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固体中的扩散
? 概述
? 菲克定律
? 代位扩散
? 扩散中的热力学
? 扩散的微观机制
?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 反应扩散
概述
扩散现象:大家已经在气体和液体
中知道,例如在房间的某处打开一瓶香
水,慢慢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在
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在静止的状态下
可以看到他慢慢的扩散。
扩散:由构成物质的微粒 (离子, 原
子, 分子 )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
现象称为扩散 。 扩散的宏观表现是物质
的定向输送 。
说明
在固体材料中也存在扩散,并且它是固
体中物质传输的唯一方式。因为固体不能象
气体或液体那样通过流动来进行物质传输。
即使在纯金属中也同样发生扩散,用参入放
射性同位素可以证明。扩散在材料的生产和
使用中的物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例如:凝固、
偏析、均匀化退火、冷变形后的回复和再结
晶、固态相变、化学热处理、烧结、氧化、
蠕变等等。
第一节 菲克定律
? 菲克第一定律
? 菲克第二定律
?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应用举例
菲克第一定律
菲克 (A.Fick)在 1855年总结出的,数学表达式为,
J为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
散物质的通量,单位是
为溶质原子的浓度梯度;
负号表示物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的方向迁移;
比例常数 D称为扩散系数,单位为
菲克第二定律 引言
菲克第一定律适用于稳态扩散,即在扩散的
过程中各处的浓度不因为扩散过程的发生而随
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 dc/dt = 0。当物质分
布浓度随时间变化时,由于不同时间在不同位
置的浓度不相同,浓度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
C(x,t),扩散发生时不同位置的浓度梯度也不一
样,扩散物质的通量也不一样。在某一 dt的时间
段,扩散通量是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j(x,t)。
菲克第二定律 引出
如图所示设为单位面积 A上
取 dx的单元体,体积为 Adx,
在 dt的时间内通过截面 1流入
的物质量为
而通过截面 2流出的物质量
在 dt时间内,单元体中的积有量为,
菲克第二定律 微分方程
在 dt时间内单元体的浓度变化量
则需要的溶质量为
菲克第二定律 微分方程标准型
在一维状态下非稳态扩散的微分方程,即为
菲克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为扩散第二方
程。若扩散系数 D为常数,方程可写成,
三维情况,设在不同的方向扩散系数为相
等的常数,则扩散第二方程为,
半无限长棒中的扩散模型
实际意义:低碳钢的渗碳处理,材料的原始含碳量为 C0,
热处理时外界条件保证其表面的碳含量始终维持在
CP(碳势 ),经过一段时间后,求材料的表面附近碳含量
的情况。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半无限长棒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解为,
定义函数, 高斯误差函数
一维半无限长棒中扩
散方程误差函数解,
高斯误差函数
无限长棒中的扩散模型
实际意义:将溶质含量不同的两种材料焊接在一起,因
为浓度不同,在焊接处扩散进行后,溶质浓度随时间的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无限长棒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解为,
利用高斯误差函数
一维无限长棒中扩
散方程误差函数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应用例一
例一:有一 20钢齿轮气体渗碳,炉温为 927℃,炉气氛
使工件表面含碳量维持在 0.9% C,这时碳在铁中的扩散
系数为 D= 1.28x10- 11m2s-1,试计算为使距表面 0.5mm处
含碳量达到 0.4%C所需要的时间?
解:可以用半无限长棒的扩散来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应用例二
例二:上例中处理条件不变, 把碳含量达到 0.4% C处
到表面的距离作为渗层深度, 推出渗层深度与处理时
间之间的关系, 层深达到 1.0mm则需多少时间?
