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其分类,关于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传统争论,货币局制度的特点及其风险与收益,联系汇率制的运行机制,货币替代以及美元化的概念,外汇管制的概念,方式以及成本和收益分析,我国现阶段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状况 。 引导同学运用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的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以正确看待目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选择和外汇管制问题 。
第一节 汇率制度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第三节 外汇管制第四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一,汇率制度及其分类汇率制度 ( Exchange Rate Regime or
Exchange Rate System) 又称汇率安排 (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或安排 。
传统上,根据有没有规定货币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
第一节 汇率制度
( 一 ) 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 (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
固定汇率制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
共同点体现在:
① 各国对本国货币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汇率是按两国货币各自的金平价之比来确定的 。
②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
不同点体现在,
①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形成的;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人为建立起来的 。
② 金本位制下各国之间的汇率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平价是可以调整的 。 因此,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严 格 来 说 只 能 称 为 可 调 整 的 钉 住 汇 率 制
(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
( 二 ) 浮动汇率制浮 动 汇 率 制 (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
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 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的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 。
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来区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
自由浮动 ( Free Floating),又叫清洁浮动
(Clean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
管理浮动 (Managed Floating),又叫肮脏浮动 ( Dirty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自己实现国内外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 。
政府干预汇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① 直接干预
② 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③采取直接管制措施
1999年 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划分为八大类:
(1)无独 立 法定 通 货 的汇 率 安排 (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 2) 货币局 (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 3)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 ( 水平钉住 )
( Other 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
( 4) 水平区间钉住 ( 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
( 5) 爬行钉住 ( Crawling Pegs)
( 6) 爬行区间钉住 ( 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s)
( 7) 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 ( 目标 ) 的管理浮动
( 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determined
Path for the Exchange Rate)
( 8) 独立浮动 ( Independent Floating)
从 IMF进行新分类以来各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来看( 见表 3.1)其中采取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和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的国家略微有所增加,实行货币局制度和爬行钉住的国家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变动最大的是管理浮动和单独浮动类。
表 3.1 IMF成员国的汇率安排时间构成汇率安排类型
1999 2000.12.31 2001.12.31
成员国数量
(个)
比重(%) 成员国数量(个)
比重
(%)
成员国数量(个)
比重(%)
( 1) 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
37 20% 38 20.43% 40 21.51%
( 2) 货币局 8 4.3% 8 4.3% 8 4.3%
( 3)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 。
39 21.08% 44 23.66% 40 21.51%
( 4) 水平区间钉住 12 6.49% 7 3.76% 5 2.69%
( 5) 爬行钉住 6 3.24% 5 2.69% 4 2.15%
( 6) 爬行区间钉住 10 5.41% 6 3.23% 6 3.23%
( 7) 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
26 14.05% 32 17.2% 42 22.58%
( 8) 独立浮动 47 25.41% 46 24.73% 41 22.04%
总计 185 100% 186 100% 186 100%
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各年份( 1999- 2004)
时间构成汇率安排类型
2002 2003.6.30 2004.6.30
成员国数量(个)
比重(%) 成员国数量
(个)
比重
(%)
成员国数量
(个)
比重
(%)
( 1) 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
- - 41 21.93% 41 21.93
%
( 2) 货币局 - - 7 3.74% 7 3.74%
( 3)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 。
- - 43 22.99% 42 22.46
%
( 4) 水平区间钉住 - - 4 2.14% 5 2.67%
( 5) 爬行钉住 - - 5 2.67% 6 3.21%
( 6) 爬行区间钉住 - - 5 2.67% 2 1.07%
( 7) 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
- - 47 25.13% 48 25.67
%
( 8) 独立浮动 - - 35 18.72% 36 19.25
%
总计 - - 187 100% 187 100%
续表 3.1
二、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
( 一 ) 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
1,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2,固定汇率制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
3,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4,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 。
( 二 ) 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
