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 郭镇方
2008年 11月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 教学目的与要求 】
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了解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过程;
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熟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及其意义;
2.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教学难点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国政府为什么没有急于解决港澳台问题?
【 本章基本内容 】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 )爱国主义的内涵
1、何谓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
2、爱国主义的起码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爱国主义的最基本、最本质、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对国家和社会进步的追求与贡献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二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表现形式。
1、封建社会的爱国表现
2、近代的爱国表现
3、现实的爱国表现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一 )民族复兴的内涵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
贫穷落后、被动挨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塑民族形象、
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
(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宏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历史主题。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毛泽东曾严正地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2、邓小平指出,如果到 1997年后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
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3、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4、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 2 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
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的沿革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台湾古称夷洲、琉球。大量的史书和文献纪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 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
,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 3世纪和 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人 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 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十万人。至公元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
时,总数达到 50,7万余户,254万余人。 200年间增长 25
倍。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它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
台湾全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2、台湾的构成台湾省除台湾本岛外,还包括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澎佳屿、兰屿、火烧岛等 86座岛屿。面积共约 36006平方公里,其中台湾本岛约 3587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 90%以上,是我国第一大岛;其次为澎湖列岛,面积 127平方公里;第三为兰屿、渔翁岛,
分别是 18,20平方公里,绿岛、白沙岛分别是 14,11平方公里。
其余各岛面积皆在 10平方公里以下,有的不足 1平方公里,且岛上无居民。从 1982年包括我国在内的 117个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海洋公约,来看,这些岛屿虽小,但都非常重要。因为公约规定: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每一个岛屿都可以像陆地一样拥有自己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这就是说,大海中每一个露出水面的岛屿,哪怕只是一块石头,也可以为其所属国家带来具有绝对主权的 450平方公里的领海和具有经济开发权的 13万平方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正因为岛屿具有这种数万倍的增值能力,所以涉及岛屿的主权归属,世界各国决不相让。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3、日本的染指与收回从 19世纪后半叶起,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1874年,
日本进犯台湾。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战争,以武力胁迫清朝政府于 1895年 4月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行霸占了台湾。
1941年 12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昭告中外:
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
1943年 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明确宣布: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包括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8月 15日,日本宣布投降,并接受,波茨坦公告,。 9月 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日本投降条款,,承诺?承担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结束了日本在台湾 50年的殖民统治,洗雪了历史耻辱,
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4、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此可见,台湾在二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第一,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国民党集团战败后,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第二,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 6月
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 1954年 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臵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何以要采取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的失败已成定局。此时,中共中央已估计到国民党蒋介石将把最后的落脚点放在台湾,故欲达全胜,必须渡海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正如中共中央、毛泽东所预料的,三大战役末期,处于危局中的蒋介石,就考虑以台湾作为国民党的存身之地。 1949年 1月迫于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的压力下野后,他制定了?建设台湾、闽粤,
控制两广,开辟川滇?的战略计划,并设想建立一个
北连青岛、长山列岛,中段连接舟山群岛,南到台湾、
海南岛?的海上锁链,使其成为封锁、包围以至反攻大陆的战略基地。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2、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1949年 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 3月
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949年 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之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根据国民党军兵力部署的实际,决定立即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解放台湾不像解放大陆那样,把军队开过去就行了,
而必须先解决渡海作战问题,还要认真对付美国插手问题。毛泽东指出,?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作战计划之内的?。后来,
