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论,研究系统类型、一般性质和一般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体系包括系统学,系统方法学和系统工程学。
信息论,研究信息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控制论,研究各种系统的控制规律的科学。
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的系统思想,
初期的系统理论,泰勒 的,科学管理原理,明确提出系统管理的思想系统工程学的研究,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也为系统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系统论的产生,贝塔郎菲(美) 1945发表论文:
,关于一般系统论,,1968年编著出版了,一般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全面阐述了其系统论思想。
现代系统论的发展,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普利高津
(比利时) 1969年提出 的耗散结构理 论; 哈肯 (西德)
1976年 提出的,协同学,理论 ; 法国数学家托姆于 1972年提出的,突变论,。
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基本特征: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倚赖;
由于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
主要内涵:
要素,要素是构成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成分。要素有一般要素、基本要素和最基本要素的区分。
联系,联系是指要素构成为系统的媒介。系统论中比较注意耦合联系,甚至把联系与耦合相互通用。
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以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
功能,功能是指系统具有的活动能力以及系统在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
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
环境,环境是指系统以外并与系统发生联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客观事物或事物组成的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系统的描述
结构描述,结构描述亦称内部描述,是指用各状态变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亦即用一组状态方程来描述一个系统 。 这时,一般先列出各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然后考虑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得出联立方程 。 如有必要,
则应用矩阵表示,得出状态方程的矩阵形式 。
功能描述,功能描述亦称外部描述或输入 -输出描述 。
在功能描述中,通过各要素的输入 -输出关系,求得整个系统的输入 -输出关系 。 某一要素 ( 或系统 ) 的输入转换为其输出的机制,通常用所谓的传递函数来表示 。
在数学上,所谓传递函数是指输出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
两者的关系,一般地说,系统的结构描述与功能描述可以相互转化,既可以由状态方程求出传递函数,亦可以由传递函数求出状态方程(这种变换称作系统的实现)。
系统论中的基本原理
整体性原理,整体性是系统各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 。用系统效应( SE)衡量整体性。 一般说来,系统效应有三种情况:
⑴ 正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大于各要素效应之和,
即 SE>AE+BE+CE+ …… 。
其中 AE,BE,CE、等分别表示要素 A,B,C等的效应 。
⑵ 0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刚好等于各要素效应之和,即 SE=AE+BE+CE+ …… 。
⑶ 负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小于各要素效应之和,
即 SE<AE+BE+CE+ …… 。
层次性原理,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差异包括结构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机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形成了具有值的差异的层次性。
从发展的眼光看,系统的层次性即是系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 正确地把握和运用系统的层次性原理,把它转化为认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开放性原理,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在当今的社会,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否则它将无法生存。但如果不加选择地对外开放,
那么这样的系统最终会被其他的系统取而代之,自己也就消亡了。
目的性原理,组织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稳定性原理,在开放的环境下,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和恢复系统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性(关联性)原理,是指系统中要素与要素、
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倚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信息论介信息论是专门研究信息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 它以信息和信息系统为对象,不仅要研究信息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而且要研究运用这些规律去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的方法 。
关于信息论,有着多种解释 。 按照涉及面的宽窄,可以把信息论分外三种:
( 1) 狭义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信息量,信道容量以及信息的编码问题 。 也就是仙农 ( Shannon.C.E) 信息论 。
( 2) 一般信息论:也是研究通信问题,但包括了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和信息;理等问题;
( 3) 广义信息论:不仅包括 1.和 2.,而且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 。
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对信息论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数学家仙农 ( C.E.Shannon) 和维纳
( N.Wiener) 的研究工作 。
仙农的信息通讯模型度量信息量的公式,H(x)= -k∑ni=1P(xi)logP(xi) 式中 H(x)表示信息事件 x的平均信息量,k为常数,xi表示信息事件,P(xi)表示信息事件发生的概率,n表示信息事件总数 。
仙农于 1948年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标志着信息论的正式诞生
维纳对信息论的产生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他和仙农分别独立地建立了统计信息量概念,提出了度量信息的数学公式 。 而且特别论证了控制系统中的信息作用
发展阶段:在仙农的狭义信息论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广义信息论 。 广义信息论是以各种系统的信息为研究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获取,计 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 。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消息 信号 消息信号噪声信 息 概 念
通讯理论中,仙农把信息定义为,事物不确定性的消除程度,抓住了信息的随机性和统计性这一本质。
在控制论研究中,维纳 把信息定义为“系统组织程度的标记”,
这实际上反映了信息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反馈控制功能。
