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认清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和基本方针。
2.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及其内容。
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理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 本章基本内容 】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 分丰富的范畴
(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1、文化的词源
( 1)中国的文化概念
① 文化是一个复合词,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文?的本义指的是?纹理?,即客观物体所具有或留有的?痕迹?。故,说文解字,有?错画也?的解释;?化?
的本意是改变。,说文解字,释为:?教行也?。
②,易经,有?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语句,简要的概括即为?人文化成?。其涵义是指因人的作用而形成的改变。进一步讲,凡是由人对客观对象所发生的作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 。
③ 西汉刘向,说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此为首次将?文?与?化?连用。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1、文化的词源
( 1)中国的文化概念
④ 南齐王融的,曲水诗序,亦有?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的诗句。
⑤ 中国,辞海,,,辞源,,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
⑥ 毛泽东,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 2卷第 694页,人民出版社,1991)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1、文化的词源
( 2)西方的文化概念
① 在西方,?文化?一词,英文、法文都写作 Culture,
它含有耕种、培养、居住、练习、留心或注意等意项。
② 最早把文化作为专门术语来使用的是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泰勒 (E·B·Tylor),他在 1871年发表的
,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定义:?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③ (美国)克罗伯和克拉克洪,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 ——(,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2、文化的广、狭二义
( 1)广义的文化从,易经,关于?人文化成?的表述中,可看到,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辞海,缩印本 2002年版第 1765
页)
在这一意义上,凡是由人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过程与结果,无不是文化。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2、文化的广、狭二义
( 2)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生产产品。它包含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社会意识形态。
在这一意义上,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3、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作为社会历史范畴,是与自然相比较而言的。文化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其中既有积极成果,也有消极成果。
文明是同野蛮、无知和愚昧相对而言的。一般专指 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 和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4、文化的功能
( 1) 信息功能 。文化具有人类社会约定的符号系统的功能,起到固定、表达、储存、传递和加工社会信息的作用。
( 2) 教化、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文化通过知识体系、
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
( 3) 传承和创新的功能 。人们在传承前人创造的文化的基础上,又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和成果,推动着文化的发展,从而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4) 亲和力和凝聚力的功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 5) 生产力功能。 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重要的经济力和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一)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
5、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十六大的报告:?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十七大报告,,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我们不仅取得了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1、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论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观点。
(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2、在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
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3、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党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
4、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2006年 11月 12日,胡锦涛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作重要讲话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什么是先进文化和和谐文化
( 1)先进文化,从根本上说,先进文化是人类创造的、
能够从根本上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社会前进方向、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那部分文化。
( 2)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它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有着中国特色的和中华民族个性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 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二是 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文化及体现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文化 。江泽民曾精辟地把它概括为?四个一切?: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三是 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和新科技成果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实基础。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
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意义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能够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一)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三)?四有?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四)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五)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享有者、传承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2、毛泽东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 毛泽东对广大青年提出了?身体好、
学习好、工作好?的希望,要求青年坚持走
又红又专?的道路,
并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把德、
智、体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标准。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3、邓小平关于?四有?接班人培养的要求 面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
邓小平进一步把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4、江泽民关于?四有?
公民的培养要求 江泽民指出,要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并强调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根本任务的坚持与发展
5、胡锦涛关于在培养
四有?公民过程中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胡锦涛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三)?四有?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2005年 6月 2日,第五次全国少代会在京开幕,胡锦涛殷切希望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三)?四有?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1、四有?构成了培育社会主义社会公民的整体标准
( 1),有理想?,是指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
( 2),有道德?,是指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 3),有文化?,是指要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所必须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 4),有纪律?,是指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是对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有文化则是对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三)?四有?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2、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者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理想是 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 理想的 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 保证,文化是 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四)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人的畸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方面。只有当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相协调时,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
(四)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培育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指明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是一个长远的理想和目标,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五)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五)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关系,
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五)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五)培育?四有?公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帮助青少年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生动活跃、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
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扎根亿万人民群众之中,不断推动文化观念、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创新。
要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文化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 继承和发扬,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
(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要坚持重在建设,通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自律等手段,推进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的本质体现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什么是 核心价值体系:
是指在一系列价值观念中,
那些能够影响人们对某个事物、某种行为作出选择判断的、居于主导地位的、
并形成一定逻辑体系的若干价值内涵的集合,就构成了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简略地说,
那些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最能够代表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最能够凝聚和统一社会主义社会大多数成员思想的价值观念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具体而言,一个社会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其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些 在社会上层建筑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思想意识形态。 它们对整个社会的价值、文化选择、精神面貌等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个方面的内容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灵魂 ;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主题 ;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精髓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基础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 1) 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2)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
( 3)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 4)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具体地讲,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灵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三)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2、马克思主义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和代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3、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
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 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 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 1) 一种理论是否过时不在于它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总是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繁荣昌盛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 21世纪,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 2)西方现代思想家对马克思的评价:
(法)德里达,?不反复阅读马克思,将是一个理论的、
哲学的、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
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
也就没有将来。
(德)哈贝马斯,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 21世纪,
社会主义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仍然是马克思主义者。
(英)詹姆逊,我同马克思的联系,完全是出于兴趣。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科学。
(英)吉登斯,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4、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东欧剧变和苏联的变化,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失败,在 21世纪,
社会主义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 3)邓小平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了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有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邓小平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1993,第 383页)
(三)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和旗臶
(二)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四)共同的理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为之奋斗
(一)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和旗臶
1、理想的地位与作用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要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永远保持前进的勇气和方向。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臶,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 —
—胡锦涛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
(二) 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国现阶段的国家理想理想决定行动。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鸦片战争以来 100
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这条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历史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结论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
既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是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旗臶。
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
(四)共同的理想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为之奋斗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一)民族精神
(二)时代精神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断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把握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一)民族精神