1,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
2,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
4,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
5,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
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一,货币局制度二,香港联系汇率制三,货币替代和美元化一,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 ( Board Currency System) 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 。 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
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 。
其运行机制如下:货币发行机构按照法定汇率以 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发行本币;
当市场汇率高于法定汇率时,货币发行机构卖出外汇从而回笼本币;当市场汇率低于法定汇率时,货币发行机构买进外汇从而发行本币,
以保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其主要特征包括:
1,100% 的货币发行保证货币局制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
在货币局制度下,银行体系的稳健受到制约 。
货币局制度有助于保证货币发行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
货币局制度有助于保证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有效运行 。
货币局制度减少铸币税 ( Seigniorage Revenue)
收益 。
2,货币完全可兑换
100% 的货币发行保证以及完全可兑换的承诺有助于维持人们对该货币的信心,从而保持汇率的稳定减少不稳定的投机活动 。
3,汇率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
货币局制度不易隔离外来冲击的影响 。
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完全丧失了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
货币局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易导致投机攻击 。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
( 一 ) 联系汇率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 。
香港无中央银行,也无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 。 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币现钞时,必须向香港外汇基金按 $ 1= HK$ 7.8的固定比率上缴等额美元,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回笼港币现钞时,可按 $ 1= HK$ 7.8的固定比率向外汇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收回等额美元;外汇基金鼓励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港币现钞的交易以同样的方式进行 。 这样,港币现钞对美元的汇率就固定在 $ 1= HK$ 7.8的水平上 。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2,套利机制
( 二 ) 香港联系汇率制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效果
1)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也确保了港币汇率的稳定 。
2) 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平稳发展 。
3) 进一步促进了港元国际化,确保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
4) 成功地抵御了多次外来冲击,增强了香港金融体系抵抗外来政治,经济冲击的能力 。
2,存在的问题
1) 联系汇率制限制了港元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 。
2) 为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
3)港人信心危机是对联系汇率制最为严峻的考验。
三、货币替代和美元化
( 一 ) 货币替代
,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方面全部或部分取代本币的现象 。
首先,货币替代现象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 ( 只要有对外经济交往 ) 都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
另外,要注意货币替代与货币自由兑换的关系 。
( 二 ) 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 ( 主要是美元 ),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
非官方美元化:,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部 分美元化,或,非正式的美元化,,是指私人机构用美元来完成货币的职能,但还没有形成为一种货币制度 。
官方美元化:,政策美元化,,,完全美元化,或,正式的美元化,,是指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美元取代本币,美元化已作为一项货币制度被确定下来。
1,美元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0世纪 70,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居民为了防范风险,
减少损失和日常交易的方便,大规模,持续地持有和使用美元,从而形成了,事实美元化,或,民间美元化,现象 。
20世纪 90年代:这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控制,
但钉住汇率制度却频频遭到国际游资的冲击。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无汇率制,即实行彻底的美元化,
以消除汇率不稳定的根源。这一建议在当时( 1999年金融危机后)的背景下大受欢迎。
2,美元化的风险和收益收益:
1) 有助于消除外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
2) 有助于避免国际投机攻击 。
3) 有助于约束政府行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
4) 有助于提高货币的可信度,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 。
风险:
1) 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 。
2) 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
3) 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
对美国的影响:
1) 美元化国家将有动机去影响美联储的决策;
2) 美国可能被迫介入调整美元区内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失衡;
3) 美元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或状况亦会对美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4) 美国还必须就是否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者做出选择;
5) 美国的铸币收益增加;
6) 美国将从美元区的经济稳定发展中获益 。
第三节 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概述二,外汇管制的方式三,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一,外汇管制概述外汇管制 (Exchange Control/Exchange
Restriction),又叫做外汇管理 ( Exchange
Management),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
存,贷等方面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
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 。
( 一 ) 外汇管制的历史演进一次大战前:基本上不存在外汇管制 。
一战爆发后:外汇管制产生 。
一次大战结束后:各国相继放松或放弃了外汇管制 。
1929- 1933年:许多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又开始了外汇管制。
( 二 ) 世界各国外汇管制的概况
