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县报也要在做好标题上下功夫 刘永国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人们往往看报先看题,从标题中寻找惹眼抓人的篇章再进行阅读。这促使我们地方报纸也必须很好地研究标题。 让标题凸现“新闻眼”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新闻眼”。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凸现“新闻眼”,突出文图中的主要信息或所揭示的主题。 1998年,长江中下游抗洪抢险惊天动地,湖北省长江两岸灾情严重,地处鄂北丘陵地带的随州市虽未受长江洪水的直接威胁,但仍关注着全省的抗洪斗争。 8月18日,随州日报大样一版左下角有一篇200多字的稿子,原题为:《洛阳镇全力保超规划》。我觉得这篇报道文字虽短,内容实在,洛阳镇把自身的保超规划与长江抗洪联系起来,“新闻眼”就在这个“联系”上。于是,我将标题改为:《长江沿线受灾,我们怎么办?洛阳镇的回答是:(引)全力保超规划支援全省抗灾(主)》。同时,我还要求出版部将这篇报道从左下提升到头版头条位置,换下了原在头条位置上的一篇什么时候都可以发的报道,让“县市保超规划支援全省抗灾”升华为整版的旗帜。 事有凑巧,报纸出来的当日,恰逢周坚卫、高瑞科两位副省长来随州检查保超规划的工作,读到随州日报这篇主题鲜明、发表及时的报道,很高兴。在随州市的干部座谈会上,高瑞科副省长拿着报纸对大伙说:“当前受灾不大的县市怎么办?就是要像随州日报说的,保超规划,支援全省抗灾。” 地方报纸的一篇报道,受到了副省长的重视与赞扬,在场的记者很兴奋,兴冲冲地给我讲了这件事,我当即要求记者再写一篇现场新闻,借副省长的话,给报社同仁鼓鼓劲。 记者写的标题是:《副省长高瑞科称赞本报抗灾保超规划报道》,看大样时,我觉得标题平面化、无特色,未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新闻眼”没凸现出来,便把标题改为:《小报抓住了大主题(主)副省长高瑞科称赞本报抗灾保超规划报道(副)》。 副省长为什么会关注地方小报的一篇报道?不为别的,是因为“小报抓住了大主题”,准确、及时地配合工作重点,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合拍,让读者也一目了然。 标题要有鼓动性新闻要有鼓动性。新闻的鼓动性靠新闻本身,也靠新闻手段,其中的重要手段就是要精心制作标题。 1998年8月,长江抗洪如火如荼,抗灾保超规划、弥补长江沿线受灾损失,已成湖北全省人民的另一重大任务。8月18日起,周坚卫、高瑞科两位副省长到随州检查布置保超规划,随州日报理所当然地要报道。 当日看样,这条新闻的原题为:《为确保全省经济增长12%勇挑重担(引)副省长周坚卫高瑞科来随现场办公(主)决定增加“铁树”等8家企业贷款3820万元(副)》。 这条消息,已放在头版头条,标题有引题、有正题、还加了副题,对消息的内容可谓提纲挈领,准确、明白。但我觉得还不够劲:长江前线抗洪鏖战正急,沿江经济受损失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湖北省委、省政府已提出全省一盘棋、保超规划的要求,新闻标题仅仅能做到准确、明白还不够,在关键时刻、大事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富有鼓动性和冲击力。因此,我将标题改为:《“前方”保卫长江“后方”保超规划(引)副省长周坚卫高瑞科来随现场办公(主)我市增幅力争17.6%省里增拨贷款3820万元(副)》。 有行家分析,这则标题把抗洪一线称“前方”,湖北各地称“后方”,视野开阔,棋局意识强;“保卫长江”是抗洪前线的口号,“保超规划”是未受大灾市县理所当然的责任,对照呼应,有冲击力,有号召力。修改后的副题,增加了随州“增幅”方面的信息,增加贷款事去掉了“决定”二字,表述也更准确。 标题是营造气氛的重要手段报纸营造声势靠什么?靠标题、靠标题字号、靠版面位置。首先是靠标题。 1998年8月2日,随州日报大样一版头条是预备役三团官兵横渡封江水库的报道(通讯),标题为:《官兵横渡封江水———预备役三团隆重纪念我军建军71周年》。 我觉得这个标题,主题平、没有气势,也少韵味;副题以偏概全,帽子做得太大。