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政策
本章主要内容
§ 1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 2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 3 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和评估方法
§ 4 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方式
§ 5 国际直接投资政策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或外
国直接投资和国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
FDI),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企业或个人)
通过将资本用于他国进行生产和经营,掌握国(境)
外企业的 经营控制权 的投资行为。
控制权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 股份,能够在企
业行使 投票权、表决权,从而在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
享有 发言权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所占股权比例越大,
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概述
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趋势
1,国际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 20世纪 80年代初,全球外国直接投资 (FDI)流量每
年为 500亿 -600亿美元;
☆ 到 90年代初期达到 2000亿美元,1999年增加至
8000亿美元;
☆ 2000年总流量升到 1.4万亿美元。外资流量的增
长率超过了任何其他世界经济主要综合指数。 2001、
2002年国际直接投资大幅度减少(跨国并购减少)。
2003年投资总额 6530亿美元开始回升。
2,国际直接投资分布不均匀
欧盟、美国和日本在全球外资流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
2000年,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 1
万亿美元。其中,欧盟 6170亿美元,美国 3009亿美元成
为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2003年 流入欧盟的投
资 3418亿美元,美国 866亿美元。 30个最大东道国和地
区吸收了全球外资流入量的 95%,30个最大对外投资母
国和地区占全球流出量的 99%。 。
发展中国家吸引 FDI不到全球的 1/3,分布一直高度集
中。 2001年,发展中国家 5个最大东道国接受的 FDI占流
入发展中国家 FDI总量的 62%,10个最大东道国(地区)
占到 3/4。
2003年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 1557亿美元,中国占 1/3。
3.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
目前,全球跨国公司母公司约有 6.5万家,拥有约
85万家国外分支机构。
平均每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国外分支机构数量已从 90
年代初的 4个上升到 20世纪末的约 13个。
2001年全球 FDI存量达到将近 7万亿美元,跨国公
司创造的增加值约为 3.5万亿美元,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报告
(参考消息 2002.8.15)
在经济实力方面,名列世界前 100名的经济实体中,
有 29个 是跨国公司。如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国内生产总值
为 630亿 美元,经济实力排名第 45位,稍低于智利( 710
亿美元),高于巴基斯坦( 620亿美元); 通用汽车 排
名第 47位 ( 560亿美元),高于秘鲁、新西兰等。 (美
国 9.81万亿美元;日本 4.76万亿美元;德国 1.86万亿美
元;英国 1.42万亿美元;法国 1.29万亿美元;中国 1.08
万亿美元)
国际直接投资额中,主要是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并购。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有三种形式:合资、合作、独资。
1、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是 外国投资者 和 东道国投资者 ( 企业或个人 )
按照 东道国的有关法律规定,共同 出资 在 东道国境内 设
立的企业。
( 1)合资企业的特征
①合资企业是股权式合营企业,各方共同投资、共同
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权利、风险按股权比例 分
担;
②外国投资者的股权比例,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
可能有规定,也可能没有规定;
③合资企业中,一般至少包括一个外国投资者;
④一般有合资期限规定。
( 2)合资企业的类型
①研究与开发型合资企业
组建合资企业是为了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这类合资企业签订研究和开发的范围、开发技术和产品使用
范围和保护。通常有一方的技术转让;
②制造和生产型合资企业
主要是利用合资各方的资源:技术、设备、人力等。一般
是一方提供技术和工业产权,另一方提供设备和人员生产产
品。产品由一方、各方或合资企业销售。
合资企业的类型(续)
③营销和分销型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在特定地区销售一方或各方的产品。如果
某公司希望进入新的国外市场,就可和对当地市场熟
悉的企业建立合资企业。
④混合型合资企业
前面二种以上的混合。
2、合作经营企业
合作企业是 外国投资者 和 东道国投资者 在签订合同的基
础上,按照 东道国的有关法律 共同设立的企业。
( 1)合作企业的特征,
合作企业是契约式合营企业。
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由各方通过协商在合同中订明。
各方承担的义务不完全为投入资金;承担风险、权利、
利润分配,不一定与出资比例对应;
( 2)合作经营方式
① 知识产权转让 。适用于:被转让方愿意使用国外企
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转让方希望快速进入市场,实
现自己技术的价值;转让方希望自己知识产权的费用得
到补偿;
② 研究与开发合同 。
③ 生产许可 。一家企业同意国外低成本企业生产自己
的产品,并同意以高于成本收购产品;
④ 销售代理协议 。企业无法在国外建立销售渠道,允
许当地代理商销售自己的产品,代理商提取佣金。
3、外商独资企业
是 外国投资者 依照 东道国有关法律,在 东道国境内
设立的全部资本为 外国投资者所有 的企业。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理论
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或目的
1、市场导向型动机
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市场为主要目的 。又分为,
( 1)投资企业是出口型企业。在本国生产,出口到外国
市场东道国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和阻碍正常出口。企业转为在东道国或不受限制的第三
国投资设立企业,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国外汽车厂在我国建立合资企业;