局势的发展证明毛泽东的判断是有预见性的。
毛泽东提出,1949年和 1950年将是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的两年。准备于 1950年夏季夺取台湾,解放全国。后来,鉴于准备工作的艰难和繁重,主要是空军和海军建设要白手起家,颇费时日,而原来希望从苏联方面得到的物资援助也需要一定时间,因而将解放台湾推迟到 1951年夏季。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武力解放台湾的部署
( 1)?三野?的攻台准备 鉴于国民党陆军主力基本被消灭,余下的军队战斗力远不及人民解放军,但其海、空军基本保持完整;
而台湾海峡宽大,没有海、空军的掩护,人民解放军不可能渡海攻台,毛泽东考虑应先准备,待条件成熟后,再发起台湾战役。毛泽东电令三野准备武力攻台。
1949年 5月 20日,我人民解放军总攻上海的前一天,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就指示陈毅第三野战军总部:?解放上海之后,即迅速进兵东南,提早入闽。第三野战军第 10兵团在解放了上海之后,
很快就撤出上海,集结于苏州、常熟、嘉兴一带作短暂休整,进行紧张的入闽作战准备。
为此,三野司令员陈毅将其属下的 15个军,60多万人的 4个兵团进行了战略区分:第 24军调往山东攻击由美军和国民党军联合驻守的青岛;第 7兵团准备解放舟山群岛;第 8兵团警备宁沪杭地区并进行剿匪;最强的主力第 9兵团,在苏南休整训练准备用于以后的渡海攻台;第 10兵团则负责进军福建,占领攻台出发阵地。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武力解放台湾的部署
( 2)解放台湾的干部准备 为了给解放台湾准备干部,
中央军委还在解放军军政大学设立了台湾队。 1949年 11
月 1日,军政大学台湾队学员毕业,朱德总司令出席了毕业典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 …… 海南岛、
台湾,这是中国地方,我们一定要全部解放,解放一切领土。
12月 7日,国民党宣布?政府?迁至台北,随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也迁至台北。
12月 31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武力解放台湾的部署
( 3)毛泽东请求苏联援助 1949年 5月中旬,党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出发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是否向苏联提出协助进攻台湾的技术手段问题,建议刘少奇在代表政治局给斯大林的信中,试着提出请苏联出动空军和海军援助的问题。
7月 25日,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电报中,要他同斯大林商量,能否?在莫斯科于半年或一年内训练 1000名空军人员,300名地上机械人员,并卖给我们 100至 200架战斗机,40架轰炸机作为明年下半年我军进攻台湾之用?。
7月 27日,刘少奇拜会了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向斯大林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准备在 1950年进攻台湾的设想,要求苏方提供二百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争取在进攻台湾的战役中使用。斯大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中共提出的这些请求。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武力解放台湾的部署
( 4)武力解放台湾因朝鲜战争而搁臵 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起来。苏联专家也加紧协助中国军队进行装备和技术的改进工作,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和海军也迅速地发展起来了。 1950年夏天,海南、舟山群岛解放,割断了台、澎的手足,人民解放军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台湾岛。
但由于 1950年 6月 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臵。毛泽东做出强烈反应,号召?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但中央认识到,目前自己没有与美国现代化海空军进行海上较量的可能,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添了麻烦,只好把?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考虑到在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东北的安全和整个国家的安全,毛泽东果断决策,暂停台湾战役计划,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3、武力解放台湾的部署
( 5)武力解放台湾的再次提出 1953年 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台湾当局开始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 1954年 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容许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人民解放军于 9月 3日开始炮击金门(即所谓?第一次台海危机?)。美国政府于 12月 2日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臵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对此,周恩来总理于 12月 8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 1955年 1至 2月间,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 —江山岛和大陈岛。
大陈列岛战役结束后,国共两党对沿海岛屿的争夺战基本结束,
武力对抗有所缓和。鉴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出现台湾问题复杂化、国际化的倾向,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了对美对台的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20世纪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逐渐走向缓和,以及祖国大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开始在解放台湾的方式上展开新的思考和选择,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等重要思想。
( 1) 1955年 4月 23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政府首脑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会上发表声明指出:?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紧张局势问题?。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态度上出现了一个微妙的新的转变,即从?武力解放?历史性地转向?和平解放?。
( 2)同年 4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缅甸期间与吴努总理会谈时说:
如果美军撤军,我们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如蒋介石接受,我们欢迎他派代表来北京谈判?;?只要蒋介石同意中国的和平与统一,同意和平解放台湾,并且派代表来北京谈判,我们相信即使蒋介石本人,中国人民也可以宽恕。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 3) 1955年 5月 31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5次扩大会议上,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性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祖国大陆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引起全世界的强烈反响,认为这标志着中共对台政策有了重大调整。
( 4) 7月 30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加强了和平攻势。他说:?只要美国不干涉中国的内政,
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将会继续增长。如果可能的话,
中国政府愿意和台湾地方负责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应该说明,这是中央政府同地方当局之间的协商,所谓‘两个中国’的任何想法和做法都是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 5) 1956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鲜明地亮出了?和平解放台湾?
的原则、方针和政策。 1月 18日,中国外交部声明重申中国政府愿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但此事是中国内政,不能成为中美和谈的题目。 1月 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古人有言,不咎既往。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他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凡是能够团结的,愿意站在我们队伍的人,都要团结起来,
不管他过去是做什么的。比如台湾,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
周恩来随即在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斗争?的口号,并明确亮出?欢迎?
