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陈学彬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前言金融的魅力
金融业是最具魅力的热门行业,
– 种类繁多的金融资产,
提供众多的投融资工具:
– 股票、债券、存款、贷款、票据、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等发达的金融市场:
提供发财致富的机遇;
,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金融资源亿安科技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998/08/07 1998/09/07 1998/10/08 1998/11/06 1998/12/07 1999/01/06 1999/02/04 1999/03/24 1999/04/22 1999/05/24 1999/06/22 1999/07/23 1999/08/23 1999/09/21 1999/10/27 1999/11/25 1999/12/27 2000/01/27
7.5
120
金融泡沫、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
美梦破灭,倾家荡产。
金融神秘的光环吸引人们无穷的探索
研究者探索、取得优秀成果
– 金融学成为现代经济学最热门的学科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基金会,是根据阿尔弗里德 ·诺贝尔遗嘱的规定建立起来的。他的这项遗嘱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签署的。管理这个基金会和奖金颁发机构的章程,
是由瑞典国王于一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在议会颁布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 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 之一,
是由瑞典银行在 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
1969年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许多经济学家因为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贡献获得过此奖。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拉格纳 ·弗里希
1895-1973
出生地:挪威奥斯陆奥斯陆大学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简 ·丁伯根1903-1994
出生地:荷兰海牙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荷兰经济学院教授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 ·安 ·萨默尔森
1915-
出生地:美国印第安纳州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
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
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 ·冯 ·哈耶克
1899-1982
生于澳大利亚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
社会和制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
纲纳 ·缪达尔
1898-1987
生于瑞典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 ·弗里德曼
191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罗素杰出服务经济学教授创立了货币主义理论,
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说,适应性预期理论、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 ·托宾
1918年生于美国耶鲁大学史特林经济学教授
阐述和发展了凯恩斯的系列理论及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宏观模型。
在金融市场及相关的支出决定、
就业、产品和价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动机 的货币需求,作了一番全新的诠释,
对平衡风险与预期收益的资产组合选择( Portfolio choices)理论 做出重要贡献
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兰科 ·莫迪利安尼
1918年生于意大利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
90
默顿 ·米勒
1923-2000,生于美国在金融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著名的
米勒定理
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
夏普理论现代金融分析的经典理论哈里 ·马科维茨
1927年生于美国威廉 ·夏普
1934年生于美国,
斯坦福大学财务学教授
……
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默顿
1944年生于美国纽约,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197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 ……
迈伦 ·斯科尔斯
1941年 -1961年获 McMasler
大学工程学学士学位、芝加哥 MBA学位
1969年获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该法则已成为金融机构涉及金融新产品的思想方法 ……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欧元之父
在 60年代,国际货币安排的格局是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货币,并且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这是必须和理所当然的;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程度也相当低。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蒙德尔提出了超前于现实的问题: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相关的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结果会如何?这些结果将如何依赖于一个国家是采取固定汇兑抑或采取自由汇兑?一个国家都该有自己的一套货币吗?经过询问和回答这样一些问题,蒙德尔改造了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理论。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本世纪 60年代做出的。
在 60年代初期发表的几篇论文中,蒙德尔发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即 "稳定政策 ")的分析。他在,固定和弹性汇率下的资本流动和稳定政策,( 1963)中探讨了开放经济中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分析得很简单,但结论却很丰富、新颖、
清楚。在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中,蒙德尔把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了传统的 IS-LM模型(该模型由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希克斯发展,用于分析封闭经济),阐明了稳定政策的效应将随国际资本流动性的程度变化。特别地,他论证了汇率体制的重要意义: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有威力,
在固定汇率下则相反。
罗伯特 ·蒙德尔