我国向美国出口棉纺织品,美国对我国有配额,到墨西
哥设立企业,在墨西哥生产,向美国销售。
( 2)外国企业对东道国某一市场的开拓已达到一定程
度,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巩固和扩大市场份
额,在当地投资建厂生产和销售,或投资建立维修服
务、零部件供应网络;
( 3)为了 接近目标市场,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而进
行对外投资。
例如:麦当劳、肯特基;
( 4)投资企业在本国的市场已经饱和,对外投资,开
发国外市场,寻找 新的市场需求 。
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
这种动机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材料和
生产要素,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保持或提高企业的竞
争能力。具体分为几种情况,
( 1)获得稳定的自然资源 。
例如:我国需要进口大量优质铁矿石。宝钢 2002年 6月
与澳大利亚亚哈默利斯铁矿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宝瑞吉
矿山合资企业,开发铁矿。投资总额 1.2亿澳元,合资期
20年,2004年投产,年产 1千万吨优质铁矿石,合资企业
产品优先供应中国市场;, 人民日报, 华东新闻,
(2002年 06月 27日第一版 )
( 2)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
现在,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基地。美、日等国,都把
研发中心设在本国,把加工制造厂设在中国,特别是
东南沿海是世界电子产品的重要生产地。在美国大部
分电子产品是中国制造的。原因是中国劳动力便宜,
且近些年来高教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
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
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
管理知识等。这些技术和知识通过公开购买、其他渠道
无法得到,通过在国外办合资企业,可以学到这些知识。
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
台湾企业,岛内不确定因素较多,在大陆投资。
5、优惠政策导向型
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是:投资者为了实现
利润最大化。不同类型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实现利润最
大化的不同途径。
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概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作为独立的经济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际
经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学者纷纷对此进行研究和探
索,提出了一些理论,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研究经济发达
国家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研究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
理论以及对既有理论验证、发展并从其他角度研究直接
投资的理论 。
1,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 Stephen H.Hymer)提出,后
又有学者对这一理论作了补充和发展。
海默通过研究美国对外投资的工业部门结构,发现美
国对外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独特优势的少数部门,
特别是垄断行业。
海默认为有两个原因促使投资者采取对外投资以控制
海外企业,一是保证投资安全,二是投资者具有某些特
定的优势,使他有可能在东道国战胜当地企业;
国际贸易是获得具有优势利益的途径;但是,各国存
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导致企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进入国际市场。
垄断优势理论 的局限性,
一是在解释为什么拥有技术优势的企业一定要对外投资;
二是不能解释跨国公司在直接投资中的地理布局和区位
选择问题;
三是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发展中
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续)
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哈佛大学教授维农( Raymond Vernon)在 1966年提
出。把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成熟、标准化三
个阶段。认为美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有
关。
☆ 创新阶段,创新企业垄断技术,需求少,价格高;
在国内生产,产品出口;
☆ 成熟阶段,产品生产出现竞争者,需求增加,价格
下降;创新企业开始对外投资;
☆ 标准化阶段,产品生产技术普及,创新企业技术优
势丧失。主要是价格竞争;通过对外投资把产品生产转
移到工资最低的国家和地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续)
3、内部化理论
20世纪 70年代,英国学者巴克莱( Peter Buckley)、
卡森( Mark Casson)等人提出。 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
资所提出的理论 。
企业生产需要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不同国家和
地区,企业通过市场的买卖关系难于保证企业获得这些
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跨国公司 力图 通过对外投资,
对这些资源进行控制,以有效利用。通过对外投资建立
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续)
4、比较优势理论
日本学者小岛清( Kiyoshi Kojima)在 70年代提出。
小岛清认为日本对外投资与美国相比,有三点不同,
( 1) 美国对外投资多是制造部门,在美国具有比较优
势;日本对外投资多分布在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部门,
是日本国内丧失优势的行业;
( 2) 美国对外投资的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大企业;日本
对外投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转让的是适用技术;
( 3) 美国对外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对外投资减少这
些行业产品的出口;日本对外投资是日本国内处于劣势,
而在东道国为优势的行业,不影响对外贸易。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续)
4、比较优势理论(续)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
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凡是本
