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稻高产的土、肥、水条件
? ● 水稻高产的土壤
? ★ 水稻土的特点
? ★ 高产水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 水稻的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
? ★ 水稻的需肥规律
? ★ 水稻土壤的供肥性能
? ★ 施肥技术
? ● 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灌溉原则
● 水稻高产的土壤
? ★ 水稻土的特点
? 水稻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种
植水稻采用各种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 。 由
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 形成了不同于旱
地的土壤性状 。 稻田在淹水的情况下, 由
于 PH值一般趋于中性至微碱性和氧化还原
电位降低, 促进磷酸铁的水解加强, 同时
高价铁的磷酸盐还原为低价的磷酸盐, 土
壤中有效磷增加, 利于水稻吸收 。
? 由于 PH的升高及铁硅复合体的还原,
速效性的 sio2增多, 有利于水稻茎秆增租
和抗倒 。
? 淹水时三价铁被还原为能溶于水的
亚铁, 锰也发生类似变化, 钾也有部分
被铁, 锰, 铵等离子置换而释放出来,
这不仅满足水稻的需要, 且亚铁能和硫
化氢结合生成硫化亚铁沉淀, 减轻其毒
害, 但亚铁过多, 对水稻有害 。
★ 高产水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 田面平整 耕层深厚绵软, 要求田面平整,
高低差不超过 2cm,以达到灌水均匀, "寸
水棵棵到 "。 耕层厚度以 6寸左右为好 。
? ▲ 土壤保水, 爽水, 保肥, 供肥性能好 一
般要求耕层土壤质地砂粘适中, 有机质较
丰富, 耕层构造良好, 既有一个较紧实的
犁底层, 又可适度透水渗水, 使地下水位
不过高, 耕作层不渗水 。
? ▲ 耕层中养分含量适中和协调
? 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 ( PH6.0-7.5), 有机
质含量 2-4%,全 N含量为 0.13-0.23%,全磷
为 0.11%以上, 每亩有效磷 5kg以上, 全钾
为 1.5%以上, 每亩速效钾 15kg以上, 以及
高的离子代换量 ( 每 100克土不低于 20mg当
量 ) 和较高的盐基饱和度 ( 60-80%), 能
不断满足水稻发育的需要 。
? ▲ 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
? 一般认为固 N菌数量有随着肥力水平
的高低而有增减的趋势, 硝化细菌, 氨化
细菌, 好气性纤维分解菌和反硫化细菌等
的数量, 与土壤肥力水平成正相关, 反硝
化细菌则与此相反 。
? ▲ 此外, 高产水稻还要求土壤升温降温
比较缓和 。
● 水稻的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
? ★ 水稻的需肥规律
? ▲ 水稻的需肥量 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
量的 N,P,K,Si,S,Ca,Mg,Fe,Mn, Zn,Cu,Ma,B.
Cl.等营养元素, 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其中作为肥
料施用的, 主要是 N.P,K,三要素 。
? 水稻对 N,P,K,三要素吸收, 一般每生产稻谷
和稻草各 100kg时, 吸收的数量为 N,1.50-1.91kg,
P2O5,0.81-1.02kg,K2O,1.83-3.82kg,三者的比
例大致是 2,1,3,栽培地区, 品种类型, 施肥水
平, 土壤特性, 复种情况, 产量水平等不同, 对 N.
P,K,的吸收量也不一样 。
? 水稻吸收 si的数量很大 。 据分析, 每
收 500kg稻谷需吸收 si86-100kg,故高产
田应采取稻草还田, 施用稿秆堆肥或硅
酸肥料, 以满足水稻对 si的需要 。
?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情况 水稻对营
养元素的吸收, 一般是移栽返青后逐渐
提高, 至抽穗前达最高, 以后逐渐减少 。
? 对 N的吸收, 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
吸 N量约占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
次之, 约占 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
N总量的 10-20%左右 。
? 对 P的吸收, 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
占总吸收量的 50%左右, 分蘖期次之,
对 K的吸收, 以抽穗前最多, 达 90%以上,
抽穗后吸收量很少, 在分蘖盛期, 中稻比
早, 晚稻吸 K多, 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
( K) 量又比早, 晚稻少 。 同是中稻, 品
种不同, 各生育期吸 K量也不一样 。
? 水稻吸收 si的数量很大 。 据分析, 每
收 500kg稻谷需吸收 si86-100kg,故高产田
应采取稻草还田, 施用稿秆堆肥或硅酸肥
料, 以满足水稻对 si的需要 。
? ▲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情况
? 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一般是移栽返青后
逐渐提高, 至抽穗前达最高, 以后逐渐减少 。
? 对 N的吸收, 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 吸 N
量约占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 约占 30-
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 N总量的 10-20%左右,
对 P的吸收, 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 占总吸收量
的 50%左右, 分蘖期次之, 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
当数量的 P 。 对 K的吸收, 以抽穗前最多, 达 90%
以上, 抽穗后吸收量很少, 在分蘖盛期, 中稻比
早, 晚稻吸 K多, 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 ( K) 量
又比早, 晚稻少 。 同是中稻, 品种不同, 各生育
期吸 K量也不一样 。
? 杂交稻以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 对 N,P,K.
