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主讲:徐奇友东北农业大学第二节 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响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第三节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一、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第十五章 营养与环境第二节 温热环境对动物营养的影响
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一 )生长肥育猪
环境温度高于 21℃ 时,温度上升 1℃,每头猪日采食量减少 60~ 100g;环境温度低于 15℃ 时,每降 1℃,每头日采食增加约 19.5g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一 )生长肥育猪
如图所示,环境温度对采食量的影响程度因猪体型大小而异。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二 )鸡
温度在 18~21℃ 外,每上升或下降 1℃,生长和产蛋鸡的采食量降低或增加 1.6%~1.8%。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二 )鸡
鸡对温度变化能产生适应,
环境温度从
26℃ 升高到
29℃,蛋鸡采食量下降小,
温度继续升高到 32℃,采食量明显下降。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三 )反刍动物
1、肉牛
温度低于 15℃,采食量增加 2%~ 25%;高于
25℃,采食量降低 3%~ 35%。
一、对动物采食量的影响
(三 )反刍动物
2、奶牛
饲粮为 60%~ 65%优质粗料和 35%~ 40%精料时,在- 20℃ 时的采食量比 10~ 20℃ 时高约 35%;在 25~ 27℃
时,采食量开始下降,在 40℃ 时采食量比 18~ 20℃ 时低
60%。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一 )对养分消化的影响
环境温度升高,可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环境温度下降,则降低动物的消化能力。
环境温度对养分消化的影响 机理,
温度影响胃肠运动和消化液分泌,从而影响排空速度和消化过程;
环境温度能促使牧草老化,间接影响反刍动物对牧草的消化。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二 )对养分代谢的影响
冷环境中,猪、牛、绵羊的尿氮排出量增加,
导致表现代谢能值降低,而高温可降低尿能和粪能损失,代谢能值增加。
在高温下,动物对磷和钾吸收减少,而尿中钾排出增加。
冷、热应激时,动物需提高代谢率来调节产热和散热,动物总产热提高。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三 )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温热环境通过影响动物采食、消化、代谢及产热来改变养分用于机体维持和生产的分配比例,
影响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对养分消化、代谢和利用的影响
(三 )对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温度略低于适中区时可以提高生长猪的能量利用率。主要因为低温可提高动物采食量而食入更多的能量,增加产品合成的能量。
资料表明,在热应激区,饲料能量用于产蛋和产奶的能量效率提高,其原因是由于采食量下降,动物动用体贮进行产奶或产蛋,而计算能量效率时,认为此部分能量来源于饲料,此外体脂用于产蛋能量利用率也高于饲料能用于产蛋效率。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一 )能量
冷应激和热应激均提高动物的能量需要量,应根据动物采食量变化,调节饲粮能量浓度。
冷应激时,动物采食量提高,能量浓度可略有提高。
热应激时,动物采食量下降,应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此时添加脂肪则可提高能量浓度,又可减少体增热,有利于动物生产性能下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二 )蛋白质和氨基酸
温热环境不影响动物对蛋白质、赖氨酸及蛋氨酸的需要量,也不影响其利用率,但应根据采食量变化调整饲粮中蛋白质、氨基酸浓度。
冷应激时,动物采食量提高,饲粮蛋白水平可以不变。
热应激时,动物采食量下降,若提高饲粮蛋白质水平,会增加热增耗,加重热应激。则可通过平衡饲粮氨基酸,按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配制饲粮来降低蛋白质水平,保证摄入足够氨基酸,
使动物生产性能不会下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三 )矿物质
冷热应激时,动物体内代谢加强,某些矿物元素排泄增加,从而增加矿物质需要量。
热应激时,动物体内钾、钠排出量增加,而钾吸收减少。
适当提高饲粮钙能提高动物的耐热能力,添加碳酸氢钠可缓减热应激的不良影响。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四 )维生素
冷、热应激均提高代谢率,并影响消化道中微生物对某些维生素合成,而增加维生素需要量。
动物在热应激时,体内 VC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饲粮中添加 VC可缓减热应激。
三、对养分需要量的影响
(五 )水
温热环境对动物的需水量影响很大。冷应激时,
动物饮水量下降,而热应激时,动物饮水量急剧增加。
相同温度下,动物需水量受空气湿度影响很大,
湿度越高,需水量减少。
第三节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一、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动物在为人类提供大量优质畜产品时,也向环境排放大量的粪尿和有害气体。这些粪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其它矿物元素如下表,排泄率可达 70%~ 80%。
一、动物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目前引人关注的环境污染有氮、磷、铜、锌、
砷、硒、有毒有害气体、抗生素残留等,而钙和磷尤为严重。
动物排泄物中的氮和磷沉积在土壤或直接渗入水中可导致水的超营养化作用。
许多国家均制订了有关畜牧生产排放污量的法规,以限制环境的恶化。
高效优质的畜产品成为 21世纪的主题,则从营养学途径来降低畜牧业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将是营养研究的重要领域。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一 )准确预测动物的营养需要
营养物质供给过量是导致排出比例增加的直接原因,实际生产中,动物饲粮中常含有某些过量养分,作为一种安全系数。
准确预测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营养价值,采用多阶段饲养,就能正确配制饲粮,减少排出量 。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二 )利用理想蛋白质技术配制饲粮、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的排出量
生长肥育猪饲粮蛋白质从 18%降至 16%,可使氮排出量减少 15%,当饲粮中添加第 1~ 3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降低 2%~ 4%,氮排泄量可减少 20%~ 30%。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三 )应用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养分消化和利用率
利用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养分消化和利用率,降低废物的排泄量,成为重要途径。
成功应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酶制剂、有机微量元素化合物、微生态制剂、除臭剂等。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三 )应用生物活性物质提高养分消化和利用率
饲料中加酶可使氮沉积率提高 5%~ 15%,即
20kg重的猪每日少排出 0.2g氮;饲粮中磷的用量降低 0.1%并使用植酸酶,猪排出的磷减少
36%,肉鸡排出磷减少 30.4%,同时,氮排出减少约 10%,锌、钙等排出亦减少。
二、保护环境的营养措施
(四 )限制某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
对环境有污染的一些饲料添加剂应限制使用,
如高铜、高锌、砷制剂等。
(五 )合理调制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加工工艺设备的进一步革新,饲料营养价值受其影响程度更大。
把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有效地结合,使饲料的饲养效果达到优化,将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