解:因为处理条件不变
在温度相同时,扩散系数也相同,因此渗层深度与
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
因为 x2/x1= 2,所以 t2/t1= 4,这时的时间为
34268s = 9.52hr
第二节 代位扩散
? 基本现象
? 柯肯达尔 (Kirkendall)效应
? 代位扩散的方程 ( 达肯 Darken方程 )
代位扩散基本现象
如果将一块钢和一块纯铁焊接在
一起,由于两种材料的碳含量不相同,
碳原子将从钢中向纯铁中不断扩散,碳
是溶解在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
溶体,这种迁移不会引起原来钢或纯铁
基体中晶格数量和位置的变化,这属于
一种间隙扩散类型。
如果将一块铜和一块锌焊接在一起, 这两种材料的
成分不同, 铜要向锌中扩散, 铜进入锌的晶格存在于
晶格节点, 形成的是置换固溶体, 锌也要向铜中扩散,
也存在于铜晶格节点, 形成的是置换固溶体 。 这种扩
散方式称为代位扩散 。
代位扩散基本现象
这种扩散与间隙扩散不
相同的是,一方面一种原子
进入另一种原子的晶格要另
一种原子扩散运动离开才能
达到节点位置;
另一方面,在晶体中两种原子的大小、性质不
相同,扩散迁移的速度也不一样,一种原子离开
的个数与另一种原子进入的个数不相等时就会形
成新的晶格 (或部分晶格消失 ),因此代位扩散过
程中会引起某种材料晶格数量的变化。
柯肯达尔 (Kirkendall)效应
为了证实在代位扩散过程中存
在晶格数量的变化,Kirkendall在
1947做过如下实验,在 Cu- 30%Zn
的合金两边焊上纯铜,并在焊缝处
加入一些细的 Mo丝作标记,如图所
示 。
先测定标记之间的距离, 放置在 785℃ 下保温 (为加快扩散速
度 )。 经过一天 (24hr)后再测量, 发现标记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0.0015cm;经过 56天后, 标记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0.0124cm。
在含有浓度梯度的置换固溶体中,埋入一个惰性
标记,由于两组元扩散能力不相等,经过扩散后会引起
标记的移动。这个现象以后就成为柯肯达尔
(Kirkendall)效应。
代位扩散的方程( Darken方程)
描述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方程由 Darken提出。
标记移动的速度
式中的D 1、D 2为组元的自扩散系数(自扩散系
数又称禀性扩散系数
N1,N2为组元的摩尔浓度 (原子百分比 )
代位扩散的方程( Darken方程)
扩散方程,
第三节 扩散中的热力学
? 菲克定律的局限性
? 驱动扩散的真实动力是自由能
? 扩散系数与化学位的关系
菲克定律的局限性
分析菲克定律,结论是扩散中物质的流动是从浓度
高处流向浓度低处,如果浓度梯度消失 (dC/dx=0),各处
的浓度相等,就不应该再出现物质的传输,在一般的情
况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在固体材料中,还有些现象与
此相矛盾,物质的迁移 (扩散 )会出现从低浓度向高浓度
处聚集,例如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从中析出第二相,
此外固体电解质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
发生的扩散迁移也不一定是从高浓度处流向低浓度处,
这种反向的扩散称为, 上坡扩散, 。
为了解释上坡扩散的现象,正确分析扩散规律,
必需用热力学来讨论扩散过程的实质,因为扩散的自发
进行方向也必然是系统吉布斯自由能下降。
驱动扩散的真实动力是自由能
化学位的定义,某溶质 i的化学位为
平衡条件是各处的化学位相等。如果存在一化学位
梯度,表明物质迁移 dx 距离,系统的能量将变化了。
好象有一作用力推动它移动一样,设这个力为 F,所作
的功为 Fdx 作为化学位的变化 。
称为扩散的驱动力,负号表示推动物质流向
化学位较低处
代替 Fick 第一定律的真实法则为,
扩散系数与化学位的关系
如果某组元的浓度提高反而可降低化学位 (降低其吉
布斯自由能 ),则组元会进行上坡扩散 。 组元的集中降低
吉布斯自由能的原因和原子之间的键结合能来决定 。 所
以在分析扩散过程时, 应该从化学位来分析, 不能单从
浓度梯度来分析 。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 当