的吸收量最多, 其次是移栽至分蘖盛期, 齐穗
后亦能吸收较多 N,P,K., 故在栽培管理上不
仅要施用蘖肥, 穗肥, 还应看土看苗补施粒肥 。
气候条件不同, 水稻各生育期吸肥规律不同,
温暖地区栽培水稻应控制基肥, 蘖肥用量, 注
意后期追肥, 而寒冷地区则应重施基肥和蘖肥,
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
? 水稻各生育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 因品种
不同而有差异, 也受土壤, 施肥, 灌溉等栽培
条件的影响 。
★ 施肥技术
? ▲ 施肥量的估算 可用下式作大略计算:
? 实际施肥量常因条件不同而变化很大, 一季
晚稻或中稻, 生育期比早稻长, 肥料利用率高,
故施肥量较少 。 双季晚稻在生育期间气温高, 土
壤潜在肥力释放多, 土壤养分供给量较大, 且有
机肥料的利用率也较高, 故施肥量也较少 。 另外,
耐肥性强的品种比耐肥性弱的品种施肥量应多,
寒地比暖地有机的肥利用率低, 施肥量应较多,
化肥比土杂肥利用率高, 施用量应较少, 肥田比
瘦田供肥量多, 施肥量亦应少些 。
)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中该元素含量(
土壤养分供给量—计划产量吸收养分量理论施肥量=
%% ?
? ▲ 几种施肥方法的分析
? 在肥料的配合上我们要求,① 有机, 无机肥
料配合使用; ② N,P,K,肥料配合使用, 一般有
机肥 P,K,肥主要做基肥或前期追肥, 所以一般追
肥主要指 N肥 。
? 我国水稻因熟制, 季别, 品种, 气候, 土壤
条件不同, 以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攻方向不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施肥法 。
? ( 1)前促 "一轰头 "施肥法 南方双季早稻,特
别是麦茬早稻,以 80%以上的肥料作为基肥,并
且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不施穗肥,主要争多穗,
适当争取粒数和千粒重。
? ( 2)前促、中控施肥法
? 双季早稻迟熟品种或一季中, 晚稻, 前期
在气温土温较低的情况下, 必须把 70-80%的肥
料用作基肥, 亦应早施重施分蘖肥, 以利分蘖
早生快发, 但随着气温不断升高, 分蘖大量发
生, 为了抑制无效分蘖, 控制过早封行, 争取
壮秆大穗, 必须在分蘖数达到预期目标时, 晒
田控 N,复水后对于叶色褪淡过重的, 再于孕
穗期酌施保花肥, 防止枝梗及颖花退化, 即是
"攻头, 保尾, 控中间 "的目的是既争取多穗又
增多粒数, 达到穗, 粒齐重 。
? ( 3)前稳,中促施肥法(又称“山”字
施肥法)
? 适用于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 温暖地
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 以及密植或肥
料不足的稻田 。 方法是在适量施用基肥和
分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 增加穗肥用量,
强调施用 "促花肥 "促进大穗, 再看苗补施
"保花肥 "保大穗, 即所谓 "前轻, 中重,
后补足 ",达到早生稳长, 前期不痴长,
后期不早衰的要求 。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
础上, 主攻大穗, 粒重 。
? ( 4)前促、中稳法
? 一般适用于双季晚稻, 因其全生育
期短, 生育前期气温高, 生长快, 有效
分蘖期短, 幼穗开始分化早, 生育后期
气温降低, 成熟期延长, 有可能缺肥,
故采取 "基肥足, 面肥速, 追肥早, 穗肥
巧 "的施肥法, 将 75%以上的肥料作基肥,
并早施分蘖肥, 促进早发分蘖 。 若长势
差, 前期基追肥又不足, 于幼穗分化时
适量施用穗肥, 以增加有效蘖和每穗粒
数, 但用量不能过多 。
● 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灌溉原则
? ★ 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 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
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而用于调节空气, 温度, 养料等生态
