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P
Q0
ASAD
Q*
P*
CAP CAP
1
0 2
2 第四章 货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不但与最终产品市场有关,而且也与货币市场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全面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必须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本章介绍货币市场均衡及其调节的理论。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一,货币的定义人们拥有的资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 实际资产 ( real assets) 或物质资产( physical assets),包括房地产、各种机器设备、半成品、原材料、
各种生活用品等一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品;二是 金融资产 ( financial
assets),包括各种以价值形式存在的财产,如货币、银行存款、各种债券、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却不一定都是货币,
只有具备以下三种职能的金融资产才是货币。
( 1)它必须是交换媒介。
( 2)它必须是财富的储藏手段。
( 3)它必须是计帐单位( unit of account) 1 3
3 根据这三种职能,货币是指各国法定的货币,如美元、马克等。因为除去前两个职能以外,只有法定货币才起计帐单位的职能。
在当代的西方国家,货币有如下三种形式:即 M1,M2,M3。
M1=现金 +支票帐户存款
M1是最基础的货币计量形式,它包括全部现金和可随时开支票提取 现金或转帐的银行存款 (Checkable accounts),一般称为为活期存款。这种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不必通过提取现金而是通过开支票来直接媒介商品交换,它与现金起完全相同的作用。所有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中的以支票帐户存在的活期存款 (包括旅行支票帐户 )都被看作是与现金等同的货币。
M2=M1+活期储蓄 +小额定期存款 +短期定期储蓄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小额定期存款是指零星存入的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储蓄包括一年以下的所有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的准备金贷款。前两项是由于流动性较强 (即变现能力较强 )而被包括在较宽的货币 M2中,
最后一项则是由于对银行的“货币创造”有重大影响而被包括在 M2中。
它们没有被包括在 M1中是因为它们不能直接起交换媒介的作用。
M3=M2+大额定期储蓄等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在上述三种货币形式中,M1是经济学家和政府经常使用的货币计量形式,
各国对 M1的内涵定义也都大致相同。至于 M2和 M3的内涵,不同国家则不尽相同。 本书所使用的货币概念仅指 M1。 2 4
4 二、货币和其它金融资产金融资产 又称 金融工具 (Financial Instruments),它是保证人们购买力的凭证。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债券、股票和货币。
债券包括各类 借据 (IOU),如 本票 (promissory notes),信用债券
(debenture),抵押借据 (mortgages),公司债券 (corporate bonds),政府债券 (government bonds)、以及其他 期票,汇票 等等。 利息 是债券持有人延迟其消费,承担违约 (default)和市场风险 (market risk)的报酬,不同债券的利息率将随债券期限长短、违约可能性的大小、市场风险的大小而不同。公司股票是获得公司一部分利润收入的凭证,分为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两类。
市场利息率股息股票价格?
货币是非常特殊的金融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或灵活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或灵活性是指它的 变现能力 。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获得的收入就越小。 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它就没有收入或只有极少的收入。
货币的价值 是它的购买力,即购买其他财产的能力。 货币的成本 (即机会成本 )是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持有其他金融资产而得到的收入。由于金融资产的收入都与短期愤券利息率密切相关,所以货币的成本被看作是利息率。 3 5
5 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
QPVM
Q
VMP
M是货币的面值,假定为 100亿美元。货币流通速度 V=5,Q=5000单位(吨)
( 1) ( 2)
P=500/5000=0.1美元
VM
Q
P
1 ( 3)
P
1 = 单位(吨)
美元单位(吨) 10
5100
5000?