菲克定律的表达式是正确的,用它分析可以把
问题简化。 应用那种模式要具体分析。
第四节 扩散的微观机制
? 原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的关系
? 间隙扩散机制
? 空位扩散机制
原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的关系
图示出晶体中两个相邻的晶面 1、
2,面间距为 α,截面的大小为单位面
积。假定在 1,2面上的溶质原子数 (面
密度 )分别为 n1和 n2.。每个原子的
跃迁频率 Γ 是相同的,跃迁方向是随
机的,从晶面 1到晶面 2(或者相反 )的
几率都是 P。如果 n1 > n2,在单位时间
从晶面 1到晶面 2的净流量为
原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的关系
从微观分析表明,扩散系数与扩散方向相邻晶面的面
间距 α,原子的跃迁频率 Γ, 跃迁几率 P的关系。下面
对不同的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间隙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 溶质原子存在
晶格的间隙中,如 Fe中的 C、
N,H等元素,扩散过程是间
隙原子从所处在的间隙,挤
过晶格原子的空隙,到达相
邻的另一个间隙。
溶质原子从一个间隙到另一个间隙的过程,在间隙中的
平衡位置的能量为 G1,从晶格原子中挤过去,最高能量
达到 G2,存在能垒 Δ G=G2-G1,根据统计物理分析可知,
超出平均能量 Δ G的原子几率为
间隙扩散机制 ( 2)
在面心立方 (fcc)中延 [100]方向间隙扩散,
其中 A为常数,Z相邻的间隙数,ν 振动频
率。
间隙扩散中的几率 P
间隙扩散机制 ( 3)
扩散系数为,
D0为与晶格结构和扩散方向有关的常数,Δ G为
一个原子的扩散激活能,工程中也常用 Q表示
1mol的激活能 。
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
空位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 在置换固溶体
中,由于晶格中存在空位,
空位周围的原子 (包括溶剂和
溶质原子 )由热运动可能进入
空位,即原子利用空位最后
达到迁移,当存在浓度梯度
(化学位梯度 )时,溶质原子
就会发生定向的扩散迁移,这是置换原子扩散的主要
方式。
扩散进行有两个要求条件,一是有空位存在,二是空
位周围的原子从原来的平衡位置进入空位也要一定的
激活能。
空位扩散机制 ( 2)
扩散系数为,
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
晶体中空位的浓度,
统称为置换扩散的激活能
第五节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温度
无论是间隙机制,还是空位机制,都遵循热激活规律,
温度提高,能超过能垒的几率越大,同时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
也越高,这些都是提高扩散系数的原因。扩散系数与温度 T 成
指数关系,在以下因素中这个影响最为明显。
扩散过程引起的物质流量除了与浓度梯度 (和化学位梯
度 )有关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扩散系数。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材料的成分
原子之间的结合键力越强, 通常对应材料的熔点也越高, 激活能
较大, 扩散系数较小 。 材料的成分不同, 即组成材料的元素和比
例不同, 不同原子之间结合键能不一样, 成分的变化也影响不同
类型结合键的相对数量, 所以材料的成分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1,结合键能不同, 影响到激活能不同而影响扩散系数;
2,结合键能的不同, 一种元素的数量 (成分比例 )可能改变自己
或其他元素的化学位, 从而影响扩散的速度, 甚至方向 。
3,代位扩散 (置换原子 )通量决定于互扩散系数, 互扩散系数本
身就是各组元成分的函数 。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晶体结构
1,原子排列越紧密, 晶体结构的致密度越高, 激活能
较大, 扩散系数较小 。
2,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差的材料中, 不同方向上扩散系
