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目 录
第一部分概述
前言
一 课程建设总纲二 课程定位三 教学要求与特色四 教学内容体系五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六 教学媒体七 课时分配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引言
上编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管理系统第二章 管理思想下编 管理职能第三章 计划
第四章 组织第五章 领导第六章 控制
第一部分? 概述
前 言一、课程建设总纲
1.培养目标: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3.教学内容: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4.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5.教学条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第二课堂、企业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6.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
二、课程定位与特色
㈠课程定位
l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饭店管理等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l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l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l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㈡课程特色
l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模拟实践教学。本课程主讲教师早在80年代,就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创造了“模拟实践教学法”,并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在十多年的管理学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并不断完善与创新。每一大节课(100分钟)的开头,通过【本节点睛】和【走进管理】(介绍管理案例)而将学生引进模拟实际管理的情景之中。现已形成了模拟管理、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管理情景剧、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模拟实践的教学形式。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了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l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针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个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50%;期末考试只占50%)。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l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集成式学习系统。通过近20年管理学教学实践与改革,已建立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集成式学习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针对高职高专与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助手”的理念;二是要建立系统化的由学生参与的、交互式的教学形式,详见本规划的第三个大标题: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三是加强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四是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构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与氛围。本课程主讲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上提出,要打破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三、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l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
l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l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本课程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四、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
㈠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体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获取式教学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是具有完整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操作性。” 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最基本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
㈡主要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l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l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l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教案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l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l情景剧。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l调查与访问。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家对话活动。
l岗位见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l计算机模拟。对于一些可以运用计算机处理的管理问题,借助有关程序,由学生操作计算机实现对管理的模拟过程。
l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l自我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l管理游戏。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l管理沙龙。这是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㈢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必须高度重视。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㈣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的全程考核体系。
详见考核方案与试题库建设。
五、教学媒体本课程要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l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由单凤儒主编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l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实行全程多媒体授课,并逐步建立与完善助学课件与课程考核及课程管理的计算机化。
l网络教学。实现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教师授课录像全部上网。
l主要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美]约瑟夫M.普蒂《管理学精要-亚洲篇》
3、[美]JamesF.Stoner《管理学教程》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4、[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5、[美]Stephen P.Robbins,《管理学》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绪君主编《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7、高天成.《新概念创新管理》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3月
8、陈建平等.《企划与企划书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9、赵文明.何嘉华编著,百年管理失败名案》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10、吴照云编著《管理学》第四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1、加雷斯.琼斯等著《当代管理学》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2、赵文明.黄成儒编著,百年管理思想精要》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13、范军编著,百年管理事典》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14、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东方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15、http://www.haier,com/
16、http://www.bepark.com/
17、http://cns.3721.com/cns
18、http://www.ttbbs.com/tv66/
19、http://www.cn.changhong,com
六、课时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为64学时。
课 时 分 配 表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含讨论)
实践
小计
引言
1
1
1
管理系统
7
2
9
2
管理思想
6
2
8
3
计划
6
4
10
4
组织
6
4
10
5
领导
8
6
14
6
控制
6
2
8
综合实训
4
4
合计
40
24
64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引 言一、管理的重要性
㈠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㈡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㈢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㈣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生存能力二、管理学的知识体系
㈠课程定位
㈡你们的学习目标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变革的能力。
㈢课程体系
1、管理学基础在管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2、管理学基础的内容结构。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
㈠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2、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为基本形式。
㈡考核方法考核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考核比例:平时(50%)+期末(50%)
上编?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 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
A.知识点:
1.管理的涵义与属性;
2.管理系统的构成;
3.管理者的分类、素质和基本职能;
4.管理对象的构成类;
5.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B.技能点:
1.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管理的基本概念;
2.认知并能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管理素质;
3.理解并能运用管理机制分析与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管理概述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管理的属性与特征。管理两重性原理。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管理即是科学又是艺术。
三、管理系统的构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环境所构成。
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二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二)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按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2、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直线管理人员与参谋管理人员。
二、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第三节? 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一、管理对象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
二、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三、管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交换关系和影响关系。
要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
第四节? 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一、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管理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管理机制在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主要有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管理方法主要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素质及管理机制的作用机制,讲授是主要形式,并以讨论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复习思考题】
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
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
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
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6.分析管理定义的多种表述。
7.简述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8.试述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
9.试述管理机制的构成。
10.联系实际,分析各类管理方法的特点。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二章 管理思想
【教学目标】
l知识点:
1、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
3、组织文化的功能
l技能点:
1、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能力;
2、对主要管理学派管理观点的比较与分析能力;
3、对管理思想的创新与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概述
(二)主要学派的观点
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认为: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现例外管理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而且努力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而管理又包括五种职能活动。
3、组织理论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使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二)主要学派的贡献
1、人际关系论与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是由梅奥在著名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管理科学
l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
l注重定量分析,在管理决策中广泛应用数学工具和数量模型,认为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l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3、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4、系统管理理论
⑴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⑵系统的整体性。⑶系统的等级性。
5、权变管理理论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三、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战略管理思想波特的《竞争战略》:五种竞争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分析模型
(二)企业再造理论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二节? 现代管理原理一、系统原理。在管理中要坚持系统分析原则、整分合原则、封闭原则。
二、能级管理原理三、人本管理原理四、动力原理第三节? 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结构
1、组织文化的含义
2、组织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幅射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管理原理的有关原则和组织文化的建设问题。应结合企业调查较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也采用案例教学法。
【复习思考题】
1、你经历过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影响吗?你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你在管理中用过哪些定量方法?效果如何?