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就是价格总水平 P的倒数。在上面的例子中,1单位产品的价格是 0.1美元,就是说 1美元的价值或购买力是 10单位商品。
三、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部分,但习惯上经常将整个金融市场称作货币市场。狭义的货币市场仅指短期信贷市场,包括所有短期债券的交易和其他短期借贷活动。资本市场是指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
货币市场上的主要金融工具有三大类:政府的短期债券;商业银行的各类短期可转让存单;信用较高的各类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商业票据。
4 6
6 货币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其次是一些大公司,再次是普通消费者。
短期借贷活动的货币市场每天交易的货币量都是相当巨大的,例如,据统汁,80年代中期,美国货币市场每天的货币交易额平均在 300亿美元以上。 由于货币市场规模巨大,只要调整好货币市场,货币总量和利息率就可以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
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是市场利息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当风险最小、
期限最短的利息率一旦由其供求关系确定的时候,其他一系列风险较大和期限较长的贷款利息率都会调整到与其相适应的水平。正是由于利息率之间的这种牵动作用,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总是在货币市场上通过短期债券的买卖来实现。
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包括一年以上的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对国民收入循环流量的影响往往要持续许多年。公司往往需要长期负债 ; 这样,
资本市场就与实际资本的积累和总投资密切相关。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实际的经济增长。
5 7
7 资本市场对利息率的影响虽不如货币市场那样大,却也对利息率的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是短期债券还是长期债券或股票,
都是在同一个金融市场为争夺同一笔总资金而相互竞争。当经济繁荣、
预期利润率普遍上升的时候,长期债券的高利息率和股票的较高收益会拉动短期利息率上升。因此,当我们考察利息率的决定时,无论是把
“利息率”理解为基础利息率还是理解为各种市场利息率的总代表,它都是由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第二节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古典学派的理论中,货币市场并没有被划分出来,而是包含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中,货币流通完全从属于商品流通,有价证券 (债券、股票等 )交易被视为投资 (在现代的宏观经济理论中,金融投资被看作储蓄),与货币流通是完全不相干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打破了古典学派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划分开来的“两分法”,而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联系起来的中介正是货币市场。
1.古典利息率理论与凯恩斯的关键区别 古典理论中,利息率依存于由人们的时间偏好所决定的储蓄供给和由资本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投资需求这些实际因素,与货币供给量无关 ####;而货币数量或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只是决定物价水平。这种两分法根植于人们对未来有完全准确的预期这一假设,凯恩斯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行为的重要假设,使得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体现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理论的重要区别。 6 8
8 2.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前面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分析已经表明,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投资理论与古典学派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投资理论的 区别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投资的成本一利息率和人们对资本品未来收益的预期,这种 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
这就是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即人们储藏货币不仅是由于交易的需要,而且为 了投机需要,通过持有货币来对付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获得收益。3.将货币看作一种资产 在古典理论中,货币非交易需求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行为。对此,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只适合于不存在不确定性的静态社会,在静态社会,一切都在事先完全预料到了。因此,对货币的灵活偏好是不存在的,唯此货币数量论的公式 M·V = P·Q才能成立。
而在现实的动态世界中,人们的预期并不是确定的,在凯恩斯看来,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持久性资产的存在,即厂商对于固定资本设备投资的未来收益的预期是不确定的,这样,货币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已经不再仅仅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了,而且是一种资产 。从而,
凯恩斯的货币灵活偏好理论是 实际 一种资产选择理论。
7 9
9 4.将储蓄(实际是消费)决定与投资决定的理论联系在一起解释需求不足。 仅仅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中并不能构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完整解释,只有把凯恩斯的货币灵活偏好理论与消费函数和资本边际效率理论联系起来,才能构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消费函数表明的是 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
储蓄对于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量,投资则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储蓄与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们不用于消费的收入 —— 储蓄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投资,将货币储蓄起来会导致总需求不足和失业 。由此可见,
