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B2013106 B3013105
适用专业:植保专业 园艺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总 学 时:3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18学时、实验12学时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农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为学好耕作栽培、土壤微生物、植物保护、食用菌栽培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地位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许多生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农业微生物学,是农业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认识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点,生态学规律为后继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掌握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理论和方法,为农业生产服务
3、总体要求: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既要考虑到系统性和完整性,还应考虑到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联系,因此,在保持基本完整的系统前提下,应尽量加强与专业的结合,加强微生物在农业上利用内容的课时比例。但在植物病理学和食用菌等课程里强调很多的真菌部分,应尽量少讲,一面不必要的重复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基础课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学生应在学习完以上课程之后,学习此课程。本课程应尽量保持系统和完整,以给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5、修订的依据:
依据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学科发展状况,并结合我院教学实际制定
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
掌握微生物学的概念,包括的生物类群,微生物的特点,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战略地位和微生物学的内容。
2,教学内容:
微生物的概念,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及特点微生物学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战略地位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微生物学概念、特点和发展史。
5,实验与实践:

6,自学指导:
参阅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p11 思考题
原核微生物
1、教学目的:
掌握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细菌、放线菌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化学组成、功能、繁殖方式及菌落特点,了解细菌代表种群的基本特征
2,教学内容:
真细菌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及代表种群(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胞结构及其化学组成核功能、繁殖、菌落)
放线菌(放线菌的形态、大小、结构功能、繁殖和菌落)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细菌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化学组成和功能,革兰氏染色难点:细胞壁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其功能的关系。
5,实验内容: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基本形态的观察;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6,自学指导:参看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沈萍的《微生物学》及《布氏微生物学》(美)有关内容。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教学目的:
掌握真菌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和分类依据和方法,了解各亚门真菌的代表种属特征属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菌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真菌的分类第二节 代表种属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真菌菌丝的特点、结构及其功能、繁殖方式难点:真菌菌落形态与放线菌、细菌的主要区别
5,实验:
实验2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实验3 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体形态及菌落形态的观察比较
6,自学指导 精要阅览系列林稚兰等译的《微生物学》及《布氏微生物学》。
第三章 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化学组成、分类依据、病毒的复制周期(增殖周期)、及亚病毒的种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真病毒)
一、病毒的大小形态二、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三、病毒的分类四、亚病毒第二节 噬菌体噬菌体的形态噬菌体的生活周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病毒结构和化学组成,噬菌体的复制难点:几类亚病毒的特征
5,实验与实践:

6,自学指导:
参阅《布氏微生物学》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1,教学目的: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所需营养要素,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进入细胞方式、培养基的类型及配制原则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培养基类型及配制原则第四节 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机制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及微生物怎样吸收营养物质。
难点:特殊用途的培养基(选择、鉴别、加富培养基区别)
5,实验:
实验4 培养基的配制、消毒与灭菌
6,自学指导:
参阅《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著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教学内容:
掌握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方法、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及微生物群体生长的规律;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测定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包括纯培养的分离方法、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及真菌的群体生长)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包括温度、水分、渗透压、氢离子浓度、氧气和氧化还原电位及光和射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包括控制微生物生长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微生物纯培养的分离方法;细菌群体生长规律及相关知识;温度、氢离子浓度氧气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常用的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方法
5,实验与实践:
实验4 消毒和灭菌实验5土壤中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平板菌落计数及分离、纯化
6,自学指导:
参阅《微生物学》李阜棣等编著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
1,教学目的:
掌握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群、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群落、陆生环境、水生环境、大气环境、极端环境、动物体中、植物体中、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包括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与转化、重金属的转化、污染介质的微生物处理、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环境与污染的微生物监测)
3、本章的基本要求:
4,重点与难点:
重点:微生物与动植物的关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5,实验与实践:
6,自学指导:
参阅《环境微生物学》翁稣颖、戚蓓静等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 课 内 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 课时 数
绪论
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学的内容、发展和战略地位。
2
2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
4
4
8
第一节
真细菌细胞结构及繁殖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古生菌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
2
2
4
第一节
真菌
第二节
粘菌
第三节
原生动物
第四节
藻类
第三章
病毒
2
2
第一节
病毒(真病毒)
第二节
噬菌体
第二节
亚病毒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2
2
4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
培养基类型及配制原则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4
4
8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测定方法
第二节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第四节
有害微生物生长的控制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态
2
2
第一节
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合 计
18
12
3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
周次
1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掌握油镜的原理、使用方法及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2
2
微生物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
掌握微生物大小测定的原理、方法及计数板的原理、使用方法
2
3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菌体形态及菌落形态观察与比较
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菌落的主要特征和区别,能从菌落上识别它们;掌握它们的观察方法及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区别
2
4
培养基的配制;消毒和灭菌技术
掌握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完成三种常用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的配制;掌握干热空气灭菌和高压蒸气灭菌的原理、方法及各种物品包装的方法
2
5
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平板菌落计数及分离和纯化
掌握平板菌落计数的原理,10倍稀释液的制备方法及倾注平板培养法,包括计数及计算方法;掌握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
2
6
菌肥中活菌数的测定
掌握利用平板计数法测定菌肥中活菌数,以评价菌肥的质量
2
合计
12
四、参考书:
沈萍《微生物学》
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孝华《普通微生物学》
林雅兰译(英)《微生物学》(精要速览系列)
杨文博译(英)《微生物生物学》、《布氏微生物学》
李阜棣等编著《微生物学》
陈华葵 樊庆笙,微生物学》农业出版社翁稣颖 戚蓓静等《环境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李阜棣,土壤微生物学》农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学报》
《微生物学通报》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成海 副教授 应用微生物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