1,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2,实行部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3,名义上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 三 ) 外汇管制的原因和目的原因:一是当一国发生战争或突发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或其他政治经济动荡时,一般都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来筹措资金或阻止政治经济动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当一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或处于困难时期,外汇资金严重短缺时,通常也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以集中有限的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
目的: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
保障经济的顺利发展 。
二、外汇管制的方式
1,数量管制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
包括外汇结汇控制和外汇配给控制 。
2,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可采取直接管制或间接管制的方式 。
1) 间接管制:间接管制是指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来稳定汇率水平 。
2) 直接管制:直接管制主要是规定各项外汇收支按何种汇率进行交易,通常采取实行本币定值过高 ( Currency Overvaluation) 和复汇率制 ( Multiple Exchange Rate System)
的方式 。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采取本币定值过高的管制措施:
a,鼓励先进机械设备进口,促进经济发展;
b,维持本国的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
c,减轻政府的外债负担 。
复汇率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 。
原则: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
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 。
复汇率制采取公开和隐蔽的形式。
隐蔽的复汇率制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① 对出口商品按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 ( 或税收减免 ),由此导致不同的实际汇率 。
② 采用影子汇率 。
③ 实行外汇转移证或外汇留成制度 。
三、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 一 ) 外汇管制的收益
1,保护本国产业 。
2,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 。
3,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 。
4,便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 。
5,有利于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意图 。
( 二 ) 外汇管制的成本
1,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
2,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
3,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资金 。
4,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
5,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 。
6,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
7,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寻租行为 (Rent
seeking)。
3.1 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8,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福利损失( Dead
Weight Loss)
Q
R
G
DD
C
A
E
F
B
Q1 Q0 Q2
SS
H
R1
R0
R2
O
I K
J
第四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一,我国的外汇管理二,人民币汇率一、我国的外汇管理
( 一 ) 我国外汇管理的沿革
1,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1949- 1956) 。
外汇管理处于分散状态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
2,第二阶段,从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56- 1978) 。
外汇管理工作也从分散走向集中,进而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 。
① 对外汇收支实行全面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 。
② 所有的进出口活动均由国营进出口公司负责 。
③ 对借用外债和利用外资基本上采取排斥的做法 。
3,第三阶段,外汇管理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时期 ( 1979- 1993) 。
1) 设立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颁布外汇管理法规 。
2) 实行外汇上缴和留成制度 。
3) 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
4) 改革外汇金融体系,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
5) 建立对资本输出入的管理制度 。
6) 发行外汇兑换券,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 。
( 二 )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1,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1) 银行结汇是指企业将外汇收入按当日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企业人民币 。 银行结汇逐步由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过渡,经常项目的外汇管理逐步放松 。
2) 银行售汇是指企事业单位需要外汇,只要持有效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用人民币兑换,银行即售给外汇 。 银行售汇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已取消了经常项目下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限制 。
我国政府承诺从 1996年 12月 1日起履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2,逐步放松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
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
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交易审批,数量和规模控制等,外汇管理部门根据交易类型的不同,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 。
① 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鼓励企业
,走出去,。
② 严格控制外债规模,全口径统计监测外债风险 。
③ 审慎开放资本市场,积极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
3,建立和规范外汇市场 。
4,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 。
5,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
6,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
二、人民币汇率
( 一 ) 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制度的演变
1,第一个时期 (1949~ 1952年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0年 7月 8日,我国开始实现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