国已处于比较劣势的生产活动,都应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依次向国外转移。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续)
5、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20世纪 70年代英国里丁大学国际投资和国际企业教
授邓宁( John H.Dunning)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
企业要对外投资必须具备 3个优势,
( 1)所有权优势
( 2)内部化优势
( 3)区位优势
邓宁认为: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所有权优势是基础,
内部化是实现这种优势的载体,区位优势是实现前两
个优势的充分条件,三个优势的充分发挥与互相作用,
可以使企业的跨国投资产生最大的整体效益。
邓宁理论的发展,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宁提出宏观国际投资理论 -投
资发展周期论。
该理论解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
的关系,
他把一国的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认为一国净对
外投资的地位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当人均 GDP
达到 4750美元时,该国就有了强大的所有权优势,净
对外投资额为正值,并逐步扩大。
6,近十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
( 1) 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 L.T.Wells)的小规模技术理
论。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现象。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具有比较优势,
①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以迎
合低收入国家制成品市场需求量有限的特征;
② 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投资有好多是为了满足海外同一
族群的需求,特别是当海外移民数量较大时,这类海外投
资更具优势;
③由于市场的多元化,多层次,即便技术不先进,生产
经营不大的企业,由于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仍然会有
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该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比较优势来自于生
产的低成本,这种低成本与本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
( 2) 英国经济学家拉奥( Sanjaya Lall)的技术地方
化理论。
该理论提出,不但生产技术上的 原创性研究 使企业
具有优势,且根据企业本身具有的生产环境对技术进
行相应的 改进 也可以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发展中国家企业在引进技术后又进行适当的改造、
消化和创新,更加符合当地的要素结构、产品质量、
品质要求、消费品位、价格和购买力,因而从这一点
上说,比发达国家的产品更具有竞争优势。
强调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 相对优势,
☆ 相对于 发达国家 的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拥有更
加适合当地市场条件的生产技术,因而在同类型发展
中国家市场具有竞争优势;
☆ 相对于 欠发达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
又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具备了竞争优势。
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的共同点
( 3) 坎特威尔( Cantwell)和托林梯挪( Tolentino)提
出了 技术累积 -技术改变 的理论。
认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提高与其国际直接投资累
积增长相关联。 该理论表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从事海
外直接投资,是在 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积累经验 的基础
上,利用自身的生产要素 创造某些优势,从而提高了竞
争力和综合优势来实现的。
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顺序应为:首先在周边国家投资,
积累海外投资经验;然后从周边向其他国家扩展直接投
资;最后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为获得更加复杂的技术开
始向发达国家投资。
该理论解释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发展中国家,特
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
小泽辉智认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阶梯形的等级结
构,这种阶梯等级结构为发达国家创造了转移知识和技
术的机会,为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提供了赶超机会。
因此,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模式必须与工业化战略结
合起来,将 经济发展、比较优势和跨国直接投资 作为互
相作用的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
小泽辉智认为,提高经济竞争力 的动机是发展中国家
从纯吸引外资转变成向海外投资 的国家的基本原因。发
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要从吸引外资中提高本国的比较优
势并不断增强自身的比较优势,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 4) 小泽辉智( Ozawa)的动态比较优势投资理论。
小泽辉智认为从吸引外资到对外投资提高经济竞争
力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第二阶段是外资流入并向海外投资转型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劳动力导向的对外投资贸易支持型向
技术支持型的对外投资过渡;
第四阶段是资本密集型的资金流入和资本导向型对
外投资交叉发展阶段。
7,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概括总结
对于企业海外投资行为可以做出以下 基本结论,
①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
部化优势以后,国内市场规模受到限制,就必须利
用区位优势通过对外投资来扩大市场和经济规模。
②当国内生产成本加出口费用大于海外投资东道国
的生产成本和出口费用时,为了保障预期收益和更
高的投资回报率,企业就会选择海外投资。
③企业利用东道国的要素资源和行政的市场空间,
享受东道国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这在客观上增加
了跨国企业相对于国内企业原有的竞争优势。
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的 基本结论 (续),