1932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曾就读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
195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0
0
詹姆斯 · 赫克曼
1944 年生于美国芝加哥,曾就读于科罗拉多学院。
1971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博士学位。
现为芝加哥大学的教授。 ……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
丹尼尔 ·麦克法登
1937 年生于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的瑞雷,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
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阿克洛夫( George A,
Akerlof )生于 1940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
斯宾塞( A,Michael
Spence )生于 1943年,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
斯蒂格利兹( Joseph
E,Stiglitz )生于 1943
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为不对称信息市场的一般理论奠定了基石。
他们的理论迅速得到了应用,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他们的贡献来自于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卡尼曼将心理学成果引入经济学分析,对经济人“完全理性假设”提出修正;行为金融学在此基础上建立
史密斯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经济学研究,提出实验设计的规范并取得重要成果。
这些工作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不但颠覆了现有理论大厦的基石,而且指出了经济学新的发展路标。
丹尼尔 ·卡纳曼
(DanielKahneman)1
934年出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弗农 ·史密斯
( VernonL.Smith)19
27年出生,美国乔治 ·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
0
0
3
格兰杰1934年生于英国威尔士的斯旺西,现为英国公民。他1959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博士学位,现是美国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经济学教授。
恩格尔1942年生于美国纽约的锡拉丘兹,1969
年获美国 CORNELL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纽约大学金融服务管理学教授。
主要贡献
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金融市场上,随着时间的随机波动,即易变性,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股票和各类有价证券的价值取决于易变性的风险。波动可以随着时间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波动很大的动荡期后总是一个波动很小的平静期。
恩格尔所发明的“自动递减条件下的异方差性”(ARCH)理论能精确地获取很多时间数列的特征,并对能把随时间变化的易变性进行统计模型化的方法进行了发展。现在,他的ARCH模型已经不仅是研究人员不可缺少的工具,金融市场上的分析家也用它来进行资产定价和证券投资风险评估。 大部分整体经济时间数列都有一个随机趋势,一次暂时的失调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这些时间数列被叫做“非稳定的”数列。
格兰杰论证出,当用于稳定时间数列的统计方法运用于非稳定的数据分析时,人们很容易做出安全错误的判断。他的重大发现是,
把两个以上非稳定的时间数列进行特殊组合后可能呈现稳定性。
格兰杰把这种现象叫作“共和体”。他这一方法在对诸如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汇率和物价的关系以及短期和长期利率的关系等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中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20
04
Finn E,Kydland
基德兰德 1943年出生于挪威,现年 60岁,是挪威公民。 1973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卡内基梅隆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圣巴巴拉校区的教授。
Edward C,Prescott
普雷斯科特 1940年出生在美国的纽约州,现年 63岁,
美国公民。 1967年从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现在是亚利桑那大学教授,联邦储备银行明尼阿波利斯分行的研究员。
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连贯性和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
商业周期的驱动力量和经济政策的设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对这些领域内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他们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宏观经济分析领域,而且还应用于许 多国家的金融和货币政策之中。
如果家庭预计未来资本税收将走高,那么他们就会减少储蓄额。 如果企业预计货币政策将更为宽松、通货膨胀率将增 涨,那么企业将会提高价格和工资。
这两位获奖者阐述了这 种对未来经济政策的预期所导致的时间连贯性问题。如果经 济政策的制订者缺乏提前作出某种特定决策能力的话,那么 他们通常就无法在稍后的时间里执行最理想的政策。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仍然会出现高通货膨胀率。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经济政策可信性和政治可行性研究项目的基础。这一研究项目的结果在过去十年对许多 国家的中央银行改革和货币政策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众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因为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贡献而得奖者
– 数量较多
– 频率增加
使金融学蒙上了更多的神秘光环金融学导航,
,金融学,作为金融专业的入门課程,
本课程将您带入这神秘的金融学殿堂
作为新的探索者,
– 什么是金融和金融学?
– 运行的规律和成功的秘诀?
一,金融的定义及其分歧
黄达教授认为,
– 中文“金融”所涵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金融”
– 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
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以及通常以国际金融概括的这诸多方面在国际之间的存在,等等。
狭义“金融”
– 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物的市场,指资本市场。
对 Finance一词的用法有最宽、最窄和介于两者之间三种口径。
宽口径,如 Oxford,Webster’s 这类字典和一些百科全书对 Finance的解释是,Monetary affairs,
management of money,pecuniary(钱财方面的)
resources… ;
窄口径,如 Palgrave新经济学词典对 Finance释则是:
The primary focus of finance is the work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supply and the pricing of capital
assets.