1949年至 1950年 3月: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
大幅度贬值;
1950年 3月全国财经会议后: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 。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依据,以,物价对比法,为基础,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具体制定 。 物价对比法包括三个理论比价:
① 出口物资理论比价:
某出口商品的国内总成本 × (1+成本利润率 )
R= ─────────────────────
该出口商品的出口离岸价出口物资 ∑ RiPi
= ───,(其中 i= 1,2,3,......,n)
理论比价 ∑ Pi
② 进口物资理论比价:
某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
r= ────────────
该进口商品的进口到岸价进口物资 ∑ riPi
= ───,(其中,i= 1,2,3,......,n)
理论比价 ∑ Pi
③ 侨汇购买力比价:
侨 汇 外汇 国内侨眷生活费指数
= × ──────────
购买力比价 牌价 国外侨眷生活费指数
2,第二个时期 (1952—1980年 ):实行中央集中计划经济时期从 1953年初到 1972年底: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1973年 3月后: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来制订人民币汇率 。
3,第三个时期 ( 1981年- 1993年 ),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
1981年到 1984年期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
并逐步贬值;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外汇的结算,按 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 ( 出口换汇成本=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成本 ÷ 以外币计算的销售价格,即换取 1单位外币的国内人民币成本 )
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计算得出,为 $ 1= RMB¥ 2.80,
其比价从 1981~ 1984年间一直没有变动;
人民币外汇牌价: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依旧沿用原来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制定 。
1985年 1月 1日:恢复单一汇率;
1986年 1月 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我国的管理浮动列入,其他管理浮动,类,属于有较高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1985—1990年:长期的相对平稳与突然的剧烈跳跃相交替 。
调整时间 调整前的汇率 调整后的汇率
1985年 10月 3日 2.8 3.2
1986年 7月 5日 3.2 3.7
1989年 12月 16日 3.7 4.72
1990年 11月 17日 4.72 5.22
1991― 1993年底:人民币外汇牌价逐步向下小幅度调整 。 外汇调剂业务发展很快,我国又形成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 。
( 二 )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人民币汇率是单一汇率
2,人民币汇率是市场汇率
3,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
( 1) 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结售汇管理;
( 2) 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外汇实行比例管理;
( 3) 对外汇银行之间以及外汇银行与客户之间买卖外汇的价格实行浮动幅度管理;
( 4) 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交易市场吞吐外汇,
直接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
( 5) 人行通过对国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实施对人民币汇率的宏观调控;
( 6) 对资本项目实行相应的外汇管制 。
( 三 ) 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一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但实际上不然 。
我国人民币的这种名义管理浮动实际钉住的汇率制度,给我国经济生活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 对内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钉住不变的汇率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紧缩或膨胀趋势 。
对外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汇率的低估引发的国际经济争端和国际贸易摩擦 。
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汇率弹性过小,因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地,适度地扩大汇率波动幅度,采取更为灵活的弹性更大的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成为一种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第一节 汇率制度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第三节 外汇管制第四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一,汇率制度及其分类汇率制度 ( Exchange Rate Regime or
Exchange Rate System) 又称汇率安排 ( 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或安排 。
传统上,根据有没有规定货币平价以及汇率波动幅度的大小,汇率制度可划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大类 。
第一节 汇率制度
( 一 ) 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 (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
是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
固定汇率制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
共同点体现在:
① 各国对本国货币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汇率是按两国货币各自的金平价之比来确定的 。
②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水平相对稳定,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 。
不同点体现在,
①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自发形成的;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人为建立起来的 。
② 金本位制下各国之间的汇率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平价是可以调整的 。 因此,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严 格 来 说 只 能 称 为 可 调 整 的 钉 住 汇 率 制
(Adjustable Pegging System)。
( 二 ) 浮动汇率制浮 动 汇 率 制 (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
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 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的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 。
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来区分,浮动汇率制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
自由浮动 ( Free Floating),又叫清洁浮动
(Clean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自由涨落 。
管理浮动 (Managed Floating),又叫肮脏浮动 ( Dirty Floating),是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的变动符合自己实现国内外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 。