对 货币的灵活偏好对于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极为重要的 。
5.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把 利息率 归之于一种货币现象,是 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表明,人们的储蓄主要取决于收入,而很少为利息率所左右。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货币是一种资产,人们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为了获得收益。由于厂商的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可以增加投资和提高有效需求水平 。这一点成为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节有效需求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当利息率下降到一定程度 时,会使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从而阻止利息率的下降。 于是凯恩斯提出了,投资陷井,与,灵活偏好陷井,的概念,它们使货币政策失去效力。 8 11
10 储蓄是利息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r
S I0
S 随着储蓄量增大,人们节欲的程度越大,得到的边际负效用越大,也就是付出的代价越高,于是要价 —— 利息率就越高。或者,利息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所以储蓄的实际成本是边际负效用。
I
投资的大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即投资品的边际产量,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所以投资者愿意支付的投资品价格(使用价格) —— 利息率也是递减的。返回 7
11 第三节 货币需求在这一节,我们将对货币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息率这一点作详细的解释。
一、货币数量与利息率假定 所有的金融资产都可以划分为两类,(1)货币和 (2)非货币资产,用债券来代表,货币资产的数量可以认为是现有的 货币存量,又称 货币余额,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债券则可以理解为除货币外的所有金融资产,包括政府和公司债券及其他长期金融资产 (主要是股票 )。这种货币与债券区分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货币是不能为所有者带来利息收入的资产,而持有债券可以为所有者直接带来收益。为了简单,假定只有一种持久性的债券,每年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可以买卖,但不考虑到期还本问题。
财富的构成极其选择用 W表示财富,用 M表示货币,用 B表示债券,假定人们的财富只有这两种形式可供选择。 BMW
债券的供求决定了利息率。或者说,债券的均衡利息率是能够使债券市场出清(债券的供求相等)的利息率。
既然一个人的财富形式不是货币就是债券,那么,他决定了货币的持有量也就决定了其债券的持有量。进一步说货币的供求决定了,也就是债券的供求决定了,因此可以将债券的供求决定利息率看作是货币的供求决定利息率。 9 12
12 货币的供求决定利息率的理论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货币的供给曲线是外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对于利息率来说,它是一条垂线。货币供给量也就是一个常数,用
MS0表示。货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均衡利息率为
r0。
r
0 M
MS0
MD
r0
货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倾斜?其原因与货币需求的构成有关。
货币的需求有三种:交易的货币需求;谨慎的货币需求(或预防的货币需求);投机的货币需求。
二、交易的货币需求
1.交易的货币需求 用于交易目的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交易的数量,
交易数量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交易的货币需求 是收入的函数 。
人们在出卖商品得到收入和再购买商品的一段间隔时间中.也可以去购买债券而获得利息收益,从而,交易用的货币也会有利息率弹性。但在现实中,交易货币需求的利息率弹性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假定货币的交易需求完全没有利息率弹性,即与利息率无关。
11 13
13 2.预防性货币需求人们持有货币的第二个动机是谨慎动机,即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应付各种事故等等,
这部分货币需求称为谨慎的货币需求或预防性货币需求。 虽然这部分货币需求在现实中也具有一定的利息率弹性,但由于利息率弹性很小,
故在分析中也假定货币的谨慎 需求与利息率无关。
由于由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都可以视为收入的函数,我们可以把这两种货币需求放在一起,用 MDT表示,用 Q表示实际国民收入,这种货币需求和实际收入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式表示为,
MDT =MD( Q)
MDT = k·P·Q
从公式( 3)可以看出,凯恩斯对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表述与剑桥方程式 M=K·P·Q是相似的,虽然凯恩斯强调的是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的关系,
剑桥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但在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12 14
14 三、投机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来自于人们对未来利息率变动的预期是不确定的,从而不能准确地估价债券的市场价格。这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需要人们持币观望。当人们预期利息率的变动会使持有债券遭受资产的损失时,人们将持有货币。
例如,政府发行的公债,每年按 5%支付利息,如果债券的票面额为 100
元,每年将固定支付给债券持有者 5元的利息,由于假定债券是持久性的,
从而不考虑债券的还本问题,它只能按债券的市场价格在债券市场上流通。
当市场利息率为 5%时,这种固定利息支付的债券的市场价格将与其票面值相等,即为 100元,当市场利息率上升为 6%时,100元的资产将获得每年 6元的收益,而面值 100元的债券收益只有 5元,这必将使债券的市场价格下跌,它只能按照给买者提供 6%的利息的较低价格出售,因为债券的价值只能按它能给资产所有者提供的收益来计算,而获得收益的标准是流行的市场利息率 。 这样,我们就得到债券市场价格的计算公式,
r
RBP? BP为债券价格,R为固定利率的债券收入,r为市场利息率。
13 15
1.投机的动机
2.利息率与债券价格
15
r
RBP?