3、有人认为,只有定量分析管理问题才谈得上科学管理,你同意吗?为什么?
4、你最欣赏的管理流派是什么?为什么?
5.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6.试述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7.试述梅奥的霍桑试验。
8.试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9.试述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下编 管理职能
第三章 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内容;
2、理解目标管理的实质与特点,掌握目标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3、掌握获取信息、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掌握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5、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
●技能点:
1、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2、制定目标的能力
3、具有创新能力
4、具有决策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界定一、计划职能概述
(一)计划职能涵义
1、广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
2、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二)计划的种类
(三)、计划职能的基本程序
1、分析环境,预测未来;
2、制定目标;
3、设计与抉择方案;
4、编制计划;
5、计划的实施与反馈。
二、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确定
㈠管理问题分析与确定的模式
㈡管理问题分析确定的方法与技术
㈢确定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三、环境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公司的优势与劣势。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明确公司在当前环境下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SWOT分析的第二步就是对公司所处环境中的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或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必须加以考虑的机会和威胁(见表)。
在SWOT分析完成,公司所具有或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都已确定后,管理人员就可以开始计划的工作过程,制定实现公司使命和目标的战略。
第二节创新与运筹一、创造力的来源
1、创新精神。2、知识、经验与技能。3、创造方法。
4、勤奋工作。5、激励。6、环境。
二、创意产生方法
1、詹姆斯.韦伯.扬创意法韦伯.扬最重要的观点是“新构想是不折不扣的老要素之新组合”
2、奥斯本核对表法奥斯本核对表法是在新产品开发中最具盛名的创意方法。该方法就是利用一张预先准备好的核对表,以此为索引,由计划、有意识地将个人头脑中的构想引导出来。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用奥斯本核对表,以询问的方式,引出构想。
3.狄波诺的“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法的特点。水平思考法一般是一种“不连续”的思考,或是“为改变而改变”的思考。与水平思考相对立的是传统逻辑上的“垂直思考”。垂直思考是从一种信息状态直接到另一种状态。
4.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在会议中运用集思广益的方法,以收集众人的构想的一种思考。通常分以下几个步骤:
⑴选定项目。 ⑵头脑风暴。⑶选择与评估
5.凯斯勒的创意法亚瑟凯斯勒创意法的概念建立于“二旧换一新”的构想。“二旧换一新”是指一个新构想通常可以出自两个相互抵触的想法的再生组合。两个相当普通的概念或想法、两种情况,甚至两个事件放在一起,经由“二旧换一新”,产生一个全新的构想。
三、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第三节 决策一、决策的含义与分类二、决策程序
1、调查与分析
2、设计被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审查与反馈三、决策方法定性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征询法、提喻法和方案前提法。
定量决策的方法有:确定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等成本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模型;风险型决策方法,主要是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有乐观法、悲观法、平均法和后悔值法。
第四节 编制计划一、计划的内容与方法
㈠计划的内容
㈡计划的方法
1、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的特点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特点。
二、计划文书的构成
1、计划导入
2、计划概要
3、计划背景
4、计划意图
5、计划方针
6、计划构想
7、计划设计
8、附录四、计划书的构成样例第五节 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与基本特点
㈠目标管理的含义
㈡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二、科学地制定目标三、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对实施成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决策的方法及政策的形成与运用,难点是创新和运筹能力培养问题。应结合实例、案例进行教学,并注意作业练习。使学生能够按照所讲理论的要求完成××活动计划的编制。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计划工作的类型。
2.试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3.试述目标管理的特点与步骤。
4.决策的程序有那几步?
5.决策的“软”“硬”技术包括那些?
6、简述创造力的来源
7、寻求创意的方法有哪些?
8、韦伯.扬的创意法。
9、奥斯本核对表法
10、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一些新企业创意,这些创意从何而来?那些最具可行性?那些最不可行?为什么?
11、列举出一些最近在你周围新建立的企业,他们能够生存的机会有多大?为什么?你会给主管或管理者提什么建议以提高他们成功的可能性?