政府干预汇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① 直接干预
② 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③采取直接管制措施
1999年 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划分为八大类:
(1)无独 立 法定 通 货 的汇 率 安排 (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No Separate Legal Tender)
( 2) 货币局 (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s)
( 3)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 ( 水平钉住 )
( Other Conventional Fixed Peg Arrangements)
( 4) 水平区间钉住 ( Pegged Exchange Rates
within Horizontal Bands)
( 5) 爬行钉住 ( Crawling Pegs)
( 6) 爬行区间钉住 ( Exchange Rates within
Crawling Bands)
( 7) 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 ( 目标 ) 的管理浮动
( Managed Floating with No Predetermined
Path for the Exchange Rate)
( 8) 独立浮动 ( Independent Floating)
从 IMF进行新分类以来各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来看( 见表 3.1)其中采取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和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的国家略微有所增加,实行货币局制度和爬行钉住的国家基本保持不变;其中变动最大的是管理浮动和单独浮动类。
表 3.1 IMF成员国的汇率安排时间构成汇率安排类型
1999 2000.12.31 2001.12.31
成员国数量
(个)
比重(%) 成员国数量(个)
比重
(%)
成员国数量(个)
比重(%)
( 1) 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
37 20% 38 20.43% 40 21.51%
( 2) 货币局 8 4.3% 8 4.3% 8 4.3%
( 3)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 。
39 21.08% 44 23.66% 40 21.51%
( 4) 水平区间钉住 12 6.49% 7 3.76% 5 2.69%
( 5) 爬行钉住 6 3.24% 5 2.69% 4 2.15%
( 6) 爬行区间钉住 10 5.41% 6 3.23% 6 3.23%
( 7) 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
26 14.05% 32 17.2% 42 22.58%
( 8) 独立浮动 47 25.41% 46 24.73% 41 22.04%
总计 185 100% 186 100% 186 100%
来源,IMF,国际金融统计,各年份( 1999- 2004)
时间构成汇率安排类型
2002 2003.6.30 2004.6.30
成员国数量(个)
比重(%) 成员国数量
(个)
比重
(%)
成员国数量
(个)
比重
(%)
( 1) 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
- - 41 21.93% 41 21.93
%
( 2) 货币局 - - 7 3.74% 7 3.74%
( 3)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 。
- - 43 22.99% 42 22.46
%
( 4) 水平区间钉住 - - 4 2.14% 5 2.67%
( 5) 爬行钉住 - - 5 2.67% 6 3.21%
( 6) 爬行区间钉住 - - 5 2.67% 2 1.07%
( 7) 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
- - 47 25.13% 48 25.67
%
( 8) 独立浮动 - - 35 18.72% 36 19.25
%
总计 - - 187 100% 187 100%
续表 3.1
二、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
( 一 ) 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
1,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2,固定汇率制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
3,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4,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 。
( 二 ) 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
1,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
2,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3,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
4,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
5,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
第二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一,货币局制度二,香港联系汇率制三,货币替代和美元化一,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 ( Board Currency System) 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 。 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
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 。
其运行机制如下:货币发行机构按照法定汇率以 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发行本币;
当市场汇率高于法定汇率时,货币发行机构卖出外汇从而回笼本币;当市场汇率低于法定汇率时,货币发行机构买进外汇从而发行本币,
以保持市场汇率的稳定。
其主要特征包括:
1,100% 的货币发行保证货币局制度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
在货币局制度下,银行体系的稳健受到制约 。
货币局制度有助于保证货币发行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
货币局制度有助于保证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有效运行 。
货币局制度减少铸币税 ( Seigniorage Revenue)
收益 。
2,货币完全可兑换
100% 的货币发行保证以及完全可兑换的承诺有助于维持人们对该货币的信心,从而保持汇率的稳定减少不稳定的投机活动 。
3,汇率稳定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
货币局制度不易隔离外来冲击的影响 。
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完全丧失了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
货币局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易导致投机攻击 。
二,香港联系汇率制
( 一 ) 联系汇率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 。
香港无中央银行,也无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 。 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币现钞时,必须向香港外汇基金按 $ 1= HK$ 7.8的固定比率上缴等额美元,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回笼港币现钞时,可按 $ 1= HK$ 7.8的固定比率向外汇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收回等额美元;外汇基金鼓励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港币现钞的交易以同样的方式进行 。 这样,港币现钞对美元的汇率就固定在 $ 1= HK$ 7.8的水平上 。
香港联系汇率制的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2,套利机制
( 二 ) 香港联系汇率制实施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效果
1)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也确保了港币汇率的稳定 。
