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 技术 应用
第十一章 科学理论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
§ 11.1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过程
? 一 科学理论的生产力属性
? 1 科学理论是一般的潜在的生产力 。
? 2 科学知识以技术为中介才能转变成现
实的生产力 。
? 3 科学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之后才
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的作用 。
二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 1对科学向技术转化的理解:
? 从科学技术本身或工程学角度:是从基础研
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化过程;
? 从经济学角度:是以经济利益为动力, 从科
学技术的可能性向经济可行性的转化过程;
? 从社会学角度: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过程;
? 从哲学角度:是从因果性认识向技术目的性
转化, 从真理性标准向技术功利性的转化,
从科学原理的唯一性向技术多样性转化 。
2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三个阶段
? 1) 科学原理 +目的性 技术原理
? 2) 技术原理 +功效性 技术发明
( 技术可能性实现 )
? 3) 技术发明 +经济, 社会性 生产技
术 ( 社会经济可行性实现 )
三 技术创新:科学知识转化为
现实的生产力
? 1 技术创新的界定:技术发明的首次商
业化应用。它包括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
从新概念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
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整个过程
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为技术创新。
2熊彼特的技术创新
( innovation)学说:
?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 创新活动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经营中,企业家能
够独出心裁,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
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
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
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建立新兴企业等五个方
面。这些创新活动均可使进行创新的企业和个
人赚取高额利润。
? 创新引起了经济增长并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产
生影响。
3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
? 在技术发明未能转化为技术创新之前,
技术发明只是一个新概念、新设想。技
术发明不一定导致技术创新,但技术创
新的前身大多是技术发明。
4 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 新设想、新发明产生的阶段。
? 从设想变成产品的转化阶段。
? 新产品走向市场的阶段。
5创新寿命周期:
? 基础技术创新的介绍阶段。
? 基础技术创新的扩散阶段。
? 基础技术创新的成熟阶段。
? 技术创新的衰落阶段。
? 1技术推动模式
? 2市场需求拉动模式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实验开发 工程制造 销售
销售 市场需求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工程制造
6 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3混合模式
潜在
市场
发明
设计
设计细
化实验
再设计
生产
销售
f f f f
f
fF
C C C
C
1 2
3R
4 K
1 2
4
知识
研究
1 2
4
3 3
§ 11.2 技术发明
一 技术发明活动及其一般程序
? 1技术发明: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律,利用、
调控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科学理
论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环节。
2技术方法特点:
? 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
? 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社会性 。
? 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
2技术研究过程的一般程序
需 求
技术发展预测
技术目的设定
技术后果评估
技术原理构思
技术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评价
技术研制
技术试验
技术鉴定
?
实 施
否
是
二 技术预测
? 1技术预测概念:是指人们在技术领域,
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
据技术的过去和现状,寻求其发展的规
律性,并借此推测和判断技术发展的趋
势或未来状态。
2技术预测方法的类型:
? 类比性预测方法。类推法
? 归纳预测法。
? 演绎预测法。
3技术预测原理:
? 惯性原理
? 相关原理
? 类推原理
? 概率推断原理
三 技术评估方法
? 1技术评估,技术评估是探索人与技术
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评估是通过分析
技术 和人类社会、自然界诸相关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的价
值 观念等)的相互影响,来解决技
术发展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与技术
后 果评估有关的宏观决策分析活动。
2技术评估的特点:
? 系统性或整体性。
? 高度有序性。
? 广泛性即跨学科性。
? 中立性。
? 质疑性。
3技术评估的价值观:
? ( 1)米伦多佛尔的工业三阶段理论。
? ( 2)在技术潜力和道德标准之间保持平
衡的方法:
? A技术缩减到现有道德规范允许的水平;
? B制定反映当前问题的道德规范。
4技术评估程序:
? 资料准备阶段;
? 影响分析阶段;
? 对策研究阶段;
? 综合评价阶段。
四 技术原理构思
? 1技术原理
? 2构思技术原理的方法:
? ( 1)依据科学理论构思技术原理;是
构思技术原理的主要方法。
? ( 2)依据已有的技术原理构思新的技
术原理;技术移植、技术综合、技术置
换。
? ( 3) 依据自然原形构思技术原理;
五 工程设计:
? 1设计方法:
? 传统的设计方法:采用三阶段设计法:初
步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 现代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采用 CAD和
CAM相关联的方法。发展趋 势为采用把市
场、工程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都包括在
内的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2具体设计方法:
? 形式设计法、功能设计法、系统设
计法、功效学设计法,情感设计法、情
趣设计和傻瓜型设计法、文化设计法、
绿色设计法等。
§ 11.3 专利
? 一 专利与专利制度:
? 1专利所有者的权利:通过对一项消费品
的控制,探索新领地或开创新发明获得
经济上的好处。
2谁有权利授予专利?