12、在同学中间成立小型的专门工作小组,任务是找出一项能对你的学校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活动,并简要列出实施该创意的行动计划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四章 组织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组织职能;
2、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
3、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4、理解职权分配及职权关系的处理;
5、掌握组织制度规范制定与执行的原则与方法;
6、了解人员选聘与人员组合方式、程序与途径;
7、掌握组织协调的要求与方法;
8、理解建设团队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技能点:
1、设计组织结构的能力
2、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3、进行合理人员配备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组织职能与结构设计一、组织职能概述
(一)组织职能的概念组织职能的广义与狭义。从狭义上讲,组织职能是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的工作过程;从广义上讲,组织职能是指从工作目标与组织体系的建立,到组织的运行,工作目标的实现的全部工作过程。广义的组织职能就是管理学中所讲的“一职能论”。本教材所讲的组织职能是指狭义的组织职能。
(二)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三)组织工作的原则二、组织结构及其设计程序三、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
(一)部门划分的原则
(二)部门划分的方法四、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有一定限制的。
2、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二)组织的高层结构与扁平结构
1、高层结构的特点。
2、扁平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一、传统型的组织结构
(一)直线制
(二)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制二、现代型的组织结构
(一)事业部制与多维组织
(二)矩阵制
(三)委员会制
第三节 职权关系与组织规范一、职权关系
(一)职权
(二)职权分配
(三)正确处理职权关系
1.建立明晰的职权结构。
2.协调职权关系二、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性质与特征
(二)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
1、组织因素。2、环境因素。3、管理者与下级因素。
(三)分权的实施化
1、分权的标志。2、分权的途径。3、授权。
三、组织的制度规范
(一)组织的制度规范的类型与特点
(二)组织制度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三)组织的制度化管理第四节 人员配备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在狭义上,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成员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行为。
在广义上,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和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二、人员选聘与组合
(一)人员选聘
1、人员选聘方式。2、选聘的基本程序。
(二)人员组合与流动
1、实现最佳组合的途径。2、人员流动。
三、人员培训四、人员考核
㈠人员考核的含义与作用
㈡人员考核的内容
㈢人员考核的要求
㈣人员考核的程序
㈤人员考核的方法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组织结构设计,难点是职权关系和组织协调问题。讲授时应采取讲授与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的组织结构。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何关系?
3.分析组织结构不同形式的特点。
4.什么是分权与授权?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5.怎样进行人员选聘与组合?
6、人员考核的内容与方法有哪些?
7、怎样理解职权分配问题?
8、怎样制定与执行组织的制度规范?什么是制度化管理?
9、在CEO位置上,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10、你认为管理者在授权上存在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
11、采访一位董事会成员,讨论它对自己工作的看法。
12、选择一个拟从事的工作,用管理跨度、授权、责任、职权、和职责等属于描述它。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五章 领导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有关领导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2.掌握权力形成与运用的机制与方法;
3.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4.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5.掌握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技能点
1、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2、运用支配权力的能力
3、灵活沟通的能力
4、有效利用激励手段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实质
1、领导的含义是指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2、领导的实质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
3、领导手段指挥;激励;沟通
(二)人性假设理论?
1、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2、管理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演进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二、领导方式理论
(一)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专断型领导方式
2、民主型领导方式
3、放任型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理论
1、特性理论
2、行为理论:重点介绍管理方格理论。
3、情景理论第二节? 权威与指挥一、权威的形成
(一)领导权威
(二)权力的形成机制二、权力的运用
1、正确处理权力的自主与制衡
2、科学地使用权力
3、加大奖惩力度三、有效指挥
1、指挥的有效性 2、载体不同的指挥形式
3、强制程度不同的指挥形式 4、指示与规范
第三节 激励理论一、激励机制
1、激励的涵义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二、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论。两大类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
(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
3、期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4、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比较值。
第四节 激励的实施系统一、企业激励实施系统的基本模式在一定的环境下,依据激励理论模式,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与方法,作用于企业员工(被管理者)的需求;根据企业员工需求与动机的实际构成,激励行为通过五个子系统获得实现。
目标与成就子系统、工作兴趣与体验子系统、人际关系与互动子系统、思想教育子系统、物质利益驱动子系统。
二、激励的实施系统
(一)目标与成就激励系统
(二)工作兴趣与体验激励系统
(三)人际关系与互动激励系统
(四)思想教育激励系统?
(五)物质利益激励系统
第五节? 沟通一、沟通的基本模式
(一)沟通的涵义与类型沟通:为达到一定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二)管理沟通的要素二、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
(一)管理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原则三、沟通类型与沟通技巧
(一)信息沟通
(二)情感沟通
1、沟通的语言艺术语言表达的种类及特点
2、倾听的技巧
3、说的技巧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领导理论和领导手段的运用,难点是权威和激励理论。可采取小组讨论,收集典型事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人性假设理论。
2.管理者应怎样正确的选择领导方式?
3.管理者的权威是怎样形成的?