数的差别也大, 常见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较简单, 各方
向的差别大多都不明显 。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晶体缺陷 1,点缺陷,主要影响扩散的空位
浓度 。
2,线缺陷:线缺陷主要形式是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溶质原子的浓度高于平
均值;原子在位错中沿位错线的管道
扩散比晶体中的扩散快 。
3,面缺陷,本身所处于较高的能
力状态, 相应扩散激活能也就较低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其他因素
1,弹性应力场 可以加速尺寸大的原子向拉应力大处扩散, 同
样加速尺寸小的原子向压应力大处扩散, 这种扩散可以松弛应力,
但也能把原来的弹性应变部分的转化为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塑
性变形 ),这种在应力作用下的扩散过程也是材料以蠕变方式发
生塑性变形的基本机制 。
2,其他任何对粒子运动的力也都可能影响扩散, 如电磁场对代
电粒子的扩散 。
影响程度:温度-成分-结构-其它
第六节 反应扩散
? 反应扩散的概念
? 反应扩散的实例
? 反应扩散的主要特征
反应扩散的概念
?反应扩散
在扩散中由于成分的变化, 通过化学反应而伴随
着新相的形成 (或称有相变发生 )的扩散过程称为
,反应扩散,, 也称为, 相变扩散, 。
许多相变的过程是有成分的变化, 或由扩散过程
来控制的 。 了解反应扩散的规律对了解由成分的
变化来控制的相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反应扩散的实例
利用我们大家熟悉的 Fe- C相图, 将纯铁置
于 850℃ 渗碳, 气氛能使表明达到的最高溶解的
碳量为 CS,因为再高将形成碳化物 。 表面为 CS的
固溶体为 γ 相, 从表面向内, 碳的含量逐渐减少,
直到碳含量为 C2处;心部为纯铁在 850℃ 下依然
为 α 相, 从心部向外, 碳的含量逐渐提高, 表面
达到 C1处 。 从相图可知它们到达互相平衡, 这里
形成两相的分界面, 碳的含量就出现了一突变 。
?渗碳过程
反应扩散的实例
?渗碳过程
反应扩散的实例
随时间的加长, 在 γ 相存在碳的浓度梯度, 碳不断
向内扩散, 在 α - γ 相界面碳多余进入到 α 相, 平衡破
坏, 部分的 α 得到碳转变生成 γ 相, 因此在相界面两边
的成分依然为 C2和 C1不变, 而是相界面向内迁移, 即 γ
相在不断生长 。 可见在二元合金的在一定温下进行扩散
过程中, 不会出现两相区 。 当然二元合金的恒温扩散过
程中为什么不会出现两相区可以用相律来证明, 但证明
过程不要求大家掌握, 只要知道这个结论 。 值得指出的
是这表现在恒温扩散过程时, 处理结束后冷却下来, 材
料会遵照相图的规律发生相关的变化, 所以并不代表到
室温时不存在两相区, 但这个成分的突变会保留下来 。
反应扩散的实例
?渗氮过程
反应扩散的主要特征
1,在一定的温度下, 扩散过程进行中, 成分从高到低
逐渐变化, 但二元合金中不会形成两相混合区 。
2,在单相区, 为常数, 扩散过程进行, 需存在浓
度梯度, 物质从高处流向低处 。
3,在一定的温度下, 随着时间的增加, 发生反应扩散
时, 转折点的浓度不发生变化, 而是新相的深度不断增
加 。
4,单独依靠扩散从固体中析出另一新相,
新相的层深和时间的关系为,
而生长速度则为,
二元合金扩散不形成两相混合区
1,在一定的温度下相律,f = c - p
2, 扩散过程进行中, 系统没有达到平衡, f > 0
3, C = 2 p < 2 即存在相数 p = 1
?原因说法一
?原因说法二
扩散能够不断向内进行,是因为材料内存在连续
分布的化学位梯度,如果出现两相平衡,则此区域内的
化学位梯度为0,扩散就不能进行,这将与事实相矛盾。
本章小结
1,介绍了总结有关扩散问题的菲克第一, 第二定律 。
2,菲克第二定律的误差函数解法及其应用, 由相应的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来计算 。
3,讨论了扩散的微观机制和扩散的真实驱动力, 解释
材料中的, 上坡扩散, 现象 。
4,分析了影响扩散系数的各种因素, 这是控制扩散过
程的主要方法依据 。
5,反应扩散的概念, 特征及与相变速度之间的关系 。
? 概述
? 菲克定律
? 代位扩散
? 扩散中的热力学
? 扩散的微观机制