便将其改为:《劈波斩浪显军威———预备役三团官兵横渡封江记》。同时,出版部按我的要求,将原文和图片平面延伸的版面排列,调整为照片衬题,把“劈波斩浪”放在“横渡”的画面上方,文字、图片主体突出,增强了预备役部队横渡水库的气势,显示了预备役的军威。 在报社周末的例会上,同志们评报认为,改后的标题有气势、有动感;主题明快,副题简洁;主题揭示新闻的要旨,副题说明主题的内容,是比较规范的通讯标题。 标题要提纲挈领,给读者以完整信息很少有人能做到把一天报纸的所有文章都看完,“看报看题”是事实。那么,我们的标题能否尽可能地给人以完整的信息,让人即使只看标题也能了解新闻事实的梗概呢?或者因为题好,引得读者往下读呢? 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7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就此发出通知。作为随州市委机关报,这一重要新闻信息是理所当然的头版头条。 我们报道这一消息是7月17日,当时大样上此消息是一个单行题:《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 这个标题是准确的,但它所传播的信息却是不完整的。随州市“升级”是当地盼望已久的重大新闻,考虑到读者的关切程度和阅读中的急迫心情,我将其改为双行题:《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随州市(主)地级随州市设立曾都区广水市划归随州市代管(副)》。 这一改,标题就给了读者一个完整的信息,既有“设立地级随州市”的主要新闻信息,又有新随州市管辖、代管的范围。 这个标题,与湖北日报关于随州市“升级”报道的标题,不谋而合。由此也可看出,新闻标题的制作有着一些共同把握的准则。 标题要为读者着想有许多新闻以及新闻人物,由于采编人员已事先接触,比较了解,在制题时往往忽视了这些人或事在读者面前还是陌生、全新的,如果不给予必要的介绍和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读者就会发愣。 1997年4月23日,随州日报有一篇小通讯,报道中国蓝田集团公司总裁瞿兆玉、武汉延华信息产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训和来随州考察投资项目并达成协议的新闻。 大样上的原标题是:《真情留随州———瞿兆玉、周训和来随考察侧记》。 瞿、周二位是谁?是官员,还是企业家?在副题里出现瞿、周二位的职务全称,字数太多,不妥;只写上姓名,此外的信息一点不透露,也不妥;编辑、记者知道瞿、周二位,不等于随州的普通读者也了解。因此,我将标题改为:《诚挚的情怀———实业家瞿兆玉、周训和来随考察投资侧记》。副标题中瞿、周二位前面冠以“实业家”,考察二字后面加上“投资”,给读者的信息就丰富多了,读者读起来也明白、方便了一些。 标题要揭示主题展示精华标题要传播信息,要传播尽可能完整的信息,这大约是不会有太大争议的。但是,标题不能只满足于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有时还要告诉读者意味着什么。 今年6月27日,随州日报在报眼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就减轻“报刊负担”问题,召开电视电话会。 该稿原题为:《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话会(主)痛下决心减轻“报刊负担”(副)》。 什么是“报刊负担”?哪些在“减轻”之列?是报界关心的事情,也是社会各部门关心的问题。作为报社社长、总编辑,我担心在标题中只说减轻,不界定减轻的范围,会给读者“一锅煮”的信息。我反复研读会议讲话精神,将标题改为:《省委省政府决心减轻“报刊负担”(主)要理直气壮地抓好党报党刊的发行其它报刊不得分指标、不准公费订到基层(副)》。 这个一主一副的标题,主题反映了省委省政府报刊减负的决心,副题交待了报刊减负的政策,双行副题对比强烈:“党报党刊”的发行要理直气壮,其它报刊是“两不”。这样,传播给读者的就是一个明白无误的信息。这就不仅告诉读者省里开了“报刊减负”的会,还反映了这个会“意味着”什么。 《新闻战线》 (2000年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