假定一张 100元的固定利息率为 5%的债券,在市场利息率为 5%时,即 R=5,r=5%时,其价格为 100元。
假定,市场利息率为 6%,5元?6%=83.33元。即市场利息率提高,债券价格下降。
3.利息率与投机的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行为机制如果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将会上升,就是说,现在的债券价格偏低,他就会买入债券,以便在将来债券价格上升后卖掉获得差价收益。这时,他持有的投机的货币量就会减少。如果他预期债券价格将会下降,他就会及时卖掉手中的债券。这时其手中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
由于利息率与债券价格反相关,所以,预期利息率下降就是预期债券价格上升,预期利息率上升就是预期债券价格下降。
在预期的行为分析上,凯恩斯主义者解释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常利息率,假定为 r0。 当市场利息率超过这个利息率时,人们就预期它将会下降。因此,随着利息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会预期它下降,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预期债券价格上升,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买进债券,投机的货币持有量就越少,即利息率上升投机的货币需求减少;相反,随着利息率下降,越来越多的人会预期它将上升,也就是预期债券价格将会下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抛售手中的债券,于是投机的货币持有量就增加,利息率下降投机的货币需求增加。
14 16
16 r
0 M
MDAr*
MDA = MD( r)
投机的货币需求或资产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4.灵活偏好陷阱当利息率下降的足够低的时候,如图中 r*所示,投机的货币需求将变得无限大,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预期利息率将会上升,从而都抛出了手中的债券,“全部资产”都以货币的形式存在。资产货币需求曲线的利息率弹性变得无限大,这时利息率也将停止下降。
15 17
17 四、货币的总需求将交易的货币需求与投机的货币需求加在一起,就是对货币的总需求。
货币的总需求函数,MD=MDT + MDA MD = MD( Q) + MD( r)
或,MD = MD( Q,r)
其图示为:
r
M0
MDT
MDA
MDT为交易的货币需求,
MDA为投机的货币需求,
二者相加就是 MDA曲线向右平行移动 MDT的距离 。 MD
当交易的货币需求增加时,意味着 MDT曲线向右移动,例如到 MDT2。
MDT2
这意味着货币的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到相应的 MD2。
MD2
16 18
18 第四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把货币的供求结合在一起,说明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以及货币市场变动对最终产品市场发生影响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在货币市场上,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货币总需求的变动。这是因为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债券价格的变动,债券价格的变动会导致人们重新安排所持货币的数量,从而导致货币资产需求的变动,使货币的总需求发生变动。货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不随利息率变化而变化的垂直线。只要货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既定,货币市场就会自动达到一均衡利息率,在这一均衡利息率下,货币的供求会相等。
r
0 M
MSMD
r*
17 19
19 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可以用上述图示说明。
r
0 M
MSMD
10%
假定均衡利息率为 10%,由于某种原因利息率上升到 15%。 15%
5000
这时,货币供给量是 5000,而需求量仅为 4200,货币的供大于求,人们发现手中的货币超过了其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多余的货币最好的选择是购买债券。 4200
于是对债券的需求上升( BD↑),导致债券价格上升( BP↑)这意味着实际利息率下降。
根据公式
r
RBP? 可以得到,BPRr? 假定原来是
%15
15100 元元?
现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 BP=110元了:意味着实际利息率为:
%6.1311015 元元r
实际利息率下降了。这也意味着市场利息率的下降。 因为,如果银行存款利息率仍保持 15%,存款人就会增加,
导致名义利息率下降。直到恢复均衡利息率。
18 20
20 将上述过程用符号表示:
在 r =15%时,MS > MD,BD,BD > BS,BP,r,MDA,
直到 MD = MS
MD
结果,利息率下降到 10%,MD = 5000 = MS
如果情况相反,利息率在 5%,
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到 6000,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人们会抛售手中的债券,债券的供给会上升,债券价格下降,推动利息率上升。
r
M0
MSMD
10%
5000
5%
6000其自动均衡的机制可以概括为:
在 r = 5%时,MS < MD,BS,BD < BS,BP,r,MDA,MD
直到 MD = MS
结果,利息率上升到 10%,MD = 5000 =MS
19 21
21 注意:
前面所说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都是 实际的货币需求 和 实际的货币供给 。
实际货币需求为
PMDP
MD 1 其中,
P
1 为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
二者的乘机,即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用实际购买力衡量的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供给 @为:
PMSP
MS 1 为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