两者之间,
如:
– The system that includes the circulation of money,
– the granting of credit,
– the making of investments,
– and the provision of banking facilities(1986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 其范围,与我们的宽口径相当。
中文,金融,与英文,Finance”虽然都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但并非一一对应。
我们认为,
– 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即由资金融通的工具、机构、
市场和制度构成的有机系统,是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含义是一种广义的金融涵义。
金融 作为资金融通活动的一个系统,
– 是以各个微观主体个体的投融资行为为基础,工具、
机构、市场和制度等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并与经济系统的其他子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系统。
微观金融( Micro-finance)
– 是指金融市场主体(投资者、融资者;政府、机构和个人)个体的投资融资行为及其金融资产的价格决定等微观层次的金融活动。
例如:怎样投资、融资、金融市场供求决定、金融资产价格决定
宏观金融( Macro-finance)
– 是金融系统各构成部分作为整体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金融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例如:货币的供给、需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调控、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等二,金融学及其学科体系
金融包括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金融学就不能仅研究微观金融运行而不研究宏观金融运行。
广义的金融学 就是研究资金融通活动,
包括金融主体的个体行为和金融系统整体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和运行规律的科学。
金融学的学科体系
由从不同角度研究金融系统的各个方面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各分支学科综合构成的有机体系。
– 宏观金融分析 以金融系统整体的运行规律及其各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 微观金融分析 ; 以微观金融主体行为及其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
金融市场(决策)分析
金融中介分析金融决策分析
主要研究金融市场主体投融资决策行为及其规律。
金融决策是个人理财、公司理财、乃至一切有理财要求的部门所共同需要的。
分支学科包括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公司财务学、
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资产定价等。
近几十年获得迅速发展
– 199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马科维茨的资产组合理论、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莫迪利亚尼 — 米勒定理(即M — M
定理); 199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莱克 — 斯科尔斯 —
默顿的期权定价公式等。
金融中介分析
主要研究金融中介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经营。
– 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及其存在形态的演进趋势分析;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经济效率、混业与分业、金融机构的脆弱性、风险转移和控制等。
主要的分支学科包括:商业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微观银行学等。
在 19— 20世纪初金融理论和践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0世纪中叶以来,与迅速发展的金融决策学相比,金融机构学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21世纪金融机构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宏观金融分析
从整体角度讨论金融系统的运行规律
– 重点讨论货币供求均衡、金融经济关系、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金融体系与金融制度、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国际金融体系等问题。
主要的分支学科有:
– 中央银行学、货币政策分析、金融监管学、国际金融学等。
图 0-1 金融学学科体系图金融学微观金融学 宏观金融学金融决策学 金融机构学 货币政策分析金融监管学商业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 金融工程学公司财务学 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 金融资产定价国际金融学微观银行学金融经济学本课程结构导 论
金融体系概述
货币与货币制度宏观金融运行调控与监管
货币供求
金融均衡与经济均衡
宏观金融调节: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
金融监管微观金融运行 Ⅰ
投资与融资
货币时间价值
金融资产跨期配置
金融资产种类与特性
金融资产价值评估
金融风险管理
资本成本与融资策略微观金融运行 Ⅱ
机构与市场
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价格决定
利率决定
汇率决定第一篇 导 论
金融体系是金融运行的基础,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其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学习金融课程之初,
分析金融运行之前,首先应该讨论金融体系。
了解金融体系的涵义,功能,分析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对于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金融体系功能的有效发挥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为第二、三篇分析金融运行奠定必要的金融体系理论基础。
货币是金融体系运行的核心,货币制度是货币流通,
特别是纸币流通的制度基础。
作为导论,本篇包括金融体系概述和货币与货币制度两章。
本篇的核心
在于理解金融体系是由各构成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不同的要素组合构成不同的金融体系,
各构成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每一要素功能的有效发挥都以相关要素的协调一致为前提;
金融体系及其要素组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创新的,一些构成要素的率先变化(创新)将推动其它要素的创新,并最终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
金融体系的创新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
它的产生又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第一章 金融体系概述
线索,
– 金融体系的 涵义 — 功能 — 构成要素 — 演变。
第一节 金融体系及其功能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或金融系统 (financial system):
各种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和制度等一系列金融要素的集合,是这些金融要素为实现资金融通功能而组成的有机系统。
– 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发行证券、交易证券、
决定利率、创造金融产品并在市场流通等金融行为,
实现把短缺的可贷资金从储蓄者转移到借款者手中,
以购买商品、服务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二、金融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经济体系中的流量,一个经济社会面临的 3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商品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这就是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问题。这种分配并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偿的。也就是说,获得资源者必须为其获得的资源支付相应的报酬。
一方面,经济社会通过市场交换等方式将短缺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另一方面,获得资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其获得的资源支付相应的报酬。因此,
一个经济体系必然形成物流和资金流。
物流和资金流是经济体系运行的两大基本流量。在经济运行中,这两大基本流量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缺一不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的。