?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 反应扩散
概述
扩散现象:大家已经在气体和液体
中知道,例如在房间的某处打开一瓶香
水,慢慢在其他地方可以闻到香味,在
清水中滴入一滴墨水,在静止的状态下
可以看到他慢慢的扩散。
扩散:由构成物质的微粒 (离子, 原
子, 分子 )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
现象称为扩散 。 扩散的宏观表现是物质
的定向输送 。
说明
在固体材料中也存在扩散,并且它是固
体中物质传输的唯一方式。因为固体不能象
气体或液体那样通过流动来进行物质传输。
即使在纯金属中也同样发生扩散,用参入放
射性同位素可以证明。扩散在材料的生产和
使用中的物理过程有密切关系,例如:凝固、
偏析、均匀化退火、冷变形后的回复和再结
晶、固态相变、化学热处理、烧结、氧化、
蠕变等等。
第一节 菲克定律
? 菲克第一定律
? 菲克第二定律
?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应用举例
菲克第一定律
菲克 (A.Fick)在 1855年总结出的,数学表达式为,
J为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面积的扩
散物质的通量,单位是
为溶质原子的浓度梯度;
负号表示物质总是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的方向迁移;
比例常数 D称为扩散系数,单位为
菲克第二定律 引言
菲克第一定律适用于稳态扩散,即在扩散的
过程中各处的浓度不因为扩散过程的发生而随
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也就是 dc/dt = 0。当物质分
布浓度随时间变化时,由于不同时间在不同位
置的浓度不相同,浓度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
C(x,t),扩散发生时不同位置的浓度梯度也不一
样,扩散物质的通量也不一样。在某一 dt的时间
段,扩散通量是位置和时间的函数 j(x,t)。
菲克第二定律 引出
如图所示设为单位面积 A上
取 dx的单元体,体积为 Adx,
在 dt的时间内通过截面 1流入
的物质量为
而通过截面 2流出的物质量
在 dt时间内,单元体中的积有量为,
菲克第二定律 微分方程
在 dt时间内单元体的浓度变化量
则需要的溶质量为
菲克第二定律 微分方程标准型
在一维状态下非稳态扩散的微分方程,即为
菲克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又称为扩散第二方
程。若扩散系数 D为常数,方程可写成,
三维情况,设在不同的方向扩散系数为相
等的常数,则扩散第二方程为,
半无限长棒中的扩散模型
实际意义:低碳钢的渗碳处理,材料的原始含碳量为 C0,
热处理时外界条件保证其表面的碳含量始终维持在
CP(碳势 ),经过一段时间后,求材料的表面附近碳含量
的情况。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半无限长棒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解为,
定义函数, 高斯误差函数
一维半无限长棒中扩
散方程误差函数解,
高斯误差函数
无限长棒中的扩散模型
实际意义:将溶质含量不同的两种材料焊接在一起,因
为浓度不同,在焊接处扩散进行后,溶质浓度随时间的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无限长棒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
解为,
利用高斯误差函数
一维无限长棒中扩
散方程误差函数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应用例一
例一:有一 20钢齿轮气体渗碳,炉温为 927℃,炉气氛
使工件表面含碳量维持在 0.9% C,这时碳在铁中的扩散
系数为 D= 1.28x10- 11m2s-1,试计算为使距表面 0.5mm处
含碳量达到 0.4%C所需要的时间?
解:可以用半无限长棒的扩散来解,
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应用例二
例二:上例中处理条件不变, 把碳含量达到 0.4% C处
到表面的距离作为渗层深度, 推出渗层深度与处理时
间之间的关系, 层深达到 1.0mm则需多少时间?