因子所消耗的水为生态需水 。
? ★ 稻田需水量及灌溉定额
? ▲ 稻田需水量, 又称稻田耗水量 包括整田用水量,
水稻本田期的叶面蒸腾量;丛间蒸发量及渗漏量
等 。 叶面蒸腾及丛间蒸发的总量称腾发量, 稻田
需水量的多少, 因地区, 栽培季节, 品种, 土壤
等而不相同 。 稻田总需水量或腾发量以及渗漏量
都是北方多于南方 。 双季晚稻多于双季早稻, 一
季中稻多于双季早稻或晚稻, 一季晚稻多于一季
中稻 。 矮秆品种多于高秆品种, 密植多于稀植 。
? 整田用水量与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土壤种类和整田前土壤含水量以及耕作情
况有关, 四川和贵州多数在 100-200m3/亩
之间 。
? 稻田腾发量一般约占总需水量的 60-
80%,其多少与气候条件, 栽培措施, 产
量密切相关, 它在一定条件下受空气温度,
日照和温度的影响 。
? 稻田渗漏量的大小因土质, 地下水位
高低, 地形及耕作方法不同而不同 。
? ▲ 灌溉定额
? 稻田的用水量除一部分由水稻生长季
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 还有一部分需要人
工灌溉补给 。 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
量, 叫稻田灌溉定额 。 即等于稻田需水量
( 包括整田用水量 ) 减去水稻生长期间的
有效降雨量, 一般南方双季稻灌溉定额为
350-670m3/亩, 一季中稻为 200-600m3/亩,
一季晚稻为 500-600m3/亩, 而北方新稻区
为 266-1000m3/亩 。
★ 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排灌方式
? 正确的灌水方法, 是以生理需水为基础, 结
合生态需水来制定, 而且要因地制宜 。
? 1,爽水型水稻田 一般采取水层, 湿润, 晒
田三结合灌水方式, 采取浅水栽秧 。 深水返青,
薄水分蘖, 适时晒田, 足水养胎, 有水抽穗, 湿
润灌浆, 适时断水的方法 。
? 2、冷浸型水稻田 除开明沟或设暗沟排除冷
浸水、降低地下水位外,在生育期内应采取以湿
润灌溉为主,浅灌、勤灌和多次晒田的排灌方法,
针对水温低,还应开迂回水沟或设晒水田。
? 3,缺水型稻田 采用前期间隙灌溉,
后期浅水灌溉为主的方法, 也可采取浅灌
蓄雨的灌排方式, 即需要灌水时保持寸水,
大雨后保留雨水 2寸左右 。
? 4,盐渍型水稻田 插秧前整地后应灌
水洗盐, 氯化物含量低于 0.15%时 ( 30cm
土层 ) 才能插秧, 水稻生育期间不能脱水,
可采用前期浅水, 中期深水, 后期浅水,
并适时换水, 以便排出咸水 。
? 5,地下排灌 即是在地下埋暗管, 挖暗
沟, 鼠洞等组成地下排灌系统进行排灌 。
? 6,喷灌 有省水, 省地, 省劳力, 保持
水土等优点, 适用于山区推广, 由于空气
温度增高, 病害会加重 。
? 稻田排水的效应:
? 1,降低地下水位, 排除土壤中有毒性物质;
? 2,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提高氧化还原电位;
? 3,提高土壤温度, 增加根系活力;
? 4,提高晒田质量, 减轻土壤次生潜育化 。
? ● 水稻高产的土壤
? ★ 水稻土的特点
? ★ 高产水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 水稻的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
? ★ 水稻的需肥规律
? ★ 水稻土壤的供肥性能
? ★ 施肥技术
? ● 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灌溉原则
● 水稻高产的土壤
? ★ 水稻土的特点
? 水稻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种
植水稻采用各种措施的影响下形成的 。 由
于长期灌溉和干湿交替, 形成了不同于旱
地的土壤性状 。 稻田在淹水的情况下, 由
于 PH值一般趋于中性至微碱性和氧化还原
电位降低, 促进磷酸铁的水解加强, 同时
高价铁的磷酸盐还原为低价的磷酸盐, 土
壤中有效磷增加, 利于水稻吸收 。
? 由于 PH的升高及铁硅复合体的还原,
速效性的 sio2增多, 有利于水稻茎秆增租
和抗倒 。
? 淹水时三价铁被还原为能溶于水的
亚铁, 锰也发生类似变化, 钾也有部分
被铁, 锰, 铵等离子置换而释放出来,
这不仅满足水稻的需要, 且亚铁能和硫