生产单位 消费单位消费和税收支出流商品和服务流生产性服务流收入流图 1-1 经济体系中收入,支出与产品,服务的循环流动金融体系的资金流动,
资金富裕者进行储蓄;资金短缺者需要融资。金融体系为资金富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资金融通提供了有用的渠道。
因此,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经济支付的需要,而且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者融入资金、资金富裕者融出资金的需要。而后者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体系最基本的功能。
最终借款人资金短缺部门最终贷款人资金盈余部门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图 1-2 金融体系中的资金流动初级证券 初级证券初级证券次级证券资金流 资金流资金流资金流直接融资过程间接融资过程初级证券资金流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 资金短缺单位通过向资金盈余单位出售股票、债券等索取权凭证而直接获得所需资金;
– 资金盈余单位通过购买并持有这些索取权凭证而获得未来的本息收入(债券)或股息分红(股票)。
清朝发行的银行股票改革以来最早发行的股票初级证券 (primary securities),
由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发行的索取权凭证。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 对于资金 融入 单位,是一种 负债 ;
– 对于资金 融出 单位,是一种 资产 。
这种证券化的资产大多数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通转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直接融资
优点,
– 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缺点,
– 要求投资者具有一定的金融投资专业知识和技资
– 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 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 数量、期限难以匹配。
– 融资的门槛比较高。
间接融资
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并不发生直接的融资关系,
而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发生间接的融资关系。
– 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自己的次级证券(包括存单、支票、
储蓄帐户、保险单等)从资金盈余者那里获得资金,再通过购买资金短缺者的初级证券(贷款合同、债券、股票等)向其提供资金。
金融中介机构在此不是作为代理人而是作为独立的交易主体,必须自己承担发行次级证券和购买初级证券的赢利和亏损,即自己承担其相应的风险,获得相应的利差收益。
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次级证券种类很多,以适应不同的投资者的需要。
次级证券 (Secondary Securities)
由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索取权凭证,主要包括次级债券、存款、保险单据等。
特点是具有较小的违约风险,因而得到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的欢迎。
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次级证券筹集大量资金,
再通过购买初级证券的方式将资金提供给最终需求者。
间接融资的优点:
1)容易实现资金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
2) 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3) 有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两种融资方式的相对重要性,
从上分析可见,两种融资方式各有利弊,互为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融资方式体系 。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 发展中国家,其证券市场的发展也较为滞后,因而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金融是资金融通的主要方式 。
资本市场与全球竞争股票市值 /GDP的比例
0
20%
60%
100%
14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数据来源,2002年华盛顿,外国直接投资国际研讨会,
中国金融结构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
0%
20%
40%
60%
80%
100%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贷款( % )
股票境内融资( % )
债券(%)
67%
7.85%
四、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 8个方面:
储蓄和金融投资功能 (为资金盈余者提供的服务)
融资功能 (为资金短缺者提供的服务)
提供流动性功能 (实现资产转换)
配置金融资源功能 (整合为盈余和短缺双方服务功能)
提供信息功能
管理风险功能,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 。
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银行清算体系提供的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清算和支付结算服务,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 。
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金融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传递来实现的 。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构成一、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
金融体系作为各种金融要素有机组合的一个整体,它的功能是这些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构成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作为金融中介和交易主体的金融机构、
作为交易场所的金融市场和作为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的金融体制和制度。
e èú ìμ
e
èú
êD
3?
ì?
μ
e
èú
ú
11
ì?
μ
e
èú


ì?
μ
e
èú

è
ì?
μ
í? 1- 3?e èú ìμ?á 1
二、金融资产与金融工具,交易对象
金融资产 (financial assets):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通常以凭证、收据、或其它法律文件表示,由货币的贷放而产生。
发行或出售金融资产可使发行人或转让者获得资金,
购买并持有金融资产可能给购买者和持有人带来未来收益,金融资产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工具,所以金融资产又是金融工具。
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是资金融通的载体,金融市场交易的对象,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由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的基本功能派生出来的。没有金融资产也就没有了金融交易的对象。通过金融资产的发行和交易,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
三、金融机构,交易中介
金融机构 ( financial institution) 又称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功能就是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作为连接资金需求者与资金盈余者的桥梁,促使资金从盈余者流向需求者,
实现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中介,一方面通过发行自己的金融资产(存单、债券和股票)来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又通过提供贷款或购买债券、股票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
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经济必要性
不仅在于它能够“集零为整,续短为长”,而且还在于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控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通过资产组合的多样化来分散和降低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管理性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机构
商业性金融机构
国际金融机构四、金融市场:交易场所
金融市场 (financial market)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 分。
– 狭义的金融市场 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早期的金融市场为有形市场。 随着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金融市场正在向无形市场方向发展。