? 由国王下令授予某人对一项专利的垄
断所有权是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
代早期开始的 。 凭君主的意愿或一时头
脑发热而授予的专利在 18世纪和 19世纪
让位给了由民主力量和工业界的势力授
予的专利 。 在美国 1793年法律作了修正,
让法院而非专利委员会了决定是否授予
一项发明专利权 。
3专利权转为公司拥有的意义:
? 虽然专利只能授予个人,而不是公
司或机构,那些在工商企业工作的发明
家们,作为受雇的条件之一,按惯例要
将他们的专利奉献给他们的公司老板。
专利权转为公司拥有这一重大变化对美
国人民的社会福利和经济生活 影响巨大。
4专利制度没有缺陷吗?
? 专利制度并非是无缺陷的制度。在
一些国家里曾经是没有专利制度的。而
且专利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不一样。
5专利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推动创新和租碍创新的作用。
? 技术创新仅是公司的研究实验室的几个
功能之一,但绝不是它存在的 唯一理由。
公司的研究处在科学与商业的冲突目标
之间的尴尬地位。
6专利的类型: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专利,
? 外观设计专利。
7专利制度与专利法:
? 专利制度是依据专利法,通过授予专利
权来保护和鼓动发明创造,从而推动技
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专利制
度的核心是专利法。
? 专利制度的特征:具有法律保护、科学
审查、技术公开和国际交流等特征。
8专利法:
? 概念,是国家为保护发明人、专利权人
和公众的合法权益,调整发明人、专利
权人、使用人之间各种法律关系的行为
规范。
? 专利法的主要作用:解决发明创造成果
的权利归属,以及如何推广应用的问题。
9获得专利的必备条件:
? 新颖性
? 创造性
? 实用性
二 专利战略
? 1专利战略:是一种深层次的专利管理,
是在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全局性的谋
略。
? 核心就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垄断与
反垄断的斗争。
2 研究与开发中的专利战略问
题:
? (一)科研立项中的专利战略:
? 是要充分发挥专利文献作为信息源的重
要作用。
其作用表现为:
? A以技术为中心进行分析, 提供某一技术领域
的重点, 空白点, 对其它领域的影响以及替代
技术;
? B以申请人, 发明人为中心进行分析, 提供技
术开发 的形势和组织, 甚至可以提供多个企业
共同开发况;
? C以时间为中心进行分析, 提供某项技术的来
龙脉 。
? 是在科研立项时, 即应考虑项目完成后成果的
法律保护以及国内外 市场的占领 。 如不首先实
现高技术成果的产权化, 则在国内外保护其合
法权益是不可能的 。
(二)消化引进技术中的专利
战略问题:
? 即是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专利
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开发
出一系列新的专利,然后再以专利形式
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使产品质量或技术
上一个新台阶,形成引进 -消化吸收、国
产化 -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引进技术中的权利转移
问题:
? 技术出让人并非专利权人。
§ 11.4 科技成果产业化
? 一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风险与回报
? 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风险性表现,即
创新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 。 主要是技术
上的不确定性和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以
及投资强度, 人才流动和政策法规的不
确定性等 。
1)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
? A技术本身的成熟性较差;
? B辅助性技术缺少 。
? C技术的飞速变化和激烈竞争 。
2) 市场的不确定性:
? A市场变化迅速;
? B市场预测不准;
? C 模仿的存在;
? D 技术引进的冲击 。
? ) 在创新过程中投资的比例:研究开发, 中
试, 产业化三个阶段的费用之比为 1,10:
100。
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回报:
二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
? 1 产权激励:主要是专利制度, 是最根
本的创新激励手段 。
? 2 市场激励:发育完全的市场使创新竞
争几乎成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唯一合法竞
争方式 。
? 3政府激励:
? ( 1) 发展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知识水平和创新
能力;
? ( 2) 制订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 包括 R&D经费
投入等;
? ( 3) 制订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财税, 金融政策, 通
过税惠和鼓励开设各种风险投资银行等 。
? 4企业激励:是一种内部激励 。 培育有利于创
新的企业文化, 建立奖励创新的制度等 。
三 高技术产业化
? 1高技术:
? ( 1) 从经济角度, 该项产品所占科学技术
成分比重高, 比如科学家和工程师占 职工