解:因为处理条件不变
在温度相同时,扩散系数也相同,因此渗层深度与
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
因为 x2/x1= 2,所以 t2/t1= 4,这时的时间为
34268s = 9.52hr
第二节 代位扩散
? 基本现象
? 柯肯达尔 (Kirkendall)效应
? 代位扩散的方程 ( 达肯 Darken方程 )
代位扩散基本现象
如果将一块钢和一块纯铁焊接在
一起,由于两种材料的碳含量不相同,
碳原子将从钢中向纯铁中不断扩散,碳
是溶解在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
溶体,这种迁移不会引起原来钢或纯铁
基体中晶格数量和位置的变化,这属于
一种间隙扩散类型。
如果将一块铜和一块锌焊接在一起, 这两种材料的
成分不同, 铜要向锌中扩散, 铜进入锌的晶格存在于
晶格节点, 形成的是置换固溶体, 锌也要向铜中扩散,
也存在于铜晶格节点, 形成的是置换固溶体 。 这种扩
散方式称为代位扩散 。
代位扩散基本现象
这种扩散与间隙扩散不
相同的是,一方面一种原子
进入另一种原子的晶格要另
一种原子扩散运动离开才能
达到节点位置;
另一方面,在晶体中两种原子的大小、性质不
相同,扩散迁移的速度也不一样,一种原子离开
的个数与另一种原子进入的个数不相等时就会形
成新的晶格 (或部分晶格消失 ),因此代位扩散过
程中会引起某种材料晶格数量的变化。
柯肯达尔 (Kirkendall)效应
为了证实在代位扩散过程中存
在晶格数量的变化,Kirkendall在
1947做过如下实验,在 Cu- 30%Zn
的合金两边焊上纯铜,并在焊缝处
加入一些细的 Mo丝作标记,如图所
示 。
先测定标记之间的距离, 放置在 785℃ 下保温 (为加快扩散速
度 )。 经过一天 (24hr)后再测量, 发现标记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0.0015cm;经过 56天后, 标记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0.0124cm。
在含有浓度梯度的置换固溶体中,埋入一个惰性
标记,由于两组元扩散能力不相等,经过扩散后会引起
标记的移动。这个现象以后就成为柯肯达尔
(Kirkendall)效应。
代位扩散的方程( Darken方程)
描述置换固溶体中的扩散方程由 Darken提出。
标记移动的速度
式中的D 1、D 2为组元的自扩散系数(自扩散系
数又称禀性扩散系数
N1,N2为组元的摩尔浓度 (原子百分比 )
代位扩散的方程( Darken方程)
扩散方程,
第三节 扩散中的热力学
? 菲克定律的局限性
? 驱动扩散的真实动力是自由能
? 扩散系数与化学位的关系
菲克定律的局限性
分析菲克定律,结论是扩散中物质的流动是从浓度
高处流向浓度低处,如果浓度梯度消失 (dC/dx=0),各处
的浓度相等,就不应该再出现物质的传输,在一般的情
况下可以解释许多现象。在固体材料中,还有些现象与
此相矛盾,物质的迁移 (扩散 )会出现从低浓度向高浓度
处聚集,例如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从中析出第二相,
此外固体电解质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
发生的扩散迁移也不一定是从高浓度处流向低浓度处,
这种反向的扩散称为, 上坡扩散, 。
为了解释上坡扩散的现象,正确分析扩散规律,
必需用热力学来讨论扩散过程的实质,因为扩散的自发
进行方向也必然是系统吉布斯自由能下降。
驱动扩散的真实动力是自由能
化学位的定义,某溶质 i的化学位为
平衡条件是各处的化学位相等。如果存在一化学位
梯度,表明物质迁移 dx 距离,系统的能量将变化了。
好象有一作用力推动它移动一样,设这个力为 F,所作
的功为 Fdx 作为化学位的变化 。
称为扩散的驱动力,负号表示推动物质流向
化学位较低处
代替 Fick 第一定律的真实法则为,
扩散系数与化学位的关系
如果某组元的浓度提高反而可降低化学位 (降低其吉
布斯自由能 ),则组元会进行上坡扩散 。 组元的集中降低
吉布斯自由能的原因和原子之间的键结合能来决定 。 所
以在分析扩散过程时, 应该从化学位来分析, 不能单从