– 广义的金融市场,泛指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
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等活动的总和。
金融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完善的。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因此,其发育程度也是一国金融体系发育 程度的重要标志。
五、金融制度:交易规则
金融制度 (financial system ),有关金融活动、
组织安排、监督管理及其创新的一系列在社会上通行或被社会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和法规等构成的规则集合。与金融市场、金融组织和金融活动相关的各种规则的总和。它是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
第三节 金融体系的演变,
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背景
金融创新 (financial innovation),就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获取潜在的金融利润,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
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狭义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
– 广义的金融创新则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
金融创新的历史,
创新是相对传统而言的,创新并非现在才有,而是古已有之。
最早的金融创新可追溯到 12世纪意大利商业银行的出现,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19世纪支票的广泛使用等等。
当代的重要的金融创新始于 20世纪 50年代,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 — 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金融工具的创新主要是欧洲货币、欧洲债券和平行贷款。
但是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并没有对西方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也没有引发西方金融体制的相应变革。而 20
世纪 70年代开始才是当代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并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的时代。
当代金融创新的背景:
传统金融工具为近几百年各国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不能完全满足现代金融和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和发展,20世纪 70年代世界
“石油危机”及其产生的“石油美元”的回流,
以及 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和影响,成为推动当代金融创新的重要国际经济背景因素。
当代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
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世界范围的放松金融管制。自动转账服务、现金管理账户、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等可转让存单等新型账户的涌现,金融期货、金融期权、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等风险控制工具的发展等,都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紧密相关。
取消利率管制、允许金融机构业务交叉、放松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和放松外汇管制。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 。
二、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约束引致创新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西尔伯 1983年提出。金融约束主要有 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 。
前者导致金融企业的效率降低,金融企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提高效率来弥补这部分损失。
对于后者,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必要的偿债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金融企业采取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从而逼迫其不断创新。
规避创新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或制度而采取的创新交易。
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为管制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
这种博弈的结果就是管制 — 创新 — 新的管制 — 新的创新,从而推动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交易费用创新假说:
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该假说认为:交易成本是作用于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货币需求(层次与种类)产生对不同类型金融工具的要求。
交易成本高低使经济个体对货币需求预期发生变化,交易成本降低的发展趋势使货币向更高级的形式演变和发展,加快产生新的交换媒介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断降低交易成本的需求推动金融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金融制度创新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观点。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革。金融体系的任何变动都可视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作用(双刃剑)
积极作用,
首先,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金融创新加强了利率杠杆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再次,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需要选用,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
最后,金融创新有利地推进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消极作用,
首先,表现在 对货币政策效应 的影响上。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使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
传递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中央银行难于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
其次,使 金融业的经营风险 加大。尽管金融创新提供的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转移和降低个体的风险,
但却不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将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作用,更为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巨大的放大效应。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创新的时候,必须注意创造条件发挥金融创新的正面效应,
抑制或降低其负面效应。在放松不必要的金融管制的同时,加强必要的金融监管 。
四、金融创新的种类金融工具的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最基本的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一般表现为已有工具的衍生或派生。具体包括:
– 时间衍生、
– 功能衍生、
– 种类衍生
– 复合衍生。
时间衍生,
时间衍生是指金融工具从时间角度呈现由现在向未来衍生的趋势。现货交易中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固有矛盾,导致市场主体未来收益的某种不确定性。
远期、调期、期货、期权的产生正是时间衍生的典型例子。
时间衍生工具的发展为市场主体进行套期保值,
降低和控制金融风险提供了有效工具的同时,
也增加了新的投资工具。
功能衍生,
功能衍生是指在金融原生工具功能的基础上衍生出具有新功能的金融衍生工具,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的需要。
比如,可转换证券的产生,使其持有者可以在特定的时期以特定的价格选择转换为其他类型的证券。
这种可转换性使企业在不增加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自动调整企业未来的资本结构,从而增加企业财务杠杆的灵活性,并为进一步筹集资金创造条件。