在系统论研究中,着重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关系,把信息与熵联系起来,定义信息为负熵,揭示了信息的有序性本质
在本体论研究中,由于研究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故把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存在方式,。
在认识论研究中,由于强调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所以把信息定义为,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小结:信息概念的多样化,使人们很难为信息下一个反映全部内涵的定义。只要知道某个功能是指哪个层次的信息,就不致在信息研究和应用中产生歧义。
信 息 的 特 性
⑴ 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统一的世界。
⑵ 信息是物质固有的根本性质,整个宇宙中到处存在着信息。
⑶ 信息只有在物质和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中才能产生出 来。
⑷ 信息是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⑸ 信息是物质之间和主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中介,形式。
next
信 息 的 特 性
⑹ 信息运动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⑺ 信息的能动性。
⑻ 信息的累积性和长期的价值性。
⑼ 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区别。这三者的关系如下式:
信息 ∈ 知识 ∈ 情报控 制 论 的 产 生 与 基础维纳于 1948年独自发表了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控制论 ( 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
标志着控制论正式诞生 。
适应
调节
反馈
控制适 应
严格描述:若 {M1,M2,…,Mk,…,Mn}表示系统原来所处的各种可能的状态以及它与环境交往后所转入的状态的集合,而其中 {M1,M2,…,Mk},表示系统稳定运行所处的各种状态集合,
现在如果有某一外部作用 C作用于处于状态 Mi的系统之上,而
C(Mi)的结果比方说是 M2,那么我们说系统在 C的作用后“维持了生存”,因为 M2∈ {M1,M2,…,Mk}。如果系统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它总能在 C作用之后“维持生存”,则一定有,{C(Mi),
C(Mi),…,C(Mi)} …,{ M1,M2,…,Mk}。
调 节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是通过调节而达到的。而调节的职能是由调节器来承担
D R E∈ η
其中 D是指外界的干扰和影响,E是系统状态的基本变量,
R是调节器。
反 馈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二个部件 P,C,而 P,C之间有持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闭环关系,或者说,当一个动态系统内若干个部件之间的作用有这种闭环关系时,
我们就说这个系统有反馈。
如果以有无反馈回路为划界标准的话,则系统可以分为,开环系统,和,反馈系统,。
D R E∈ η
一个例子
C
控 制
系统常常表现出种种目的性行为,这种目的是通过控制达到的,这种控制又是基于一负反馈机制完成 的。任何一个目的性行为都具有负反馈机制和控制过程。
如果一个系统要完成一个目的性行为,则它一定有一个可供它追求的目标值,而且这个目标值是已知的,既定的 。 系统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值,是不会停止的 。 因此,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系统追求到目标值后的状态,看作是稳定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系统的目标值看作是系统的稳定点 。 这样,我们可以用稳定性的概念把系统的控制表述如下:
当系统的稳定态值(目标值) E*是已知时,而现时系统的状态
E(t)尚未达到 E*,这时系统便通过自己的负反馈回路进行控制,
使系统的状态 E(t)向 E*逼近直至最终达到 E*为止。
从稳定性的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系统达到,目的性行为,的控制和
,稳态控制,统一称为系统的,自稳控制,,其控制机制是通过负反馈完成的。
控制理论认为,一个系统要进行,自稳控制,必须遵循如下原理:
⑴ 系统内部必须具有一种实施控制的结构,这就是,负反馈回路,,如图,
⑵ 这种回路一般是由测量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被控对象耦合而成。是耦合了系统的决策、输出、状态与信息的一条回路。
⑶ 决策是由控制器作出的,决策是以有用的信息为基础;决策控制能影响系统的状态和输出;而系统的状态和输出又影响决策。
next
被控对象 K
控制元件 C
执行元件 测量元件
X(t) Y(t)
X’’(t)
信息 Ic(t) 信息 IY(t)
输入 (物质、能量、信息
)
系统的状态或 状况 输入
⑷ 决策过程一般是:根据系统的观察状态和目标值,计算出观察状态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然后根据这种偏差决定如何行动。这种控制是一种确定型的控制。
⑸ 设 K的输出目标值为 Y0,而现在的输出是 Y(t),系统通过测量元件得出 Y(t)的信息为 Iy(t),并送入 C,当 C发现 Y(t)≠Y0时,则作出决策
IC(t)给执行元件,并通过执行元件给 K一个 X‘(t)的另加输入,使得
Y0-K[X(t)+X’(t)]→ 0。
⑹ 这种自稳控制从它的动态行为曲线来看,可以呈现下图中 A,B
两种情况 。 曲线 A是典型的最简单的自稳控制,其中 E(t)变量以递减的速度上升到目标值,其趋向目标值的变化总是开始时快,随着状态 E(t)与 E偏差的减小而越来越慢 。 曲线 B 表示 E(t)复杂地逼近 E,并在 E的周围波动,这是由于反馈回路中过量的时间延迟或过量的调节所造成的 。
nextE*
t
E(t)
0
A
B
图 3-12
⑺ 信息链把系统的状态与决策控制连接起来 。 决策仅依赖于有效信息 。
⑻ 控制元件的控制容量不能超过它作为信息通道的容量 。
⑼ 在反馈回路中,新系通道的畅通和控制器的完好对系统的控制至关重要 。
科 学 管 理 方 法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就一般意义而论,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⑵.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决策。
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⑷.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管 理 的 基 本 职 能管理职能 古典提法 常见提法 归 纳决策 de c i s i on m a ki ng
计划 p l a nni ng √ √
组织 org a ni z i ng √ √
人事 s t a ffi ng
领导 l e a di ng √
指挥 c om m a ndi ng √
协调 c oord i na t i ng √
沟通 c om m uni c a t i ng
激励 m ot i va t i ng
监督 s up e rvi s i ng
检查 c he c ki ng
控制 c ont rol l i ng √ √
创新 i nno va t i ng 创新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管 理 职 能 循 环 图创 新领 导组 织决 策 控 制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 每一项管理工作手先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 各职能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 致新的决策开始,如此循环不息,把管理工作推向前进 。 创新则成为推动管理活动的动力 。
管 理 的 科 学 性 和 艺 术 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社会种活动,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是管理自然属性的表现。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也就是说,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实践性。
科学与艺术的观念的协调与区别:
⑴ 管理理论更注重科学化,管理实践更注重艺术性;
⑵ 基层管理更注重科学性,高层管理更注重艺术性;
⑶ 更接近科学的管理叫管理,而更接近艺术的管理可称为经验;
⑷ 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是对非程序化的艺术管理的一种约束,重在对其约束度的把握 。 反之,艺术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创新,重在对其创新度的控制 。