因此,前面所叙述的货币市场的供求均衡严格的公式为:
P
MDMDMD
P
MS
AT
二、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在考察货币供给变动的时候,强调实际利息率而不是市场利息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名义货币供给增加的时候,一方面实际货币供给也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增强,导致市场利息率上升。
但在实际货币供给也是上升的情况下,实际利息率通常是下降的。因此,
强调实际的货币供给和需求以及实际利息率就是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所必需的了。 20 22
22 假定货币市场最初处于均仍状态,
r=l0%,并且 MD=5000亿美元 =MS。 r
0 M
MS1
MD1
10%
5000
现在,假定中央银行将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了 5500亿美元,如图所示,货币的供给曲线由 MS1移动到了 MS2。在利息率为
10%的情况下,现在的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MS=5500,MD=5000)。
MS2
5500
货币的供给大于其需求,意味着人们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大于其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会购买债券,导致债券需求 BD上升,债券价洛 BP上升。由于债券价格与利息率反相关,所以债券价格上升导致实际利息率 r的下降。利息率的下降,一方面会使资产的货币需求 MDA上升,从而导致总货币需求上升 ; 另一方面,由于利息率下降,总投资 I会上升,导致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需求 AD上升,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总产量 Q的上升。由于总产量 Q上升,而交易的货币需求又是总产量的增函数 [MDT=MD(Q)],所以 Q的上升会引起交易货币需求上升,导致总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MD2
MD1移动到 MD2。结果,利息率由 10%下降到了 r2,资产的货币需求 MDA
和交易的货币需求 MDT都增加了,直到这二者之和 (总货币需求 )MD增加到 5500亿美元,与增加后的货币供给量相等。货币市场在新的均衡利息率
r2下达到一新的均衡水平,MD=5500亿美元 =MS。
r2
21 23
23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货币市场均衡状态发生变化的传导机制可概括如下,
MS,MS > MD,BD,BD>BS,BP,r,MDA,
由于 r,I,AD,AD>AS,Q,MDT,
结果,r下降到 r2,MDA 和 MDT,MD,
MD=5500=MS
如果中央银行减少了货币供给,就会产生与上述相反的过程:
MS,MS<MD,BD,BD<BS,
BP,r,MDA,
由于 r,I,AD,AD<AS,
Q,MDT,
结果,r上升到 r2,MDA 和 MDT,
MD,MD=4500=MS
r
M0
MS1
MD110%
5000
MS2
MD2
r2r1
4500
22 24
24
无论货币的供给是增加还是减少,都会影响均衡利息率的变化,从而使货币的需求最终总是与货币供给相一致。这就是说,通过控制货币的供给可以影响均衡利息率和货币供求均衡的数量水平。
三、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最终产品市场上总需求 AD的变化,从而引起总产量 Q的变化。但对货币供给变化如何影响总产量的传导机制上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 引起了 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利息率变化的重要性,其传导机制可以概括如下:
MS,MS>MD,r,I,AD,AD>AS,Q,
MS,MS<MD,r,I,AD,AD<AS,Q,
由于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息率的变动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凯恩斯主又者把利息率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只要控制好利息率,就可以有效地影响最终产品市场,并配合其它措施将最终产品市场的均衡总产量控制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对于凯恩斯主义者来说,提高利息率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利息率就是扩张的货币政策。
23 25
25 货币主义者的观点与此不同,他们认为,利息率的变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供给最本身或货币供给增长率,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人们手中的货币超过了他们所希望持有的数量。这时他们将不只是购买债券,还要购买其他实物的财产,包括投资品和消费品及各种服务。因此,货币主义者认为,不必经过利息率下降这个中间环节,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本身就意味着最终产品市场的总需求 AD上升 ;他们并不否认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实际利息率下降的观点,只是不同意把利息率下降的作用当作总需求变动的关键。货币主义者关于货币供给与总产量之间变动关系的传导机制可概括如下,
MS,MS>MD,各种资产的需求,AD,AD>AS,Q,P,
MS,MS<MD,各种资产的需求,AD,AD<AS,Q,P,
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供给量本身的重要性,因此,他们认为应把货币政策的目标放在货币供给量的控制上,而不是把货币供给量的控制当作控制利息率的手段。
24
26
实际货币供给的另一种解释,
MS·V=P·Q L两边同除以 V·P,Q
V
1
P
MS?
假定货币面值 MS为 100亿美元,总产量为 5000亿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为 5,
价格水平为,P=( 100亿美元?5)?5000亿单位 =0.1美元。
100亿美元 /0.1美元 =1000亿单位实际商品。
所以实际货币供给就是用商品数量衡量的货币供给量。
返回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