4.试述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5.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6、考虑你现在或以前的工作,思考一下老板如何管理你,你如何面熟最为领导者的他或她?你愿意用什么来替代领导?
7、在学完本单元后,作为领导者自我评价一下,你的长处与不足是什么?
8、识别一下已有的可能加强你领导能力的发展经历,这些经历交给你什么?在确定一下你需要发展的经历,如何寻求?具体一些。
9、学生讨论:处罚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10、举例说明:让学生在给定的一个情景中,设计一个与情景中所给工作相适应的奖酬水平,学会运用奖酬这种激励手段
11、假如你是一个领导,你采用哪些方式或类型与你的下属进行沟通。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六章? 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控制机制,掌握管理控制三种类型;
2.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
●技能点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主要方法;
2.能够及时搜集并有效处理信息。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过程一、控制机制
(一)管理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是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二)控制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控制系统
(四)控制机制二、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1、预先控制。
2、同步控制。
3、反馈控制。
三、控制过程
(一)制定标准
1、确定建立标准的范围
2、选择制定标准的方法
3、确定标准的表达形式
(二)衡量工作绩效
1、测量的预见性与及时性
2、采用科学的监测、考核方法
3、分析偏差
(三)纠正行动
1、选择纠正方式
2、及时、迅速纠正
3、实施适度控制第二节? 控制技术与方法一、控制要领
1、实行例外控制
2、在战略要点上控制
3、控制关键因素
4、有计划地控制二、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1、预算的含义与形式
2、特殊预算形式
(二)非预算控制
1、行政控制 2、经济分析
(三) 市场控制与派系控制?
1、市场控制
2、派系控制第三节 信息搜集与处理一、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的概念与分类
2、管理信息系统
3、典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网络信息管理
二、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
(一)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大众媒体获取信息。
2、通过组织工作媒体获取信息。
3、与人沟通过程中获取信息。
(二)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三)信息分析与整理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控制工作的类型、控制程序,难点是各种控制方法。授课时可结合企业事例及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制定控制方案。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实际理解控制的机制。
2.试述控制过程
3.试述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区别。
4.简述预算控制法。
5.让一位管理者描述他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的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6、信息系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7、由于高性能地价格计算机、无线通讯以及视频会议等技术的发展,许多管理者可能很快就不用到办公室上班了,他们将在家中工作。这种安排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什么?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目 录
第一部分概述
前言
一 课程建设总纲二 课程定位三 教学要求与特色四 教学内容体系五 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六 教学媒体七 课时分配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引言
上编 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管理系统第二章 管理思想下编 管理职能第三章 计划
第四章 组织第五章 领导第六章 控制
第一部分? 概述
前 言一、课程建设总纲
1.培养目标: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2.教学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3.教学内容: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
4.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5.教学条件: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建立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第二课堂、企业基地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条件体系。
6.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
二、课程定位与特色
㈠课程定位
l管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饭店管理等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l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
l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l管理学基础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㈡课程特色
l推行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的模拟实践教学。本课程主讲教师早在80年代,就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创造了“模拟实践教学法”,并获得了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在十多年的管理学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并不断完善与创新。每一大节课(100分钟)的开头,通过【本节点睛】和【走进管理】(介绍管理案例)而将学生引进模拟实际管理的情景之中。现已形成了模拟管理、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管理情景剧、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模拟实践的教学形式。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了他们的管理创新思维,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l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针对高职高专管理学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管理技能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理论、概念,注重考核思维与技能;二是考核的答案是多元化、开放式(特别是思维力与能力的考核,可以有多个标准答案,可以超出教材与课堂讲的范围);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日常考核占50%;期末考试只占50%)。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而且,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
l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集成式学习系统。通过近20年管理学教学实践与改革,已建立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集成式学习系统。这一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针对高职高专与管理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助手”的理念;二是要建立系统化的由学生参与的、交互式的教学形式,详见本规划的第三个大标题: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三是加强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四是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构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与氛围。本课程主讲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学研究会上提出,要打破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
三、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建立“124”教学内容体系。“124”是指“一条主线”、“两大基础”、“四大关键能力”。
l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这种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是指企事业单位基层的班组长、工段长、领班、部门主管等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性、一般性的管理技能。既区别于以宏观管理、概念技能为主的高层综合管理能力,又区别于以专业化为特征的生产、营销、财会等职能管理技能。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这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进行设计。
l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管理的概念、属性,管理主体、管理对象与环境、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职能等;二是管理思想,包括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最新趋势,管理原理、组织文化等。这是课程第一、二章的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管理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与前提。
l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的能力。管理的四大职能反映了各级管理者的共通作用与程序。在本课程中,在介绍四大职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基层管理者所需的实用技能上。本课程的第三、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与培养这四大关键能力。这部分是本课程的主体与重心。
四、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
㈠改革教学方法的原则与体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大教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