化氢结合生成硫化亚铁沉淀, 减轻其毒
害, 但亚铁过多, 对水稻有害 。
★ 高产水稻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 ▲ 田面平整 耕层深厚绵软, 要求田面平整,
高低差不超过 2cm,以达到灌水均匀, "寸
水棵棵到 "。 耕层厚度以 6寸左右为好 。
? ▲ 土壤保水, 爽水, 保肥, 供肥性能好 一
般要求耕层土壤质地砂粘适中, 有机质较
丰富, 耕层构造良好, 既有一个较紧实的
犁底层, 又可适度透水渗水, 使地下水位
不过高, 耕作层不渗水 。
? ▲ 耕层中养分含量适中和协调
? 土壤酸碱度接近中性 ( PH6.0-7.5), 有机
质含量 2-4%,全 N含量为 0.13-0.23%,全磷
为 0.11%以上, 每亩有效磷 5kg以上, 全钾
为 1.5%以上, 每亩速效钾 15kg以上, 以及
高的离子代换量 ( 每 100克土不低于 20mg当
量 ) 和较高的盐基饱和度 ( 60-80%), 能
不断满足水稻发育的需要 。
? ▲ 有益微生物活动旺盛
? 一般认为固 N菌数量有随着肥力水平
的高低而有增减的趋势, 硝化细菌, 氨化
细菌, 好气性纤维分解菌和反硫化细菌等
的数量, 与土壤肥力水平成正相关, 反硝
化细菌则与此相反 。
? ▲ 此外, 高产水稻还要求土壤升温降温
比较缓和 。
● 水稻的需肥特性和施肥原则
? ★ 水稻的需肥规律
? ▲ 水稻的需肥量 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一定
量的 N,P,K,Si,S,Ca,Mg,Fe,Mn, Zn,Cu,Ma,B.
Cl.等营养元素, 才能正常生长发育, 其中作为肥
料施用的, 主要是 N.P,K,三要素 。
? 水稻对 N,P,K,三要素吸收, 一般每生产稻谷
和稻草各 100kg时, 吸收的数量为 N,1.50-1.91kg,
P2O5,0.81-1.02kg,K2O,1.83-3.82kg,三者的比
例大致是 2,1,3,栽培地区, 品种类型, 施肥水
平, 土壤特性, 复种情况, 产量水平等不同, 对 N.
P,K,的吸收量也不一样 。
? 水稻吸收 si的数量很大 。 据分析, 每
收 500kg稻谷需吸收 si86-100kg,故高产
田应采取稻草还田, 施用稿秆堆肥或硅
酸肥料, 以满足水稻对 si的需要 。
?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情况 水稻对营
养元素的吸收, 一般是移栽返青后逐渐
提高, 至抽穗前达最高, 以后逐渐减少 。
? 对 N的吸收, 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
吸 N量约占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
次之, 约占 30-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
N总量的 10-20%左右 。
? 对 P的吸收, 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
占总吸收量的 50%左右, 分蘖期次之,
对 K的吸收, 以抽穗前最多, 达 90%以上,
抽穗后吸收量很少, 在分蘖盛期, 中稻比
早, 晚稻吸 K多, 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
( K) 量又比早, 晚稻少 。 同是中稻, 品
种不同, 各生育期吸 K量也不一样 。
? 水稻吸收 si的数量很大 。 据分析, 每
收 500kg稻谷需吸收 si86-100kg,故高产田
应采取稻草还田, 施用稿秆堆肥或硅酸肥
料, 以满足水稻对 si的需要 。
? ▲ 水稻各生育期的吸肥情况
? 水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一般是移栽返青后
逐渐提高, 至抽穗前达最高, 以后逐渐减少 。
? 对 N的吸收, 以返青后至分蘖盛期最高, 吸 N
量约占总量的 50-60%,幼穗发育期次之, 约占 30-
40%,结实成熟期仅占吸 N总量的 10-20%左右,
对 P的吸收, 都以幼穗发育期为最高, 占总吸收量
的 50%左右, 分蘖期次之, 结实成熟期仍吸收相
当数量的 P 。 对 K的吸收, 以抽穗前最多, 达 90%
以上, 抽穗后吸收量很少, 在分蘖盛期, 中稻比
早, 晚稻吸 K多, 拔节到抽穗期中稻吸钾 ( K) 量
又比早, 晚稻少 。 同是中稻, 品种不同, 各生育
期吸 K量也不一样 。
? 杂交稻以分蘖盛期至孕穗初期, 对 N,P,K.
