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2004年 2月供五年制用
(据,人体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修订)
2
第三节 小脑 Cerebellum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小脑的形态,分叶 。 小脑核的概念与组成;小脑的功能 。
熟悉小脑体的分部;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
了解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 。
3
第三节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借 3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
4
小脑上脚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
5
一、外形和分区:
蚓:小结、蚓垂、蚓锥体。
半球,
小脑蚓vermis小脑半球
cerebellar hemisphere
小结 nodule
近似平行的沟,较深的沟有 3
条: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将小脑分为 3叶:前叶、
后叶、绒球小结叶。
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绒球flocculis
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primary
fissure(一) 外形后外侧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
水平裂horizontal
fissure
6
横向分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体古(原)小脑
(前庭小脑)
原裂后外侧裂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
7
纵向分区正中区,即蚓部中间部:
外侧部:
较小较大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
蚓部中间部外侧部
(二)分区
8
二、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小脑表层的灰质,有 3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
小脑皮质小脑髓体(白质)
2、小脑核(中央核)
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中间核 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
9
三、纤维联系及功能
1、原小脑(前庭小脑)
接受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至前庭神经核。
调整由前庭刺激引起的肌张力变化,维持平衡。
损伤:平衡失调,眼球震颤。
10
2、旧小脑(脊髓小脑)
接受脊髓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后,再到前庭核、红核、网状结构。
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11
3、新小脑(大脑小脑)
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
经小脑中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经小脑上脚传出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
(力量、方向、范围等)
损伤:共济运动失调
12
第四节 间脑 Diencephalon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间脑的位置与分部;背侧丘脑的形态,
腹后核的区分,功能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置,
组成及功能 。
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后丘脑,底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
了解上丘脑的位置和组成,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类及功能 ( 除腹后核 ) 。
13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5部,其内腔为第三脑室。
后面观第四节 间脑 diencephalon
14
间脑位置侧面观 底面观
15
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一) 位置和外形:
与下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为界是卵原形的灰质团块两侧之间有丘脑间粘合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为丘脑枕下丘脑沟 hypothalamic sulcus
内囊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中间块 massa intermedia
丘脑前结节anterior
thalamic tubercle
丘脑枕 pulvinar
16
(二)内部结构内髓板,内有板内核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内髓板前核板内核丘脑前核内侧核内侧核外侧核 背侧部腹侧部联络性核团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特异性中继核团外侧核背侧部腹前核 ventral anterior nuc.
腹外侧核 ventral lateral nuc.
腹后外侧核 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
腹后内侧核 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
17
3.功能
① 感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② 感知粗略痛觉
③ 参与调节躯体运动按核团性质分为 3类:
非特异性核团,板内核和中线核团,与网状结构联系,构成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属古老的核团。
特异性核团,腹前、后、外侧核,接受特异性刺激,参与运动调节和初步感知。进化上较新。
联络性核团,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的背侧组,与大脑皮质有往返联系。进化上最新。
18
二、后丘脑:
1、内侧膝状体:
接受来自下丘的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至颞叶听中枢,
2、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束的传入,
发出纤维至枕叶视中枢,
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
是视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是听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19
三、上丘脑:
松果体缰三角丘脑髓纹内分泌腺与边缘系统的活动有关丘脑髓纹 thalamic
medullary stria
缰三角 habenular trigone
松果体 pineal body缰联合 habenular
commissure
缰联合后联合
20
四、底丘脑:
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内含丘脑底核及部分黑质、红核与纹状体有密切联系,参与运动调节背侧丘脑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
黑质红核
21
五、下丘脑
(一)位置和外形:
上界为下丘脑沟,
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前界为终板、视交叉,
向后至中脑被盖,
构成第 3脑室的侧壁和底壁。
下丘脑沟hypothalamic sulcus
漏斗infundibulum
垂体pitutary
gland
灰结节 tuber cinereum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终板视交叉optic
chiama
中脑被盖下丘脑包括下列结构:
22
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23
(二)分区与核团
2、主要核团:室旁核,视上核、
腹内核、背内核、乳头体核等。
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
1、分区,4区即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视上核
supraoptic
nuc.
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
腹内核ventromedial
nuc.
背内核 dorsomedial nuc.
乳头体核mamillary
body nuc.