浓度梯度来分析 。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 当
菲克定律的表达式是正确的,用它分析可以把
问题简化。 应用那种模式要具体分析。
第四节 扩散的微观机制
? 原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的关系
? 间隙扩散机制
? 空位扩散机制
原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的关系
图示出晶体中两个相邻的晶面 1、
2,面间距为 α,截面的大小为单位面
积。假定在 1,2面上的溶质原子数 (面
密度 )分别为 n1和 n2.。每个原子的
跃迁频率 Γ 是相同的,跃迁方向是随
机的,从晶面 1到晶面 2(或者相反 )的
几率都是 P。如果 n1 > n2,在单位时间
从晶面 1到晶面 2的净流量为
原子热运动和扩散系数的关系
从微观分析表明,扩散系数与扩散方向相邻晶面的面
间距 α,原子的跃迁频率 Γ, 跃迁几率 P的关系。下面
对不同的机制进行具体分析。
间隙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 溶质原子存在
晶格的间隙中,如 Fe中的 C、
N,H等元素,扩散过程是间
隙原子从所处在的间隙,挤
过晶格原子的空隙,到达相
邻的另一个间隙。
溶质原子从一个间隙到另一个间隙的过程,在间隙中的
平衡位置的能量为 G1,从晶格原子中挤过去,最高能量
达到 G2,存在能垒 Δ G=G2-G1,根据统计物理分析可知,
超出平均能量 Δ G的原子几率为
间隙扩散机制 ( 2)
在面心立方 (fcc)中延 [100]方向间隙扩散,
其中 A为常数,Z相邻的间隙数,ν 振动频
率。
间隙扩散中的几率 P
间隙扩散机制 ( 3)
扩散系数为,
D0为与晶格结构和扩散方向有关的常数,Δ G为
一个原子的扩散激活能,工程中也常用 Q表示
1mol的激活能 。
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
空位扩散机制
扩散机制, 在置换固溶体
中,由于晶格中存在空位,
空位周围的原子 (包括溶剂和
溶质原子 )由热运动可能进入
空位,即原子利用空位最后
达到迁移,当存在浓度梯度
(化学位梯度 )时,溶质原子
就会发生定向的扩散迁移,这是置换原子扩散的主要
方式。
扩散进行有两个要求条件,一是有空位存在,二是空
位周围的原子从原来的平衡位置进入空位也要一定的
激活能。
空位扩散机制 ( 2)
扩散系数为,
扩散系数与温度之间的
关系
晶体中空位的浓度,
统称为置换扩散的激活能
第五节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温度
无论是间隙机制,还是空位机制,都遵循热激活规律,
温度提高,能超过能垒的几率越大,同时晶体的平衡空位浓度
也越高,这些都是提高扩散系数的原因。扩散系数与温度 T 成
指数关系,在以下因素中这个影响最为明显。
扩散过程引起的物质流量除了与浓度梯度 (和化学位梯
度 )有关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扩散系数。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材料的成分
原子之间的结合键力越强, 通常对应材料的熔点也越高, 激活能
较大, 扩散系数较小 。 材料的成分不同, 即组成材料的元素和比
例不同, 不同原子之间结合键能不一样, 成分的变化也影响不同
类型结合键的相对数量, 所以材料的成分变化带来的影响有,
1,结合键能不同, 影响到激活能不同而影响扩散系数;
2,结合键能的不同, 一种元素的数量 (成分比例 )可能改变自己
或其他元素的化学位, 从而影响扩散的速度, 甚至方向 。
3,代位扩散 (置换原子 )通量决定于互扩散系数, 互扩散系数本
身就是各组元成分的函数 。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晶体结构
1,原子排列越紧密, 晶体结构的致密度越高, 激活能
较大, 扩散系数较小 。
2,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差的材料中, 不同方向上扩散系
