志, 载:, 茶有两类, 一曰片茶,
一曰散茶 。,
明代, 散茶生产更为普遍, 明太祖朱
元 璋 下 令 改 贡 饼 茶 为 芽 茶,, 庚子
诏, …… 罢造龙团, 惟采茶芽以进 。
其品有四, 曰探春, 先春, 次春, 紫
笋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五, 从蒸青到炒青
唐宋时代以蒸青茶为主, 但也开始萌
发炒青茶技术 。 唐代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
茶歌, 有, 斯须炒成满室香, 的诗句 。
,炒青, 茶名, 早在宋代陆游诗中就
有记述:, 日铸 (浙江绍兴日铸茶 )则越茶
矣, 不团不饼, 而曰炒青 。,
到明代, 炒青制法日趋完善, 在张源, 茶
录,, 许次纾, 茶疏,, 罗廪, 茶解, 中
都有较详细的记述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 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绿茶是经杀青 (蒸青或炒青 ),揉捻,
干燥而制成, 绿汤绿叶 。 当绿茶炒制不
当闷黄后即变成黄汤黄叶, 后来发现黄
汤黄叶的茶叶也别具一格, 就采取有意
闷黄的做法制成了 黄茶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茸毛特多的茶树芽叶经晒或烘干后,
芽叶表面满披白色茸毛, 茶叶呈白色,
因而形成了 白茶 。
制成的绿茶经泼水推积发酵, 茶叶
发黑, 形成了 黑茶 。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红茶 是茶鲜叶采用日晒代替杀青,
揉捻后发酵变红而形成 。 最早的红茶是
从 福建崇安星村的小种红茶 演变而来的,
以后扩大至江西, 安徽等地生产 。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明末清初在福建武夷山一带产生了
乌龙茶, 据说是采摘的芽叶在箩筐中
摇荡时间长了, 叶缘受损变红, 再经
锅炒, 揉捻, 烘干后, 汤色橙黄, 叶
片三红七绿被称为半发酵茶 。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七, 从素茶到花香茶
早在宋代就有添加龙脑的加香茶,
也有以茉莉花焙制的花茶 。 明代的钱椿
年, 茶谱, 记述:, 木樨, 茉莉, 玫瑰,
蔷薇, 兰惠, 桔花, 栀子, 木香, 梅花
皆可作茶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一、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类之多是世界之最,众多的
茶类归纳起来可分为 基本茶类 和 再加工
茶类 两大类。
蒸青绿茶
晒青绿茶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白茶
基本茶类 黄茶
青茶 ( 乌龙茶 )
中国茶类 红茶
黑茶
花茶
紧压茶
萃取茶 (速溶茶, 罐装茶水等 )
再加工茶类 果味茶
保健茶 (减肥茶, 杜仲茶等 )
含茶饮料 (茶可乐, 茶汽水等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二、鲜叶成分
水分
( 75~ 78%) 蛋白质( 20~ 30%)
氨基酸( 1~ 4%)
生物碱( 3~ 5%)
鲜叶 酶
茶多酚( 20~ 35%)
有机化合物 糖类( 20~ 25%)
有机酸( 3%)
脂肪( 8%)
干物质 色素( 1%)
( 22~ 25%) 芳香物质( 0.005~ 0.03%)
维生素( 0.6~ 1.0%)
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 2~ 4%)
( 4~ 7%) 水不溶性部分( 1.5~ 3%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品质特点:绿汤绿叶
基本工艺流程:
杀青一 揉捻一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龙井茶及茶汤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1、杀青:高温钝化叶中酶的活性的过程。
杀青方式:
蒸汽杀青 —— 蒸青
锅炒杀青 —— 烘青、晒青、炒青
目的:
? 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
? 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 蒸发部分水分,便于揉捻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1、杀青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揉捻:利用外力把叶子揉紧成条,
并破坏部分叶组织的作业。
目的:
卷紧茶条,缩小体积,初步成型;适
当破坏叶组织,便于冲泡。
三、绿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2,揉捻: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3、干燥:蒸发水分,发展茶叶品质的过程。
目的:
排除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继续内含物的变化,提高品质;
进一步整理茶条,改进外形。
三、绿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 红茶加工
红茶属全发酵茶, 揉捻后发酵使叶
子变红是工艺关键 。 中国红茶分小种红
茶,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
1,小种红茶:制造中最后干燥时用松柴烟
熏烘干, 因此有明显的 松烟香味 。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烟熏烘干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 红茶加工
1,小种红茶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 文火
慢烤烘干, 如祁门工夫红茶, 具有特殊
的高香 。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烘焙
四、红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3,红碎茶加工
制造中采用揉切设备, 切成颗粒形小碎
片, 讲究发酵适度及时烘干 。
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 — 揉切 — 发酵 — 烘干
四、红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1)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使
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
变化的作业。
四、红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萎凋目的:
? 散失部分鲜叶水分,减少细胞张力,
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做形。