的具体政策,?凡愿意走和平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的过去犯过多大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处理,不咎既往。凡是在和平解放台湾这个行动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以应得奖励?。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 6) 1956年 3月 16日,周恩来会见即将赴台的李济深前卫士长,
请他捎话给蒋介石:?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门关死,任何和谈的机会我们都欢迎;我们是主张和谈的,既然说和谈,我们就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周恩来还强调:?蒋还在台湾,枪还在他手里,他可以保住,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
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 4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最高基本原则。 6月,周总理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三次会议上首次非常明确地表示了与蒋介石当局立即进行和平谈判的态度和诚意,正式提出,?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其它适当的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不久,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工作的指示,,确定了对台?多方影响、积极并且耐心争取的?工作方针,及?通过各种线索,采取多种方法,争取以蒋氏父子、陈诚为首的台湾高级军政官员?的工作重点。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2、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提出
( 1) 1956年 7月 16日,周恩来在会见前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提出,?国共可以举行第三次合作以解决统一问题,我们对台湾决不是招降,而是要彼此商谈,只要政权统一,其它都可以坐下来共同商量安排?。国共第三次合作主张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深化。 10月,毛泽东、周恩来再次接见曹聚仁时初步提出了?和平解放?后内外政策。毛泽东表示,?如果台湾回归祖国,一切可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
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个协议公布?。毛泽东还表示,?台湾只要同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团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周恩来并就国民党高层人员到中央工作的位臵安排作了具体说明。 11月,周恩来在印度答记者问时表示:?蒋介石及其集团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
我们不愿意看到中国人之间永久分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他们应该而且最后会回到祖国来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正在尽一切力量促成台湾和平解放的原因。他公开宣布:?我们在努力争取蒋介石?。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2、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提出
( 2) 1957年 4月 1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会见苏联客人时说,?国共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次日,,人民日报,首次向外公布了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消息,引来各方注意。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3、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
1958年 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金门。金门炮战开始后,美国一方面表示要大陆方面停火,不对台湾使用武力,另一方面又继续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门、马祖撤军,以此造成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和?两个中国?
的?事实上的存在?。但是.蒋介石决心固守金、马,甚至决心
独立作战?。炮击金门有力地打击了美国政府策划?两个中国?、划峡而治?的图谋,加剧了美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蒋介石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同大陆存在着某种?共同语言?。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
联蒋抵美?的策略。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等公告,公布了对台湾的新政策。虽然发生了金门炮战,但国共两党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此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海峡两岸由过去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4、一国两制?思想的萌芽
( 1)台湾可以实行自己的一套 1958年 10月,毛泽东向新加坡
,南洋商报,的一位撰稿人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 (指蒋介石等 ) 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鱼都有地区性的,毛儿盖的鱼到别的地方就不行。美国不要蒋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就是美国的失败。蒋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
根还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关于军队问题.毛泽东表示:可以保存,我不压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1958年 11月,毛泽东在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三告台湾同胞书,中呼吁,希望台湾当局?派出代表,举行和谈?。毛主席还强调?我们的和谈是真和谈,谈成了,内战就可以宣告结束?。
( 2)具体方针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在不同场合对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的阐述,其要点主要有:一是省亲会友、来去自由。中国政府充分理解在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早早与家人团聚的心情的愿望,他们可以同在大陆的亲友通讯,可以回到大陆省亲会友,各级人民政府保证来去自由并提供各种方便和协助。二是既往不咎、立功受奖。三是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中国共产党准备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四是和平解放、互不破坏。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5,20世纪 60年代的对台政策
( 1)对台工作的总方针 进入 60年代以后,尤其是国共两党在
金门炮战?中共同成功地挫败了美国意图制造?两个中国?、
划峡而治?的阴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许多新的原则和政策,开始由?和平解放?转变为?和平统一?。
1960年 5月 22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并确定了对台工作的总方针。会议认为,美国正在对台湾当局施加压力,企图推行?两个中国?政策。为了粉碎美国这一政治图谋,
宁可让台湾掌握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要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由我们这一代来完成,
可以留给下一代去做。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应逐步地创造条件,等待时机成熟。 1961年 6月,毛泽东主席在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会谈时,首次谈及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他说
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祖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5,20世纪 60年代的对台政策
( 2)?一纲四目?的提出 1963年,周总理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将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 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 四目?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案: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二、台湾所有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四、双方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周恩来并指出,今日台湾问题之首要关键,在于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使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只要海峡两岸实现统一,其它一切问题悉尊重台湾领导人意见妥善处理。
一纲四目?对台方针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由
解放台湾?向?和平统一?方向转变的标志,其中已经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意思,为解决台湾问题、推动祖国完全统一描绘了一幅壮丽蓝图。
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设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酝酿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考虑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早在 1978年 11月,邓小平在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时就提出:?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美日在台湾的投资可以不动,那边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是要统一。这里的三个?不动?,核心是制度问题。
1979年元旦,在中美建交的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明确表示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将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同时,,告台湾同胞书,还就结束海峡两岸间的军事对峙状态,实现?三通?(通商、
通航、通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告台湾同胞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湾回归祖国的大政方针、基本立场、基本态度。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于 1979年 2月 1日又强调指出: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的制度。公开表达了?一国两制?的最初设想。
1、叶九条?的提出 1981年 9月 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 (被称为