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方式,是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改革目标模式,获取式教学必须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二是具有完整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操作性。” 向以课堂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挑战,最基本的改革方向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渠道。
㈡主要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管理课程的特点,适应高职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并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l头脑风暴法。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提出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
l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重点案例采取录像播放方式,以增强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l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管理学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教案所选案例,均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l角色扮演。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l情景剧。由师生共同选择案例,并编写脚本;由学生们进行演出,演出分为两部分:一是所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的展示,二是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演出结束后,全班同学进行评议,分析各扮演者处理是否得当,并提出更好的建议。可以分组进行,有关角色也可以轮流扮演。这种方法可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训练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l调查与访问。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家对话活动。
l岗位见习。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
l计算机模拟。对于一些可以运用计算机处理的管理问题,借助有关程序,由学生操作计算机实现对管理的模拟过程。
l网络冲浪。现代教学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是一种特殊的接触实际的窗口。根据教学进度需要,引导学生登陆有关网站,了解现实企业状况,搜集最新信息,学习最新管理知识,思考与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l自我评估:课程内容结束后,可在课尾或课下,由学生进行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自我测试或评估。自我评估(心理测试)是针对所学内容列出几条选择项,供学生自我评估检测;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这种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l管理游戏。游戏围绕着对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它帮助参与者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会有很多启迪,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他们在非正式的、非紧迫的情景下学会一个技巧。
l管理沙龙。这是针对管理课程的特点而尝试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然后,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畅谈,相互启发,也可以争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
㈢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必须高度重视。详见实训指导大纲。
㈣考核以综合管理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的全程考核体系。
详见考核方案与试题库建设。
五、教学媒体本课程要大力加强信息化教学手段建设,建立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l教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由单凤儒主编的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管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l多媒体教学。本课程实行全程多媒体授课,并逐步建立与完善助学课件与课程考核及课程管理的计算机化。
l网络教学。实现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多媒体课件、习题集教师授课录像全部上网。
l主要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2、[美]约瑟夫M.普蒂《管理学精要-亚洲篇》
3、[美]JamesF.Stoner《管理学教程》华夏出版社2001年1月
4、[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5、[美]Stephen P.Robbins,《管理学》Prentice? Hall出版公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王绪君主编《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7、高天成.《新概念创新管理》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3月
8、陈建平等.《企划与企划书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9、赵文明.何嘉华编著,百年管理失败名案》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10、吴照云编著《管理学》第四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1、加雷斯.琼斯等著《当代管理学》第二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2、赵文明.黄成儒编著,百年管理思想精要》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13、范军编著,百年管理事典》中华工商联和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14、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实践篇》东方出版社 2002年9月出版
15、http://www.haier,com/
16、http://www.bepark.com/
17、http://cns.3721.com/cns
18、http://www.ttbbs.com/tv66/
19、http://www.cn.changhong,com
六、课时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为64学时。
课 时 分 配 表章节
教学内容
课时分配
理论(含讨论)
实践
小计
引言
1
1
1
管理系统
7
2
9
2
管理思想
6
2
8
3
计划
6
4
10
4
组织
6
4
10
5
领导
8
6
14
6
控制
6
2
8
综合实训
4
4
合计
40
24
64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引 言一、管理的重要性
㈠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㈡管理是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
㈢管理是一切组织与事业成功的关键要素
㈣管理是管理专业大学生最基本的职业生存能力二、管理学的知识体系
㈠课程定位
㈡你们的学习目标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变革的能力。
㈢课程体系
1、管理学基础在管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2、管理学基础的内容结构。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
㈠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2、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为基本形式。
㈡考核方法考核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开放式的全程考核系统。
考核比例:平时(50%)+期末(50%)
上编? 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 管理系统
【教学目标】
A.知识点:
1.管理的涵义与属性;
2.管理系统的构成;
3.管理者的分类、素质和基本职能;
4.管理对象的构成类;
5.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B.技能点:
1.理解并能解释说明管理的基本概念;
2.认知并能有意识培养自己的管理素质;
3.理解并能运用管理机制分析与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管理概述一、管理概念。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二、管理的属性与特征。管理两重性原理。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管理即是科学又是艺术。
三、管理系统的构成。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环境所构成。
管理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二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
(一)管理者的概念
(二)管理者的类型管理者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按管理层次,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2、按管理工作的性质与领域,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直线管理人员与参谋管理人员。
二、管理者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第三节? 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一、管理对象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
二、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功效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三、管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交换关系和影响关系。
要抓好环境管理,能动地适应环境。
第四节? 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一、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管理机制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管理机制在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主要有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二、管理方法主要有经济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和社会学心理学方法。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管理的定义、管理者素质及管理机制的作用机制,讲授是主要形式,并以讨论及案例分析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复习思考题】
1.你觉得管理重要吗?你对学好管理学充满了信心吗?