④ 通过对外投资,在国外区域市场以至于全球范围内
配置企业供应链,形成资产组合多样化,降低成本和投
资风险,获得东道国市场开放的利益。
⑤ 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增加了技
术竞争优势和全球规模,来获取利润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⑥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战略选择来配置稀缺
资源,创造比较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培育出对外
直接投资所需要的某些比较优势,进而利用这些比较优
势参与国际投资使其转变为现实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的 基本结论 (续),
⑦发展中国家在某些产业具备有较强实力时,可以针对
提升产业结构为目标的对外投资,通过境外投资建立起以
本国企业为主的国际生产体系,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提升。
⑧从动态角度看,任何国家的比较优势都不是永远不变
的。当一国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动后,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
也将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和技术这两种生产
要素由于不断积累变得丰富,这时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就
逐步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上。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分析和评价
对外直接投资的评估和分析,可分为三个层次
( 1)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估和分析。世界上
100多个国家,选择那个国家投资;
( 2) 对该国的投资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经济
等诸方面;
( 3)对企业的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构成要素
国际投资环境构成是指东道国对于国外投资产生影响
的外部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环境 。由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人口等因
素组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1)地理位置。影响企业的运输成本、生产布局;
( 2)自然资源。
( 3)气候。气候条件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输条件;
( 4)人口。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率。
人口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决定产品需求量;决定需求
的种类和层次;劳动力供给,劳动力素质、水平、工资
水平;
2、经济环境
( 1)经济状况
A,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水平较高,市场容量大;
B,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收入增长较
快,市场不断扩大,需求也随之扩大,赢利机会较多;
C,经济稳定程度 。主要看物价、利率、汇率等指标是否
稳定。稳定程度低的国家,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者面对的
环境不稳定,很难对投资的成本、收益、风险做出客观的
评价。
( 2)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电力等设施。
( 3)经济政策。
指东道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所采取的一些有关政策。
A,外资政策 。对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经营管理、
资本和利润汇出的一些特殊规定。
B,产业政策 。东道国制定的鼓励、限制、禁止国外
投资的产业和项目。
C,税收政策 。税收直接影响到收益。公司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收抵免和税收优惠。
D,外汇政策 。货币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外汇汇出有
无限制。
E,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分为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
易政策。
( 4)国际贸易及国际收支情况
A、一国进出口总额、进出口产品结构、进出口产品地
区发布和对进出口的依存度;
一般发展中国家欢迎进口替代型和能扩大出口的投资;
B、国际收支状况。主要包括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对
投资者非常重要。
如一国出现较大收支逆差,有可能采取限制进口,鼓
励外国资本流入的政策;
( 5)经济制度及市场体系完善程度 。
3、法律环境。包括法律的完备性、公正性、稳定性
( 1)法律完备性 。对外国投资的进入、经营等方面的
政策规定。
不仅要了解东道国的立法形式、立法内容,还要对法
律文件进行深入分析;
( 2)法律的公正性 。指东道国的法律执行能否公正、
无歧视对待每一个诉讼主体。
如:对纠纷的诉讼和仲裁,是否有特殊的规定。
( 3)法制的稳定性 。
直接投资是一种长期的经济活动,其收益要在很长一
段时间后才能逐步实现,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经常变化、
调整,使不确定性增加,增大投资风险。
4、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直接关系到投资的安全和投资者的人身安危。
( 1)政治制度 。政党意识形态、各政治利益集团的比例、
政权交接方式等。
( 2)政治稳定性 。一国政权有无被颠覆、推翻的可能性。
如果该国内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就有可
能导致对现政权不满,引发政治暴动。
( 3)政策的连续性 。是指一国政权发生变更时,该国的
政策能否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 4)突发事件的可能性 。如战争、动乱等。
5、社会与文化环境
( 1)语言 。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A、有声语言。官方语言和经常使用的语言;
B、无声语言: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
空间语言,
( 2)宗教 。对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消费习惯、购
买动机、消费偏好等有影响;
( 3)教育水平 。影响到劳动力素质,
( 4)社会心理和社会习惯 。
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对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评估,大部分是将众多的
投资环境因素 分解为若干指标,对每项指标根据重
要程度赋予一定的 权数,然后应用一定方法进行 加
总,以获得对投资环境的 总体评估 。
1,投资障碍分析法
思路:列出阻碍投资的主要因素,对所有潜在投资
国比较每一项因素,根据障碍因素的多少判定投资环
境优劣。一般分为 10类主要因素,
障碍因素 美国 墨西