管 理 的 基 本 原 理
系统原理,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中去把握 。
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⑴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⑵ 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⑶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主要追求
⑷ 服务于人是现代管理的根本目的
责任原理: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
⑴ 明确分工
⑵ 合理分工之上的责任,权限和利益
⑶ 激励与约束
效益原理,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和追求某种效益 。 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
⑴ 效益的追求
⑵ 效益的评价管 理 方 法 论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管理方法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⑴ 管理辩证法,多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
这些联系和作用形成了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管理活动 。 ⑵
管理认识论 。 管理思想和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只要勇于实践,
勤于探索,任何管理客体的内在奥秘终究是可以被认识的 。
⑶ 管理文化 。 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 它代表该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和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 。
⑷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 管理科学的发展不但直接依赖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且更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
管理的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法以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管理的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 。
法律方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和仲裁工作 。
法律方法有以下特点:
⑴ 严肃性
⑵ 规范性
⑶ 强制性管 理 的 行 政 方 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
行政方法的特点,⑴ 权威性
⑵ 强制性
⑶ 垂直性
⑷ 具体性
⑸ 无偿性
⑹ 稳定性管 理 的 经 济 方法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
⑴ 价格
⑵ 利润
⑶ 工资
⑷ 奖罚
经济方法的特点,① 利益性。② 关联性。③ 灵活性。④ 平等性。
系 统 工 程 方 法 论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和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 造,
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霍尔( Hall) 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一书指出,系统工程方法论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⑴ 系统工程的工作模式:叙述了系统工程从问题的产生到系统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
⑵ 系统工程的指标体系:阐明了系统工程必须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法律等规范下,建立各种具体的指标内容;
⑶ 系统工程的组织安排:评述了管理一个系统工程的三种组织模式;
⑷ 系统工程师的品格和知识结构: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系统工程师的规格 ( 霍尔认为,理想,的系统工程师应该是一个专家小组 ) ;
⑸ 系统工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明确了系统工程与运筹学,工程设计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
系统调研探索计划试制计划试制期间的研究通常工程长期计划指标整体平衡指标具体计划指标保证最新技术施用指标各项操作指标分散形式机动形式综合形式识大体顾大局客观的鉴别才能丰富的想象力组织才能表达才能学士课程哲学,经济学概率,统计心理学语言运筹学工程设计系统科学理论系统工程的模式系统工程的指标体系系统工程的组织形式系统工程师的品格系统工程师的知识结构系统工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
1969年,霍尔发表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在这篇论文中,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结构和活动矩阵逻辑时间
1 2 3 4 5 6 7
摆明问题目标设计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 实施计划
1 规划
a11 a12 a16 a17
2 方案
a21 a22
3 研制
a33 a34
4 生产
a44 a45
5 安装
a55 a56
6 运行
a66 a67
7 更新
a71 a72 a76 a77
上面结构图表明,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展开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经过逻辑过程的七个步骤,但重点不同。如制定规划阶段,主要经过逻辑过程的 1,2,6
和 7这四步,而生产阶段主要进行系统分析。
逻辑维的 7步分别为:
① 摆明问题:弄清将要解决问题的实质,并明确问题的边界;
② 评价体系的设计:提出系统的目标函数,确定评价系统功能的各项具体指标;
③ 系统综合:汇总各种能够达到目标函数的方案,并进行详细说明;
④ 系统分析:建立各种模型,对方案进行剖析、比较、评价,最后加以精简;
⑤ 系统选择: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运用各种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⑥ 决策:根据实际需要,对方案进行选择;
⑦ 实施计划:对所选方案付诸实施。
时间维的 7个阶段为:
① 制定规划:在摆明问题之后,制定出系统的、原则上可行的规划;
② 拟订方案:详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③ 系统研制:以前两个阶段的结果为原则,完善系统的各项指标;
④ 生产:生产组成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⑤ 安装:基本元素的组合;
⑥ 运行: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工作;
7) 更新:大规模的改革或变革。
将专业知识作为一维,和时间、逻辑过程结合起来,可以组成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
逻辑维知识维时间维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工程设计
a
情报学 b
经济学 c
信息学 d
e┇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⑴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A,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B,同时,把研究过程也看作一个整体
⑵ 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A.现有的复杂大系统都是一个技术综合体。
B.努力创造新型的技术综合体。
⑶ 管理科学化系统目标的确定系统目标是确定系统工程的边界,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依据,所以选择和评价目标,便成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战略起点 。 (下图确定目标步骤 )
问题环境研究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建立系统目标确定满意否
?
