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玻尔理论
一, 实验规律
记录氢原子光谱原理示意图




2~3 kV
光阑
全息干板
三棱镜
(或光栅)


)11(1~ 22 nkR H ??? ??
氢光谱的里德伯常量 17 m1013 730 97.1 ???HR
(3) k = 2 (n = 3,4,5,… ) 谱线系 —— 赖曼系 ( 1908年)
(2)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
k = 1 (n = 2,3,4,… ) 谱线系 —— 巴耳末系( 1880年)
(1) 分立线状光谱
氢原子的巴耳末线系照片
二、原子的核型结构与经典理论的矛盾
1、连续光谱,根据经典电磁理论,绕核运动的电子所发射的
光谱应是连续的,这与原子的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不符,
2、原子由于辐射的缘故,电子的能量减少,它将沿螺旋线
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在核上,因此按经典理论,卢瑟福的核
型结构就不可能是稳定系统。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的核型结构的基础上,把量子概念应用
于原子系统,提出三个基本假设,使氢光谱规律获得很好的解释。
三, 玻尔氢原子理论
h
EE nk || ???
2,跃迁假设
k
E
E
1,定态假设
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
会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频率



态 ?这些定态的能量不连续
?不辐射电磁波
?电子作圆周运动
v
v?r
向心力是库仑力 2
2
0
2
π4
1
r
e
rm ??
v
π2
hnrmL ?? v
由上两式得,第 n 个定态的轨道半径为
?,3,2,1)π( 122
2
02 ??? nrn
me
hnr
n
?
r2=4r1
r2=9r1
3,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nm 0529.01 ?r
轨道 角动量
玻尔半径
定态能量
认为:氢原子的能量=电子的动能+电势能
在量子数为 n的定态 2
2
1
nk mvE ?
r
vm
r
eF
e
2
2
2
04
1 ??
??? n
n r
vm
r
e 2
2
2
04
1 ??
?? nr
emv
0
2
2
4????
n
k r
eE
0
2
8????
设电子在无穷远处的静电势能为零,则
n
p r
eE
0
2
4????
pk EEE ???
nn r
e
r
e
0
2
0
2
48 ???? ?? nr
e
0
2
8???? 10
2
2 8
1
r
e
n ????
2
1
22
0
4
2 8
1
n
E
h
me
n ????
?
???
???
?
 基态能级的能量,evhmeEn 6.1381 22
0
4
1 ??
???
?
可见原子系统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能量量子化,这种量子化
的能量值称为能级。
n=1,E1=-13.6ev,
n=2,3,4…… En>E1
n??,rn??,En?0 能级趋于连续,原子趋于电离,电子脱离核
束缚称为自由电子
E>0
氢原子的最低能级,即基态能级原子最稳定
受基态,随 n的增大,En也增大,能量间隔
减小
原子处于电离状态,能量可连续变化
电离能:使原子或分子电离所需的能量称为电离能。
例:计算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
解:使氢原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把氢原子中处于基态 (n=1)
的电子移到无穷远处 (n??)所需要的能量
由氢原子能级公式:
???
?
???
? ?????
? 22
4
1 80 h
meEEE
?电离
evJ 6.13106.1 1017.21017.2 19
18
18 ?
?
????
?
?
?
En ( eV)