古巴 阿根

海地
1.政治障碍:与母国政治制度不同;政治动荡
(内战,骚乱、民族纠纷)

2,经济障碍:经济增长缓慢,国际收支赤字,
通货膨胀基础设施不良
√ √ √
3,资金融通障碍:资本数量有限,资本市场不

√ √
4,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短缺 √ √
5,实施公有化 √
6,对国外投资者实施歧视性政策:禁止外资进
入某些产业,对当地股权比例要求过高,限
制外国雇员数量。
7,东道国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限制使用本地
原材料;实行物价管制。

8,普遍实行进口限制,√
9,实行外汇管制,限制资本金、利润汇回;
10,法律制度不完善,腐败,√
二、冷热国对比分析法
是以冷:投资环境恶劣;热:投资环境优良;来
评估相关国家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
方法得出:美国学者利特瓦克和拜延 60年代分析
了美国 250家企业对海外投资资料,将各种环境因
素综合分析,归纳出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 7类 59个
子因素,并评估了 100多个国家的投资环境。
国别 政治
稳定性
市场
机会
经济
发展
文化
一元化
法令
障碍
实质
障碍
地理文化
差距
加拿大 热 中

大 大 大




英国 热 中




大 小 小 小
德国 热 中

大 大 大 大



日本 热 中

大 大 大 大



希腊 热 中








西班牙 热 中








巴西 热 中








在七种因素中,前四种程度大就称为“热环境”,
后三种程度大称为“冷环境” 。
在一国投资环境中,前 4种越大越好,后 3种越小
越好 ;
美国学者利特瓦克和拜延发现:美国 250家企业在
上述国家投资情况,随着东道国由热转为冷,企业
将越来越多选择产品出口,减少投资进入。
对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的评价
选用评价方法要注意,
1,根据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和动机,选择主要影响因
素。
如:钢铁企业希望获得稳定的铁矿石资源,此时 经
济发展缓慢、对进口限制、实行外汇管制限制利润汇
出等因素,不应该称为主要因素;
如:希望占有国外市场,重要因素是东道国经济发
展水平,市场机会;
2,权数根据对所投资目标的重要程度决定。
3,可以自己设计评价体系或评价方法
步骤,
( 1)选择影响因素,因素不宜过多,建立评价指标
体系,指标体系可以分层、分级;
( 2)确定每个指标的权数;权数可以请部分专家给
出,再加权平均、算术平均、中值等方法;
( 3)计算每个国家得分。
第四节 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
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有两种方式,
1,创建 。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新建一个
新的企业。
2,收购 。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
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已存在)的全部
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行为。
一、境外企业创建
境外创建企业,讨论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一) 创建独资企业
是指某一或若干外国投资者在东道国境内,新建或
设立 全部资本由该投资者 所有的企业。所有权、经营权
都归该外国投资者掌握,全部风险和收益由该投资者享
有和承担。
1,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和缺点
( 1)创建独资企业的优势,(与创建合资企业、
境外企业收购比较)
A、企业的技术、工艺、配方、管理等企业秘密不
易扩散;
B、具有完全的控制权,可以实现母公司的经营、
战略意图;
C、免除以其他投资者的摩擦,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中易协调;
D、独享企业经营成果,特别是具有垄断利润优势
时;
( 2)创建独资企业的缺点。
A、建设周期长;
B、在一些投资方向受到限制,有些行业不允许外资
独资,如我国电信、金融业;
C、与当地政府、社区等团体沟通困难;
D、缺乏对东道国文化习俗、法律、经济等企业环境
进行了解和沟通的渠道;
2,国外独资企业的形式
国外独资企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境外分公司、境
外子公司 。
( 1)境外分公司。
是指一个国家的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或经营范围等,
在东道国依法设立的分支机构。
A、分公司不具备法人资格;
B、分公司的设立比较简便;
C、分公司的经营范围受到限制;
D、母公司可直接对其管理。
( 2)境外子公司。
是母公司投入全部股份资本,依法在东道国设立的
独立企业。
A、是一个独立企业,具有东道国法人资格,能以自
己的名义开展民事活动,承担民事义务;独立承担风
险,母公司不承担连带责任;
B、子公司有独立的公司章程、组织机构、财务报
表;
C、董事会、经理负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
D、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是通过董事会,
E、东道国对子公司的审批较严格。
( 3)设立分公司和子公司的比较。
境外分公司和子公司是从事境外业务经营的两种基本
形式。选择那种形式需考虑,
( 1)经营范围;
( 2)资金融通;
( 3)风险;
( 4)优惠政策;
( 5)税收。
(二) 创建合资企业
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投资
设立,依法在东道国新设立的独立企业。
1、国际合资企业的优势和缺点 。
( 1)合资企业的 优势。
A、可以利用合营方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
B、合营各方可以在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优势互补;
C、获得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D、有利于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克服本企业资金不足;