24
5,昼夜节律调节: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2.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前区有副交感神经中枢,后区有交感神经中枢。
3.调节体温:前区有升高体温中枢,后区有降低体温中枢。
4.摄食调节: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外侧部为摄食中枢。
1.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 —— 体液调节。
(四)功能纤维联系广泛,与边缘系统、脑干有纤维联系,下丘脑内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主要的 纤维束有:视上垂体束、前脑内侧束、乳头丘脑束等。
(三)主要 纤维联系
25
六、第三脑室:
为间脑的内腔,呈矢状位,
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顶:脉络组织前界:终板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侧壁:背侧丘脑、下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后丘脑脉络组织脉络组织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终板中脑水管背侧丘脑第三脑室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哈尔滨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2004年 2月供五年制用
(据,人体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修订)
2
第三节 小脑 Cerebellum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小脑的形态,分叶 。 小脑核的概念与组成;小脑的功能 。
熟悉小脑体的分部;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
了解小脑扁桃体的临床意义 。
3
第三节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借 3对小脑脚连于脑干的背面。
4
小脑上脚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小脑下脚
5
一、外形和分区:
蚓:小结、蚓垂、蚓锥体。
半球,
小脑蚓vermis小脑半球
cerebellar hemisphere
小结 nodule
近似平行的沟,较深的沟有 3
条: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将小脑分为 3叶:前叶、
后叶、绒球小结叶。
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绒球flocculis
小脑中脚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小脑上脚绒球脚原裂primary
fissure(一) 外形后外侧裂posterolateral
fissure
水平裂horizontal
fissure
6
横向分叶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小脑体古(原)小脑
(前庭小脑)
原裂后外侧裂前叶后叶绒球小结叶
7
纵向分区正中区,即蚓部中间部:
外侧部:
较小较大旧小脑(脊髓小脑)
新小脑(大脑小脑)
蚓部中间部外侧部
(二)分区
8
二、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小脑表层的灰质,有 3层:分子层、梨状细胞层、颗粒层。
小脑皮质小脑髓体(白质)
2、小脑核(中央核)
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中间核 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
9
三、纤维联系及功能
1、原小脑(前庭小脑)
接受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至前庭神经核。
调整由前庭刺激引起的肌张力变化,维持平衡。
损伤:平衡失调,眼球震颤。
10
2、旧小脑(脊髓小脑)
接受脊髓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后,再到前庭核、红核、网状结构。
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11
3、新小脑(大脑小脑)
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
经小脑中脚进入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经小脑上脚传出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
(力量、方向、范围等)
损伤:共济运动失调
12
第四节 间脑 Diencephalon
本章基本要求掌握间脑的位置与分部;背侧丘脑的形态,
腹后核的区分,功能及纤维联系;下丘脑的位置,
组成及功能 。
熟悉第三脑室的位置与交通;后丘脑,底丘脑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
了解上丘脑的位置和组成,背侧丘脑核团的分类及功能 ( 除腹后核 ) 。
13
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分为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 5部,其内腔为第三脑室。
后面观第四节 间脑 diencephalon
14
间脑位置侧面观 底面观
15
一、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一) 位置和外形:
与下丘脑之间以下丘脑沟为界是卵原形的灰质团块两侧之间有丘脑间粘合前方突出为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为丘脑枕下丘脑沟 hypothalamic sulcus
内囊背侧丘脑 dorsal thalamus
中间块 massa intermedia
丘脑前结节anterior
thalamic tubercle
丘脑枕 pulvinar
16
(二)内部结构内髓板,内有板内核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内髓板前核板内核丘脑前核内侧核内侧核外侧核 背侧部腹侧部联络性核团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特异性中继核团外侧核背侧部腹前核 ventral anterior nuc.
腹外侧核 ventral lateral nuc.
腹后外侧核 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
腹后内侧核 ventral posteromedial nuc.
17
3.功能
① 感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② 感知粗略痛觉
③ 参与调节躯体运动按核团性质分为 3类:
非特异性核团,板内核和中线核团,与网状结构联系,构成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属古老的核团。
特异性核团,腹前、后、外侧核,接受特异性刺激,参与运动调节和初步感知。进化上较新。
联络性核团,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的背侧组,与大脑皮质有往返联系。进化上最新。
18
二、后丘脑:
1、内侧膝状体:
接受来自下丘的听觉纤维,
发出纤维至颞叶听中枢,
2、外侧膝状体:
接受视束的传入,
发出纤维至枕叶视中枢,
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
是视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是听觉传导路的最后中继站。
19
三、上丘脑:
松果体缰三角丘脑髓纹内分泌腺与边缘系统的活动有关丘脑髓纹 thalamic
medullary stria
缰三角 habenular trigone
松果体 pineal body缰联合 habenular
commissure
缰联合后联合
20
四、底丘脑:
位于间脑和中脑被盖的过渡区内含丘脑底核及部分黑质、红核与纹状体有密切联系,参与运动调节背侧丘脑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
黑质红核
21
五、下丘脑
(一)位置和外形:
上界为下丘脑沟,
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
前界为终板、视交叉,
向后至中脑被盖,
构成第 3脑室的侧壁和底壁。
下丘脑沟hypothalamic sulcus
漏斗infundibulum
垂体pitutary
gland
灰结节 tuber cinereum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终板视交叉optic
chiama
中脑被盖下丘脑包括下列结构:
22
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
23
(二)分区与核团
2、主要核团:室旁核,视上核、
腹内核、背内核、乳头体核等。
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
1、分区,4区即视前区、视上区、结节区、乳头区视上核
supraoptic
nuc.
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
腹内核ventromedial
nuc.
背内核 dorsomedial nuc.
乳头体核mamillary
body nuc.
24
5,昼夜节律调节: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
2.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前区有副交感神经中枢,后区有交感神经中枢。
3.调节体温:前区有升高体温中枢,后区有降低体温中枢。
4.摄食调节: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外侧部为摄食中枢。
1.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 —— 体液调节。
(四)功能纤维联系广泛,与边缘系统、脑干有纤维联系,下丘脑内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主要的 纤维束有:视上垂体束、前脑内侧束、乳头丘脑束等。
(三)主要 纤维联系
25
六、第三脑室:
为间脑的内腔,呈矢状位,
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顶:脉络组织前界:终板向后借中脑水管通向第四脑室。
侧壁:背侧丘脑、下丘脑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后丘脑脉络组织脉络组织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终板中脑水管背侧丘脑第三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