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教研室钟照华第 29章 螺旋体
( Spirochaete)
一类细长,柔软,呈 螺旋状 弯曲,运动活泼的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胞壁含脂多糖和胞壁酸
有核质
以二分裂形式繁殖
对抗生素敏感
对人和动物致病
钩端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属
形态结构与染色
圆柱形但纤细
螺旋细密而规则
,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
常用镀银染色法
,染成棕褐色
培养特性
需氧或微需氧
常用 柯氏培养基 培养
抵抗力
较其他致病性螺旋体强
对热,多种化学消毒剂及抗生素敏感
抗原构造与分类
表面抗原 ( P抗原 ),具有型特异性
内部抗原 ( S抗原 ),属的特异性
致病物质
溶血素
不耐热,对氧稳定 。 破坏红细胞膜而溶血 。
细胞毒因子 ( CTF)
内毒素样物质 ( ELS)
毒性作用与内毒素相似,但活性较低 。 可使动物发热,出现炎症与坏死 。
脂酶,脱氢酶等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
储存宿主
鼠类与猪
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
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
,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
免疫性
可获得对同型钩体较持久的免疫力
以体液免疫为主微生物学检查法
病原体的检测
取血液,尿标本
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与鉴定
动物接种
检测核酸方法
血清学诊断
显微镜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防治原则
搞好灭鼠工作,加强带菌家畜的管理;
注意保护水源,避免与疫水或疫土接触;
对易感人群接种多价全细胞死疫苗治疗
首选青霉素,也可用庆大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 。
第二节 密螺旋体属
形态结构与染色
细长且两端尖直
螺旋致密而规则
运动活泼
常采用 Fontana镀银染色法将其染成棕黑色
培养特性
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不能生长繁殖
采用棉尾兔单层上皮细胞在微氧环境下培养成功,但只能维持数代
抵抗力
梅毒螺旋体抵抗力极弱
4℃ 放置 3天后可死亡
加热 50℃ 时 5分钟死亡
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及砷制剂敏感
致病因素
菌体表面的粘多糖
透明质酸酶
免疫病理损伤
传播途径
性传播
血液传播
垂直传播所致疾病
先天梅毒
后天梅毒
第一期梅毒
第二期梅毒
第三期梅毒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
有菌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查螺旋体
取梅毒硬性下疳,梅毒疹的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的抽取液
血清学试验
非螺旋体抗原试验
螺旋体抗原试验
PCR检测梅毒螺旋体的 DNA
防治原则
加强性卫生的宣传教育和严格社会管理
对病人应早期确诊并彻底治疗
治疗多用青霉素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
伯氏疏螺旋体
回归热疏螺旋体
奋森螺旋体一,伯氏螺旋体
螺旋稀疏而两端稍尖
Giemsa染色法染色呈淡紫色
营养要求较高致病性
莱姆病 ----人畜共患病
储存宿主,鼠类和鹿
传播媒介,硬蜱
临床表现致病性
莱姆病 ----人畜共患病
储存宿主,鼠类和鹿
传播媒介,硬蜱
临床表现
丘疹 慢性游走性红斑
早期出现乏力、头痛、发热、肌肉及关节炎等症状
晚期主要表现为慢性关节炎、慢性神经系统或皮肤异常免疫性
人和动物感染伯氏螺旋体后,可产生特异性抗体 。
微生物学检查
病原体的检查与分离
组织学染色
分离培养
PCR检测
特异性抗体检测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法
防治原则
以预防为主,避免硬蜱的叮咬 。
疫苗的使用
可口服四环素,强力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及红霉素等二,回归热螺旋体
回归热
传播媒介 为节肢动物
以 虱 为传播媒介的是 虱传回归热,或称 流行性回归热,其病原体为回归热螺旋体 。
以 蜱 为传播媒介的称 蜱传回归热,又称 地方性回归热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高热,头痛,肌肉及关节疼,肝脾肿大 。 持续一周后发热骤退,间隔 1周左右
,又出现高热,如此反复出现,故称回归热 。
三,奋森螺旋体
革兰阴性,培养为厌氧性 。
正常情况下,与梭形梭杆菌共寄居在人的口腔,齿龈及咽部,一般不致病 。
条件感染
预防要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及防止感染 。 治疗可用青霉素,四环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