E、分散或减少国际投资中的风险;
F、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了解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情况;
G、有当地资本的投入,可消除对某些经营领域的限制。
( 2)合资企业的劣势 。
A、投资各方的目标不同,管理思想、思维方式不同,
经营决策和管理中易出现分歧。
B、母公司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差,合
资企业有自己独立的利益。
2、国际合资企业的基本类型。
( 1)股权合资企业。即上述合资企业。
( 2)契约合资企业。即合作企业
(三)独资与合资的选择策略
投资者向国外投资,需要考虑,选择独资还是合资企
业?在合资中拥有多大股权比例?
1、倾向于选择独资方式的因素是,
A、母公司的总体战略要求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
避免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利益冲突;
B、当地市场利润对母公司具有主要意义;
C、母公司在技术、生产经营、资源等方面经营垄断优
势,且不希望扩散优势;
D、东道国对外资持欢迎态度,不存在敌对的民族意识;
E、东道国潜在地合作者在技术、资本等方面的能力不
足。
2,倾向于选择合资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A、当地企业有重要的资源可供利用;
B、母公司资金不足,需要在当地筹集资金;
C、需要当地合作者帮助扩大市场;
D、为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
3、在合资企业中拥有多大比例的股份
需要考虑投资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
( 1)内部因素,
A、投资企业的经营实力、技术、资本、管理、营销等;
企业的竞争优势;
B、投资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和主要决策者的风险态度;
C、投资企业的产品策略;
( 2)外部因素,
A、东道国政府的外资政策和立法;
B、东道国当地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绪;
C、东道国潜在合作者的能力。
二、境外企业收购
国际企业收购(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是指外国
投资者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依法取得东道国某一企
业 部分或全部所有权 的行为。
企业收购分为,
☆ 部分收购,收购者只取得被收购企业的部分所有权;
☆ 全部收购, 收购者取得被收购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1,企业收购的主要方式
( 1)直接收购 。是指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提出获
得、拥有目标公司所有权的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
进行磋商、谈判,共同商定收购条件。
★ 收购公司要求部分所有权,
A、增资。目标公司允许收购公司取得增加发行的新
股票;
B、收购公司从目标公司股东购买股票;
★ 收购公司要求全部所有权:双方共同磋商,在共同
利益的基础上确定所有权转让的形式和条件,签订协议
直接收购一般是双方协商一致,称为协议收购
( Negotiaed Acquisition)
( 2)间接收购
收购公司并不向目标公司直接提出的收购的要求。
通过在股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和流通的具
有表决权的普通股票,从而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
间接收购一般不是建立在双方共同意愿的基础上,
有可能引起公司间的对抗,这种收购也称为 敌意收
购。
( 3)杠杆收购( Leveraged Buyout)。
指一家或几家公司在银行贷款,或在金融市场借贷
的支持下,进行的企业收购。
☆ 一般做法是:收购公司设立直接收购公司,然后
以该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从金融市场
融资,以借贷的资本完成企业收购。这种收购只需较
少资本就可完成,故称 杠杆收购 。
☆ 特点是:收购公司通常是以目标公司的资产和收
益作为借贷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收购公司自己拿出的资本只占收购资
金的 10-15%,其余靠银行贷款和债券解决
2,国际收购企业的主要优点和缺点
( 1)主要优点,
A,迅速进入。采用收购企业的方法可以大大缩短项目的
建设周期,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收益;
B,收购企业可以直接利用原有技术和管理人才;
C,可以直接占有被收购企业的市场、客户和销售渠道
和网络;
D,可以取得目标公司原有的技术、专利等工业产权和
无形资产;
E,廉价购买资产。当目标企业价值被低估时,可以获得
资产的增值收益。
( 2)收购企业的缺点
A,价值评估的困难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会计准则;外
国市场的信息难于收集;无形资产难于评价;
B,失败率高 。原因目标企业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如需
要解雇员工、改变产品方向,需要重新进行整合,
如果整合不好,存在风险。
C,企业规模和选址上的问题 。难于找到完全符合意愿
的目标企业。
3,企业收购和兼并的主要做法
( 1)现金收购。
现金收购是指:收购企业向目标企业的股东支付现金,
取得被收购企业的所有权。影响现金收购方式决策的因素
是,
A,收购企业的短期资金流动性。能否筹集到足够的现金?
对企业短期资金需要的影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B,收购企业的资产结构。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能否变现;
C,筹资能力。如果需要融资,是否能够融通到足够的资
金;
D,能否获得外汇;
( 2)股票收购。
股票是通过增加发行本公司的股票,以 新发行的股票 去
交换 被收购企业股东手中的股票,收购公司兼并被收购公
司成为一个新的公司(以收购公司为主导),被收购公司
的股东成为兼并后 新公司的股东,从而收购公司实现对被
收购公司的控制权。