总数的 25%以上, 研究发展费用占销售额
3.5%以上的企业就是高技术企业 。
? ( 2) 从技术角度看, 具有广泛科技, 经济
和社会效益的特定的新技术群 。
2高技术的特征:
? 高战略性
? 高创新性:是高技术的灵魂,往往是一
种独占性技术
? 高增殖性:能产生前所未有的高附加值
? 高渗透性: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 高投入性、高风险性、
? 高加速性和高竞争性
科学 技术 应用
第十一章 科学理论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
§ 11.1科学理论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的过程
? 一 科学理论的生产力属性
? 1 科学理论是一般的潜在的生产力 。
? 2 科学知识以技术为中介才能转变成现
实的生产力 。
? 3 科学知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之后才
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的作用 。
二科学向技术的转化
? 1对科学向技术转化的理解:
? 从科学技术本身或工程学角度:是从基础研
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化过程;
? 从经济学角度:是以经济利益为动力, 从科
学技术的可能性向经济可行性的转化过程;
? 从社会学角度: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过程;
? 从哲学角度:是从因果性认识向技术目的性
转化, 从真理性标准向技术功利性的转化,
从科学原理的唯一性向技术多样性转化 。
2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
三个阶段
? 1) 科学原理 +目的性 技术原理
? 2) 技术原理 +功效性 技术发明
( 技术可能性实现 )
? 3) 技术发明 +经济, 社会性 生产技
术 ( 社会经济可行性实现 )
三 技术创新:科学知识转化为
现实的生产力
? 1 技术创新的界定:技术发明的首次商
业化应用。它包括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
从新概念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
化、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整个过程
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为技术创新。
2熊彼特的技术创新
( innovation)学说:
?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创新活动
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 创新活动是指在生产和销售经营中,企业家能
够独出心裁,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
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引
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
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和建立新兴企业等五个方
面。这些创新活动均可使进行创新的企业和个
人赚取高额利润。
? 创新引起了经济增长并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产
生影响。
3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
? 在技术发明未能转化为技术创新之前,
技术发明只是一个新概念、新设想。技
术发明不一定导致技术创新,但技术创
新的前身大多是技术发明。
4 技术创新的基本过程
? 新设想、新发明产生的阶段。
? 从设想变成产品的转化阶段。
? 新产品走向市场的阶段。
5创新寿命周期:
? 基础技术创新的介绍阶段。
? 基础技术创新的扩散阶段。
? 基础技术创新的成熟阶段。
? 技术创新的衰落阶段。
? 1技术推动模式
? 2市场需求拉动模式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实验开发 工程制造 销售
销售 市场需求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工程制造
6 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3混合模式
潜在
市场
发明
设计
设计细
化实验
再设计
生产
销售
f f f f
f
fF
C C C
C
1 2
3R
4 K
1 2
4
知识
研究
1 2
4
3 3
§ 11.2 技术发明
一 技术发明活动及其一般程序
? 1技术发明: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律,利用、
调控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是科学理
论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环节。
2技术方法特点:
? 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
? 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社会性 。
? 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
2技术研究过程的一般程序
需 求
技术发展预测
技术目的设定
技术后果评估
技术原理构思
技术方案设计
技术方案评价
技术研制
技术试验
技术鉴定
?