2.你是怎样认识管理定义的?能给管理下个定义吗?
3.结合实际或案例分析管理系统的构成;
4.为什么说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5.分析一个管理成功的案例,谈谈自己对管理的理解。
6.分析管理定义的多种表述。
7.简述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8.试述管理者应具有的素质。
9.试述管理机制的构成。
10.联系实际,分析各类管理方法的特点。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二章 管理思想
【教学目标】
l知识点:
1、管理理论与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2、有代表性的重点理论;现代管理原理与原则;
3、组织文化的功能
l技能点:
1、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能力;
2、对主要管理学派管理观点的比较与分析能力;
3、对管理思想的创新与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概述
(二)主要学派的观点
1、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认为: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按照作业标准和时间定额规定不同的工资率;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现例外管理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大大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而且努力探求确立企业良好的工作秩序的管理原则。
法约尔认为,企业的经营有六项不同的活动,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而管理又包括五种职能活动。
3、组织理论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具有以下特点: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使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管理理论
(一)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二)主要学派的贡献
1、人际关系论与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是由梅奥在著名的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管理科学
l管理科学的核心就是寻求决策的科学化。
l注重定量分析,在管理决策中广泛应用数学工具和数量模型,认为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
l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
3、管理理论的热带丛林
4、系统管理理论
⑴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⑵系统的整体性。⑶系统的等级性。
5、权变管理理论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有关的环境条件,然后根据权变关系的理论,求得与之相应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以最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三、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战略管理思想波特的《竞争战略》:五种竞争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分析模型
(二)企业再造理论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第二节? 现代管理原理一、系统原理。在管理中要坚持系统分析原则、整分合原则、封闭原则。
二、能级管理原理三、人本管理原理四、动力原理第三节? 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含义与结构
1、组织文化的含义
2、组织文化的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幅射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建设; 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程序。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管理原理的有关原则和组织文化的建设问题。应结合企业调查较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也采用案例教学法。
【复习思考题】
1、你经历过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影响吗?你认为非正式组织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你在管理中用过哪些定量方法?效果如何?
3、有人认为,只有定量分析管理问题才谈得上科学管理,你同意吗?为什么?
4、你最欣赏的管理流派是什么?为什么?
5.试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6.试述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
7.试述梅奥的霍桑试验。
8.试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9.试述组织文化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下编 管理职能
第三章 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计划的类型,理解计划职能的内容;
2、理解目标管理的实质与特点,掌握目标管理的步骤与方法;
3、掌握获取信息、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4、掌握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5、掌握决策的分类、程序与方法;
●技能点:
1、编制计划书的能力。
2、制定目标的能力
3、具有创新能力
4、具有决策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界定一、计划职能概述
(一)计划职能涵义
1、广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
2、狭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二)计划的种类
(三)、计划职能的基本程序
1、分析环境,预测未来;
2、制定目标;
3、设计与抉择方案;
4、编制计划;
5、计划的实施与反馈。
二、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确定
㈠管理问题分析与确定的模式
㈡管理问题分析确定的方法与技术
㈢确定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三、环境分析方法
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公司的优势与劣势。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任务就是明确公司在当前环境下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SWOT分析的第二步就是对公司所处环境中的当前或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或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必须加以考虑的机会和威胁(见表)。
在SWOT分析完成,公司所具有或面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都已确定后,管理人员就可以开始计划的工作过程,制定实现公司使命和目标的战略。
第二节创新与运筹一、创造力的来源
1、创新精神。2、知识、经验与技能。3、创造方法。
4、勤奋工作。5、激励。6、环境。
二、创意产生方法
1、詹姆斯.韦伯.扬创意法韦伯.扬最重要的观点是“新构想是不折不扣的老要素之新组合”
2、奥斯本核对表法奥斯本核对表法是在新产品开发中最具盛名的创意方法。该方法就是利用一张预先准备好的核对表,以此为索引,由计划、有意识地将个人头脑中的构想引导出来。不管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用奥斯本核对表,以询问的方式,引出构想。
3.狄波诺的“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法的特点。水平思考法一般是一种“不连续”的思考,或是“为改变而改变”的思考。与水平思考相对立的是传统逻辑上的“垂直思考”。垂直思考是从一种信息状态直接到另一种状态。
4.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在会议中运用集思广益的方法,以收集众人的构想的一种思考。通常分以下几个步骤:
⑴选定项目。 ⑵头脑风暴。⑶选择与评估
5.凯斯勒的创意法亚瑟凯斯勒创意法的概念建立于“二旧换一新”的构想。“二旧换一新”是指一个新构想通常可以出自两个相互抵触的想法的再生组合。两个相当普通的概念或想法、两种情况,甚至两个事件放在一起,经由“二旧换一新”,产生一个全新的构想。
三、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第三节 决策一、决策的含义与分类二、决策程序
1、调查与分析
2、设计被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审查与反馈三、决策方法定性决策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征询法、提喻法和方案前提法。
定量决策的方法有:确定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等成本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模型;风险型决策方法,主要是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有乐观法、悲观法、平均法和后悔值法。
第四节 编制计划一、计划的内容与方法
㈠计划的内容
㈡计划的方法
1、滚动计划法:滚动计划法的特点
2、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的特点。
二、计划文书的构成
1、计划导入
2、计划概要
3、计划背景
4、计划意图
5、计划方针
6、计划构想
7、计划设计
8、附录四、计划书的构成样例第五节 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涵义与基本特点
㈠目标管理的含义
㈡目标管理的基本特点二、科学地制定目标三、目标管理的基本步骤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对实施成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决策的方法及政策的形成与运用,难点是创新和运筹能力培养问题。应结合实例、案例进行教学,并注意作业练习。使学生能够按照所讲理论的要求完成××活动计划的编制。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计划工作的类型。
2.试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3.试述目标管理的特点与步骤。
4.决策的程序有那几步?