1、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
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一)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江泽民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胡锦涛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
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一)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1)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自己的祖国极其忠诚和热爱的深厚情感,它是民族整合的强大精神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一)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2)团结统一传统 ——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
定于一?、
尚同一?、
一天下?; 郑成功收复台湾 ;
戚继光抗倭等;
西藏和平解放
(一)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3)爱好和平传统 ——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
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和平,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贡献的精神。
礼之用,和为贵?,?与人为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3
年 12月至次年 4月,中、印两国代表团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举行谈判。这五项原则是谈判开始时周恩来总理同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提出的,后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的序言中。
(一)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4)勤劳勇敢传统 ——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勤恳恳,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君子以俭德辟难?、率义之为勇?、
见义不为,无勇也?,?勇者不惧?、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一)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 5)自强不息的传统 ——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
民族精神的图示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爱好和平
(二)时代精神
1、什么是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基于历史和时代要求而形成的崇高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它是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发展趋势在社会精神生活领域中的体现,并代表和反映着所处时代历史的中心主题及其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时期的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 。
(二)时代精神
2、时代精神的地位
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3、时代精神的作用
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被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的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这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民族优良传统 ;包括了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五四精神?;包括了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 64字创业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 等优良传统。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1)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
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
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也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2)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3)长征精神 1934年 10月 —1936年 10月,工农红军激战湘江,飞越娄山关,攻占遵义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表现了 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信念坚定的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4)延安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精神 。
1942年 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5)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产生的,是一种体现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其基本内涵是 ——?两个敢于?(敢于斗争,
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两个坚持?(坚持团结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
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继续创业精神。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6)大庆精神 ——?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
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的求实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7)铁人王进喜的精神
,宁可少活 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石油工人吼一吼,
地球也要抖一抖.
他,钢铁般的奇人,
摘掉了中国人贫油国的帽子,浑身是使不完的劲,满腔是撒不完的热情.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8)雷锋精神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一名普通士兵,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而只是用自己极为平凡的言行,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国家、集体和他人,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精神的生命力,
既在于它的无私和伟大,也在于它的平凡和一贯。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9) 64字创业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
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
——1993年 3月 31日,江泽民主席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了 64字的创业精神。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10)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
敢于胜利。
抗洪精神?是全国军民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战胜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地区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 ——1998
年 9月 29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出抗洪精神。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11),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在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的时期,中国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和平,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原子弹、
导弹和人造卫星)。中国科学家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
1999年 9月 18日,江泽民主席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
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会上,阐述了?两弹一星?的伟大精神。江泽民强调,?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12)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我国?神舟?五号飞船于 2003年月 10
月 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2003年 10月 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发贺电指出,希望航天工作者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紧紧瞄准人类探索宇宙活动的前沿,不断开创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境界。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2、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内容
( 13)抗击?非典?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2003年春天,全国人民在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
敢于胜利?的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统一
3、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战胜各种风险考验,谱写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靠的就是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我们铸就的时代精神。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地位与作用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1.什么是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2.新时期的荣辱观:
八荣八耻?
2006年 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树立以?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
3、八荣八耻?的内容(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地位与作用
1、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地位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地位与作用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
( 1)社会主义荣辱观旗臶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地位与作用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
(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
(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地位与作用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作用
( 3),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褒荣贬辱的新风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仅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按照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基本要求相适应的道德评价、奖惩和监督机制,形成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二)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四)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与作用
1、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二)新时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原有道德规范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新道德规范尚未形成,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因此也就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要紧紧围绕着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以? 八荣八耻?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四)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3、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4、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一)教育与科学的重要地位
(二)新世纪新阶段,对教育和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如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四)如何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五)如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一)教育与科学的重要地位
1、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教育和科学,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也是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二)新世纪新阶段,对教育和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取得了重大成就。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新世纪新阶段,对教育和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进入 21世纪,科技进步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把经济建设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哲学社会科学是现代国家一种战略性资源,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3、教育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三)如何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1,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2,要坚持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把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开发放在优先位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3,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科技结构,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臵;
4,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铸造我国科技事业的新辉煌。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
(四)如何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1、要面向实际、立足国情,以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
2、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
前瞻性问题;研究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问题;
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
3、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五)如何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臵,并作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2,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4,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 6,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7,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师资素质; 8,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9,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
(三)怎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四)文化体制改革应遵循的方针
(五)文化产业的提出、形成与发展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但时代的发展对文化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
2003年 6月,在部分地区和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
2005年 1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三)怎样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四)文化体制改革应遵循的方针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2、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党管新闻、党管媒体的原则;
3、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按照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努力生产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精品力作,积极推进我国文艺创新和繁荣。
(五)文化产业的提出、形成与发展
1、文化产业的提出,2000年 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
中国文化产业论坛始创于 2002年,每两年一届。
2、文化产品的类别,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分为三类:
( 1)产品形式:报纸、音响;
( 2)劳务产品:舞蹈演出、体育演出;
( 3)为其他产品提供复制品:广告业、装饰业
3、文化产业产值的类别,文化产业增加值可分为国内与国外两类:
国内,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
国外:文化艺术业、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 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
本章内容小结
在第一节中,重要问题包括: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任务。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利用、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本章内容小结
在第二节中,重要问题可归结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2、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5、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本章内容小结
在第三节中,重要问题可归结为: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加强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教育事业,改革文化体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