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基础》阶段测试题(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A A D A A D B B C B 二、多项选择题 BCD ADE ABD AD ABC ACD ACD ABC BCE ABCDE 三、判断题 × × × √ × × × √ √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答案:对账:对账就是在有关经济业务入账以后,进行账簿记录的核对。它包括以下内容:(1)账证核对。账证核对是将各种账簿(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以及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记录与有关会计凭证(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相核对。(2)账账核对。账账核对是在账证核对的基础上,各种账簿之间有关指标的核对。主要包括:总分类账各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核对相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以及各明细分类账的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有关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核对相符;会计部门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核对相符。(3)账实核对。账实核对是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将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核对。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额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账目相核对;各种材料、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材料、物资实存数额相核对;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目相核对。 2.答案:财务报告:会计核算工作的结果,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也是财务会计部门提供财务信息资料的重要手段。通过编制财务报告可以总括、综合又清晰明了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资料,是考核各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综合平衡、制定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重要经济信息来源;财务报告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资料,是投资者、债权人等报告使用者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的依据。企业可根据财务报告总结经验,制定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3.答案:财产清查:是通过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和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实存数与其账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账实是否相符,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调整账存记录,使其账实相符,从而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性。通过财产清查,可以发现财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促使企业不断改进财产物资管理,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通过财产清查,可以促进财产物资的有效使用,充分发挥财产物资的潜力。 4.答案: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是定期将所有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核算组织程序。其特点是: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这一特点决定了这种核算组织程序可以减少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手续也比较简便,而且科目汇总表还起着试算平衡的作用。但是,按照相同科目归类编制的科目汇总表只反映各科目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和贷方本期发生额,不反映各个科目的对应关系及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就不便于分析、检查经济活动情况,不便于查对账目。这种核算组织程序一般适用于业务量较大、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5.答案: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它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过量。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 五、简答题(每小题7.5分,共15分) 1.答案:制定和执行会计法规可以使会计工作符合预定的目标,有利于在经济活动中具体贯彻财经方针和政策,执行财经纪律;有了完善的会计法规,便能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有了完善的会计法规,会计工作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证会计工作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 我国会计法规按各法规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层次的规范,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该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第二层次是由国务院颁布的有关会计工作行政法规,是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制定,对所有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均有约束力的规范,如《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等。第三层次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会计法明确赋予财政部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规章。 会计法规按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关于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如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第二类是有关会计监督方面的法规;第三类是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的法规,如《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总会计师条例》等;第四类是会计工作管理方面的法规,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 2.答案: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中进行分摊或预提的账户。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为严格划清费用的受益期限,设置“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这两个账户均为跨期摊提账户。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时,“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但这两个账户在用途和结构上有相同之处,即其借方都是用来登记费用的实际支出数;贷方都是用来登记由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数。“待摊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总是在借方,表示已支付而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数额。“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已预提而尚未支付的预提费用数额。有时“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余额也会出现在借方,当分期记入各期的费用额小,实际支付的数额大,“预提费用”账户出现借方余额,表示已支付而尚未摊销的待摊费用数额。 六、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有关项目的计算如下: ???所有者权益比率=1-60%=40% (0.5分) ???资产总额=80000÷0.4=200000(万元) (1分) ???流动负债=200000-80000-60000=60000(万元) (1分) ???流动资产=60000×2=120000(万元) (0.5分) ???速动资产=60000×1=60000(万元) (0.5分) ???期末存货=120000-60000=60000(万元) (1分) ???固定资产净值=200000-120000=80000(万元) (0.5分) ???累计折旧=116000-80000=36000(万元) (0.5分) ???期末应收账款=16000×2-14000=18000(万元) (1分) ???货币资金=60000-18000=42000(万元) (0.5分) ???销售成本=[(60000+20000)∕2]×3.6=144000(万元) (1分) ???销售收入=[(18000+14000)∕2]×12.8=204800(万元) (1分) ???管理费用=204800-144000-5600-20000=35200(万元) (1分) 2.答案: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 000 ???   制造费用 50 000 ???   管理费用 30 000 ???    贷:原材料 280 000 (1分) ???(2)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00 000 ???     制造费用 30 000 ???     管理费用 80 000 ???      贷:应付工资 210 000 (1分) ???(3)借:管理费用 15 000 ???     贷:银行存款 15 000 (1分) ???(4)借:制造费用 3 000 ???     贷:预提费用 3 000 (1分) ???(5)借:应付工资 210 000 ???     贷:现金 210 000   (1分) ???(6)借:制造费用 80 000 ???     管理费用 70 000 ???      贷:累计折旧 150 000 (1分) ???(7)借:管理费用 10 000 ???     贷:银行存款 10 000 (1分) ???(8)借:制造费用 4 000 ???     管理费用 1 000 ???      贷:银行存款 5 000 (1分) (9)完工产品成本=20000+(200000+100000+167000)-18000=469000 ???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50000+30000+80000+4000=167000 ???借:生产成本 167 000 ???  贷:制造费用 167 000 (1分) ???借:产成品 469 000 ???  贷:生产成本 469 000 (1分) 3.答案: 先进先出法计算: 发出存货成本=100×100+100×100+300×110+100×105=63 500(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100×105=10 500(元) 后进先出法计算: 发出存货成本=100×100+100×100+300×110+100×105=63 500(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100×100=10 000(元) 加权平均法计算: 加权平均单价=(20 000+54 000)÷(200+500)=105.71(元) 发出存货成本=600×105.71=63 429※(元) ?或:20 000+54 000-10 571=63 429(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100×105.71=10 571(元)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 加权平均单价=(10 000+33 000)÷(100+300)=107.50(元) 加权平均单价=(10 000+54 000)÷(100+500)=106.67(元) 发出存货成本=100×100+500×106、67=63 335※(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0 000+54 000-63335=10665 或:20 000+54 000-10 667=63 333(元)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100×106.67=10 667(元) ※:小数四舍五入时产生的尾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