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三市场划分
宏观经济学将市场划分为三个方面:
金融市场; 产品和服务市场; 要素市场
2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观点
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如价格和工资的刚性,供给不一定创造需求,而总需求是起决定作用的;
核心是有效需求,经济衰退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求,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因而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
2 学派之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价格的假设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循环第三节 宏观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GDP与 GNP: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重要概念;
二,GDP的核算:
若为四部门、三市场收入循环模型
家庭、企业、政府、国外部门;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
Y=C+I+G+NX
几个循环模型中的恒等关系
对于所有的模型都有:总供给 =总需求;总支出 =总收入;
GDP=NI;
两部门两市场模型:家庭,企业 ;产品市场,要素市场
消费者所有的收入用于消费(购买)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
两部门三市场模型:加入金融市场; S=I
消费者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并成为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 ;
四部门模型:加入政府和国外部门 ;
消费者还有一 部分收入用于支付政府税收和进口;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有一部分由政府购买买走,还有一部分用于出口。
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变量
一般价格水平
一般利息率水平
失业率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 以产品市场为中心(重点)
AD-AS模型
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
Y=C+I+GP+NX; GP由政府决定; NX受国际经济影响 ; 此处总需求的决定主要研究决定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因素 ;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书 132-134
一般价格水平; 总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人们的货币收入 ;总需求曲线整体移动
人们的时间偏好 ;总需求曲线整体移动
对价格的预期;总需求曲线整体移动总供给的决定因素 ---136-137
一般价格水平和生产力极限
1、总供给曲线与一般价格水平
AS是一般价格水平 P的增函数,AS=φ(P)
三种不同形状的总供给曲线:
直角形的 AS曲线,—— 凯恩斯
垂直的 AS曲线 — -古典主义
曲肘形 AS曲线 —— 新古典综合派总供求均衡及其变动(重点)书第 54页
1、总供求的自动均衡,
AD与 AS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价格水平和总产量的大小。
2、总需求变动及对均衡的影响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Y=C+I+GP+NX),C和 I的变动,NX的变动及 G的变动都会使总需求变动。上述因素增加即是总需求增加,AD右移;反之左移;
总需求变动了,均衡的产量 Q和价格水平 P也变动,进而国民收入( NI=PQ)也变动,
产量和价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国民经济所处的状态:失业、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
总供给变动
总供给的变动指 AS曲线的移动,例如,当生产要素的效率普遍提高时,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提高 了,于是生产力极限向右移动,带动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书 139-141
NI_AE模型 —— 书第三章
用于描述最终产品市场总供求的均衡;
凯恩斯依总收入与总支出关系建立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NI-AE模型中的消费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DI的增函数,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
C=C+MPC ·DI ;( MPC是消费函数曲线的斜率);
边际消费倾向( MPC),每增加一元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 MPC=?C/? DI;
图示说明 1 NI=AE(重点)
AE
NI0
C=200+4/5NI
1000500 1500
C=200+4/5·1500=1400
I=S=100
I=S=100AE=C+I=200+4/5NI+100
450C=200+4/5·1000=1000,S=0
45度线
45度线代表该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收入和支出都相等
AE=C+I=1500
经济在 NI=1500处达到均衡状态,即此时 NI=AE
收入乘数
概念
无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收入乘数,只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的乘数 MULTI
MULTI=?NI/?AE=1/(1-MPC)=1/MPS
运用 NI-AE模型和乘数原理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
均衡时应有 NI=AE,
即 Y=C+I+G+NX
运用 NI_AE模型说明失业状态和通货膨胀状态下经济将如何调整
失业状态下,总需求(总支出)不足,总支出 AE必须增加(消费增加或是投资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
才能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存在失业时,
政府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
通货膨胀状态下,总需求 (总支出 )过旺,总支出 AE
必须减少才能消除通货膨胀 ; 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第四章 货币市场均衡
货币需求分三类 (凯恩斯的观点)
交易需求、谨慎需求、投机需求;
交易需求与谨慎需求一样,都与收入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投机需求,利率下降持有货币的成本下降,基于投机的货币需求增加;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反函数;
灵活偏好陷阱
虽然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动,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货币投机需求会变得无穷大,即当利率降到某一点时,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下降,纷纷持有货币,进而会阻止利率的下降;
此时,政府试图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无效,经济陷入了灵活偏好陷阱。