2) 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平稳发展 。
3) 进一步促进了港元国际化,确保了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 。
4) 成功地抵御了多次外来冲击,增强了香港金融体系抵抗外来政治,经济冲击的能力 。
2,存在的问题
1) 联系汇率制限制了港元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 。
2) 为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 。
3)港人信心危机是对联系汇率制最为严峻的考验。
三、货币替代和美元化
( 一 ) 货币替代
,货币替代,(Currency Substitution):是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方面全部或部分取代本币的现象 。
首先,货币替代现象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 ( 只要有对外经济交往 ) 都存在,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
另外,要注意货币替代与货币自由兑换的关系 。
( 二 ) 美元化美元化:是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 ( 主要是美元 ),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 。
非官方美元化:,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部 分美元化,或,非正式的美元化,,是指私人机构用美元来完成货币的职能,但还没有形成为一种货币制度 。
官方美元化:,政策美元化,,,完全美元化,或,正式的美元化,,是指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美元取代本币,美元化已作为一项货币制度被确定下来。
1,美元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现状
20世纪 70,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居民为了防范风险,
减少损失和日常交易的方便,大规模,持续地持有和使用美元,从而形成了,事实美元化,或,民间美元化,现象 。
20世纪 90年代:这些国家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控制,
但钉住汇率制度却频频遭到国际游资的冲击。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无汇率制,即实行彻底的美元化,
以消除汇率不稳定的根源。这一建议在当时( 1999年金融危机后)的背景下大受欢迎。
2,美元化的风险和收益收益:
1) 有助于消除外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
2) 有助于避免国际投机攻击 。
3) 有助于约束政府行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
4) 有助于提高货币的可信度,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 。
风险:
1) 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 。
2) 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
3) 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
对美国的影响:
1) 美元化国家将有动机去影响美联储的决策;
2) 美国可能被迫介入调整美元区内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失衡;
3) 美元化经济体的经济周期或状况亦会对美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4) 美国还必须就是否成为商业银行的最终贷款者做出选择;
5) 美国的铸币收益增加;
6) 美国将从美元区的经济稳定发展中获益 。
第三节 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概述二,外汇管制的方式三,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一,外汇管制概述外汇管制 (Exchange Control/Exchange
Restriction),又叫做外汇管理 ( Exchange
Management),是指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支,
存,贷等方面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法令,
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 。
( 一 ) 外汇管制的历史演进一次大战前:基本上不存在外汇管制 。
一战爆发后:外汇管制产生 。
一次大战结束后:各国相继放松或放弃了外汇管制 。
1929- 1933年:许多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又开始了外汇管制。
( 二 ) 世界各国外汇管制的概况
1,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2,实行部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3,名义上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
( 三 ) 外汇管制的原因和目的原因:一是当一国发生战争或突发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或其他政治经济动荡时,一般都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来筹措资金或阻止政治经济动荡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当一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或处于困难时期,外汇资金严重短缺时,通常也会采取外汇管制的措施,以集中有限的外汇资金用于经济建设 。
目的:维持本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
保障经济的顺利发展 。
二、外汇管制的方式
1,数量管制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
包括外汇结汇控制和外汇配给控制 。
2,价格管制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可采取直接管制或间接管制的方式 。
1) 间接管制:间接管制是指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来稳定汇率水平 。
2) 直接管制:直接管制主要是规定各项外汇收支按何种汇率进行交易,通常采取实行本币定值过高 ( Currency Overvaluation) 和复汇率制 ( Multiple Exchange Rate System)
的方式 。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采取本币定值过高的管制措施:
a,鼓励先进机械设备进口,促进经济发展;
b,维持本国的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
c,减轻政府的外债负担 。
复汇率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交易实行歧视性待遇 。
原则:对需要鼓励的交易规定优惠的汇率;
对需要限制的交易则规定不利的汇率 。
复汇率制采取公开和隐蔽的形式。
隐蔽的复汇率制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① 对出口商品按不同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 ( 或税收减免 ),由此导致不同的实际汇率 。
② 采用影子汇率 。
③ 实行外汇转移证或外汇留成制度 。
三、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 一 ) 外汇管制的收益
1,保护本国产业 。
2,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 。
3,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 。
4,便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 。
5,有利于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意图 。
( 二 ) 外汇管制的成本
1,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
2,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
3,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资金 。
4,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
5,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 。
6,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
7,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寻租行为 (Rent
