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三章 成本计算与控制(二)
本章结构
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制度之间的关系
标准成本制度
差异的揭示与分析
产品实际成本计算举例
作业成本法
2
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制度
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计算法弊端
成本控制
广义成本控制
狭义成本控制实际成本法在产品上所分摊的成本乃是制造产品时所发生的实际成本,其目的是正确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为存货计价和确定销货成本提供依据。
狭义的成本控制仅指成本的过程控制。
无法据以判断产品制造成本的发生是否合理,
也无法正确地进行企业业绩评价,更无法进行企业的目标管理,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3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作用
标准成本制度制定
理想标准成本
基本标准成本
正常标准成本根据最佳的生产水平,最优的经营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标准来制订的标准成本。
难以实现很少采用。
根据较长期使用而不变更的标准所制订的标准成本。
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正常的经营状况下预期能达到的标准来制订的标准成本。 实际工作中最常采用的标准。
4
差异的揭示与分析
变动成本差异的揭示和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成本差异的揭示和分析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例外管理原则成本差异计算完成后应进行汇总,先分别编制直接材料差异汇总表、直接人工差异汇总表、变动制造费用差异汇总表及固定制造费用差异汇总表,然后汇总成为 成本差异汇总表 。
5
产品实际成本计算举例
标准成本制度下产品实际成本的计算程序
标准成本制度下实际成本计算
1,按产品别、车间别 编制产品标准成本 ;
2,按产品别、车间别 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并 按标准成本登记 ;
3,根据上月成本明细帐; 填入月初在产品成本 ;
4,编制费用分配表,分别反映其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分析各种差异;
5,根据费用分配表,将标准成本 记入成本明细帐,计算并结转完工产品的标准成本 ;
6,设置有关差异科目,将所计算的差异记入各该科目,通过差异的分配结转,从而 计算出产品的实际成本 。
6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
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期的一种先进成本管理方法,
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 ·S卡普兰 ( Robert S.Kaplan) 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宾 ·库珀 ( RobinCooper) 提出 。
把企业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作业 ( 各种活动 ),通过对于作业成本的计量,间接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
7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 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
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末期的一种先进成本管理方法,
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 ·S卡普兰 ( Robert S.Kaplan) 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宾 ·库珀 ( RobinCooper) 提出 。
把企业经营过程划分成一系列作业 ( 各种活动 ),通过对于作业成本的计量,间接计算出产品的成本 。
8
作业成本法计算 步骤
1,确认和计量各种资源耗费
2,确认和计量耗用资源的作业
3,用资源动因将归集起来的成本要素或资源分摊到每一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库中
4,用作业动因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摊到最终产出 ( 产品,劳务或顾客 )
9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
从二种方法比较结果来看,成本计算信息存在巨大差异 。
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这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在制造费用分配有较大区别:
传统成本方法计算,制造费用按加工工时分摊,
作业成本计算时,对制造费用分摊主要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变革 。
10
作业成本方法对制造费用分摊进行的变革
改变制造费用的分配步骤,由全厂或全车间改为向若干,作业活动,( Activity) 分配成本;并通过作业活动分配到产品 。
增加分配标准,由单一标准改为多标准分配,即按照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作业动因进行分配 。
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