二、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
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曲线 MS1右移
至 MS2,打破原来的均衡;
原来的均衡水平 r=10%处,
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自动均衡机制发挥作用:
书 P107
利率会下降,有两方面的影响
r
0 M
MS1
MD1
10%
5000
MS2
5500
MD2r2
从货币市场到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引起最终产品市场 AD的变化,进而引起总产量的变化 ;
凯恩斯和货币主义对这种变化的传导机制解释不同,进而产生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五章 IS-LM模型(重点)
IS_LM模型把最终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联系起来,
说明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过程;即说明达到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的决定;
假定:
总体价格水平不变;
封闭经济。
IS曲线表示最终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储蓄 S和投资 I都相等的轨迹;
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货币供给 M和货币需求 L都相等的轨迹。
r
Y
LM
IS
O
IS曲线的经济含义
IS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
最终产品市场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AD=AS
收入与支出的均衡,AE=NI;
储蓄与投资的均衡,I=S;
其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IS曲线的斜率 — IS曲线的倾斜程度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IS曲线方程,r=1/b(C+I+GP)-1/(b.MULTII)
Y=1/bA -1/(b.MULTII) Y;
影响斜率的因素,将影响政策效果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弹性) b; 越大曲线越平缓;
收入乘数,边际储蓄倾向( 1-MPC)越小(边际消费倾向 MPC越大),边际税率 MT越大,即乘数越大,
IS曲线越平缓;
LM曲线的斜率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
LM曲线方程,r=1/h(kY-MS/P),
影响斜率的因素:
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 k,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h,
k越大,h越小,收入变动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越大,LM的斜率越大,LM越陡;
IS-LM模型的自动调整过程
IS-LM曲线的交点 E意味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达到均衡,收入和利率都不再变动;
任何对 E点的偏离,会在两个市场自动调整的内在机制下重新达到均衡;
若最初经济处于 IS曲线上而偏离 LM曲线,
则说明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
若最初经济处于 LM曲线上而偏离 IS曲线,
则说明货币市场均衡而产品市场非均衡;
区域位置 货币市场 产品市场
1 IS曲线右上方
LM曲线左上方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利率将下降;
总需求 <总供给,
投资 <储蓄,收入将下降
2 IS曲线左下方
LM曲线左上方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利率将下降;
总需求 >总供给,
投资 >储蓄,收入将增加;
3 IS曲线左下方
LM曲线右下方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利率将上升;
总需求 >总供给,
投资 >储蓄,收入将增加
4 IS曲线右上方
LM曲线右下方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利率将上升;
总需求 <总供给,
投资 <储蓄,收入将下降对应书中图 5.6
V,MS,P 影响 LM曲线移动的机制上述三个因素引起 LM曲线移动的传导机制可概括如下,
当 V↑,MS↑和 P↓时:
MDPMS? BD↑ BP ↑
r ↓
MDA ↑
I(r) ↑ AE ↑ AE>Q Q ↑
AE=Q
MDT ↑
MD ↑
P
MSMD?
r ↓ Q ↑ 即 LM曲线向右移动
IS曲线移动的传导机制时:,和(或),当 MTNTGPC
AE QAEQ
QAE?
TMD PMSMDr?AMD PMSMD?
结果, r,Q 即 IS曲线向右移动。
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即由于利息率提高,私人投资会被挤掉一部分,造成投资 I(r)下降;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财政政策效果大小 )的因素:与 IS,LM曲线的相对倾斜度有关;
第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财政政策手段
手段,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政府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公债:政府的债务;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在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乘数大小 KG=1/(1-MPC),
越大,IS曲线越平缓; ( +)
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b的大小,
越大,IS曲线越平缓。 ( +)
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 k的大小,
越大,LM曲线越陡峭; ( +)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h的大小,
越大,LM曲线越平缓; ( -)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货币政策手段
变动准备金率,提高准备金率,使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给减少;反之增加;
变动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央行对其他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
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向央行的借款会减少,
货币供给会减少;反之增加 ;
公开市场业务:最常用的工具
央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央行买进政府债券,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减少 。
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与 IS,LM曲线有关;
IS曲线越陡(假定 LM曲线不变),意味着投资对利率的变化越不敏感,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率下降带来的投资增加进而带来的总需求增加越少,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越大;
LM曲线越陡峭 (假定 LM曲线不变 ),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率下降使总需求增加的幅度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