是否环 境 研 究
① 自然环境
② 社会环境
③ 政治环境
④ 经济环境
⑤ 技术环境
⑥ 原来的系统环境需 求 研究
① 经理评判意见法
② 销售员估计法
③ 时间序列预测法,
A.经典时间序列法;
B.移动平均法;
C.指数平滑负责;
D.回归法 。
等等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利润,市场,成本,质量,性能,
灵活性,兼容性,安全,时间,持久性
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P
C
B
A E
F
D
G
G’
G’’
J
H
K目标最终目标遗漏手段
1
2
3
*
*
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及内容。
① 准备阶段:建立指标体系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充裕的批评和评判;
② 指标编辑:将各种意见汇总,编辑,并以书面形式表示 。 编辑后的指标清单应措辞贴切,
含义明确,内容完整;
③ 指标分析:考察指标的现实性,对指标进行统一测试,更换不良指标,阐述指标的逻辑结构;
④ 指标的定量化:通过顺序标尺,经济价值理论等把指标定量化,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要作说明,尽可能减少量纲的数目;
⑤ 处理不定型指标:用实验方法和专家协商法来减少不定型指标的数量,通过主观概率尽量使不定型指标化为风险指标;
⑥ 解决有争议的指标:常用的方法是寻找一种新的各方都能接受的指标,或者采取相互妥协的方法 。 在这里,相互体谅和合作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⑦ 明确判别准则:在一维情况下,可用期望利润目前价值的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或期望利润的最大化,或规定得益的最小成本作为判决准则,也可用对策矩阵或判决矩阵;
⑧ 反馈:指标体系建立以后还需要反复检查,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
寻 找 系 统 答 案确定的目标建立模型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备选方案的确定是否? 否是寻找方案的一般原则 ( 1)内外结合
( 2)远近兼顾
( 3)量质并举
( 4)整体最优选 择 最 优 方 案备选方案前景预测决策方法选择方案比较最后裁决是否? 否是最优方案决策的一般程序前景预测,人们根据已有的事实、实验,运用逻辑、数学等方法,
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预计和推测。
预测方法,有 150多种,常用 31种。
趋势外推法,① 简单时序曲线法
② 生长曲线法决策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将决策方法分成各种类型。
类型目标 确定型 风险型 不确定型单目标 单目标确定型 单目标风险型 单目标不确定型多目标 多目标确定型 多目标风险型 多目标不确定型方 案 比 较指标方案比较方面总指标 分指标 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性能 A
A1
A2
A3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费用 B
B1
…
B4
b11
…
b14
b21
…
b24
b31
…
b34
时间 C C1
C2
可靠性 D
D1
…
D6
可维护性
E E1
环境影响
F
F1
…
F5
f11
…
f15
f21
…
f25
f31
…
f35
总值 Z1
=∑a1i+
…
+∑f1i
Z2
=∑a2i+
…
+∑f2i
Z3
=∑a3i+
…
+∑f3i
其中,A = A1+A2+ … +An
……
F = F1+F2+… +Fn
A1 = a11+a12+ … +a1j
……
Ai = ai1+ai2+ … +aij
F1 = f11+f12+ … +f1j
……
Fi = fi1+fi2+ … +fij
Z1 = ∑a1i+∑b1i+ … +∑f1i
……
Zj = ∑aji+∑bji+ … +∑fji
取 Z1,…,Zj中最大数值者为最优方案。
系统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方法
系统工程方法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论,研究系统类型、一般性质和一般运动规律的科学。其体系包括系统学,系统方法学和系统工程学。
信息论,研究信息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控制论,研究各种系统的控制规律的科学。
系统论的产生与发展古代的系统思想,
初期的系统理论,泰勒 的,科学管理原理,明确提出系统管理的思想系统工程学的研究,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也为系统理论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系统论的产生,贝塔郎菲(美) 1945发表论文:
,关于一般系统论,,1968年编著出版了,一般系统论的基础、发展,,全面阐述了其系统论思想。
现代系统论的发展,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普利高津
(比利时) 1969年提出 的耗散结构理 论; 哈肯 (西德)
1976年 提出的,协同学,理论 ; 法国数学家托姆于 1972年提出的,突变论,。
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基本特征: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倚赖;
由于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特定的功能 。
主要内涵:
要素,要素是构成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成分。要素有一般要素、基本要素和最基本要素的区分。
联系,联系是指要素构成为系统的媒介。系统论中比较注意耦合联系,甚至把联系与耦合相互通用。
结构,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以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
功能,功能是指系统具有的活动能力以及系统在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
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
环境,环境是指系统以外并与系统发生联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客观事物或事物组成的整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系统的描述
结构描述,结构描述亦称内部描述,是指用各状态变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亦即用一组状态方程来描述一个系统 。 这时,一般先列出各状态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然后考虑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得出联立方程 。 如有必要,
则应用矩阵表示,得出状态方程的矩阵形式 。
功能描述,功能描述亦称外部描述或输入 -输出描述 。
在功能描述中,通过各要素的输入 -输出关系,求得整个系统的输入 -输出关系 。 某一要素 ( 或系统 ) 的输入转换为其输出的机制,通常用所谓的传递函数来表示 。
在数学上,所谓传递函数是指输出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拉普拉斯变换之比 。