种类衍生,
种类衍生是指在衍生过程中以金融原生工具为基础呈现出种类增加的趋势,
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的需求偏好差异加大,
为了控制风险,进行不同的金融资产组合投资的需求增加,这推进了新的金融产品的产生,
使金融工具的种类不断增加。
如股票在普通股的基础上推出优先股,期权在看涨期权的基础上推出看跌期权等。
复合衍生,
复合衍生是指在衍生工具的基础上在衍生出新的衍生工具的趋势。如股票指数期货、期权等。
这种新的衍生工具与最初的原生工具越来越远,但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去越来越深,其形式越来越高级。
金融机构的创新,
随金融业务的需求变化而在业务和组织形式等方面不断地创新。
从业务创新方面看,大体沿着银行、证券、保险和其他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几种形式创新。具体种类包括住宅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各种保险机构、养老与退休基金组织、共同基金、金融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等;
从经营主体方面看,一般趋势为国有商业金融、国有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民间金融等主体形式。
金融市场创新,
金融市场创新包括市场种类的创新、市场组织形式和市场制度的创新。
金融市场种类的创新,与金融工具种类的创新紧密相连。有了新的金融工具,必然需要新的金融市场进行交易。
市场组织形式和市场制度的创新,随着经济制度的变迁和交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表现为:
从分割的市场到统一的市场;从集中的市场到分散的市场;从有形的市场到无形的市场。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是建立在有效的金融制度基础之上的,金融行为是靠金融制度来规范和保障的。
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的创新冲破旧的金融制度的约束,必然要求金融制度的创新相适应。
包括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利率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五、金融国际化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关系:相互促进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80年代以来金融的自由化趋势、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等。
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
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离岸金融市场的急剧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金融机构的国际化 全球性银行业的合并与兼并的浪潮,传统的银行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差别也越来越模糊。
货币体系的全球化
金融监管和协调的国际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标志着全球统一的金融监管标准正在逐步形成。
各自利益的表达正在形成一种国际金融政治。
国际化、全球化、一体化
西方经济学家奥林 ·格拉比 ( Orin Grabbe) 在其
,国际金融市场,一书中把 金融国际化
( financial internationalization)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 1) 各国金融市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更加紧密地连接成一体,表现为全世界的金融投资者可以全天 24小时在任何一个主要的金融市场上不停地进行各种金融活动;
( 2) 有价证券趋向全球化,投资者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有价证券;
( 3) 各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跨国化 。
金融全球化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罗埃 ·斯摩什 ( Roy.C.Smosh) 在,全球银行家,
一书中认为
金融全球化的含义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球化必须是持久的,制度化的,而不是一时的,偶然的;
第二,全球化能使交易量明显增加;
第三,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各市场逐步连为一体,
一开始程度有限,但随着市场数量的增加,深度的加强和交易量的增长,全球化程度会越来越高 。
金融一体化 (financial integration)
1986年国际清算银行的一本小册子,近年来国际银行业的创新,中以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为例对金融一体化进行了解释和论述,
其大意是金融市场一体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它是指 60年代开始的国际金融市场之间以及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日益紧密的联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走向一个统一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其具体表现是相同的金融工具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逐渐一致,金融一体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
国际化,全球化和一体化
三个概念从本质上讲是基本一致的,都说明了国际金融市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趋势
不同的只是侧重点而已 。
– 国际化和全球化更多地从单个国家的角度考察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
– 而一体化则从全球范围描述这一趋势,更多地考虑国际金融市场总的发展趋势 。
对于三者的关系的不同解释
有人认为一体化是高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一个层次,
也有人认为国际化和全球化是比一体化更高的层次:国际化和全球化中的“化”
就是指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是国际分工和科技发展形成的必然趋势,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一体化是无处不在的,
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因此,国际化和全球化倒是一体化发展的较高阶段。
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组成部分,
但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并在很大程度上背离实质经济的全球运动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金融交易量大约是商品
(服务)交易量的 25倍;在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只有 10%与实质经济的运动(实质交易和投资)有关。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动和外汇买卖,严重脱离生产和贸易活动。
与实质经济运动无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多属于投机性资本流动,它们不仅无助于反而有悖于实质交易和投资的运动,并往往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
复习思考题
何为金融体系,它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功能?
请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的利弊。
金融体系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请分析金融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请分析金融国际化的影响。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支付债务,积累财富和标示价格,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活动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金融体系的运行当然更离不开货币。
因此,我们要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首先从货币开始。货币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但它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职能。为了实现这些职能,
特别是现代货币 —— 信用货币,货币制度至关重要。
本章将学习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种类和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定义和职能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就是可以用来购买商品的钱,即现金 (cash),或通货