? 伴随水分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
透性增强,酶活性增强,为发酵打基
础。
? 内含物发生部分变化 — 可溶性物质
(糖、氨基酸等);香气等。
4、红茶加工流程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发酵,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
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
程,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 发酵的目的:
在酶促作用下,鲜叶中化学成分发生一
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红汤红叶的品质
特征。
4、红茶加工流程
? 发酵原理:
儿茶素
PPO+O 2-
邻醌 ……….,初级产物
聚合
双黄烷醇类 还原 联苯酚醌 …… 中间产物 (无色,溶于茶汤)
+O 2-
茶黄素( TF),… 橙黄色,溶于茶汤
偶联氧化 +O 2-
茶红素( TR) …,深红色,溶于茶汤
不溶性物质 ……… 棕褐色,叶底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五, 花茶加工
花茶是将绿茶或红茶用香花拌和, 使茶
叶吸收花香后而制成 。
其基本工艺流程:
茶坯处理一鲜花维护一拌和窨花一通花
散热一收堆续窨一出花分离一湿坯复火
干燥一再窨或提花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六, 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鲜叶 —— 萎凋 —— 做青 —— 炒青 —— 揉
捻 —— 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五, 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铁观音加工工艺
鲜叶 —— 晒青 —— 凉青 —— 做青 ——
炒青 —— 初揉 —— 初烘 —— 初包揉 —
— 复烘 —— 复包揉 —— 足火。
(一)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各类茶的加工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
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
过程大体是:
采食鲜叶 → 生煮羹饮 → 晒干磨碎 → 蒸青
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 (绿茶 )→
炒青绿茶 → 白茶、黄茶、花茶 → 黑茶、红茶、
乌龙茶 → 现代再加工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 如从神农时代算
起, 距今已有 4000多年的历史 。, 本草衍
义, 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神农尝
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 。 可见,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
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 现
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
俗。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晋代郭璞 (276— 324年 ),尔雅,,, 槚,
苦荼, 之注:, 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
煮羹饮。,
,晋书, 记:,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茶被利用作药治病, 就像采集其他
草药一样, 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三、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唐代以前已有蒸青作茶饼的制法, 到
了唐代, 制法逐渐完善, 陆羽, 茶经, 三
之造, 记述:, 晴, 采之, 蒸之, 捣之,
拍之, 焙之, 穿之, 封之, 茶干矣 。,
宋代进而出现研膏茶, 腊面茶, 以后
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 谓之
,龙团风饼,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四, 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唐代已有散茶, 陆羽, 茶经,,, 饮有
粗茶, 散茶, 末茶, 饼茶者, 。
宋代, 饼茶与散茶均有生产,, 宋
史 ·食货志, 载:, 茶有两类, 一曰片茶,
一曰散茶 。,
明代, 散茶生产更为普遍, 明太祖朱
元 璋 下 令 改 贡 饼 茶 为 芽 茶,, 庚子
诏, …… 罢造龙团, 惟采茶芽以进 。
其品有四, 曰探春, 先春, 次春, 紫
笋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五, 从蒸青到炒青
唐宋时代以蒸青茶为主, 但也开始萌
发炒青茶技术 。 唐代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
茶歌, 有, 斯须炒成满室香, 的诗句 。
,炒青, 茶名, 早在宋代陆游诗中就
有记述:, 日铸 (浙江绍兴日铸茶 )则越茶
矣, 不团不饼, 而曰炒青 。,
到明代, 炒青制法日趋完善, 在张源, 茶
录,, 许次纾, 茶疏,, 罗廪, 茶解, 中
都有较详细的记述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 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绿茶是经杀青 (蒸青或炒青 ),揉捻,
干燥而制成, 绿汤绿叶 。 当绿茶炒制不
当闷黄后即变成黄汤黄叶, 后来发现黄
汤黄叶的茶叶也别具一格, 就采取有意
闷黄的做法制成了 黄茶 。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茸毛特多的茶树芽叶经晒或烘干后,
芽叶表面满披白色茸毛, 茶叶呈白色,
因而形成了 白茶 。
制成的绿茶经泼水推积发酵, 茶叶
发黑, 形成了 黑茶 。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红茶 是茶鲜叶采用日晒代替杀青,
揉捻后发酵变红而形成 。 最早的红茶是
从 福建崇安星村的小种红茶 演变而来的,
以后扩大至江西, 安徽等地生产 。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明末清初在福建武夷山一带产生了
乌龙茶, 据说是采摘的芽叶在箩筐中
摇荡时间长了, 叶缘受损变红, 再经
锅炒, 揉捻, 烘干后, 汤色橙黄, 叶
片三红七绿被称为半发酵茶 。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七, 从素茶到花香茶
早在宋代就有添加龙脑的加香茶,