5.决策的“软”“硬”技术包括那些?
6、简述创造力的来源
7、寻求创意的方法有哪些?
8、韦伯.扬的创意法。
9、奥斯本核对表法
10、通过头脑风暴法列出一些新企业创意,这些创意从何而来?那些最具可行性?那些最不可行?为什么?
11、列举出一些最近在你周围新建立的企业,他们能够生存的机会有多大?为什么?你会给主管或管理者提什么建议以提高他们成功的可能性?
12、在同学中间成立小型的专门工作小组,任务是找出一项能对你的学校有积极意义的创新活动,并简要列出实施该创意的行动计划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四章 组织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组织职能;
2、理解组织工作的原则;
3、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4、理解职权分配及职权关系的处理;
5、掌握组织制度规范制定与执行的原则与方法;
6、了解人员选聘与人员组合方式、程序与途径;
7、掌握组织协调的要求与方法;
8、理解建设团队的主要内容与途径。
●技能点:
1、设计组织结构的能力
2、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3、进行合理人员配备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组织职能与结构设计一、组织职能概述
(一)组织职能的概念组织职能的广义与狭义。从狭义上讲,组织职能是指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的工作过程;从广义上讲,组织职能是指从工作目标与组织体系的建立,到组织的运行,工作目标的实现的全部工作过程。广义的组织职能就是管理学中所讲的“一职能论”。本教材所讲的组织职能是指狭义的组织职能。
(二)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三)组织工作的原则二、组织结构及其设计程序三、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
(一)部门划分的原则
(二)部门划分的方法四、组织的纵向结构设计
(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的人数。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有一定限制的。
2、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组织内部从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组织等级。
3、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二)组织的高层结构与扁平结构
1、高层结构的特点。
2、扁平结构的特点。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一、传统型的组织结构
(一)直线制
(二)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制二、现代型的组织结构
(一)事业部制与多维组织
(二)矩阵制
(三)委员会制
第三节 职权关系与组织规范一、职权关系
(一)职权
(二)职权分配
(三)正确处理职权关系
1.建立明晰的职权结构。
2.协调职权关系二、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性质与特征
(二)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
1、组织因素。2、环境因素。3、管理者与下级因素。
(三)分权的实施化
1、分权的标志。2、分权的途径。3、授权。
三、组织的制度规范
(一)组织的制度规范的类型与特点
(二)组织制度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三)组织的制度化管理第四节 人员配备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要求
(一)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在狭义上,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成员所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行为。
在广义上,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掘与合理利用和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二、人员选聘与组合
(一)人员选聘
1、人员选聘方式。2、选聘的基本程序。
(二)人员组合与流动
1、实现最佳组合的途径。2、人员流动。
三、人员培训四、人员考核
㈠人员考核的含义与作用
㈡人员考核的内容
㈢人员考核的要求
㈣人员考核的程序
㈤人员考核的方法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组织结构设计,难点是职权关系和组织协调问题。讲授时应采取讲授与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能针对不同企业的情况设计出符合企业特点的组织结构。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何关系?
3.分析组织结构不同形式的特点。
4.什么是分权与授权?两者有何联系与区别?
5.怎样进行人员选聘与组合?
6、人员考核的内容与方法有哪些?
7、怎样理解职权分配问题?
8、怎样制定与执行组织的制度规范?什么是制度化管理?
9、在CEO位置上,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10、你认为管理者在授权上存在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困难?
11、采访一位董事会成员,讨论它对自己工作的看法。
12、选择一个拟从事的工作,用管理跨度、授权、责任、职权、和职责等属于描述它。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五章 领导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有关领导观念,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2.掌握权力形成与运用的机制与方法;
3.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
4.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
5.掌握沟通的方法与艺术。
●技能点
1、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2、运用支配权力的能力
3、灵活沟通的能力
4、有效利用激励手段的能力
【教学要点】
第一节?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一、领导概述
(一)领导的实质
1、领导的含义是指管理者指挥、带领和激励下属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2、领导的实质领导实质上是一种对他人的影响力,即管理者对下属及组织行为的影响力。
3、领导手段指挥;激励;沟通
(二)人性假设理论?