(Currency)。的确,钱(现金)是货币,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支付债务等。但货币不仅有现金,还有其它许多形式。因此,从经济学的定义上来讲,简单地说货币就是钱,是不准确的。
货币 (Money)是被普遍接受的用来支付货款和债务的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可以被大家共同接受的价值相等的物品。
只要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可以用来进行支付的物品就是货币。现金是货币,支票、信用卡等可以用来支付,因而也是货币。既然货币可以用来支付,货币的储存就是一种财富的积累,银行存款就是这种积累的财富。
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对未来收益的一种索取权。
货币,特别是今天所使用的货币,都是对某一机构的索取权。
货币的两大组成部分
– 通货是对中央银行的索取权,
– 存款是对商业银行的索取权。
所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都以货币标价,并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
货币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金融资产。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具有交易媒介、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三大基本职能。
1、交易媒介
货币是商品的交易媒介 (medium of exchange)。人们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用来交换。直接的商品交换(物物交换)将花费大量的交易成本。为了提高交易效率,一种特殊的商品 —货币 —从普通商品中独立出来,成为商品交易的媒介。
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允许将出售商品和服务的行为与买入商品和服务的行为相分离,商品的交易不再需要寻求交易双方所要求的品种、质量、数量以及时间和地点的一致。货币成为交易媒介,大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货币不仅可以直接用来支付货款,而且可以用来进行借贷和其它的资金支付,又获得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人们出售商品时接受货币是因为人们可以用货币去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即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因此,现代货币才能够与金、银等贵金属脱钩,采用不与任何特殊商品联系的不可兑换的纸币或电子货币,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人们拥有这种价值符号,即可与任何商品或服务相交换。
2、价值尺度
货币的第二大职能是价值尺度 (measure of value)。与我们用重量单位来度量重量,用长度单位来度量距离一样,人们用货币来度量商品价值。这使得商品价格不必用两种具体商品交换的比率来表示,而只需要用货币来标示。这就大大的方便了交易,降低了交易成本。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需要用一定的货币单位来表示。早期的货币单位通常为贵金属的重量单位,如我国早期金属货币的单位:“两”、“钱”等。以后,一些货币单位与重量单位相分离,采用了其它的名称,如我国人民币的“元”、“角”、“分”等。而也有一些货币继续保持了原有的货币单位,但却与货币的重量完全没有关系,如英镑的“镑”。
3、价值储藏手段
货币的第三种职能是充当价值储藏手段 (storage of
value)—储存未来的购买力,当需要的时候即可用来支付或购买。
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耐用消费品不仅能够储藏价值,而且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但货币持有,特别是现金持有,却不能够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那为什么人们偏爱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因为货币,特别是现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其他资产的流动性则相对较差。为了避免或降低缺乏流动性时可能带来的损失,人们持有一定量的货币。人们将根据自己的偏好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进行选择。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价值储藏能力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使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从而使其价值储藏能力下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流通范围超越国界并为许多国家所接受的时候,该货币就成为国际货币,从而拥有了国际货币的职能。
图 2-1 1952-2005年中国 GDP缩减指数与货币购买力指数变动图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G D P 缩减指数货币购买力指数第二节 货币的种类和计量一、货币的种类
1、实物货币世界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如羽毛、
贝壳、兽皮、铜、银、金等。
铁布 铜元 玉贝 金贝图 2-2 中国的古钱币
货币商品应满足的条件,
高价值性,可以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多的交易
易于分割性,便于与具有不同价值的商品交换
易于保存性,可避免或减少保存期的价值损失
易于携带性,便于在更广大的地区使用。
金、银等贵金属因更具有这些特性,因而逐步取代其他实物货币成为最终的实物货币。
2、铸币
早期的金属货币是以块状流通的,这很不方便。因为每笔交易都要称重量、鉴成色,甚至还要进行分割,
使用成本较高。
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在金属货币上打上印记,表明重量和成色,以便于流通。而最具权威性的国家铸造的金属货币具有更好的信用,逐步取代私人铸造的金属货币。
中国使用最早和使用时间最长的铸币是铜币(达 2000
多年)。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才开始大量使用银币。
各国铸币
3、代用货币
由于人们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易时,注重的是它代表的价值而非它自身实际的价值。因此,人们为了减少大量使用金融货币进行交易的不便,开始采用纸质的代用货币。
早期的这些纸币代表了一定量的金属货币,并可以随时与金融货币兑换,其使用比金属货币更为方便,因而逐步被人们所广为接受(银行券是典型代表)。
4、信用货币
纸币与金属货币挂钩,虽然币值较为稳定,但是它的发行量却受到其黄金准备的限制,从而难于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数量的需要。 20世纪 30年代在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宣布其发行的纸币与黄金脱钩。这些纸币就从代用货币变成为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的流通依赖于人们对该货币的信心和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
现代信用货币:
包括纸币、辅币(二者统称为通货、现金)、
银行存款和其他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
如支票和信用卡等。电子货币则是在网络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支付工具,也是一种新的信用货币形式。
1、货币的计量目前,在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是根据其流动性的差异,
将货币划分为 3个层次:
– M0=流通中现金
–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农村存款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自筹基本建设存款 +个人储蓄存款 +
证券准备金存款 +其他存款
M1被称为狭义货币,M2被称为广义货币。但是,各国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定义并不一致 。
二、货币的宏观计量和结构我国 21世纪初期货币供给量月度同比变动率
-5.00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00.12 2001.03 2001.06 2001.09 2001.12 2002.03 2002.06 2002.09 2002.12 2003.03 2003.06 2003.09 2003.12 2004.03 2004.06 2004.09 2004.12 2005.03 2005.06 2005.09 2005.12 2006.03 2006.06 2006.09
货币和准货币(m2 )
货币(m1 )
流通中现金(m0 )
货币结构
又称为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指流动性高的货币余额与流动性低的货币余额的比率。
通常考察,M2与 M1和 M2与 M0两个比率。
它们反映了交易性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比率
– 比率越高,
– 货币流动性越强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2000.12 2001.03 2001.06 2001.09 2001.12 2002.03 2002.06 2002.09 2002.12 2003.03 2003.06 2003.09 2003.12 2004.03 2004.06 2004.09 2004.12 2005.03 2005.06 2005.09 2005.12 2006.03 2006.06 2006.09