的吸收量最多, 其次是移栽至分蘖盛期, 齐穗
后亦能吸收较多 N,P,K., 故在栽培管理上不
仅要施用蘖肥, 穗肥, 还应看土看苗补施粒肥 。
气候条件不同, 水稻各生育期吸肥规律不同,
温暖地区栽培水稻应控制基肥, 蘖肥用量, 注
意后期追肥, 而寒冷地区则应重施基肥和蘖肥,
促进水稻早生快发 。
? 水稻各生育阶段吸收养分的数量, 因品种
不同而有差异, 也受土壤, 施肥, 灌溉等栽培
条件的影响 。
★ 施肥技术
? ▲ 施肥量的估算 可用下式作大略计算:
? 实际施肥量常因条件不同而变化很大, 一季
晚稻或中稻, 生育期比早稻长, 肥料利用率高,
故施肥量较少 。 双季晚稻在生育期间气温高, 土
壤潜在肥力释放多, 土壤养分供给量较大, 且有
机肥料的利用率也较高, 故施肥量也较少 。 另外,
耐肥性强的品种比耐肥性弱的品种施肥量应多,
寒地比暖地有机的肥利用率低, 施肥量应较多,
化肥比土杂肥利用率高, 施用量应较少, 肥田比
瘦田供肥量多, 施肥量亦应少些 。
)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中该元素含量(
土壤养分供给量—计划产量吸收养分量理论施肥量=
%% ?
? ▲ 几种施肥方法的分析
? 在肥料的配合上我们要求,① 有机, 无机肥
料配合使用; ② N,P,K,肥料配合使用, 一般有
机肥 P,K,肥主要做基肥或前期追肥, 所以一般追
肥主要指 N肥 。
? 我国水稻因熟制, 季别, 品种, 气候, 土壤
条件不同, 以及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主攻方向不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施肥法 。
? ( 1)前促 "一轰头 "施肥法 南方双季早稻,特
别是麦茬早稻,以 80%以上的肥料作为基肥,并
且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不施穗肥,主要争多穗,
适当争取粒数和千粒重。
? ( 2)前促、中控施肥法
? 双季早稻迟熟品种或一季中, 晚稻, 前期
在气温土温较低的情况下, 必须把 70-80%的肥
料用作基肥, 亦应早施重施分蘖肥, 以利分蘖
早生快发, 但随着气温不断升高, 分蘖大量发
生, 为了抑制无效分蘖, 控制过早封行, 争取
壮秆大穗, 必须在分蘖数达到预期目标时, 晒
田控 N,复水后对于叶色褪淡过重的, 再于孕
穗期酌施保花肥, 防止枝梗及颖花退化, 即是
"攻头, 保尾, 控中间 "的目的是既争取多穗又
增多粒数, 达到穗, 粒齐重 。
? ( 3)前稳,中促施肥法(又称“山”字
施肥法)
? 适用于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 温暖地
区及沙泥田中的中熟中稻, 以及密植或肥
料不足的稻田 。 方法是在适量施用基肥和
分蘖肥达到前稳的基础上, 增加穗肥用量,
强调施用 "促花肥 "促进大穗, 再看苗补施
"保花肥 "保大穗, 即所谓 "前轻, 中重,
后补足 ",达到早生稳长, 前期不痴长,
后期不早衰的要求 。 在保证足够穗数的基
础上, 主攻大穗, 粒重 。
? ( 4)前促、中稳法
? 一般适用于双季晚稻, 因其全生育
期短, 生育前期气温高, 生长快, 有效
分蘖期短, 幼穗开始分化早, 生育后期
气温降低, 成熟期延长, 有可能缺肥,
故采取 "基肥足, 面肥速, 追肥早, 穗肥
巧 "的施肥法, 将 75%以上的肥料作基肥,
并早施分蘖肥, 促进早发分蘖 。 若长势
差, 前期基追肥又不足, 于幼穗分化时
适量施用穗肥, 以增加有效蘖和每穗粒
数, 但用量不能过多 。