数的差别也大, 常见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较简单, 各方
向的差别大多都不明显 。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晶体缺陷 1,点缺陷,主要影响扩散的空位
浓度 。
2,线缺陷:线缺陷主要形式是位错,
位错线附近的溶质原子的浓度高于平
均值;原子在位错中沿位错线的管道
扩散比晶体中的扩散快 。
3,面缺陷,本身所处于较高的能
力状态, 相应扩散激活能也就较低
影响扩散系数的因素
?其他因素
1,弹性应力场 可以加速尺寸大的原子向拉应力大处扩散, 同
样加速尺寸小的原子向压应力大处扩散, 这种扩散可以松弛应力,
但也能把原来的弹性应变部分的转化为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塑
性变形 ),这种在应力作用下的扩散过程也是材料以蠕变方式发
生塑性变形的基本机制 。
2,其他任何对粒子运动的力也都可能影响扩散, 如电磁场对代
电粒子的扩散 。
影响程度:温度-成分-结构-其它
第六节 反应扩散
? 反应扩散的概念
? 反应扩散的实例
? 反应扩散的主要特征
反应扩散的概念
?反应扩散
在扩散中由于成分的变化, 通过化学反应而伴随
着新相的形成 (或称有相变发生 )的扩散过程称为
,反应扩散,, 也称为, 相变扩散, 。
许多相变的过程是有成分的变化, 或由扩散过程
来控制的 。 了解反应扩散的规律对了解由成分的
变化来控制的相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反应扩散的实例
利用我们大家熟悉的 Fe- C相图, 将纯铁置
于 850℃ 渗碳, 气氛能使表明达到的最高溶解的
碳量为 CS,因为再高将形成碳化物 。 表面为 CS的
固溶体为 γ 相, 从表面向内, 碳的含量逐渐减少,
直到碳含量为 C2处;心部为纯铁在 850℃ 下依然
为 α 相, 从心部向外, 碳的含量逐渐提高, 表面
达到 C1处 。 从相图可知它们到达互相平衡, 这里
形成两相的分界面, 碳的含量就出现了一突变 。
?渗碳过程
反应扩散的实例
?渗碳过程
反应扩散的实例
随时间的加长, 在 γ 相存在碳的浓度梯度, 碳不断
向内扩散, 在 α - γ 相界面碳多余进入到 α 相, 平衡破
坏, 部分的 α 得到碳转变生成 γ 相, 因此在相界面两边
的成分依然为 C2和 C1不变, 而是相界面向内迁移, 即 γ
相在不断生长 。 可见在二元合金的在一定温下进行扩散
过程中, 不会出现两相区 。 当然二元合金的恒温扩散过
程中为什么不会出现两相区可以用相律来证明, 但证明
过程不要求大家掌握, 只要知道这个结论 。 值得指出的
是这表现在恒温扩散过程时, 处理结束后冷却下来, 材
料会遵照相图的规律发生相关的变化, 所以并不代表到
室温时不存在两相区, 但这个成分的突变会保留下来 。
反应扩散的实例
?渗氮过程
反应扩散的主要特征
1,在一定的温度下, 扩散过程进行中, 成分从高到低
逐渐变化, 但二元合金中不会形成两相混合区 。
2,在单相区, 为常数, 扩散过程进行, 需存在浓
度梯度, 物质从高处流向低处 。
3,在一定的温度下, 随着时间的增加, 发生反应扩散
时, 转折点的浓度不发生变化, 而是新相的深度不断增
加 。
4,单独依靠扩散从固体中析出另一新相,
新相的层深和时间的关系为,
而生长速度则为,
二元合金扩散不形成两相混合区
1,在一定的温度下相律,f = c - p
2, 扩散过程进行中, 系统没有达到平衡, f > 0
3, C = 2 p < 2 即存在相数 p = 1
?原因说法一
?原因说法二
扩散能够不断向内进行,是因为材料内存在连续
分布的化学位梯度,如果出现两相平衡,则此区域内的
化学位梯度为0,扩散就不能进行,这将与事实相矛盾。
本章小结
1,介绍了总结有关扩散问题的菲克第一, 第二定律 。
2,菲克第二定律的误差函数解法及其应用, 由相应的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来计算 。
3,讨论了扩散的微观机制和扩散的真实驱动力, 解释
材料中的, 上坡扩散, 现象 。
4,分析了影响扩散系数的各种因素, 这是控制扩散过
程的主要方法依据 。
5,反应扩散的概念, 特征及与相变速度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