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2011110
适用专业:资环专业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第6学期总 学 时:6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0学时、实践课0学时
编写说明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农学基础、林学基础、畜牧学基础三个部分介绍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种养技术、生产过程、生产概况、及其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和影响等。
地位和任务
《农林牧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了解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及其与农业环境的相互关系服务,为学生的扩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服务,为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自学或从事农业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总体要求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过程,其次要求掌握农业、林业、畜牧业的相互关系。再次学习大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关系。
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农林牧基础》是对大农业生产过程的高度概括,与农业、林业、畜牧业有关的课程都可以作为这门课的基础,但这门课不是对与大农业生产有关的所有课程的简单罗列,而是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探讨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相互关系。
修订的依据
《农林牧基础》教学大纲为新开课大纲。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篇 农学基础(30学时)
第一章 耕作(10学时)
1、教学目的:
阐明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目的、意义,解释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教学内容:
土壤耕作、种植模式?、农田培肥?、杂草的防除、耕作制度。
3、章的基本要求:
本章的内容重点应掌握土壤耕作、各种耕作制度的区别;肥料与施肥?、作物病虫害及杂草的防除等作一般的了解。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土壤耕作的基本原理。难点:精耕细作和免耕法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 作物栽培(20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内容,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栽培方法,作物栽培与环境的关系等。
2、教学内容:
总论:农业生产和作物栽培、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活力、作物栽培制度和技术措施;各论: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的栽培方法。
3、本章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作物栽培学的基本内容,作物栽培与环境的关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难点: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活力。
第二篇 林学基础(14学时)
第一章森林生态(4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理解森林生态环境的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构成及作用。
2、教学内容:
森林环境、森林生态系统。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环境。难点:森林生态。
第二章 林木栽培(10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林木繁育及森林营造的过程,理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意义。
2、教学内容:
林木育种和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保护。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林木育种和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经营等有关知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保护。难点:苗木培育、森林营造。
第三篇畜牧学基础(16学时)
第一章牧草学(6学时)
1、教学目的:
本章的目的主要是研究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促进牧草与饲料作物实现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的栽培理论与技术方法;青绿饲料和粗饲料的加工调制和利用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饲料牧草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能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指导牧草饲料生产。
2、教学内容:
牧草和饲料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牧草和饲料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草地培育。
3、本章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饲料牧草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能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提出当地切实可行的解决饲料的途径与方法,并能组织、安排、指导饲料生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因素的生态学分析,牧草混播的概念与意义,混播牧草的成员的确定,混播牧草的播种技术,草地的概念与功能,草业的概念与意义。难点: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牧草、饲料作物生活环境的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找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影响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牧草和饲料作物的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与刈割利用等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因地因时因种制宜地为牧草和饲料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草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草地改良与利用的的基本措施。
第二章畜牧学(10学时)
1、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饲料的营养特性,畜禽的遗传、繁殖技术以及猪、鸡的饲养管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深刻理解畜禽饲养原理。
2、教学内容:
主要讲述畜禽饲养原理、营养需要、饲料原料和饲料配合、畜禽的遗传规律、育种原理、生殖生理和繁殖技术,以及畜禽各论,包括养猪学、养禽学等,论述各种畜禽的饲养管理技术和疾病防治措施,着重介绍畜禽的科学饲养方法和提高畜禽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
3、本章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动物营养的基本原理,饲料的营养特性,畜禽的遗传、繁殖技术以及猪、鸡的饲养管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饲料配方的设计,深刻理解畜禽饲养原理。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代谢,化学分析法及能量单位,饲养标准的概念、应用饲养标准表进行日粮配合,家畜的繁殖技术,仔猪和母猪的饲养管理。难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消化率的测定,雏鸡、种鸡和蛋用鸡的饲养管理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数
第一篇
农学基础
7.5
30
0
30
第一章
耕作学
10
0
第一节
土壤耕作
2
第二节
种植模式
2
第三节
农田培肥
2
第四节
杂草的防除
2
第五节
耕作制度
2
第二章
作物栽培
5.0
20
0
第一节
农业生产和作物栽培
2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2
第三节
作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2
第四节
作物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活力
2
第五节
作物栽培制度
2
第六节
作物栽培技术
2
第七节
水稻
2
第八节
小麦
2
第九节
玉米
2
第十节
大豆
2
第二篇
林学基础
3.5
14
0
14
第一章
森林生态
1.5
4
0
第一节
森林环境
2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
2
第二章
林木栽培
2.0
10
0
第一节
林木育种和种子生产
2
第二节
苗木培育
2
第三节
森林营造
2
第四节
森林经营
2
第五节
森林保护
2
第三篇
畜牧学基础
4.0
16
0
16
第一章
牧草学
6
第一节
牧草和饲料作物与环境的关系
2
第二节
牧草和饲料作物栽培措施与技术
2
第三节
牧草调制
2
第二章
畜牧学
10
第一节
饲料
2
第二节
营养
2
第三节
繁殖
2
第四节
养牛
2
第五节
养禽
2
合 计
15.0
60
0
60
四、主要参考书目
1.董钻、沈秀瑛主编,《作物栽培学总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2月
2.于立河、李金峰、郑桂萍主编,《粮食作物栽培学》,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2月
3.于振文主编,《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4月
4.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11月
5.?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畜牧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年6月。
6.?陈清明、王连纯主编,《现代养猪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1997年1月。
7.杨宁主编,《现代养鸡生产》,中国农大出版社,1994年3月。
8.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农业出版社,1980年7月;
9.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5月。
五、主要编写人员
冯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