1、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
2、管理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演进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二、领导方式理论
(一)三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专断型领导方式
2、民主型领导方式
3、放任型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理论
1、特性理论
2、行为理论:重点介绍管理方格理论。
3、情景理论第二节? 权威与指挥一、权威的形成
(一)领导权威
(二)权力的形成机制二、权力的运用
1、正确处理权力的自主与制衡
2、科学地使用权力
3、加大奖惩力度三、有效指挥
1、指挥的有效性 2、载体不同的指挥形式
3、强制程度不同的指挥形式 4、指示与规范
第三节 激励理论一、激励机制
1、激励的涵义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二、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2、双因素论。两大类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
(1)保健因素。(2)激励因素。
3、期望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对某项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取决于他对这种工作能满足其需要的程度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的评价。
4、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比较值。
第四节 激励的实施系统一、企业激励实施系统的基本模式在一定的环境下,依据激励理论模式,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与方法,作用于企业员工(被管理者)的需求;根据企业员工需求与动机的实际构成,激励行为通过五个子系统获得实现。
目标与成就子系统、工作兴趣与体验子系统、人际关系与互动子系统、思想教育子系统、物质利益驱动子系统。
二、激励的实施系统
(一)目标与成就激励系统
(二)工作兴趣与体验激励系统
(三)人际关系与互动激励系统
(四)思想教育激励系统?
(五)物质利益激励系统
第五节? 沟通一、沟通的基本模式
(一)沟通的涵义与类型沟通:为达到一定目的,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二)管理沟通的要素二、沟通障碍与有效沟通
(一)管理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原则三、沟通类型与沟通技巧
(一)信息沟通
(二)情感沟通
1、沟通的语言艺术语言表达的种类及特点
2、倾听的技巧
3、说的技巧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领导理论和领导手段的运用,难点是权威和激励理论。可采取小组讨论,收集典型事例,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开展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
【复习思考题】
1.简述人性假设理论。
2.管理者应怎样正确的选择领导方式?
3.管理者的权威是怎样形成的?
4.试述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
5.怎样进行有效沟通?
6、考虑你现在或以前的工作,思考一下老板如何管理你,你如何面熟最为领导者的他或她?你愿意用什么来替代领导?
7、在学完本单元后,作为领导者自我评价一下,你的长处与不足是什么?
8、识别一下已有的可能加强你领导能力的发展经历,这些经历交给你什么?在确定一下你需要发展的经历,如何寻求?具体一些。
9、学生讨论:处罚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10、举例说明:让学生在给定的一个情景中,设计一个与情景中所给工作相适应的奖酬水平,学会运用奖酬这种激励手段
11、假如你是一个领导,你采用哪些方式或类型与你的下属进行沟通。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
第六章? 控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理解控制机制,掌握管理控制三种类型;
2.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
●技能点
1.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主要方法;
2.能够及时搜集并有效处理信息。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过程一、控制机制
(一)管理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是管理的一种重要职能。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一致,有效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切行动。
(二)控制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控制系统
(四)控制机制二、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
1、预先控制。
2、同步控制。
3、反馈控制。
三、控制过程
(一)制定标准
1、确定建立标准的范围
2、选择制定标准的方法
3、确定标准的表达形式
(二)衡量工作绩效
1、测量的预见性与及时性
2、采用科学的监测、考核方法
3、分析偏差
(三)纠正行动
1、选择纠正方式
2、及时、迅速纠正
3、实施适度控制第二节? 控制技术与方法一、控制要领
1、实行例外控制
2、在战略要点上控制
3、控制关键因素
4、有计划地控制二、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
1、预算的含义与形式
2、特殊预算形式
(二)非预算控制
1、行政控制 2、经济分析
(三) 市场控制与派系控制?
1、市场控制
2、派系控制第三节 信息搜集与处理一、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的概念与分类
2、管理信息系统
3、典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网络信息管理
二、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
(一)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大众媒体获取信息。
2、通过组织工作媒体获取信息。
3、与人沟通过程中获取信息。
(二)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三)信息分析与整理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控制工作的类型、控制程序,难点是各种控制方法。授课时可结合企业事例及案例分析,指导学生制定控制方案。
【复习思考题】
1.结合实际理解控制的机制。
2.试述控制过程
3.试述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的区别。
4.简述预算控制法。
5.让一位管理者描述他的日常工作中使用的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6、信息系统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7、由于高性能地价格计算机、无线通讯以及视频会议等技术的发展,许多管理者可能很快就不用到办公室上班了,他们将在家中工作。这种安排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是什么?
【实训】
见实训指导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