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主讲教师:蒋晓虹 副教授临沂师范学院 教育与管理科学系
E-mail,jiang_xh@126.com
精品课 心理学课程主页,http://www.lytu.edu.cn/edu
第一节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一、认知发展概述
(一)认知发展
心理学将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心理发展。
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
个体的认知发展既受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的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四)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社会和教育向个体提出要求所引起的新的学习需要与个体原有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
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就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三)认知发展的动力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对立统一。
(五)认知发展与学习
二者关系十分密切:
1、学习对认知发展的影响
认知发展是在学习活动中进行的,学习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认知发展是学习活动的结果。
2、认知发展水平对学习的影响二、青少年感知和想象的发展
(一)青少年感知的发展
1.具有很强的感觉能力
2.感知觉的随意性较强
3.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有了较大的发展
(二)青少年想象的发展
1.想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2.创造性逐渐占优势
3.更富于现实性三、青少年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发展的一般特点
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二)青少年记忆策略的发展
1.记忆的基本策略
2.记忆策略发展的特点四、青少年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的整体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
2.思维的深刻性日益提高
3.思维的创造性日益增强
4.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显著增强。
(二)青少年抽象思维的发展
1.推理能力的发展
2.运用逻辑规则能力的发展
(三)青少年辩证思维的发展
1.辩证思维速度发展
2.不同形式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不同
(四)青少年创造思维的发展
1.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结构日趋完整
2.创造性思维品质日趋提高第二节 知识的学习一、知识概述
(一)知识的定义
现代认识心理学的观点: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分类
1,陈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就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又叫描述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
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二)知识的分类
2,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办事的一套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
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二)知识的分类
3、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程序性知识,
它是关于认识活动的方法和技巧的知识。
4、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一般的程序性知识主要调节个体外部活动,而策略性知识则是调节个体内部的认识活动。
程序性知识涉及的对象是客观事物,
策略性知识处理的是学习者自身的认识活动。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一)发现学习(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1、什么是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2、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
① 学生依据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借助推动直觉引起的思维飞跃,提出试探性的假设。
② 学生用更多的感性材料对试探性的假设作检验,若试探性假设受检验后,与证实材料相符,假设就予以维持。
3、发现学习在教育上的意义
① 发现学习有提高学生智慧的作用。
② 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③ 通过发现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发现的技巧与方法,有助于学生解决今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④ 发现学习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接受学习(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1、什么是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2、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
① 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这些旧知识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② 通过分析与比较等认识活动,找到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 通过抽象和概括等认识活动,促进新旧学习内容的有机结合,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形成。
3、接受学习在教学上的意义
① 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是系统的间接知识,通过学习间接知识,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系统的间接知识。
② 通过接受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
精确的,因而便于在记忆中储存和巩固。
③ 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会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区别
1,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直接呈现给学习者的,而是需要学习者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和规律。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现成的知识。
2,在发现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设计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发现背后的概念、
原理。在接受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用合适的方式来组织新知识,把它们呈现给学习者,并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知识学习的过程
(一)知识习得阶段
1,注意
2,激活有关的旧知识
3,进行选择性知觉
4,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二)知识的巩固阶段
(三)知识的应用阶段四、影响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
(一)学生的动机水平
(二)原有知识背景
(三)认知发展准备五、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一)适当的定义
(二)突出有关特征,控制无关特征
1,恰当地使用变式和比较
2,恰当地使用概念的正例和反例
(三)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一、技能概述
(一)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
(二)技能的种类
根据技能所调节的动作的性质,可以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技能的种类
1、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又称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理的外部动作系统。
2、智力技能
智能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或认知技能,是个体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理的智力活动方式。
3、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区别:
智能技能与动作技能虽然都具有技能的共同特点,但它们属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技能。
首先,它们所调节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所调节的是外部的肌肉动作;智力技能所调节的是内在的观念,如形象、
概念、命题等。
其次,动作技能是展开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不可或缺的;
智力技能的动作则是简缩的,熟练的智力技能往往省去了许多动作,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跳跃性。
第三,动作技能是外显的,旁人可以直接地观察到它的进程;智力技能则是内潜的,旁人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进程,
人们只能通过智力活动的结果间接地了解它的进程。
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熟练是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
心理学家费茨和波斯纳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2,联系阶段
3,自动化阶段
(三)动作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
1,练习
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动作技能的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一般来说,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动作的精确性、速度、协调性等会逐步提高。通过练习曲线可以看出练习进程、练习过程中的 高原现象。
练习曲线又称学习曲线,它是把历次练习的进程及其效果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然后绘制成曲线,
用以描绘练习进程的进步状况。练习曲线通常用函数坐标图来表示。其表示方法常见的为三种:
其一是表示工作量与练习时间关系的练习曲线。
从中可以看出练习的效率。
其二是表示每次练习所需时间与练习次数之间关系的练习曲线。从中可以看出练习的速度。
其三是表示每次练习的错误数与练习次数之间关系的练习曲线。从中可以看出练习的准确性。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中后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的,高原期,
现象。
2,指导三、智力技能的培养
(一)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理论
(二)我国关于智力技能形成的理论
1,原型定向
2、原型操作
3、原型内化
(三)智力技能形成特征
1、智力活动主要靠内部言语来调节
2、智力活动具有简缩的特征
3、智力活动达到了自动化
(四)智力技能形成的条件
1,,原型,的特点
2、练习
3、学习的积极性
4、概括水平
5、基本技能的熟练本章要点:
1、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2、知识的学习
3、技能的学习思考与练习
1、试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2、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谈谈心理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3、什么是知识?个体获得知识的方式有哪些?
4、结合实际,分析说明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及相互关系。
5、简析练习进程的一般趋势及特点。
6、说明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