叶九条? ),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国家实现统一后,
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明确肯定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
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
这些主张实际上已经将?一国两制?构想具体化了。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2、香港问题的解决设想 1982年 9月 24日,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指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在中国的管辖之下,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这就是说,?一国两制?不仅适用于台湾,同样也适用于香港及澳门。同年 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了专门规定,从而为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建立不同制度的特别行政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3、邓六条?的提出 1983年 6月 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又一次谈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其要点是,(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2)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
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 (4)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泊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 (5)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6)举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
邓六条?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更加完备,充实,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定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4、一国两制?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1984年 6月,邓小平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时,明确阐述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概念,标志着?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完整构想和它作为统一祖国的总方针的形成,在 1985年 3月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将其正式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 6月,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这次中央全会公报郑重宣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是我们的基本政策。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内容:
(1)一个中国。 (2)两制并存。( 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 (7)积极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和各项交流。 (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 (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 )香港问题及香港回归
1、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问题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现时总面积为 1092平方公里,素有?东方之珠?的美称。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
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
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 6月 30日期满。之后,人们通常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包括沿海 200多个岛屿)这几部分地区通称为香港。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不平等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香港全图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一 )香港问题及香港回归
2、中英两国政府的谈判中英两国政府关于解决香港问题进行谈判,一共经历了 22轮,谈判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 1982年
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至 1983年 6月,双方主要就原则和程序问题进行会谈)。第二阶段从
1983年 7月至 1984年 9月,
两国政府代表团就具体实质性问题进行了 22轮谈判。
1997年 7月 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二 )澳门问题以及澳门回归
1、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澳门古称? 蠔 镜?,包括澳门半岛和凼仔、路环两个离岛,现时总面积为 23.5
平方公里。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澳门已纳入中国版图,为南海郡番禺县属。澳门的开埠始于 1535
年,这一年,明政府将市舶提举司 (贸易管理机关 )移至澳门,允许葡人和其它外国商船在澳门附近海上进行贸易。 1553年葡人通过贿赂收买当地官员,以晾晒水浸货物为由,要求上岸,得到批准,从此葡人逐渐在澳门聚居成村,开始长期居留。以后,他们渐次扩大居住地区,
修筑城墙炮台,在葡人内部实行葡式管理。但从葡人入居澳门至鸦片战争前近 300年间,明清政府一直对澳门拥有并行使主权,依法实行管理,收取税赋。
澳门凼 仔路环澳门凼 仔路环澳门全图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二 )澳门问题以及澳门回归
2、澳门问题的出现 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乘清政府战败之机,
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未果,便武装进犯,赶走中国驻澳官员,
拆毁政府衙门和海关,将占领澳门半岛的范围逐步扩大到今日关闸一带,并分别于 1851年和 1864年武装占领了凼仔岛和路环岛。
1887年葡强迫清政府签署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又称中葡北京条约,其中关键一款是?中国允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及属澳之地,与葡治理他处无异?。 等于承认了葡对澳门的管治权。 1928年,
当时的中国政府外交部正式照会葡方,声明北京条约作废,但实际上只是个经济协定,未涉及主权问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宣布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1972年中国代表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港澳问题的原则立场。1979年 2月 8日中葡建交时达成谅解,确认澳门是中国领土,目前由葡萄牙管理;适当时候将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二 )澳门问题以及澳门回归
3、澳门问题的解决 1984年香港问题解决后,澳门问题即提上了日程。 1986年 6月,中葡两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开始,至 1987年 3月,先后举行了四轮会谈。双方没有在主权问题上发生分歧是中葡澳门问题谈判与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最大区别之一。 1999年 12月 31日澳门回归祖国。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三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的意义首先,香港、澳门先后顺利回归,彻底洗雪了中华民族蒙受了 100
多年的耻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
其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既高度自治,又得到祖国的强大支持,既继续保持既有特色,又顺应世界经济变化和祖国内地发展的大趋势,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积极创新优势,继续担当重要的角色,展示了香港、澳门本身发展的美好前景;
再次,?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用和平方式解决矛盾的典范,不但为我国实现完全统一指明了方向,而且为世界各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最后,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以?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必将产生巨大示范作用。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台湾问题的新变化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一、台湾问题的新变化
1、国际环境的变化与美国对我的牵制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进行牵制。
一、台湾问题的新变化
2、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膨胀在台湾岛内,1988年 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此后,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
顽固拒绝和谈统一,企图在维持?中华民国?的招牌下把台湾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公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支持、纵容?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膨胀,?台独?思潮蔓延。
一、台湾问题的新变化
3、两岸联系密切与?台独?势力猖獗
( 1)两岸联系密切 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在 1987年底长达 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条件下,两岸人员往来不断扩大,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 2)?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 1993年 4月两岸举行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 3)?台独?势力猖獗 但李登辉于 1995年 6
月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1999年 7月抛出?两国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针对李登辉的?台独?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