两者的关系,一般地说,系统的结构描述与功能描述可以相互转化,既可以由状态方程求出传递函数,亦可以由传递函数求出状态方程(这种变换称作系统的实现)。
系统论中的基本原理
整体性原理,整体性是系统各要素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 。用系统效应( SE)衡量整体性。 一般说来,系统效应有三种情况:
⑴ 正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大于各要素效应之和,
即 SE>AE+BE+CE+ …… 。
其中 AE,BE,CE、等分别表示要素 A,B,C等的效应 。
⑵ 0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刚好等于各要素效应之和,即 SE=AE+BE+CE+ …… 。
⑶ 负效应,这种效应表示系统效应小于各要素效应之和,
即 SE<AE+BE+CE+ …… 。
层次性原理,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差异包括结构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机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形成了具有值的差异的层次性。
从发展的眼光看,系统的层次性即是系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 正确地把握和运用系统的层次性原理,把它转化为认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开放性原理,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在当今的社会,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否则它将无法生存。但如果不加选择地对外开放,
那么这样的系统最终会被其他的系统取而代之,自己也就消亡了。
目的性原理,组织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稳定性原理,在开放的环境下,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和恢复系统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性(关联性)原理,是指系统中要素与要素、
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倚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信息论介信息论是专门研究信息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 它以信息和信息系统为对象,不仅要研究信息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而且要研究运用这些规律去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的方法 。
关于信息论,有着多种解释 。 按照涉及面的宽窄,可以把信息论分外三种:
( 1) 狭义信息论:主要研究信息的信息量,信道容量以及信息的编码问题 。 也就是仙农 ( Shannon.C.E) 信息论 。
( 2) 一般信息论:也是研究通信问题,但包括了噪声理论,信号滤波与预测,调制和信息;理等问题;
( 3) 广义信息论:不仅包括 1.和 2.,而且包括所有与信息有关的领域 。
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
对信息论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数学家仙农 ( C.E.Shannon) 和维纳
( N.Wiener) 的研究工作 。
仙农的信息通讯模型度量信息量的公式,H(x)= -k∑ni=1P(xi)logP(xi) 式中 H(x)表示信息事件 x的平均信息量,k为常数,xi表示信息事件,P(xi)表示信息事件发生的概率,n表示信息事件总数 。
仙农于 1948年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标志着信息论的正式诞生
维纳对信息论的产生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他和仙农分别独立地建立了统计信息量概念,提出了度量信息的数学公式 。 而且特别论证了控制系统中的信息作用
发展阶段:在仙农的狭义信息论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广义信息论 。 广义信息论是以各种系统的信息为研究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获取,计 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 。
信源 编码 信道 解码 信宿消息 信号 消息信号噪声信 息 概 念
通讯理论中,仙农把信息定义为,事物不确定性的消除程度,抓住了信息的随机性和统计性这一本质。
在控制论研究中,维纳 把信息定义为“系统组织程度的标记”,
这实际上反映了信息的组织结构特征和反馈控制功能。
在系统论研究中,着重考虑系统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关系,把信息与熵联系起来,定义信息为负熵,揭示了信息的有序性本质
在本体论研究中,由于研究信息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故把信息定义为,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存在方式,。
在认识论研究中,由于强调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所以把信息定义为,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小结:信息概念的多样化,使人们很难为信息下一个反映全部内涵的定义。只要知道某个功能是指哪个层次的信息,就不致在信息研究和应用中产生歧义。
信 息 的 特 性
⑴ 信息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统一的世界。
⑵ 信息是物质固有的根本性质,整个宇宙中到处存在着信息。
⑶ 信息只有在物质和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中才能产生出 来。
⑷ 信息是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⑸ 信息是物质之间和主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中介,形式。
next
信 息 的 特 性
⑹ 信息运动具有自身的规律性
⑺ 信息的能动性。
⑻ 信息的累积性和长期的价值性。
⑼ 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区别。这三者的关系如下式:
信息 ∈ 知识 ∈ 情报控 制 论 的 产 生 与 基础维纳于 1948年独自发表了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控制论 ( 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
标志着控制论正式诞生 。
适应
调节
反馈
控制适 应
严格描述:若 {M1,M2,…,Mk,…,Mn}表示系统原来所处的各种可能的状态以及它与环境交往后所转入的状态的集合,而其中 {M1,M2,…,Mk},表示系统稳定运行所处的各种状态集合,
现在如果有某一外部作用 C作用于处于状态 Mi的系统之上,而
C(Mi)的结果比方说是 M2,那么我们说系统在 C的作用后“维持了生存”,因为 M2∈ {M1,M2,…,Mk}。如果系统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它总能在 C作用之后“维持生存”,则一定有,{C(Mi),
