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一学期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学难点:生产关系的内涵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经济 —— 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首提“经济”一词的人 ------色诺芬在西方文献中,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
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 430-354年)。
他在,经济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经济”一词。
那里使用的“经济”与我国古汉语中“经济”
一词用来指“经邦济世”、“经国济民”,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不同。色诺芬是用“经济”一词来描述、概括奴隶主组织、管理奴隶制的家庭或庄园的经济活动。与现代人讲的“经济活动”的含义相近。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首提“政治经济学”一词 -------蒙克莱田
,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是在 17世纪由法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安,德,蒙克莱田在 1615年出版的一部名为,献给国王与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首次提出并使用的。
在法语中,政治( Politial)表示国家对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的调节、管理,而希腊语中的经济( Econom)意为家务和管理。蒙克莱田以“政治经济学”为书名,目的在于表明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范围,
是从国家的角度、从社会的范围来考察经济活动。
此后,许多经济学家都把自己的著作称作 政治经济学,
表示是对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的研究。
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理解为研究“政治”加上研究“经济”的学科。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在 16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初期,由于当时西欧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新兴商业资本从商业贸易中获得了大量财富,人们开始研究财富如何增长的问题。
重商主义 ------研究流通领域特别是外贸如何增加一国的财富。
重农学派 ------把研究视角从流通转向生产,开创近代经济学的研究,
开创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学 ------有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配弟 —— 斯密 —— 李加图
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贡献在于:
( 1)提出了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的论点,初步形成了劳动价值论。
( 2)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虽然未能把剩余价值的本质与其具体形式相区别,但已不自觉地接触到剩余价值问题。
( 3)初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与阶级关系。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 19纪中页创立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 19纪中页创立
首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社会基础。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理论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第一,它首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指出它是人们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
第二,它第一次指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本身 。
第三,它创立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从而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
第四,它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
第五,它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资本流通和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等一系列社会化大生产中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将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必然性 。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的实践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分析 。
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社会主义社会的若干经济规律的探索。
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的发展
一是在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上,区分了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两概念 。
二是指出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经济体制形式 。 它不仅可以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 。
三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阶段的认识 。
四是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
五是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六是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 。
七是承认个人财产 。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
4、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本质层次与现象层次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研究的出发点为什么?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 它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
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人类发展的基础 —— 人类从事其它各种活动的先决条件 。
( 2)人与人间有多种关系,物质生产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
( 3)物质资料生产包括实物生产与服务生产
实物生产 —— 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
服务生产 —— 第三产业的生产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生产关系
( 1)社会生产过程包括四环节
( 2)社会生产关系的含义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生产关系
( 1)社会生产(过程)包括四环节:
生产 分配 交换 消费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生产关系
( 1)社会生产(过程)包括四环节:
生产 —— 直接生产过程,是指以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使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
创造人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分配 —— 产品的分配。可以是通过交换进行,也可以是非交换的产品的直接分配过程。
交换 —— 指人们相互交换活动或产品的过程。
(在一些社会中是存在,在一些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消费 —— 对产品的使用耗费。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社会生产关系在社会生产的上述四个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人们间相互交往的关系,因此,
( 2)社会生产关系的含义:人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对生产关系有最根本的决定作用。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的每一个重大革命,都会对社会生产关系产生重大的影响 (除了人所共知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地位的影响等),在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18纪 7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 产业革命 —
— 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 —— 巩固促进资本主义制度
19纪 60年代以电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 重化工业的发展 —— 生产与资本的集中 —— 促进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
20纪 40-50年代以计算机、新材料等技术为标志着第三次技术革命 —— 进一步促进国家垄断、跨国公司的发展
近十多年来的信息化、知识经济的浪潮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包括本质层次与现象层次
( 1)西方经济学偏重对经济现象的表层作技术性的描述
19纪末 20纪初,西方一批“正统”经济学家试图将政治经济学变成“纯经济学”,只重经济学的技术性,否认社会经济内在的矛盾。
(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研究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 3)现实中二者的研究对象有交叉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的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2、经济规律的性质 —— 客观性客观性表现:
( 1)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条件 — 经济条件,生产力、生产关系条件。它们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
( 2)作用的后果是客观的,也不依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2、经济规律的性质 —— 客观性面对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2、经济规律的性质 —— 客观性
经济规律客观性的特点:
( 1)经济规律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性,离开人的经济活动就自然不存在;
( 2)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离开经济条件,规律就不起作用;
( 3)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利用经济规律受其阶级、
社会背景制约。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3、经济规律的类型依其存在的条件可划分为三类:
各社会共有的规律几个社会共有的规律某一个社会特有的规律
在同一个社会类型中往往是三种规律并存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4、对不同社会揭示规律的任务不同
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任务:
借鉴 竞争 坚定信念
对社会主义经济分析的任务:
改革完善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5、本教材的新偿试
框架新:先一般,后特殊
概念新:
对原有概念的新认识对原否定概念的新认识
原理新:对 100年前的许多原理作了新的发展
方法新:规范与实证的方法相结合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5、本教材的新偿试框架新:
先一般(本学期)后特殊(下学 期)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在框架上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分界、
按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分界;在理论上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部分,然后把两部分看作是各自封闭的系统。
现用教材根据地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有本质层次与现象层次,对生产关系、经济规律的研究分为一般与特殊两层次,分为三篇书,第一篇为一般,二、三篇为特殊。本学期先讲一般。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5、本教材的新偿试
概念新:
对原有概念的新认识:如生产关系,公有制等对原否定概念的新认识:如资本、利润、
垄断等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5、本教材的新偿试
原理新:对 100年前的许多原理作了新的发展如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等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5、本教材的新偿试
方法新:规范与实证的方法相结合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1、抽象法
从具体到抽象 —— 从实践中概括出一般概念、原理
再从抽象到具体 —— 概念原理的表述,从一般的到具体的。
2、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至少有:
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
正确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
寻求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