也有以茉莉花焙制的花茶 。 明代的钱椿
年, 茶谱, 记述:, 木樨, 茉莉, 玫瑰,
蔷薇, 兰惠, 桔花, 栀子, 木香, 梅花
皆可作茶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一、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类之多是世界之最,众多的
茶类归纳起来可分为 基本茶类 和 再加工
茶类 两大类。
蒸青绿茶
晒青绿茶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白茶
基本茶类 黄茶
青茶 ( 乌龙茶 )
中国茶类 红茶
黑茶
花茶
紧压茶
萃取茶 (速溶茶, 罐装茶水等 )
再加工茶类 果味茶
保健茶 (减肥茶, 杜仲茶等 )
含茶饮料 (茶可乐, 茶汽水等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二、鲜叶成分
水分
( 75~ 78%) 蛋白质( 20~ 30%)
氨基酸( 1~ 4%)
生物碱( 3~ 5%)
鲜叶 酶
茶多酚( 20~ 35%)
有机化合物 糖类( 20~ 25%)
有机酸( 3%)
脂肪( 8%)
干物质 色素( 1%)
( 22~ 25%) 芳香物质( 0.005~ 0.03%)
维生素( 0.6~ 1.0%)
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 2~ 4%)
( 4~ 7%) 水不溶性部分( 1.5~ 3%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品质特点:绿汤绿叶
基本工艺流程:
杀青一 揉捻一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龙井茶及茶汤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1、杀青:高温钝化叶中酶的活性的过程。
杀青方式:
蒸汽杀青 —— 蒸青
锅炒杀青 —— 烘青、晒青、炒青
目的:
? 破坏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
? 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
? 蒸发部分水分,便于揉捻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1、杀青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揉捻:利用外力把叶子揉紧成条,
并破坏部分叶组织的作业。
目的:
卷紧茶条,缩小体积,初步成型;适
当破坏叶组织,便于冲泡。
三、绿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2,揉捻: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3、干燥:蒸发水分,发展茶叶品质的过程。
目的:
排除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继续内含物的变化,提高品质;
进一步整理茶条,改进外形。
三、绿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 绿茶加工
?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 红茶加工
红茶属全发酵茶, 揉捻后发酵使叶
子变红是工艺关键 。 中国红茶分小种红
茶, 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
1,小种红茶:制造中最后干燥时用松柴烟
熏烘干, 因此有明显的 松烟香味 。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烟熏烘干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 红茶加工
1,小种红茶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 文火
慢烤烘干, 如祁门工夫红茶, 具有特殊
的高香 。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烘焙
四、红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3,红碎茶加工
制造中采用揉切设备, 切成颗粒形小碎
片, 讲究发酵适度及时烘干 。
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 — 揉切 — 发酵 — 烘干
四、红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1)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使
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
变化的作业。
四、红茶加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萎凋目的:
? 散失部分鲜叶水分,减少细胞张力,
使叶质柔软,便于揉捻做形。
? 伴随水分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
透性增强,酶活性增强,为发酵打基
础。
? 内含物发生部分变化 — 可溶性物质
(糖、氨基酸等);香气等。
4、红茶加工流程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发酵,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
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
程,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 发酵的目的:
在酶促作用下,鲜叶中化学成分发生一
系列化学变化,形成红汤红叶的品质
特征。
4、红茶加工流程
? 发酵原理:
儿茶素
PPO+O 2-
邻醌 ……….,初级产物
聚合
双黄烷醇类 还原 联苯酚醌 …… 中间产物 (无色,溶于茶汤)
+O 2-
茶黄素( TF),… 橙黄色,溶于茶汤
偶联氧化 +O 2-
茶红素( TR) …,深红色,溶于茶汤
不溶性物质 ……… 棕褐色,叶底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五, 花茶加工
花茶是将绿茶或红茶用香花拌和, 使茶
叶吸收花香后而制成 。
其基本工艺流程:
茶坯处理一鲜花维护一拌和窨花一通花
散热一收堆续窨一出花分离一湿坯复火
干燥一再窨或提花 。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六, 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鲜叶 —— 萎凋 —— 做青 —— 炒青 —— 揉
捻 —— 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五, 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铁观音加工工艺
鲜叶 —— 晒青 —— 凉青 —— 做青 ——
炒青 —— 初揉 —— 初烘 —— 初包揉 —
— 复烘 —— 复包揉 —— 足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