seeking)。
3.1 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
8,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福利损失( Dead
Weight Loss)
Q
R
G
DD
C
A
E
F
B
Q1 Q0 Q2
SS
H
R1
R0
R2
O
I K
J
第四节 我国的外汇管理和人民币汇率一,我国的外汇管理二,人民币汇率一、我国的外汇管理
( 一 ) 我国外汇管理的沿革
1,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到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 1949- 1956) 。
外汇管理处于分散状态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
2,第二阶段,从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1956- 1978) 。
外汇管理工作也从分散走向集中,进而实行全面的计划管理 。
① 对外汇收支实行全面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 。
② 所有的进出口活动均由国营进出口公司负责 。
③ 对借用外债和利用外资基本上采取排斥的做法 。
3,第三阶段,外汇管理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时期 ( 1979- 1993) 。
1) 设立专门的外汇管理机构,颁布外汇管理法规 。
2) 实行外汇上缴和留成制度 。
3) 建立外汇调剂市场 。
4) 改革外汇金融体系,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
5) 建立对资本输出入的管理制度 。
6) 发行外汇兑换券,放宽对境内居民个人外汇管理 。
( 二 )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
1,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1) 银行结汇是指企业将外汇收入按当日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企业人民币 。 银行结汇逐步由强制结汇向意愿结汇过渡,经常项目的外汇管理逐步放松 。
2) 银行售汇是指企事业单位需要外汇,只要持有效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用人民币兑换,银行即售给外汇 。 银行售汇制的实行表明我国已取消了经常项目下正常对外支付用汇的限制 。
我国政府承诺从 1996年 12月 1日起履行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2,逐步放松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
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
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管理手段主要包括交易审批,数量和规模控制等,外汇管理部门根据交易类型的不同,实施不同的管理政策 。
① 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鼓励企业
,走出去,。
② 严格控制外债规模,全口径统计监测外债风险 。
③ 审慎开放资本市场,积极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 。
3,建立和规范外汇市场 。
4,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 。
5,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 。
6,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 。
二、人民币汇率
( 一 ) 人民币汇率和汇率制度的演变
1,第一个时期 (1949~ 1952年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50年 7月 8日,我国开始实现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
1949年至 1950年 3月:人民币汇率频繁调整,
大幅度贬值;
1950年 3月全国财经会议后:人民币汇率不断调高 。
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以购买力平价理论为依据,以,物价对比法,为基础,按照国家的政策要求具体制定 。 物价对比法包括三个理论比价:
① 出口物资理论比价:
某出口商品的国内总成本 × (1+成本利润率 )
R= ─────────────────────
该出口商品的出口离岸价出口物资 ∑ RiPi
= ───,(其中 i= 1,2,3,......,n)
理论比价 ∑ Pi
② 进口物资理论比价:
某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
r= ────────────
该进口商品的进口到岸价进口物资 ∑ riPi
= ───,(其中,i= 1,2,3,......,n)
理论比价 ∑ Pi
③ 侨汇购买力比价:
侨 汇 外汇 国内侨眷生活费指数
= × ──────────
购买力比价 牌价 国外侨眷生活费指数
2,第二个时期 (1952—1980年 ):实行中央集中计划经济时期从 1953年初到 1972年底: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1973年 3月后: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来制订人民币汇率 。
3,第三个时期 ( 1981年- 1993年 ),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时期
1981年到 1984年期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
并逐步贬值;
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主要用于进出口贸易外汇的结算,按 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 ( 出口换汇成本=以人民币计算的出口成本 ÷ 以外币计算的销售价格,即换取 1单位外币的国内人民币成本 )
再加上一定的利润计算得出,为 $ 1= RMB¥ 2.80,
其比价从 1981~ 1984年间一直没有变动;
人民币外汇牌价:主要用于非贸易外汇的兑换和结算,依旧沿用原来的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法制定 。
1985年 1月 1日:恢复单一汇率;
1986年 1月 1日:人民币汇率实行管理浮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我国的管理浮动列入,其他管理浮动,类,属于有较高弹性的浮动汇率制度;
1985—1990年:长期的相对平稳与突然的剧烈跳跃相交替 。
调整时间 调整前的汇率 调整后的汇率
1985年 10月 3日 2.8 3.2
1986年 7月 5日 3.2 3.7
1989年 12月 16日 3.7 4.72
1990年 11月 17日 4.72 5.22
1991― 1993年底:人民币外汇牌价逐步向下小幅度调整 。 外汇调剂业务发展很快,我国又形成了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新的双重汇率 。
( 二 )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人民币汇率是单一汇率
2,人民币汇率是市场汇率
3,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
( 1) 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结售汇管理;
( 2) 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外汇实行比例管理;
( 3) 对外汇银行之间以及外汇银行与客户之间买卖外汇的价格实行浮动幅度管理;
( 4) 中国人民银行向外汇交易市场吞吐外汇,
直接干预人民币汇率的生成;
( 5) 人行通过对国内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实施对人民币汇率的宏观调控;
( 6) 对资本项目实行相应的外汇管制 。
( 三 ) 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一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但实际上不然 。
我国人民币的这种名义管理浮动实际钉住的汇率制度,给我国经济生活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 对内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钉住不变的汇率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紧缩或膨胀趋势 。
对外的方面主要体现在汇率的低估引发的国际经济争端和国际贸易摩擦 。
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汇率弹性过小,因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地,适度地扩大汇率波动幅度,采取更为灵活的弹性更大的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成为一种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