C(Mi),…,C(Mi)} …,{ M1,M2,…,Mk}。
调 节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是通过调节而达到的。而调节的职能是由调节器来承担
D R E∈ η
其中 D是指外界的干扰和影响,E是系统状态的基本变量,
R是调节器。
反 馈
如果一个系统中有二个部件 P,C,而 P,C之间有持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闭环关系,或者说,当一个动态系统内若干个部件之间的作用有这种闭环关系时,
我们就说这个系统有反馈。
如果以有无反馈回路为划界标准的话,则系统可以分为,开环系统,和,反馈系统,。
D R E∈ η
一个例子
C
控 制
系统常常表现出种种目的性行为,这种目的是通过控制达到的,这种控制又是基于一负反馈机制完成 的。任何一个目的性行为都具有负反馈机制和控制过程。
如果一个系统要完成一个目的性行为,则它一定有一个可供它追求的目标值,而且这个目标值是已知的,既定的 。 系统如果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值,是不会停止的 。 因此,我们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把系统追求到目标值后的状态,看作是稳定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系统的目标值看作是系统的稳定点 。 这样,我们可以用稳定性的概念把系统的控制表述如下:
当系统的稳定态值(目标值) E*是已知时,而现时系统的状态
E(t)尚未达到 E*,这时系统便通过自己的负反馈回路进行控制,
使系统的状态 E(t)向 E*逼近直至最终达到 E*为止。
从稳定性的概念来看,我们可以把系统达到,目的性行为,的控制和
,稳态控制,统一称为系统的,自稳控制,,其控制机制是通过负反馈完成的。
控制理论认为,一个系统要进行,自稳控制,必须遵循如下原理:
⑴ 系统内部必须具有一种实施控制的结构,这就是,负反馈回路,,如图,
⑵ 这种回路一般是由测量元件、控制元件、执行元件和被控对象耦合而成。是耦合了系统的决策、输出、状态与信息的一条回路。
⑶ 决策是由控制器作出的,决策是以有用的信息为基础;决策控制能影响系统的状态和输出;而系统的状态和输出又影响决策。
next
被控对象 K
控制元件 C
执行元件 测量元件
X(t) Y(t)
X’’(t)
信息 Ic(t) 信息 IY(t)
输入 (物质、能量、信息
)
系统的状态或 状况 输入
⑷ 决策过程一般是:根据系统的观察状态和目标值,计算出观察状态与目标值之间的偏差,然后根据这种偏差决定如何行动。这种控制是一种确定型的控制。
⑸ 设 K的输出目标值为 Y0,而现在的输出是 Y(t),系统通过测量元件得出 Y(t)的信息为 Iy(t),并送入 C,当 C发现 Y(t)≠Y0时,则作出决策
IC(t)给执行元件,并通过执行元件给 K一个 X‘(t)的另加输入,使得
Y0-K[X(t)+X’(t)]→ 0。
⑹ 这种自稳控制从它的动态行为曲线来看,可以呈现下图中 A,B
两种情况 。 曲线 A是典型的最简单的自稳控制,其中 E(t)变量以递减的速度上升到目标值,其趋向目标值的变化总是开始时快,随着状态 E(t)与 E偏差的减小而越来越慢 。 曲线 B 表示 E(t)复杂地逼近 E,并在 E的周围波动,这是由于反馈回路中过量的时间延迟或过量的调节所造成的 。
nextE*
t
E(t)
0
A
B
图 3-12
⑺ 信息链把系统的状态与决策控制连接起来 。 决策仅依赖于有效信息 。
⑻ 控制元件的控制容量不能超过它作为信息通道的容量 。
⑼ 在反馈回路中,新系通道的畅通和控制器的完好对系统的控制至关重要 。
科 学 管 理 方 法管理的概念与特征管理,就一般意义而论,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社会活动的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⑵.管理活动的核心是决策。
⑶.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
⑷.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管 理 的 基 本 职 能管理职能 古典提法 常见提法 归 纳决策 de c i s i on m a ki ng
计划 p l a nni ng √ √
组织 org a ni z i ng √ √
人事 s t a ffi ng
领导 l e a di ng √
指挥 c om m a ndi ng √
协调 c oord i na t i ng √
沟通 c om m uni c a t i ng
激励 m ot i va t i ng
监督 s up e rvi s i ng
检查 c he c ki ng
控制 c ont rol l i ng √ √
创新 i nno va t i ng 创新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管 理 职 能 循 环 图创 新领 导组 织决 策 控 制各项管理职能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 每一项管理工作手先从决策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 各职能之间又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 致新的决策开始,如此循环不息,把管理工作推向前进 。 创新则成为推动管理活动的动力 。
管 理 的 科 学 性 和 艺 术 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社会种活动,其间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是管理自然属性的表现。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也就是说,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实践性。
科学与艺术的观念的协调与区别:
⑴ 管理理论更注重科学化,管理实践更注重艺术性;
⑵ 基层管理更注重科学性,高层管理更注重艺术性;
⑶ 更接近科学的管理叫管理,而更接近艺术的管理可称为经验;
⑷ 程序化的科学管理是对非程序化的艺术管理的一种约束,重在对其约束度的把握 。 反之,艺术管理是对科学管理的一种突破,是一种创新,重在对其创新度的控制 。
管 理 的 基 本 原 理
系统原理,从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中去把握 。
人本原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⑴ 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⑵ 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⑶ 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主要追求
⑷ 服务于人是现代管理的根本目的
责任原理: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个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
⑴ 明确分工
⑵ 合理分工之上的责任,权限和利益
⑶ 激励与约束
效益原理,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和追求某种效益 。 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
⑴ 效益的追求
⑵ 效益的评价管 理 方 法 论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管理方法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⑴ 管理辩证法,多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中,