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促使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认清了?台独?的危险性。 2000年 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 2002年 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 1995年 1月 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的内涵,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海峡两岸和平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寄希望于台湾同胞、欢迎台湾各党派及各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并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八项主张。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2、进入新世纪的对台政策 2002年 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代表党中央所作报告中关于对台工作的论述.高度概括了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主要特征,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宣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坚定决心。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的一贯性、连续性和在新形势下的重大发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发展两岸关系、
促进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诚意,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的重要思想。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一,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强调维护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
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同时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国家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威胁就是?台独?分裂活动。要把按照?和平统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作为努力目标,把
文攻武备?作为反?台独?斗争的总方略。文攻和武备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牢牢掌握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动权。军队必须抓紧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反
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做得越好,就越有可能争取到和平统一的前景。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谈判的前提,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
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至于政治谈判的名义、地点、
方式等同题,只要早日进行平等协商,总可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突出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明确指出我们无论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都要取得台湾同胞的广泛支持,
否则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统一后也难以保持台湾的长治久安。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我们在做台湾人民工作的时候,要有针对性,要了解台湾同胞的心态和愿望,多做释疑解惑的工作。要从根本上讲清楚一个道理,
使台湾同胞明白:台湾离开了祖国,必将被外国干涉势力所控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要使他们了解,实现统一并不会改变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他们现有的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要努力扩大两岸交流交往,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1997年,1999
年,我们相继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一件大喜事。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第六,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健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 2000年 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中,现代化建设是核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
大陆同台湾的统一问题,实质上是政治、经济、军事、
外交等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关键是要把我们大陆的事情办好。大陆政治安定,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完成的根本保证。
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奠定坚实而强大的基础。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在?台独?分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台海局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针对台海局势的新变化、新情况、新特点,作出了关于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论述、新主张,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1、胡锦涛的四点意见
2005年 3月 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005年 4-5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在会谈和公报中,胡锦涛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等新的主张。 2006年 4月,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2005年 4月 29日胡锦涛与国民党代表合影、
2005年 5月 12日胡锦涛与亲民党代表团合影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2、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
2007年 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内涵,在新形势下提出了一系列对台工作的新政策。
第一,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
最紧迫的任务 。对台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但绝不会容忍?台湾独立?,绝不会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现阶段两岸同胞必须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最重要、量紧迫的任务。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2、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第二,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 1949年以来,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中国是两岸同胞的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构建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 13亿人民共同决定。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两岸同胞理应坚决反对。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2、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第三,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主要内容有:一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要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二是,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两岸?三通?,开创两岸交流与合作的新局面。三是,
早日恢复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鼓励两岸同胞加强交往,增进相互理解,密切两岸同胞的感情,使两岸同胞的感情更融洽、合作更深化,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2、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第四,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
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要真心诚意地为台湾同胞谋福祉、办实事。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
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量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三、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政策
2、新世纪新形势下的对台政策第五,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 2005年 3
月 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该法规定,?台独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 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 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部重要法律,将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主张,同时表明了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共同意志和坚定决心。这部重要法律的颁布实施,对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内容小结
1、台湾问题产生 50多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台方针政策大致经历了由?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2、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奋斗进程中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构想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胜利回归,使
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生动现实,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内容小结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
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我们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我们坚信,经过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中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的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