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关国际货币体系的各项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作用,特征及其局限性;
进而掌握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
理解并掌握国际货币体系的创新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内容以及欧元的运作机制,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欧元启动的意义 。
学习要求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第四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
1.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国际货币体系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
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它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类型
2.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 1)汇率及汇率制度
( 2)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 3)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
( 4)国际货币事务的协调和管理二、国际货币体系的划分
1.按汇率制度分:永久性的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固定平价汇率制、宽幅波动汇率制、爬行钉住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
2.按国际储备资产的保有形式分,国际货币体系可以分为:纯商品本位制和混合本位制。
3.按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分,国际货币体系可分为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管理浮动汇率体系。
一,国际金本位制的特征,
(一 )国际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二 )金本位制下的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
(三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第二节 国际金本位制二、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出于备战的需要,金本位制的竞赛三原则均被破坏殆尽,
金本位制遂陷于瘫痪。
(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参战国均实行黄金禁运并停止兑换黄金,国际金本位制暂时停止实行。
(三)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原本脆弱的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一) 1943年 3月,英国发布其财政部顾问凯恩斯( J.M.Keynes) 拟定的,国际清算同盟计划,( Proposal For The International
Union),又称凯恩斯计划,( Keynes Plan)。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 1943年 4月,美国发表以怀特
( H.D.White) 为首起草的,国际稳定基金计划,(Proposals For The United and
Associated Nations Stabilization Fund),
又称怀特计划( White Plan)。
(三) 1944年 7月 1日至 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了由 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一)本位制度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确认 1934年 1月美国规定的 35美元兑换 1盎司黄金的黄金官价。
(二 )汇率制度在汇率制度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即所谓的战后固定汇率制。
(三 )储备制度在储备制度方面,确定黄金和美元同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储备体制。
(四 )国际收支调节制度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五 )组织形式
1945年 12月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 IMF),
1945年 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成立。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一)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外汇市场的动荡,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
(二)弥补了当时国际清偿力的不足,对战后世界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创建了维持国际货币体系运转的中心机构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它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双边或多边支付体系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
(一)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二 )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三 )以,双挂钩,为核心的汇率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
五,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 1971年,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了。
(二)十国集团于 1971年 12月底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了所谓的,史密森学会协定,。
(三) 1973年 3月,各国相继以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从而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
一,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产生
1976年 4月,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于 1978年 4月 10日起生效。由此形成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通常称其为牙买加货币体系。
第四节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货币 体系改革二,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
第一,《牙买加协定》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
第二,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
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
第三,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
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三、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特点首先,尽管牙买加协定提出用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但是特别提款权只是一种计账单位,
最终形成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结构。
其次,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选择的汇率制度也不同。
再次,从国际收支的调节看,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余地加大了。
四、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
(一) 积极作用第一,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第二,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混合汇率体系,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状况做出灵活的反应,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牙买加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调节,采取的是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相适应。
(二) 弊端第一,汇率波动较大。
第二,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
第三,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五,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 一 ) 亚洲金融危机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案和建议
1.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与货币体制集团化
2.建立国际信用储备制度
3.目标货币区方案与世界复合货币
4.其它方案
(二 )亚洲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新问题及相应的新改革建议这些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在现行牙买加货币体系上进行调整和改造
2.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成立新的更有约束力的国际金融协调机构,
(2)重新回到布雷顿森林体系 。
(3)实行全面的浮动汇率制 。
六、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前景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一 )第一阶段 ( 1972— 1978年 ),魏尔纳计划
(二 )第二阶段( 1979— 1998年):欧洲货币体系
(三 )第三阶段 ( 1989— 至今 ),,德洛尔报告,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四 ),马约,签订后的一体化进程与欧元的产生第五节 欧洲货币一体化二,欧元启动的意义
(一 )使欧元与美元一起构成国际货币的两强格局 。
(二 )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推动欧盟各国经济发展 。
(三 )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