● 水稻的需水特性和灌溉原则
? ★ 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
? 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
的水分为生理需水, 而用于调节空气, 温度, 养料等生态
因子所消耗的水为生态需水 。
? ★ 稻田需水量及灌溉定额
? ▲ 稻田需水量, 又称稻田耗水量 包括整田用水量,
水稻本田期的叶面蒸腾量;丛间蒸发量及渗漏量
等 。 叶面蒸腾及丛间蒸发的总量称腾发量, 稻田
需水量的多少, 因地区, 栽培季节, 品种, 土壤
等而不相同 。 稻田总需水量或腾发量以及渗漏量
都是北方多于南方 。 双季晚稻多于双季早稻, 一
季中稻多于双季早稻或晚稻, 一季晚稻多于一季
中稻 。 矮秆品种多于高秆品种, 密植多于稀植 。
? 整田用水量与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土壤种类和整田前土壤含水量以及耕作情
况有关, 四川和贵州多数在 100-200m3/亩
之间 。
? 稻田腾发量一般约占总需水量的 60-
80%,其多少与气候条件, 栽培措施, 产
量密切相关, 它在一定条件下受空气温度,
日照和温度的影响 。
? 稻田渗漏量的大小因土质, 地下水位
高低, 地形及耕作方法不同而不同 。
? ▲ 灌溉定额
? 稻田的用水量除一部分由水稻生长季
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 还有一部分需要人
工灌溉补给 。 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
量, 叫稻田灌溉定额 。 即等于稻田需水量
( 包括整田用水量 ) 减去水稻生长期间的
有效降雨量, 一般南方双季稻灌溉定额为
350-670m3/亩, 一季中稻为 200-600m3/亩,
一季晚稻为 500-600m3/亩, 而北方新稻区
为 266-1000m3/亩 。
★ 因地制宜采用合理的排灌方式
? 正确的灌水方法, 是以生理需水为基础, 结
合生态需水来制定, 而且要因地制宜 。
? 1,爽水型水稻田 一般采取水层, 湿润, 晒
田三结合灌水方式, 采取浅水栽秧 。 深水返青,
薄水分蘖, 适时晒田, 足水养胎, 有水抽穗, 湿
润灌浆, 适时断水的方法 。
? 2、冷浸型水稻田 除开明沟或设暗沟排除冷
浸水、降低地下水位外,在生育期内应采取以湿
润灌溉为主,浅灌、勤灌和多次晒田的排灌方法,
针对水温低,还应开迂回水沟或设晒水田。
? 3,缺水型稻田 采用前期间隙灌溉,
后期浅水灌溉为主的方法, 也可采取浅灌
蓄雨的灌排方式, 即需要灌水时保持寸水,
大雨后保留雨水 2寸左右 。
? 4,盐渍型水稻田 插秧前整地后应灌
水洗盐, 氯化物含量低于 0.15%时 ( 30cm
土层 ) 才能插秧, 水稻生育期间不能脱水,
可采用前期浅水, 中期深水, 后期浅水,
并适时换水, 以便排出咸水 。
? 5,地下排灌 即是在地下埋暗管, 挖暗
沟, 鼠洞等组成地下排灌系统进行排灌 。
? 6,喷灌 有省水, 省地, 省劳力, 保持
水土等优点, 适用于山区推广, 由于空气
温度增高, 病害会加重 。
? 稻田排水的效应:
? 1,降低地下水位, 排除土壤中有毒性物质;
? 2,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提高氧化还原电位;
? 3,提高土壤温度, 增加根系活力;
? 4,提高晒田质量, 减轻土壤次生潜育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