实 施
否
是
二 技术预测
? 1技术预测概念:是指人们在技术领域,
利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根
据技术的过去和现状,寻求其发展的规
律性,并借此推测和判断技术发展的趋
势或未来状态。
2技术预测方法的类型:
? 类比性预测方法。类推法
? 归纳预测法。
? 演绎预测法。
3技术预测原理:
? 惯性原理
? 相关原理
? 类推原理
? 概率推断原理
三 技术评估方法
? 1技术评估,技术评估是探索人与技术
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评估是通过分析
技术 和人类社会、自然界诸相关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生态环境、人的价
值 观念等)的相互影响,来解决技
术发展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与技术
后 果评估有关的宏观决策分析活动。
2技术评估的特点:
? 系统性或整体性。
? 高度有序性。
? 广泛性即跨学科性。
? 中立性。
? 质疑性。
3技术评估的价值观:
? ( 1)米伦多佛尔的工业三阶段理论。
? ( 2)在技术潜力和道德标准之间保持平
衡的方法:
? A技术缩减到现有道德规范允许的水平;
? B制定反映当前问题的道德规范。
4技术评估程序:
? 资料准备阶段;
? 影响分析阶段;
? 对策研究阶段;
? 综合评价阶段。
四 技术原理构思
? 1技术原理
? 2构思技术原理的方法:
? ( 1)依据科学理论构思技术原理;是
构思技术原理的主要方法。
? ( 2)依据已有的技术原理构思新的技
术原理;技术移植、技术综合、技术置
换。
? ( 3) 依据自然原形构思技术原理;
五 工程设计:
? 1设计方法:
? 传统的设计方法:采用三阶段设计法:初
步设计(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
? 现代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采用 CAD和
CAM相关联的方法。发展趋 势为采用把市
场、工程设计、制造、管理和销售都包括在
内的计 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
2具体设计方法:
? 形式设计法、功能设计法、系统设
计法、功效学设计法,情感设计法、情
趣设计和傻瓜型设计法、文化设计法、
绿色设计法等。
§ 11.3 专利
? 一 专利与专利制度:
? 1专利所有者的权利:通过对一项消费品
的控制,探索新领地或开创新发明获得
经济上的好处。
2谁有权利授予专利?
? 由国王下令授予某人对一项专利的垄
断所有权是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
代早期开始的 。 凭君主的意愿或一时头
脑发热而授予的专利在 18世纪和 19世纪
让位给了由民主力量和工业界的势力授
予的专利 。 在美国 1793年法律作了修正,
让法院而非专利委员会了决定是否授予
一项发明专利权 。
3专利权转为公司拥有的意义:
? 虽然专利只能授予个人,而不是公
司或机构,那些在工商企业工作的发明
家们,作为受雇的条件之一,按惯例要
将他们的专利奉献给他们的公司老板。
专利权转为公司拥有这一重大变化对美
国人民的社会福利和经济生活 影响巨大。
4专利制度没有缺陷吗?