M1/M2
M0/M2
我国 21世纪初期货币结构月度变动情况第三节 货币制度
货币形式的不断演变,货币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与货币制度紧密联系的,特别是在信用货币时代,没有完善的货币制度的法律保障,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将难以保证。
一、货币制度定义及其主要内容
货币制度定义,(Monetary System) 是指一国以法律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与流通结构,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分类,根据货币制度存在的具体形式来看,可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两大类。金属货币制度又可以分为单本位制和复本位制。
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确定货币金属并规定货币单位
– 白银与黄金都曾先后被广泛地确定为货币金属。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货币金融的含量,如英国的货币单位为“镑”,1英镑含成色为
11/12的黄金 123.27447格令(合 7.97克)。美国的货币单位为
“元”,1934年 1月的法令规定,1美元的含金量为 0.888671克。我国的货币单位为“元”
– 货币单位又被称为价格标准,是货币标示商品价格的基准。
规定本位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本位币 (standard money)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金属、单位货币的名称和重量铸造的货币。它是一国货币制度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在金属货币制度下,它因此必须是足值的铸币。
规定辅币材料及其铸造与流通 辅币 (fractional money)是低于本位币面值的小额货币,不足值的铸币,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
也不具有无限的法偿效力,所以多用贱金属铸造。
规定信用货币及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 当代世界各国实际流通的本位货币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或是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作保证的法定支付手段。因此,它必须有法律加以限制和保护。
确定国家的黄金准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黄金准备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充当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充当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充当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在当代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后两项作用已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第一项作用得以保留下来,充当国际支付的准备金,但黄金准备对稳定货币流通,平衡国际收支的意义仍然是重要的。
货币制度的演变
在货币制度演进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 银本位
– 金银复本位
– 金本位
金铸币本位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 信用货币
也称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作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银币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输出入。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金属的生产决定了货币金属 — 银。
中世纪的欧洲,许多国家实行银本位制,这是符合当时欧洲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和欧洲贵金属生产情况的。
银本位制,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一种单位价值量更大、更加稳定的贵金属作货币,黄金于是逐步地取代了白银的地位。到 19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实行金银复本位制,以后又过渡到金本位制。
– 银本位的最大缺点,价格的不稳定性,原因在于银的矿藏分布较金多而广,开采成本较低。随着技术的改革,其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复本位制,
如果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为本位币金属的话,这种货币制度就称为复本位制。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输入,实际上就是同时实行金本位与银本位。
劣币驱逐良币或格雷欣法则
在复本位制下,相对价值较低的货币将把相对价值较高的货币金属赶出流通领域,使复本位制无法长期存在 。
当银由于其开采成本降低而导致其相对价值降低时,
市场比价低于法定比价时,人们就会用银按法定比价兑换金,将金储藏起来,流通中就只会剩下银币 。
这种价值较低的劣币驱逐价值较高的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金本位制:
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不同的形态。其中以金铸币本位为最典型的金本位制。
从英国在 1813年 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 1930年左右,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先后实行过金本位制。主要是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货币和黄金的稳定联系才能使价格水平稳定,因为黄金的贮藏手段的功能能够自动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适应于商品生产与交换的需要。
金铸币本位能够确立的前提条件,确定货币单位含金量/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人
现金物价流动机制,国际收支逆差 —黄金流出 —国内货币量收缩 —物价下跌 —出口增加 —
国际收支改善
自动平衡机制的代价,承受着国内经济过分衰退或膨胀的压力。但事实上,一国往往不愿牺牲国内利益来维持国际收支的平衡,而用各种手段来限制黄金的输出入。若是各国都采取这种对策,就会使黄金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均。一些国家无法实行金本位制,必然导致金本位制在世界范围的消失。
金本位制的缺陷,
货币的发行受制于金的生产。
在金本位制实施中,人们为了弥补其缺陷,曾实行过一些改良的方法。这些采取某些补救措施以区别于纯正的金本位制的货币制度被称为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较之金块本位制是一种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虽然一国为货币单位规定含金量,但其货币并不能兑换黄金或者金块。这种货币可以自由地兑换成外币,这种外币也可以直接兑换黄金。
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其货币的准备金可以不必是黄金,而是外币债权。这种债权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息收入但是要负担一定的风险。
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在金块本位制下,人们要求兑换的金量达到一定的最低数量,方能按照货币的含金量来兑换到金块。这个数量往往规定得很高,使小额的货币量不能兑换。这可使在流通中的金量得以缩减,节约黄金的使用。
信用本位制
主要特征,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既不规定含金量,
也不能过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不再需要黄金准备,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货币供应量取决于一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或其他因素的判断而制订的货币政策;货币创造成本费用微不足道,并且受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
电子货币 (E1ectric Currency)是指使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储存和处理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与现钞转手、
传统的账面存款划转相比,更方便、更准确、更节约、
更安全.
货币制度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达程度的最终标准。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想有秩序地向前发展,也需要货币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特性。
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权来支撑;流通中的货币要与生产和交换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