这些联系和作用形成了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应该用联系的,运动的,变化的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待管理活动 。 ⑵
管理认识论 。 管理思想和理论来源于管理实践,只要勇于实践,
勤于探索,任何管理客体的内在奥秘终究是可以被认识的 。
⑶ 管理文化 。 管理文化是指将一个组织的全体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 。 它代表该组织的目标,信念,哲学伦理和价值观,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成分 。
⑷ 管理的科学价值观 。 管理科学的发展不但直接依赖于人们的社会实践,而且更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
管理的法律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教育方法以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方法体系。
管理的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指国家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调整社会经济的总体活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在微观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办法 。
法律方法的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和仲裁工作 。
法律方法有以下特点:
⑴ 严肃性
⑵ 规范性
⑶ 强制性管 理 的 行 政 方 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
行政方法的特点,⑴ 权威性
⑵ 强制性
⑶ 垂直性
⑷ 具体性
⑸ 无偿性
⑹ 稳定性管 理 的 经 济 方法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 。
⑴ 价格
⑵ 利润
⑶ 工资
⑷ 奖罚
经济方法的特点,① 利益性。② 关联性。③ 灵活性。④ 平等性。
系 统 工 程 方 法 论钱学森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和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 造,
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
霍尔( Hall) 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一书指出,系统工程方法论主要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
⑴ 系统工程的工作模式:叙述了系统工程从问题的产生到系统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
⑵ 系统工程的指标体系:阐明了系统工程必须在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法律等规范下,建立各种具体的指标内容;
⑶ 系统工程的组织安排:评述了管理一个系统工程的三种组织模式;
⑷ 系统工程师的品格和知识结构:提出了一个,理想,的系统工程师的规格 ( 霍尔认为,理想,的系统工程师应该是一个专家小组 ) ;
⑸ 系统工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明确了系统工程与运筹学,工程设计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
系统调研探索计划试制计划试制期间的研究通常工程长期计划指标整体平衡指标具体计划指标保证最新技术施用指标各项操作指标分散形式机动形式综合形式识大体顾大局客观的鉴别才能丰富的想象力组织才能表达才能学士课程哲学,经济学概率,统计心理学语言运筹学工程设计系统科学理论系统工程的模式系统工程的指标体系系统工程的组织形式系统工程师的品格系统工程师的知识结构系统工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
1969年,霍尔发表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在这篇论文中,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结构和活动矩阵逻辑时间
1 2 3 4 5 6 7
摆明问题目标设计系统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决策 实施计划
1 规划
a11 a12 a16 a17
2 方案
a21 a22
3 研制
a33 a34
4 生产
a44 a45
5 安装
a55 a56
6 运行
a66 a67
7 更新
a71 a72 a76 a77
上面结构图表明,按时间先后为顺序展开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经过逻辑过程的七个步骤,但重点不同。如制定规划阶段,主要经过逻辑过程的 1,2,6
和 7这四步,而生产阶段主要进行系统分析。
逻辑维的 7步分别为:
① 摆明问题:弄清将要解决问题的实质,并明确问题的边界;
② 评价体系的设计:提出系统的目标函数,确定评价系统功能的各项具体指标;
③ 系统综合:汇总各种能够达到目标函数的方案,并进行详细说明;
④ 系统分析:建立各种模型,对方案进行剖析、比较、评价,最后加以精简;
⑤ 系统选择: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运用各种技术,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⑥ 决策:根据实际需要,对方案进行选择;
⑦ 实施计划:对所选方案付诸实施。
时间维的 7个阶段为:
① 制定规划:在摆明问题之后,制定出系统的、原则上可行的规划;
② 拟订方案:详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③ 系统研制:以前两个阶段的结果为原则,完善系统的各项指标;
④ 生产:生产组成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⑤ 安装:基本元素的组合;
⑥ 运行: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工作;
7) 更新:大规模的改革或变革。
将专业知识作为一维,和时间、逻辑过程结合起来,可以组成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
逻辑维知识维时间维
A
B
C
D
E
F
G
1 2 3 4 5 6 7工程设计
a
情报学 b
经济学 c
信息学 d
e┇
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特点
⑴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化,A,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B,同时,把研究过程也看作一个整体
⑵ 技术应用上的综合化,A.现有的复杂大系统都是一个技术综合体。
B.努力创造新型的技术综合体。
⑶ 管理科学化系统目标的确定系统目标是确定系统工程的边界,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依据,所以选择和评价目标,便成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战略起点 。 (下图确定目标步骤 )
问题环境研究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建立系统目标确定满意否
?