? 专利制度并非是无缺陷的制度。在
一些国家里曾经是没有专利制度的。而
且专利对不同的行业影响不一样。
5专利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 推动创新和租碍创新的作用。
? 技术创新仅是公司的研究实验室的几个
功能之一,但绝不是它存在的 唯一理由。
公司的研究处在科学与商业的冲突目标
之间的尴尬地位。
6专利的类型: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专利,
? 外观设计专利。
7专利制度与专利法:
? 专利制度是依据专利法,通过授予专利
权来保护和鼓动发明创造,从而推动技
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专利制
度的核心是专利法。
? 专利制度的特征:具有法律保护、科学
审查、技术公开和国际交流等特征。
8专利法:
? 概念,是国家为保护发明人、专利权人
和公众的合法权益,调整发明人、专利
权人、使用人之间各种法律关系的行为
规范。
? 专利法的主要作用:解决发明创造成果
的权利归属,以及如何推广应用的问题。
9获得专利的必备条件:
? 新颖性
? 创造性
? 实用性
二 专利战略
? 1专利战略:是一种深层次的专利管理,
是在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全局性的谋
略。
? 核心就是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实行垄断与
反垄断的斗争。
2 研究与开发中的专利战略问
题:
? (一)科研立项中的专利战略:
? 是要充分发挥专利文献作为信息源的重
要作用。
其作用表现为:
? A以技术为中心进行分析, 提供某一技术领域
的重点, 空白点, 对其它领域的影响以及替代
技术;
? B以申请人, 发明人为中心进行分析, 提供技
术开发 的形势和组织, 甚至可以提供多个企业
共同开发况;
? C以时间为中心进行分析, 提供某项技术的来
龙脉 。
? 是在科研立项时, 即应考虑项目完成后成果的
法律保护以及国内外 市场的占领 。 如不首先实
现高技术成果的产权化, 则在国内外保护其合
法权益是不可能的 。
(二)消化引进技术中的专利
战略问题:
? 即是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专利
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创新,开发
出一系列新的专利,然后再以专利形式
打入国际市场,同时使产品质量或技术
上一个新台阶,形成引进 -消化吸收、国
产化 -开发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引进技术中的权利转移
问题:
? 技术出让人并非专利权人。
§ 11.4 科技成果产业化
? 一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风险与回报
? 1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风险性表现,即
创新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 。 主要是技术
上的不确定性和市场上的不确定性, 以
及投资强度, 人才流动和政策法规的不
确定性等 。
1) 技术上的不确定性表现在:
? A技术本身的成熟性较差;
? B辅助性技术缺少 。
? C技术的飞速变化和激烈竞争 。
2) 市场的不确定性:
? A市场变化迅速;
? B市场预测不准;
? C 模仿的存在;
? D 技术引进的冲击 。
? ) 在创新过程中投资的比例:研究开发, 中
试, 产业化三个阶段的费用之比为 1,10:
100。
2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回报:
二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激励机制
? 1 产权激励:主要是专利制度, 是最根
本的创新激励手段 。
? 2 市场激励:发育完全的市场使创新竞
争几乎成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唯一合法竞
争方式 。
? 3政府激励:
? ( 1) 发展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知识水平和创新
能力;
? ( 2) 制订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 包括 R&D经费
投入等;
? ( 3) 制订有利于创新活动的财税, 金融政策, 通
过税惠和鼓励开设各种风险投资银行等 。
? 4企业激励:是一种内部激励 。 培育有利于创
新的企业文化, 建立奖励创新的制度等 。
三 高技术产业化
? 1高技术:
? ( 1) 从经济角度, 该项产品所占科学技术
成分比重高, 比如科学家和工程师占 职工
总数的 25%以上, 研究发展费用占销售额
3.5%以上的企业就是高技术企业 。
? ( 2) 从技术角度看, 具有广泛科技, 经济
和社会效益的特定的新技术群 。
2高技术的特征:
? 高战略性
? 高创新性:是高技术的灵魂,往往是一
种独占性技术
? 高增殖性:能产生前所未有的高附加值
? 高渗透性:向传统产业的渗透
? 高投入性、高风险性、
? 高加速性和高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