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问题
9.1 环境及环境问题
一、自然环境系统
1有机整体性是环境最基本的特征
2系统相对稳定性
3环境容量有限性
4不可逆性
二、环境经济复合系统
1、传统的经济系统的缺陷
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社会看做一个封闭的系统,这个系统由产品的生产、流通、交换与消费等环节组成,构成一个循环体系。
传统经济学认为,不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首先,在生产环节上,环境资源价值往往被忽视或低估
其次,在消费环节上 (包括中间产品的消费 ),传统经济强调产品对人类产生的效应及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即产品生产给个人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忽视了产品生产与消费中废弃物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
2、环境经济复合系统
现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将环境系统与的人类经济系统看做一个整体,形成了环境经济复合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是:
( 1).环境系统为人类经济系统提供了能源和原材料,而人类则向环境排放污染或废弃物。
( 2),在人类经济子系统中,物质流动也不是完全单向的,子系统内部物质也可以反复使用 。 对废弃物的处理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和必要的延伸,是人类经济系统的一种自我调节 。
三、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1.“三废”严重
2.噪音污染
3.水资源枯竭。
4.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5.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6.温室效应。
7.大气臭氧层破坏
9,2环境问题形成的经济原因
一、市场失灵
1)资源产权不清晰
2)外部的不经济性
3)资源的低价或无价使用
4)公共物品
5)存在交易费用
二、政府失灵
形成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政府目标与市场目标不一致;
二是市场信息不充分,政府很难准确地制定合理的价格、税收水平;
三是政府政策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产生偏差;
四是不同的政策相互干预影响,使激励机制发生扭曲。
以价格补贴政策对资源开发产生的影响为例加以说明
9,3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评价的基础是人们对于环境改善的支付意愿,或是忍受环境损失的接受赔偿意愿
获得人们的偏好和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二是从其他事物中所蕴涵的有关信息中获得;三是通过直接调查个人的支付意愿或接受赔偿意愿获得 。
(1)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 — 反应法,
损害函数法,生产率变动法,生产函数法,
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等 。
(2)揭示偏好法:包括内涵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 。
( 3) 陈述偏好法:意愿调查评估法等 。
直接市场评价法
(一)剂量 — 反应方法
剂量 —— 反应法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环境变化对市场产品或服务的影响。
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环境变化所造成的物理效果的有关数据
(二 )生产率变动法
生产率变动法或称生产效应法认为,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晶的供给与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
生产率变动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 1)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 (财产,机器设备或者人等 )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2)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3)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三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方法就是用于估算环境变化造成的健康损失成本的主要方法,或者说是通过评价反映在人体健康上的环境价值的方法。
基本步骤如下:
(1)识别环境中可致病的特征因素 (致病动因 )
(2)确定致病动因与疾病发生率和过早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3)评价处于风险之中的人口规模
(4)估算由于疾病导致缺勤所引起的收入损失和医疗费用
(5)估算由于过早死亡所带来的影响
(四 )机会成本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 1)在不同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下建立起来的因果 (如:剂量 — 反应 )关系具有特定的意义。
( 2)产品市场发育是否成熟。
第二类方法: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揭示偏好法是通过考察人们与市场相关的行为,特别是在与环境联系紧密的市场中所支付的价格或他们获得的利益,间接推断出人们对环境的偏好,以此来估算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价值 。
(一 )内涵资产定价法
理论假设,即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来。
(二 )旅行费用法
旅行费用法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自然景点或者环境资源的价值。
支付意愿等于消费者的实际支付与其消费某一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之和 。
那么,假设我们可以获得旅游者的实际花费数目,要确定旅游者的支付意愿大小的关键就在于要估算出旅游者的消费者剩余 。
步骤与方法
(1)定义和划分旅游者的出发地区
(2)在评价地点对旅游者进行抽样调查
(3)计算每一区域内到此地点旅游的人次 (旅游率 )
(4)求出旅行费用对旅游率的影响
(5)确定对该场所的实际需求曲线
(6)计算每个区域的消费者剩余
(7)将每个区域的旅游费用及消费者剩余加总:
得出总的支付愿望,即是评价景点的价值
举例
某自然保护区旅游人数与旅游费用有关信息如下:
区域 人口 /
人平均旅行费用 / 元总旅游人数 / 人旅游率
/ 人 ( 1 0 0 0 )
-1
第 1 区域 1000 1 400 400
第 2 区域 2000 3 400 200
第 3 区域 4000 4 400 100
远于第 3
区域
0
总计 1200
步骤 1,确定旅行人次与旅行费用之间的关系。本例中:设每单位人群的旅游人次为
V(每千人的旅游人数,即 V/1 000),C为平均旅游费用。用统计方法确定每千人的旅游人次与旅行费用之间的关系。假设这个关系为一条直线,则其关系为:
V/1 000=500— 100C
此曲线被称为,全经验曲线,,它表明旅游者到达保护区的实际支付部分 。
步骤 2:确定消费者剩余。通过逐步增加门票费,来确定消费者剩余。
当门票费为 0元时,1年中来此浏览的总人数为 1200人。
当门票为 1元时,把门票费加到施行费用上,
据上面的函数关系,重新计算新的游游率。
其旅游人数为 500人。(见下表)
分别设门票费为 2,3,4元,分别计算出总旅游人数。
当门票为 1元时,其旅游人数的计算。
区域 人口 /
人平均旅行费用 / 元旅游率
/ 人 ( 1 0 0 0 )
-1
总旅游人数 / 人第 1 区域 1000 2 300 300
第 2 区域 2000 4 100 200
第 3 区域 4000 5 0 0
远于第 3
区域
0
总计 500
门票费改变时,总旅游人数的变化见下表因门票费而加的费用 / 元总旅游人数 / 人
0 1200
1 500
2 200
3 100
4 0
根据上表绘制需求曲线,并计算出总消费者剩余 (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 )。计算结果?
100200 500 1200
1
2
3
4
总计,1400元(消费者剩余)
把消费者剩余与旅行费用相加,即
1400+400*1+400*3+400*4=3800元
9,4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二、环境污染最优控制练习题
一个对蔚秀园钓鱼者的旅游人数与旅游费用有关信息如下:
出发地 总施行人数 / 人总旅行费用使用者人数
1 2000 10000 5000
2 1500 3000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