☆ 股票收购的特点,
A、不需支付大量的现金;
B、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不丧失所有权;
C、收购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 股票收购方式决策需考虑以下因素,
A、股权结构。股票收购改变收购企业的股权结构,原
股东股票比例下降。收购企业需确定主要股东在多大
程度上可接受股权比例的降低;
B、收益减少。被收购企业通常是生产经营困难,收购
后导致短期内每股收益下降,多大程度上接受;
C、股价水平。上市公司增加股票,影响股价水平,如
导致股价下降,在多大程度可以接受;
D、外国股权限制。有些国家对本国居民持有外国公司
股票实行限制;
E、当地交易所上市。新发行股票经常是在东道国当地
交易所上市,能否申请上市;
3、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国有老企业改造的一些做
法。
( 1)外商投入资金、技术、工业产权等作价,与原国
有企业成立合资企业;
( 2)原国有企业保留名称、牌子,保留后勤、服务等
辅助部分,把生产系统与外资组成合资企业;
( 3)国有企业拿出一个车间、一条生产线或某个产品,
与外资组建合资企业。
第五节 国际直接投资政策
一、国际直接投资政策概述
1,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政策
( 1)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含义
是单个国家、二个、多个国家之间或国际组织对国家
直接投资流动的法律性规定。
( 2)对外直接投资政策的内容
A,信息与技术援助;
B,直接财政支持;
C,投资保险。
2,单边、双边、多边和区域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框架
( 1)单边 (各国 )对外直接投资政策
指单独一个国家对本国企业和个人向国外投资法律性
规定。
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包括促进和限制对外投资,
☆ 发达国家基本上是投资自由化政策;
☆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由于国内储蓄不足,
国际收支失衡,为了将投资留在国内,它们实行了控制
资本输出的政策
( 2)双边政府间国际直接投资政策框架
双边投资协定典型地适用于缔约国双方投资者,它保
证为外国分支机构提供非歧视政策条件 (国民待遇 )和投资
保护,到 2001年底,全世界共有 2099个双边投资协定。
☆ 双边投资协定,核心条款大同小异。
A,投资的定义;
B,投资准入;
C,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D,没收和补偿;
E,争端解决。
☆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如果在跨国经营中,东道国和母国都要求对公司收入
行使征税权,就会引起双重征税。因此政府间签订双边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目的不是建立征税的一般标准,而
是建立防止双重征税的税收标准。
避免国际双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免税法 。其主要特点是投资者的居住国对来
自国外来源的某些项目的收人免税;
第二种是税收抵免法 。它的主要特点是投资者居住国
在一定的法定限制范围内,将外国征收的税款视作是本
国征收的税款
( 3)区域及跨区域国际直接投资政策框架
区域协定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全面协定的方向发展,不
仅包括贸易,还包括投资相关的条款,范围已经扩展到服
务、知识产权、竞争及相关内容。 现在大多数的区域自
由贸易协议,从根本上说,同时也是自由投资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的主要内容
☆ 货物自由贸易,取消关税、取消进出口数量限制;
☆ 服务自由贸易,劳务、电信、金融、运输等;
☆ 投资,最惠国待遇;不得对成员国在境内投资规定经
营条件(出口水平,最低的国内成分,对本国供应者的
优惠,进口受出口收入的限制等);利润、销售所得可
以兑换外汇自由汇出;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政策
1,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政策
( 1)政策演变
历史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企业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
动,资本输出国则努力寻求东道国 开放投资市场、无歧视
待遇和投资保护 。
20世纪 70- 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对外
直接投资是企业的战略抉择,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扩大
产品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因此,放松对外直
接投资限制的自由化趋向出现 。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取消了外汇和资本管制,采取了 促进
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强调促进 国际协作,加强对国际直
接投资的保护。
( 2)发达国家促进对外投资的政策
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政策可以分成三大类,信息与技术
援助、直接金融支持与财政优惠、投资保险 。
A,所有发达国家政府部门或政府开办的专业银行都为
其欲在他国投资的国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援助;
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大约有一半国家通
过各种类型的发展援助组织为私营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
直接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C,许多发达国家都订有国家投资保险计划,为国家征
收、战争和本利回汇风险提供担保。
2,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政策