莱曼系 巴耳末系 帕邢系 布拉开系
-13.6
-1.51
-3.39
0
2
1
n
EE
n ? h
EE kn
nk
???
光频
n = 1
n = 2
n = 3
n = 4
n = 5
n = 6
例:计算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
解:使氢原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就是把氢原子中处于基态 (n=1)
的电子移到无穷远处 (n??)所需要的能量
由氢原子能级公式:
???
?
???
? ?????
? 22
4
1 80 h
meEEE
?电离
evJ 6.13106.1 1017.21017.2 19
18
18 ?
?
????
?
?
?
c
nk
nk
nk
?
?? ??
1~
波数 (波长的倒数 )
17 m 108 7 7 5 0 9 6.1 ???实验HR当时实验测得
)
11
(
)
11
()(
1
22
22
1
nk
R
nkhc
E
EE
hc
H
kn
??
????
理论
17 m 101 373 097.1 ???理论HR
四、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1、里德伯公式德推导
与氢光谱得经验公式是一致的,比较可得里德伯常数得理论值为:
2,玻尔理论成功说明了氢原子和类氢离子 (核外只有一个电
子的原子体系,如 He+,Li2+…… 等 )的光谱结构,表明这个理
论在一定程度上能正确地反映单电子原子系统的客观实际。
[注 ]:在某一瞬间一个氢原子只能发射与某一谱线相
应的一定频率的一个光子,不同受激状态的氢原子在跃
迁到基态或其它较低能态时才分别发射与不同的谱线相
应的光子。
里德伯 - 里兹并合原则
(1896年 )
卢瑟福原子的有核模型
( 1911年)
普朗克量子假设
( 1900年)
玻尔氢原子理论
(1913年)
说 明
玻尔的贡献:
1,玻尔的理论第一次使光谱实验得到了理论上的说明,成
功地揭开了, 巴耳末公式之迷,
2,第一次指出经典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原子内部运动过程,
首次打开了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
3,定态和频率假设在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现代理论中仍
是重要概念
4,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但他的理论是半经典
的,现代理论仍保留了, 轨道, 定态、能级、能级跃迁
等概念
玻尔理论的缺陷
1、只能计算单电子原子系统,如氢原子、类氢离子光谱线,
对其它稍微复杂原子就无能为力,如氦、碱金属元素。
2、没有涉及谱线强度、宽度及偏振性。
3、不能解释精细结构及塞曼效应
精细结构:每一条谱线实际上由相靠很近的若干条谱线所组成
原因, 以经典理论为基础,但又生硬地加上与经典理论不相容
的若干重要假设,如定态不辐射和量子化条件等,不是一个完善的
理论,
塞曼效应:谱线在匀强磁场中会发生分裂的现象
例题 根据玻尔理论
(1)、计算氢原子中电子在量子数为 n的轨道上作圆周运动的频率;
(2)、计算当该电子跃迁到 (n-1)的轨道上时所发出的光子的频率;
(3)、证明当 n很大时,上述 (1)和 (2)结果近似相等。
解,(1)
)1(4
2
2
0
2
 rvmre ???
)2(2  ?hnmv r ??
)3( rvn ??
(1),(2),(3)联立解出:
332
0
4 1
2 nh
me
n ?? ?
??
332
0
4 1
42 nh
men
n ??? ??
??
(2)、电子从 n态跃迁到 (n-1)态所发出光子的频率为
2232
0
4
2222 )1(
12
8)1(
121
)1(
1'
?
???
?
??
??
?
??
? ?
??? nn
n
h
me
nn
ncR
nncR
c
???
(3)、当 n很大时,上式变为:
232
0
4
)1(
12
8
'
?
?
??
nn
n
h
me
?
?
nnh
me ?
?
??? 322
0
4 1
4
解;从 +13.6ev到 -13.6ev共获得能量 13.6?2(ev)
evh 6.132 ??? ?
hzh 15
19
1056.6106.16.132 ???????
?
?
例题 当一个质子俘获一个动能 Ek=13.6ev的自由电子组成一个基
态氢原子时,所发出的单色光频率是 多少? (基态氢原子的能量
为 -13.6ev,普朗克恒量 h=6.63?10-34J?s)
解,He+:原子核带电 +2e,核外为 -e(因为是离子,一个电
子已激发掉 )
所以由玻尔理论:
??
?
?
?
?
?
??
nhm v r
r
ee
r
v
m
2
0
2 2
4
1
??
2
1
22
0
4
2
4
84
1
n
E
h
me
nE
H
n ?????
?
???
?????
?
Hn rnme
hnr
1
2
2
2
02
2
1
2
1 ?
???
?
???
??
?
?
n
pk r
eEEE
0
2
8
2
?????
evev 4.546.134 ??? 基态能为
例题 按照玻尔理论,移去处于基态的 He+中的电子所需能量
为多少?
五, 能级分立的实验验证
-- 夫兰克 -赫兹实验
1) 原理 利用电子碰撞基态水银原子
若原子能量是一份一份的 (能级 )
则电子损失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
1
2
E
E
激发态
基态
2) 物理图像
?若电子动能 EK< E2 - E1
不足以改变原子状态 则电子 不损失能量电子以 从原子身边穿过
?若电子动能 EK>E2 - E1 则电子损失 一部分 能量 电子将走得慢些
?若电子动能 EK??E2 - E1 则电子可能会连续损失几个的 E2-E1能量
V9.4
V9.4
P
I
o
)(
0
VU
5 10 15
3)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
K G P
V
A
P
I
0
U
E
灯丝灯丝 栅极栅极 板极板极
4)实验过程
? 观察电流变化
如果电流下降 说明电子损失能量
? 所以要 单调地升电压 观察全过程
中电压在什么 值 时电流下降 (电子损失能量 )
? 发现电流下降对应的相邻电压值差为 4.9V
K G P
V
A
P
I
0
U
E
灯丝灯丝 栅极栅极 板极板极
根据发光的频率条件可知
水银原子的基态和第 1激发态的能量差是
eV9.412 ?? EE
从而证明了能级分立