是否环 境 研 究
① 自然环境
② 社会环境
③ 政治环境
④ 经济环境
⑤ 技术环境
⑥ 原来的系统环境需 求 研究
① 经理评判意见法
② 销售员估计法
③ 时间序列预测法,
A.经典时间序列法;
B.移动平均法;
C.指数平滑负责;
D.回归法 。
等等指 标 体 系 的 建 立
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利润,市场,成本,质量,性能,
灵活性,兼容性,安全,时间,持久性
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P
C
B
A E
F
D
G
G’
G’’
J
H
K目标最终目标遗漏手段
1
2
3
*
*
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及内容。
① 准备阶段:建立指标体系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必须收集各种资料,进行充裕的批评和评判;
② 指标编辑:将各种意见汇总,编辑,并以书面形式表示 。 编辑后的指标清单应措辞贴切,
含义明确,内容完整;
③ 指标分析:考察指标的现实性,对指标进行统一测试,更换不良指标,阐述指标的逻辑结构;
④ 指标的定量化:通过顺序标尺,经济价值理论等把指标定量化,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要作说明,尽可能减少量纲的数目;
⑤ 处理不定型指标:用实验方法和专家协商法来减少不定型指标的数量,通过主观概率尽量使不定型指标化为风险指标;
⑥ 解决有争议的指标:常用的方法是寻找一种新的各方都能接受的指标,或者采取相互妥协的方法 。 在这里,相互体谅和合作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⑦ 明确判别准则:在一维情况下,可用期望利润目前价值的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或期望利润的最大化,或规定得益的最小成本作为判决准则,也可用对策矩阵或判决矩阵;
⑧ 反馈:指标体系建立以后还需要反复检查,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
寻 找 系 统 答 案确定的目标建立模型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备选方案的确定是否? 否是寻找方案的一般原则 ( 1)内外结合
( 2)远近兼顾
( 3)量质并举
( 4)整体最优选 择 最 优 方 案备选方案前景预测决策方法选择方案比较最后裁决是否? 否是最优方案决策的一般程序前景预测,人们根据已有的事实、实验,运用逻辑、数学等方法,
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预计和推测。
预测方法,有 150多种,常用 31种。
趋势外推法,① 简单时序曲线法
② 生长曲线法决策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原则,可以将决策方法分成各种类型。
类型目标 确定型 风险型 不确定型单目标 单目标确定型 单目标风险型 单目标不确定型多目标 多目标确定型 多目标风险型 多目标不确定型方 案 比 较指标方案比较方面总指标 分指标 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性能 A
A1
A2
A3
a11
a12
a13
a21
a22
a23
a31
a32
a33
费用 B
B1
…
B4
b11
…
b14
b21
…
b24
b31
…
b34
时间 C C1
C2
可靠性 D
D1
…
D6
可维护性
E E1
环境影响
F
F1
…
F5
f11
…
f15
f21
…
f25
f31
…
f35
总值 Z1
=∑a1i+
…
+∑f1i
Z2
=∑a2i+
…
+∑f2i
Z3
=∑a3i+
…
+∑f3i
其中,A = A1+A2+ … +An
……
F = F1+F2+… +Fn
A1 = a11+a12+ … +a1j
……
Ai = ai1+ai2+ … +aij
F1 = f11+f12+ … +f1j
……
Fi = fi1+fi2+ … +fij
Z1 = ∑a1i+∑b1i+ … +∑f1i
……
Zj = ∑aji+∑bji+ … +∑fji
取 Z1,…,Zj中最大数值者为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