( 1)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急需大量资金和技术来
促进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因此利用外资政策
是其考虑的首要问题。
传统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政策一般都置于资本
管制政策之中,很少单独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而
且控制得非常严格。
一些发展中国家鼓励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动因是,
☆ 保持和扩大海外市场;
☆ 稳定地获取外部资源;
☆ 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 2)发展中国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管理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的渐进自由
化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主要是 项目审
批和外汇管理 。
A,项目审批
发展中国家通常使用下列审批方法,
☆ 最低限度审批
☆ 按项目规模审批
☆ 根据“否定清单”审批
☆ 按投资对象审批
B,外汇管制
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自由化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时,
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制约自由化的外汇问题。
☆ 通过国外借贷为对外直接投资融资
☆ 政府为对外投资者提供贷款担保,
☆ 建立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基金,
☆ 允许国外子公司将利润进行扩大企业规模或建立
新企业的再投资,
( 3)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促进政策
A,直接金融支持与财政优惠。
B,税收优惠。
C,对外投资担保。
D,信息与技术援助。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拥有专业优势 (资源加工、农产
品加工 )行业的企业对外投资。符合标准的对外直接
投资可以享受优惠:国外投资所得并汇回马来西亚的
利润减半征税,所得税豁免地区汇回的红利仍可享受
免交所得税 待遇;企业投资并盈利后,可 连续 5年享
受税收减免优惠 ;市场调研等企业投产前运营开支可
以列入成本,免交所得税。
三、部分国家对外投资政策
(一 ) 美国对外投资政策
1,美国对外投资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资本输出最主
要的项目是对外直接投资,1960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
额为 319亿美元,1967年增至 566亿美元,1970年达到
754.8亿美元。 70年代以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
长,1975年达到 1240.5亿美元,1980年增至 2153.8亿美
元。
截止到 2001年底,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 13816
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 21.09%,继续保持
着世界第一的位置。
2,美国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机构
主要有,
A,美国进出口银行
美国进出口银行是美国联邦政府直属的一个金融机构,
成立于 1934年。美国进出口银行办理的对外贷款业务主
要是建设工程贷款。这是一种长期贷款,专用于工程项
目。
B,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OPIC)
成立于 1971年,在帮助美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及实现
美国对外政府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公司提供融资
和担保的新、扩建项目遍布全世界 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涉及农业、能源、自然资源、建筑、电信、交通、银行
等各个经济领域。
2,美国海外投资促进政策措施
包括海外投资的融资服务、税收优惠和鼓励、海外投资
信息服务以及海外投资担保等。
( 1)海外投资的融资服务
美国海外投资公司 以直接贷款和贷款担保的形式为
美国公司拥有股份并参与管理的海外新建企业或改、
扩建企业提供中长期项目融资。它只为美国独资或
美方参与合资且股份在 25%以上 的海外企业提供融
资。
( 2)税收优惠。 分为所得税优惠和关税优惠两类。
A,所得税优惠
☆ 税收减免即政府对海外投资收入征税时,允许在应
征税收中先减去在国外已纳的税金,
☆ 税收延付。即在公司国外投资收入汇回国之前不予
征税,这样在国外的投资公司实际上等于从政府那里取
得了一部分无息贷款。
B,关税优惠
美国海关税则规定,凡是飞机部件、内燃机部件、办
公设备、无线电装备及零部件、照相器材等,如果是用
美国产品运往国外加工制造或装配的,在重新进口时可
享受减免关税的待遇。
3,海外直接投资风险担保 。
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为美国的投资者提供政治风险
担保。
( 1) 担保的范围,美国投资者对新建企业或现有企业
改扩建的投资;母公司和第三方贷款和贷款担保;跨国
租赁;技术援助协议;
( 2)政治风险担保内容
☆ 货币不可兑换风险担保
☆ 财产被没收风险担保
☆ 政治动乱风险担保
本章复习参考题
一、概念
国际直接投资,杠杆收购,
二、简述
1,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或目的有那些?
3,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4,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5,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和缺点
6,企业收购的方式有那些?
7,国家直接投资政策主要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